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环境工程导论绪言优秀课件
[课件]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论PPT
前就开始采用明矾净水,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在19
世纪末采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处理方面,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污水处理厂,20世纪初开 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此后,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逐渐发展 起来,形成一门技术学科。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为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粉尘污染,美国在
且还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
以防止在采取局部措施时与整体发生矛盾而影响清除污染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系统工程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起
来。随后.陆续出现了环境工程学的专门著作,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迄今为止,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 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 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 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 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 的研究。
体健康产生影响并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人
类的疾病是由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如由大气污 染产生的有毒气体、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称
为化学的致病因素;虫卵、细菌、病毒等为生物的致病因索;噪声、
振动、放射性和热污染等为物理的致病因素。 所谓疾病就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和形态发生病理 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机体表现出疾病的特殊 临床症状和体症。
理变化加快,逐渐表现出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表现)、前驱期(有轻微不 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恶化死 亡)。
环境工程概论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第三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的影响及承载力 二、传统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三、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众多;(2)资源相对短缺;(3)生态条件 恶化;(4)环境污染加剧;(5)资源利用效率低, 技术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二、生态系统的特征 • (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学单位,包括生物和非
生物成分; • (2)具有空间结构; • (3)具有时间变化; • (4)具有明确的功能; • (5)具有自动调控机能; • (6)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主要有生物生产力、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功能。
环境工程学基础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一节 环境及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概述 1. 环境的定义
环境的简单定义是指某一中心以外的空间和事 物。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 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 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 造过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 工改造过的自然界。 2. 环境的承载力
• (2)人类活动改变环境因子,污染环境,从而导 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主要表现在:①人类在 工农业生产中把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或含量稀少 的、分散存在的化合物、元素等排入环境,这些 物质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参与各种物质循 环,并经过食物链各个环节的迁移、转化和富集 ,给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也给人类健 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②忽视综合效益的大规模 工程设施或工业过程,造成水、热、气等环境因 子的重大变化,从而破坏生态系的平衡。
(最新整理)环境工程学课件1绪论
环境工程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保护 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的学 科;同时还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 系统工程方法,从区域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 案。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人类生存与发展
开发自然资源
影响环境
恶劣的环境条件
1.保护环境,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直接影响; 2.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的损害。
2021/7/26
辐流式沉淀池
19
绪 论 5. 环境工程学 – 水处理
湿式催化氧化技术
2021/7/26
20
绪 论 5. 环境工程学 – 水处理
电渗析装置
膜分离技术
2021/7/26
反渗透装置
21
绪 论 5. 环境工程学 – 大气处理
旋风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
2021/7/26
பைடு நூலகம்
22
绪 论 5. 环境工程学 – 大气处理
2021/7/26
8
绪 论 4. 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过程:环境工程学是在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保 护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
历史发展
开发和保护水源及水处理 大气污染控制
固废、噪声的控制及公共卫生的关注
2021/7/26
9
课堂讨论 2
• 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 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
2. 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考核方法)
3. 主要参考书目
[1]《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3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主编,高教出版社,2004.2第2版 [3]《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杨国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1 [4]《环境工程学》,郑正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定义与发展定义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创立,到80、9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快速发展,再到21世纪的环境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阶段。
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与特点学科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等分支学科。
学科特点综合性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实践性强,注重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创新性强,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应用领域及前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农业等领域,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
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加强,环境工程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水污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污染的水体会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03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筛滤、沉淀、浮选等。
物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
化学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等。
生物法水处理基本方法与原理典型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典型水处理工艺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组合。
常见的工艺组合有格栅+调节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等。
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水处理工艺,需要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格栅机、刮泥机、曝气机、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环境工程概论-绪论PPT课件
公害八:日本米糠油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3年3月发生在日 本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环境工程概论绪论
为什么学习环保知识?
