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童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把握课文主题,感悟童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趣的文章,看看作者小时候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感悟课文主题,体会童趣。
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童趣?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探讨课文中的哲理。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童趣?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童趣》教案篇一【课文说明】课文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诸如蚊子成了白鹤。
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回味无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童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趣事童真的。
记忆二、整体感知自主生成问题──合作学习──教师指导1、教师先讲解一些有关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知识。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相关疏通字词句)三、合作学习1、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直译课文,不明白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见二虫斗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生动、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课文五、小结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读课文二、问题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班交流,教师引导;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2、本文第二节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3、参照注释,说说作者所指的物外之趣是什么?4、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三、拓展创新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物外之趣的经历?请说给同学们听听。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社会》中的《童趣》一课。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回忆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
2.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句,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描绘一个自己童年的美好画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童年趣事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童趣》2. 主要内容: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描绘童趣的方法与技巧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趣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童趣,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童
趣》课件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幺欢快,多幺有趣,至今记忆犹新,请欣赏这几幅图片,让它带我们回到那快乐的童年时代,用一段话讲述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作者沈复童趣[作者作品]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卒年不详。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维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达到背诵的目的;。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童趣》说课稿范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童趣》说课稿范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童趣》说课稿1一、说教材《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作者沈复对自己小时候所见到的平常景象、事物进行联想想象,使景象变得漂亮奇妙,从儿获得一种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者精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语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七年级的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
二、说教学目标《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依据这一学情,我拟用两课时来完成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依据课程目标中学问和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三个维度和谐统一的要求,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和语汇。
2、借助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纯净的童心和纯粹的心灵,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实力。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1、教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感,而文言语感培育的关键在于朗读。
为此,我主要采纳朗读法,通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读出情趣”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2、学法教学、教学,老师的教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因此,在宏观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应通过朗读、翻译、积累和运用来学习文言文,在微观方面,我侧重指导学生在翻译文言文词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如增加法、替换法、保留法等),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
四、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并创建一种阅读期盼,我特地打算了一个教学实物——海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请学生细致视察海螺的形态、棱角以及上面的一些线条,看完之后请学生说说他们像什么?由此导入课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童趣 PPT课件

解释加横线的字
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时,时常)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做青云白鹤观
(以,用;之,它们;观,景观)
3、以丛草为林
(以,把;为,作为)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其中,它们中间)
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课后作业
推开那扇窗,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请发挥你的想像,写一个片 段。
原文释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 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事物也看得一清 二楚,每次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 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 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原文释义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 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 之,项为之强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 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 么一想,眼前果然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抬头观看它们,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
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达到 背诵的目的; 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 力。
本课生字
童稚 ( zhì ) 项为之强(jiāng ) 怡然称快( yí ) 土砾 ( lì ) pá ng 庞然大物( ) 藐小 ( miǎo ) 鹤唳云端( lì ) āo tū 凹凸( ) 丘壑 ( hè ) là i háma 癞虾蟆( )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2)丑—美。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3)益虫—坏人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背诵古诗文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好,能看到最细微的事物,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晚上,蚊群发出像打雷似的叫声,私下心里把它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就会出现千百只鹤,果真是鹤。
抬头看着它们,脖子因此僵硬。
有留蚊子在素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因为看到这种景象,不禁高兴地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台子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我的身子,让身体和花台平齐,仔细观察,聚精会神,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突出的部分当作丘陵,低陷的部分当作山沟,神智在境界中游览,感到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虫在草间相斗,仔细观看,兴致正浓厚,忽然有一只极大的兽,拔山倒树地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伸,就把两只虫给吃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出神不禁“啊”的尖叫起来,等到神智恢复了,捉虾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书。
二、《论语》十则※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童趣(沈复)原文

童趣(沈复)原文童趣(沈复)原文及原文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
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注: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七年级语文上《童趣》教学课件

