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姓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完成学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1.前言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逐步开展,村庄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之一。
李家大湾是冯桥村中心村,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取此村庄进行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
在规划中要求:以村庄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村庄整体风貌,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的建设。
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使村庄面貌有一个质的改变。
此规划为土地整理规划课程设计一部分。
122. 项目信息2.1地理信息李家大湾属王河镇冯桥村,地处规划区西北角,西接滠水河,东隔河港与孙家湾相望。
村庄为村湾型村组,北为李家大湾,南为胡家墩,西面为主要耕地。
2.2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冯家大湾地形属低岗丘陵地貌,村庄四周为堰塘所围,东北东南地势较中部略高,总体用地呈海豚形。
2) 气候条件:冯家大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
2.3历史与现状分析1) 对外交通条件:有水泥公路直达村庄,西有水泥路到滠水河。
2)用地情况:村庄规划范围内主要为居民点,住宅主要朝南,住宅建设占地大,北部有一片荒草地,四周为堰塘所围,建设用地紧张。
3)公共服务设施情况:村委会和卫生室位于村庄南端,属低层砖木建筑,建筑质量一般。
4)村庄绿地景观现状:以村旁林地为主,生态资源丰富。
33.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规划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兼顾,分步推进,既强调立足当前,又敢于大胆超前,前瞻性高,时代感强。
设计始终强调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协调建设需要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同时尽量融自然景观与现代文明为一体。
xx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x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xx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促进xx县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
2. 目标- 提供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保护农村环境,提升生态品质。
- 增加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机会,实现社会公平与发展。
3. 原则- 可持续性:规划设计应注重对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村发展长期稳定。
- 人本性:规划设计应以农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综合性: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农村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 法律合规性: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规范操作和程序。
4. 方法- 全面调研:对xx县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问题。
- 制定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xx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 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地区和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建设设计方案,包括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农田布局等。
- 实施管理:组织农村建设的实施和管理,确保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实现预期效果。
- 监测评估:定期对规划设计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措施,确保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效果。
5. 结论通过本次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我们将为xx县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依据 (1)三、规划目标 (1)四、规划指导思想 (2)五、规划年限 (2)第二章村域规划 (2)一、村域现状分析 (2)二、村庄性质与规模 (3)三、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4)四、村域空间管制规划 (4)第三章村庄建设规划 (5)一、村庄现状建设情况 (5)二、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6)三、村庄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6)四、规划用地发展方向和结构 (7)五、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7)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 (8)七、村庄绿地系统规划 (9)八、村庄工程规划 (10)九、村庄环卫设施规划 (13)十、村庄安全防灾规划 (13)十一、村庄住宅选型设计 (13)第四章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14)一、近期规划年限 (14)二、近期项目规划目标 (14)三、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14)第五章措施和建议 (15)一、制度保障 (15)二、技术保障 (15)三、资金支持 (15)附表一:XX村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16)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XX省省委、省政府开展了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不同地貌类型、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的新民居建设模式和途径,全面带动我省农村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求对村庄产业进一步进行优化调整,以带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在此背景下,及时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年8月1日);4、《XX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X建村〔1995〕220号);5、《XX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06年9月);6、《XX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2010年)6、《XX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X建村〔2008〕544号);7、《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X国土资发〔2009〕9号)8、XX区建设局和XX村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0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指导思想 (1)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1)五、规划发展目标 (2)...........................................................................................................................................................................................