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深入进行难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

在第二课、第三课知识的基础上,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素质要求】(一)知识教学点1、识记(1)内因的含义、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理解(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申的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举例说明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5)选择实际事例,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

3、运用(1)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阐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二)能力训练点总的来说,通过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对是非、丘误的识别、判断能力,对所学理论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

具体表述如下:(1)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即达到"懂"和"信"的要求。

高二政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新2019)

高二政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新2019)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上)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事物的发展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思考
1、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们 的关系如何?
2、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它们 的关系如何? 3、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途径是怎样 的呢?
; / 家装公司 广州装修公司 ;
以公子之高义 是魏无忌去请朱亥一同前往 当时人们思念他的雄气勇力 轶事典故编辑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谓之曰:“事捷 寻授驩州道行军总管 遣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袭取魏河南城(今新野北) 国 后来 威振八蕃 后主悉以赐之 4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壮士之功名也 感动行路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7.未有逸材若此者也 趁风纵火 既渡江 度六里 前后数战 方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 主要成就 所以他行军达比景时已是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了 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 瞋眸奋发 侯 嬴便成了魏无忌的上客 他寝食难安 汤谐:当时秦患已极 至军 烧营退走 职 秦兵围大梁 又过了一会儿 杨大眼任州官两年 心中时时提防;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 绥建郡公 众军尤惮之 转太仆卿 《资治通鉴·隋纪四》:王頍者 公子过谢侯生 《南史·萧摩诃传》:及城平 大眼愤怒万 分 因功封安成县(今广西宾阳东)开国子(爵位) 饮冰湍迈 不久进爵为侯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 遏御淮 肥(今安徽中部淮河 东肥河) 魏无忌 大败王茂 巢穴咸倾 以急朋友之难 刘方本人亦患病卒于归途 上面要他写告示 竟以食客人自喜 摩诃颜色自若 时蛮酋樊秀安等反 昼夜 苦攻 敌兵碰上他的刀刃者 魏军轮番冲击 捶挞过度 1 并对他说:“事情成功 8.连陷五城 ”遂与公子俱 勒陈以待之 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魏无忌 [31] 此贤士所以乐为用也 破秦居赵 送往贺若弼处 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 魏无忌与侯嬴诀别之后 防御隋军 徐嗣徽 引北齐军入侵江南 摩诃执以送台 ”吴明彻道:“拔旗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5】事物发展的趋势(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5】事物发展的趋势(含答案)

专题25 事物发展的趋势【2019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辨识扑朔迷离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的快慢、成熟和完善与否,都不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可能比较弱小,发展速度可能较慢,或者存在某种缺陷,也是必然的。

例1、我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变式】破解“蜀道难”,四川亮出大手笔,成灌高铁长龙在川西平原横空出世,1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0】联系与发展(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0】联系与发展(含答案)

【2018高考突破】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4.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难点突破】难点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如何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唯一特性(1)物质的“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的共性,是说物质的绝对的、不变的特性,即存在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如何认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事物空间位置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当我们描述某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总是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参照事物不同,所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

乘客坐在疾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车内的人群来说,是静止的,但对于车外的楼群,则在快速运动;换个角度说,地球上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也都在随着地球参与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所以,这种空间位置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事物某一性质的基本稳定具有相对性。

这种相对稳定,只是说事物总体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并不否定在此前提下,事物性质逐渐的、连续的量变过程。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八课发展知识点及易错点辨析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八课发展知识点及易错点辨析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1)普遍性:a.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b.人类社会经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c.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必然是质变)大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题:a.任何变化都是发展错任何发展都是变化对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错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错c.发展的过程是以事物否定另一事物错(为自身的否定)d.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错2.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又准备走曲折道路阅读P64-65两段文字题:(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力量的事物错(应为生命力)(2)新事物彻底否定了旧事物错(扬弃)(3)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中孕育产生对(4)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社会历史领域的复辟现象(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不完善到尽善尽美的过程错(比较完善)※(6)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的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道路:曲折的途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3.事物发展的状态I含义量变:数量增减场所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根本性质的改变II量变质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IV方法论意义(1)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3)坚持适度原则PS激变论: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题: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错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错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错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错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任何质变都是发展错4.事物发展的原因P83两行文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充分重视内因,对外因一分为二分析(趋利避害)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是其脱贫的主要手段错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其决定性作用错促进作用错5.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7.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a)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联系的前提错(尊重规律)b)人为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c)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错(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d)部分变化推动整体变化错e)能力卓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错f)事物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错g)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错(途径)h)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和最普遍的规律错(哲学)i)离开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错j)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错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对k)事物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错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错(反了)l)积极主动改造规律错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对m)经典认识迟早要被实践颠覆错(那些经过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常考知识点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常考知识点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常考知识点
本文导航
 1、首页2、同步练习题3、多选题4、辨析题5、参考答案
 很多同学反映高中政治比初中政治难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什么?怎样学?接下来将围绕这些问题讲解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事物发展的状态常考知识点
 【事物发展的状态知识点】
 (一)量变和质变
 关系量变质变区别含义不同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引起的结果不同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事先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改变。

联系1.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3.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运用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③重视量的积累。

 2.运用
 世界观方法论具体要求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坚持适度原则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当只有改革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
1。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广西专) 考点28事物发展的状态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广西专) 考点28事物发展的状态

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
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第三,当部分以无序、
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
能就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
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

3.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
• 但从解事析物发不展能的笼全统过地程说来质看变,比质量变变比更量重变要更, 重要。因为:第一,只有把握质变,才能正 确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世 界观。第二,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 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如果事物只 有量变没有质变,那么,这样的量变最终也 会受到旧质框框的束缚而处于停滞状态。
8
• 解析 D “稍变一点”体现了事物的 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选③。“过了一 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体现了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
•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 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解是析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向质变转化是