《童趣》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善于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生活琐事,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
《童趣》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角色扮演:体验童年游戏乐趣
游戏选择 教师提供若干童年游戏选项,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学生分组选择游戏。 角色分配与准备 学生分组后,分配游戏角色,准备游戏道具,熟悉游戏规则。 游戏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体验童年游戏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创意写作:以“童趣”为主题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童趣
通过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鼓励学生保持童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 引导学生理解童趣的内涵,学会在成长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对人生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鹤唳(lì)
鹤鸣。
童稚(zhì)
儿童幼小,幼稚。
藐(miǎo)小
微小。
怡(yí)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凹凸(āo tū)
高低不平。
土砾(lì)
土块。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童趣》教学课件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
中国清代散文 家。字三白,号梅 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一 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 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 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 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 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浮生 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有英、法、德、 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把草、虫 土砾拟作 森林、野 兽、丘壑
趣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僵硬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I.徐喷以烟。 J.以草为林。 K.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指超出事物本身
之趣。
乐趣
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 着太阳,能看得清最细微的事物,(只要)见到 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线条和花纹,所 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 蚊成
夏天
在 抬 头
雷,
想 就
私
拟作群鹤舞 也;
白色 变成鹤
发出 雷鸣般声响
暗自、暗暗 比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驱之别院 驱赶 代词 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昂首观之(代自己) 其 使其冲烟飞鸣(代夏蚊) (代自己) 蹲其身 之 观之
《童趣》的原文和翻译

《童趣》的原文和翻译童趣通过描写儿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驱打蛤蟆表现了作者的天真活泼。
这是小编整理的《童趣》的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前来查阅。
童趣作者:沈复原文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
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
七年级语文: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旨:物外之趣3、背诵课文【教学悟点】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2、是怎么表现的3、怎样解释文言词【教时安排】二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1、可以用课文前的谈话来导入2、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来导入: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发生过什么故事(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意义:文言文语体简约,含义隽永,学习它,我们可以继承祖国的灿烂文化,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方法:A、预习:读三、四遍课文,做好预习笔记(注音、释义)B、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法。
C、释义:◎加字法。
例: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换字法。
例:昂(抬)首(头)观之◎找通假字。
例:项为之强,(注释:强通“僵”)D、找出文章成语并解释: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E、整体把握大意,重点语句翻译F、熟读背诵二、疏通课文,整体把握1、由学生介绍作者和《浮生六记》2、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正音3、以小小学习组为单位,根据以上介绍的方法在笔记本上为不会解释的词释义4、全班交流,疏通全文(老师提出重点词语解释和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童趣》。
内容包括:作者沈复以自己的童年趣事为线索,展现了童年时代的纯真与快乐。
具体章节为第一、二自然段,着重分析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臆”、“幢”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趣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臆”、“幢”等,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分析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童年的美好时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童年某件趣事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臆、幢等3. 重点句子分析4. 写作方法:观察力、想象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忆自己的童年,选取一件趣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答案: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给予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的作品,如《城南旧事》,进一步体会童年的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果 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慢慢地 用 让 冒 叫 看成 景象
2
第10页
地方 杂草丛生
见/藐 小之 物/必/细 察 其 纹 理,故 / 时 有/
细小 一定 仔细观察 所以,所以 经常
疏通文意
观察 观察 观察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
石块、土块 突出 山丘 低陷 山谷
神游/其 中,怡然·自得。
其 身,使/与台齐:定神 细 视,以/丛草为
习惯
收获
第9页
夏 蚊成 雷, 私 / 拟作/群鹤舞
夏天 发出 雷鸣般声响 暗自、暗暗 比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
抬 头 脖子 因为 “强”通“僵” 僵硬 白色
翻译技巧总结:1、加字; 2、换字
第13页
分析2、3、4段,思索一下: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外,还要有丰富想象,才能真正取得“物外之趣”。
第14页
自然景物 新形象 心情(乐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文言文导学
第4页
一、听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二、再听范读(可小声跟读):注意朗诵要求,理清文章层次。
三、男、女生比赛读。
四、学生齐读:要求能够讲出文章大意。朗诵课文来自第5页注意以下生字词读音:
听读课文
稚 zhì 藐 miǎo 强jiāng 唳 lì 怡 yí 凹 āo 凸 tū 砾 lì 壑hè 庞 páng 癞 lài 虾há 蟆ma
标识停顿:比如:1、抬头/观之,项/为之•强 2、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句中“/”表示显著停顿,“•”表示极短停顿)
2024年《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4年《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童趣》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童趣》是一本七年级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通过精选的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学的美。
本单元主要以童年为主题,通过对同学之间、亲子之间、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描写,展示了童年世界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承载的情感、意义以及背后的价值观。
(2)掌握学习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预习(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可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学生可以举手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简要介绍,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2.预习导入: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为《童趣》,并给学生分发课本,让学生预习课文,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理解与鉴赏(20分钟)1.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进行分享。
每个小组可以从文中选取一段进行朗读,并向全班介绍这篇课文的主题、情节和特点。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课文,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写作训练(20分钟)1.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你们觉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怎么样?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2.个人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以《童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人教版语文七上《童趣》教案

