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肿瘤分期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分期肿瘤范围O期:原位癌。
(浸润前期)I期:癌灶局限在宫颈(包块累积宫体)IA: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润癌。
IA1: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I A2:间质浸润>3mm至≤5mm 宽度≤7mmIB:肉眼观癌灶局限于宫颈,或显微镜下可见病变>IA2IB1: 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IB2: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
Ⅱ期: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腔,癌累及阴道但未达下1/3ⅡA :无宫旁浸润。
ⅡB:有宫旁浸润。
Ⅲ期:癌变扩散盆腔或累及阴道下1/3导致肾面水或无功能肾。
ⅢA 癌累及阴道下1/3,但未达盆壁ⅢB:癌已达盆壁,或有肾面积水或无功能肾。
ⅣA:癌播散超出诊骨盆或癌浸润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
ⅣB:远处转移。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I期:肿瘤局限于卵巢。
I a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不含恶性细胞。
I b 肿瘤局限于两侧卵巢,包膜完整,表面无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不含恶性细胞。
I c I a或I b肿瘤伴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包膜破裂,卵巢表面有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含恶性细胞。
Ⅱ期: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伴盆腔内扩散。
Ⅱa蔓延和(或)转移至子宫和(或)输卵管。
Ⅱb蔓延到其它盆腔组织。
ⅡcⅡa或Ⅱb肿瘤,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含恶性细胞。
Ⅲ期: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但显微镜下证实的盆腔外的腹腔转移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表面转移为Ⅲ期。
Ⅲa显微镜下证实的盆腔外的腹腔转移Ⅲb腹腔转移灶直径≤2㎝Ⅲc腹腔转移灶直径>2cm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Ⅳ期远处转移,除外腹腔转移(胸水右癌细胞,肝实质转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病史病程长,逐渐增大病程短,迅速增大体征单侧多,活动,囊性,双侧多,固定,实性表面光滑通常无腹水或半实半囊,表面结节状不平,常伴腹水,多为血性,多查见癌一般情况良好逐渐出现恶病质B超为液性暗区,可有间隔光带,液性暗区内有杂乱边缘清晰光团,光点,肿块界限不清,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分期肿瘤范围O期: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不列入治疗效果统计)I期:癌局限于宫体IA:宫腔长度≤8㎝IB:宫腔长度>8㎝根据组织学分类,IA和IB期又分为3个亚期G1高分化癌G2中分化癌G3未分化癌Ⅱ期:癌已侵犯宫颈Ⅲ期:癌扩散至子宫以外盆腔内(阴道或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超出真骨盆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ⅣA:癌侵犯附近器官,如直肠膀胱ⅣB:癌有远处转移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分期肿瘤范围I期:癌局限于宫体IA:癌面限于子宫内膜IB:侵犯肌层≤1/2Ic: 侵犯肌层>1/2Ⅱ期:癌扩散至宫颈,但未超越子宫。
胰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胰腺位于腹膜后,分头、颈、体、尾。
•胰头被十二指肠所环抱,后方与胆总管、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紧邻。
•主要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预后很差,手术切除率15%-20% ,总体生存率15%-27%。
•40~70岁为发病高峰,胰头癌占2/3 ,胰体尾癌占1/3 ,少数病例波及整个胰腺。
•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
当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痛性黄疸时多已属中晚期。
胰头癌患者多有无痛性黄疸;胰体尾癌多为背痛明显,是腹腔神经丛受侵的表现。
•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脂饮食、BMI 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CDKN2A、B RCA1/2 、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查:CA199 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34U/ml为阳性指标;约10%的胰腺癌患者Lewis 抗原阴性,CA199 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A125和(或)CEA等协助诊断。
•构成胰腺组织最基本单位为胰腺导管细胞(10-20%)、腺泡细胞、胰岛以及间质。
• 因此,胰腺癌主要分类为导管腺癌(80%-90%)、腺泡细胞癌、胰岛细胞癌。
•肿瘤大体表现为白色、质硬、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镜下显示导管腺癌由立方细胞和柱状细胞的管状或腺体构成,典型表现为细胞嵌入纤维间质内, 形成大体的硬癌表现,大多浸润神经周围;肿瘤的血管床较胰腺实质明显减少。
•根据WHO标准,分为高、中和低分化型。
•影像学检查最好在术前 4 周内实施;如果可能,应在放置支架前进行。
•多层螺旋 CT( MDCT)是胰腺首选成像方法。
• MRI适用于 CT 上不确定的肝脏病灶的特征显示以及当 CT 上无法显示可疑胰腺肿瘤时或无法行增强 CT 检查时。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
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2.Kloppol的TNM分期(1979)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N0:无淋巴结转移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M0-:无血行转移M1:血行转移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T1:<2cm,局限在胰腺内T2:2~6cm,局限在胰腺内T3:>6cm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 N0:无淋巴结转移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Ⅰ期:T1N0M0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N1:无淋巴结转移M0:无血运转移Ⅱ期:T2N1M0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Ⅲ期:T2-3N1-2M0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
