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调查案例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报告
这个报告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好好标注引用,各位同学注意一定要标注引用,否则会被判断为抄袭。
暗访与偷拍:《每周质量报告》暗访毒火腿生产
案例叙述
《每周质量报告》是在2003年SARS侵袭北京期间,于5月4日在央视开播的,2003年全年总共播出了35期节目,其中大部分节目揭露的都是食品造假,记者主要利用暗访偷拍,揭露了令人触目惊心乃至瞠目结舌的假冒伪劣食品的产销过程内幕。可以说,食品安全这一议题的设立,与《每周质量报告》有莫大的关系。
2003年11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的卧底调查《鲜火腿遭遇污染》是该节目早期此类调查的代表作。
金华市冬季温度一般在0—10度之间,是生产火腿的最佳季节,其它季节由于温度较高,火腿很容易变臭,招来苍蝇,导致火腿生虫生蛆,但是他们的火腿在生产时采用了特殊的“工艺”,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当记者询问到底是什么特殊工艺时,老板却不肯告诉记者。
在永泰火腿厂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着清洗、晾晒猪肉。院子里堆放着一大堆猪腿。老板说,这些猪腿都是用来生
产季节腿的,刚刚从四川运来,有6000多只。此时尽管季节已经是晚秋时节,但是这里的气温仍然很高,猪腿散发出的臭味还是招来了成群的苍蝇。当记者问都是什么猪来做火腿的,工人答道,什么猪都有,死猪、母猪、公猪,专门有人收这些猪。在离记者不远处的一个水池里,几个工人穿着水靴刷洗猪腿,污浊的池水散发出阵阵恶臭。
记者经过仔细现察后发现,没有经过大缸浸泡的猪腿到处爬满了苍蝇,但是浸泡后的猪腿却没有苍蝇靠近。很显然,放进大缸浸泡就是那位老极所说的防苍蝇防蛆的特殊工艺。记者靠近大缸,里面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大缸里一定是加进了什么东西。夜幕降临,工人赤裸着的双脚还在盛放着猪腿的水地里浸泡着。这位工人自称是厂里的技术员,他说,他们在缸里加进了一种特殊的药物,主要是为了驱赶苍蝇,防止火腿生虫生蛆。
到底是什么药物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使喜欢臭味的苍蝇都避之不及呢?大缸里不断地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那么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药物呢?记者走进那间小屋,发现那个茶色的瓶子就放在墙角,瓶子上上面几个字非常醒目:敌敌畏。敌故畏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农药,人误服对消化道和胃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甚至引起胃出血或者胃穿孔。
永泰火腿厂的老板诉记者,他们厂每年生产的火腿有30000多个,其中大部分生产时都要用敌敌畏浸泡。记者随后又对金华市的几家火腿厂进行调查采访。在旭春火腿厂,记者也看到,洗刷过的猪腿都要放进缸里浸泡,缸里面加进了敌敌畏。然而这些用敌敌畏浸泡过
的劣质有毒火腿却都能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测,成为合格产品。在永泰火腿厂里记者看到工人正在火腿上加盖检疫章,而原本应该是管理部门加盖的。当记者问管理部门的公章怎么会在他们手上,工人们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幕。制作好的火腿经过两三个月的短期发酵,经过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内情是知何拍摄下来的?金东区法院认定,曹锡平原系金华市金东区永泰火腿食品厂法人代表,曹锡洪系其哥哥,2003年10月底,某媒体(即《每周质量报告》)的两名记者装扮成客户,要求曹锡平准备加工一批反季节火腿。据了解,两名记者中的中年男性假扮成来自东北的采购商,进入永泰火腿厂之后与曹厂长一家逐渐熟稔,记者还与曹结拜兄弟,曹的儿子拜记者为干爹。
案例分析
一、暗访偷拍的发展演变
暗访偷拍作为媒体的独有技术手段,主要发展于二次大战以后,特别繁盛于电视进入黄金时代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BBC的《全景》节目和CBS的《60分钟》堪称样板,今天流行于各国电视新闻界。
据研究,20世纪30年代是暗访手法在美国传统报界运用的全盛时期。其原因或许是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大都会城市都有两家或多家报社激烈竞争的结果。
在中国,这个时期的报纸也较为普遍地使用暗访手法。1936年秋,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之命,进行了一次大胆的长时间暗访。他化
装成一名公可职员,深入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侵略者的动向。他的行动受到很多密探的监视和跟踪,但他克服重重困难,采访了王公、牧民、汉商等各色人,调査了额济纳旗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俗状况,最终写成长篇通讯,1937年发表在胡政之创办的《国闻周报》上。
1979年对于美国报纸的暗访调査是—个转折点。这一年普利策奖委员会未向《芝加哥太阳时报》颁奖(见案例三),还筛除了另一个暗访报道。此后,大都数报社记者开始重新考虑暗访报道的伦理问题,许多报社主编决定限制记者暗访等欺骗手法,《芝加哥太阳时报》也放弃了这种手法。到20世纪90年代初乃至新世纪,各家报社普遍对记者谎报身份等诈术不屑一顾。
但是,在美国电视新闻界,自20世纪80年代起却开始热衷于使用偷拍机和虚构身份,并成为其看家本领。三大电视网的杂志型节目——ABC的《20/20》和《黄金时间直播》、CBS的《60分钟》以及NBC 的类似节目——竞相用偷拍手法揭露保险公司欺诈、汽车修理业漫天要价、儿童在日托所受虏待等丑陋行径。
在当代中国暗访作为一种采访技术随着改革开放中新闻煤体开始致力于揭露社会弊端而兴起。其过程类似于美国新闻界,报界先行,电视后来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兴盛于央视《焦点访谈》和《每周质量报告》的调査性报道中。业界和学界的讨论也产生了一大批分析研究成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的是《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和《守里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这两本专著。
二、记者暗访的三种基本形式
暗访之所以争议多多而又无法放弃,首先是因为它是一种借助于欺骗的采访手法,其次是因为业界、学界和社会各界也看到,若无暗访调査,许多严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恐怕是很难见光的。
笫一种,主动欺骗。记者导演事件,以揭露邪恶和错误行径。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设局钓鱼”。大多数记者在报道欺诈行为时,都要采访受害人、警察和举报人,并査询公共档案以证实有关指控。但是,有的记者觉得这些材料还不够,认为自己必须主动出击,导演和安排一些事件,来一举揭露作恶者并拿出最准确和最完整的报道。
第二种,被动欺骗。记者们出现时仅仅作为公众的成员,这样就可以在人们不知道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采集信息,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不露身份”。它不需要策划或发起伤害他人的活动。在罗恩•史密斯看来,最温和的被动欺骗或许是媒体的餐馆评论员不告诉服务员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谁,或是报道消费新闻的记者假扮成检验修理店诚信度的消费者。
笫三种,假扮他人。在美国报界,人们过去经常谈论已停刊的《芝加哥美国人报》夜班新闻主编哈里•罗曼诺夫的故事。他经常为了套取新闻而假扮或说称是警察、验尸官甚至州长。有一次他对连环杀手理査德•斯佩克的母亲说称他是她儿子的律师,进而得以与她交谈。
三、暗访伦理困境与功利主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