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要参考书目
1.徐炎华.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水利水电出版社 2.MackenzieL.Davis,DavidA.Covnwell,王建龙译,
《环境工程导论》(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朱蓓丽主编,《环境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
公害五: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3年至1956年发 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的步态不稳,抽 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猫自杀”,但没有人研 究这事。当后得知这是一起公害事件时,有人称为“自杀猫事件”。
1953年,在水俣镇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 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 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但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病。
1956年5月,又在医院出现4个这种病人,得这种病而没有入院的 患者还有50多人。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院一些人的注意。在调 查中,把死猫死人病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初步找到吃鱼中毒 这个共同受害的根源。
后来研究发现是氯化甲基汞(CH3HgCl)中毒。
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1、环境容量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和环境发展的承载能力。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环境消解废物的最大负荷量.2、环境自净指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的物理净化环境的化学净化环境的生物净化第二节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定义: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第三节、当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2.气候变暖3.酸雨4.臭氧层破坏5.大气污染6.海洋生态危机6.水体污染 7.固体废物 8.森林和草原植被减少 9.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的环保方针⑴早期“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⑵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国家重点控制项目3河:辽河, 淮河,海河3湖:太湖,巢湖,滇池2控制:二氧化硫控制,酸雨控制1海:渤海第四章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学的演化1.种群:在一定地段上群落中的一个种的所有个体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的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的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
3.生态学的演化第一阶段(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比如植物个体发芽-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第二阶段(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个体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动规律第三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生态系统(ecosystem)1.定义: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生产者绿色植物生物群落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和能量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变化.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实现的3.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第三节.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是在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学生课件环境工程导论
报告内容
问题的提出
工业生态学发展、内涵、理论基础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
两个案例
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个概念
可 持 续 发 展
工 业 生 态
清 洁 生 产
循 环 经 济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发展是以材料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 代………当人类使用火,开始农业耕种,人 类对自然的施加影响便开始了………
工业生态学是人类赖其得以审慎和合理地达到 并保持一种企望使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 支撑能力的方法。
工业生态学的概念
The concept required that an industrial system be veiwed not in isolation from its surrounding systems, but in concert with them. It is a system’s view in which one seeks to optimize the total materials cycle from virgin material, to finished materials, to component, to product, to obsolete product, and to ultimate disposal. Factors to be optimized include resources, energy and capital.
与二氧化硫
米糠油事件_多氯联苯1968年
“八大公害事件”是20世纪人类遭受的重大环境灾难, 这些多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
新八大公害事件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绪论 清华大学!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张 旭:zhangxu@ 62792336(o)
陆松柳:lusl@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土壤净化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流体输送、流体中的过程 加热、冷却、设备保温等 吸收、吸附、萃取、膜分离 生物、化学反应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其它物理量均可以以M、L、t和T的组合形式表示其因次: [速度]= Lt-1 【物理量】表示该物理量的因次, ML-3 [密度]= 而不是指具有确定数值的某一物理 -1t-2 [粘度]= ML-1t-1 [压力]= ML 量。利用因次所建立起来的关系是 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luslmailstsinghuaeducn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流体输送流体中的过程加热冷却设备保温等热量传递吸收吸附萃取膜分离生物化学反应质量传递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土壤净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流体流动第一部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主要内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第二节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一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度量物理量的标准物理量数值单位国际单位制其国际符号为si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7个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米千克公斤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mmkgkgsakmolcd第一节常用物理量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2个辅助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平面角立体角弧度球面度radsr按照定义式由基本单位相乘或相除求得并且其导出单位的定义式中的比例系数永远取12tmsktukmkmaf式中f力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PPT(81张)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类型
原生环境问题 (Primary
environmental issues )
次生环境问题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issues )
环境问题亚类 ——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引发原因
自然因素
实例
火山喷发、海啸 、地震
人类生产和 生活活动
开发利用资源
✓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各国每年工业用水超过 600立方千米,灌溉农田用水多达3000至4000立方 千米,其中受肥料和各种有毒化学制品污染的水, 不少于上述用水量总和的1/3。在中国,水污染导 致了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高发病率。未来20年里,有 3000万中国人将因土地或水源短缺而被迫迁居别地
✓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 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伦敦的泰晤士河曾因污染而变 成了一条无生命的河流并引发 了霍乱等疾病。而现在,它已 经是欧洲最洁净的河流之一。
治理后的泰晤士河正举行皇家赛舟会
• 19世纪初,德国莱茵河也发生严重污染,德国政 府为此运用严格的法律和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水 资源保护,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在莱茵河流经 的国家及欧盟共同合作治理下,才使莱茵河碧水 畅流,达到饮用水标准。
✓酸雨蔓延 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
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 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 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
