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课件
(3)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
步突出中心。
(4)背景: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为烘托新闻的主题服务。
(5)结尾: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
要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 使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语言精练,紧扣主题。
➢ 开门见山揭示新闻的主旨,在港飘扬了156 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落,香港即将回归。
➢ 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不列颠尼 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 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 象征意义。
➢ 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间 顺序奠定基础。
主体事件概括
时间 顺序
特写 镜头
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一次降旗: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 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港督府最后一次降旗
彭定康和家人离开港督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 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二次降旗: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 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 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添马舰广场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 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 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 港最后一次降下。 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
1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提示:1.这篇文章视角独特,独具匠心地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画面,既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2.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住文章中的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是要把握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事件背后重大的历史意义。
2.了解文体特征,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
3.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以及其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观看《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的“首次"瞬间》片段。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刻。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2.了解香港及其历史。
构成历史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沿海的200多个岛屿)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 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讨论、小 组活动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通过多媒体手段, 如PPT、视频等, 辅助教学,提高教 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 作,通过练习、作 业等方式,巩固所 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性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思想
拓展延伸:结 合相关背景知 识,引导学生 思考文章所表 达的主题和意
义
课堂小结:总 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强调重
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 置相关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能力
重点词汇与句型讲解环节
句型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 型句型,讲解句子的结构、 语法和表达方式
重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 点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和 搭配等
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不列颠尼亚在香港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作业,包括思考题和拓展阅读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2 分钟)
整体感知 (10分钟)
深入研读 (15分钟)
拓展延伸(5 分钟)
课堂小结(3 分钟)
别了,“不列颠尼 亚”教案设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5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06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
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和意义
掌握新闻特写中常用的写 作技巧和方法
情感表达:通过细 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来表达作者对香港 回归的喜悦之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必修1)公开课课件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 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 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 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 刻的历史主题。
课堂讨论、课文分析(20分钟)
• 文中有些句子看上去虽然平实, 其实其中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非常耐人寻味。找一找这样的句 子,并说明你所认识的作者的情 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东方之珠”——香港
作者:周婷 杨兴 体裁:通讯(特写)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新闻:
新闻知识复习 • 一.什么是新闻? •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 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 的事实的简短报道。(要点,一 是新,二是真,三是报道价值。)
• 二.新闻有什么特点? • 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重要的特点。 • 2.及时性:这一点最能体现新闻的 价值。 • 以上两点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 3.篇幅小:这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 语言要简洁,事实要清楚。
探究学习一:文中写了三次降旗, 各有什么意义?
• ▲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 降下,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港督统治; • ▲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降旗是“例 行仪式”,这一次是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 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第三次降旗是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 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标志 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 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行使主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 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 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 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 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 不列颠尼亚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 不列颠尼亚的政治与经济 • 别了不列颠尼亚:反思与前瞻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简介
历史背景
介绍不列颠尼亚的历史背景和重 要性,包括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新。
传统节日
不列颠尼亚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 、复活节等,充满了浓厚的宗教 色彩和家庭氛围,反映了当地人
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
不列颠尼亚的影响与贡献
政治制度
不列颠尼亚的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等政治体制,对世 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科技发明
从不列颠尼亚诞生的许多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牛顿、 达尔文等,他们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社会福利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重视社会福利,实行一系列政策如医疗保险、退休 金制度、失业救济等,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发展与产业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不列颠尼亚是一个高度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 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 业和高科技产业。
自由贸易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鼓励国内 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 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国 际经济合作。
经济影响与启示
阐述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影响和启示意义。
02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Chapter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沿革
古老文明
不列颠尼亚作为古代文明的一部 分,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从史 前时期到罗马入侵,这片土地见
证了多个民族的兴衰。
中世纪变迁
中世纪时期,不列颠尼亚成为欧洲 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 堡、教堂等建筑见证了这一时期的 辉煌。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
3.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的? 点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 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并与之融为一体。另 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能体会出 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
