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应用生态研究的机构,成立于20xx年。
它的成立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沈阳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研究支持和技术服务。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包括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他们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能够开展各种应用生态研究项目。
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所能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找出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还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各种环保项目的研究与咨询。
他们会根据各类环保项目的需求,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城市绿化项目中,所能够评估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选取最适宜的种植植物,提高城市绿化效果。
在水污染治理项目中,所可以通过研究水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治理方案,为水生态的恢复做出贡献。
除了开展研究项目,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还通过开展培训、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进行复杂的生态实验,为生态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还注重推广科研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应用。
他们和相关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和科研论文,为生态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同时,他们还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产品,推动应用生态研究的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
综上所述,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应用生态研究的机构,通过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将继续努力,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1.10.09•【文号】国科发基〔2021〕295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国科发基〔2021〕295号教育部、国家民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林草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科技主管司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锻炼培养了大批野外科技工作者,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优化完善国家野外站系统布局,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国科办基〔2019〕55号),经部门(地方)推荐和专家咨询,科技部决定批准“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野外站为国家野外站(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各国家野外站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和配套经费,加大对国家野外站的支持力度,加强野外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科研观测和工作条件,吸引和聚集高层次野外科技人才,提升国家野外站的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示范服务水平,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科技部2021年10月9日附件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序号国家野外站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3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4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省科学技术厅5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6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7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8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9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10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11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2海南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3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14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5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6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部17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18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19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交通运输部20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21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农业农村部22云南大理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测所23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24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产研究所25江苏南京水稻种质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国资委26云南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二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27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林草局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林草局28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29陕西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0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31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32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科院33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34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35海南西沙海洋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36西藏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37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38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研究站39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40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41青海北麓河高原冻土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42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局43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省地震局、北京大学地震局4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气象局45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局46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津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局47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大学河北省科学技术厅48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49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生态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50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师范大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51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复旦大学会52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53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所54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55湖南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研究所56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57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58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59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家民委60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科学技术厅61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62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科学技术厅63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4西藏羊八井高海拔电气安全与电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5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66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67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省科学技术厅68新疆吐鲁番材料腐蚀与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9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报告时间:
2023-02-09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企业的投标业绩表现、竞争能力、竞争 对手、服务客户和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投标行为全方位分析,为目标企业投标管理、市场拓展 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为目标企业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业主单位、竞争对手、中介机构、金融 机构等快速了解目标企业的投标实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企业 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23.9
2022-07-06
10
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结 果公告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0
2022-06-15
(2)山东(1)
序号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1
001 青钢老厂区 11 号、I 号地块土 青岛城投新城开发建设有
壤修复项目环境监理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2~2023-02):
中标项目数(个)
17
同比增长:6.2%
中标率
100.0%
同比增长:0.0%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1195.2
同比增长:-48.8%
平均下浮率
3.8%
同比增长:322.2%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岗位设置方案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岗位设置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号)的规定,为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化、制度化,结合我所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我所各类岗位应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和创新基地建设的要求,遵循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管理规的原则,按科学院核准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设置相应的岗位。
第三条本方案适用于我所在岗人员。
涉及所级领导干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岗位类别与岗位等级第四条我所设置创新岗位和项目聘用岗位两大类岗位,分别包括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种类别岗位(附表)。
第五条科技岗位是指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等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我所科技岗位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岗位。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各设置个等级。
其中,研究员岗位设个等级、副研究员岗位设个等级、助理研究员岗位设个等级、研究实习员岗位设个等级。
各岗位等级与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关系如下:研究员一级岗位至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副研究员一级岗位至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五至七级岗位;助理研究员一级岗位至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八至十级岗位;研究实习员一级岗位、二级岗位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岗位。
第六条支撑岗位是指为我所科技工作提供支撑与辅助性工作的岗位。
主要包括科研基地平台(野外站、标本馆、植物园、检测中心)的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网络与图书信息和出版系列、学术与行政秘书等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工勤技能岗位。
工程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分别设个和个等级。
其中,正高级工程师(研究馆员、编审)岗位设个等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馆员、副编审)岗位设个等级、工程师(实验师、馆员、编辑)岗位设个等级、助理工程师(助理实验师、助理馆员、助理编辑)岗位设个等级、技术员(实验员、管理员、技术设计员)岗位设个等级。
镉低积累玉米水稻品种的筛选
镉低积累玉米水稻品种的筛选董欣欣孙保亚杨双王月郭志磊刘彦陈晔(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以近年在沈阳市普遍种植的26个玉米品种和2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沈阳市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新民屯站区)和沈阳市于洪区闸上村分别进行镉低积累玉米品种和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
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镉含量在0.004~0.019mg•kg-1,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在0.035-0.128mg-kg-1。
在土壤镉含量为1.30mg-kg-1和0.45mg-kg-1的条件下种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籽粒和水稻籽粒中镉最高含量分别为0.019mg-kg-1和0.128mg-kg-1,其籽粒均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筛选出低积累玉米品种5个、低积累水稻品种4个,可作为镉污染地区玉米、水稻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镉污染;品种筛选;农田;安全利用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存在一定差异。
张洋等对32个不同油菜品种镉(Cd)吸收累积特征的研究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积累Cd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很多谷类作物吸收重金属的能力也存在品种差异。
对43个不同品种的水稻盆栽试验发现,Cd含量在常规籼稻精米、稻谷中最咼,而在常规粳稻中最低。
类似的盆栽试验发现,46个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含Cd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在0.428~2.558mg-kg-1。
作物吸收重金属的种间差异在大白菜、马铃薯、玉米中均有体现。
本试验筛选对重金属Cd低积累的玉米、水稻品种,使之适合种植在中、低污染农田土壤中,其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并将这类品种在沈阳市推广种植,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种植生产。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新民屯站区):土壤pH6.49,有机碳17.0g-kg-1,CEC为17.25cmol-kg-1,全氮1.71g-kg-1,全磷 1.62g-kg-1,全钾20.0g-kg-1,总镉1.30mg-kg-1。
专业设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12)含森林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水文生态学、气候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两栖爬行动物生态学、建筑生态学等十二个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复杂性;森林健康评价与管理;森林质量、景观格局及环境效应;森林水生昆虫生态;森林界面生态过程;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树木生理生态特性及抗逆性机制与调控;天然林经营管理与保护对策;人工林土壤生态管理理论与技术;城市森林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3S”(GIS、RS、GP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林业生态工程:防护林构建、培育及其生态学基础;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林木种质资源选育及优化组合利用技术;退化立地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及防治技术。
生态气候学:研究森林、农业、草原等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水文、气象功能;生态系统的水气功能调控机理与生产潜力评价;森林作用层生态过程的模拟与模型建立;大型生态工程(包括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的水文、气象效应,为生态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指标。
本学科还研究生态破坏可能引起的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程度及其防御对策,并涉及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因子(大气、光、水分等)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菌物、苔藓、地衣等)的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植物-微生物共生生态机理和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菌物和重要资源植物、菌物的生态保护及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以野外考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景观的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动态变化,建立景观指标体系与空间直观模型,进行区域景观评价与生态安全、区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全球变化、区域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保护与生态旅游研究。
科技成果汇编-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科技成果汇编二零零九年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是以林业、土壤、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生物学、地学研究所。
围绕国家农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需要,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森林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和污染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为我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关键技术。
本所设有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四个研究单元;在不同地带、不同类型地区设有七个野外研究基地。
设有国家绿色食品定点监测中心、辽宁省肥料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玫瑰种植深加工技术工程中心、辽宁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陆地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沈阳新型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沈阳市植物药和生化药中试基地、沈阳博士创业基地。
