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合集下载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标题: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引言: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其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喉部不适等。

本文将介绍一位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通过该医案可以了解到中医在治疗慢性咽炎上的独特方法和疗效。

第一部分:慢性咽炎的定义和病因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而出现的慢性病变。

其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过敏性刺激、黏液稀薄等。

患者常有嗓音沙哑、咳嗽、干咽等症状。

第二部分:名医医案介绍这位名医名叫李医师,他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方法在慢性咽炎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医案。

1. 病案分析李医生遇到的患者是一位45岁女性,患有慢性咽炎已有多年。

患者主诉咽喉痒、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且经常复发。

经过仔细观察,李医生发现患者的咽部黏膜发红、水肿,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2. 治疗方法基于患者的病情,李医师采用了中医草药治疗的方法。

他给患者开了一份中药方剂,并做了详细的解释。

3. 方剂组成和用药原理李医师给患者开出的方剂主要包括金银花、薄荷、连翘等中草药。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咽部炎症状况。

4. 用药过程和效果患者按时服用了一周的草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咽炎的黏膜红肿情况也有所改善。

第三部分: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独到之处1. 个性化治疗:李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 综合运用草药:李医师综合运用了多种中草药,充分发挥了它们的疗效,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长期管理:李医师注重长期管理,他建议患者定期回诊,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从而确保病情得到彻底的改善。

结论:通过名医李医师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医案的分析和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在治疗慢性咽炎上的独到之处。

中医注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和综合使用草药,通过长期管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慢性咽炎,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咽炎中药显效医案

慢性咽炎中药显效医案

慢性咽炎中药显效医案案例:患者:某锡香,女,59岁,浮洋人,有慢性咽炎多年,经多方医治疗效欠佳,于2021年3月17日到我诊室求治。

现症:咽喉不适,有异物感,伴口苦,偶有嗳气反酸,胸闷,睡眠质量欠佳,时有失眠多梦。

饮食及大小便无异常。

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

证属痰气郁结,肝胃不和。

拟调和肝胃,化痰散结。

方选四七汤合小柴胡乌贝汤加减。

处方:紫苏10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厚朴6克,桔梗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薄荷6克,柴胡10克,黄芩6克,沙参10克,百合15克,海螵蛸10克,浙贝10克,元胡10克。

取药五剂,每天煎服一剂。

2021年7月5日复诊:主诉:自服上方二剂后,咽喉不适症状完全缓解,因惧怕中药的味道所以没有将余下的三剂药服完,而是将剩下的三剂药藏起来,准备在以后发病时再服。

一周前,因做客时在就餐时吃了比较多的鹅肉拌米醋,而且边吃边聊天,说了很多话,回家之后,感觉咽喉不适等症状又再次发作。

正准备拿以前存留的那三剂中药继续煎服,但因存放不当,中药吸湿发酶而不敢煎服。

因怕麻烦而选择就近找当地的医生诊治,服用中西药物五天后仍未见明显效果,无奈之下还是前来我处诊治,经诊查,诸症与初诊时无明显差异,故此仍选择初诊时的处方,并告诉她,纵然是症状消失了也要把五剂药服完,如有不适再来复诊。

体会:慢性咽炎常因胃酸反流,辛辣刺激,情绪抑郁等因素长期作用下而诱发。

临床主要表现为咽喉不适感,咽部有异物感,检查时可见咽部滤泡增生。

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具备了痰气郁结的四七汤症,邪郁少阳的小柴胡汤症和胃气失和的乌贝散症。

因此,我将三方组合进行酌情加减而收到滿意疗效,而收效之神速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

【医案分享】女子慢性咽炎半年多,被一道中...

【医案分享】女子慢性咽炎半年多,被一道中...

【医案分享】女子慢性咽炎半年多,被一道中...
【医案分享】女子慢性咽炎半年多,被一道中医方剂治好了!
【专家介绍】陈述,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学科创始人,全国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潮祖教授之子,学术传承人。

【坐诊时间】成都中医大国医馆,周一下午
【患者情况】张某,女,39岁,咽喉干痒,有异物感六个月。

病症:干咳无痰,时常声哑,西医喉镜检查,咽喉滤泡增生,舌淡,苔白,脉沉。

西医诊断:慢性咽炎
中医诊断:梅核气
中医辨证:风寒闭阻,肺失宣降
病机分析:风寒闭肺,肺失宣降。

寒湿阻于咽喉则生滤泡,肺气不宣则声哑,则咳嗽不止,久咳肺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津不能四布,则咽干。

中医方剂:自拟慢咽汤:
麻黄10 桂枝15 北细辛7 五味子15 干姜15
白芍15 半夏15 甘草10 人参15 生黄芪30
桔梗15 苏叶15 云苓20 蝉蜕10 防风15
【治疗效果】病人服药一周,复诊,明显好转,唯有咽喉干痒还有。

原方去苏叶桔梗加玄参30青果15三诊,症状基本消除,原方巩固治疗一周。

【国庆免费义诊信息】
10月7日下午,陈述医生将在国医馆209诊室免费义诊,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在当天到现场请医生诊断调理。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配方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配方

四逆汤加减治慢性咽炎医案、配方养生之家慢性咽炎是咽黏膜慢性炎症。

以咽部不适,发、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动作,吐白色痰液。

属中医学“喉痹”的范畴。

多因肺肾亏虚,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所致。

【临床应用】王氏采用四逆汤加味治疗喉痹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0例。

【病案举例】1.李氏治疗病例,张某,男,45岁,干部。

1994年4月20日初诊。

患者2年前迎风讲演,导致声音嘶哑。

西医诊为:咽炎、声带麻痹。

多方医治,效不明显。

现音哑不能长久讲话,喉部有寒之感,唾液多而冷,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润,脉细。

细问病史,患者平素易患感冒,多汗、畏风。

脉症合参,诊为阳虚寒阻。

处方:附子9g (先煎),生姜6g,甘草5g,桔梗10g,葛根1g,大枣10个。

隔日1剂,连服5剂。

一诊:音哑减轻。

二诊:已知渴,附子用量减半,继进5剂。

三诊:声音基本正常。

诸症皆去,嘱米酒送服六味地黄丸1个月,未再复发。

按:《素问·阴阳别论篇》“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辨治的证结在于如何辨其阴阳。

其多因肺肾亏虚,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所致。

一般治疗此症:因其咽红肿痛,多诊属阳热,或早期不够重视,过食生冷;或药用甘寒,失治误治;或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反复为患。

