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送徐子与谳狱江南》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9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杨继盛②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西曹月满幽人榻③,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④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①谳狱,审问案情。
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
②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③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
④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解答】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说法错误。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月色实写,星光虚写。
故选:C。
【点评】诗词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句子,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词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桂州腊夜戎昱①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押题卷(三)(解析版)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押题卷(三)语文I试题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黄河的发源地,是清亮澄净的雪川,安宁而,像个不请世事的稚童;黄河的入海口,则是波澜不惊的滩地,厚重而安详,好似的耆儒。
这其中虽有六盘山间扭动的灵巧,河套平原静躺的安沃,三秦大地你浊我清的分流,却再也没有一处地方像壶口一样,一样酒脱奔放。
A.纯粹老气横秋肆无忌惮B.纯净老态龙钟肆无忌惮C.纯净老气横秋汪洋恣肆D.纯粹老态龙钟汪洋恣肆【答案】D【解析】纯粹:指不掺杂别的成分。
纯净:指无污染的,单纯洁净的。
语境说的是“像个不谙世事的稚童”,重在强调心境上的单纯、涉世未深,应选“纯粹”。
老气横秋:指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年轻人缺乏朝气的样子。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语境中“耆儒”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应选“老态龙钟”。
肆无忌惮:指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使用对象为人,且是贬义词。
汪洋恣肆:指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
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
根据语境“洒脱奔放”应选“汪洋恣肆”。
故选 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刚好日光加烂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小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缓缓延伸到远方。
②小河的流水声,妇女的将衣声,孩童的婷戏声,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
③“一曲溪流一板桥,院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④这市井生活画卷,传承千百年来,使得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平静中显出朝气。
③因此,这既是诗情画意中的泉水,“一池新绿芙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④①⑤③②【答案】A【解析】由题干语境中“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可确定为⑤尾句,故排除C、D。
湖南省湘东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湘东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揭示了江南西路文化对当时的影响。
所谓“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黄、陈等人都习禅甚深,所以吕本中用这个词来称呼诗派。
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是他少年所作,名单的取舍都很随意,所列25人中除陈师道以外,只有少数作品有较多的流传,其余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但吕本中所提出的江西诗派确实是符合事实的,诗派成员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黄庭坚的影响与指点,在诗歌的选材取向与艺术风格和黄诗存在相似之处,确实是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宋初以来,宋人对唐诗中的典范不断进行新的选择,这种选择沿着道德判断和美学判断两条途径同步进行,最终汇聚在杜甫身上。
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以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的典型代表。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的诗。
苏、黄的诗学理想貌似有异,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他们追求的都是“平淡”,那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古老风格,到了北宋中叶,尊杜成为整个诗坛的深刻变革。
苏轼则提出了著名的尊杜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庭坚举起了以杜甫为诗家宗族的大旗。
到了宋末,因为诗派成员多学习杜甫,便把杜甫称作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推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江西诗派成为宋代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也是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以后,诗坛的空气趋于凝固。
当时宋代诗歌特征已基本定型,黄、陈法度森严的创作更为青年人提供了法则和规范,而严酷的政治局势又从外部促使诗人的心态更加收敛。
于是,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这也是当时整个诗坛的倾向。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早期诗歌对山水的描绘在视角上笼统而散乱。
与之相反,谢灵运笔下的山水,是由一个非常具体的汲汲行进中的旅行者所观察到的山水;谢灵运描写的是一个人非常实际的身体的旅行,而这种身体旅行被具体实现在仔细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细节之中。
而且,他的诗作往往在题目中就明确清晰地交代了观景的时间和地点。
我们可以想象当代读者在阅读谢灵运的诗作时必然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谢灵运创作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与私人化、感情强烈而复杂的山水诗,并用诗作表现了在山水中行进的生命个体,在传统上被视为一个把装点着少许山水意象的玄言诗转化为完全成熟的山水诗的功臣。
五世纪的读者对谢灵运山水诗的迷恋激励了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并对其诗歌的广泛流行产生了促进作用。
对个人身体旅行所经历的过程的强调,也为当时佛教倡导的开悟之前必先经过长期艰苦的修行过程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世俗化的版本。
谢灵运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自然探索者,以不惜蹈艰履险来欣赏山水之美而著称。
当然了,他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完成这些旅行,因为他有大批僮役供其派遣。
但是,尽管他随从众多,谢灵运的诗中却充满着随处可感的寂寞.......。
这当然反映了早期中古社会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虽然被仆从所围绕,这些仆从却无法与他分享山水之美,因而这位大贵族诗人难免哀叹他的孤独。
(选自《剑桥文学史》,有删改)1.简述谢灵运的山水诗作让人有“如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的依据。
2021届高三语文 三轮复习 全国卷Ⅰ —— 诗歌鉴赏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全国卷Ⅰ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效孟郊体(其一)谢翱①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②秋正中,海白夜疑曙。
