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放风筝的人》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5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7ce58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e.png)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5篇就在这样一个毫无预料的早晨,我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这本在我手机里放了很久很久的书,两个月了吧,从我刚开始找到这本书开始,我也许是被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也许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它的内容,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1为你,千千万万遍。
人都有自私的丑陋,而人最不可饶恕的犯罪则是盗窃,其他所有的犯罪都是盗窃的变种。
当你杀人后,你盗走了他的生命,盗走了他妻子的丈夫,盗走了他孩子的爸爸。
当你说谎,你盗走了别人获知实情的权利。
所以说,盗窃是一切犯罪的原始。
每个人都有贪婪,只希望所有的美好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可用背叛换来的这些美好又显得是那么的惨不忍睹,良心的谴责又怎能体会到那种得到的快乐?有些时候正是因为我们自私而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阿米尔的懦弱将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仆人伙伴赶出了家门,同样他的这种懦弱断绝了爸爸和他伙伴爸爸四十年的感情。
你有没有一个朋友,不论发生什么,他都为你遮风挡雨为你牺牲?懦弱的阿米尔做不到。
这种为朋友牺牲的勇气在自私的笼罩下是看不到的,抛开私欲,朋友就在身边,一句谎言,一句嘲笑,这都是自私!当你向你的“朋友”求助时,他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那么,恭喜你,他是你最好的朋友!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心得体会2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
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
书中一句话,令人疼惜有令人敬佩“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知道自己已经为这句话哭过多少次。
我从未想象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会这么深。
我甚至觉得,这已经变成了“信仰”。
哈桑,只为了帮阿米尔追那只风筝,而受到了别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我真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60698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f.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篇)《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24年首次出版。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处女座。
本书以第一视角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在阿富汗正当旧君主立宪制被共和民主制替代、塔利班强权统治以及俄军入境蚕食侵虐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阿米尔却是一个成功的、富到流油的阿富汗地毯商人的儿子,他没有朋友,只有仆人的儿子哈桑每天陪着他玩耍。
在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会为他出头,在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上哈桑也总能为他追到象征着荣耀的最后一只从天上掉下的风筝。
但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性格软弱而不被父亲所喜欢,他极力想证明自己,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对自家仆人的儿子哈桑这么关心。
于是阿米尔和哈桑这段前景黯淡的友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裂痕,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被阿塞夫猥亵,阿米尔却因软弱而躲在一旁观望,独自拿着哈桑追来的风筝跑回家博取父亲的欢心。
最后又栽赃哈桑偷钱,从家里赶走了哈桑,和父亲为了躲避战乱移居美国。
在阿富汗战争纷乱,时局动荡的年代,时间显得格外匆匆。
然而时间并不能冲淡一切,正如书中所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二十年后,当阿米尔再次来到阿富汗,他得知其实自己和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对哈桑有所偏爱,又从哈桑留下的信中得知哈桑从来没有怪罪过他,他想去寻觅故友哈桑偿还自己的罪恶,但此时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枪口下,只留下儿子索拉博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流浪。
阿米尔这次没有退缩和软弱,他深知自己必须弥补对哈桑的罪过,于是拼上性命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30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bc967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5.png)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30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篇1《追风筝的人》是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
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有一个同样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
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
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赛风筝的传统,并且按照惯例,那些被击落的风筝可以被看作是胜利者的奖赏,哈桑聪明机灵,是个追风筝的能手。
某年冬天的赛风筝会却让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彻底的决裂。
那次的比赛,阿米尔成了冠军,哈桑为小主人去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
习惯了哈桑的一诺千金,阿米尔知道他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哈桑为自己带来战利品,可哈桑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只好出去寻找。
可却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惊呆了。
原来,追到风筝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烦:正被几个曾经找过阿米尔麻烦的坏孩子胁持,对方逼迫他拿出风筝,而哈桑不愿意,于是,势单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耻辱&&被这几个坏孩子强暴了!而即使在这样,他死命地保护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