其实“口内少实火”虚火上炎,郁结于喉,过用寒凉,更致寒邪深入少阴,致肾中阳气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外则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咽部不适内则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象细弱。

这不仅肾中阳气衰微,更致心脾阳气亦衰,阴寒独盛。

《素问》“阴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故此症病根在于心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扰,主症在于喉部气血痹阻,治疗关键在于温肾壮阳,引火归源。

2.陈氏治疗病例,患者咽痛间作三四年,发作则咽痛缠绵,痛势不剧。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慢性咽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许多不便。

而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就是一种权威有效且备受推崇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位名医的慢性咽炎治疗医案,希望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名医。

他是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慢性咽炎的治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治疗方法独特且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喜爱和信赖。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位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

名医首先会仔细检查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他会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通过仔细观察,他能确定患者所患的是慢性咽炎,并进一步判断病情的轻重。

在明确了病情后,名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通常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因为中药治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

名医运用中医药的原理,选择适合患者的中药材料进行煎煮,以提取有效成分。

在取药的过程中,名医会严格控制药材的比例和煎制的时间,以保证药物的浓度和疗效。

除了中药治疗,名医还会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比如,针灸疗法。

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这种治疗方法既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又能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健康。

此外,名医还会给出一些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慢性咽炎。

他会告诉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要保持饮食清淡,尽量远离刺激性食物;要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漱口;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嗓子;要减少烟酒的摄入,避免吸烟喝酒引起的喉部刺激。

通过名医的治疗,患者的慢性咽炎可以得到显著缓解甚至痊愈。

名医的医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他的医术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扬。

总结起来,名医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患者们不仅从疾病中解脱出来,也重拾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慢性咽炎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慢性咽炎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慢性咽炎李××,男,36岁。

四川三台县某厂干部。

【病史】1971年5月,咽部有异物感,吞咽不利,并伴有项强、胸满、肩酸、背痛等证。

××医院诊为“慢性咽炎”,服用炎得平、六神丸、四环素类,并外用冰硼散治疗,病势不减。

后续服清咽利膈、泄热解毒中药约半年,咽喉疾患益重,并出现恶寒身痛,胸憋气短,胃腹胀痛,完谷不化等证,自疑“癌”变,思想包袱沉重。

于1972年2月22日来蓉求治。

【初诊】咽痛,吞咽如有阻塞,胸满,纳呆,便溏,头痛,咳痰,四肢清冷。

舌质偏淡,苔微黄滑,脉弱无力。

此病乃过服凉药,以致阳气虚微,复因旅途劳累,受风寒侵袭。

本少阴喉痹,今又兼太阳外邪。

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加细辛、生姜,扶阳解表,通达内外。

处方麻黄10克制附片60克(久煎) 甘草20克细辛3克生姜30克四剂【二诊】头痛,胸满,咳痰俱减,余证无明显变化,原方再服四剂。

【三诊】身疼减,饮食增,便溏止,咽痛痹阻稍有好转。

因肾阳虚衰,阴气上腾,痰湿上干清道,日久凝聚较深,致喉痹难愈。

以大剂四逆汤,壮阳驱阴,加上肉桂温营血,助气化,益火消阴,散寒止痛。

处方制附片120克(久煎) 干姜60克炙甘草30克上肉桂12克(冲服) 三剂【四诊】咽痛痹阻之证基本消失,精神大振。

久病气血皆亏,应培补脾肾,以理中丸加阴阳平补之品,嘱其缓服。

处方党参30克白术30克干姜30克制附片60克上肉桂15克紫河车30克冬虫夏草30克菟丝子30克炙甘草20克共研细末,水打丸。

日服三次,每次10克月余后,其友来告,患者已病愈上班。

1979年8月3日追访,至今良好。

【按语】本例喉痹,曾服大量清凉退热之品,病势不减而反增;参之舌、脉诸证,显然与风热、燥热等邪实上犯之喉痛,有原则区别。

喉痹之证,须分阴阳。

由于少阴经脉循于咽喉,故咽喉疼痛与痹阻,属少阴病者屡见不鲜。

《伤寒论》中,少阴咽痛证,大致有虚热咽痛,客热咽痛,痰热闭阻咽痛及客寒咽痛几种。

张远忠治疗咽喉病验案3则

张远忠治疗咽喉病验案3则

张远忠治疗咽喉病验案3则张远忠,南京市名中医(1999年授与),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疾病,对咽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的临床经验。

笔者系其嫡亲外甥女,有幸随师习医,侍诊其左右近20载,亲临教悔,受益匪浅,结合验案细述如下。

1.失音案潘某女 56岁 2017-06-27初诊患者因声音嘶哑近一月来就诊。

患者近一月来感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声音不扬,咽部灼痛不甚,咽部干涩,咯痰,无寒热。

舌苔薄白,脉细弦。

自行服药治疗,效果不佳,赴区人民医院喉镜检查示“声带小结”,病属肺阴不足,治则养阴生津,利咽响声。

处方:生地黄10g 炒赤芍10g 黑玄参10g 浙贝母15g 炒黄芩10g 苦杏仁10g 威灵仙10g 南沙参10g 丹皮6g防风6g 金银花6g 白蒺藜10g 甘草3g 蝉衣3g柒剂,水煎服。

复诊(7月3日):患者咽部干涩、粘痰较前改善,声音嘶哑较前减轻,朝轻暮重,说话仍觉费力,脉细弦,舌薄白。

原法更进,上方加石斛10g。

柒剂,水煎服。

三诊(7月10日):经服药治疗后,患者说话声音已接近正常,咽部干涩等症已除,脉弦,苔薄白。

要求索药巩固治疗。

处方:生地黄10g 炒赤芍10g 黑玄参10g 浙贝母15g 炒黄芩10g 苦杏仁10g 威灵仙10g 南沙参10g 丹皮6g 防风6g 白蒺藜10g 石斛10g 木蝴蝶1.5g金银花6g 麦门冬6g 甘草3g柒剂,水煎服。

按急性声音嘶哑或失音,中医称“暴失喑”,喉为肺之系,声音之门户,新失音或音哑者,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阻肺,多属实证,即“金实不鸣”。

张老治疗此类病证,善以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浙贝母、杏仁化痰;木蝴蝶、蝉衣、胖大海响声。

