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感伤——《乌夜口》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的感伤——《乌夜口》赏析

[摘要]李煜是文学史上一位多才多艺、富有传奇色彩的词人。本文就其词《乌夜啼》的欣赏展开探讨。

[关键词]知人论世;怨伤;意象;人生得失

《乌夜啼》是文学史上一篇惜春伤别的佳作,词短意深,耐人品味。《孟子·万章下》中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的论断。孟子认为,文学作品与作家本人的生平经历、处世思想、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来源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也是时代风貌的一种折射。“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一种重要的方法。词篇往往是作者曲折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徐州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富有传奇色彩。他先是戏剧性地当上了皇帝。身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上有五个哥哥,按尊长有序的传统观念,他当皇帝几乎没有可能。然而五个哥哥为了帝位泯灭亲情、骨肉相残、你死我活,最后相继亡故。天性仁厚懦弱、胆小怕事的李煜鬼使神差般坐上了帝位。李煜“无心插柳柳成阴”。李煜虽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懂治国安邦之道,不懂体恤百姓,不懂富国强民,不理朝政,只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纵情享乐,委曲求全,苟且偷生。后主被宋军俘到汴京,没有人身自由,生不如死。978年,宋太宗派人下药将他毒死。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凝成了如泣如诉、含泪带血的文字,成就了他充满哀怨、流传千古的词作。

从内容上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林花春红”:借指后主昔日坐拥帝位大富大贵奢华享乐的美好生活。在常人的眼里,春天和风习习,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本是令人心驰神往,让人愉悦沉醉的美好季节。但词人的心里春天是如此的短暂,个人的好日子如昙花一现。春红,指春天里的鲜花,比喻人生的美好时光。“林花谢了春红”呈现给读者的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之哀伤;“匆匆”一词充满了遗憾、惋惜和幽怨,传神地再现了花儿凋谢的速度之快!一个“太”字,程度更进一层,表现出来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的怨伤。人的好景何尝不是如此?人的命运犹如花的命运,写花即是写人。特别的情境场合,特殊的人生经历,多愁善感的词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满地落红,春去匆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春天的感伤和往事不堪回首的记忆。曾经的锦衣玉食,曾经的雕梁画栋,曾经的热闹繁华,曾经的歌舞升平,如今只能成为一场令人心碎的春梦。“太匆匆”是为花谢之快而悲,也为人生短促而怨。不仅伤花谢,更是伤人非。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如果说“林花”“春红”暗指词人身为一国之君在皇宫里自由快乐尽情享受的生活,那么朝雨晚风便是他沦为

阶下囚之后屈辱不堪生活的形象折射。交代了花儿凋谢的原因是自然界狂风暴雨的频繁摧残,也隐含了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也是因为岁月风雨的无情打击。在这里既是叹花,更是叹人。由花而人,从自然的风雨联想到社会的风雨,两者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命运,相同的结局。“无奈”二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之意,满含遭受外在巨大打击,无力改变现实处境、保住自身之无助感。“朝晚”反义词连用,表明间隔时间之短,写出风雨侵袭之频繁,作者经受打击之深重,心境之凄苦。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句。“胭脂泪”,指沾着雨水的红花,词人眼中成了脸上含泪的美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词人与林花之间的相互眷恋、难舍难分之情。一边是生不如死的落魄人,一边是红消香断的萎谢花,人花相见,触景生情,睹花思人,同病相怜,悲不自禁,泪雨纷飞。雨落林花,宛如林花飘泪。落花无情,词人有意。词人移情于物,使花含情含泪,使读者也为之动容。

“相留醉”,人花相惜;泪眼朦胧之中,人花相互挽留,是人挽留花还是花挽留人,已无法分清,也不必分清。一个“醉”字,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人与花之间缠绵不舍、互相依赖的情态。此时词人心中的苦水与心酸、屈辱与哀伤又能向谁倾诉呢?满地的落花才是知音啊。

“几时重”,“重”:重开,再会。“几时重”即“什么时候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说不可能“重”。遵照自然规律,时光流转,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日起日落,花落花开,好花尚可再次盛开,但词人曾

拥有的一切不可能重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失落和对未来的绝望。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声长叹,喷薄而出,直抒胸臆,彰显主旨。“人生长恨”人生总是充满怨恨和缺憾。词人不仅仅抒写个人的哀怨痛苦,表达的是一种超越了个体、上升到了人类无数痛苦体验的喟叹。命运无常,人生充满了变数。人生难有一马平川,难有一帆风顺。字里行间是人生遗憾的喷发。词人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将人生看不见、摸不着的长恨比作可视可听的长流东水,绵延不断,亘古不绝。用春花凋谢之“太匆匆”与人生怨恨之“长”对照来写,更形象地再现词人内心之恨的绵长不绝。如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昔日的帝位、荣耀、富贵、尊严、自由、快乐灰飞烟灭,内心能不“恨”吗?总之,本词是伤春之作,从对春花的惋惜,对春花凋零的喟叹联想到人的境况,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对世事沧桑、命运多舛的怨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词人屈辱痛苦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从艺术上看,要重点把握两个“意象”。所谓意象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有机统一,是渗透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词人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了“春红”和“春水”两个典型意象,抒发胸臆。落花(落红、残红)多隐含好景短暂、人生易老、青春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类似的词句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春(水)多表示人生无常、岁月短暂、恨无绝期的哀伤与愁怨。如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该词以接近口语化的、形象化的语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怨恨情绪化为具体直观的物象(春花、春水)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与穿透力,让读者回味悠长。

李煜前期身为一国之主,高高在上,前呼后拥,荣华富贵,纵情享乐,词多宴乐闲愁,艳情香软,风格柔美,婉转缠绵。后来他妻儿相继亡故,国家也灭亡了,自己成了俘虏。痛苦不堪的人生经历,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融入词作之中,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他后期的词作多怀念故国,感伤往事,风格沉郁,凄怆悲凉。李煜词广为流传,在于他表现的苦痛遗憾超越了个人,延展到广阔的社会人生。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们往往在名利地位、爱情婚姻、理想事业等方面存在诸多遗憾。他的词作能给人慰藉,激发读者内心的共鸣。

人生如梦,世事如棋,李后主从珠围翠绕的一国之君变为长歌当哭的阶下之囚,从美妙的天堂到恐怖的地狱,又从令人悲叹的阶下之囚到受人敬仰的词中之帝,其人生跌宕起伏,令人叹为观止。历代词人中,有他这样大喜大悲经历的,可以说空前绝后。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多少帝王将相?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在浩瀚的广袤星空里,我们能记住名字的又有几位?李后主失去了不可一世的帝位,但留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