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叶甫盖尼_奥涅金_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_刘茂媛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文档资料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摘要: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的奥涅金开创了俄国文学史中“多余人”的先河。
他们对社会不满,想要摆脱却又无法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想得多做得少,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最后沦为社会的“多余人。
本文通过分析奥涅金所在的时代,探讨多余人的特征,进而深刻地揭露了农奴制度的残酷,反映贵族知识分子精神的苦闷、失落、彷徨。
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之作,而普希金自己也称这部小说是他最好的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俄国文学作品通过对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生活的描绘,全面而又深刻地展示了当代俄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一八一二年抗击拿破仑的入侵及后来的胜利,唤起了俄罗斯沉睡的力量,激起了民族的自觉和自豪感,同时欧洲的进步也影响了农奴制的俄国,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但是二十年代代表社会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失败,却又给俄国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无所适从,看不到前途。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因而别林斯基说:“只有从普希金的时代起,俄国文学才开始产生了,因为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俄国生活的脉搏在跳动着”。
一、处于精神挣扎中的“多余人”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让奥涅金厌倦了,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来到乡间,没有了城市的喧闹,却有地主们的庸俗无聊和肤浅。
奥涅金仍旧不能摆脱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
拉林娜家的大女儿达吉雅娜热爱自然、感情真挚,纯朴善良、内心敏感、喜欢独处。
夏夜,她就靠幻想来装饰,冬夜,她就听奶妈讲怕人的故事。
奥涅金的到来使达吉雅娜这个沉思、忧郁、不被理解的乡村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认定奥涅金是上天派来的将她从不幸中拯救出来、给她保护的、值得她用灵魂来等待的那个人。
于是天真纯朴的达吉雅娜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情书,却遭到了奥涅金当面的拒绝和训斥。
奥涅金拒绝达吉雅娜并不是仅仅由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奥涅金处于精神空虚失落的境地,所以他的精神是复杂的。
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
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
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欢迎大家分享。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产生于二十至五十年代的俄国贵族革命时期。
在当时,一些受过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较高天赋和才华的贵族知识分子,既不满上流社会的腐败,愤世嫉俗,又无力与资产阶级决裂;既有朦胧的`追求,希望有所作为,又脱离人民,远离革命。
结果,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一生,成为“多余人”。
这些“多余人”形象不仅是十九世纪前半期俄国文学的中心主人公,而且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角色,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珍品。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在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中,他是一个“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也“永远不能站在人民方面”。
他的灵魂空虚,缺乏毅力和恒心,也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认为是贵族生活养成了他的恶习。
腐朽黑暗的社会使他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简言之,相对于俄国社会的环境而言,他是“多余”的。
然而,我们谁都不敢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大声宣布“本人必不可少呢”历史的脉搏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或缺而停止跳动。
奥涅金的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一方面,他受到欧洲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同时,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另一方面,他希望可以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
总之,他既不愿意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这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脱离了人民群众。
奥涅金之所以是奥涅金,在于他所产生的“多余感”。
高度发展的智力找不到自己生存于世的理由,上流社会穷奢极欲,又俗不可耐,爱情不过是虚情假意,书本上写满了无聊与欺骗,生活所显示ide虚幻进而使他超越了本身生活,去思索生命的意义,但他找不到答案,他成为了一个怀疑主义者,奥涅金的“多余感”正是根植于其内心深处的怀疑主义,他失去了生命的热情和生存的勇气。