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
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2.Kloppol的TNM分期(1979)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N0:无淋巴结转移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M0-:无血行转移M1:血行转移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T1:<2cm,局限在胰腺内T2:2~6cm,局限在胰腺内T3:>6cm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 N0:无淋巴结转移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Ⅰ期:T1N0M0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N1:无淋巴结转移M0:无血运转移Ⅱ期:T2N1M0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Ⅲ期:T2-3N1-2M0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
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
3-1.1 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分期记忆
巧记法-消化系统第 1 页2013/4/17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分期记忆一、TNM分期T分期对于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均基本相同。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1 肿瘤侵犯到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侵犯浆膜下层;T4 肿瘤突破浆膜,侵犯邻近器官。
T分期对于胰腺癌、肝癌各不相同。
肝癌--- 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1单发肿瘤(无论大小)没有血管侵犯;T2单发肿瘤伴血管侵犯或多发肿瘤最大径≦5cm;T3多发肿瘤最大径>5cm或者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T4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胆囊除外)或者直接穿透脏腹膜。
胰腺癌--- T1 肿瘤最大直径≤2cm,并局限于胰腺内;T2 肿瘤最大直径>2cm,并局限于胰腺内;T3 肿瘤扩展超过胰腺,但不累及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T4 原发肿瘤累及腹腔干动脉或者肠系膜上动脉。
(原发肿瘤不可切除)N分期对于食管癌、胰腺癌、肝癌均相同。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分期对于胃癌、大肠癌各不相同。
胃癌----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1~6个淋巴结转移;N2 7~15个淋巴结转移;N3 15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N0 无淋巴结转移;N1 1~3个淋巴结转移;N2 ≧4个淋巴结转移。
M分期对于所有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癌均相同。
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
M分期对于食管癌略有不同,分为:M1a:远隔淋巴结转移;M1b:其他远处转移。
二、临床分期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癌1212———2121——1231———1111———1131食管癌(1212)——T1,T2+3,各2个N1,M1胃癌(2121)——T+N数字=临床分期数字大肠癌(1231)——T1+2,T3,T4,各2个N1,N2,M1胰腺癌(1111)——T1+2,T3N1,T4,M1肝癌(1131)——T1,T2,T3,T4,N1,M1。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之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疾病监测以及随访
最新: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之胰腺癌的诊断.分期、治疗、疾病监测以及随访2023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表了有关胰腺癌(PC)临床评估和管理实践的指南。
该指南由来自欧洲、亚洲和美国多家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制定,涵盖了诊断、分期、风险评估、治疗、疾病监测和随访等多个方面。
该指南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和专家的集体意见制定,并强调在临床实践中所有建议均应与患者进行共同讨论并决策;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采用了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分级系统,证据级别由强至弱分为I、口、m、iv、V五个等级,推荐强度由强至弱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 .发病率与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强烈建议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保持健康体质量,以降低PC的发病风险(in,A)。
(2)有高危家族史的人群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考虑纳入筛查范围(m,A)o (3)建议高危人群从50岁(或比最年轻的患病亲属发病年龄早10岁)后在专业医疗中心进行PC监测(ΠI,A)。
监测手段首选每年进行超声内镜(EUS)或胰腺MRI检查(IV,B)。
2 .诊断、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图1)注:紫色,一般类别或分层;白色,管理。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图1疑似PC的诊断流程2.1 影像学推荐意见:(4)怀疑PC的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多期对比增强胸腹部和盆腔CT(包括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I,A)。
