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大气污染的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这可是我积累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哦,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臭氧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咱们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方案目标1.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提高应对大气污染的应急能力。
3.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三、方案内容1.污染源治理(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排查,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停。
(2)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
加强车辆尾气检测,推广新能源汽车。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
2.应急措施(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2)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
(3)启动应急响应。
当空气质量达到预警级别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宣传教育(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开展环保活动。
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
2.加强协调配合。
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3.强化考核问责。
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五、应急预案1.启动条件(1)PM2.5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
(2)臭氧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
2.应急措施(1)启动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2)加强污染源治理。
(3)加强监测预警。
(4)开展宣传教育。
3.应急响应(1)一级响应:采取最强措施,确保空气质量尽快改善。
(2)二级响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源排放。
(3)三级响应: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预案。
这份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旨在解决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
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针对各类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污染、扬尘污染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应急响应、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
3.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应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四、监测预警1.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根据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分级,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四个等级。
3. 预警信息发布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应按照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五、应急响应1. Ⅰ级、Ⅱ级、Ⅲ级大气污染事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Ⅳ级大气污染事件,采取常规防治措施。
3.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1)加强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状况;(2)启动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3)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4)开展应急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5)保障医疗、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六、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培训。
3. 资金保障: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应急响应和污染防治。
七、应急结束1. 当大气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2. 应急响应结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预案由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应严格遵守本预案,共同维护大气环境。
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6篇
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6篇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篇1一、预警应急信息发布(一)当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时,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通过相关网站、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
(二)根据市环保局网站发布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各国控空气质量检测子站空气质量和天气情况日报、健康提示及防护建议等综合信息。
(三)接到区政府或区教育局发布的有关信息,必要情况下各中、小学、职校、幼儿园可利用校园网、校讯通、电子屏、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应急信息及应对措施。
二、适用范围(一)新城区辖区范围内出现或可能出现空气重污染时的应急处置。
(二)本预案适用于全区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空气重污染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市直属学校按照“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原则,依照区教育局发布的预警应急信息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空气重污染分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分级方法,当日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时(包括由沙尘暴造成的污染),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具体分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一)空气中度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151—200范围内。
(二)空气重度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201—300范围内。
(三)空气严重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301—499范围内。
(四)空气极重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达到或超过500。
四、空气重污染分级预警应急措施(一)空气中度污染预警措施空气中度污染预警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各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自行组织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提醒儿童及患有心脏病、肺病、过敏性疾病等易感师生减少户外活动;其他师生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2、教学调整措施:建议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通知所有教育机构减少学生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减半;体育课改为室内举行;课外运动场地开放时间减半。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6)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把废气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污染物转化为少害甚至无害的物质。该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但只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物。
(3)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大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吸收法: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可吸收空气中的CH2O、NH3、H2S、Cl2、NO等。
2)吸附法:让气体混合物与多孔性固体接触,把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
3)催化法:利用催化剂把气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4)燃烧法:是通过热氧化作用,将废气中的可燃有害部分,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3
吸入毒气急救
(1)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超过允许浓度时,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发现有人中毒昏迷后,救护者千万不要贸然进入现场施救,以免发生多人中毒的严重后果。
(2)遇有此种情况,环境保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一定要保护清醒的头脑,首先对中毒区进行通风,待有害气体降到允许浓度时,方可指挥相关人员进入现场抢救。救护者施救时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点后,立即联系救护车送医院救治。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1
污染事故辨识
环境气体污染时,人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刺激眼睛,引起流泪,咽喉不适、疼痛,浓度高时,可引起人的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等急症。
2
事故应急响应措施