&&残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尔全部看在了眼里,可是,他却没有勇气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后,阿米尔内心就开始被羞愧与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对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虚伪愧对朋友的忠诚。
这样的感觉一直把他压不过气来,终于,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
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
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
几年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先前优越的生活没有了,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的很窘迫,可父亲还是一贯地有担当,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直到父亲去世。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05783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a.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0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假期里读了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爱、恐惧、愧疚、赎罪的故事。
美丽的故事都是悲伤的,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跟之后的美国为社会背景,讲述了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小说的高潮如此残忍又如此美丽,但就像《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此书所说的那样:“此书是一部睿智并发人深思的小说:赎罪并不必然等同于幸福。
”风筝,一个用棉纸、胶水跟竹子做成的玩具,却始终交织着亲情、友情、感情。
在主人公阿米尔的眼里,这也曾一度能弥合父亲与自我的鸿沟,但也因为自我的懦弱,他背叛了那个追风筝的人,那个兔唇的人,那个说出的第一个字是自我名字的人,那个竟然是自我同父异母的弟弟的人——哈桑。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诺。
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沉重的言语,让阿米尔对自我的懦弱跟背叛再也承受不住,最后的选取只能是务必有一个要离开。
当哈桑承认那个本不该承认的错误,他跟父亲早已明白,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也许会有些痛苦,但生活会继续。
两人相离,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轨道。
二十年后,哈桑在学生军统治之下死去,而已经事业有成的阿米尔在得知父亲的罪行跟惊人的秘密——哈桑跟自我是兄弟后,他带着自我跟父亲的罪行赎罪般的努力,最后找到了哈桑的儿子,他也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对于阿米尔的父亲,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而阿米尔,也第一次像个男子汉一样,在满目疮痍跟学生军残酷的统治现实中,找寻回自我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能够是亲情、友情、感情,也能够是正直、善良、诚实。
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一个不能保护自我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这是父亲在阿米尔儿童时代无奈的评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3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006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2.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3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1断断续续看了好久,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在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了一句:为了,千千万万遍,就好像二十几年前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般,冥冥之中又一个轮回。
追风筝是阿米尔和哈桑儿时最喜欢的游戏,谁能追到最后的那一只风筝,就代表了谁最勇敢最厉害,但追风筝的背后能得到的远不止于此,从人们对于追风筝的狂热就能得知。
对于儿时阿米尔来说,追到最后一只风筝是为了得到父亲的偏爱,希望父亲能多陪自己聊聊天,能看看自己写的故事,能像对待儿子希望对待自己;对于哈桑来说,帮阿米尔追到风筝是出于朋友的义气,是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的友情,即使被威胁被侮辱也绝不放弃;对于中年的阿米尔来说,追风筝是对过去的忏悔和释怀,是打开索拉博心扉的重要信物;对于索拉博来说,追风筝是孩童的乐趣,是想念父亲的寄托。
而对于阿富汗来说,风筝意味着和平和宁静,意味着人民的富足和战争的终止,意味着遍街横尸、满目疮痍的不存在。
可惜历史不会遗忘,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痛苦。
所谓追风筝,其实追求的是爱,和平,与自由,为了得到这些,千千万万遍,在所不惜。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2花了将近一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胡赛尼的这部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好像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震撼心灵的书了,在兴致盎然翻开前六章之后,以后的每一章都让我为此痛哭,正如书中所言,好书总是跟悲伤的故事有关,很显然,这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至于结局,我不知该不该称其为幸运。
区别于大多数小说或圆满或悲剧的结局,这本书里在讲述作者几十年人生故事的同时,给予了这个故事一个平淡的结局,这让人惊喜。
人总是下意识的希望一眼能窥探到某件事情的结局,而生活不可能这样做,它总是平静无波的流淌着,直到它让你想看到结局的那一天。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5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ea8c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5.png)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5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追风筝的人》不仅是卡勒德·胡赛尼经典的处女作,而且也是一部扣人心弦、感人的作品。
书中所讲述的那些亲情关系、孩童时的友谊、请求救赎的勇气和那关于人性的思考,无论你身处何处,受过什么样的文化熏陶,都会为此感到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放风筝,一个孩童时常做的游戏,原是充满快乐和童趣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一个罪恶、亦或是一个不幸的开始。