一、地理位置 (4)二、基础设施 (4)三、特色产业 (4)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4)...........................................................................................................................................................................................一、产业发展定位 (4)二、农业发展规划 (5).......................................................................................................................................................................................一、建设现状 (5)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6)三、总体布局规划 (6)四、住宅建设 (8)......................................................................................................................................................................................一、道路广场规划 (9)二、给水排水规划 (9)三、电力电信规划 (9)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10)五、环卫环保规划 (10)六、防灾减灾规划 (10)..........................................................................................................................................................................................一、建造与庭院整治 (11)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管理 (1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泛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建议格式)第一章概述一、地理位置与区位评价二、历史沿革与文化遗存三、自然资源与保护利用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五、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第二章总则一、规划目的与作用二、规划编制依据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基本原则五、规划发展目标(一)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四)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要求[耕地、林地、河湖、环境……](五)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人居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含四化四改)、乡村特色的营造、农村居住建筑水平……](六)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六、村庄规划的期限七、村庄规划的约束行为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节农村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第二节农村社会发展规划一、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二、社会事业发展与设施布局第三节村域总体布局规划一、居民点布局规划[含农村所属各个自然村的分布与搬迁情况]二、各类用地布局[含空间组织结构、各类用地总布局、耕地林地保护]三、各项用地指标规划[含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村域各类用地汇总表(标准格式)]第四节村庄空间管制规划[村域各类空间管制划分与管制措施等]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第一节村庄建设现状一、现状建设特征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第二节总体布局规划[远期规划]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二、建设用地指标规划[指村庄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分类与标准确定,用地结构调整,用地平衡表]三、公共设施规划[含各类公共建筑、村庄公共中心、公共活动广场、公共设施项目与规模规划]四、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片区划分、居住片区内设施配置、居住人口分布、宅基地布局、住宅建筑规划]五、园林绿地规划六、工业仓储设施规划七、道路设施规划八、其它用地规划第三节住宅建设一、住宅建设现状二、住宅建设标准与要求三、住宅建筑设计与造型[附住宅建筑选型与说明]。
四、旧住宅改造第四节乡村特色保护与建设[选择性内容]第五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远期规划]第一节道路与竖向规划[道路系统、停车场地、街区场地竖向规划]第二节给水排水规划[供水管网、排水沟渠等设施系统]第三节电力电信规划[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第四节沼气能源设施规划[沼气池、储气柜、输配管理]第五节环卫环保规划一、环卫保洁、垃圾收集与处理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第六节防灾减灾规划[抗震设防、防火设施、山洪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例
***乡**村庄规划说明书2007—2020**县**乡人民政府**县城乡规划管理局二OO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条件。
二、土地利用**乡位于**县中心城区东部。
**村整体地势东部、北部高。
西部、南部低。
起伏不大,最低处与高处高差6m。
种植业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生猪为主。