慢性失音或音哑者,中医称“久喑”即“金破不鸣”,多属虚证。

声出于肺,而根于肾,常因肾精不足,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所致。

张老对此病证善用益气养阴之剂,如:黄芪、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利咽之剂为臣,如:金银花、黄芩;佐以祛风响声之剂,如:木蝴蝶、蝉衣;兼以少量化瘀之剂,如:赤芍、丹皮、威灵仙。

桂枝汤治慢性咽炎案

桂枝汤治慢性咽炎案

桂枝汤治慢性咽炎案中医家2018-01-19 09:37:03某女 38岁2017-3-31患者为教师,观患者皮肤白皙,体型瘦长,诉反复咽痛、咽部不适1年余,平素自服“利咽片、罗汉果”等,症状时轻时重,近40天来,咽痛加重、多次在某院五官科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行雾化、口服中药治疗无好转,咽痛越来越重,音哑,伴有咳嗽,咳嗽月余,无痰,咽痒,咽部淡红,扁桃体肿大,淡红,无脓点,夜间咳,平素怕冷,饮冷胃中不适,不欲饮冷,容易感冒,不易出汗,容易上火,大便正常,小便频。

舌中后根厚腻,舌尖瘀点明显,双手触之冰,六脉沉细。

桂枝15g 炒白芍12g 藿香10g 半夏15g茯苓20g 炒白术20g 干姜8g 炙甘草10g大枣10g 生姜20g(自备)3付2017-4-09咽已不痛,咽稍痒,咽淡红,口干,肩膀酸痛,眠差,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大便正常,小便频,起夜。

舌淡苔薄白,脉较前稍起。

桂枝20g 炒白芍12g 藿香10g 半夏20g茯苓20g 炒白术20g 防风8g 炙甘草10g淡附片15g 石菖蒲15g 大枣10g 生姜20g(自备)5付。

11月随访,未发作。

医案分析:如果单纯的听到“咽痛”、“慢性咽炎”等咽部疾病,很多初学者脑子里就会反馈出利咽汤、射干、马勃、桔梗等各种,况且《伤寒论》上讲“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有的同学“以辞害意”更不会想到用桂枝汤。

为什么本案中用桂枝汤有效?其理有四一、患者体质:患者为中年女性,皮肤白皙,体型瘦长,平素怕冷,饮冷胃中不适,容易感冒等都提示患者素体脾阳不足,卫气虚馁;二、疾病本身:咽痛、咽痒、咽部淡红、扁桃体肿大、淡红,无脓点,讲真,一点热像都没有;三、治疗史:雾化吸入等治疗后疼痛加重,雾化配方大家都知道(鱼腥草、薄荷醑....),用寒药疼痛加重,说明这个痛,是“寒主收引而痛”四、“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既然是门户,当然内(肺胃)外(邪气)都会影响它,所以从六经辨证来讲,结合上述三点,要么是太阳表虚证、要么是太阴表证,刚好桂枝汤都可以治疗。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诊治案例分享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诊治案例分享

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诊治案例分享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干痒、灼热感、声音沙哑等症状。

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来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享中医辨证诊治咽喉炎的经验和技巧。

案例一:湿热蕴结型咽喉炎患者女性,32岁,主要症状为咽喉灼热、疼痛,声音嘶哑,同时伴有口干苦涩、舌苔厚腻、口气浑浊等。

舌苔厚腻、脉象滑数。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证属湿热蕴结型,湿热痰浊内蕴于咽喉,阻滞气机,导致声音嘶哑,口干苦涩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清热解毒、利湿化痰。

方剂选择:大黄黄连泻温汤加减。

处方组成:大黄10克,黄连10克,泻痹香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生甘草6克,泽漆7克,薄荷5克。

治疗过程:患者每日服用一剂,连续服用3天后,咽痛疼痛明显缓解,声音逐渐恢复正常。

连续服用7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案例二:气郁血瘀型咽喉炎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咽喉疼痛,声音沙哑,同时伴有乏力、情绪低落等。

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证属气郁血瘀型,情绪压抑导致气机郁滞,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咽喉疼痛、声音沙哑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方剂选择:逍遥散加减。

处方组成:莪术15克,丹参10克,柴胡10克,郁金9克,鹿角胶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甘草6克。

治疗过程:患者每日服用一剂,连续服用5天后,咽痛明显减轻,声音逐渐恢复正常。

连续服用10天后,症状完全消失。

案例三:虚寒夹湿型咽喉炎患者女性,38岁,主要症状为咽喉疼痛、声音低哑,同时伴有畏寒、腹泻等。

舌质淡白,苔白腻,脉轻细。

中医辨证分析:患者证属虚寒夹湿型,脾阳不足,寒湿内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低哑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案:温经散寒、化湿健脾。

方剂选择:四逆散加减。

处方组成:附子10克,砂仁9克,干姜6克,细辛3克,厚朴10克,苏子9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半夏9克,甘草6克。

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的实用案例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的实用案例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的实用案例分析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炎和干燥等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综合辨证施治的方法,通过分析病因病机,选取中药药方进行治疗。

本文将通过实用案例分析,介绍中医辨证论治咽喉炎的方法和效果。

案例一:湿热郁肺型咽喉炎张先生,男性,35岁,因咽喉灼痛、咳嗽、咳痰、声音嘶哑等症状就诊。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湿热郁肺型咽喉炎。

治疗方案:1. 清热燥湿:麻黄汤合川贝枇杷糖,清肺化痰,缓解咽喉不适。

2. 温胃和中:炙甘草泡姜枣茶,缓解胃腑湿阻引起的症状。

3. 止咳化痰:百部散合苍朮炙甘草汤,减轻咳嗽症状。

效果评估:经过一周的治疗,张先生的咽喉疼痛和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嗓音也逐渐恢复正常。

舌苔变淡,脉象缓和。

经过两周的治疗,张先生的咽喉炎症状完全缓解,舌苔清淡,脉象正常。

复诊一周后症状未复发,治愈出院。

案例二:气虚痰湿型咽喉炎李女士,女性,47岁,因咽喉干燥、沉黏痰液、咳嗽等症状就诊。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软。