(5)若因胰头梗阻出现黄疸,应在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前行影像学检查(IV,A)。
(6)应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影像学检查(ΠI,A)。
(7)当无法接受CT检查、CT诊断不明或存在胰腺囊性病变时,可选择腹部MRI(IV,A);胸部CT是必要的(∏I,A)。
(8)建议采用专用成像方案(W,B),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应采用标准化报告模板(IV,A)。
(9)不建议使用PET-CT诊断PC原发肿瘤(∏I,D),但可用于对局部PC 进行分期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影像学可疑或CA19-9水平升高)(ΠI,B)。
癌中之王——胰腺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的细胞,常被称为"癌中之王"。
它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点,常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现。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诊断常较晚,预后较差。
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仍面临挑战。
对胰腺癌的背景和概述进行科普对其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胰腺癌的流行病学数据胰腺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吸烟、肥胖、慢性胰腺炎、遗传因素和高脂饮食等被认为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早期胰腺癌常无明显症状,导致晚期诊断,预后较差。
对胰腺癌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胰腺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病因和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史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吸烟被确认为最重要的可避免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肥胖、高脂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与胰腺癌风险增加相关。
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和胰腺结石等胰腺疾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其他因素如糖尿病、胆囊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深入了解这些病因和风险因素,可以为胰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三、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有所不同:(一)早期症状: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无故疲劳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恶心、呕吐。
(二)晚期症状和体征:腹部疼痛加重,可能向背部放射;消瘦、肌肉萎缩;黄疸进一步加重;腹部肿块或包块;恶心、呕吐、腹泻。
(三)相关并发症和并发症管理:1.胆管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安放胆管支架或进行手术减压;2.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酶替代治疗进行管理;3.胰管梗阻导致的胰液积聚,可能需要行胰腺引流术或胰管扩张术;4.肠梗阻、腹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处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肿瘤科三基考试全内容总结
㈠单项选择题1.胆囊癌在组织学上最多见的是下列哪种类型?CA 未分化癌B 腺鳞癌C 腺癌D 鳞癌2.下列哪一项是胆管癌的主要症状?CA 上腹胀痛B 发热C 进行性梗阻性黄疸D 黑便3. Klastkin瘤是指下列哪一种肿瘤?BA 胆囊癌B 肝门部胆管癌C 胰头癌D十二指肠癌4.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已侵犯右肝管而未侵犯左肝管,是哪一型?CA Ⅰ型B Ⅱ型C Ⅲ型D Ⅳ型㈡填空题1.原发性胆管癌主要是指左右肝管、总肝管、胰腺上胆总管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2.胆囊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围成的三角区。
胆囊动脉、肝右动脉、胆囊淋巴结及副肝动脉在此经过。
㈢判断题1.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晚期病人可以出现黄疸、幽门梗阻症状。
(Y)2.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全层而无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可行单纯胆囊切除,不必行周围淋巴结清扫。
(N)㈣问答题1.简述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
答:肝门部胆管癌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五型: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Ⅱ型,肿瘤波及左右肝管,未侵犯左右肝管;Ⅲ型,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侵犯左肝管(Ⅲb);Ⅳ型,已侵犯左右双侧肝管。
2.试述胆囊癌外科手术治疗原则。
答:手术治疗是目前胆囊癌的首先方法。
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则依赖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
⑴单纯胆囊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胆囊癌(NevinⅠ、Ⅱ期),癌肿仅限于胆囊黏膜层或未突破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
⑵根治性手术:NevinⅢ期的患者应行根治手术。
手术范围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清扫(包括肝门部淋巴结)和楔形切除胆囊床2cm的肝组织。
⑶扩大根治性手术:NevinⅣ、Ⅴ期患者只要病人一般情况允许及癌肿无远处转移,均有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手术范围应根据肿瘤浸润转移的具体情况而定。
⑷姑息性手术:适用于晚期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病灶、胆道引流、消化道转流等。