6.《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精练、含蓄,简洁、平实,但也蕴含了激动、 自豪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点拨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者内心情感是激动、自豪的,考虑到国与 国的关系,有些情感不能表现得十分直白,用语也就十分讲究。精练、含蓄, 简洁、平实也就成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通过写景来抒情。课文第二段有“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 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 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对环境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 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明天的作用。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末任港督降旗仪式、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 式、“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的易帜仪式和“不列 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等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 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 鉴赏新闻语言 任务设计 5.“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 体到“零4天”? 点拨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是一段让中国人民感到特别漫长的历 史。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管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 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 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具体到 “零四天”,一方面突出了英国管治时间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 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9《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024/8/24
单标题新击、闻导的此语组处、成主部编体分、辑背母景和版结语标题样式
(1)标题:是文章的单击核此心处编,辑二包母级版括文引本样标式、正标、副标。 (2)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三,级四级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导语之后,对新闻五事级 实的具体叙述。 (4)结尾: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 (5)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起补充作用。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小结:
作单者击此没处有编辑写母版交文接本样仪式 式现场多么
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二三级归级 使人们多么激动,
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四级五度级 ,并且把末代
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
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4/8/24
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 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 议论和抒情。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基处本特编点辑母版标题样式
真实性、时效单性击、此处客编观辑母性版、文本篇样幅式 小
二级
三级
• 新闻的六要素:
四级 五级
•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组处成部编分辑母版标题样式
新闻标题(消息单击)此,处编它辑是母版用文以本样揭式示新闻内容 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二标级 题必须简明、准确 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帮级四级助读者理解报道的 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五级,它通常被用来借 代整篇消息。
公开课(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
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展 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 何时 • 何地 • 何人 • 何事 • 何因 •何果
六 要 素
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
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 后一段文字。除基本要素“人物” “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
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 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 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 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
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 行。常见的有三种方式:一、通过和说 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 原因、 气氛、方法等引出主题。二、通过直接 叙述主干事实的 起始部分 来引出主标 题;三、通过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 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
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 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 新而重要事实的新闻体裁。一般采 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 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 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2、时效性 3、客观性 4、篇幅小
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 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细雨中?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 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 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 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陨落 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
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副标题所 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 充也有两种:一是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 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 。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1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一篇新闻特写。
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理解新闻选材与结构的特点。
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它在文体特征、选材特点、结构特点等方面与其他两篇课文保持了良好的衔接,同时也体现了新闻特写这一文体的学习要求。
二、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理解本文准确、庄重的语言特点和从中体现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本文选材和结构特点,学习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特写。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在其中流露的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鞭挞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理解新闻作品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特写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2)掌握新闻特写的选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新闻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
(2)学习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现新闻事实。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新闻特写的概念、特点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特写的选材和结构特点,加深对新闻特写写作技巧的理解。
3.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闻特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互动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闻特写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张英国女王宣布退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文的学习内容。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不列颠尼亚”号退位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场的氛围和历史的时刻。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品语言,析情感
4.从今以后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 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牛刀小试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 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细节的神态描写,表现其内心的沉重、 无奈,也表现出英国殖民者的悲哀。
思考2: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
时间
事件
思考2:主体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事件?
时间 4时30分 4时40分 6时15分 7时45分 子夜时分 0时40分
事件 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告别仪式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思考3:这些时间十分精确且衔接非常紧密,就 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85 年 8 月,英 国王室成员在不列 颠尼亚号船上合影。
1997 年 12 月 11 日,英国女王伊丽 莎白二世(右)在不列颠尼亚号退役仪 式上偷偷擦拭眼角泪水。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体知识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 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 等。狭义的“新闻”又称消息,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 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牛刀小试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 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 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环境描写,渲染沉重、悲凉的氛围,连 老天也在为我们洗刷这段历史。
牛刀小试
晚6时15分…停泊在港湾中的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 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 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析感情
归纳总结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表现的。 ①善用明显具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②大量使用判断句。 ③使用强调的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写作特点
①观点鲜明,不容置疑。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判断句。 ②态度坚决,铿锵有力。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③用词精准,看问题全面,睿智理智,富有逻辑。 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文章充满气势。 ⑤充满信心与希望,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 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 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 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 大地!