在作者的讲述里,阿米尔不仅是一个敏感、缺乏安全感,而且也是一个极其渴望父爱的孩子,为了能引起父亲对他的注意和得到父亲的关爱,他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
阿米尔最终将对手一一打败了,成为最后那只在天空翱翔的风筝的主人。
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所以那善解人意并愿意为友情付出一切的哈桑,为了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诺言,他义无反顾的帮阿米尔去追那断了线的风筝。
最后风筝是追到了,可那却是悲哀的开始,哈桑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但软弱的他没有勇气挺身而出,反而若无其事地跟哈桑一起回家去,炫耀他那份胜利的喜悦。
此时,那断了线的风筝或许正预示着他们关系的脆弱吧,明明是那么密不可分,可面对无情现实的一刀,终是线断筝飞,而他们的友谊亦是如此吧,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赢得比赛的喜悦也终究掩盖不了那负罪感,阿米尔为了逃避内心的折磨,他竟然做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他想尽办法地要让他的父亲解雇哈桑父子,他把自己的手表放到了哈桑的枕头下来陷害哈桑,最终如他所愿,哈桑永远地远离他的视线,让那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飞到那黑暗的、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原以为再也不用面对哈桑,让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永远的埋藏在时光里。
可现实是残酷的,在多年后,阿米尔发现了他父亲的秘密,原来哈桑竟是同父异母的弟弟。
过去的种种又一一呈现在脑海里,悔恨的情绪溢满心头,于是为了能弥补当年的过错,阿米尔决定冒险去救正在受苦受难的、哈桑的遗孤——索拉博。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感受5篇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感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54767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7.png)
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感受5篇推荐文章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6篇)热度:读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有感热度:《追风筝的人》品鉴心得感受五篇热度:佳作《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5篇】热度:《追风筝的人》高中阅读体会5篇热度:那一幕发生在追风筝大赛后的一场意外的背叛,是因为胆怯的自私性格,导致一段真切友谊的逝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感受,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感受1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让我们一起追寻那人格的风筝。
12岁的阿米尔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爷。
他本与仆人哈桑手足同情,但在一次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让阿米尔无比痛苦,无比自责的事。
因为那件事,他逼走了哈桑,不久后自己也随父亲去了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因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而再次踏上故土,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
他一点点探索着,看着战争中阿富汗的惨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已经故去的哈桑的儿子,拉回了那只他丢弃了的人格的风筝。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带“悲”的作品,但在长长的叹息之后,我却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那只飘荡着的风筝线也悠悠晃晃地系在我的心上。
在书中,阿米尔追寻着的似乎是他与哈桑的友谊,是他不再内疚的,变得勇敢起来的心。
原本的阿米尔是懦弱的,无法保护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伙伴,好在追寻中他还是找回了失去了的心。
可是,在生活中,每一次伤害都可以弥补吗?不是的,有的风筝将再也寻不回来。
不得不说阿米尔是幸运的,而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幸运的遭遇:那件事发生在_年的暑假,我刚刚学会站立的小表弟来我家玩。
一次没人时,我的脚不小心扫到了他,还站得不是很稳的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
面对妈妈的责问,我违心地说:“是他自己摔的……”还好,我最后还是说出了真相,拉回了那只差点飘离的“风筝”。
细细想来,我似乎比阿米尔更幸运,因为他与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风筝”已是残缺。
而在这“风筝”的背后,附着的是人性,是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3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f911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9.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3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阿富汗,一个久经战乱、充满人性邪恶的地方,也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乡。
他们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在同一片草地呼唤出第一个名字,甚至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从小,他们就喜欢追逐风筝。
然而,也是风筝改变了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
小说中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也是正直、善良、诚实的代表。
对于哈桑而言,风筝就是对主人的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忠贞不渝的誓言。
对于阿米尔而言,风筝就是父亲的信任;追风筝的人看似哈桑,实质上最终追得风筝的人却是阿米尔。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
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作者用这样诗性的语言在告白主人公的美好心灵。
掩卷沉思,恍然大悟,其实每个人的“风筝”各不相同。
对于我而言,“风筝”就是一种需要以心换心的真情。
在少年成长的旅途中,或许这种感情是友谊,或许是亲情,抑或是其他……我想追求的不是亲朋对我的付出对我的好,而是我和朋友亲人之间真心相待,彼此信任得到快乐。
在追逐风筝的日子里,阿米尔和哈桑历经了太多的血腥,遭受了太沉的苦痛。
最终阿米尔获得了救赎,追到了勇敢正直责任和良知的人性美。
生活中总有一些朋友,不是因为觉得彼此投缘,不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不是因为彼此需要才交朋友;而是为了某种利益的维系,结果朋友成了互相利用的代名词。
读罢《追风筝的人》,始终萦绕我的耳畔的是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心灵真诚的感动,久久难以平静。