㈠单项选择题1.胰腺癌以下列哪种组织类型最多见:BA 腺泡细胞癌B 导管细胞癌C 胰岛细胞癌D 未分化癌2.男,60岁,上腹不适,食欲不振2个月,2周前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深,伴低热。
“癌中之王”:胰腺癌
防癌抗癌“癌中之王”:胰腺癌陶利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 710061)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预后普遍较差,素有“癌中之王”之称。
什么是胰腺癌?胰腺癌的基本病因及诱发因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发生风险?本文就大家关注的胰腺癌问题进行科普。
什么是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组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以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有起病过程隐匿、早期确诊难度高、病情进展快速、生存期普遍偏短、预后非常差等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出上升趋势。
2019 年美国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纽约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达到55440例,大概43330例患者死亡。
胰腺主要由头、颈、体、尾四大部分构成,不同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显著的解剖界限,胰头明显膨大,被十二指肠环绕。
依照发病位置的差异,可以将胰腺癌分成如下两个类型:(1)胰头癌。
这类病患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在胰腺癌患者样本总量中占比约为70%~80%;(2)胰体尾部癌。
根据WHO分类,胰腺癌病理分型按照组织起源可分为上皮来源和非上皮来源,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占全部胰腺癌中的80%~90%。
另外有比较少见的类型,包括黏液性囊腺癌、腺泡细胞癌、腺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各种混合性肿瘤。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典型的症状。
无论癌位在胰腺头部或体尾部都会出现疼痛,部位多在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一些患者还主诉出现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是睾丸痛,很容易和其他病症混淆。
(2)黄疸:是胰腺癌尤其是胰头癌患者的重要症状。
黄疸属于梗阻性,会伴随小便颜色深黄以及陶土样大便,主要由于胆总管下端遭到侵犯或被压引起。
黄疸症状有进展性特征,尽管会出现轻微波动,但无法彻底消退。
胰体尾癌患者只有在波及胰头时才会出现黄疸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晚期因为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而出现黄疸。
(3)消化道相关症状:以食欲不振最为常见,其次是恶心、呕吐。
胰腺癌诊疗规范(2022版)
一、概述胰腺癌( cancer of pancreas )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胰腺癌半数以上位于胰头,约 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管腺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癌的危(wei)险因素,暴露于β -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1.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
当患者浮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常浮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4.40 岁以上患者有下列任何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如果患者是嗜烟者更应高度重视:( 1 )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 2 )近期浮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
( 3 )近期浮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者腰背部疼痛。
( 4 )近期浮现含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 5 )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 6 )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 7 )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1.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浮现体征时多为发展期或者晚期。
2.黄疸。
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腹部肿块。
胰腺癌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1.B 型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
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殊是胰尾部。
2.CT 检查: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胰腺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分期的对照研究的开题报告
胰腺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分期的对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术后临床诊断、分期和术前MRI 诊断、分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胰腺癌较难早期发现,临床上多数已是晚期病例,因此对其的诊断和分期非常重要。
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环节,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分期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而术前MRI诊断和分期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精准的评估,有助于制定术前治疗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