野风吹空巢③,波涛在孤树。
【注】①谢翱,南宋遗臣,景炎元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建都督府,谢翱倾家募乡兵役效,任咨议参军,文天祥殉国后流浪浙江。
②牵牛:星名,俗称牛郎星。
③南宋遗民惯用“秋风吹巢落”喻指国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着一字表现了秋夜月光的明亮、皎洁。
B.诗人心意烦乱,夜不成寐,步于空旷庭院,疑心有人,却又百寻不见。
C.“海白夜疑曙”,其实天并没有发亮,只是海色生白,令诗人产生错觉。
D.尾联的景物描写暗喻亡国之状,隐含着诗人对元兵扫荡南宋的痛恨之情。
2).认真阅读诗歌,简要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作者流浪到三峡附近,在冬日夜宿阁楼时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
B.首句的"催"字写出冬天夜长昼短,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给人紧迫压抑之感。
C.颔联写了三峡夜晚之景,两句均从侧面烘托出局势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气氛。
D.本诗大开大合,气象雄盖宇宙,笔势沉郁精悍,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概。
2).“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2021高考三轮冲刺:
2021高考三轮冲刺:古诗文阅读之情感(上)1.诗歌标题:(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的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6)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抒情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景与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诗歌结尾)事与情(理)----即事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讽今、寓理于事物与情(理)----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物3、鉴赏诗歌情感态度(一般为多种情感):1.分析角度和依据:(1)显性信息:(1)标题(2)注释(3)作者、时代(4)情语(2)隐性信息:(1)题材(2)意象(3)景物(4)典故(5)手法2.题材类别:(1)送别抒怀诗:主要表现重逢之喜、离愁别绪(离别在即之愁)、别后思念之情、宦游之苦、鼓励之意等。
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之艰、漂泊之苦,思乡念亲之情、对圣上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旅途的孤寂、夜行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苦等。
(3)边塞征战诗: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的壮美(或荒凉、苦寒、恶劣);边塞战士生活的艰苦,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吏的刻薄暴戾、冷漠无情;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的感伤或壮别感奋等(4)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写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游山玩水之乐,躬耕田园之乐,对自然风物的喜爱,对现实(世俗)的不满,对官场的厌倦,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向往),对高洁坚贞的品格的追求、对自由闲适之趣的追求,或表达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等。
(5)怀古咏史诗是作者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常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专题11 课外阅读(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各题。
①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②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光绪二年,为毗陵②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都人士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③方伯求余文为之记,曰:“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留园记》,有删改)【注】①臶(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1.用“∕"标出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方伯求余文为之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盖是园也___(2)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3)嘉树荣而佳卉茁(4)迤逦相属3.与例句“泉石之胜”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方伯求余文为之记B.菊之爱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山川之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5.请结合文段,说说“留园”一名的含义有哪些。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嘶马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嘶马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春从心出刘心武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
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
难道,非得当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河北省衡水市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河北省衡水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文言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赵方,字彦直,衡山人。
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
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
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
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
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
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
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
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
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
”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
寻卒。
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选自《宋史&赵方传》)[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第:只是、只要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扼守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邀:拦截、截击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视:检阅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2024届湖南省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阿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堪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的敏感。
不过,总体上看,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
②文化方面兼通雅俗的风格,应该是受到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
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强调佛法在世间,具有渗透性、普适性,所谓砍柴、担水无非是道。