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节《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分析一、情节介绍二、人物形象分析1、奥涅金的形象分析(1)“多余人”形象:是在俄罗斯十二党人革命前后时期的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产生的贵族青年的典型。
他们接受过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沙皇专制制度统治感到不满,对贵族生活感到厌倦,最初有着改变现实的梦想和期待,却摆脱不了与阶级出身一道带来的劣根性,缺乏实际行动的勇气与精神。
他们找不到出路,陷入苦闷、忧郁的境地。
他们有见识、有能力,不甘心沉沦平庸,但在那样一个沉闷窒息、令人厌恶的社会里痛苦彷徨,愤世嫉俗,无所事事,在事业和爱情上屡屡受到挫折,最后消沉下去,郁郁而终,无所作为,徒劳地耗费青春、生命和能力。
他们既不愿同流合污,又做不到洁身自好,既违反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
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称为“多余人”。
(2)作品通过奥涅金对生活和事业、对爱情、对友谊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来刻画“多余人形象”的特征A、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奥涅金对待生活的态度:终日沉醉于上流社会花天酒地的社交生活,流连于饭店、戏院、舞会之间,开始对这种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生活感到厌倦,生活失去目标,忧郁苦闷,对人生心灰意冷。
他打算著述立说,但缺乏勤奋工作的习惯而放弃。
他决定苦读来增长智慧,但同样中途而废。
他变得玩世不恭,嘲弄一切。
后来继承叔父的遗产,来到乡村,他期望摆脱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村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他推行改革,结果遭到周边地主的非难与反对,受到掣肘后他便不了了之。
B、对爱情的态度爱情对他来说不过是逢场作戏,对爱情的厌倦使他再难以唤醒激情。
然而在达吉亚娜成为上流社会雍容华贵的贵夫人后,他内心中却产生强烈的感情,但“他爱的不是钟情的少女,/那个淳朴、胆怯、可怜的村姑,/而是冷若冰霜的公爵夫人——/一位高不可攀的头面人物。
”他对达吉亚娜的感情更多的是来自要征服上流社会最受瞩目的女子,得到风流美名,从中享受成就感和满足虚荣心。
“多余人”奥涅金人物形象浅析
“多余人”奥涅金人物形象浅析作者:方雪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9期摘要:“多余人”是指俄国19世纪文学中方雪步知识分子的典型,这一系列人物是当时传统的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的产物。
他们痛恨上流社会的腐败,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却又无力反抗社会。
他们想成就一番事业,却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使他们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也就成了一个“多余人”。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小说通过塑造这一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贵族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和追求,揭露和批判了贵族社会的腐败和丑恶。
关键词:奥涅金;多余人;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38-01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一幅俄罗斯社会诗一样的图画,诗人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当时俄罗斯青年思想上的苦闷、现实中的探求,并且通过对人物生活和遭遇的描绘,展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揭示了沙皇主义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丑恶。
此作品被认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当时的俄国虽处于专制农奴制统治下,但是西欧国家的一些先进思想也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开来,许多贵族青年最先接触到这些先进思想,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主人公奥涅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觉醒的贵族青年,和其他贵族青年一样有过奢靡的生活经历。
受当时的时代氛围以及启蒙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这种空虚无聊的生存方式。
怀着对自由和新生活的向往,他来到乡村,从事农事改革,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感触一番事业。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想的那样简单,之前接受的贵族教育没教会他实际工作的能力,生活的恶习也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的身体里,再加上地主们的为难和反对,使他所有的愿望都化为泡影,最终只能是无所事事,也就成了社会中的“多余人”。
爱的坚守与背弃— —简评《叶甫盖尼·奥涅金》
爱的坚守与背弃——简评《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塑造的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也开创也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形象,在文学史上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爱是人性中最基本也是最柔软的部分,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理解和追求。
一、爱的坚守者达吉亚娜是文中较为着重刻画的女性形象。
