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主观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实践来检验,此外没有其他标准。
实践的不确定性不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作为实践的标准只有一个,不以个人或阶级为转移。
(2)造成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无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还是已经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本身,都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过程。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由于一切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都有局限性,这样每次实践检验出的认识的真理性也只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具有近似的性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是说,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
二是由于实践检验是个过程,任何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的实践,都不可能对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一切理论、认识和观点作出最终的检验,即不能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因此,每一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是有限的。实践标准
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实践标准,又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的基本命题。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没能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人的认识
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不能确认自身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某些逻辑证明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后判定它的真理性。因此,实践高于逻辑证明,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也只能是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3.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现在已经“过时”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是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产生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罗素说过,马克思是“最后一个构筑大体系的学者”。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但它并非只是欧洲文明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人类已有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人类这一革命性伟大成功不仅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正因如此,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仍有价值,是不朽的巨作。
(2)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其真理性也是相对的。但,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人,实际上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固定不变,依旧是19世纪的思想。
问: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与时俱进。所以,站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再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人,他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看出一个整体,而是把它的一些原理或个别结论教条化,一旦某个原理不能说明变化了的情况,某个结论已经过时,便认为整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3)在当今世界,尽管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成就已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的前景是光明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真正能给世界人民解放以精神支持和理论指导的科学学说。但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激化过程;经过长期的工人阶级组织和教育的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各自重新集结和壮大;需要群众革命意识的重新觉醒;更需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作用。
有人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人认为英雄创造历史。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英雄创造历史论,片面夸大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心主义理论。
1、首先,人民群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他们是生产资料的发动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