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实际上和禅宗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正是在和佛教学说、道教学说相互碰撞、相互冲突,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吸纳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新儒学才真正成长起来。
我们看到像《景德传灯录》这样的佛学著述会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北宋的理学家二程则说:“物物皆有理。
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③当时这些人物从理念上觉得天地之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纵横自在都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
这也像《宋史·道学传》里说的,天地之间、“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
这个“道”是渗透在民间日常生活里面、“日用而不知”的。
也就是说,新儒学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宋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的游从方式和他们心目中的理念是交互融通的。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2024届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
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市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产物。
中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命题,是可以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象创造来印证的。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将“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审美的核心范畴,并提出"神与物游”“感物吟志”等诸多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观和心物观,而且也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
三湘名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三湘名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一动一静,形象地描绘出小溪的轮廓与外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万物各有主宰这一哲理时,认为非已所有,就不应该有所索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
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汤显祖的一生,几乎就在几种选择的困扰中度过。
他在《和大父游域西魏夫人坛故址诗》的序中说:“家君恒督我以检儒,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高实用性课件)
7.岑参: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用 词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8.杜牧:畅达明丽,气概豪放,忧国忧民,想象丰富。 9.陆游:雄浑豪健,境界开阔;平易晓畅,章法整饬;充 满爱国主义情怀。 10.辛弃疾:抗金复国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善 用典故,借古讽今。
效果验收+提升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言旧年未尽,湖上却 已春意盎然,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诗人以陆天随自比, 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 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 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的现状,隐 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 上度过新年,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走近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 孤贫,屡试不第, 终生未任,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 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 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 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 恋情、写景、泛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流落江湖, 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 发了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 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高考重难点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高考最前沿
【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14: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讲义)(解析版)
专题14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考向讲解】本考点内容为全国卷必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内容,主要原因是“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语文教育界未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这对师生的备考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专题资料力图梳理课本和真题中的常见表达技巧,分门别类地讲解相应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全国卷高考真题中直接考“表达技巧”的题型并不多,而是与句子赏析题、情感题等结合在一起呈现,近年来全国卷中涉及到表达技巧的题型主要有:2020新高考《赠别郑炼赴襄阳》考查借景抒情的具体运用,2019全国Ⅱ《投长沙裴侍郎》考查间接抒情的表达作用,2017全国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实则是对比喻和以动衬静手法的考查。
备考过程中,既要掌握必要的答题套路,同时又要有结合具体诗歌进行细致分析的能力,如上述:2020新高考卷和2019全国Ⅱ卷都很注重对作品本身的解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得分率。
【重点知识】一、方法点拨1.提问方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首诗是如何描写……的?2.答案构成:本义+诗句分析+效果“诗句分析”重在结合所描写的对象突出其特征,“效果”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①物——突出景物(事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②人——突出诗中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感情。
③读者——给读者留下了……的印象。
二、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又侧重考查描写和抒情。
①描写a.人物描写方法:直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间接——他人衬托、物象衬托、环境烘托。
b.环境描写方法:结合——远近、高低、正侧、内外、点面、动静、虚实、形声色、五官(视听嗅味触)技巧——白描、细描(工笔)、场面、细节;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②抒情直接——直抒胸臆间接——用典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表现手法衬托类——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开头类——比兴、铺陈思想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3.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增强语气类——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4.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易错易混】1. 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安徽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赏析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明代)杨继盛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杨继盛为官忠正,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敢于直谏。