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 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曾是“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人与 水”关系处理得最和谐的河流之一。
环境工程学原理绪论PPT课件
第1页/共44页
本章主要内容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二、环境工程学(学科体系) 三、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水、大气、固废 四、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 五、《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六、《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方法 六、《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第2页/共44页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利用的主要原理
重力沉降作用 离心沉降作用 浮力作用 物理阻截作用 物理阻截作用 渗透压 物理阻截等 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主要去除对象
比重大于1的颗粒 比重大于1的颗粒 比重小于1的颗粒 悬浮物 粗大颗粒、悬浮物 无机盐等 较大分子污染物 非挥发性污染物
第15页/共44页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3.废物资源化技术 废物的资源化途径:物质的再生利用、能源转化
资源化技术 焚烧 堆肥 离子交换 溶剂萃取 电解 沉淀 蒸发浓缩 沼气发酵
主要原理 燃烧反应 生物降解作用 离子交换 萃取 电化学反应 沉淀 挥发 生物降解作用
应用对象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 城市垃圾还田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 废酸的再生利用 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液利用
❖“环境工程学”的发展特点 视野上:常规尺度—微观or宏观 模式上: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技术上:传统技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 工程目标:从点源—面源、景观性和协调性、生物/生态工程
第7页/共44页
二、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与本课程的任务
❖“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课件曲向荣第1章绪论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 果比较
对比国内外典型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其 差异及原因。
环境保护政策优化建议
基于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 的优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法规 执行、推广环保技术等。
0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背景及内涵
04
解决环境问题途径与方法
政策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科技创新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 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性环境问题。
03 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国际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概述
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及应用举例
原理
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是指在能量利用过 程中,应按照能量品位的高低顺序进 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技术
利用高品位的热能发电,同时将低品 位的热能用于供暖和制冷,实现能量 的梯级利用。
余热回收技术
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 收,用于预热原料、生产蒸汽或发电 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特点
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泛;以防治环 境污染为核心;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
环境工程发展历程
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治理污染为主,技术手段较 为单一。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工程逐渐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环境工程进入成熟阶段,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工程设计绪论ppt课件
4
二、环境工程设计程序
程序
项目建议书
(投资估算)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设计概算)
工程设计
技术设计
项目竣工验收
施工图设计
(竣工决算)
(修正概算) (施工图预算)
5
(1)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
我国规定,比较大(投资在3000万以上)的工程项目,需 进行预可行性研究;
由建设单位向上级机关申报; 需经专家评审,将评审意见附在报告后面送上级报告再
17
二、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在 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 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 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 性的研究与论证,选择并推荐优化的建设 方案,为项目决策单位或业主提供决策依 据。
18
二、环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1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的区 别
我们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常在研 究范围和内容结构上基本相同,但是因为二者所处工作阶段的作用和 要求不同,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不同,故在研究重点、深度和计算精 度上要求有所不同。主要区别:
1.研究的任务不同。机会研究阶段的项目建议书是为发现市场投资机会提 出项目(立项准备)所作的研究分析,主要是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建 设条件是否具备,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论 证,做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佳方案,或者否定改项目并提出充分理由, 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批淮以后进行,以初步设计的 图纸和说明书为依据进行编制,使扩大初步设计进一 步详细化,以便进行施工。所以,施工图是整个设计 过程的终结,是全部设计内容的体现。
环境学导论(何强)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从整体观点出发,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则,协 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寻求高效能的优化结构
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
编辑版pppt
8
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
编辑版pppt
9
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球环境 外围空间环境
岩石圈
土圈
水圈
生物圈 其他圈层
编辑版pppt
10
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
编辑版pppt
11
2、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编辑版pppt
4
课本及参考书
课本:
《环境学导论》(第二版)何强等编著,清华大 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 版社;
《农业环境保护》张宝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学》左玉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环境保护概论》刘天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编辑版pppt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 种描述; ✓环境状况的形成由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 来自人 为的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为原因是更重 要的原因;
✓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着环境质量。
编辑版pppt
16
四、环境的分类
人类环境是由若干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 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统 所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
编辑版pppt
6
二、人类的环境
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
编辑版pppt
7
1、自然环境
➢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 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 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 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 素的总和;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课件
27.55 7.82
22.57
60.88 25.38
52.54
119.27 22.54
60.47
小鼠暴露汞污染地区粮食不同时间后迷宫试验结 果(n=5)
天数 组别
20天
达岸时间(s) 错误次数 (次) 2.0±1.58 达岸时间(s)
70天
错误次数(次)
SH QZ WS
82.93±31.72
100.09±24.74
3人类圈:对地球和环境的影响
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扰乱了地球物质和能量 的平衡,明显地改变了地球环境,引起了 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案例: 能源:CO2 排放 全球变暖 资源:汞矿开发利用的后果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产汞国 •中国80%汞由贵州提供 •贵州汞污染危害已经显现,为世界所关注。
粮食中的硒、汞含量
3 环境工程简介
-水污染控制 -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How: 上课方式
