《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曹刿论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考点集锦《左传》全国视野课内外对比:2019黑龙江龙东考内容相关的《后汉书》之鲁恭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空隙;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粗俗;低下(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弗敢加.也古义:今义:增加(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官司;罪案1(6)必以情.古义:今义:感情;情形(7)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同意(8)再.而衰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2.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神弗福.也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将鼓.之原意为:打击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之属也原意为:忠诚,忠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衣食所安. ____________________2(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属.引凄异(《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弗敢专.也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以分人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曰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惠未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信未孚.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虽不能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战则请.【F】从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齐师败绩..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登轼.而望之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既克..,公问其故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鼓作.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而竭.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彼竭我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难测.也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惧有伏.焉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望其旗靡.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其.乡人曰(1)其下视其.辙4公问其.故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2)之公与之乘公将鼓之.登轼而望之.又何间焉.(3)焉惧有伏焉.(4)乃.入见何以.战(5)以必以.分人可以.一战(6)战则.请从(7)战于.长勺6. 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一)(2011·青海西宁)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9~12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结合语境指出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以分人以:把。
(2)公与之乘之:曹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枯竭了。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 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这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
从而也再次印证了曹刿“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观点。
(二)(2012·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诸军初至石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中考题)
《曹刿论战》《诸军初至石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省中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19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两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肉食者鄙.(2)忠之属.也(3)公将驰.之(4)惧有伏.焉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分)(2)彼竭我盈,故克之。
(2分)【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賊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
”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孔坦曰:“不然。
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
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已而果然。
侃使庚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贼众方.盛/方.七百里C.侃从.之/隶而从.者D.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中考初中语文名篇《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景式默写训练
中考初中语文名篇《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景式默写训练《曹刿论战》测试题1、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
2、《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3、《曹刿论点》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7、《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刿论战》的战争场面描写极简省,只用了“齐人三鼓”“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击败齐军的全过程。
11、《曹判论战》一文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一」《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曹刿论战》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二、(2007镇江卷)(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九下《曹刿论战》基础题+历年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答案一. 1.编年体史书2.儒家 3.左丘明4.《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5.春秋三传6.“长勺之战”二.1.(1)衣食所安(2)牺牲玉帛(3)再而衰三而竭2.(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三.1.(1)攻打(2)谋划(3)参与(4)见识短浅(5)养(6)个人专有(7)恩惠通“遍”遍及、普遍(8)指猪牛羊等(9)虚报(10)实情(11)信用为人所信服(12)赐福,保佑(13)案件(14)即使明察(15)(以)实情判断(16)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17)击鼓进军(18)已经打败(19)振作(20)第二次(21)充满(22)推测、估计(23)埋伏(24)倒下2.(1)之:①助词,补足音节(2)以:①介词,把②介词,依据③介词,按照④介词,凭借五、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3.“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4.对方没有士气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5.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打仗,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六、1.长勺之战2.“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七、(一)【答案】1.(1)目光短浅(2)职分(3)追击(4)伏兵2.(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4.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5.(1)共同点:①头脑冷静,善于把握作战时机;②重视敌我双方的士气。
(2)在久攻不下,无所建树的情况下,李根建议修筑白石垒,起到了稳固防守阵营的作用;当众人听闻敌军击鼓整队,非常恐惧的时候,孔坦冷静分析,稳定了军心,为后边坚守白石垒打下基础。
2020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专题36《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6:《曹刿论战》(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江苏淮安·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开府仪同三司①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虽有镇守,终是空虚,恐有玄感之变②。
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
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自可应时摧灭。
”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是之。
礼部尚书江夏③王道宗从太宗征高丽,诏道宗与李勣④为前锋,及济辽水克.盖牟城⑤,逢贼兵大至,军中佥⑥欲深沟保险,待太宗至,徐进。
道宗议曰:“不可,兵实疲顿,恃众轻我⑦不以贼遗君父;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
”李勣大然.其议。
乃率骁勇数百骑,直冲贼阵,左右出入,大破之。
太宗至,深加赏劳。
道宗在阵损足,赐以御膳。
(节选白《贞观政要•论征伐》)【注释】①开府仪同三司:隋唐时期文散官的最高官阶。
②玄感之变:大业九年,隋炀帝亲征高丽,杨玄感见隋炀帝后方空虚,在今武汉江夏。
李道宗被封为江夏王。
④李勣(jì):唐初名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⑤盖牟城:古地名,故址在今辽宁抚顺。
