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以及如何分析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于“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总结象征意义的方法分析文章。

媒体使用:投影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情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一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2.引出课题二、释题启疑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了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2.学生自读要求:自由朗读,找出“囚绿”的相关章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句,思考为什么囚绿。

三、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陆蠡( lǐ ) 涸辙( hé )猗郁(yī ) 蕈菌( xùn)( jùn ) 揠苗助长( yà )瞥见( piē ) 嫩芽(nèn ) 婆娑(suō ) 囚系( qiú ) 急不暇择( xiá )纤细(xiān ) 了截(jié ) 移徙(xǐ ) 淅沥(xī)(lī)葱茏( cōng )(lóng )2.辨析字形字音暇(xiá)揠(yà)缘(yuán )遐(xiá)偃(yǎn)椽(chuán )瑕(xiá)堰(yàn )喙(huì)3.理解词义涸辙的鱼:比喻处境危险。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于都二中刘艳生邮编342300内容提要:本教学设计理念是“生命”二字。

通过赏绿色景观,激起兴趣;与绿友对话,体味真情;与文本对活,理清结构;与作者对话,解读内涵;与绿友独白,感受生命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移情于物,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并升华到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颂扬。

[设计理念]:人类在审美上具有普遍的一致性,绿色是人们最喜爱的颜色之一(另一种是蓝色),因此绿色景观多成了文人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这可以说是人们喜爱这篇课文的普遍理由。

当然,当抗日战争爆发,祖国大好河山沦亡,作者于抗日战争爆发期间写下的这篇文章,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文学是时代、民族和社会的产物,作者所写的又往往就是作者自己,同时人类的审美有着普遍的一致性。

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移情于物,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并升华到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颂扬。

因此,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生命”二字,让学生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对文本的解读,体会“囚绿”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的现实准备通过赏绿色景观,激起兴趣;与绿友对话,体味真情;与文本对活,理清结构;与作者对话,解读内涵;与绿友独白,感受生命这几个环节现实,深入体会作者“囚绿”的深刻内涵,让自己的生命也接受精神的洗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2)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1)听读、朗读,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2)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3.思想和情感:(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和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3课《囚绿记》语文教案《囚绿记》课文原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11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至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教案 第1单元第3课 囚绿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教案 第1单元第3课 囚绿记

课前预习一1、熟读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学习作者将“绿”拟人化,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把握作者寄托于绿的丰富的情感内涵:①对“绿”永不于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赞美;②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③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

二一、走近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县人。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

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

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惨遭杀害。

1983年4月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是一位勤奋且有才华的。

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厚重,充满激越的思想锋芒,而且艺术上独具一格。

出版的散文和散文诗集、、。

二、了解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长春藤。

这长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囚进”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

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

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本文借“囚绿”的故事,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也是作者期望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情感诉之于外象。

三、整体感知1.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2.试分析作者“喜欢绿”的原因,以及“囚绿”“放绿”“怀绿”的心理原因。

三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摺叠()瞥()揠()苗助长蕈()菌涸()辙脉()络脉脉()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涸澈葱笼攀援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揠苗助长:淅沥:婆娑:葱茏:猗郁: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1.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2.在作者眼里,绿枝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第3课《囚绿记》人教新课标必修2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语文教案 第3课《囚绿记》人教新课标必修2

第3课囚绿记南溪二中宋华【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结构上的特点;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3.掌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圈点批注的质量,把圈点批注做到实处。

【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阅读,了解和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2.评点法:对圈点批注的辅助,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3.赏析法: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做更深层次的把握。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上课文之前,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绿”的诗句或句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宋·苏东坡)我已经过了绿叶成荫的时节,现在是走飘落的路了。

(巴金《谈秋》)艾青《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从古到今,有那么多名家写过“绿”,那么今天我将带大家进入现代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的散文《囚绿记》,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又是怎样来写“绿”的,他写的“绿”和别人写的“绿”有什么独特之处。