从小在富裕的家庭中成长,却没有一般富家小姐那种娇生惯养的气质,相反她总是习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众不同。
并且深受外国小说影响,厌恶周围的庸俗生活,渴望自由和幸福。
对于幸福和自由,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不受缚于传统世俗的世界。
达吉亚娜“整天孤单单一个人,默默坐在窗前”,她不习惯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情世界,也不习惯被别人闯进自己的感情世界。
她喜欢大自然富有生机的景物,喜欢从外界的生物中找到思维的灵感,那是她对于自己感受中的自然最原始的爱,还有对阅读的执着的爱。
以至于最后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建议,踏上繁华的城市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时,她的内心是不舍的,她对家乡深情的告别,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坚定。
即使身体被迫离开她心中的净土,但是灵魂深处还是坚守着对阅读的爱,即对思想自由的坚守。
达吉亚娜对于爱情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她是属于内向性格的人,外界的人看似与她格格不入,因为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她第一眼看到奥涅金的时候,他身上孤傲和忧郁气质令她一见如故,似乎在奥涅金的身上找到了共同的接触点,并且使她坚信,当她与他的共同接触点相互点燃时,必然会燃亮彼此的生活。
于是她在犹豫了几个夜晚时,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会找到个称心的伴侣,会成为一个忠实的贤妻,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母亲。
别人!……不,我的这颗心,不会再向世界上任何人奉献!我是你的:这是命中注定,这是老天爷他的意愿……我现在所以还需要活着,就是为了保证能和你相逢;我知道,是上帝把你派来给我,做个保护人,直到坟墓之中……你的身影曾在我的梦中显露,我虽没看清你,已感到你的可亲,你奇妙的目光让我心神不宁,你的声音早已响彻我灵魂深处……”大胆而饱含深情的话充分展示了她对奥涅金的一往情深,少女的单纯而干净的情感展露无疑。
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内容摘要: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小说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
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作者在...关键词:多余人民族性历史文化精神英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
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高峰,就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它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诗体作品,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但它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作者把它叫做小说。
一八二三年动笔时,普希金的创作正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八年后,《叶甫盖尼?奥涅金》于一八三○年完成。
它总结了作者一八三一年以前的全部创作经验,以后普希金就转入了散文写作。
这种创作方法和文体的变化,和社会背景是有关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基调比较明朗;从第五章起,调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
这些正是时代气氛的反映。
俄国是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前社会运动高涨和起义失败后的恐怖。
贵族军官和先进的贵族知识分子已经行动起来。
于1825年12月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农奴制制度。
起义由于脱离人民群众而失败。
但它却唤醒了一批沉睡的有思想的年轻人。
叶甫根尼·奥涅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博学、有才华,高出一般贵族一筹,风度优雅,谈吐机智,能操纯熟的法语。
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
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奥涅金人物形象分析篇1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问世以来,关于主人公奥涅金的争议一直不断。
自从赫尔岑把“多余人”的帽子戴在奥涅金的头上,评论界才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然而。
近年来,随着普希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多余人”论受到了怀疑。
张铁夫在(近年来我国的普希金研究》一文中作了总结,认为我国文艺界近年来至少存在着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奥涅金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先进青年的典型,是“一个夭折了的十二月党人的形象”,而不能归入“多余的人”;一种观点认为“多余的人”是一种超阶级的提法,奥涅金形象从许多方面来考察都是一个“中间人物”;第三种观点仍然坚持奥涅金是“多余的人”。
本文力图从这些矛盾的分析中获取对奥涅金形象思想价值的再认识。
这里所说的“思想价值”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奥涅金在其自身封闭状态中的本体价值;其二,奥涅金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价值;其三、奥涅金形象对于读者的认识价值。
小说“卷首语”是这样的:“他虚荣心极重,又特别自负,因此无论在谈到自己的好的或坏的行为时都抱着同样冷漠的态度—这也许是他自以为比别人优越所造成的”。
这段话是普希金对主人公奥涅金的“判词”,同时也像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
别林斯基说《奥涅金》倾注了普希金的全部热情,小说里有着诗人的种种幻想、喜怒哀乐和全部理解能力,它是诗人的整个生命、全副心灵和他所有的爱;因此说普希金通过奥涅金形象的塑造以探索自己精神苦闷的原因和思想出路并不为过,可以说,奥涅金的思想矛盾正是普希金的思想矛盾。