多么希望我们人人能拥有彼此真心相待的亲情友情,若如此,生活会有多幸福啊!“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句话足见哈桑对他主人无比的忠诚,甚至愿意不顾一切帮主人追回一个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4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b8c8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png)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想(精选24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想篇1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多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想这不仅仅是个故事,每一遍的看,总会有无以复加的感动。
哈桑,那个兔唇的男孩,他是所谓的哈拉扎人,是个甚至目不识丁的奴仆。
但恰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正直忠诚和善良。
在哈桑心中没有金钱和等级观念,我看到的只有一颗赤子之心。
而对于哈阿米尔来说,哈桑是他最忠诚的伙伴,她分明知道,却不愿承认在别人面前,他碍于面子;在自己心中,也极为别扭与矛盾。
出于对父爱的渴望,受等级观念的束缚和自身性格的懦弱,在悲剧发生的时候,他没有出手制止。
然而他的本性又是善良的,因此他多年忍受内心的痛苦煎熬,因此当拉辛汗说“那儿有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他选择接受,踏上了人性的救赎之路。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风筝不仅仅是阿米尔与哈桑童年的玩物,更是存于心中的正义,是亲情、友情、爱情,是阿米尔,也是我们在追逐的。
控制着风筝的鱼线,连接着风筝和卷轴,是机会,也是割伤手指的凶器。
痛却依旧不肯放手,就像拉辛汗对阿米尔说的真正十恶不赦的人是不会感到愧疚的,所以那些不肯放手的都是心存善意,希望悔改的人。
只有追到了风筝,才能找到归属,成为那个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成为内心健全的人。
最初因哈桑追风筝时酿下的悲剧苦种,到最后索拉伯看到追风筝的阿米尔时的微笑,这颗背叛的种子,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救赎,开除了人性的真善美。
“为你,千千万万遍”,就算再艰难,再凶险,为你,我追。
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感想篇2我从没想过这是温柔又扎心的故事。
被书名的文艺和忧郁感所蒙蔽,就像很多人会被风筝的象征所蒙蔽一样。
我真的一直以为这是一部语言嘤嘤嗡嗡的小说。
直到我从的书单中把它拿出来,下了死命令去读一样。
下死命令给自己去读一本书,这个经历仿佛多年前阅读《百年孤独》一样。
而一如当初的是,这样的决定是正确。
阿米尔终于长大,终于从少年变成了中年。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共10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a8e1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5.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开始。
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
深入思考的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
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
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
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
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
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
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
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
这是一个梦啊!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而事实证明我这次的决定是对的。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
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
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
我们总会把它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
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
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
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
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
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
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
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
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塔利班的枪下。
是哈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
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9a94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7.png)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精选12篇)追风筝的人篇1小说《追风筝的人》,故事的起源便是一个阿富汗男孩无法面对由于怯懦所犯的过错,而选择了谎言和卑劣,终为自己织就了一生的罗网。
人到中年,才选择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小说里最重要的意象,风筝,既象征了兄弟情谊,也暗示着勇气。
在风筝放飞的过程中,可能血迹淋漓,但只有最终追到风筝的人,才能获得平静和安宁。
对于打算读这部小说的人,我想提出这样的忠告:如果你不相信灵魂,不相信人天性里有一种清洁功能,那还是别读为好。
诚如作者所言,"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之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尽管他们分属不同的教派,等级地位不同,但种族和社会或者宗教无法抹杀他们一起度过的悠长岁月。
纯洁善良的哈桑对阿米尔少爷无条件地忠贞,哈桑说出的第一个字是"阿米尔",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而阿米尔,出于软弱,或者说怯懦,在举行阿富汗传统的风筝比赛的一个冬天,在哈桑为他去追风筝而被人_之时,选择了沉默。
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安,阿米尔选择了更残酷的方式: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和一些钱,"那是我想要的,要继续生活,要遗忘,要将过去一笔勾销,从头来过。
我想要能重新呼吸。
"哈桑走了。
但过去永远是无法一笔勾销的。
这个国家已经天翻地覆。
阿米尔和他的父亲逃离战火中的阿富汗,前往美国。
在那里,阿米尔上大学,摆地摊,结识了深爱的妻子。
但过去无法跨越,他在自己的心里审判了自己的罪行。