(二)作者介绍:陆蠡(1908-1942)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翻译家,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笔名。

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曾负责吴朗西、巴金创立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主编《少年科学》、《文学丛刊》。

翻译的作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长期从事抗日活动,因在其主编的刊物书籍中涉及抗日内容,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7月英勇就业,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囚绿记(3)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单元3囚绿记(3)

《囚绿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二阅读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单元,本单元的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

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所谓的神便是文章的中心,所谓的形便是选材,散文中心要突出,选材则可以天南地北、古今中外。

本文是篇很优美的散文,思路清晰,线索鲜明,特别是思想方面,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鉴赏散文还有一点难度,主要是对散文的选材难以把握。

但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热情高,上课能很快融入课堂,且经必修一的学习,特别是前面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语文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这些为学好本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设计思想】散文讲究意境与神韵,特别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而要把握神韵,抓住线索至关重要。

教学本课要创设情境,抓住线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中,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为此,采用下列方法教学: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法——利用多媒体设计写作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写作能力及思想境界的平台。

探究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设计探究题,学生自主探究与老师点拨相结合,使学生有知识性和能力性的收获。

电教法——将本堂课所讲的重要内容制成灯片,使课堂流程清晰,讲课更为直观,且扩大课堂容量。

【教学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文中重点的语句。

2.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3.针对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绿”的象征意义,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 《囚绿记》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 《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旨。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力量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的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绿色(展示“绿”的图片,畅谈对“绿”的感受)二、品读悟情,探究主旨(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研读1-7段)1、作者的哪些举动表现了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关语句,轻声朗读,发言时请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小组活动找句子并轻声朗读:1)“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中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2)“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4)“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句话反映了作者获得绿的急切心情。

5)“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小结:绿藤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特点?――蓬勃、旺盛,它甚至带给了作者以生命、希望2、朗读悟情:朗读5-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深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后,研读8-14段)1、小组活动:绿藤被囚后有何表现?体现了它怎样的精神?作者对绿藤的变化,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请找出相关语句,品读,体会)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3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3

《囚绿记》教案2一、教学目标:1、巩固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领会中赋物以情、咏物抒情的写法,并能将这种手法在写作中加以借鉴、运用。

3、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

2、难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三、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1、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标题能告诉我们文章的哪些信息?明确:标题: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

“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性的散文;“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具体体现在文章哪里——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2、作者是如何具体展开文章内容的,请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出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明确: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文章结构:遇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3、如何理解作者“囚绿”之后又“释绿”、“念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请大家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重点放在“赏绿”、“囚绿”、“释绿”。

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入手,通过几看课题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悟能力。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走进陆蠡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美。

神游荷塘,我们品味到月色下缕缕的荷香;独立朔漠,我们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夕阳西下,我们咀嚼到“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在文学里融入自然,总会别有一番风味。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品读课文、体悟情感1. 检查预习,解读字词piēhézhéxǐyàxīsuōyīxùn瞥见涸辙移徙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读一篇散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文章的线索,下面让我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①绿指什么?(常春藤-爬山虎)②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爱绿)③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④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3. 美读课文,感受“绿”意(1)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并圈点批注,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指导朗读5-7段。

(2)请同学们以“绿是如此……”句式来造句。

4.精读课文,品味“情”感(1)过渡语:是啊,绿色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犹如温润的玉在胸中融化。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囚绿记》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顽强的个人品质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其间蕴含的情感;探讨“绿〞的深刻含义。

三、学习难点理解“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良好的情操。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一〕预习导学案1.通读文章,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涸辙〔〕镶嵌〔〕婆娑〔〕蕈〔〕菌茎〔〕葱茏〔〕迁徙〔〕学徒〔〕猗〔〕郁瞥〔〕见急不暇〔〕择了截〔〕爽直揠〔〕苗助长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互相〔或教师〕纠正错误字音。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局部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完成表格〕行文思路段落范围表达思路的句子感情变化表达感情的语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几米说: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我要问:你曾喜欢的那一片浓绿,囚住了,是不是可以算作真的拥有呢?〔二〕课文研读,品味鉴赏1.预习检测。