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反抗的出路,王智量甚至认为奥涅金形象就是普希金本人的真实写照。
②奥涅金和南方叙事诗篇中的“俘虏”、阿乐哥等一样,都是贵族先进阶层的代表,不满现实、追求自由,但又心灰意冷、精神苦闷。
外国文学史 大二下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
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称为“奥涅金诗体”。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
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罗亭《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宪章派文学: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叶甫盖尼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分析内容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是一个人物系列,这一系列人物是贵族青年的一部分人,他们感到时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甘心和贵族阶级一道消亡,但阶级的局限又使他们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景,因此终日苦闷彷徨、焦躁不安,即染上了当时人们所说的“时代的忧郁病”。
奥涅金就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分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普希金所作,他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从1823年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到1830年最后完成。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在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广阔的社会生活。
20年代,俄罗斯解放运动第一代战士——贵族革命家成长时期,同时也是十二月党人革命的酝酿、爆发和失败时期。
当时。
俄罗斯经历了1812年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民族意识觉醒,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对专制制度不满好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情势下,贵族青年中开始出现分化,主人公就是贵族青年中分划出的“多余人”。
“多余人”是一个人物系列,这一系列人物是贵族青年的一部分人,他们感到时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甘心和贵族阶级一道消亡,但阶级的局限又使他们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景,因此终日苦闷彷徨、焦躁不安,即染上了当时人们所说的“时代的忧郁病”。
诗体小说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贵族青年,他的父亲曾居过高官显位,但因为过度挥霍,所以一向靠借债为生。
奥涅金从小受着传统的贵族教育,在法籍家庭教师的懒散管教下长大,因此他的知识十分肤浅,但在贵族的社交圈游刃有余。
步入青年时代步入青年阶段,奥涅金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宴饮、舞会和美女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他潇洒的风度,考究的衣着,流利的法语和机智的谈吐受到社交界的普遍赞赏,也赢得太太小姐们的青睐。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摘要:“多余人”的产生和发展是俄国历史的产物,“多余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一些对社会制度不满、生活苦闷、厌恶当局又脱离人民无处施展抱负的先进人物的迷茫状态,“多余人”形象有其先进性和历史性,对整个世界文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俄罗斯多余人贵族爱情“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形象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奥涅金”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
之后又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一、出身“贵族”的“多余人”“多余人”都出身于贵族家挺,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根本不必为生活担心,他们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是教育使他们开始思考社会人生。
也许人们追求财富、荣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出生就拥有财富的贵族地主,他们渐渐认识到正是自己的特权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他们背离本阶级价值的标准,不再把追求功名利禄、家庭幸福当作自己人生目的,作为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一员却走上了与本阶级的价值标准相背离的道路。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学识广博、聪明深刻的奥涅金在二十六岁时仍然是个既无公职也无家室的人,成为上流社会眼中的怪人。
考研精品资料外国文学人物形象总结笔记.