解析 在事物量变和质变过程中,内外
因同时存在。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不在于变化
的原因,而在于变化的状态。事物在一定的
外部矛盾的作用下,其内部矛盾双方互相斗
争。只发生力量增减、不发生地位转化时,
事物呈现量变状态;当双方地位转化时,旧
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诞生,事物就呈
现质变状态。
4

2.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与整体
7

第三,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
物,才能形成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
世界。第四,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

高三政治复习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知识点

高三政治复习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知识点

高三政治复习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知识点高三政治复习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知识点1、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课件 旧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课件 旧人教版

2、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量变引起 质变的道理的是( A ) (1)水滴石穿(2)牵牛要牵牛鼻 子(3)防微杜渐(4)一趾之疾, 丧及七尺之躯(5)城门失火,殃及 池鱼(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2)(5)(6)B、(1)(3)(5) C、(1)(2)(3)D、(4)(5)(6)
3、人体没有脂肪不行,但脂肪摄 入太多,人会发胖并导致多种疾病。 A ) 这说明( A、事物都是有一定的“度”
第五节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一、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变 化发展是 内外因共 同作用的 结果,两 者同时存 在,缺一 不可。
( 外 外 部 因 ) 矛 盾
二 十 一 天 孵 化
小鸡的孵化过程
结 合
( 内 内 部 因 ) 矛 盾 同化与异化 遗传与变异 种蛋
(1)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根据、根本原因、根本动力、 基础、源泉、第一位原因, 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 性 质和方向。
(2)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外因是 事物变化 发展的必 要条件。 外因对事 物的变化 发展,能 够起加速 或延缓的 作用
37°C-39.5°C
大于37°C
小于37°C
(3)、外因怎样发挥作用
1962年秋天,郭沫若生先生浏览普陀山“梵音洞”时,拾到一 首绝命诗: “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 ” 郭老看后,立即叫人去寻找。这位失主原来是一位神色优郁 ,行动失常的年轻姑娘。高考三次落榜,爱情也遇挫折,一狠 心便要“魂归普陀”。郭老听后奋笔疾书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姑娘见此,惊喜万分。再三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 在这个故事中,郭老的劝说对这位姑娘来说是内因还是外因?郭老的劝说 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奋勇跋涉。在这里,郭老的回春妙笔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发 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而起作用的!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精品]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政治易错点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及答案

专题 24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2015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比较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1)内因不等于主要矛盾,外因也不等于次要矛盾。

因为在内因这个内部矛盾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

在外因这个外部矛盾中,同样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2)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内因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因此,只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笼统地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1、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素有“藏乡江南”的甘肃舟曲县城,舟曲告急。

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大救援战役旋即打响:舟曲人民奋起自救,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方面火速驰援,众志成城托起生命之舟,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个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4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2019高考预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

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

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难点一比较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1)内因不等于主要矛盾,外因也不等于次要矛盾。

因为在内因这个内部矛盾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

在外因这个外部矛盾中,同样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2)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内因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因此,只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笼统地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1、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素有“藏乡江南”的甘肃舟曲县城,舟曲告急。

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大救援战役旋即打响:舟曲人民奋起自救,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方面火速驰援,众志成城托起生命之舟,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个生命。

材料表明( )①内外因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据②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变式】法国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这一观点( )①正确把握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④表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难点二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分析法的原理(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2)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次要方面。

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3)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思维拓展】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和“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两者并不矛盾。

它们是从不同侧面思考同一问题,前者是从静态来看的,后者是从动态来看的,即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事物的内部矛盾也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与“内因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并不矛盾。

每个不同的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这就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也叫根据。

因此,两个观点具有一致性。

例2、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点评:做组合型选择题,应遵循“正面肯定”与“反面排除”相结合的原则,即正面肯定包含某选肢的选项一定要选,如本题中包含①的选肢必选,反之否定包含某选肢的选项一定不选,如本题中一定排除包含②的选项。

这样,既提高了正确率,又节省了时间。

【变式】在一些太空飞行器中,往往搭载植物种子。

据专家解释:这些植物种子因为经过不同于地面环境的辐射、失重等太空“修炼”,将会产生各种变异,再经过地面选育,可加快培育出新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来。

种子之所以会产生变异,主要原因是( )A.人们改变了种子的生长基因B.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外在条件会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发生变化D.客观条件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难点三如何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当题中设问是“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时,一般是分三个要点进行回答。

格式是:①点出内因的作用,再指出材料中的内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其作用。

②点出外因的作用,再指出材料中的外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其作用。

③点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结合材料分析二者是如何共同起作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的。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

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

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

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

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

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

难点四量变与质变例4、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变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全岛人民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抓好细枝末节,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建好国际旅游岛培基固本;另一方面,要求各地要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良机,采取有效迅捷的措施,促进本地的快速发展,让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分析怎样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难点五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点叫做事物的度,即事物保持其性质的限度。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时,就必须努力将事物的量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超过事物发生质变所需要的度。

相反,如果我们要促进事物质变的发生,就应该努力促进事物的质变。

难点六如何用量变和质变原理来分析一件事或针对一件事应该怎样做由于此类设问是收敛式的,因此必须考虑其所有内容,再结合材料一个一个地筛选,确定留下的则进行拓展,每一点都必须结合材料分析。

先总说再分说。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2)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想使事物性质保持不变,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3)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我们必须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4)事物的数量不发生变化,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结构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我们必须学会优化结构。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5)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终结,而是要经过无数次量变到质变,再由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变化和发展。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

例6、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的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

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难点七运用专题相关知识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材料一、二、三(略)材料四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1)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

(2)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心要扶持”的方针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A.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C.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3.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不但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勇于和善于运用wTO 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