**村全村土地面积1284.28hm2,其中耕地782.6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林地101.5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居民点用地52.6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荒草地38.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坑塘水面4.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滩涂用地15.4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沼泽地5.0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未利用土地1.08hm2,全村总户数306户,总人口1006人。
(详见表1)表1 **村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单位:hm2,%三、道路交通**村对外交通主要是一条通向**乡道路,现状路面宽6m,长度为10km。
村内道路整体布局规整,但是道路围合成三角用地较多,不利于使用并且存在断头路,缺少环村路,局部地区道路需要打通,道路质量急待改善。
主干路路面质量良好,但仍是沙石路。
其余支路质量较差,需铺设沥青路面。
主干路红线宽8m,长度为1km,面积8000 m2,次干路红线宽6m,长度3km,面积18000 m2。
四、社会经济条件**村农业基础较好,大田作物面积11700亩,亩产300斤/亩,年总产值526.5万元/年,畜牧业生猪存栏数50头,年产值4万元/年。
近年第一产业总产值呈平稳发展趋势,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90.41%。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但比例仍然很少,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构成总人口的 2.67%。
第三产业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主要以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从业人员占总人口60.92%。
2006年,人口劳动力合计636人。
(详见表2)表2 **村近几年人口劳动力构成情况一览表单位:人五、村庄现状建设情况1、人口规模2006年末**村(包括东岗屯)现状总人口为1006人,共306户,其中:**村现状总人口580人,共152户,东岗屯现状人口426人,共154户,**村农业人口总共996人,非农业人口总共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机械增长率0.13%。
某乡镇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县**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6)一、现状概况**镇是**县**乡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县北端,距县城65公里,西与**头毗邻,北与**交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乡镇。
**镇总耕地面积423亩,主要农业产业有西瓜、果业、朝天椒、生猪等,特色产业有油茶、烤烟、养蜂等。
该组道路系统不完善,多为沙石土路起伏较大;**镇外围的电力、通讯设施较为齐全,电力、通讯已经全部通到地块内;地块内排水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质量较差。
村民以引用山泉水为主,也有部分水井,饮水质量较好,自来水(山泉水)覆盖率是达35%。
区内现状建筑质量较差,全部为当地村民住房。
居住人口约为465人,有住户126户。
人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人均耕地0.93亩。
住房以土木、砖木结构为主,有少量的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以1层为主,少量为2层楼房。
特别是**镇内集市布置混乱,随意在主要道路边摆摊,而原有的**亭被废弃。
根据**镇实际情况,规划主要从解决**镇“脏、乱、差”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村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重点改善集市的合理布置。
并逐步改善本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区远离市中心、周边交通便捷、景观资源丰富,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想之地。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县**乡城市总体规划》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村镇规划标准》6、村小组理事会及村委会、乡政府的意见7、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总平面规划1)指导思想根据**镇的实际地形的不规整性、地形的多变性、场地竖向的起伏性,以及结合农村原有的自然特色。
**镇的规划设计应采取“统一规划、长期控制、分步实施”开发建设模式,将**镇现有的背山面水的建筑形式充分的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既舒适经济又具有农村特色的联排独院。
利用方格网式的道路形式将整个小组串联成一个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的不可分割整体。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
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4、《XX县县城总体规划》;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1、地理区位条件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
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
南部山丘中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
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
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
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过程 (1)三、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1)第二章规划总则 (2)一、规划依据 (2)二、规划指导思想 (2)三、规划原则 (2)四、规划目标 (3)五、规划重点 (3)第三章规划范围、期限及规模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期限 (4)三、规划规模 (4)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4)一、村庄现状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4)二、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5)三、村庄主要问题分析 (5)四、产业发展规划 (6)五、村庄职能定位 (7)六、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 (7)七、村庄用地布局 (7)第五章基础设施规划 (9)一、道路交通规划 (9)二、给水消防工程规划 (9)三、排水工程规划 (10)四、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0)五、环保、环卫设施规划 (11)六、防灾减灾规划 (11)七、能源利用规划 (12)第六章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13)一、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13)二、规划实施的管理策略 (13)三、资金投入机制 (13)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4)附表二: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14)图集:1、位置图2、村域现状图3、村庄现状图4、建筑质量评价图5、迁村并点规划图6、用地规划图7、规划总平面图8、道路交通规划图9、给水工程规划图10、排水工程规划图11、电力电信规划图12、绿地景观规划图13、减灾防灾规划图14、环卫设施规划图15、住宅选型图(一)16、住宅选型图(二)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正是从这一国情实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一、引言本说明书旨在对乡村地区进行规划,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规划涵盖了乡村的整体布局、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规划,我们将实现乡村发展的多方面目标,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