12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塔吉亚娜形象《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性的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别林斯基称之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1,情节甫盖尼•奥涅金是彼得堡的贵族青年,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来到乡下,认识了邻居地方的女儿达吉雅娜,他拒绝了这位少女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一次舞会上,为报复朋友连斯基的欺哄,他故意向连斯基的未婚妻——达吉雅娜的妹妹奥尔加**,激怒了诗人连斯基.两人发生决斗,连斯基被打死,奥涅金便四处浪游.几年后,他又回到彼得堡,这时,达吉雅娜已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了一位显赫而娇美的公爵夫人.奥涅金对她燃起了"孩子般真诚的爱".达吉雅拒绝了他狂热的求爱,称自己虽然还爱他,但"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2,人物形象奥涅金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天资聪颖,才智出众,且出身贵族,家资丰裕,风度翩翩,仪表不凡.成年后进入上流社会,把大好的青春年华虚掷于舞会,剧院,恋爱,宴饮之中.启蒙主义思想和拜伦的作品,使他从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中醒悟过来,打算从事写作来确立自己,但拿起来又觉索然.他来到乡下,试图进行租役改革,为农民做点实事,但因周围环境的压力,也因自己有始无终,结果半途而废.面对达吉雅娜的求爱,也不能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奥涅金是一个颇为矛盾,复杂的19世纪优秀的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既想有所作为,又由于缺乏决心和毅力,既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又保留着颇为自私,贪图安逸的个人主义特性;既有较为善良,高尚的情怀,又有虚荣,利已,无所作为的精神特征.于是他们怀疑,不满,苦闷,彷徨,孤独,悲观,患了时代的"忧郁病",他们永远不会站到政府方面,由于脱离生活和个人主义,也不会站到人民方面,只能是悲剧性的"多余人".奥涅金的生活道路体现了他们普遍的命运,因而他成了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鼻祖.达吉雅是普希金精心塑造的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最真实,优美的妇女形象,她是19世纪20年代优秀贵族妇女的典型.作品通过奥涅金的经历,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的个人在当时社会的命运,同时,通过达吉雅的形象树立了道德责任与健全个性的典范,卓有远见地呼吁俄国的贵族青年和俄国的文化必须与真正的生活——自然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作者:刘茂媛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2期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巨匠普希金的奠基之作,该部作品广泛受人喜爱,除了诗歌一样甜美的语言之外,真实的情感表达才是使无数读者折服的真正原因。
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每个都很经典。
究其作品成功的最主要原因离不开普希金对自身家庭观念的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可以从普希金自身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也是普希金家庭轨迹的缩影。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人物形象引言《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史诗级巨作,该作品形象地描述了男主人公奥涅金的一生,通过奥涅金与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感情纠葛,体现出了沙皇时代上层贵族的兴衰,其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所映射的原型正是处于家道中落的普希金自己和他的妻子,貌美的普希金娜。
这部小说以记实的手法将普希金短暂而复杂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浓缩,最终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奠基之作,奠定了普希金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鼻祖的地位。
一、《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男主人公奥涅金是个贵族青年,他时髦得体的打扮、优雅不俗的谈吐、纯熟流利的法语、曼妙轻柔的舞步注定了是上流社会的宠儿。
他的学识包罗万象,人们称赞他年少而渊博,他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对任何话题都应付自如,每逢重大的争辩,他会面带一种老练的、学者的肃穆,而突然俏皮地说句冷嘲,使夫人和小姐抿嘴而笑。
在上流社会,他的聪明无疑是让人喜欢并深受欢迎的,他拥有所谓的上流社会公认的魅力。
然而他又有上流社会的虚伪,他很早就学会了虚假和佯装,心头的意愿从不透漏,他会叫人信赖再使人失望。
同时,他又是调情的高手,过着荒唐糜烂的感情生活,他已经熟谙和习惯这样的生活,所以,当善良、真诚的达吉雅娜向他吐露爱意时,他并没有意识到爱情的真挚和可贵,而是像往常一样觉得这只是又一场逢迎,但是他又感觉到达吉雅娜与以往上流社会的女性不同之处,她淳朴、善良,所以他会与举止轻浮的奥尔加调情,却不会对达吉雅娜虚情假意,他直接拒绝了达吉雅娜的表白。
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林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太阳”的普希金所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
该作品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对十九世纪乃至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九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从而促使大众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关键词:奥涅金;塔吉雅娜;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5-01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
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刻画出的几位主人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一、奥涅金1.终日无所事事,擅长猎奇的贵族公子哥作品开篇便提到了奥涅金。