辨证为气虚痰湿型咽喉炎。

治疗方案:1. 益气化痰:四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益气化痰,润肺止咳。

2. 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汤合山药五味子煮汤,滋养脾胃,增加体质。

3. 润喉止咳:蜂蜜生姜汤合白芥子丸水煎服,润喉清热。

效果评估:经过两周的治疗,李女士的咽喉干燥和咳嗽症状明显缓解,痰液减少。

舌苔变薄,脉象有力。

经过四周的治疗,李女士的咽喉炎症状基本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规整。

复诊两周后症状未复发,治愈出院。

案例三:阴虚火旺型咽喉炎王先生,男性,52岁,因咽喉灼痛、干咳、口干咽燥等症状就诊。

舌苔少津,脉细数。

辨证为阴虚火旺型咽喉炎。

治疗方案:1. 滋阴清热:清热解毒汤合桑白皮粳米煮粥,滋阴清热,缓解咽痛。

2. 润肺止咳:平肝潜阳汤合麦冬煮汤,滋润肺燥,止咳化痰。

3. 补养阴液:补髓汤合党参养阴粥,滋养阴液,增加免疫力。

效果评估:经过两周的治疗,王先生的咽喉痛和口干咽燥症状明显减轻,咳嗽症状有所改善。

治疗咽炎名医方

治疗咽炎名医方

治疗咽炎名医方1.杏苡仁汤(王德鉴,广州中医药大学)【组成】杏仁、薏苡仁、牛蒡子、知母、海蛤粉(同煎)、蒌皮根各9g 射干4.5g 白桔梗3g 生甘草2.5g 川贝母粉4.5g,分2次吞服。

【主治】急性咽炎,肺中痰热型。

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咳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桑青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组成】桑叶、荆芥、桔梗各6g 菊花、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山豆根各10g 马勃、蝉蜕各3g【主治】急性咽炎,风热外侵型。

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发热,头痛,咳痰黄稠。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消化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组成】黄芩3g 射干3g 鱼腥草3g 浙贝母10g 僵蚕10g 瓜蒌皮10g山豆根10g 挂金灯10g 桔梗6g 天竺黄6g 【主治】急性咽炎,肺中痰热型。

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咳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4.李氏清咽汤(李斯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组成】玄参、天花粉、麦冬、枳壳、川贝母、知母、射干、钩藤各9g 瓜蒌壳12g 薄荷6g 甘草3g【主治】慢性咽炎,肺阴不足型。

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5.滋阴清咽汤(李斯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组成】生地黄、牡丹皮、天花粉、知母各9g 麦冬、女贞子、旱莲草、石斛各12g 绿萼梅10朵,冬桑叶4片,苏薄荷、蝉蜕各6g 粉甘草3g【主治】慢性咽炎,肺肾阴亏型。

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6.咽燥健脾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组成】太子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玄参、金银花各10g 桔梗6g马勃、甘草各3g【主治】慢性咽炎,脾虚湿停型。

症见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腹胀纳呆,下利清谷。

【黄煌医案:慢性咽炎】

【黄煌医案:慢性咽炎】

【黄煌医案: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
佟某某,男,52岁,河间市二街人。

2009年11月10日初诊。

形体肥胖。

主诉咽乾、咽痛、咳嗽,喉痒、咽喉异物感五年,并见头晕、胸闷,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心烦意乱,曾在京津各大医院诊治,严重时住院治疗,抗生素及各种清热利咽之中药应用无数,效果甚微,对各种治疗失去信心。

经余学生推荐以试医之心来诊。

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予以下方处之并心理疏导:
半夏10厚朴20茯苓20栀子10黄芩10苏梗10枳壳20连翘20五副水煎服
二诊患者感觉咽部较以前稍舒适,它证仍旧存在不减。

再次疏方:陈皮30茯苓30枳壳30竹茹12半夏30厚朴20栀子10连翘20黄芩15苏梗10甘草6七副水煎服
药後,咳嗽咽痛大轻,失眠胸闷心悸等症好转。

守方服用三十剂,诸证渐失。

按:慢性咽炎虽属小疾然迁延日久多成顽症,临床上很多慢性咽炎除咽部不适外尚有很多精神症状,而医家不加详辩,多套以清热解毒,利咽润喉之药,岂能收效?该患者形体肥胖,多思善虑,乃半夏体质。

又见失眠多梦胸闷,心烦意乱等症。

综合分析此爲除烦汤合温胆汤证,故一边心里疏导一边投以方药,最後收功。

温阳利咽法治疗慢性咽炎效果好(李凡成医案)

温阳利咽法治疗慢性咽炎效果好(李凡成医案)

温阳利咽法治疗慢性咽炎效果好(李凡成医案)(点击:慢性返回慢性咽炎总目)慢性咽炎是一种以咽部微痛、微痒不适,或有咽干、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

虽然症状不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但病因复杂,比较难以治疗。

往往症状时有时无,时轻时重,顽固难愈。

本病在临床上一般认为以阴虚居多,也有气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痰浊凝结证、血瘀证、血瘀痰凝证,等等。

以及阳虚等症。

笔者近几年来所见咽炎久病不愈者众矣,而对于阳虚一证,疗效独佳。

所用药物,以真武汤加减为治,方中必用附片,每为其他医生所不敢,有时尚配伍半夏,亦为药房质疑,不敢发药。

但其疗效却实颇佳,现举数例如下。

例1:廖某,女,24岁,湘潭市某单位职工,2006年12月12日初诊。

诉咽部不适,微干,讲话多后声音嘶哑,病程7个月,在当地经多次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刻下:咽部不适、微干不痛,纳可,二便调,月经正常。

检查:咽部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两咽侧索增生;间接喉镜下声带无明显充血征,运动与闭合均可。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缓。

治以温阳利咽法:附片10g 白术12g 白芍药15g 茯苓15g 炙甘草6g 生姜3片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病属慢性咽炎、慢性喉炎。

症状较简单,全身证候亦不明显,从舌脉辨证,当属阳虚湿郁,邪滞咽喉。

此例患者有淋巴滤泡增生,两咽侧索增生,虽可从痰浊凝结咽喉病理认识,但恐加入牡蛎、贝母之类有碍温阳,加入法夏、陈皮之类,似可不必,处以真武汤加甘草为治,果然奏效。

例2:晏某,女,32岁,国防科大教师,2005年7月12日初诊。

诉咽喉部轻微疼痛,咽部痰粘着感五、六年,时轻时重,时有时无。

经中西门诊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近3-4天又较明显。

纳可,二便调,月经正常。

检查:咽部潮红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

舌质淡,脉沉。

病属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治以温阳散寒,利咽止痛法。

处方:附片6g白术12g 白芍12g 茯苓12g 玄参12g 陈皮6g 荆芥10g 僵蚕10g 炙甘草6 生姜3片7剂而愈,随访二年未发。

慢性咽炎这样治最有效一辩六经‖(马家驹案例)