二、乡村整体布局针对乡村整体布局,本规划提出以下措施:1.制定乡村规划总体方案,统一规划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确保乡村整体布局协调有序。
2.划定生活区、农业区、生态区等功能区,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益。
3.增加乡村交通设施,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便于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确保乡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筑设计为了使乡村的建筑更加美观、符合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本规划提出以下建筑设计原则:1.倡导以传统乡土建筑为主,突出乡村特色。
在建设乡村房屋时,鼓励沿袭传统建筑风格,保留乡村特色的元素,如灰瓦、红砖等。
2.引入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乡村的建筑具有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增加公共建筑和休闲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等,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环境保护为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保护水源地和水资源,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乡村污水排放,确保水源的清洁与供应。
3.鼓励植树造林和绿化乡村,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传承为了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本规划提出以下文化传承措施:1.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修复和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传承乡村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增加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xxx村庄规划说明书
南安市官桥镇塘上村村庄规划(2012-2030)规划说明书第二部分◆说明书南安市官桥镇塘上村村庄规划(2012-2030)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述 (10)一、规划背景 (10)二、规划依据 (10)三、规划原则 (11)四、规划期限 (11)五、规划层次和范围 (11)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 (12)一、区位概况 (12)二、自然环境 (12)三、历史沿革 (12)四、村庄人口分布 (13)四、经济发展情况 (13)五、内外交通联系 (13)六、文教卫生、居住等建设情况 (13)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3)八、村庄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14)第三章相关规划分析 (14)一、南安市东溪流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4)二、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 (15)三、南安市官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5)第四章村庄发展目标与定位 (16)一、总体发展目标 (16)二、规划定位 (16)第五章村域规划 (17)一、产业布局规划 (17)二、耕地、林地保护 (18)三、村域人口规模预测 (19)四、村庄发展布局 (19)五、村域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村主要居民点规划 (20)一、规划范围、人口与用地规模 (20)二、用地发展方向 (21)三、规划结构 (21)四、用地布局 (22)五、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及指标 (23)六、市政工程规划 (24)七、综合防灾规划 (27)八、近期综合整治规划 (28)九、近期集中建设区(大舍衙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30第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31)一、广泛宣传、统一认识,依靠社会力量实施规划 (31)二、实施组织安排 (31)三、实施技能培训 (31)四、内引外联,实现规划与经济的互动 (31)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一、前言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
为了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合理配置资源,特制定本村庄规划说明书。
二、村庄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村庄位于_____省_____市_____县_____镇,地处_____方位,距离县城_____公里,交通便利程度_____。
(二)人口与劳动力村庄现有人口_____人,户数_____户。
劳动力主要从事_____行业,外出务工人员占比_____。
(三)土地利用现状村庄总占地面积_____公顷,其中耕地面积_____公顷,林地面积_____公顷,建设用地面积_____公顷。
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等。
(四)基础设施现状1、道路交通:村庄内部道路主要为_____路面,宽度_____米,部分道路未硬化,通行条件较差。
2、给排水:供水主要依靠_____,排水方式为_____,污水处理设施缺乏。
3、电力通信:电力供应基本满足需求,通信网络覆盖较好,但部分地区信号较弱。
4、公共服务设施:村庄内有_____小学、_____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
(五)产业发展现状村庄的主要产业为_____,但产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六)村庄环境现状村庄环境卫生状况一般,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河道存在污染现象,绿化覆盖率较低。
三、规划目标与原则(一)规划目标1、提升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村庄。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产业,促进村庄经济发展。
3、保护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特色村庄风貌。
(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村民意愿,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布局。