小说的后半部分便是阿米尔的赎罪之行。
他前往阔别已久的阿富汗,寻找哈桑之子。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篇2最近几天,在读一本书《追风筝的人》。
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6篇)
![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eec0e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7.png)
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6篇)世界名著《追风筝的人》阅读心得1看完《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之后,许多人都被哈桑的单纯、忠诚打动。
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说实话,我也是震撼的;其次次读到时,心里是困惑的,明知伴侣背叛自己却仍旧选择信任吗?千千万万次付出换来的是千千万万次损害,这样的忠诚真的令人赞扬吗?当我合上这本书,脑海里回想起这句话时,却苦痛起来,我厌烦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的赞扬。
由于,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汇——爱的炮灰,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需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殊不知,爱与被爱是公平的。
阿米尔一开头始终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童年时的他没有把哈桑当作真正的伴侣:十八年来他很少进入哈桑那破旧的房间,各种宴会也不带他参与,甚至还阻挡哈桑与父亲的亲近。
风筝大事之前,他与哈桑有过一段对话:“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做什么?”“假如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假如你要求,我会的。
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
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
然而哈桑不久之后还是做了炮灰。
在风筝竞赛中,阿米尔渴望成功,由于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而哈桑知道这一点。
为了捍卫这个风筝,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然后,他捍卫的人只是躲在一边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阿米尔也很愧疚,但他既没有胆识阻挡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出那个风筝。
于是,哈桑理所当然地沦为了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尊严,换取的只是被赶出这个家。
阿米尔只是在想:为了赢得爸爸,或许有人是必需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人就是哈桑。
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切,但他还是一如继往地奉献。
所以,做阿米尔的炮灰,主要还是哈桑自己的选择。
但他为什么甘愿做炮灰,或许是忠诚,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恐惊。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5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3d59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a.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5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通用15篇),欢迎大家分享。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1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这本《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了。
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有时,我常幻想自己来自未来,这样,我就会对未来某一天发生的突然变化,更加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救赎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友情、善良的书。
对于这本书所写的年代与历史,由于年幼,我并不清楚,只知道是一个连年战争,充满硝烟的地方,在我的意识里,那里的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所以根本不会想到那里也是一个春暖花开,羊肉串飘香,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追风筝的地方。
而在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说他们是朋友,那为什么当哈桑被一些年龄大的孩子欺负时,阿米尔不挺身而出,却沉默和逃避?如果说他们是主仆之间的忠诚之情,那阿米尔为什么要在十几年后再次踏上这个充满战火的土地上来救赎呢?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用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
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从放风筝开始,很多年后,能让阿米尔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着风筝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风筝的过程中,看清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尽管小说的叙述如同流水一般,将故事的发展情节徐徐展开,但作者内心确如同奔腾的潮水,想卷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正反两面。
一冷一热,使得整本小说有了正常的体温,甚至能让人听到书页里的血脉的流动和心跳,最后都冲破作者的身躯和思想,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活状况,是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优秀7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ed1f2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9.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优秀7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一很长一段时间都心浮气躁,无法去完整的阅读一本好书。
实在烦乱的时候会随便百度一个很俗套的言情小说,一看就是一个下午,打发心里的空虚。
然后会告诉自己不能这样狼狈的生活。
于是便开始清理自己的心,能够积极的生活一段时间。
几个星期前在图书馆借了本追风筝的人,一直放在枕边没有心情阅读。
前几天偶尔拿起,便读上瘾。
开始的情节并没有那么吸引我,后来读到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着实的被感动的瞬间热泪盈眶。
为哈桑的忠实与真诚所感动。
但是阿米尔对哈桑的嘲笑与懦弱并不让我讨厌,反而引起了我的怜悯。
我没有任何立场去批判阿米尔的的种种不好的行为。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
