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完整版)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

(完整版)电力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工地试验方案

监控量测1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拟分别对电缆隧道以及地面进行施工安全监测。

监测项目以变形位移监测为主,同时选择在邻近建筑布设地面测试断面,在重点地段布置三个综合测试断面,辅以应力、应变监测项目。

2监测项目和仪器设备根据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要求和地质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拟定以下施工监测项目:⑴洞内收敛:本项目旨在测定两点净空距离变化,隧道周边变位值和位移速度,作为指标进行稳定性判断,以确定支护效果及安全度。

洞内收敛量测每10m布置一组测点。

用收敛计进行量测。

⑵拱顶下沉:本项目旨在测定毛洞开挖后,拱顶位移值及变化率,为施工提供安全信息,并反馈配合收敛量测计算周边变化。

拱顶下沉量测每10m布置一组测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

⑶地面沉降:本项目旨在测定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陷值,施工对地表的影响范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隧道上方路面及竖井周边共布置8个测点。

用精密水准仪量测。

3监测频率以上项目的监测频率原则上为1~10天,每天1~2次;10~20 天,每2天一次;20天后每周1~2次。

具体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地表下沉及拱顶下沉依监测数据的变化而定,当土体变化速率在8mm/d以上视为不安全状态,必须对支护进行加固;当变化速率在 1-8mm/d 之间视为不稳定状态,应加强量测;当变化速率小于 1mm/d 视为稳定状态。

收敛量测当变化速率在 1mm ~5mm/d 之 间时视为不稳定状态,应加强量测;当变化速率小于 1mm/d 时视为稳 定状态。

具体的监测项目及频率见表 91-1。

表1-1监控量测汇总表检测仪器 设备监测项目 洞内收敛 测点布置原则 随分布开挖在 监测目的 监测频率 作为指标进行稳定 性判断,以确定支护 效果及安全度 GY-85 收边墙上布设一 敛仪 早期: 1-2次/天后期: 1-2次/周 对测线,每 1 组/5m分布开挖时在 为施工提供安全信 息,并反馈配合收敛 量测计算周边变位 NA2 精密各部拱顶布一 水准仪 测线,每 1个 /5m早期: 1-2次/天 后期: 1-2次/周 拱顶下沉 沿隧道中心线 确保路面及周边建NA2精密和选定横断面 筑物的安全性与正 早期: 1-2次/天地面沉降水准仪 每隔3-5m 布一常使用,直接反映施后期: 1-2次/周测线 工的安全稳定性4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⑴施工期间,每次监测后应及时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随时间及工作面的距离的时态曲线,以便发现了解其变化趋势,并根据开挖面的状况,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量的大小和变化速率,综合判断土体和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作出相应反应。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和范围 (1)1.1概述 (1)1.2监测工作目标 (1)1.3监测工作范围 (2)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2)2.1设计思路 (2)2.1.1第三方监控量测的依据 (3)2.1.2第三方监控量测的重点 (3)2.1.3第三方监控量测的实施 (4)2.2隧道隧址区工程概况 (4)2.3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7)2.3.1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原则 (8)2.3.2监控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2.3.3监测原理及方法 (47)2.3.4监测频率 (52)2.3.5测读技术要求 (52)2.3.6监测项目的控制基准及管理基准 (53)2.3.7监测结果的处理 (55)2.3.8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56)三、主要分项监控量测工艺框图 (57)四、监控量测总体计划 (59)4.1监控量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59)4.2质量保证措施 (60)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和范围1.1概述隧道起点位于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终点位于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

隧道沿线存有煤矿采空区、瓦斯、瓦斯段落的腐蚀性地下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因此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措施。

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内容复杂、相互交叉、隐蔽性强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现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施工各阶段的监控量测也就成为了隧道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