3、生态优先,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统筹兼顾,协调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新农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新农村修建性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
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新农村寺位于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
此山又名凤凰山,新农村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新农村,寺又因山得名新农村寺。
新农村项目用地总面积约660亩,包括90亩前进小区、290亩新农村小区、60亩灵秀小区和196亩龙泊水岸四大块,,其中西部退河堤线50米,占地24亩。
项目用地北侧为洛河和莲花公园,东南侧为新农村寺景区,西侧为陈宅河,南侧为安虎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农村小区用地整体呈矩形形状,总计290亩,包括北侧预留用地面积约2.31万㎡,即35亩;南边沿安虎公路商住楼用地面积约1.05万㎡,即15亩;一期安置用地面积240亩,即16.34万㎡,计划安置约2100人。
龙泊水岸用地呈L形状,总计196亩,包括沿街商业26亩。
二、新村定位新农村定位为新农村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依托新农村镇旅游项目新农村寺景区和新农村莲花公园,把新农村打造为新农村镇“最美乡村”的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4、《住宅设计规范》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7、国家及洛阳地区相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等四、设计理念(1)“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贯穿空间环境满足人的活动要求、生态环境要有益于人的生理需求、文化环境要达到陶冶人的要求、人文环境要照顾人的交往要求、管理环境要符合人的方便需求等“人性化”理念,创造舒适宜人的住区环境和高性能的商业空间。
马楼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邹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我镇把马楼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结合马楼村的实际,经过实地调研、与村“两委”座谈、征求部分村民代表意见,制订马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第一章概述1·1概况马楼村现有村民320户,1200人,其中三峡移民6户,28人,耕地面积1200亩。
村集体拥有运煤码头6处,沿岚济路建有村开发区一处,内有汽车修配、电气加工、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建有大型加油站两座,个体工商户达200余户。
马楼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是一个多业并举的“双文明”村庄。
马楼村基础设施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农民人均收入较高;“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1·2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北宿镇马楼村位于“黄金水道”白马河东岸,岚济、济枣两条省级公路交汇于此,附近有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北宿煤矿和济宁市落陵煤矿、太平煤矿等多家大中型煤矿,是北煤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
马楼村属暧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邹城市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第二章规划总则2·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山东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4.《邹城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5)7.《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8. 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等。
2·2规划原则和目标1、规划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马楼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马楼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社区,把马楼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原则 (3)四、规划期限 (3)五、规划范围 (3)六、规划目标 (3)第二部分村庄概况 (4)一、村庄位置 (4)二、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5)四、社会经济状况 (5)五、土地利用和建筑现状 (5)六、现状配套设施 (6)七、现状人居环境 (6)八、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6)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7)第三部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13)一、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13)二、规划规模 (13)1.1 人口规模 (13)1.2 用地规模 (13)三、规划布局 (13)四、用地规划 (15)4.1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15)4.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5)4.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16)4.4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规划 (16)4.5绿地、水域用地规划 (16)4.6规划指标 (16)五、空间景观规划 (16)六、村庄整治规划 (16)6.1村庄整治规划思路 (16)6.2村庄整治规划 (17)第四部分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22)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根据中共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步伐”的和谐秀美乡村。