慢性咽炎这样治最有效一辩六经‖(马家驹案例)

慢性咽炎这样治最有效一辩六经‖(马家驹案例)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被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经方很简单,并不神秘。

学中医就要有体系的去学。

欢迎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和我们一起学习经方。

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

临床上慢性咽炎患者很多,顽固难治而且易反复,是很多医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则马家驹老师有效治疗慢性咽炎的医案,希望能帮助各位医师找到辨证思路,解决临床一大难题。

来自内蒙古的卢旭宏医师自述:2017年我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进修,慢性咽炎犯了,症状表现为咽痒、少量白痰,咳嗽严重,经同学们推荐找到马家驹老师就诊,马老师处方如下:清半夏15克,紫苏梗10克,厚朴10克,茯苓30克,生姜10克,苦杏仁10克,滑石粉15克,通草10克,白豆蔻10克,淡竹叶10克,生薏米30克,紫苏叶10克,红曲6克。

七付药出现了奇效,咳嗽咽痒消失的无影无踪。

过了三周同学聚会喝凉啤酒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再次找到马老师,处方如下:清半夏15克,厚朴12克,茯苓20克,生姜10克,苦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菊花10克,紫苏叶10克,紫苏梗10克,红曲6克7付中药吃完彻底痊愈了。

我之前遇到过好多慢性咽炎患者,非常棘手,几十付中药吃完也没有马老师七付中药的效果。

之后跟诊马老师学习经方,按照马老师所教的经方理论治病救人,效果有了不少提升,但是和马老师治疗效果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一直找不到原因。

这次因为吃了一个月辣椒,咽炎再次发作,症状表现为:咳嗽,白粘痰,下午和晚上严重,出汗重。

自己按照马老师所教的经方思路辩证治疗近半月无效,处方如下:清半夏15克,紫苏梗10克,厚朴10克,茯苓30克,生姜10克,苦杏仁10克,滑石粉30克,通草6克,白豆蔻10克,淡竹叶10克,生薏米30克,紫苏叶10克,红曲12克,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吃了两周没管用,每天咳嗽还伴气短,赶快向马老师请教:马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咳嗽特别严重,白粘痰、下午到晚上严重、大便不太成型、舌苔白腻特别严重、咳嗽起来一阵子、嗓子痒的就想咳嗽。

医案分享:慢性咽喉炎

医案分享:慢性咽喉炎

医案分享:慢性咽喉炎
利咽汤
处方:玄参、麦冬、丹皮、赤芍、桔梗、生甘草、射干、玉蝴蝶、瓜萎皮、蝉衣
水煎服,每日一剂,有痰加川贝母,口渴加天花粉。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利咽
临床效果:唐某某,男,25岁,初诊,咽喉红痛,自觉内热,入夜为甚,久治不愈。

大便燥结,小便黄赤。

余诊后投以“利咽汤”加知母,天花粉,五帖,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偶觉少许热感,并有少许腻痰,上方去蝉衣加贝母,又五帖而愈。

按:湿邪深入营血每见咽喉干痛,故慢性咽喉痛亦当从营血论治,玄参、麦冬滋阴清热,丹皮、赤芍凉血散瘀,余药利咽兼能疏散风热。

本方曾用以治疗咽喉结核,亦收到较好效果。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辨证诊治咽炎的经典案例分享

中医辨证诊治咽炎的经典案例分享

中医辨证诊治咽炎的经典案例分享在中医中,咽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疼痛、发痒、干燥等。

中医辨证施治咽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典案例。

本文将分享几个经典的中医辨证诊治咽炎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咽炎的原理和方法。

案例一:风热咽炎患者女性,28岁,主诉咽部发热、干燥、疼痛,伴有咳嗽、咳痰、鼻塞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浮数。

经过中医辨证判断,患者属于风热咽炎。

治疗方案为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方药选用薄荷、菊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并加入玄参、石膏等祛风解表的药材。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合理调配剂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明显减轻,连续服用7天后病情完全缓解。

案例二:阴虚咽炎患者男性,45岁,主诉咽部干燥、疼痛,声音嘶哑,口干、口苦等症状。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

经过中医辨证判断,患者属于阴虚咽炎。

治疗方案为滋阴润燥,养阴清热。

方药选用玉竹、麦冬、黄芪等滋阴润燥的药物,并加入生地、知母等清热止渴的药材。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温热的水,保持声音休息。

经过连续服药一个疗程,患者症状逐渐减轻,舒服感明显增加。

案例三:痰湿咽炎患者女性,35岁,主诉咽部有异物感、喉咙堵塞,声音沉闷。

经过中医辨证判断,患者属于痰湿咽炎。

治疗方案为祛痰化湿,通窍宣肺。

方药选用陈皮、苏子等化湿祛痰的药物,并加入百合、罗汉果等宣肺化痰的药材。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避免食用油腻和寒凉食物,多食用鲜果蔬菜,多喝温水。

同时,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咽喉保健操和舌苔刮洗,有助于加速病情的缓解。

经过连续服用药物一个疗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喉咙明显通畅。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辨证诊治咽炎的基本思路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判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祛痰化湿为主要目标。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饮食保健,有助于加速康复。

吕志杰教授医案——慢性咽炎

吕志杰教授医案——慢性咽炎

吕志杰教授医案——慢性咽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吕志杰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其善用经方,并结合辨证,间用时方,或经方与时方结合应用。

在对慢性咽炎或其他比较复杂的病变,同时开出两方交替服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医案:谷某,男,28岁,2011年12月4日初诊。

慢性咽炎,咽后壁有红色滤泡,咽干,着急上火时加重,已患病两三年,工作环境接触粉尘半年,现有感冒症状,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弦数。

处方:①麦冬60克,党参30克,甘草15克,大枣6枚,山药20克,清半夏10克。

7剂,水煎服。

②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大枣8枚,生姜20克。

2剂,水煎服。

嘱其先服用②方,再服用①方。

12月11日二诊:自述服12月4日②方后,感冒痊愈,药后出汗,仍口干,舌红少苔,唇暗少津,脉弦缓有力。

处方:清半夏30克,厚朴30克,苏叶10克,茯苓30克,生姜6片,桔梗10克。

7剂,水煎服。

另用麦冬30克,胖大海2个。

7剂,代茶饮。

12月18日三诊:仍觉咽有堵塞感,咽后壁有红色滤泡,吐白痰,舌红,脉缓。

处方:①生地黄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川芎5克,怀牛膝10克,玄参30克,浙贝母15克。