从设计思路上讲,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主线,从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受力状态与变形特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四方面着手,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1.2监测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现场巡查和监控量测,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实际观察和量测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和对现场施工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咨询,提供可靠、准确的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在内的“三控”技术咨询服务。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1 编制依据................................................... - 1 -2 工程概况................................................... - 1 - 2.1自然条件 .. (1)2.2水文地质特征 (1)2.3工程地质特征 (2)3 工程重难点分析............................................. - 5 -4 施工进度计划............................................... -5 -5 施工工艺技术............................................... - 5 - 5.1监控量测的目的 .. (5)5.2监控量测内容 (5)5.3监控量测流程 (6)5.4监控量测测点布置 (6)5.5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10)5.6监控量测监测频率 (10)5.7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11)6 资源配置计划.............................................. - 15 - 6.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 (15)6.2监控量测主要设备 (15)7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5 -8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 16 -9 附件...................................................... - 16 -1 编制依据(1)太宁隧道工点设计图。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10]240号。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doc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doc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中交二公局云南宣曲高速公路项目木头坡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目录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2、编制目的1二、工程概况2三、水文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42、气候、气象43、地层岩性、地质构造54、地震55、水文66、交通、电力及其他条件6四、监控量测计划6五、量测内容与方法71、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102、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103、地表下沉量测124、锚杆轴力14六、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141、量测数据散点图和曲线142、周边位移的分析153、锚杆轴力量测数据分析154、浅埋隧道地表下沉分析165、结束标准166、信息反馈及指导施工16七、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及施作二次衬砌的条件21八、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221、质量保证措施222、安全保证措施223、应急措施24木头坡隧道监控量测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1)G56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宣威至曲靖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冬春干冷风大,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3~18.6℃,极端最高温33.1℃,极端最低温一9.2℃,年日照时数无霜期25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002毫米,每年5一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9%。

3、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该段地层为泥盆系灰岩、白云岩、砂岩和泥岩,以灰岩为主。

地表大部分覆盖有薄层残坡积层黏土,硬塑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0~6.0米,局部大于10米。

灰岩为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多呈中风化,节理(溶蚀)裂隙较发育,岩体多呈块石状镶嵌结构,强度高,局部斜坡地带出露。

白云岩节理发育,岩体呈碎裂状,强分化敲击易碎,岩芯基本为粗砂状;中风化,岩芯呈角砾~粗砂状。

砂岩、页岩、灰质页岩,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强烈,属软质岩。

4、地震路线所经区域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有记载的地震活动次数较多,1783年沾益发生5级地震,曲靖1494年3月23日发生5.5级地震,1572年发生5级地震,曲靖东北北纬25.36°、东经103°24′于1968年3月4日发生5.0级地震。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1.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7-12. (表略)2. 运用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方法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 世纪60~70 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该法对施工干扰大;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当跨度大于15m 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

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

(1)非接触观测原理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

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川省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17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雅康高速公路C1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九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4、隧道监控施工技术规范3、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斜井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及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斜井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

三、工程概况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项目路基土建工程施工C17标段位于四川省西部二郎麓、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界于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

川藏公路穿越东北部,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之称。

本合同段横跨泸定县烹坝乡喇嘛寺村与黄草坪村、康定县姑咱镇大杠村与上瓦斯村,涉及2县2乡镇4村,起讫桩号为K108+450~K118+370,线路全长9.92km。

本标段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1段长283.5米;桥梁工程:3座总长522.5米;隧道工程:3座隧道,其中大坪隧道长3021米,最大埋深863m;大杠山隧道长4799米,最大埋深669米,龙进隧道长1287.5米,最大埋深328m;涵洞工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3m+12.52m两处。

四、监控量测管理1、成立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受项目总工领导并配齐必须的检测仪器、设备、用品,明确工作职责和标准,承担量测任务。

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现场监控量测按制定的量测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间断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4、各预埋测点埋设要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能任意撤换和避免破坏。

5、按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在做好现场量测工作的同时,及时分析整理内业资料并分类归档,按规范要求做好量测竣工文件。

6、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图一监控量测组织机构图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1.量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隧道开挖后其变形和应力变化较快,必须根据施工情况快速准确的进行量测,才能掌握围岩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进一步的判断和监控提供准确的资料,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必要的保证。

2.数据处理和预测预报要快速准确。

隧道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已有量测信息,采用回归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对围岩的进一步变形和应力发展情况做出预测预报,可以及时发现隧道施工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从而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监控必须及时有效、落到实处。

目前国内对量测方面的研究较多,然而,真正根据量测信息对斜井施工安全进行监控,并进行有效反馈和动态设计、施工的很少。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获得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仅仅限于低水平的应用,起不到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的目的。