这位时尚界的宠儿,侃侃而谈的多情浪子,自幼接受法国教育,一举一动皆代表了贵族。
但却内心空虚,整日厮混于上流晚宴,沉迷于爱情游戏。
每日过的不过是“睡觉、宴会和剧院”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
或许深受西欧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他开始患上俄国的“忧郁症”,什么事情都不能令他充满热情。
身在乡下,他自认自己是贵族,高人一等,于是摆出一副高傲姿态,轻蔑所有乡绅地主,一个人冷漠而孤傲地生活。
2.自私无情通读作品,我们发现奥涅金尤其喜爱拿破仑。
书房里装饰着拿破仑的雕像,就连拿破仑的书籍也比其他书籍看得认真仔细。
而拿破仑代表着什么?他代表着随意杀戮与自私无情。
作品中也多次体现出奥涅金的自私冷酷。
例如:他为了排泄自己的怨气,不顾好友心情撩拨好友未婚妻,更是为此亲手将好友杀害。
如此行为,在他心中好友的死亡竟不是自己的过失,而是由于上流社会的尊严,是上流社会逼迫他不得不做。
他心中不愿决斗,但他害怕在有心人的挑唆下自己不敢决斗的消息传入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自己沦为他人的谈资与笑柄。
浅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
浅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娅娜——论普希金笔下女性的光辉形象内容摘要: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并有力地震撼着俄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在统治阶级内部,那些纯洁善良的贵族妇女,已感觉到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沉闷,开始以自己很幼稚的方式,本能地反抗着那个生她养她的贵族社会,大胆的反对封建制度。
达吉亚娜就是这种叛逆女性的先行者。
达吉亚娜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及社会现实的出路的探索。
她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产物,是普希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的投射。
在她身上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文化追求和审美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的男权思想。
达吉亚娜代表的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代表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她的精神最终达到了和谐的境地。
她的富于自我牺牲的美德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塔吉雅娜;女性形象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标准俄语,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
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
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
1837年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和影响很大。
一、解析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吉娅娜普希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23年至1831年,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者:林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太阳”的普希金所创作的诗体长篇小说。
该作品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对十九世纪乃至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九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从而促使大众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关键词:奥涅金;塔吉雅娜;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5-01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
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刻画出的几位主人公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下而我们探讨益下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一、奥涅金1.终日无所事事,擅长猎奇的贵族公子哥作品开篇便提到了奥涅金。
这位时尚界的宠儿,侃侃而谈的多情浪子,自幼接受法国教育,一举一动皆代表了贵族。
但却内心空虚,整日厮混于上流晚宴,沉迷于爱情游戏。
每日过的不过是“睡觉、宴会和剧院”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
或许深受西欧进步文化思潮的影响,他开始患上俄国的“忧郁症”,什么事情都不能令他充满热情。
身在乡下,他自认自己是贵族,高人一等,于是摆出一副高傲姿态,轻蔑所有乡绅地主,一个人冷漠而孤傲地生活。
2.自私无情通读作品,我们发现奥涅金尤其喜爱拿破仑。
书房里装饰着拿破仑的雕像,就连拿破仑的书籍也比其他书籍看得认真仔细。
而拿破仑代表着什么?他代表着随意杀戮与自私无情。
作品中也多次体现出奥涅金的自私冷酷。
例如:他为了排泄自己的怨气,不顾好友心情撩拨好友未婚妻,更是为此亲手将好友杀害。
如此行为,在他心中好友的死亡竞不是自己的过失,而是由于上流社会的尊严,是上流社会逼迫他不得不做。
他心中不愿决斗,但他害怕在有心人的挑唆下自己不敢决斗的消息传入彼得堡的上流社会,自己沦为他人的谈资与笑柄。
奥涅金“多余人”人格形象分析
奥涅金“多余人”人格形象分析刘雨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09501262内容提要:以叶普盖尼·奥涅金为代表,“多余人”之所以被称为“多余人”,是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认为是“多余”的。
受特定社会环境影响,其人格中,本我和超我强烈冲突,自我渐渐迷失了,只能被动选择各种各样的逃避行为。