②麦冬60克,党参20克,甘草10克,大枣6枚,山药15克,清半夏10克。

①方4剂,②方3剂交替服用。

体会:此病例为笔者随诊所录。

该患者具备慢性咽炎的典型症状,因其处于粉尘工作环境之中,导致疾病的发生。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曰:“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吕志杰应用此方的脉证要点为:舌红少苔,脉数,口干欲饮等一系列火旺证候,但此为阴虚火旺之证,“治病必求于本”,如若此时用苦寒之品直折其火,则徒伤胃气,津伤更剧。

此方运用“培土生金”之法,以大量麦冬为君,滋养肺胃之阴。

喻嘉言曰:“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助润肺”,兼能下气化痰,麦冬七倍于半夏,则不显其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中气。

慢性咽喉炎的中医治疗王某,女,48岁,来...

慢性咽喉炎的中医治疗王某,女,48岁,来...

慢性咽喉炎的中医治疗王某,女,48岁,来...
王某,女,48岁,来诊时,顺便提及自己患慢性咽喉炎、咽痛、咽痒、咳嗽反复发作2年半,服中西药物治疗,至今未愈。

面色淡白晦滞,服过玄参、麦冬、山豆根、金银花、黄芩、板蓝根之类。

诊察其舌苔自润、切其脉沉细无力、少阴肾经挟咽上循、断定其少阴虚寒,遂予附片、麻黄、北细辛、生半夏、干姜、桔梗、桃仁、灸甘草。

此方与之前所服之药完全相反,先服3剂试试,讲诉咽喉已不痛不痒,亦不咳了,只是咽部还有点不适的感觉,我遂在原方去麻黄,加僵蚕。

继续服3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慢性咽炎医案分享

慢性咽炎医案分享

慢性咽炎医案分享—图片摘自网络—本周星期六,在董老师的门诊又见到了Y先生,每次他走进诊室或者离开诊室同老师打完招呼总是冲我点头微笑。

他至今坚持服用中药已经四个多月了,现在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了。

Y先生找老师初诊是6月中旬,他当时身体最难受的症状有:感冒引起咽痛,咽中痰感,已月余,多方服药不见好转。

除此之外,右侧头痛2-3年,劳累后加重;失眠,入睡困难;气力不足;饮可,不敢食凉物;大便略稀;舌淡暗,苔薄白腻。

切完脉之后,老师这样记录道:“脉虚大。

”随后老师以四逆汤、真武汤、封髓丹加味处方:制附子8干姜8炙甘草8茯苓20生白术10苍术10生白芍20石菖蒲10远志8砂仁8黄柏10,6剂。

二诊,自述服药前几天咽痛加重,第5天开始好转,咽较润,有痰,咽部症状午后较明显。

睡眠好转;饮不解渴。

处方变化为真武汤、潜阳丹、封髓丹加味:制附子8炙甘草10茯苓20生白术10苍术10生白芍10赤芍10砂仁8黄柏12龟板10肉桂6,6剂。

三诊,效甚佳,头痛愈,自觉咽部渐润。

老师对二诊方调整剂量后6剂继进。

之后Y先生一直坚持复诊,虽然中间感冒导致咽部症状有反复,但是用药调整之后便很快好转。

记得他曾经对老师说:“董大夫,太感谢您了!我嗓子的问题,医院大夫告诉我说不可能治好的,真是没想到。

”期间他还带着太太、女儿和儿子来找老师看过病。

这则案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还将本案例拿出来与几位朋友讨论交流过。

该患者的表现是本虚标实,阳虚是其本,虚火上炎是标。

气力不足、劳累后头痛加重、大便略稀、舌淡暗,脉虚,均是阳虚表现;头痛、咽痛、失眠、脉大是虚火上炎表现。

老师处方以扶阳抑阴,消阴潜阳为法。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说:“细思此方(四逆汤),既能回阳,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情(亡阳重证),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

”虽然该患者不是亡阳重症,但是有明显阳虚状态,所以老师用四逆汤温阳补虚治其本,用真武汤、封髓丹、潜阳丹消阴敛阳治其标。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干祖望验案(1)病历摘要:洪某,男,37岁。

慢性咽炎4年,近来咽干甚,常求凉饮冀润,咽喉疼痛引及枕部、两肩,头昏脑沉,尿色浓黄。

检查见咽峡中等充血,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双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粗糙。

舌苔薄白,脉实。

证属肺胃蕴热,熏灼津液,咽喉失于濡养。

治宜清肺泻胃,养阴生津:熟地黄、知母、麦冬、金银花各10g,生石膏、芦根各30g,牛膝、桔梗各6g,甘草3g。

上方连服30剂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3-5)(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肺胃蕴热,津液受损,咽喉失养认识。

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泄肺胃热邪;熟地黄、麦冬滋补肺肾之阴;金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牛膝引热下行并利咽;桔梗、甘草为清利咽喉之要药。

何宗德验案(1)病历摘要:张某,男,33岁。

咽喉干涩不适3年,常有刺痛,多粘痰,时有干呕恶心,张口刷牙时明显,脘腹胀闷,纳可眠欠,二便正常。

检查见患者为痰湿之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色红少津,咽反射增强,张口则呕恶,脉软,苔黄腻。

证属痰热互结,胃气不顺。

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柿蒂、竹茹、半夏、玄参、莱菔子、生地黄、陈皮、茯苓、天花粉各9g,土牛膝根12g,甘草3g。

7剂。

二诊:痰咳腹胀消失,干呕恶心大减,滤泡未减,但色转淡黄。

处方:上方加夏枯草12g,7剂。

三诊:干呕恶心已解,咽觉干涩,滤泡如前。

改用益气固表,化痰散结法:生黄芪30g,夏枯草15g,白术、防风、杏仁、贝母、玄参、生地黄、沙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3g。

每周复诊一次,基本守三诊方,前后共六诊,症状全平,滤泡消退。

(何宗德,《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20)(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互结,胃气不顺认识。

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柿蒂、竹茹、莱菔子理气和胃降逆;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养阴生津;土牛膝根利咽止痛;夏枯草化痰散结以消滤泡之增生。

