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作用、危害及控制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繁殖、代谢途径、致病性、污染来源及控制措施等。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问题,并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则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测和防治方法。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课程评估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实验成绩则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的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微生物学》经典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参考其他相关书籍和资料,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经验,同时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课程发展与改进为适应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本课程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加强与食品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和指导实践,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八、总结《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食品科学课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大纲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总学时:60,其中理论学时:42,实践学时:18
总学分:4 开课学期:4
一、实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既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技能目标:在实验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微生物检验仪器与设备。
3、素质目标:实验课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组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实验的相关内容。
实验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分组有序进入指定实训室,由各组长分别管理本组学生。
首先回顾性复习实验的相关内容,通过示教和讲授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四、实践教学资料
[1]唐劲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五、实践成绩考核
1、考核类型
考查
2、考核内容
实验操作
3、成绩构成:
实验操作成绩
4、考核方法:
实验操作:共计10分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制定相关评分细则。
执笔人:吕震
系(部、中心):教务处:教学院长审核:(盖章)(盖章)(盖章)。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二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专业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而设计,要求学生能把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应用到食品生产、加工、检测中去。
二、课程目标《食品微生物实验》是继《微生物学》课程之后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可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及这些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类必修课,系主干实验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2课时,(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本课程实验单独设课,开课时,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实验技术指导,进入实验室后,由实验教师讲解完有关实验内容之后,方可开始做实验。
3、实验2~5人为1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实验一律在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设计1.引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检验方法,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检测、鉴定、计数和筛查,以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食品工业、卫生监督和科研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为未来从事食品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熟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所需的常见实验仪器和试剂,并能正确使用和操作。
4.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食品微生物检验数据。
2.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操作。
2.能够正确并安全地操作实验仪器和试剂。
3.能够熟练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所用的计算方法。
4.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
2.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着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来加强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3.课程设计内容3.1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介绍1.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2.食品微生物的分类3.食品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和目的3.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基本原理和流程2.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3.常见原料的微生物检测方法4.主要食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3.3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操作演示1.实验室卫生要求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常见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3.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4.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步骤详解5.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4.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面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授课、现场演示和学生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案

03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 理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要求
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应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污 染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
物理隔离。
设施要求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微生物检验要 求的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以及满 足样品处理、培养、鉴定等需求
的设施。
环境条件
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 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确 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致病菌的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 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特性及其在 食品中的作用等。
详细介绍了各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原理、操 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显微镜检验、培养法、 生化鉴定法等。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建议学员继续深入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 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
鼓励学员关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 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生化鉴定法及其原理和操作要点
生化鉴定法定义
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生化反应,通过检测这些反应来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的方法。
原理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能够分解特定的底物并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通过检测这些 代谢产物可以鉴定出相应的微生物。
操作要点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代码:080300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食品营养与检验的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术能力,具备食品微生物检测职业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食品生化》等基础上开设的。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该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是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X16=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 学时,实验40 学时。
通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形态观察、食品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分离等典型实验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型的学习教学设计。
在微生物实验中结合企业目前的检测规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3、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测方法4、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5、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能力目标1 •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及维护、2. 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3. 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4 •能测定微生物的大小5. 能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6. 能培养微生物7. 能对微生物纯种分离(三)素质目标1. 团队工作、与人沟通能力。
2. 注意工作保护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4. 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5.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6. 具有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4》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1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作为一门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的三大内容之一。