⑥佥:官名(yǎn):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画一处)太宗将亲征高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不足.亲劳万乘②及济辽水克.盖牟城③李勣大然.其议④望其旗靡.(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既职在前军,当须清道以待舆驾。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结合【甲】文具体内容,分析太宗的形象。
(5)小金同学认为,李道宗、曹刿二人在战略上看似不同,实际有相通之处。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二)古文阅读(1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A.参与/夹;B.这一类/连接;C.请/请教;D.所以。
故选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 分)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成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解析】A.代词/无意;B.凭借;C.在/比;D.承接/却,转折。
故选B。
13.用现代双悟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
(4分)(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且是课本原句,几无技术含量,只要听老师话认真训练了,都轻而易举。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10)[题目]阅读文段,完成1~6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面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① 例句:战于长勺。
( )A.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 苛政猛于虎也。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 肉食者谋之。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 登轼而望之。
D. 公与之乘。
3. 翻译句子。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项。
①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庄公与曹刿一同到战场指挥作战。
B. 鲁军追击齐军的概况。
C. 齐军气竭败退的概况。
D. 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②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 庄公向曹刿了解战争取胜的过程。
C. 曹刿解释下视其辙的原因。
D. 曹刿解释登轼而望的原因。
③ 第一段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 )A. 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品质。
B. 忠于庄公为国效力的品质。
C.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D. 辅佐庄公足以担当大任的治国才能。
5. 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训练 (原卷版)【2021·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2)忠之属.也(3)公将驰.之(4)惧有伏.焉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
”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
孔坦曰:“不然。
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
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已而果然。
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C .侃从.之/隶而从.者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
2016·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
(3分)(1)北定中原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可以去乎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分)D6.(3分)(1)向北(2)案件(3)离开7.(6分)(1)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故”“崩”“以大事”各0.5分)(2)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末遍.遍:遍及、普遍 B.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C.小大之狱.狱:监狱 D.惧有伏.焉伏:埋伏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C.肉食者.谋之吾妻之美我者. D.战则.请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曹刿与乡人的对话中可见他作为一介平民却有着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虽两次遭到曹刿否定,但毫不介意,表现了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0、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11、选出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反映了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训练题(二)1、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肉食者谋.之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醉翁亭记》)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既克,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B. 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 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何以.战臣以.王吏之攻宋也,B. 战则.请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 公问其.故其.如土石何D. 登轼而.望之而.山不加增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C.文章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强调了在曹刿的英明指挥之下,战争过程很短就取得了胜利。
D.文中“其乡人”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对刻画主人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人所信服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增加D、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A、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汝心之.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C、既克,公问其.故其.如土石何D、登轼而.望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故事,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B、本文详写了曹刿战前、战后的“论战”,而对交战的过程略写,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中心,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C、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近臣的拥护、神灵的保佑和百姓的支持。
D、战中,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简短的语言描写,就表现出了曹刿在瞬息万变战场上的沉作冷静,以及对战争敏锐的洞察力。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A、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B、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C、小大之狱.狱.:监狱D、惧有伏.焉伏:埋伏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公将鼓之.辍耕之.垄上C、肉食者.谋之吾妻之美我者.D、战则.请从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2、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从曹刿与乡人的对话中可见他作为一个平民却有着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鲁庄公虽两次遭到曹刿否定,但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敢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答案:训练题(一)1、【解析】 B 参与2、【解析】 A A这B 凭借;按照C表顺承;表转折D代词,车;代词,这3、【解析】 A 战争过程略写4、【解析】 B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5、【解析】 C A按照;来 B代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的人 D就;如果6、【解析】 C战争过程略写7、【解析】 C “狱”应解释为“案件”。
8、【解析】 D A 按照/因为 B音节助词/到 C...的人;...的原因 D.就9、【解析】 D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0、【解析】1.A A.谋划/谋划;B.长远地/传得远,远播;C.询问/请教;D.振作/做。
11、【解析】2.B 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介词,凭借/介词,凭借;C.介词,在/介词,对;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12、【解析】3.C 第三段采用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训练题(二)1、A A谋划 B 安身;怎么 C 即使;虽然 D 虚夸,夸大;带上2、A A表修饰 B 在;比 C凭借;来 D 于是;你的3、A 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这一说法不正确,文章没有说具体的作战准备,而是传达“取信于民”的思想。
4、A A原因 B 参与;间或,偶然 C 虚夸,夸大;益处 D 类;相同5、B A凭借;认为 B 就 C 代词;表诘问语气 D 表修饰;表转折6、C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的特点。
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7、 C 虚夸,夸大8、 A A凭借 B 的;这 C 代词;表诘问语气 D 表修饰;表转折9、 C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取信于民”。
10、C 【解析】“狱”应解释为“案件”。
11、D 【解析】D选项中的“则”都译为“就”。
12、D 【解析】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