施工现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在现场的管理人员要迅速找到污染源,采取洒水、覆盖等防止粉尘扩散措施,同时开窗或者人工措施通风,降低污染浓度,了解现场污染及人员受伤害情况,立即向环境保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环境保护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现场的大气污染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安排相关成员,根据事故情况,携带相关应急处理器材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大气重度污染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大气重度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大气重度污染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后期恢复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成立大气重度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大气重度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 指挥部组成:(1)总指挥: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2)副总指挥:由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成员:由生态环境、气象、公安、交通、卫生、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指挥部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大气重度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制定、修订、完善应急预案;(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4)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2. 强化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现、预警污染事件;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4.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五、预警响应1. 预警级别:根据污染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 预警发布:由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预警响应: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措施。
六、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当大气重度污染事件发生时,启动紧急响应,实施以下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2)关闭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4)启动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5)发布应急信息,及时向公众通报污染情况及应对措施。
2. 恢复响应:当大气重度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后,启动恢复响应,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七、后期恢复1. 开展污染调查,查明污染原因;2. 修复受损环境,减轻污染影响;3. 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4.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共6篇)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共6篇)第1篇: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学府小学污染大气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行为,针对空气污染等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对策,降低突发事件对我校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伤害,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各班主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我校成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校对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
在上级政府和市教育局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体制。
三、组织机构:成立大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耀宗(校长)副组长:余英、汤晓萍、谢敏、沈红军(副校长、校长助理)成员:全体行政人员、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
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
四、应急处置建立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由徐帆主任负责,做到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及时报告信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1、预警信息接收收到上级发布的相应预警后,应立即电话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并按领导要求开展工作。
校内采取电话、手机短信、广播、网络、校讯通等方式及时向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公布空气预警信息。
2、等级分类:根据政府环保、气象等部门发布的重污染天气预警,将应急处置措施分为如下三级:三级响应: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黄色预警,启动三级响应措施;二级响应: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01—450之间,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响应措施;一级响应:空气质量指数(AQI)在451以上,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措施。
大气污染环境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珠江三角洲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因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沙尘暴等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 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成立大气污染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应对。
3. 分级响应、动态调整: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分级响应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4. 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及时发布大气污染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大气污染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管理和协调。
3.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设立应急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大气污染达到预警标准时,启动预警响应。
(2)预警响应包括:发布预警信息、加强监测、启动应急机制、加强信息报送等。
2. 应急响应(1)当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启动应急响应。
(2)应急响应包括:应急指挥、现场处置、信息报送、资源调配、社会动员等。
3. 恢复响应(1)当大气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时,启动恢复响应。
(2)恢复响应包括:评估事件影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结经验教训等。
六、应急保障1.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素质。
2. 物资装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完整版)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完整版)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大气污染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的为了应对和减少大气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理。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担任应急处理的决策与指挥职责。
2.2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应急行动,包括信息收集、应急响应、资源调配等工作。
2.3 相关部门责任(1)环保部门负责监测大气污染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卫生部门负责对受污染区域的公众健康进行评估和监测。
(3)气象部门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污染扩散预测。
(4)公安部门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疏导交通,并协助应急撤离。
(5)应急救援部门负责救援行动,包括人员撤离、紧急医疗救治等。
三、应急预警与响应3.1 预警方式(1)通过气象部门发布的大气污染预警。
(2)监测站点数据异常报警。
(3)公众报警和举报。
3.2 预警级别与响应机制(1)一级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提醒公众注意防护。
(2)二级预警:加强监测和应对工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3)三级预警:严格限制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采取应急排放措施。
(4)四级预警:暂停停产、限制交通、关闭污染源等措施。
四、应急资源调配4.1 人员调配根据应急情况需要,调配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工作。
4.2 物资调配(1)防护用品:口罩、防护眼镜等。
(2)医疗设备:急救箱、氧气瓶等。
(3)应急处置设备:污染处理设备、应急通讯装备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5.1 污染源控制尽快切断或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采取必要的封堵、遮盖等措施。
5.2 紧急撤离与疏散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紧急撤离和疏散,确保公众的安全。
5.3 医疗救治设立临时救治点,提供人员紧急医疗救治服务。
5.4 后期清理与恢复污染事件结束后,进行后期清理工作,恢复受影响区域环境的正常状态。
六、应急演练与培训为了提高应对大气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应急意识和操作技能。
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变得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有效应对各种大气污染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的制定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包括预案的编写、修订和文件备案等工作。