《童趣》课堂实录之一师:今天有老师在这里听课,同学们多少有些紧张吧。
为了放松一下大家的心情,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这是老师上次在海边游泳时捡到的。
(亮出海螺,重点让学生观察海螺的形状、棱角、上面的一些线条。
)看完之后说说它们像什么。
生:看它的形状像宝塔。
生:看它上面的线条像树的年轮。
生:上面的花纹像条盘旋的龙。
……师:你们真会观察。
你们看,一个看似普通的海螺,经过仔细的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
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
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童趣》。
(板书)这是一篇文言文。
可能同学们会在语言上感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通,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读过多遍,我想了解一下朗读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发音要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生齐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
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
先听老师读第1段(教师范读),你们认为应怎样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生回答:注意停顿,分出清重,读出感情。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要注意停顿,轻重,谁愿意试试,读给大家听?(三个学生分读2—4段)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
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生:愉悦,生:第一段还有自豪的感情。
教师总结:体会得很准确。
下面我想请一位感情丰富、声音甜美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这一篇文章。
(一女生朗读全文,教师播放古筝曲《平湖秋月》。
)她读得太好了!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我想大家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
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请你们把它和现代文比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生:十分简洁。
师:对,预习提示也告诉我们,是简洁。
同一个意思,现代文通常用双音节词表示,而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
马明风整理
)(
⑸凹.者.为壑( )(
)
) )
) )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 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3分)
张(
) 昂(
) 素(
)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童趣》答案
1.略 2.注音略。通“僵”,僵硬;鸣叫;愉悦,高兴;碎石;山谷
3.略
4.“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定神细视,以丝草为林”等句;“神定,捉虾
蟆……别院” 5.略 6.⑴因此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⑵便在其中安闲
自在地神游着。⑶突然有一个大家伙掀倒“山”压倒“树”地走过来。
7.总
马明风整理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是
。( 3分)
11于
。(3分)
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3分)
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 4分)
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分)
。( 3分)
2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3
分)
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
是
。( 3分)
(二)
揠苗助长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
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8、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想象的境界之中,眼前的 癞蛤蟆与蚊虫相比, 自然成了 “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 形容为“拔山倒树” 就不难理解了。 9、物外之趣 10.细察 11.童稚时 12.夏蚊成雷 13.私 拟作 14.前句 15.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6.舌 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17.“余年幼” 句 18.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 19.C 20.总分关系 21.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22.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蚊当作野兽。 23.⑴告诉,对……说⑵疲倦⑶我⑷ 快步走 24、A 25、⑴天下不想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很少。 ⑵禾苗却枯死了。 26、 寡谦鲜耻、孤陋寡闻、薄情寡义 、寡不敌众等 27、“|| ”应标在“苗则寡矣” 的后面;记叙;议论 28、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 即可)。
臻千里之遥程《《《《《《《《《《《《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
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分)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
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
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
是
。( 3分)
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是
。( 3分)
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是
。( 3分)
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3分)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谓其人曰(
) ⑵今日病矣(
)
⑶予助苗长矣(
) ⑷其子趋而往视之(
)
2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闵其苗之不长
B、其子趋而往视之
C、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D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 4分)
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⑵苗则槁矣。
26、写出几个含有“寡”字的四字成语(写的越多越好):( 3分)
27、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层,试用“ || ”在文中标出层次;另外从表达方
式上看,第一层以
为主,第二层以
为主。( 4分)
28、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5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马鸣风萧萧
《童趣》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 3分)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