案例教学 交流互动:批判性思维 讨论分析:观点、辩论
How: 作业和考试
作业:
写一个议案:建设绿色大学或校园环境保护活动
方式:
口试(团队)-环境问题与对策
成绩:
口试50%+作业50%
How: 教材和参考
教材:
任课老师编撰的PPT大纲; 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向21世纪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定义
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学
3人类圈: the Anthrospere
定义
被人类制造或修改用于人类活动的那部 分环境。 Definition: a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made or modified by humans and used for their activities Result of technology
环境工程学绪论01章ppt课件
分离(沉降、过滤,吸附、吸收、膜分离)
宏观机理 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 微观过程:宏观现象(机理)的产生机制与微观步骤 设计计算基本理论:污染物净化装置的设计计算理论
2、基本研究方法 (1)“量”与“变化速率”的数学计算
• 物料与能量衡算(质量与能量守恒原理) • 微观过程解析(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过程、转化过程) • 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水污染防治技术
3
第一章 绪论
4
主要内容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三、环境工程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5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 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 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环境工 程学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过程的定量计算(工程设计计算的基础)
• 简单化的目的:
科学、合理的简化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提高设计计算效率
15
3. 课程学习的目的 系统、深入学习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工
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工程设计计算的基
本理论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6
二、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期环境公害事件
重庆氯气罐泄漏和爆炸事件 2004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厂一个冷凝管破裂,导致剧毒 氯气外泄及爆炸。共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疏散 化工厂周围的十多万居民 。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 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 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早期的环境科学家认为环境是由岩石圈(lithosphere)、 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及生 物圈(biosphere)组成,四个系统相互依存和作用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0~1959年期间, 美国洛杉矶 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向大气排放 大量尾气。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 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尾气(CO, NO, CHx)在日光作用下,天气晴朗的午后, 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在1955年的严重事件中,65岁以上 的老人死亡约400余人。
环境分类
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 工程环境 社会环境
二、 环境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 发病和死亡事件。
八大公害事件
1、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 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 5日发生逆温,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 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 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 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 (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 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 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 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 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8、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 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Cd)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 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 水含镉而中毒,统计死亡200余人。
患者一开始是腰、手、脚等各关节疼痛,延续几年之后,身体各部位神经痛 和全身骨病,使人不能行动,以至呼吸都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骨胳软 化萎缩,自然骨折,一直到饮食不进,在衰弱疼痛中死去,有的甚至因无法 忍受痛苦而自杀。由于病人经常“哎唷——哎唷”地呼叫呻吟,日本人便称 这种奇怪的病症为“哎唷——哎唷病”,即“痛痛病”。经骨痛病尸体解剖, 有的骨折达73处之多,身长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
NO+HC+O2+sunlight→NO2+O3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 英国伦敦市 ,浓雾 不散天气,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 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 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 -1972年,日本四日市, 石油冶 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 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 1961年哮喘病发作。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 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 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 后中毒,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 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yu)病事件
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 湾”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从无机汞转化 为有机物-甲基汞(CH3HgCl ),人 食用毒鱼后,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 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受害。1972年 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 县阿贺野 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
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所产 生的问题。
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 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
环境意识从它的限制性功能(早期)向创造性功能发展(现代); 从限制污染行为(早期)向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现代)。 早期环境意识强调分析性思维;现代环境意识:综合性思维
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 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 痛而死。
其他环境公害事件
印度博帕尔事件
1984年,建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 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异氰酸甲酯(MIC)外泄,几 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至1984年底,该地区有2万 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 能幸免于难。在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有5万人可能永久 失明或终生残疾。
第一讲环境工程导 论绪言
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人类)相关的周围的事物(自然环 境),区别于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物理学上定义—它是指物体运动时,通过的物质空间 的场所
生物学上定义——一切有机体生存所必需的外部条 件的总和
地理学上定义——把它作为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 总和
环境学上定义——以人类为主体的围绕人类的一切 客观事物的总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文 化条件的总和
2、多诺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 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 地区受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 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 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 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 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 死亡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