2.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号,提醒民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启动应急预案的相应措施。
3. 排污源监测建立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系统,监测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确保排放达标。
4. 应急措施在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产、停工、封堵污染源等,以减少污染物对空气的排放。
5. 危险废物处置对于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置,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流程。
6. 应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高效的救援服务,对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救援等提供支持。
7. 公众宣传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为了保证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
通过模拟真实情况,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建设美丽地球的目标。
六、总结与展望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预案的完善与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为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通过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更清新、更健康的未来。
大气污染事件紧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大气污染事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事件。
为有效应对大气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响应,及时控制大气污染事件,减轻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2.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如火灾、爆炸、泄漏等。
3. 环境保护部门监测到的大气污染异常情况。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大气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大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和协调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污染物的监测、控制和清除工作。
(2)环境监测组:负责大气污染事件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
(4)信息发布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调配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件报告(1)事发单位、个人或相关部门发现大气污染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核实事件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现场,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
(2)环境监测组对污染源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3)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医疗保障。
3.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应急指挥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信息发布(1)信息发布组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公众情绪。
5. 后期处置(1)事件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治。
大气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大气污染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大气污染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有效地应对大气污染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及时、准确、有效地应对大气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原则:(1)快速响应: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分级负责:根据事件的性质和规模,按照责任分工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减排等手段,全面应对大气污染。
(4)公众参与: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5)科学决策:依据科学数据和专家意见,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三、预案内容1.应急处置机制(1)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成立大气污染应急处置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
(2)在指挥部下设多个部门和专家组,分别负责大气污染监测、应急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3)指挥系统与各级部门、媒体、公众之间建立联络机制,保障信息的及时传达。
2.监测与预警(1)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数据。
(2)设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天气预报,提前预警大气污染过程和趋势。
(3)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给指挥部、各级部门和公众,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应急处置(1)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应的处置工作。
(2)各级部门按照责任分工,积极配合指挥部,采取减排、关闭工厂等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4)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后期整改(1)大气污染事件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范文1. 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在应对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大气污染的应急预案范文,以帮助各地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旨在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危害。
2. 应急预案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迅速响应大气污染事件,遏制污染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和平安,降低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护环境资源,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协调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
3. 应急预案主体3.1 应急指挥部设立一个统一的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包括:•制定和修订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处理应急事件;•执行应急决策,指导各级应急机构实施预案。
3.2 应急响应机构设立专门的应急响应机构,由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组成。
应急响应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监测大气污染指标,实时掌握污染状况;•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注意防护;•协调资源,组织应急处置行动;•评估应急情况,及时调整应急预案;•汇总报告应急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3.3 应急支持机构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气污染事件,还需要设立一些支持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救援机构:负责处理因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提供医疗救援效劳;•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评估和预测大气污染状况;•物资储藏和调配机构:负责储藏和调配应急救援物资。
4. 应急预案流程4.1 预警和响应阶段1.监测阶段:–运行大气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指标;–定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监测数据。
2.预警阶段:–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大气污染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公众和相关部门。
3.响应阶段:–启动应急响应机构,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发布防护指南,提醒公众注意防护措施;–协调资源,提供给急救援效劳。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措施
一、编制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气污染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大气污染应急工作。
2. 市环境保护局、市气象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大气污染应急措施。
三、应急响应等级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响应:针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启动一级响应。
2. 二级响应:针对中度污染天气,启动二级响应。
3. 三级响应:针对轻度污染天气,启动三级响应。
4. 四级响应:针对良好及以上空气质量,启动四级响应。
四、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响应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污染变化情况。
(3)暂停户外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大对涉气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5)加强医疗救治,确保易感人群得到及时救治。
2. 二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密切关注污染变化。