关键词:奥涅金多余人精神分析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多余人”。
这一形象不仅多次出现在俄罗斯文学中,如赫尔岑的小说《谁之罪》里的别里托夫;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里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里的罗亭;冈察洛夫的小说《奥勃洛莫夫》里的奥勃洛莫夫等,对其他国家的文学创作亦有一定影响。
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笔下《后来的事》主人公长井代助、鲁迅《伤逝》的主人公涓生,甚至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多余人”的影子。
作为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我们可以从诸多人物形象中总结出“多余人”的共同的特征:出身于没落的名门望族,素受文化教养,不为官职钱财所利诱;也能看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弊病和缺陷,在反动专制下深感窒息。
他们虽有变革现实的抱负,但缺少实践。
他们生活空虚,性格软弱,没有向贵族社会抗争的勇气,只是用忧郁、彷徨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社会上无所作为。
“多余人”形象诞生于现实主义文学,必然是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多余人”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
“多余人”大多是悲剧的,可是“多余人”的悲剧是如何诞生的?贵族知识分子们的“多余人”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关于这个问题,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依德提出的人格结构分析理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将人格的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id)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
多余的人——试析叶甫根尼·奥涅金的形象
多余的人——试析叶甫根尼奥涅金的形象
顾洁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9
【摘要】叶甫根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典型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这一形象概括了当时一定阶层的青年的典型特征。
奥涅金出身于贵族,这从他那显赫的姓中便能看出,他父亲是个挥金如土的家伙.而他小时候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家庭教师没有教会他什么,只是在他顽皮的时候骂骂而已,他又是同族中唯一的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顾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再论“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2.悲情的坚持——试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的人物形象
3.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4.理想的达吉雅娜现实的菲利士人r——再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多余人"形象
5.是“中间人物”,还是“多余的人”?——就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与刘奉光同志商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én xué
文 学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刘茂媛
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巨匠普希金的奠基之作,该部作品广泛受人喜爱,除了诗歌一样甜美的语言之外,真实的情感表达才是使无数读者折服的真正原因。
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每个都很经典。
究其作品成功的最主要原因离不开普希金对自身家庭观念的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可以从普希金自身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也是普希金家庭轨迹的缩影。
关键词:《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 人物形象
引言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史诗级巨作,该作品形象地描述了男主人公奥涅金的一生,通过奥涅金与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感情纠葛,体现出了沙皇时代上层贵族的兴衰,其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所映射的原型正是处于家道中落的普希金自己和他的妻子,貌美的普希金娜。
这部小说以记实的手法将普希金短暂而复杂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浓缩,最终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奠基之作,奠定了普希金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鼻祖的地位。
一、《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
《叶甫盖尼·奥涅金》男主人公奥涅金是个贵族青年,他时髦得体的打扮、优雅不俗的谈吐、纯熟流利的法语、曼妙轻柔的舞步注定了是上流社会的宠儿。
他的学识包罗万象,人们称赞他年少而渊博,他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对任何话题都应付自如,每逢重大的争辩,他会面带一种老练的、学者的肃穆,而突然俏皮地说句冷嘲,使夫人和小姐抿嘴而笑。
在上流社会,他的聪明无疑是让人喜欢并深受欢迎的,他拥有所谓的上流社会公认的魅力。
然而他又有上流社会的虚伪,他很早就学会了虚假和佯装,心头的意愿从不透漏,他会叫人信赖再使人失望。