为响应省政府号召,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适应鄱阳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根据鄱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秀美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田畈街镇人民政府特委托我院承担以下村庄环境整治编制工作。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4.《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5.《村庄整治技术导则》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7.8.《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9.10.11.12.《江西省村镇建房规划审批办法》13.《田畈街镇总体规划》14.15.16.江西省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17.田畈街镇、松林村历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及与规划相关的其它数据三、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大拆大建;2、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整治项目和时序,分步实施的原则;3、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最急需的整治项目优先开展的原则;4、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5、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具体整治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的原则。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区域位置 1二、现状概况 1三、发展条件分析 1四、相关规划 3第二章规划思路 3一、指导思想 3二、规划原则 3三、规划依据 4四、规划期限 5五、民居规划建设目标 5六、规划对策 5第三章村域规划 6一、产业发展规划 6二、社会发展规划 7三、文物保护规划 7四、空间管制 7五、村庄性质 7六、人口规模 8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8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8一、规划用地 8二、用地布局 9三、公共设施规划 11四、市政设施 11五、防灾工程规划 15六、农宅 15七、节能减排规划 16第五章村庄近期建设规划 17一、原则 17二、规划期限、范围与人口 17三、近期建设主要任务 17第六章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18附表一: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19附表二:近期建设项目计划表 19附表三:公共设施一览表 20附表四:新农村居住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0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区域位置北官厅村隶属 **,位于乡域南部。
距 **约6公里,北临旺庄伙村,东挨西蒿坡村,村庄西侧、南侧接**。
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二、现状概况1、气候北官厅村地处中纬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1℃,全年日照2769.8小时。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4.6℃,冻土深为45厘米左右。
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6.3℃。
气温季节变化的特点是:降雨年季变化大,降雨强度大,四季分配不均,亦有春旱、夏涝的特点。
2、社区概况规划涉及八个村,分别为北官厅、西冯村、东冯村、旺庄伙、邢家庙、东蒿坡、西蒿坡、皮庄子。
各村详细情况见下表。
社区一览表3、本村主导产业为农业。
4、现有村委会、小学、卫生所、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5、村庄主要道路均为柏油路或水泥路,路况较好,村内道路硬化程度高。
6、现状村域内村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村庄南部有县域纬四路向东连接廊沧高速,村庄北部有公路通向乡驻地。
新三农村发展规划设计手册
新三农村发展规划设计手册第1章引言 (3)1.1 农村发展背景分析 (4)1.2 新三农村发展战略目标 (4)1.3 发展规划设计原则与思路 (4)第2章农村产业布局规划 (5)2.1 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5)2.1.1 优质粮食生产 (5)2.1.2 特色产业发展 (5)2.1.3 畜牧业发展 (5)2.1.4 渔业发展 (5)2.2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5)2.2.1 优化种植业结构 (5)2.2.2 发展循环农业 (5)2.2.3 促进产业融合 (5)2.3 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 (6)2.3.1 延伸产业链 (6)2.3.2 促进产业融合 (6)2.3.3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6)第3章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6)3.1 交通基础设施 (6)3.1.1 道路规划 (6)3.1.2 公共交通设施 (6)3.2 水利基础设施 (7)3.2.1 水源工程 (7)3.2.2 水利设施建设 (7)3.3 能源与通信设施 (7)3.3.1 能源设施 (7)3.3.2 通信设施 (7)第4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7)4.1 生态保护与恢复 (7)4.1.1 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7)4.1.2 生态保护目标与原则 (7)4.1.3 生态保护措施 (8)4.2 环境污染治理 (8)4.2.1 污染源识别与评估 (8)4.2.2 污染治理目标与任务 (8)4.2.3 污染治理措施 (8)4.3 生态农业发展 (8)4.3.1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8)4.3.2 生态农业发展目标与原则 (8)4.3.3 生态农业发展措施 (8)第5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5.1 教育与培训 (9)5.1.1 基础教育 (9)5.1.2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9)5.1.3 终身教育 (9)5.2 医疗卫生服务 (9)5.2.1 基础设施建设 (9)5.2.2 公共卫生服务 (9)5.2.3 医疗保障 (9)5.3 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 (10)5.3.1 社会保障 (10)5.3.2 养老服务 (10)5.3.3 社区服务 (10)第6章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 (10)6.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6.1.1 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10)6.1.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0)6.2 土地利用规划 (10)6.2.1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0)6.2.2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1)6.2.3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11)6.3 土地整治与节约集约利用 (11)6.3.1 土地整治 (11)6.3.2 节约集约利用 (11)第7章农村居民点规划与建设 (11)7.1 居民点布局规划 (11)7.1.1 居民点布局原则 (11)7.1.2 居民点规划布局方法 (12)7.1.3 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7.2 居住环境改善 (12)7.2.1 环境整治 (12)7.2.2 绿化美化 (12)7.2.3 生态保护 (12)7.3 建筑风貌与特色 (12)7.3.1 建筑风貌规划 (12)7.3.2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12)7.3.3 创新农村建筑形式 (12)7.3.4 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13)第8章农村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 (13)8.1 贫困状况与成因分析 (13)8.1.1 贫困人口分布特征 (13)8.1.2 贫困成因 (13)8.2 扶贫开发策略与措施 (13)8.2.1 产业扶贫 (13)8.2.2 教育扶贫 (13)8.2.3 健康扶贫 (13)8.2.4 社会参与扶贫 (13)8.2.5 跨区域扶贫协作 (13)8.