当时,首辅(宰相)严嵩当政后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培植亲信,排斥异己。
凡是不肯依附他的大臣,都受到残酷迫害。
杨继盛对严嵩专权贪赃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严嵩祸国乱政。
虽然,他深知得罪严嵩,自己势必会受到迫害。
但经过反复考虑,杨继盛决定冒死弹劾严嵩,准备为国尽忠,舍生取义。
杨继盛在奏书中称:“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
”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上书不仅没有引起警觉,反而十分恼火。
严嵩见明世宗阅览杨继盛奏书后很不高兴,乘机对杨继盛进行谗毁。
明世宗随即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
杨继盛在狱中备受折磨,始终没有屈服。
他在《送徐子与谳狱江南》一诗中写道:“秣陵[1]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背景:引自挂云帆】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人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考中进士,受任南京(明故都,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吏部主事(朝廷主管官吏任免部门的文秘官员,此为虚职)。
后经尚书(朝廷部门长官)韩邦奇推荐,朝廷召任杨继盛为兵部员外郎(朝廷主管军事的部门内设机构副长官)。
杨继盛为官忠正,嫉恶如仇,不畏权势,敢于直谏。
当时,明北方邻邦俺答(蒙古部族)多次派兵入侵,明世宗命平虏大将军仇鸾领兵抵御。
仇鸾畏惧俺答军,请求朝廷同意俺答的要求,在边境地区开设盐、茶、马市,与俺答议和。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杨继盛上书明世宗,指出仇鸾提出议和,是向俺答示弱,是国家的耻辱,并逐条论述与俺答议和“十不可、五谬”。
他建议惩处主张互市的大臣,“选将练兵”,认为不出十年即可以击败俺答。
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奏书后思想受到触动,仇鸾却指责杨继盛“目不睹寇”,诸大臣则以派去和议的官员已经出发,对杨继盛的奏议加以排斥。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22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28题。
经典常考题(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钟情于崇山秀水之间,留下了大量游记名篇。
透过词藻精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游艺民俗方式,他们对歌咏的热爱令人动容。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固户,连臂而至。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①,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③,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优劣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④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⑤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注释】①栉比如鳞: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②雷辊.(gǔn):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④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
⑤度;吐露。
1.下列加点字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音若.细发皆若.空游无所依B.而中秋为尤.胜水尤.清冽C.雅俗既.陈既.出,得其船D.飞鸟为.之徘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为画线句划分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B.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C.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D.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3.用文章原句补全对话小语:我感觉袁宏道笔下的百姓特别可爱,“”一句表现出城里的男女老少关系亲密,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参加歌会,热闹极了。
【名师讲题】杨继盛《送徐子与谳狱江南》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杨继盛②寥落白云司③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西曹月满幽人榻④,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⑤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①谳狱:审判定案。
②杨继盛(1516—1555):诗人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作于狱中。
③白云司:刑部别称。
④西曹:刑部的别称。
幽人:幽居之人。
⑤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诗人曾长期在南京任职,后调入京师刑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题目揭示了诗作的题材,交代了送别的人物、人物要做的事情和人物要去的地方,总领全诗,言简意赅。
B.闻知友人要奉命去江南审判定案,身陷囹圈的诗人只能仰天探问,表现了诗人的疑虑,也暗含了对友人判案的期许。
C.颈联触景生情,选取塞雁、秋风、飞叶等典型意象,描绘一幅凄冷的画面,烘托出诗人与好友分别的惆怅。
D.尾联化用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高洁志趣。
16.诗的颔联写到“西曹月”、“南国星”,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D16.①西曹即京城刑部,西曹幽人指诗人自己,南国是友人的去处,两者相去甚远。
②以“西曹月”渲染友人远行,自己被羁的孤独与不舍;以“南国星”想象友人星夜兼程的匆忙与劳顿,表达了牵挂与期许之情。
名师讲题:15.以偏概全。
“尾联……表达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高洁志趣”不准确。
王昌龄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高洁志趣,但杨继盛则用“疏狂病未除”直接表露自己不畏权奸、坚持斗争、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二者思想感情不尽相同。
16本诗为送别友人之作。
诗人当时尚在狱中,听闻自己好友徐子与要去江南判案,于是写下这首赠别之作,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与不舍,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志向与决心。
题目交代了送别的人物——徐子与,人物所做的事情—审判定案,人物要去的地方—江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
杨继盛②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③,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④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①谳狱,审问案情。
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
②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
③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
④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15.本诗尾联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同有异。
请指出二者用什么相同的手法表达了
不同的情感。
(6分)
参考答案:
14.(3分)C(“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月色实写,星光虚写)
15.(6分)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或落笔对面的手法(2分)。
情感不同:①本诗作于狱中,尾联写自己依然狂放不羁,表明不畏权奸、不肯妥协的信念。
又以“病未除”自嘲,执着不屈,凸显一腔怨愤。
(2分)②王诗是托友人之口给洛阳亲友做出告慰,重在传达自己依然高洁、坚持操守的品性。
(2分)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