因此,开展胰腺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分期的对照研究,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腺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分期的相关性,评估术前MRI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上的作用,并比较术前MRI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的差异和优劣,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癌患者资料;2. 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期,并记录结果;3. 对患者进行MRI检查,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并记录结果;4. 对比临床诊断和分期结果与术前MRI检查结果,分析相关性;5. 对比术前MRI诊断和分期结果与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结果,分析差异。
(二)研究方法1. 根据入选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胰腺癌患者;2. 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采用最新版TNM分期标准;3. 进行MRI检查,采用T1W、T2W、DWI、CE-MRI等序列进行胰腺癌诊断和分期;4. 对比术前MRI诊断和分期结果与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结果;5.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开展胰腺癌术后临床诊断、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分期的对照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 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与术前MRI诊断和分期相关性高,但也存在一定偏差;2. 术前MRI诊断和分期对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3. 术前MRI与术后临床诊断和分期相比,具有更加精准的临床应用价值;4.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广术前MRI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胰腺癌TNM分期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包括高级别的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3)导管内乳头状黏 液性肿瘤伴高度异型
增生、 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高度异型增生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 瘤伴高度异型增生)
T1 肿瘤最大径≤ 2 cm T1a 肿瘤最大径≤ 0.5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 >0.5cm 且 <1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 1cm 且≤ 2cm
胰腺癌
胰腺癌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癌的分期分型1.导管腺癌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3.腺泡细胞癌4.小腺体癌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6.小细胞癌外科治疗(1)胆道引流术(2)胃空肠吻合临床检验一、影像学检查二、肿瘤标记物三、癌基因检测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pancreatic cancer最早由Mondiare 及Battersdy叙述。
1888年Bard和Pis在文献上做了临床报告。
1935年,美国著名外科学家Whipple首先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从而确立了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和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方式。
1943年,Rockeg首先实行了全胰切除术。
国内余文光于1954年首先报告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例。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1988年发病率为9.0/10万,男:女为1.3:1。
多见于45岁以上者。
瑞典发病率较高,为125/10万,并且在过去20年里保持不变。
英国和挪威各增加了l倍。
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加拿大、丹麦和波兰的标化发病率增加了50%以上。
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胰腺癌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病人比50年代增加了5~6倍。
而且据北京地区7家医院354例病例分析,病人中41~70岁者占80%,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就胰腺癌的发生部位而言,仍以胰头部位最多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
胰腺癌的CT诊断及分期
2 结果高血压导致了血粘度的增高,血粘度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红细胞压积、血沉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高血压患者与血粘度的增高密切相关,其血粘度检测值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1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x±s)检测指标对照组高血压组全血粘度高切(mpa.s) 4.0±0.3 6.1±0.23中切(mpa.s) 5.1±0.57.4±0.63低切(mpa.s)8.2±0.913.9±1.03血浆粘度 1.2±0.1 1.9±0.23全血还原粘度(R.V) 5.7±0.619.2±0.553RBC聚指数(T.K) 1.7±0.2 3.1±0.13RBC变形指数0.75±0.05 1.21±0.043FI B(g/L) 2.9±0.3 4.8±0.33ESR(mm/h)11.2±1.412.3±1.133 HC T0.38±0.060.41±0.0733 注:3P<0.05,33P>0.05。
表2 实验组粘度检测分布情况(例)组别例数血粘度异常数异常率(%)高血压组21017784.3对照组1905830.53 讨论血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血液的浓、粘、凝、聚。
血粘度愈高,血液流动性愈小,反之亦然。