三诊方中,生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夏枯草除痰散结;杏仁、贝母化痰;玄参、生地黄、沙参养阴润肺利咽喉;生姜皮利湿化痰;生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干祖望验案(1)病历摘要:洪某,男,37岁。

慢性咽炎4年,近来咽干甚,常求凉饮冀润,咽喉疼痛引及枕部、两肩,头昏脑沉,尿色浓黄。

检查见咽峡中等充血,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双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粗糙。

舌苔薄白,脉实。

证属肺胃蕴热,熏灼津液,咽喉失于濡养。

治宜清肺泻胃,养阴生津:熟地黄、知母、麦冬、金银花各10g,生石膏、芦根各30g,牛膝、桔梗各6g,甘草3g。

上方连服30剂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3-5)(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肺胃蕴热,津液受损,咽喉失养认识。

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泄肺胃热邪;熟地黄、麦冬滋补肺肾之阴;金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牛膝引热下行并利咽;桔梗、甘草为清利咽喉之要药。

何宗德验案(1)病历摘要:张某,男,33岁。

咽喉干涩不适3年,常有刺痛,多粘痰,时有干呕恶心,张口刷牙时明显,脘腹胀闷,纳可眠欠,二便正常。

检查见患者为痰湿之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色红少津,咽反射增强,张口则呕恶,脉软,苔黄腻。

证属痰热互结,胃气不顺。

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柿蒂、竹茹、半夏、玄参、莱菔子、生地黄、陈皮、茯苓、天花粉各9g,土牛膝根12g,甘草3g。

7剂。

二诊:痰咳腹胀消失,干呕恶心大减,滤泡未减,但色转淡黄。

处方:上方加夏枯草12g,7剂。

三诊:干呕恶心已解,咽觉干涩,滤泡如前。

改用益气固表,化痰散结法:生黄芪30g,夏枯草15g,白术、防风、杏仁、贝母、玄参、生地黄、沙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3g。

每周复诊一次,基本守三诊方,前后共六诊,症状全平,滤泡消退。

(何宗德,《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20)(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互结,胃气不顺认识。

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柿蒂、竹茹、莱菔子理气和胃降逆;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养阴生津;土牛膝根利咽止痛;夏枯草化痰散结以消滤泡之增生。

三诊方中,生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夏枯草除痰散结;杏仁、贝母化痰;玄参、生地黄、沙参养阴润肺利咽喉;生姜皮利湿化痰;生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魏湘铭验案(1)病历摘要:陈某,女,42岁。

咽喉感觉不爽,如物梗塞感半年,西医治疗未效。

查见咽部粘膜暗红,扁桃体不大,咽侧索及淋巴滤泡增生。

大便较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稍数有力。

此属肺气不利。

治以清热利肺: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甘草5g,枳壳、杏仁、桔梗各6g,麦冬、瓜蒌壳、火麻仁各10g。

上方10剂而愈。

又案:姜某,男,38岁。

咽喉如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病已1年。

常用手指掏咽部而引起作呕。

伴嗳气,时呃逆,胃脘不适,纳差。

查见咽粘膜慢性充血。

苔薄黄,脉大有力。

乃胃气不降所致。

治以降逆和胃化痰:旋复花6g,法夏、代赭石各10g,党参、大枣各15g,甘草5g。

7剂后症状显效。

因有舌干少津,处方:上方旋复花、代赭石、法夏用量减半,加石斛、麦冬各10g。

连进7剂而愈。

(魏湘铭,<浙江中医杂志)1985;6:325)(2)妙法解析:前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上熏,痰气交阻于咽喉。

治以清热利肺。

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泄肺热;枳壳行气以助化痰;瓜蒌壳、杏仁、火麻仁通便泻热;麦冬养阴生津;甘草、桔梗清利咽喉。

后例患者病机从胃气不降认识。

治以降逆和胃化痰。

方中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法夏除痰和胃;党参、大枣健脾;甘草利咽,调和诸药;石斛、麦冬养阴清热。

16.肝胆郁热,邪滞咽喉张广修验案(1)病历摘要:杨某,女,38岁。

咽喉疼痛,反复发作3年,每于稍食辛辣或情绪波动则发,诸治未效。

诊见形体略丰,面色泛红,烦躁,语音低微。

咽中哽哽不利,干燥灼痛,上午轻而下午或入夜为重。

二便尚调。

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右侧喉关处略红。

唇色干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此乃肝阴不足,胆火上炎,兼气滞痰凝。

治以滋养肝阴,清泄胆火,佐以理气化痰,用自拟星夏枸杞汤:夏枯草15g,枸杞子、板兰根各12g,生地黄20g,桑叶、菊花、玄参、麦冬、香附、佛手各10g,生甘草3g,僵蚕、蝉蜕、射干各10g。

连服18剂而瘥。

续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资巩固。

(张广修,《四川中医》1992;6:47.)(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肝阴不足,胆火上炎,兼气滞痰凝认识。

治以滋养肝阴,清泄胆火,佐以理气化痰。

方中板兰根清热解毒,助夏枯草、桑叶、菊花清肝胆热邪:枸杞子、生地黄、玄参、麦冬滋阴养肝;香附、佛手理气;僵蚕化痰;蝉蜕开音为配合之治;射干、生甘草利咽止痛。

程康明验案(1)病历摘要:葛某,女,29岁。

平时多愁善感,咽中常有梗塞感,或如炙脔,或似芒刺灼痛,已历数月。

刻下因郁怒而症情增剧,伴胸闷嗳气,肩背颈侧酸胀。

查见咽部色暗红,喉底气子如珠帘细碎不齐。

舌红苔剥,脉弦。

此乃肝郁化火,上灼咽喉。

治以逍遥散加减:柴胡1.5g,黄芩、当归、麦冬各10g,干地黄15g,白芍药12g,郁金7g,青皮、合欢皮各5g,旋复花、玫瑰花、绿萼梅、生甘草各3g。

上方治半月而愈。

(程康明,《江苏中医杂志》1985;9:26)(2)妙法解析:本例病机属肝郁化火,上灼咽喉。

方中柴胡疏肝;郁金、青皮、合欢皮、旋复花、玫瑰花、绿萼梅理气化痰散结;黄芩清肝火;当归、干地黄、白芍药、麦冬养阴柔肝;生甘草利咽止痛,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共奏养阴柔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之功。