然而这并不是不可挽回的,你欠下的总会还的,正如阿米尔在成年之后对自己的救赎,把对哈桑的爱无私的给索拉博。
人都有对属于自己东西捍卫的权利,阿米尔捍卫属于自己的父亲没有错,然而这个父亲的角色令人结,而哈桑与阿米尔就是父亲的两面。
我们的生命中都有值得追随的风筝。
从这本书中,我深受震撼,为哈桑的真诚无私,善良,勇敢,认真的美好品质。
我无法不去爱这样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最让人感动的爱。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篇二小说总是能表达出各种情感:悲伤快乐又或是残忍,最近看了《追风筝的人》这样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给寒冬的季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心间顿生暖暖的感动。
人生也是这样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总在抱怨生活,而要学着面对人生。
本书的主人公阿米尔的朋友哈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的母亲很小就抛弃了他和他的残疾父亲。
他们遭受着众人的耻笑和不屑的眼光,他们难过悲伤但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依旧在这阿富汗这片土地上找寻着他们自己的天地。
童年就像糖果的香味那样甜,那样美好。
“我的整个童年,似乎就是和桑一起度过的某个懒洋洋的悠长夏日,我们在爸爸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7fc20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f.png)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0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暑假买了一批书以供阅读,可惜大多都只看了一半就放下了,唯独这本《追风筝的人》,我从头至尾读完了。
我要说这并不是一本拿到就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在刚开始读的时候会被陌生的人名和地名弄的晕头转向,要是心有一点浮躁可能就读不下去。
事实就是这样:在一个雨天,被清凉的雨水带走了所有浮躁的我才拿起这本手边的,在之前只草草翻了几页就放下的书,静静读了下去。
怀着对故事情节的期待,夹杂着对主人公的哀怨和对仆人哈桑以及像他一样的奴隶们的同情,我读了下去。
正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也是故事的转折点——全喀布尔的风筝比赛以及之后的故事。
这本该是个高兴的日子,他们赢了!成功的一霎那阿米尔的父亲也站起来欢呼,也“终于以我为荣”了。
但也就是这天,这美好的就像童话故事结局的一天,阿米尔因为他的懦弱和逃避使哈桑遭受了巨大的不幸,更让自己背上了巨大的负罪感。
这篇小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耐人寻味的历史。
阿米尔在那之后所受的煎熬却是让我深深爱上这本书的原因,毕竟这种做错事以后的愧疚和心底的那份不安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吧,作者把这样的心理描写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不住惋惜和悲哀的同时也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一个读者,一个置身事外却又能看清全局的人。
我是多么希望在有些时刻,阿米尔能挺身而出。
在事情发生过后,我又多想他能做些什么去补救。
可是一切恰巧相反,他没有站出来,他做的每件事和说的每句话都将裂缝越撕越大。
但这又何尝不是在现实生活,我们作为当事人时的做法呢。
可我们不知道这样做有多愚蠢,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但生活就是如此,从来不缺少悲剧。
总是在犹豫不决间失去了勇敢的机会,而犯错过后的补救就更显得艰难。
我也经常会犯一些错误亦或是没有做好该做的而感到愧疚。
虽然过后可能会有挽回或弥补的机会,但都因为一些莫名的原因(想想大多都是因为内疚而产生的畏惧),我不能很好的抓住它们。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15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e760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e.png)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15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篇1偶然看到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的的作品《追风筝的人》,读后觉得心中十分难过和纠结。
故事其实很简单,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成长,感情十分融洽,但是由于身份的不同,在小小年纪的阿米尔心中并没有意识到哈桑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眼睁睁的看着哈桑为了给他追风筝而被几个坏少年强暴却不敢挺身而出解救,过后由于无法面对自己心中犯罪的感觉而设计驱走哈桑,完全背板了两个人无间的感情,在此将人性中自私、恶劣的本质表露无遗。
但是作为一个良心尚存的人,阿米尔一直受着自己良心的苛责和拷问,多少年都无法释怀。
在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寻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不遗余力的挽救了哈桑的儿子,并且收养了他,我想他是觉得好过一点了,尽管对于事情并无任何改变!我读后并没有为阿米尔最后的微笑而微笑,反而觉得一样难过。
对待自己最好的人,总是被年少的自己忽视;给予自己最真心的人,总是最不被在乎的!人心是最难捉摸的,但是却也是最恶劣的,千万遍的折磨爱自己的人都不觉的累,只有一朝失去才会觉得措手不及的悔恨!从此我想到了《飘》里面的女主角斯嘉丽,几乎一生都在追逐着阿希礼,直到梅兰尼的死亡才让她看清楚她自己爱的是谁,为此,她又开始了对自己曾经拥有又失去的瑞特的追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珍惜上天给的每一个缘分,善待对自己好的每一个人呢?阿米尔幸运的有机会再次成为好人,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呢!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为自己追风筝的人,善待他们,这样一生的幸福都将有人守护!《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篇2在寒假里,我用闲暇时间阅读了这本《追风筝的人》。
这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写的有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说。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他年幼时一起长大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他们一起长大,形影不离,一起度过懒洋洋的悠长夏日,他们在院子里那些交错的树木中彼此追逐,玩捉迷藏,玩警察与强盗,玩牛仔和印第安人,折磨昆虫......还有一起放风筝和追风筝,过着快乐的生活。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15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0426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a.png)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15篇)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1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是被书名所吸引住的,《追风筝的人》念起来挺欢愉的,而且心里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人要去追风筝?一般不是人带着风筝跑的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追风筝的人》的阅读。
