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学时/学分:64/4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与食品加工、发酵生产、食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细菌的生化试验、食品微生物指标检验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关键能力;使学生能适应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食品检验、酒酿造操作、品质控制)的工作要求。它以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食品工艺、食品检测技术实训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
1.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
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应的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的微生物检测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以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发酵食品和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培训为核心。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以下标准:(1)针对岗位工作必需够用;(2)教学内容跟踪国家及行业标准;(3)将每个项目按实际工作完整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4)支撑后续课程。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为主线,将课程内容
任务化、项目化,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强化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分析食学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岗位任务,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强调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课程的考核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其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双证”的依据之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和工作项目,并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取样方案的设计和样品的处理方式,熟悉食品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程序,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会使用微生物操作常用器材并进行微生物鉴定和培养,能进行食品中微生物的培养及检验操作,能够按照给定的检验标准规范、准确地完成新的检验项目;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1知识目标
●了解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熟悉二级和三级取样方案
●熟悉微生物检验相关国家标准
●熟悉微生物检验样品处理方式
●熟悉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程序、计算方法及报告方式
2.2技能目标
●会熟练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进行形态鉴定
●能规范熟练进行微生物无菌操作
●能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与保藏操作
●能规范处理微生物检验样品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项目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检验项目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项目
2.3素质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养成生产操作规范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具有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说明: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4.实施建议
4.1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①教材的选取要符合高职教学要求,选取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灵活性的教材,提倡有条件的系部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②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等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设计思想。
③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职业性、开放性,符合本专
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
④项目(学习情景)选取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⑤任务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如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等)、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拼图法、旋转木马法、卡片法等)。
①本课程宜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熟练掌握各项职业技能。
②本课程宜采用学、练、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能力。
③本课程根据内容要求,灵活采用启发诱导、示范指导、小组汇报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规范操作技能,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的专业人才。
4.3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坚持“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③考核方案: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期末实际操作考试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