——毛泽东
第2课学习提示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 义的抗争和人性的美好从未缺席。《长征胜利万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 壮举,《大战中的插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两篇 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思考。
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2.关联: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 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
1《别了,“不列颠尼亚“》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别了,“不列颠尼亚“》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 能感受作品抒发的深沉的情感,探究其深沉的情感中渗透着的理性思考。
2. 能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教学重难点1. 能感受作品抒发的深沉的情感,探究其深沉的情感中渗透着的理性思考。
2. 能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教学思路【任务一】知“情”达“理"【任务二】依法探“理”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微视频,这段微视频是由《人民日报》推出的《这百年》。
习近平主席这样说道: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的确,革命文化作品总是能够以革命的理论说服人,以英雄的形象打动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
那么,我们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的课文也都是优秀的革命文化作品。
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通过四个学段的学习来完成。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进入第三阶段,即文体风格与写作技巧的学习。
在这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单元的作品,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
选择一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进行小组研讨。
的确,情与理的学习是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情景任务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我们的主任务。
学校广播台“百年撷英"栏目组将从若干的革命文化作品当中,选出一部分来,作为其每一个子栏目的推送文章。
其他子栏目都已经选定了相应的作品,而只有一个“融情缀理”的子栏目至今空缺。
假如你是学校的编辑,需要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中选定一篇,作为最后的入选篇目,你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且说明推荐的理由。
【任务一】知“情”达“理"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先一起来走进这两篇文章。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今后香港再也 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中国即将接管香港,英国必须撤离。离开 总 督 府
现实场景和历史材料交织
场景二
晚 6 时 15 分 至 7 时 45 分,添马舰东面广场举 行告别仪式(5—7段) (第二次降旗)
历史材料:第7段
•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 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898年租借新界 7月1日生效
租期99年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 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狭义—消息 1.人物通讯
通讯 新闻
广义 消息 特写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访谈
新闻评论
Who(何人)
新
What(何事)
闻 六
When(何时)
要
Where(何地)
素
Why(何因)
How(如何)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
闻
题,有时也有引标和副标。 概括新闻内容
的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主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要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结
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构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倒金字塔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写的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机融合。
如新颖的题目,一语双关;巧妙的场景编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借助环境烘托,借景寓情,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体裁的结构。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
3.学习品味课文在客观真实记录事件的过程中,巧妙含蓄地表现情感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会背景材料的作用。
2.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激发情感“香港知多少”(请学生谈对香港的了解。
教师幻灯片简介香港被英国侵占到回归的历史。
)附:香港被占领的经过: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秦代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1月26日,英国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即派军武装占领了香港岛。
1842年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又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3月,英军以“找寻住宿地”为借口,进驻九龙半岛尖沙咀一带。
同年10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趁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以抵制俄国势力南下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来统称为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
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案篇一:《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学习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2. 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理解文本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重点讲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风格,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新闻特写的特色。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实践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新闻特写的特点和技巧,同时强调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教师对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等进行讲解。
2. 练习法: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
3.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写作练习。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软件: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教学PPT。
3. 工具:准备一些小测验用的纸张和笔。
七、结论本课通过对《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实践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对香港回归的历史事件的回顾,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知讲解
文体 知 识
新闻
新知讲解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 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是 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
新知讲解
文体 知 识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 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 道新而重要事实的体裁。
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有时 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 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知导入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 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 吗?
“东方之珠”——香港!
新知导入
“东方之珠”——香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积累、识记重要字词。 2.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
瞩目( 港督( 赠言(
zhǔ ) dū ) zèng )
课堂练习
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 的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陈迹: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 告终:结束,完结。
拓展提高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 “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 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拓展提高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 “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 的。”
板书设计
别了, “不列 颠尼亚”
作者 背景介绍 文体知识 基础积累 文本结构
作业布置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报道了英国撤离香港的过程。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和香港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不懈努力和艰苦斗争的结果。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以及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
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够分析和评价文中的信息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分析和评价文中的信息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 欣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1.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信息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能力。
4. 活动法: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和影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然而,在历史上,香港曾被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50 多年。
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