课文中哪一局部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每一局部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填写下表〕明确:行文思路段落范围表达思路的句子感情变化表达感情的语句寻绿1—4 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

满足心情占有它。

观绿5—7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喜爱留恋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囚绿8—11 突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

人教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中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重点)把握文章感情线索,透过文章对绿的描写,理解文章的深刻主旨。

(重点、难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文章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培养学生在合作和交流当中,进行品味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的深刻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中运用拟人、比喻、象征等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把握文章感情线索,透过文章对绿的描写,理解文章的深刻主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评论,导入新课巴金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

(板书题目作者)二、走进作者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介绍一下我们并不熟悉的作者陆蠡。

(学生自由发言)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

1942年4月,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

临死时,他依然是保持着他那崇高的灵魂,我们看一段他与日敌的对话——可以说,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

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三、品读文本刚才我们已与作者相识,走进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

文章的第一段非常的简单,一句话,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作者交代了什么呢?(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吧。

那么接下来的两段交代了什么呢?很好,就是事件发生额地点,实际上就是陆蠡在回忆当年在北平住的那间屋子,是不是?那么,这间屋子是怎样的屋子啊?看文章的语句……(在2、3、4自然段都有)他住的这间屋子可以说是非常简陋的,又潮湿、砖铺的,而且窗户还是朝东,夏天时候屋子更是特别炎热。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2:1.3《囚绿记》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2:1.3《囚绿记》教案

人教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樟树二中黄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2、领会文章赋物以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关键词句,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句子。

2、紧扣本文,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深情,探讨“绿”的象意义,把握课文主旨。

三、情感目标联系时代背景,明确作者在爱绿之情中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绿”永不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会。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点拨、多媒体教学【教学重、难点】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资料;理清行文线索。

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绿》引入本文: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绿》,感知了朱自清先生对绿色的由衷赞美。

那么,同学们,1.你们喜欢绿色吗?2.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3.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方式却与你们迥然不同。

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囚绿记》二、整体把握1.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预案: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房间内。

囚绿的内容,体现在文章的那些章节中?(8—11节)2.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请快速浏览课文,作出概括。

预案: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教师: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二、感受“绿”之美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预案:青翠茂盛,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绿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的常春藤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明确:喜爱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

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抒发的对“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学生喜爱哪种颜色并说明理由导入,引出本课。

二、速读,梳理文章脉络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速读文章,读完后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答:寻绿→赏绿(关绿)→囚绿→放绿(释绿)→怀绿(想绿)师总结:很明显,全文围绕着“绿”展开,那么绿在作者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我们在文章中一寻究竟。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再读文章,细细品味,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师提示:文章的第2段“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灵巧的纸卷帘”---战乱年代对事物的热爱、诗意之情。

第5段“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自有一种柔美,内心的淳朴。

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师点拨,让学生感受绿的精神所在和作者淳朴、向往自由的情感。

)生可能答: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拟人的手法,看出常春藤的可爱。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可以看出绿枝条身上的执着,倔强,坚贞,向阳)4.“我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师总结提示: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的可爱、倔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满蘸着作者对这枝常春藤的喜爱与尊重,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淳朴,情感细腻的人。

那么,仅仅因为常春藤的倔强、可爱,作者就如此喜爱她吗?在这枝常春藤身上是否还隐含有其他的信息呢?试找出本文中能暗示主旨的句子。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三、整体感知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四、讲析课文1、寻绿(1~4段)(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

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

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

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

绿在此时还只是“影”。

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观绿——欢喜满足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

(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

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

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

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

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4、放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放绿——点明主旨5、怀绿(14)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怀绿——惦念牵挂四、总结全文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

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

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

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

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