先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二、课程目标结合食品检验工的国家职业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经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对实习或毕业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充分的熟练,可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一)知识目标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国家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掌握微生物检验的镜检、染色、灭菌和消毒、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三)素质目标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1.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代码:080300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食品营养与检验的专业课,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术能力,具备食品微生物检测职业素质。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在《分析化学》、《食品生化》等基础上开设的。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获得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开设《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该课程是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核心课程。
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是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必备知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16=6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验40学时。
通过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食品微生物形态观察、食品微生物数量及大小测定、食品微生物培养及分离等典型实验项目为载体,进行任务型的学习教学设计。
在微生物实验中结合企业目前的检测规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
2.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3、掌握食品卫生细菌学的检测方法4、掌握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5、掌握发酵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及维护、2.能进行微生物的制片及形态观察3.能进行微生物的计数4.能测定微生物的大小5.能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6.能培养微生物7.能对微生物纯种分离(三)素质目标1.团队工作、与人沟通能力。
2.注意工作保护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6.具有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设计项目一:食品微生物检验基本条件学时:14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了解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食品检验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定义及其检验意义、微生物检验室和无菌室的基本要求,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机器结构与性能认识和熟悉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常用玻璃器皿了解染色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染料的性质,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及一些常用的培养基的用途。
教学大纲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医学技术系食品营养与检测教研室制订2017年2月8日《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总学时:60,其中理论学时:42,实践学时:18总学分:4 开课学期:4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过程中,本课程为技能课程。
在学生学习了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为学生更好地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知识目标:通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概况,食品中微生物存在状况,以及常用的微生物检验仪器与设备,熟悉各种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方法,掌握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以及一些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及报告方式。
3)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能够适应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用所学知识,熟练检测各种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以及一些致病菌并写出合格的检测报告。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微生物基本概念;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2、染色与细菌细胞形态观察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细菌革兰氏染色;细菌特殊构造染色;细菌的形态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熟悉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了解细菌的特殊构造以及染色方法。
教学重点: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细菌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革兰氏染色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 (一)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科学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下面,让我们来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说课课件进行简单地分析。
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包括:了解食品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学习要求包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文献综述等。
二、课程框架与内容安排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课程框架和具体的内容安排。
课程框架包括:基础理论、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等部分。
具体的内容安排包括: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微生物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案例分析、互动答疑等。
教学手段包括:PPT课件、视频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学生手册等。
四、教学考核与评价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学考核和评价方法。
教学考核包括:实验操作考核、书面报告和课堂答辩等。
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反思内容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等方面。
改进措施包括: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说课课件的设计非常严谨,符合课程要求和教学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时/学分:64/4 编制人: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与食品加工、发酵生产、食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细菌的生化试验、食品微生物指标检验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关键能力;使学生能适应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食品检验、酒酿造操作、品质控制)的工作要求。
它以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食品工艺、食品检测技术实训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应的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
主要培养学生的微生物检测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以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发酵食品和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培训为核心。
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以下标准:(1)针对岗位工作必需够用;(2)教学内容跟踪国家及行业标准;(3)将每个项目按实际工作完整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4)支撑后续课程。
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任务化、项目化,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强化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通过分析食学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岗位任务,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强调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 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实践性、技术性很强。
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作出食品卫生检验的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2 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1 掌握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1.2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检验校内生产训练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顶岗实习1、 食品微生物类群鉴别、测定技术;2、 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建设;3、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技术;4、 真菌学检验技术;5、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6、 其他的微生物检验技术1.3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1.4 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1.5 熟练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2.1 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特点,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2.2 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2.3 常规项目的检验的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2.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简称国标);2.5 熟悉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2.6 检验新技术基本原理。
3.素质目标3.1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2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3.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基础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等学科。
它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高很好的理论基础。