(2)限制部分车辆上路,减少交通污染。
(3)暂停或减少户外活动,降低公众暴露风险。
(4)加强医疗救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三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关注污染变化。
(2)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暴露风险。
(3)加大对涉气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4. 四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保持信息畅通。
(2)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3)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应急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大气污染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组建大气污染应急队伍,负责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3. 设施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紧急救援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大气污染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预案。
2. 目的为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大气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污染、扬尘污染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大气污染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大气污染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专家组、监测组、信息组、宣传组等。
2. 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协调各部门工作,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收集、整理应急救援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3. 现场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部门力量,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 专家组负责对大气污染事件进行技术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建议,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
5. 监测组负责大气污染监测,实时掌握污染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数据支持。
6. 信息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应急救援信息,确保信息畅通,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7. 宣传组负责应急救援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大气污染事件。
三、应急响应1. 预警与报告(1)监测组根据监测数据,对大气污染事件进行预警,及时报告指挥部。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四级响应。
3. 应急措施(1)一级响应: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启动应急物资储备,组织专业救援队伍,疏散受影响区域人员。
(2)二级响应: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启动应急物资储备,组织救援队伍,协助受影响区域人员转移。
大气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为确保在发生大气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对潜在污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 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成立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响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4. 科学决策、依法依规。
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科学制定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标准,造成区域空气质量恶化的;2. 大气污染事件造成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3. 大气污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
四、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3. 成立应急专家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4.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应急工作组,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响应工作。
五、应急响应措施1. 预警阶段(1)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实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2)对潜在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污染源排放;(3)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指挥部;(2)采取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a. 调整污染源排放;b. 加强环境监测,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c. 开展应急处置,如清理污染区域、转移受影响群众等;d. 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3. 应急恢复阶段(1)组织专家对污染区域进行评估,确保环境安全;(2)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突发性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导致大气污染;2. 突发环境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等)引发的大气污染;3. 突发自然灾害(如沙尘暴、雾霾等)导致的大气污染;4. 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
三、工作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成立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降低污染程度。
3. 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依据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污染成因,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措施。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环境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污染风险。
四、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确保应急措施落实。
3. 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大气污染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 应急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降低污染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人员调配、经费保障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和物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停止或减少污染源排放,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控,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3. 加强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状况,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4. 开展污染治理,采取吸附、喷淋、喷洒等措施,降低污染程度。
5. 加强医疗救治,对受污染影响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和救治。
6.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群众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六、后期处理1. 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
2024版大气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负责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 污染源监控。
01
2024/1/26
03 02
11
应急保障组
2024/1/26
负责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装备 和资金的筹措和保障。
协助开展应急处置现场的交 通、通讯、电力等保障工作。
参与应急处置效果评估和后续 改进措施研究。
12
监测网络布局
18
现场处置措施
在大气污染事件现场,应立即采 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如关闭污染 源、切断污染途径等,防止污染
扩散。
加强现场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 污染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
依据。
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应急处置,包 括污染物清除、环境修复等。
2024/1/26
19
人员疏散与安置
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 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疏 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024/1/26
33
未来工作展望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应急 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02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
加大投入,提升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覆 盖范围和监测能力,为应急响应提供 更为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01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 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大气 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16
03
应急响应措施