这个故事发生在阿富汗,故事主人公之一是当初年仅12岁的一位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他性情温和、懦弱,很少为自己的事抗争;而还有一位主人公小男孩哈桑,是阿米尔家中的仆人,他也是阿米尔最忠诚、最信任的朋友。
一系列故事围绕他们而展开。
作为阿米尔的忠实朋友,哈桑义无反顾为其追到风筝,最动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想想,这句几乎是世界上最令人温暖的话是出自一个12岁的孩童之口。
随着故事的展开,令人唏嘘不已。
小说整体都在一个比较压抑的基调,每个场景都深深揪住每位读者的心,让我好像心透不过气儿一样,简单的故事却透露出关于人性的思考,发人深省。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救赎的故事,或许上帝创造人就是让我们来犯错的,他给了每个人能够犯错的额度,只要能意识到犯错本身,克服犯错的各种因素,完成对自己错误的补救和救赎,犯了错,重修能过就行,上帝照样会接受你的。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2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与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
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的。
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我看见他们之间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书心得【7篇】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书心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fac44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a.png)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书心得【7篇】《追风筝的人》优秀读书心得篇1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终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么读得懂,后来,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
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
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特别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己,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
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
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
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
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么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
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五篇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0327d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a.png)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五篇《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1我强烈推荐看《追风筝的人》,真的很好看!电影也很好看!《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风筝为线索,讲的是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坚强的哈桑之间的故事,以追风筝展开的故事情节,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感动到了。
阿米尔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哈桑是他的忠诚仆人(但其实也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
哈桑对阿米尔很好,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
但在阿米尔心中,由于阶级的关系吧,他始终没办法把哈桑当作很好很好的朋友。
哈桑在一次帮阿米尔追风筝的过程中被几个坏小孩欺负,阿米尔当时是目睹了这一幕的,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挺身而出,阿米尔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不够义气带来的折磨。
于是事后阿米尔为了让自己不要那么愧疚就以骗父亲说哈桑是小偷为名想办法赶走了哈桑。
阿米尔以为这样做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但是不是的。
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都被童年的回忆所唤醒,他的懦弱,他的自私一直折磨着他。
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弥补哈桑。
他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尽管那个时候他知道回阿富汗可能意味着死亡,丢掉性命(那时候阿富汗在打战)。
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那样做的,愧疚感会让一个懦弱的人重新变得勇敢。
他回到阿富汗发现哈桑已经死了,但是找到了他的儿子。
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替哈桑承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阿米尔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都会很喜欢哈桑这个角色,他在里面的地位是一个弱者,他需要被保护,但是他却很勇敢很善良,他很忠诚地在保护着他的主人,尽管他的主人并没有像他一样对友谊对朋友毫无保留付出,奋不顾身。
也许是阶级地位的关系,让阿米尔无法像哈桑对他那样对哈桑。
阿米尔儿时的懵懂、无奈、矛盾以及对父爱的渴望,让他犯了一个又一个错。
但哈桑小时候在阿米尔心里种下的善良的种子还是在阿米尔心中发了芽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五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6877b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追风筝的人》,晚上终于能够睡个好觉了。
不用再担忧哈桑的命运,不用再猜想阿米尔到底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虽然读的是译本,但完整能够感遭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
惊奇它关于人物的塑造,耿直而有丑闻的父亲,向往正义却又摇晃不定的阿米尔,你不可对其中的人物妄加评价,由于随着之后的阅读,他的形象会越来越饱满的站在你面前,他或许就像你身边的某个人。
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架更是出其不意的精彩。