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3)8.3.1 农村养老保险 (13)8.3.2 农村医疗保险 (13)8.3.3 最低生活保障 (13)8.3.4 残疾人保障 (14)8.3.5 社会救助 (14)8.3.6 社区服务与福利设施 (14)第9章农村基层组织与人才建设 (14)9.1 基层组织建设 (14)9.1.1 组织结构优化 (14)9.1.2 组织功能强化 (14)9.1.3 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14)9.2 人才培育与引进 (14)9.2.1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14)9.2.2 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4)9.2.3 人才引进与流动 (14)9.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5)9.3.1 人力资源规划 (15)9.3.2 职业技能培训 (15)9.3.3 激发人才活力 (15)9.3.4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5)第10章规划实施与监测评估 (15)10.1 规划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15)10.1.1 组织管理 (15)10.1.2 政策支持 (15)10.1.3 资金投入 (15)10.1.4 技术支撑 (16)10.1.5 公众参与 (16)10.2 监测评估体系构建 (16)10.2.1 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16)10.2.2 监测评估方法 (16)10.2.3 监测评估组织与管理 (16)10.3 规划调整与优化建议 (16)10.3.1 规划调整 (16)10.3.2 优化建议 (16)第1章引言1.1 农村发展背景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现状概况 (1)1、基本概况 (1)2、用地构成分析 (1)第三章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目标 (1)1、指导思想 (1)2、规划依据 (2)3、规划原则 (2)4、规划目标和定位 (3)第四章总体布局 (3)1、规划规模和范围 (3)2、用地选择和空间布局 (4)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4)4、道路系统规划和竖向规划 (4)5、绿地系统与环境景观整治规划 (5)6、市政公用工程规划 (5)7、环卫设施用地规划 (8)8、综合防灾规划 (8)9、能源利用规划 (8)第五章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措施建议 (9)第六章建设项目实施引导 (9)第一章规划背景1、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政策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4年至2010年,连续7年出台的央一号文件都是指导“三农”工作,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进一步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力度。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因此,实施城乡增减挂钩是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必要举措。
2、有利于提高土地的集约节约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近几年,随着石碑坪镇人口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建房愿意强烈,但由于缺乏村镇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农村建房普遍向外扩张,导致村庄分布分散、房屋布局凌乱,通村道路弯、窄、多,车辆进村不便,生活环境存在较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另外,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溉功能差;田间道路多为使用多年的原有机耕土路,道路狭小,凹凸不平,通达性能无法满足基本的农业生产运输要求。
通过实施该项目,对农村居民点、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使得分散零碎、占地面积大的农村建设用地有所改善,集约和节约利用程度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章现状概况1、基本概况大仙村位于石碑坪镇镇区东面,属石碑坪镇下辖的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
大仙村村域面积1005公顷,全村户籍总人口1987人,总户数514户。
村庄下辖6个屯,分别为新建屯、山背屯、大仙屯、小仙屯、马家屯、卫东屯。
大仙村与镇区、大仙村各屯之间的交通联系是以一条正在建设中的4米宽的道路为主,其它道路多为3米以下的土路,尽端路较多,交通联系不够顺畅。
现状住宅为村民自建房,修建时间和建筑质量差异较大,立面形式各异,建筑结构以砖混为主;整体布局杂乱,朝向各异。
水电基本到户,但缺乏统一的排水系统、公共绿地、活动场地。
村民的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2、用地构成分析2010年大仙村全村总用地面积1005.31公顷,农林种植地、林地及水库972.40公顷。
村庄建设用地32.91公顷,占全村总用地的3.27%,其中村民居住用地27.45公顷,教育机构用地0.92公顷,行政管理用地0.09公顷,道路用地4.45公顷。
第三章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目标1、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引导村民的自主性,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自己动手,改善村内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规划根据村庄发展现状,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大,力在追求一种集约合理的村庄发展模式。
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设部建村[2005]174号)4)、《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5)、《广西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10]201号)7)、现状地形图及其它相关资料3、规划原则1)、保证大部分农民耕作需要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村,大多数现阶段尚无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必然继续维持农业生产。
因此,在村庄的规划和农户户型的设计中,仍需考虑农民的耕作习惯,使农民亲近土地,亲近自然,生产方便,生活舒适。
2)、保留乡村地方特色和社会学特征乡村社会有其区别于城市社会的诸多特征,家庭、社区、邻里之间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空间关系都有其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在规划中不应忽视这些微妙的特征,而应该加以利用,以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社区形态。