Chapter
2024/1/26
17
分级响应机制
01
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分别对 应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污染。
02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应按照相应等级的要求,迅速启动 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实施各项应急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气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域内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扬尘污染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指挥和监督。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环保局、公安消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气象局等。
四、预警与监测1. 预警(1)根据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
(2)预警级别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2. 监测(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对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1)发生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2. 应急响应(1)根据事故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采取以下措施:a. 限制或禁止污染源排放污染物;b. 停止或调整交通流量;c. 加强扬尘控制;d. 开展大气污染物治理;e.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应急撤离(1)根据事故情况,对受污染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疏散。
(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封锁,防止人员进入。
4. 信息发布(1)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应急措施等。
(2)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应急知识的普及。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人。
(2)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2. 恢复治理(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恢复治理,消除污染。
施工环境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保障施工环境空气质量,维护周边居民健康,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施工现场所有大气污染事件,包括施工扬尘、废气排放、油烟排放等。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成立施工现场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施工现场大气污染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对施工现场大气污染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污染状况。
(2)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对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包括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清除等。
(3)应急宣传小组:负责对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应急预案措施1.污染源控制(1)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采取洒水、覆盖、围挡等措施,降低扬尘污染。
(2)严格控制施工废气排放,采用废气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3)加强施工现场油烟排放管理,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减少油烟污染。
2.污染物清除(1)对施工现场地面、道路、设备等污染区域进行清洁,清除污染物。
(2)对施工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防止二次污染。
3.应急监测(1)配备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4.应急处理(1)发现大气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处置。
(2)根据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施工、调整施工方案等。
五、应急响应1.Ⅰ级响应:当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事件达到严重程度,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时,启动Ⅰ级响应。
2.Ⅱ级响应:当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事件达到较重程度,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Ⅱ级响应。
3.Ⅲ级响应:当施工现场大气污染事件达到一般程度,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轻微影响时,启动Ⅲ级响应。
六、应急保障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大气污染应急演练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应对大气污染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应对大气污染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
2.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
3. 确保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4. 降低大气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域内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造成大气污染。
2. 火灾、爆炸等事故排放大量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3.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等引发的大气污染事件。
4. 其他造成大气污染的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大气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决定应急处置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大决策;(2)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作战,共同应对大气污染事件;(3)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协调、组织、指挥。
其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收集、分析、报告大气污染事件信息;(2)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
3. 各相关部门及单位职责(1)环保部门:负责大气污染事件的监测、预警、评估和信息公开;(2)公安部门:负责现场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治安维护;(3)卫生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监测;(4)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协助做好大气污染事件的预测和预警;(5)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协调企业停产、限产、减排等措施;(6)市政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城市清洁、绿化、降尘等工作;(7)其他相关部门及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当大气污染事件发生时,环保部门应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情况,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高效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制订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减少大气污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切实加强应急处置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建立健全预防、预测和预警体系,对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根据我市污染的特点,建立不同级别环境应急预案,环保局对全县存在隐患的企业建立台账,根据污染类别及危害程度,分级强化管理。
3. 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以县政府为主线,环保局与相关部门互联共享的信息网络。
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根据大气污染突发事故随机、易燃、易爆等特点,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开展环境应急分工协作。
4.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密切关注大气例行监测点源的污染动态,通过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布,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利用媒体加强大气污染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力度。
5.依法监管、杜绝隐患对于污染企业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要依法监管,发现不经处理、直接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的部门,要建立问责制。
充分发挥企业环保部门作用,提高其对本企业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的防范及处置能力。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4适用范围及现状适用范围:1.辖区可预见的具有隐患的大气污染源。
2.各类级别大气污染突发事件。
我县属于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县城工业结构。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煤炭、木材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发生过自然灾害造成的突发事件有沙尘暴。
2.组织机构与职责2.1环保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县环境保护局建立本系统的应急指挥系统,包括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环境应急办公室、现场处置组、专家咨询组等,组织、协调指挥系统内的环境应急响应工作。