同时,他又是调情的高手,过着荒唐糜烂的感情生活,他已经熟谙和习惯这样的生活,所以,当善良、真诚的达吉雅娜向他吐露爱意时,他并没有意识到爱情的真挚和可贵,而是像往常一样觉得这只是又一场逢迎,但是他又感觉到达吉雅娜与以往上流社会的女性不同之处,她淳朴、善良,所以他会与举止轻浮的奥尔加调情,却不会对达吉雅娜虚情假意,他直接拒绝了达吉雅娜的表白。
奥涅金由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而又无力改变,导致他要把他对现实的极度厌烦、愤怒发泄出去,哪怕是再荒唐可怕的事情。
他在舞会上为了排解参加无聊舞会的烦闷,开始报复连斯基,和奥尔加调情。
他的虚荣和骄傲,他拥有凭空杜撰的优越感,导致他和连斯基决斗,并亲手杀害了他的挚友。
他对自己无目的的、无意义的人生感到极度地悲观和失望。
毫无疑问,奥涅金是痛苦的、悲惨的,他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作品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作者普希金赋予了太多美好的品质在她身上。
虽然她没有奥尔加的美丽,没有特别吸引人的鲜艳容颜,她常常落落寡合、沉默忧郁。
然而,她是那么的浪漫,她对卢梭等进步的思想非常崇敬,所以当他遇见奥涅金时,听到他与众不同的高谈阔论,她深深为之痴迷,对奥涅金充满崇敬。
她是那么善良、纯洁而真诚,她不曾期望世界上有欺蒙,单纯地相信自己美好的梦想,她听任情感的指引,她的爱情没有一点佯装。
她的纯真让她对奥涅金表白了自己的爱情,虽然她的爱情遭到了拒绝。
她身上拥有的可贵品质是上流社会贵族小姐很少有的,她不像其他贵族小姐那样举止轻浮,“天使一样的外貌却有着魔鬼一样的邪恶与狡猾的心灵”,正因为如此,当她面临着她所爱的奥涅金热烈追求的时候,已嫁为人妇的达吉雅娜痛苦地拒绝了他的苦苦追求,忠实于丈夫。
这种品质在生活糜烂的上流社会是十分珍贵的,也是作者普希金追求而赞颂的。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与普希金的家庭轨迹
(一)普希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实际上也是自身生活经历的浓缩和描述。
其中的人物形象都可以在该部作品中找到原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作品的男主人公奥涅金。
通过仔细研读该部作品可以发现奥涅金实际上就是普希金自身的缩影,也就是说普希金就是奥涅金。
在《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中,奥涅金是一个生活放荡不羁的上流社会的没落贵族,可以说是一个整天惹事生非的公子哥,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宴会、舞会等,深得上层女子的喜爱。
生活中的普希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出生于沙皇俄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到他这代已经家道中落,但是家庭的没落并没有改变他上流社会腐化的生活作风,这一点与《叶甫盖尼·奥涅金》作品中描述的奥涅金如出一辙。
由于普希金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来说虽然收到了以沙皇为首的上层保守派的排挤但是却得到了像娜塔丽娅·尼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这样倾国倾城的女子的喜爱,并最终成为了他的妻子。
(二)达吉雅娜与普希金娜
达吉雅娜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原型也是普希金生活的重要人物——他的妻子普希金娜。
普希金娜出生在莫斯科,是贵族冈察洛夫的女儿,在成为普希金的妻子之前是俄罗斯上流社会公认的交际花,得到了很多俄罗斯贵族甚至沙皇的亲睐。
在1828年的一次舞会上,作为16年来首次公开参加社交活动的她立刻成为了当场的焦点,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相貌令参加舞会的其他女子黯然无光,对于在场的所有男士来说自然被她所吸引,在这之中作为在整个俄国有很高知名度的诗人普希金也不能免俗,她和普希金一见钟情、不能自拔,并一直在内心中爱着这位诗人。
(三)普希金的家庭褒贬观
普希金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来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大量融入了家庭因素,普希金以另一种形式创作了一部自传。
对于男主人公来说,描述的是普希金自己,他并未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完人,而是将自身的所有特点尤其是缺点暴露无疑,让活生生的自己变成了他笔下的奥涅金,普希金这种记实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作品的真实性,让这部大作变得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而对于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来说就不同了,普希金在对自己妻子的描述上体现了绅士风度,可以说在整个作品中达吉雅娜女神一样的圣洁让所有的读者臣服,这正是普希金对于心目当中的这个“阿尼玛”爱慕的别样表达,甚至在普希金决斗之后即将走完生命最后历程的几天里,对她的妻子普希金娜还是关爱有加,他还安慰她的妻子不要难过,都是他自己犯下的错误才有现在的结果。
真正的普希金和普希金娜有许多作品中没有进行直接表述,需要仔细揣摩字里行间的叙述才可以了解普希金的家庭观。
普希金和普希金娜在生活中共同语言甚少,作为诗人普希金要经常搞创作,而长久的创作让普希金娜感到厌烦,她对普希金创作的诗一点兴趣也没有,日久天长自然生变。
上层不计其数的灯红酒绿显然对普希金娜来说超过了普希金对她的吸引力。
结语
《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对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更是深入人心,男主人公奥涅金与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正是普希金夫妇生活的真实写照,普希金将自己的家庭生活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出来,该作品也是其短暂一生和家庭轨迹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张蕾,宋清丽.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悲剧[J].职业,2010(14).
[2]智量.奥涅金和连斯基的决斗——《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六章赏析[J].名作欣赏,1982(05).
DOI:10.16412/ki.1001-8476.2014.35.026
yw n jiàn 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