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历史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劳取酬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村庄道路系统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农村规划中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由此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概述

新农村的道路建设应首先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新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之后对每条道路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建材等方面做因地制宜的设计。道路平面位置符合新农村道路网规划,道路纵断面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横断面、特别是横断面绿化设计要具有当地特色,采取当地优良植物,道路建材的使用从拉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就地取材。

二、村庄道路系统概念

村庄道路系统是组成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与形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村庄道路系统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参照城市的相关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

(一)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把分散的村域内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村庄客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村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村庄的布局结构、规模大小、甚至村庄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撑。

(二)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庄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庄交通系统是村庄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村庄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村庄交通系统是由村庄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村庄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村庄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三)村庄道路系统是村域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村庄道路系统既是组织村庄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村庄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动脉”。村庄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就决定了村庄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发挥作用。

三、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及横断面设计

(一)道路等级以往的农村道路一般参照四级公路进行规划设计,参照的标准为《村镇规划标准》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由于新农村道路的性质发生变化,规划设计标准一般参照城市支路。村庄道路按其功能性和作用性可分为:城镇干道、村级主干道、村级次干道、村级支路和村级巷道五级。

(1)城镇干道城镇干道是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村域主要的交通流量及对外交通的联系,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外围。

(2)村级主干路村级主干路是村域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城镇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村域各组团及城镇对外交通枢纽的主要通道。村级主干路在村庄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村级主干路一般位于村庄组团的中心位置。

(3)村级次干路村级次干路是村庄各组团内主要干道,次干路联系城镇干道和主干路,组成村庄干路网。

(4)村级支路村级支路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可分为交通性巷道和生活性巷道。

(5)村级巷道村级巷道是直接为用地服务的生活性道路。

(二)道路横断面

新农村道路横断面应首先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研究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使道路在形式上满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并与其两侧建筑物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对两侧用地的开发和促进作用,在功能上可以很好地为村庄的生产、生活服务。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容积率相对较低,道路可以规划建设的较宽敞一些,道路绿地率相对高一些,道路横断面因地制宜的规划为多种形式,不必拘泥,对于新农村内部道路的横断面可以一个村一种形式,各有特色。例如青海省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方特色,道路主干道中央带和两侧带的设计区别于其他地区,同时设计中加入当地绿化品种,从绿化上区别于城市和其他农村,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特色。在设计多层建筑群中的道路横断面时,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大,人行道相应宽一些,宽度设计为4-6米,而高档住宅区的道路断面设计则将人行道设计的相应窄一些,宽度4-5米,在人行道外侧再增加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三、新农村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

(一)村庄路网需满足交通运输的技术指标

(1)尽可能满足合理的道路非直线系数值。非直线系数值是道路起点、重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是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一般要求其非直线系数在1.1-1.2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4;

(2)应有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指村庄除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用地的通道之外的道路总长与村庄用地面积的比值。足够且恰当的道路网密度,有利于村庄内部路网的衔接和沟通,便于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二)需满足市政综合管线布置的要求在村庄道路规划设计时,必须摸清道路上要埋设哪些管线,

考虑给予足够的用地,且给予合理安排。排水管线纵断面设计要与街道纵坡密切配合,并且要求雨污分流;电信管道要靠近建筑物布置,要求设较大的检修入孔;燃气管线要防爆,必须远离建筑物;条件允许时电力架空线要入地,与其他市政管线保证足够的安全间距。

(三)需满足村庄景观的要求道路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特殊位置景观

设计及建筑构景作用。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以下三类:

1)实用性设施,如路栅、路障、路灯、座椅、电话亭、邮筒、垃圾桶和公交亭等;

2)审美性设施,如街道树、花坛等户外艺术品;

3)视觉传达性设施。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和地面标志等。要重视这些服务设施的点缀作用,将其作为整个道路景观的一部分,从而提高整个空间环境的艺术境界。

四、新农村道路养护与管理

养护管理工作是道路建设完毕后一项长期的、关键的后期工作,对保护相关设施、维护道路系统的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应本着“强化领导、统一监督、明确职责、分级管养”的原则。乡镇政府对农村道路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村委会是农村道路养护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有村委会指派专人负责道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五、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道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从新农村道路等级、设计要求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新农村道路建设应该从规划开始,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与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道路网规划,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新农村对内有合理的路网,对外有与城市便捷的交通,逐步减少城乡差别,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首先,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是道路骨架规划;第二,新农村道路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对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重点在横断面的绿化上要体现当地特点;第三,在道路建材使用上最大限度地采用当地资源,对道路建材进行科学实验,保证道路质量,为新农村道路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