3)、以人为本,村民自愿,操作可行规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一切项目(包括村庄改造、旅游项目建设等)都要以人为本,切实符合农民利益。
在操作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使全体村民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村庄的建设和管理。
4)、建筑和设施适应村民老龄化特征目前留在村中耕作的村民大都处于壮年,年轻人基本在上学后就离开本村。
因此,未来村民年龄将呈现较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在各种设施的规划中,应着重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注重社会养老、老年人社交、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生活需求。
5)、分阶段分时序开发的原则整治规划主要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层面,近期规划在一两年内集中解决主要公共品问题,如市政、公共服务等,以低成本、够用为基本原则。
远期完成村庄内用地的整合和民宅的全面改造,完成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升级,并实现较高标准的设施配套水平,成为节能、节地、生态、可持续、生活舒适、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生活方便、舒适,生活成本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承受力,以最低成本提供公共品和服务,做到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生活成本。
不考虑高消耗、不易维护的项目。
4、规划目标和定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村和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用地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农业科技进步为动力,立足大仙村的实际情况,实施科教兴村、经济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优化人居环境,将大仙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规划带动开发和建设,推动全村的建设,实现大仙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具体目标表现为:(1)经济发展。
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2)道路硬化。
房屋之间应留足绿化空间,做到道巷硬化,排水畅通。
(3)统一供水。
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实行集中供水。
(4)房屋整洁。
房屋要布局有序,室内必须整洁,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于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引导他们对住房进行适当的家居装饰。
(5)人畜分离。
村庄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应严格分开,做到住宅集中连片,畜禽集中圈养。
(6)环境优美。
要发动群众集中整治“脏、乱、差”,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7)林果成荫。
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在村民庭院内栽种桃树、葡萄、枣树等果树。
(8)文明和睦。
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第四章总体布局1、规划规模和范围大仙村新村屯规划用地位于新建屯北面,共12.14公顷,用于安置大仙村大仙屯、小仙屯、山背屯和新建屯涉及拆迁的434户,1567人。
本次规划,按人口普查统计指标计算,近五年来大仙村的自然增长率维持在1%左右。
规划预测至2020年,本次安置的四个屯的规划总人口为1791人。
村庄建设用地汇总表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2、用地选择和空间布局1)、用地选择规划区避开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利用部分原有建设用地,沿河流及道路布局。
2)、空间布局规划在保持村庄原有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主要道路进行拓宽。
保留现状地形。
村民配套公建(公共服务区)安排在用地的中心,便于村民使用。
包括有综合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小百货商店、文化娱乐室、幼托班,配套完善健身场地等,结合村庄发展,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村庄公共中心的形象和地位,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用地规划1)、规划住宅在规划实施后,统一建设住宅,规划住宅分三种户型,分别为:100㎡(三层)、80㎡(三层)以及60㎡(三层)。
布局上在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和卫生的要求基础上尽可能规整布置以节约用地,并考虑与现状建筑、规划道路的协调;建筑之间的前后间距控制在10米,山墙间距控制在4-6米。
规划新村屯内的新建建筑均应按照建筑设计图集的要求进行建设。
2)、公共建筑规划在规划区中心,新建一处公共活动中心和办公楼,主要功能包括综合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文化娱乐室、村委办公室、小型超市、幼托班等;4、道路系统规划和竖向规划1)、道路系统路网:规划区以现状村屯道路为基础规划道路网系统,村主要道路为6米,宅间道路为4米,形成横纵连接、畅通的道路系统,交通的通达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入户道路结合新建住宅布置,尽可能保证道路的便捷、畅通。
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地主要结合公共服务区设置,以解决村民公共停车和外来车辆停放需求。
设公共停车位10个。
2)、竖向规划:大仙村拥有一个相对平坦的地形,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05—110米之间。
规划强调尊重现状地形地貌,保持大仙村原有风貌,避免大填大挖,并综合考虑工程管线的布线要求。
道路竖向规划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本规划道路纵坡控制在0.3%-8%之间。
场地排水方向依据现状地形的自然坡向采用分片排水方式就近排入附近的农田或池塘。
一般情况下场地标高比邻近道路标高高15-40厘米。
5、绿地系统与环境景观整治规划1)、绿地系统规划应加强村内道路,公共用地和宅旁用地的绿化。
注重村民活动中心的公共绿地建设,形成绿地景观节点。
2)、环境景观整治规划建设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居民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要求整个用地空间景观的合理组织。
由节点以及绿地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
局部用地宽松地段开辟为活动小场地,同时加强村落内部的绿化种植。
6、市政公用工程规划6.1电力电讯工程规划6.1.1电力工程规划(1)电源:大仙村所需10KV高压电源由柳州市古木110KV变电站架空引来。
原屯内的10KV/0.4KV变压器装机调整位置并扩容,原10KV架空线路作调整沿规划道路架设。
(2)用电指标及负荷的确定:根据国家现行住宅及一般公建用电设计规范,用电指标为:村民住宅5KW/户;公用建筑50W/平方;同时使用系数取0.5;经计算,本村计算总用电负荷约为1295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