友谊,爱情,战争,背叛,救赎,这一切杂糅于一体,又仿佛任何一点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于言语,更不用多说,是我之所爱。
最喜欢的就是言语精练的文章,它太契合我的胃口,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嗟叹,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
有些段落和句子,我以至要一口吻读上三四遍,细细品味之前方肯罢休。
闲下来有时也会想象兔唇哈桑是什么样子,阿米尔的妻子是怎样的贤惠美丽,还有哈桑儿子那细眯着的眼睛……“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读到这一句时,有一种酸酸的东西一下子涌了上来,为哈桑,也为阿米尔。
我不晓得原着用阿富汗语这句话是怎样表达的,是不是也有这诱人的神韵。
阿米尔也的确被打动了,可他打动的是一个仆人对主人的忠实,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对朋友的忠实。
蓝风筝被追到了,阿米尔证明了本人的实力,可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羞耻换来的,阿米尔用本人的眼睛目击了一切,他就看着它发作。
这必定阿米尔的后半生将永不停歇的做着一个噩梦------一条滴血的灯芯绒棉裤躺在一堆破砖瓦上,也必定了他将用本人的生命去救赎本人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缘由竟是为了维护主人的房子。
但他的儿子还在,儿子和他一样可以娴熟的打弹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儿子比他英勇,当年他只敢拿弹弓恐吓阿塞夫,他儿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里,这真让人解气。
当拉辛汗请求阿米尔去救哈桑的儿子时,阿米尔竟回绝了。
我真想给阿米尔一个耳光,想想哈桑怎样对他的,可转念一想,又有谁真的不怕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描述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作为小说的简介,字里行间无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怎么追?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
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
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同样,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在我们看来,这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再来说说追,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
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一直就觉得故事中隐藏着让人透不过气的难过,整篇小说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感觉写的,可以看的出来“我”一直在为过去所干得事而后悔和难过,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歉意也许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阿米尔却是一直煎受着折磨,确实,对于他一个在当时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那样的事情他不会处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自己受折磨,而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为他而愚蠢的奉献精神,他觉得只要将哈桑赶走,永远不出现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了,但他,当时的他却不知道那错了,如果他没有在当时及时的承认错误,他真的会后悔,忏悔一辈子,这样的悔恨也许将陪着他一起走进坟墓,他将无法释怀。
从“我”的角度来描写哈桑所为“我”受的苦难,更加让读者觉得切身体验,小说中,我们一直是从“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样一个为了阿米尔少爷肯认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许在他的骨子里,也许他与身俱来就被教育成了那样的性格,我最感动的是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的话能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里出来,真的是让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后来,他心中一直爱着的阿米尔少爷,尽管阿米尔少爷不再理会他并且还不断的伤害他,他都没有背弃他,一直护着他,原谅我,我真的被这孩子给震撼了,为他我一直觉得心里挺难受的,总觉得嗓子里有东
西卡住了,让我有点哽咽。
文中多次写到“为了你,千千万万遍”是的,也许是感恩,但更多的是出于对朋友的付出。
故事的后来还在继续,阿里和哈桑一起离开了,接着俄国占领阿富汗,阿米尔和爸爸也被迫离开,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后来他和爸爸也一直在美国生活,并且他在美国还娶了妻子,有了安定的生活,只是爸爸去世了,阿米尔的爸爸一直是一个铮铮的铁汉子,我一直这样看到。
很多年后的一通电话把阿米尔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来时,他带了一个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经死去了,但那个孩子和哈桑一样,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样,但唯独少了一样,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样的空洞,那个孩子一直悲伤着。
风筝,又是风筝,一次偶然的放风筝得机会使得那可怜的孩子轻轻的拉扯了嘴角,其实不管那孩子经历了多少,他永远也只是个孩子,就该简单的生活才对。
“我追。
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
但我不在乎。
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是的,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从这篇小说中,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哈桑为了阿米尔可以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由于自己的私心,或者说由于自己的地位,对哈桑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竟让视为理所当然,而后的一切真相又让他再后悔与自责中渡过,从这里我认识到无论对于谁,我们都应该尊重,并且要抱着感恩的心,何况是对一个敢于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伙伴。
同时我们遇事要善于思考,要沉着冷静,以免犯下错误,一辈子在后悔与自责中度过,当然人生可能遇到一些我们可能无法结局的事情时也要善于求助。
另外,小说中描绘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不言而喻,以致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不愿面对现实,沉默······以及阿米尔父亲的为人知难处,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处境实在太艰难,尤其是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形下,很容易让不懂事的孩子误解,这也是小说悲剧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