究其原因,大多现场监测人员无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和应用。

六、量测项目及内容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拱顶下沉③、地表沉降○4、周边位移⑤、收敛。

选测项目包括①钢架内力及外力②、围岩体内位移③、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4、支护、衬砌内应力⑤锚杆轴力。

七、工作内容、方法和仪器⒈洞内外观察○1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作好地质素描和围岩级别判定卡。

②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至少每周一次,观察内容应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情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③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总工程师及副经理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

⑤范围: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地段进行观察。

⑥监测仪器为:全站仪、水准仪、收敛计、数码相机等。

2. 拱顶下沉量测①观测布置见下图:全断面和台阶法开挖隧道内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测点布置如下图二、三所示:图二全断面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图三台阶法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表1 净空收敛量测测线布置②拱顶下沉观测基准点应设在距离观察点3倍洞径以外的稳定点处。

○3拱顶下沉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测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其精度为1mm,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④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的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⑤拱顶下沉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的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⑥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挂尺、。

3.地表沉降目的及量测方法:量测目的(1)地表下沉的范围以及下沉量的大小。

(2)地表下沉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

(3)地表下沉稳定的时间。

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准仪量测,地形高差变化很大时(5米范围内地形高差超过2m),其量测精度为±1mm,此时也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近距量测。

在地形平坦地区,其量测精度为±。

①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地表下沉量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沉降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2采用。

表2地表下沉量测断面②横断面方向地表方向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4m/个,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5~8个测点。

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见图四,观测点的埋设详见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五。

图四洞顶下沉量测点布置图图五洞顶下沉量测点埋设图③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准。

④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收敛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⑤监测仪器为: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

4、周边位移周边位移量测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收敛值是最基本的量测数据,必须量测准确,计算无误。

周边位移点应在开挖后进行支护时埋设,埋设时应一边用螺纹钢焊接在拱架内侧,另一端用直径为2-3cm钢圈焊接在螺纹钢上,埋设时应埋在不易破坏的地方,尽量让左右量测点高程及里程相同的地方,且每组收敛点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确定,每断面2-3对测点,一但收敛点被外界因素破环,应尽快补设收敛点,其目的是了解岩体的变化规律,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是量测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周边收敛位移测点距开挖工作面应小于2m,测点埋设后,第一次测量时间应在上次爆破后24小时之内,并在下一次爆破前进行;第一次测量的初读数是关键性数据,应反复测读,当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小于时,才能最终确定为初读数,量测间隔时间一般为:表3 量测间隔时间表图六隧道净空量测测线布置示意图收敛点监测仪器为:JSS30A30型收敛仪,量测范围~30m,分辨率,测量精度,数显示值稳定度为26h内不大于。

如果一旦用收敛仪测的变化值大于1mm,应立即重测,如果观察值没问题,应立刻停止施工,向相应的部门领导反应,待领导指示。

八、洞内监控量测断面间距1、量测断面间距隧道内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量测断面间距见下表4:表4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纵向间距按下表5确定:表5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九、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1.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变化量测宜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8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表8 量测频率注:B表示隧道开挖进度。

2、监控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

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d。

特殊地质地段。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结束。

断层破碎带地段位移长时间不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并采取加强措施。

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工程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之一,置于动态管理体系之中,具体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反馈等几个主要方面。

1.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①数据整理: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大小顺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计算以及离散数据的取舍。

○2必要时,还应根据散点图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防患于未然。

常用的回归函数有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双曲函数。

还可通过插值法,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的符合量测规律而又未实测的数据。

2.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3级。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

3.建立快速信息反馈渠道①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建立快速信息反馈平台。

监控量测设置洞内和地表两个监测小组,每个小组的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与项目总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快速传递,从而做到每日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

如有变形超过管理标准,则由总工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对策,通过调度命令直接传达到工区执行,并同时通过电话及其他方式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

周报、月报则通过书面形式上报项目总工,有项目部按期向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和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2信息反馈设计的主要内容: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更改;预留变形量的修改或确认;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辅助施工措施的选择与变更;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及辅助施工措施建议。

见表9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表9 变形管理等级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

十一、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斜井监控量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可按以下方法处理:1.如果是由于基底下沉引起的,尽快将仰拱封闭,如仍然下沉,在墙角处加设锚杆,复喷混凝土并在基底钻孔注浆加固、换填或桩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