17.气滞痰凝,咽喉不利蔡福养验案(1)病历摘要:薛某,46岁。

禀性急躁,喉间不利,如物梗年余,每遇情志刺激尤甚。

检查见咽部色红,后壁增厚,少量滤泡增生。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劲。

乃肝郁气滞所致。

治以理气解郁:柴胡、枳壳、甘松、绿萼梅、青皮、薄荷各10g,白芍药、乌梅各15g,茯苓12g,甘草6g。

并每日用白醋与开水各半漱咽。

上方连服12剂。

愈。

又案:蒋某,36岁。

禀性刚烈,嗜烟酒,咽喉不适年余,如物堵,咯痰白粘量多,口腻纳呆,肩颈沉重不爽。

咽腔色红,咽后壁增厚,滤泡增生成串,苔白腻,脉弦缓。

证属痰郁气结。

处方:青皮、陈皮、半夏、贝母、生牡蛎各12g,厚朴、紫苏梗各10g,茯苓、生麦芽各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并以咽炎乐含漱,日3次。

以上经治旬余而愈。

(王永钦,《辽宁中医杂志》1986;3:19-21)(2)妙法解析:上两例患者从症候特点而言,病属咽异感症;从体征而言,病属慢性咽炎,故应诊断为慢性咽炎与咽异感症。

前例患者病机乃肝郁气滞,痰气交阻清道,咽喉不利。

治以理气解郁。

方中柴胡、枳壳、甘松、绿萼梅、青皮疏肝理气;薄荷疏肝利咽;白芍药养阴柔肝;乌梅生津利咽;茯苓健脾化痰;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后例患者病机属痰郁气结,咽喉不利。

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除痰;厚朴、青皮、紫苏梗行气解郁,以助除痰散结;贝母、生牡蛎除痰散结;生麦芽疏肝健脾。

全方合用,共奏行气化痰,散结利咽之功。

咽炎乐含漱,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徐轩验案(1)病历摘要:朱某,女,33岁。

咽痛咽哽2个月,无碍饮食,胸闷嗳气,咯吐白粘痰,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检查见咽部轻度充血,舌苔薄白腻,脉细弦。

证属痰气交阻,凝于咽喉。

处方:紫苏梗、麦芽、茯苓、香附各10g,法夏、陈皮、川芎各6g,厚朴3g,佛手5g。

上方连服10剂告愈。

(徐轩,《湖北中医杂志》1988;2:11)(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痰气交阻,凝于咽喉认识。

方中茯苓、法夏、陈皮燥湿;紫苏梗、厚朴、佛手、香附理气,以助化痰;麦芽、川芎行气活血。

全方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散结利咽之功。

宣伟军验案(1)病历摘要:李某,男,62岁。

诉感冒咽痛治愈后,自觉咽部异物梗阻感3个月余,加重1周。

曾先后经中西医屡治无效。

症见郁郁不乐,咽部异物梗阻感重,局部发胀,有堵塞感,吸气不顺,夜间气喘,头晕欲呕,咽略干燥,但无咽痛声嘶,进食无碍,纳呆便稀。

检查见两侧咽壁暗红肿胀明显,滤泡高突充血,咽反射强。

舌红偏暗,苔薄黄腻,脉弦滑数。

证属气滞痰凝,治以逍遥散加减:柴胡、归尾、太子参、郁金、枳壳、苏子、厚朴、昆布、海藻各10g,白术、白芍药各6g,茯苓15g,薄荷5g。

上方连服9剂而愈。

(宣伟军,《中医杂志》1992;3:21-21)(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气滞痰凝咽喉认识。

方中柴胡、白芍药、薄荷疏肝柔肝;郁金、枳壳、苏子、厚朴理气,当归尾活血,以助除痰;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除生痰之源;昆布、海藻散结。

全方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健脾除痰,散结利咽之功。

18.痰凝血瘀,咽喉不利干祖望验案(1)病历摘要:吴某,男,41岁。

咽部异物感半年,夜间尤甚,吞咽正常。

刻下:咽干作痛,喜热饮,有时两侧乳突尖下方有紧张感。

检查见咽后壁及两侧前后腭弓处充血。

舌苔薄白,脉弦略涩。

证属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津凝为痰,结阻咽喉。

治宜疏肝和血,理气化痰:香附、栀子、神曲、当归尾、紫苏子各10g,川芎3g,香橼6g。

连服10剂而愈。

(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3-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气滞血瘀,痰凝咽喉认识。

治以疏肝和血,理气化痰。

方中香附、香橼、紫苏子理气化痰;神曲健脾;当归尾、川芎行气活血;栀子苦寒,制气郁化火与温燥助火。

19.气滞血瘀,咽喉不利谭敬书验案(1)病历摘要:肖某,女,43岁,工人。

诉左喉刺痛年余,咽干喜热饮,饮而不多,喉间梗梗不利,呃逆,纳可,二便调。

经中西医治疗未愈。

检查见左咽后柱中段一米粒大小瘀点(紫蓝色),喉结左侧旁开一指处压痛明显。

舌质淡红,左侧有瘀点,脉沉涩。

查前医病历,用养阴生津之品而不效。

诊为瘀血喉痹,辨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赤芍药、桃仁、厚朴各10g,生地黄12g,丹参15g,川芎、红花、延胡索、川楝子各6g。

上方连服8剂而愈。

(徐绍勤,《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22-23)(2)妙法解析:《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咽干”;《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亦云:“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

此例患者喉干而喜热饮,且局部及舌脉皆见瘀象。

故从瘀血喉痹认识,治以行气活血。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加丹参活血化瘀;厚朴、延胡索、川楝子行气,以助活血。

瘀血化,络脉畅,津液运行调达,则诸症自除。

此求本之法,不治之治也。

蔡福养验案(1)病历摘要:丁某,女。

已婚6年,迄今不孕,身心交病致成隐疾。

咽喉鲜红,吞咽不顺,舌质暗红,天突部位闷胀异常,胸中烦热,失眠多梦,月经提前,色黑成块,脉弦而数。

证属情志内郁,心阳亢盛,致血腑郁热。

治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当归、川芎、赤芍药、生地黄各9g,柴胡、枳壳、桔梗、甘草、桃仁、红花各6g,怀牛膝15g。

上方共服12剂而愈,月后得孕生子。

(蔡福养,《辽宁中医杂志》1982;5:4-5)(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乃肝郁血滞,虚火内生,上灼咽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