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

隧道施工监测标准值与信息反馈一、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围岩稳定性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进行综合判别:①最大位移;②位移变化速率;③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加速度);④初期支护所受的应力、应变、压力。

1.根据最大位移判断实测最大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表10-6进行管理。

为了确保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不侵入二次衬砌空间,一般情况下,宜将隧道的设计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位移,进行控制。

同时设计预留变形量应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修正。

表10-6 变形管理等级注:u0—实测位移值;un—最大允许位移值。

2.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大于1.0 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察,做好加固围岩的准备;当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 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性围岩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判断标准,防止结构突然失稳或破坏。

3.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来判断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措施。

4.根据初期支护所受的应力、应变、压力来判别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二、围岩稳定性判别准则根据位移(或净空变化)的量值或预计的最终位移值来判断围岩稳定性的标准: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若发现监控量测的位移总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或者根据已测的位移预计最终位移值将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意味着围岩不稳定,需要加强支护。

然而临界值的确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

根据经验,各类围岩的隧道容许位移值参考表10-7。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9隧道监控量测9.1一般要求9.1.1隧道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制订施工全过程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必须纳入管理,现场应严格执行相关监控量测工作。

9.1.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

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并经过有效校验;鼓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9.1.3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和拱脚下沉等必测项目宜布置在统一断面,其量测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等确定。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当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

洞口段、浅埋段或地表有建(构)筑物,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富水软弱破碎围岩、流沙、软岩大变形、含水黄土、膨胀岩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段,应进行拱脚下沉量测。

9.1.4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

9.1.5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间。

9.1.6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埋设日期等;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内作业施工要求。

9.1.7应确保现场照明、通风等作业条件良好,满足正常量测作业需要。

9.2量测项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执行。

9.3实施要求9.3.1一般要求(1)监测测点应根据隧道的特点(断面大小,地质条件,变形情况等)进行布设。

布设符合以下原则:①洞口、洞身浅埋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段落,监测断面适当加密;②施工方法出现变化时,应在变化里程前后布置1~2个监测断面;③选测项目监测断面宜与必测项目布置在同一断面。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全站仪测量边长与GPS点坐标反算边长距离对比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1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1~2次/周
1~3
次/月
3
拱顶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每5~100m一个断面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4
地表下沉
水平仪、水准尺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至少11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及两层支
护间压力
各种类型
压力盒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5~20个测点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8
钢支撑内
力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
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1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
次/月
9
支护、衬
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天
16天
~1个月
1~3个月
3个月
以后
1
地质和支
护状况观

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进行
2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
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技术交底记录***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术交底一、工程地质特性隧道位于陇西系内旋带,构造相对简单。

隧道洞身通过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与上第三系 泥岩及华力西期花岗岩;泥岩与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大的构造形迹。

隧道通过地区属 黄土高原,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

下浮基岩为第三 系泥岩,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黄土孔隙 裂隙和基岩裂隙水。

黄土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砂质黄土中,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施工单位. ******************* 工区编号:JSJD — **单位工程 ***隧道施工里程 DK8**** 〜DK****交底内容***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技 术交底接底部门 (架子架子队施工人员三、1.隧道洞口段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 布设一个断面,结合本隧道设计图纸,其沉降观测点布设里程为 DK**9+687、DK**9+662、DK**9+644。

2. DK**9+644段位于基础处理与不处理分界段,此里程桩设置时左右各布置一个断面。

3.洞身段范围内W级围岩每隔300m V级围岩每隔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隧道两个相向施工贯通面处两侧各布置一个断面。

5•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高于沟槽盖板观测点。

四、监控量测频率4 孔隙水压力水压计饱和黄土段5 水量三角堰、流量计可能出现涌水地段0.3m处设一对沉降八监控量测断面设置原则: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由于隧道洞口处于浅埋段,隧道地表沉降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的要求布置。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

一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本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28m,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共计设置 2处,桩号为DK**9+642、DK**9+632。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1、监控量测依据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7隧道施工设计图;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

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一、引言隧道是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隧道的安全运营对保障交通流畅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隧道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发展,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标准旨在规范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的相关要求,提高隧道运营管理水平。

二、监控设备和仪器1. 监控摄像设备:应确保隧道内部完全可见,安装位置和角度要科学合理,能够覆盖隧道入口、出口以及所有关键区域。

2. 光照设备:应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照设备,保证隧道内部亮度均匀,避免出现死角。

3. 温湿度传感器:应当设置适量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内部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隧道内的环境舒适和安全。

4. 空气质量传感器:隧道内应设置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等。

5. 其他设备: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其他设备,如声音监测传感器、火灾报警设备等。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隧道监控系统应采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包括温湿度数据、空气质量数据、摄像数据等,并进行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

2. 数据存储:隧道监控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长期保存数据,以备审查和分析。

3. 数据分析:监控中心应进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监控中心1. 监控中心的位置:监控中心应设在隧道附近的安全位置,便于监控工作的展开,并保证监控设备的稳定供电。

2. 监控中心的设备:监控中心应具备合适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和分析监控数据,并进行报警处理。

3. 监控人员:监控中心应有专职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监控设备,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类异常情况。

4. 紧急应急处理:监控中心应建立紧急应急处理流程和机制,及时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1. 定期检查:隧道监控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设备和仪器的检查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查。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六、监控量测方法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每台阶一条斜水测平线测线,两条
斜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三台阶临时仰拱
30~50 特殊地段
一般地段
Ⅲ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定)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定)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包西施隧参106—Ⅰ二、工程概况冒天山隧道全长14915m,我项目承担12115m施工任务,是本管段的重点工程,为单线隧道。

冒天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及风积砂质黄土,第三系红黏土及中侏罗系及三叠系砂岩夹页岩、煤层。

不良地质主要为滑坡。

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实时监控量测不但可以及时提供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内部位移、钢支撑受力情况,锚杆轴力,支护和衬砌内应力等信息,用于判断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而且可以及时掌握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对邻近构筑物的影响,为施工爆破方案的选定,为判别构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既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且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进行目测,掌握围岩动态,以及围岩的施工力学性能,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时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及时改进支护,对围岩稳定性、安全性作出评价来指导现场施工。

(3)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对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及建议,为确定二次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4)通过每次对爆破振动的监控,及时掌握隧道通过邻近构筑物地段时对邻近构筑物的影响,为施工爆破方案的选定,为判别构筑物是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5)为修改变更设计、调整施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6)有效地避免塌方等工程事故。

(7)为本地区后续的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经验和提供科学资料。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监控量测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监控量测

9 监控量测9.1 一般规定9.1.1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9.1.2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

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9.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9.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9.2 量测内容与方法9.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9.2.1选择量测项目。

表9.2.1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9.2.1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9.2.2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9.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

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它量测。

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9.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9.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9.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9.2.7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量测仪器的现状来选用。

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被测量的物理概念明确,有足够大的量程,便于进行分析和反馈的测试仪具。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以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行,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并具体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规定,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尔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成下列目的:(1)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王家麻窝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隧道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暗洞段600m 均为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何家岩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测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V 级5m ,IV 级10m ,III 级30m 。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地表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进口DK108+186~+220 段34m 及出口DK110+000~+095 段95m,为隧道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明硐一号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Ⅳ级10m,Ⅲ级30m. Ⅱ级围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工区编号:JSJD-**
2.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必测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5
Ⅳ≤10
Ⅲ30~50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一般地段特殊地段
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三台阶临时仰拱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六、监控量测方法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