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血压会导致血粘度升高,这与文献[2]报道类似。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输出量、血容量和外周血阻力,其中外周血阻力增加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与血粘度异常在高血压病的发展中呈恶性循环,一方面血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流动性差,外周阻力相应升高,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血压升高[3]。
胰腺癌能活多久
胰腺癌能活多久胰腺癌能活多久?这是很多患者家属在听到胰腺癌的诊断时想要迫切知道的问题。
胰腺癌到底能活多久呢?胰腺癌能活多久跟患者确诊时的病情关系密切;此外,胰腺癌能活多久跟患者确诊后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即使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都有个体差异,这也影响着胰腺癌能活多久。
以下是根据胰腺癌的临床分期来判断胰腺癌能活多久。
由于很多新的治疗尚无对临时生存期影响的具体数据,以下给出的结果是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67以供参考。
I,II,III,IVI期为早期癌,IV期为晚期扩散癌。
IAIIA期:5年平均生存率为30%左右,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B期:5年平均生存率为10%左右,极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I期:平均生存期为8-12个月;IV期: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
当然,随着胰腺癌的治疗方法的不时的进步,病人的预后也在不时得到改善。
胰腺癌能活多久也较以上的统计数据有所改观。
胰腺癌能活多久,这要看病情是早期还是中晚期。
胰腺癌早期能活多久?专家指出,胰腺癌一旦发现要及时就诊,否则该病症预后非常差,只有极少数胰腺癌病人在诊断后能存活5年。
对那些癌肿尚未扩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是外科手术治疗,切除胰腺或胰腺和十二指肠。
即使做了这样的手术,无论进一步如何治疗,也只有10%的病人能存活5年。
胰腺癌中期能活多久和很多因素有关系。
胰腺癌中期患者,应病情发展,临床手术机会较小,切除率低,对于放化疗不敏感,预后相对较差。
中医药抗肿瘤的治疗,是很好的方向。
中医药综合抗肿瘤治疗为主,以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施治结合某些抗癌中药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可有效的改善全身症状,对于有远处转移以没有手术适应症的可以有效治疗;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失去西医根治机会者,可减少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远期生存。
胰腺癌晚期能活多久,这是很多胰腺癌晚期患者及患者家属关心的问题。
也经常向他们的主治医师问起类似的问题,对于胰腺癌晚期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胰腺癌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的来说,胰腺癌晚期能活多久,换句话说胰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
胰腺癌
胰腺癌诊治指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综合治疗组1.前言配合医院的总体建设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充分应用传统中医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的补充替代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胰腺肿瘤的疗效,并通过国际、国内的交流协作,把肝、胆、胰腺肿瘤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亚洲一流水平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
2.病因2.1常见病因胰腺癌是由多因素的反复作用所致。
胰腺癌发病最一致的危险因素是吸烟。
高蛋白饮食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有:职业暴露、疾病史、遗传因素和个体易感性(见下表)。
附表胰腺癌易感因素较为明确的可能的有待证明的一般因素年龄(> 50 岁) 地域(发达国家或地区)种族(黑人、犹太人等)生活及环境因素吸烟饮食因素如能量摄入过脂肪、咖啡等从事多、糖类食物胆固醇、肉木材、氯甲烷、氧化乙类、烤烧食品、干货、亚硝烯等工业胺类、精制糖等; 职业因素如从事药品化学、煤气、金属、铝矿、皮革染色、纺织、屠宰、面粉、运输、碳氢卤化物、水加氯等产业疾病因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性遗传性大肠息肉病糖尿病慢性消化性溃疡切除术后Peutz- Jeghers综合症胰腺炎胆囊炎手术后Garden 综合症多发性内分泌肿瘤遗传性胰腺炎恶性贫血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不典型多发性痣黑色2.2 流行病学据估计, 2000 年全球发生胰腺癌新病例21164万例(男性11157 万例, 女性10107 万例) , 占全部癌症新病例的2.2% , 在癌症发病中居第13 位。
同年胰腺癌死亡例数与发病例数接近, 共死亡21135 万例(男性11120 万例, 女性10115 万例) , 占全部癌症死亡的3.14% , 在癌症死亡中居第8 位。
据上世纪90 年代估计, 全球胰腺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男性为4.4~10 万, 女性为3.1~10 万。
发达国家和地区男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9~10 万和5.0~10 万, 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为2.5~10 万和1.7~10 万。
2023胰腺癌的分类分期
2023胰腺癌的分类分期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
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未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
CDKN2A.BRCAI/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
腹部不适或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黄疸以及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超声检查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等特点,是胰腺癌诊断的初筛检查方法。
