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塑造摘要:塑造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构建一个多渠道的教育系统:青少年学生应当把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校方面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建设知荣明辱的校园文化;同样要抓好家庭教育,夯实青少年学生知荣明辱道德形成的基础;并注重舆论引导,德风感化,积极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风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发挥合力作用,积极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整体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统
0 引言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全国掀起了广泛的知荣明辱的学习热潮。要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构建一个从宣讲、学习到行动,从领导、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多渠道教育系统。具体来讲,青少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青少年学生应把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首先理解其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特定思想行为的荣与辱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荣辱观一方面作为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阶
级性,“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应当具备的对荣誉和耻辱的基本观点。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涵盖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和社会风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就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为核心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八荣八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青少年学生必须从我做起,知荣明耻、自省自律、加强自我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青少年学生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其次,青少年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青少年学生还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营造优良的社会发展环境。
总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2 抓住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建设知荣明辱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和践行上作用重大。“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针
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可见,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社会上流行着学校培养人才的”四品论”:有德有才为正品,有德无才为次品,无德无才为废品,无德有才为毒品。德才兼备必须成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并落实在实践中,要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学校首先确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和育人观。
2.2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学校师生行荣拒耻的典范。“知荣明辱”的活动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旗帜作用,发挥高度负责的表率作用,行荣拒耻,率先垂范。
2.3 狠抓师德建设,以师德引导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生的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在与教师的朝夕相处中度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
化的。教师的治学态度、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只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4 师生互动,共建知荣明辱的先进校园文化。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创设以荣辱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物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如在校内粉刷或悬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今天我以xx(学校)为荣,明天xx(学校)以我为荣”、“八荣八耻”等醒目标语,时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校
学生处、德育处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着力营造“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氛围,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规定、公约来加强道德建设。②开展与荣辱观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如请先进人物作报告、德高望重之人做讲座;组织参观访问先进地区、事迹和人物;针对诸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不讲诚信等消极现象展开座谈、讨论和辩论等。③把荣辱观教育与学校各门课程教学特别是“两课”教学相联系。
3 抓好家庭教育,夯实青少年学生知荣明辱道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教育,是学校
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是终身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教育具有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首先,父母要爱孩子,必须是孩子崇拜的榜样。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果父母不是那种人们真正需的有道德素养的,使孩子生活充实的人的话,对孩子实施加教育影响的一切尝试都将成为泡影”。因此,父母应在各个方面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4 注重舆论引导,德风感化,积极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风尚
舆论引导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作用巨大。德风感化是指用高尚的道德形象对社会风气、对全民族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在当今时代,以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为载体的大众文化传播迅速,样式纷繁,它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
思想和行为。党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功能,开展形式多样,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采取编进教材、出版图书、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以及开展社区宣传等活动来开展荣辱观教育。
5 发挥合力作用,积极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整体环境
一种社会风尚、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育。人从现实上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当代,个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各种因素都是在家庭之内、学校之中和社会之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青少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以营造知荣明辱的整体社会环境。
从教育理论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所长,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讲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是青少年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是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健全的学校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时尚、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品格有重要影响。在实践中,党和国家应倡导和落实积极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三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营造知荣明辱的社会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红旗大参考编写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参考》.红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