2.1.1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各级环境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各级环境应急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环境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和污染控制任务,环境应急工作启动后转为环境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为: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防预警机制,组织制定本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审批下级环境应急预案。
负责环境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领导本级环保系统内组织的环境应急工作。
开展环境应急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发布环境污染应急信息。
建立与协作部门的应急联动体系。
2.1.2环境应急办公室环境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主要职责为:1.落实环境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环境应急人员培训和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演练,检查、落实应急器材和装备。
2.了解掌握本地大气污染源规模及分布情况,建立重点安全隐患企业名单,并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了解机动车有关情况,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和环境应急资料库。
3.接收上级部门环境应急命令、指示及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通报,接收责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环境污染事件报告。
4.综合协调本系统内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传达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通报有关单位应急工作情况,指导下级部门应急工作。
5.负责应急过程记录,对应急行动进行评估,编制应急工作总结报告,提出改进应急工作预案建议。
负责组织环境应急工作的各种保障。
2.1.3现场处置组现场处置组是环境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置机构,在环境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事发现场的救援和应急监测的指挥与协调工作。
经环境应急指挥部授权,代行应急指挥部部分职责。
2.1.4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是环境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咨询组专家由气象、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等各方面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1.指导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及修改完善。
掌握本地区环境污染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估计,为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3.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
负责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对突发事件带给环境的中长期影响进行评价。
3.预测预警机制3.1信息收集与监测建立县政府领导下的联动预测预警体系。
要随时掌握污染动态,加强对固定污染源和动态污染源的监管及监测。
充分利用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及信访监测的数据及时发现污染源的动态变化。
环境管理及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管,及时制止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和不安全隐患。
3.2 预警报告原则接到报警后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引发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在第一时间立即向环保局报告。
引发事故的单位要在应急监测结束后,24小时内向环保局提供详细事故发生原始报告,提供后续恢复生产的可行性报告。
突发大气污染事故被确定为(Ⅳ级)一般事故的,由县环保局完成应急监测报告,并于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发生较大(Ⅲ级)事故、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事故时,县环保局于1小时内直接向市、省和国家环保部门报告。
3.3预警行动环境应急办公室接警后,详细记录污染源方位,了解污染因素是否已确定等现场信息,立即通知相关人员。
现场处置组接警后,通知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在有效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监管和监测(上限1小时),记录现场背景资料,确定污染项目、范围等,并按有效监测点位和时间追踪监测。
定量分析后确定事故等级和污染范围,并向应急领导小组通报。
3.4预警级别及发布根据大气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依次用蓝、黄、橙、红色表示。
各项事故分级预案1、沙尘暴根据TSP和PM10浓度限值,沙尘暴天气共分为浮尘天气、扬尘天气、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暴天气四级。
详见表1。
表1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mg/nm32、氯气根据环境空气中氯气的含量,对人体的危害,氯气的预警级别共分四级。
详见表2。
表2 氯对人的急性毒性及预警级别3、氯化氢根据环境空气中氯化氢的含量,对人体的危害,氯化氢的预警级别共分为四级。
详见表3。
表3 氯化氢对人的急性毒性及预警级别4、一氧化碳根据环境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对人体的危害,一氧化碳的预警级别共分为四级。
详见表4。
表4 一氧化碳对人的殷性毒性及预警级别5、硫化氢根据环境空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的预警级别共分为四级。
详见表5。
表5 硫化氢对人的急性毒性及预警级别根据环境空气中氨的含量,对人体的危害,氨的预警级别共分为四级。
详见表6。
表6 氨对人的急性毒性及预警级别4 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程序发生Ⅰ级污染事故,并且根据预测仍将持续,国务院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发生Ⅱ级污染事故,并且根据预测仍将持续,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发生Ⅲ级污染事故时,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发生Ⅳ级污染事故时,由环保部门跟踪监测,密切注意污染动态,一旦污染升级,立即上报县政府。
接到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大气污染事故报警时,要立即报告上级环保部门。
县环保局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县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并传达领导小组指令,按应急启动程序通知、组织应急监测组迅速赶赴现场。
同时根据领导小组指令通知接口单位、现场处置组、专家咨询组、应急监测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履行各自职责,对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污染物性质、气象情况进行调查,同步监测,现场定性并定量。
必须化验室分析的,要在有效时间尽快通报检测结果,为确定污染级别提供技术参数。
4.2 信息报送和处理如果预报将发生IV级污染事故时,1小时内环保部门立即报告县政府和双鸭山市环保局;发生Ⅲ级和Ⅲ级以上污染事故时,1小时内应立即直报省和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4指挥和控制指挥部直接指挥现场监测、污染动态预报、交通管制、企业管制、公众疏导、医疗救护和信息发布等行动小组的行动,并根据各组反馈信息进行决策。
4.5应急措施根据大气污染的级别,分别采取以下防治措施:I级污染事故采取强制级控制措施。
在采取限制级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警车用扩音器发布警报,条件允许可以动用直升飞机广播警报,或者通过警报器在全城范围发布环境污染警报,并保持信息发布直至大气污染事故警报解除;对重点大气污染源实施停产、禁排措施;实施严格交通管制,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的机动车禁止上路行驶,重点区域内除采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应急车辆和急救车辆外,社会车辆全部禁行;城区全部小学和幼儿园保持关闭;禁止普通人群上街活动。
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和检查,对未安装连续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污染源派专人蹲点监督;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及其下风向开展应急流动监测,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实时监测数据,每五分钟至少报告一次重点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气象部门开展临界气象预报,每十分钟至少进行一次预报,环保部门同时进行污染预报。
Ⅱ级污染事故采取限制级控制措施。
在采取通告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以下措施:在主要道路沿线和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牌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通告污染水平和污染区域,并保持信息发布直至大气污染事故警报解除;对重点大气污染源采取限产、限排措施;实施交通管制,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的机动车限行;重点污染区域的小学和幼儿园保持关闭。
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和执法检查;环保部门在重点区域开展应急流动监测,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气象部门开展临界气象预报,每三十分钟至少应进行一次气象预报,环保部门同时进行污染预报。
Ⅲ级污染事故采取通告级控制措施。
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小时内,通过广播、电视、因特网和报纸等媒体及时向市民通告污染水平,公布污染严重区域,并发布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建议哮喘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婴幼儿、老年人等减少户外活动;鼓励公众减少有污染物排放的活动,鼓励企业自愿减排;保持信息发布直至大气污染事故警报解除。
Ⅳ级污染事故采取通告级控制措施。
在事故发生后的两小时内,通过广播、电视、因特网和报纸等媒体及时向市民通告污染水平,公布污染严重区域,并发布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建议哮喘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婴幼儿、老年人等减少户外活动;保持信息发布直至大气污染事故警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