另外,临床上常用的与胰腺癌诊断相关肿瘤标志物有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胰腺癌免疫组化检查常用标志物有Vimentin,CK f EMA,CEA,CA19-9,CK19,CK7,CK20,MUC1,MUC4,CDX2,PR,CD1O,syn,CgA,CD56,ACT,A AT,β-cantenin,Ki-67等。
需要合理组合使用免疫组化标志物,对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及各种类型的胰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2019版WHo胰腺癌组织学分类良性上皮性肿瘤及前驱病变8441/0浆液性囊腺瘤,非特殊型寡囊性浆液性囊腺瘤实性浆液性腺瘤脑视网膜血管瘤病相关性浆液性肿瘤混合性浆液-内分泌肿瘤8441/3浆液性囊腺癌,非特殊型8148/0胰腺上皮内瘤变,低级别8148/2胰腺上皮内瘤变,高级别8453/0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8453/2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8453/3导管内孔头状黏液性肿瘤伴浸润性癌8455/2导管内嗜酸细胞乳头状肿瘤非特殊型8455/3导管内嗜酸细胞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8503/2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8503/3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8470/0黏液性囊性肿瘤伴低级别异型增生8470/2黏液性囊性肿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8470/3黏液性囊性肿瘤伴浸润性癌恶性上皮性肿瘤:8500/3导管腺癌,非特殊型8480/3胶样癌8490/3低粘附性癌8490/3印戒细胞癌8510/3髓样癌,非特殊型8560/3腺鳞癌8576/3肝样癌8014/3大细胞癌伴横纹肌表型8020/3未分化癌,非特殊型8035/3未分化癌伴破骨样巨细胞8550/3腺泡细胞癌8551/3腺泡细胞囊腺癌8154/3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8154/3混合性腺泡-内分泌-导管癌8552/3混合性腺泡-导管癌8971/3腹母细胞瘤8452/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腹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伴高级别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8150/0腹腺神经内分泌微腺瘤8240/3胰腺神经内分泌瘤8240/3神经内分⅜⅛肿瘤,Gl8249/3神经内分泌肿瘤,G28249/3神经内M触,G38150/3瞬神经内分遍,无雕性噜酸性神经内加嬉无雌性"雌自知》,无雌性逐明辘神经内分遍,无雌性曩性神经内分澜,无雌性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痛8241/3分泌5-羟色般肿瘤8153/3胃泌素瘤8152/3高血糖素箱8151/3康岛素箱8156/3生长抑素瘤5155/3V1P⅛8158/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肿痛8241/3肠嗜辂细胞类癌8246/3神经内分泌癌8041/3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013/3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痛8154/3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8154/3湿合性腺泡•内分泌癌8154/3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8154/3混合性腺泡.内分漂导管癌成熟性畸胎痛间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继发性肿瘤胰腺癌的分期(AJCC,第8版)1.胰腺癌TNM分期中T、N、M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
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2.Kloppol的TNM分期(1979)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N0:无淋巴结转移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M0-:无血行转移M1:血行转移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T1:<2cm,局限在胰腺内T2:2~6cm,局限在胰腺内T3:>6cm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N0:无淋巴结转移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Ⅰ期:T1N0M0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N1:无淋巴结转移M0:无血运转移Ⅱ期:T2N1M0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Ⅲ期:T2-3N1-2M0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
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
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将人参皂苷Rh2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参皂苷Rh2来治疗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目前已有重大进展。
人参皂苷Rh2(例如今幸胶囊中人参皂苷Rh2含量达16.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
人参皂苷Rh2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修复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大增加。
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作用的典型病例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位患者。
该患者06年11月份发现胰腺癌,在11月份进行了手术治疗时,由于存在6×8公分大的肿瘤与肝脏紧紧粘连在一起,无法手术,只好仅摘取了胆囊。
12月份开始进行化疗,因为胰腺癌本身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个疗程结束后没有什么作用。
后转至上海权威医院,肿瘤专家认为已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告知该患者还剩下2~3个月时间。
后来该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出现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改善、黄疸消除了,于是该患者继续服用。
2007年5月份,到医院复查时,居然发现肿瘤已缩小到4×3.9公分。