为学好本课程,必须很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介绍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本课程的相关进展。
通过食品微生物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并掌握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食品卫生监督中有关微生物的鉴别、检验、生长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将来学生们走入工作岗位,从事食品生产、贮运、食品品质控制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帮助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以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使学生逐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知原理、能设计、会创新的核心素养。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1.知道《食品微生物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
3.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并能够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应用到具体的食品工业中去。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使用专业:食品工艺与检测参考学时:60制定单位:执笔:审核:审定:制定时间:2011年10月10日一、课程定位《食品微生物学》是依据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设置的,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学生接受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
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历史、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代谢与菌种保藏;致病性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以及由食品传播的疾病等食品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习食品中常见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微生物的特性及其与食品的关系,了解微生物既可以在食品制造中起有益的作用,又可通过食品给人类带来危害。
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前沿动态,开阔微生物食品产业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和典型微生物食品集约化、现代化加工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四、教学条件(一)教师任职条件1.专任教师(1)从事与食品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熟悉食品生产、检验的技能与知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能够示范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过程;(3)能够指导学生开展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2.兼职教师(1)从事食品生产与研发工作多年,精通食品生产与检验的标准与方法体系。
(2)能够指导学生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实践教学条件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在校内实训楼进行,实训楼具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设备。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
有选择地讨论微生物食品的最新加工技术和工程设计以及与食品安全、卫生、保存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学时/学分:64/4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与食品加工、发酵生产、食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细菌的生化试验、食品微生物指标检验与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关键能力;使学生能适应食品行业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食品检验、酒酿造操作、品质控制)的工作要求。
它以食品微生物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食品工艺、食品检测技术实训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
1.2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
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应的质检员、化验员、品控员等职业岗位要求而开设。
主要培养学生的微生物检测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为食品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程以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发酵食品和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培训为核心。
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以下标准:(1)针对岗位工作必需够用;(2)教学内容跟踪国家及行业标准;(3)将每个项目按实际工作完整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4)支撑后续课程。
以微生物培养和检验技能为主线,将课程内容
任务化、项目化,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强化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通过分析食学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岗位任务,确定了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强调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课程的考核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大部分,其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双证”的依据之一。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和工作项目,并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取样方案的设计和样品的处理方式,熟悉食品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程序,理解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会使用微生物操作常用器材并进行微生物鉴定和培养,能进行食品中微生物的培养及检验操作,能够按照给定的检验标准规范、准确地完成新的检验项目;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1知识目标
●了解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熟悉二级和三级取样方案
●熟悉微生物检验相关国家标准
●熟悉微生物检验样品处理方式
●熟悉微生物指标的检验程序、计算方法及报告方式
2.2技能目标
●会熟练规范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进行形态鉴定
●能规范熟练进行微生物无菌操作
●能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与保藏操作
●能规范处理微生物检验样品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项目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的检验项目
●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项目
2.3素质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养成生产操作规范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具有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说明: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4.实施建议
4.1教材的组织与开发
①教材的选取要符合高职教学要求,选取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灵活性的教材,提倡有条件的系部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②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等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设计思想。
③教材内容尽可能融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职业性、开放性,符合本专
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
④项目(学习情景)选取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⑤任务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如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等)、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等)、教学手段与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拼图法、旋转木马法、卡片法等)。
①本课程宜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熟练掌握各项职业技能。
②本课程宜采用学、练、考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能力。
③本课程根据内容要求,灵活采用启发诱导、示范指导、小组汇报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规范操作技能,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的专业人才。
4.3课程考核与评价
①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坚持“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考核”的原则,要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③考核方案: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期末实际操作考试占40%。
4.4资源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图书、数字化资源(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库、音频及视频教学资料、电子期刊、仿真教学软件等)、实践教学基地等
1、图书
本课程应有食品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教材、相关参考资料(规范、标准、图集、报纸及学术类期刊)等。
2、数字化资料
①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库
积极开发并利用网络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应包括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任务书、音频与视频教学资料等,并及时进行更新维护,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号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②仿真教学资源
注重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仿真软件。
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
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实践教学资源
①校内实践条件
校内建有微生物实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实训室及无菌间,拥有超净工作台、全自动高压整齐灭菌锅、电热恒温干燥箱、培养箱、冰箱、全自动发酵罐、菌落计数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漩涡混合仪等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
②社会教学资源
系部长期与双汇集团、漯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漯河市国家肉制品检测中心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保持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进行参观认知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微生物检测技能与岗位零对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验实训环境和条件。
4.5其他补充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