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已存活了15个月,而且自我感觉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战胜癌魔也充满了信心。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人参皂苷Rh2的显著作用可以帮助广大胰腺癌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的信心,为康复增添希望。
病例一:郁先生,40岁,金华市机关工作06年10月发现黄疸,11月份确诊为胰腺癌并准备开刀手术,后发现肝脏胰腺粘连,不能手术,容易大出血。
肿瘤已经有6cm大小,所以只摘取了胆囊。
12月份的时候郁先生进行了化疗,一个疗程下来无作用。
此后去了上海某权威医院,该院专家建议不要化疗,并被告知还有两个月生存时间。
12月9号郁先生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有所好转。
07年5月13日检查3.8×4cm,肿瘤缩小。
目前郁先生带瘤生存,一切生活正常,正常上班。
治疗作用病例二:余先生,患有胰腺癌,湖南湘西治洲保靖县的退休工人。
2008年7月份,因为腹痛去检查,发现胰腺处有一个5cm大的肿瘤,并伴有淋巴转移。
因为余先生曾做过心脏手术,考虑到化疗的危害,可能又会危及心脏,所以拒绝了医生化疗的建议,决定在家休养。
但余先生心情低落,胃口也越来越差,什么都吃不下,人也就越来越瘦,精神特别差。
其侄女小肖得知情况后,在网上到处搜索胰腺癌的特效药和特色医院。
了解了人参皂苷Rh2的成份和作用效果,反复了解比较后从网上进行了购买。
余先生服用了两个疗程后,身体明显好转,决定和老伴一起出来走走,购买了华东五日游刚好来到了人参皂苷Rh2的生产单位所在地——杭州。
人参皂苷Rh2的工作人员联系拜访了余先生夫妇。
余先生撩起衣服,摸着肿瘤的位置告诉人参皂苷Rh2的工作人员:以前摸上去是很明显的,现在只有躺着的时候才能摸到一点点。
而且还给工作人员看了腋下并指出,过去几个肿大的淋巴结,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余先生还谈起当初刚得病的时候,心情很差,饭也吃的很少,不愿意出去走。
亲人们看着心疼,医生也没有办法,才让侄女到网上帮忙查查胰腺癌方面的产品。
现在每顿可是能吃两碗饭的。
服用人参皂苷Rh2大概是一瓶快结束的时候,效果就出来了。
余先生的一个老同学也在用人参皂苷Rh2,他七天就有起色了,胃口和精神马上好起来了。
治疗、辅助作用病例三:蒋女士,73岁,浙江金华人。
2004年4月发现胰腺癌,手术治疗后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没有复发。
最佳用法用量参考1、癌症早期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
刚刚确诊为癌症,但尚未确定具体治疗方案的患者,服用后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肿瘤转移、扩散。
功效特点:改善早期癌症患者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胸闷胸痛、肝区疼痛、血尿和慢性溃疡等症状。
2、手术治疗期间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
手术前癌症患者服用,可以缩小瘤体、减少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后患者服用可消灭残存癌细胞,防止复发、转移。
功效特点:增加术前癌症患者心肺储备功能,扶正固本,提高人体免疫力;针对术后患者,可加快刀口愈合、抗炎镇痛、防治感染、防止并发症。
3、放、化疗期间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功效特点:减轻放疗时的消化道和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和局部渗出炎性改变。
改善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感染、出血、脱发、胃口不好和睡眠不佳等,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感染机会,增加病人组织器官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对抗放、化疗对外周血细胞造成的伤害,对骨髓造血功能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4、癌症危重、晚期服用方法:加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4粒,长期服用。
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功效特点:提高危重晚期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体质虚弱、精神萎顿的状况,减轻患者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促进患者食欲、睡眠的改善,延长生命,增加康复希望。
5、癌症康复期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长期服用。
有效消除体内残余肿瘤细胞和微小病灶,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和转移。
功效特点:治疗后0到3年恢复期内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峰期,可以加强此时期的康复调养。
改善癌症患者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扶正固本,根除癌细胞生存的土壤。
预防前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所产生的后遗症和并发症,避免由于后遗症和并发症造成的机体功能破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6、提高免疫、抗疲劳服用方法:正常量服用,每日两次,每次两粒。
重建免疫平衡,强健体质。
功效特点:针对亚健康人群和年老体弱、术后恢复、外伤愈合和产后调理等元气受损人群。
益气补血、扶正固本、美容养颜。
停止服用参考(达到以下标准者可在医生与健康顾问建议下停止服用)1、瘤体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X线片或骨扫描显示肿瘤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4周以上。
2、免疫功能疗效判定(T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IL-2分别评定)提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指标上升,功能加强≥10% 。
3 、体重疗效判定增加: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1kg。
4、行为状况一切正常,无不适病症,生活可自理。
5、生活质量无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和腹泻等情况。
效果好表现在(根据各种病人服用过得到的):1:精神好2:晚上睡眠好,晚上尿变少,不用起床3:饮食好,有食欲4:服用几个疗程后肿瘤缩小或者保持原来大小(没有发生进一步恶化)5:改善生活质量(疼痛得到缓解)6:延长生命期限(医生说最多半年,服用后一年还好好的)7:联合其他抗癌药物服用可以减毒增效,提高药物的敏感度,没有任何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