拥有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生物标本馆和微生物菌种保藏室。
本所现有职工3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与高级工程师80人。
本所设有生态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生态学、微生物学、土壤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态学、微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学研究生16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人、硕士研究生66人;在站博士后17人。
建所以来,已取得科技成果48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2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5项,授权专利技术112项,出版学术专著245部,发表学术论文4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1篇)。
良渚古城老虎岭遗址保护风险分析及对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21, 10(1), 123-128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ijehttps:///10.12677/ije.2021.101013良渚古城老虎岭遗址保护风险分析及对策姜楠1,黄文晶1,韩烨青2,王秋兵3,郭青岭4,孔梦悦4,潘皎2*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2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天津3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4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浙江杭州收稿日期:2021年1月15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17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25日摘要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良渚古城遗址属南方潮湿环境,自然消亡速度更快,风险类型更为复杂。
本研究以良渚老虎岭遗址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风险进行分析。
发现主要风险为孔洞、击溅、细沟与冲沟等雨蚀,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影响。
且风险呈互促性,特别是地下径流对孔洞的扩容性冲沟破坏,植物与微生物对地表径流作用的加强,沟洞处更利于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等都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并针对保护棚、排水沟等硬件设备改善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防控提出对策。
关键词孔洞,雨蚀,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互促性Risks and Proposals of the Conservationof Laohuling Site from ArchaeologicalRuins of Liangzhu CityNan Jiang1, Wenjing Huang1, Yeqing Han2, Qiubing Wang3, Qingling Guo4, Mengyue Kong4, Jiao Pan2*1Sheny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2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3School of Land and Environ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4World Heritag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Center,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Hangzhou Zhejiang *通讯作者。
学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3:30-15:35
大会特邀报告主持人:王爱杰/李大平
(Prof.Aijie Wang/Daping Li)
13:30-14:15
Prof. Makoto Kimura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Ecology of viruses in soils: A breakthrough in soil microbiology
14:15-14:55
吴庆龙(Prof. Qinglong Wu)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CAS)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ibetan lakes with respects to global warming
全体合影
辽宁大厦门前广场
请准时参加
08:30-9:00
开幕式
辽宁大厦八楼会议室
领导致辞,青年奖颁奖
09:00-11:45
大会特邀报告
辽宁大厦八楼会议室
Prof. Jizhong (Joe) Zhou
程维信(Prof. Weixin Cheng)
贺纪正(Prof. Jizheng He)
11:45-13:30
17:30-19:00
晚餐
辽宁大厦一楼大宴会厅
自助餐,请持餐券
会议议程及报告安排
7月26日(星期四)
08:00-08:30
全体合影
地点:辽宁大厦酒店门前广场
开幕式(8:30-9:00)
地点:辽宁大厦八楼会议室
主持人:张惠文(Prof. Huiwen Zhang)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应用生态学为主攻学科,围绕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农田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三大重点学科领域,致力于森林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森林植被恢复与环境效应、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调控、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污染生态过程与生态毒理、土壤环境与生态修复6个方向的研究工作,为国家应用生态学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硕士研究生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农田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三大重点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
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硕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4年。
超过最长修读年限学生的学籍自动取消,不能获取毕业证书。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在研究生院北京教学园区集中参加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
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室,依托导师所在单位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进行科研实践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
拥有农业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农业沈阳研究中心)资质5个,以及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CATL)、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实验室、辽宁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辽宁省绿色食品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中比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辽宁省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
针对目前农业(大田、作物、设施)生产中和食品安全中存在问题,通过质量溯源、筛查技术、风险评估等方法(手段),开展了农产品多残留检测技术、产地环境评估及预警、果蔬中重金属速测技术、食品危害物鉴别技术等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形成了等一系列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得到科技部(948、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基金、中科院、辽宁省、沈阳市)的支持,在辽宁、等地开展各种食品(农产品)、环境、肥料、饲料等检测共10000余个产品,监测5000万亩,开发便携式监测设备3台套。
目前拥有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项。
专家报告中科院应用生态所全智副研究员:理解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计算
专家报告中科院应用生态所全智副研究员:理解氮肥利用率的
概念和计算
本期报告专家:全智副研究员
来源: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时间:2021年5月20日
全智,1985年生,项目副研究员。
2015年毕业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生态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前往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交流访问各1年。
在Nature Food, 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
现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担任辽宁省稳定同位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土壤-作物系统氮周转、氮去向、氮肥利用率和气态氮损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组主页:
:8080/index
报告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
建所48年来,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为国家林业和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国际应用生态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一、历史贡献
该所与德国、美国、英国、比利时、 ___、奥地利、丹麦、 ___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该所具有生态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硕士、 ___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生态学、微生物学 ___后流动站,已发展成为我国生态科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 ___。
二、创新目标与举措
近年来,该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自身学科优势为基础,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不断凝炼,明确了研究所的学科方向、重点研究领域、发展目标和新学科生长点。
研究所的战略定位是:“针对林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需要,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领域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森林生态学和农田生态学基础理论,为我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关健技术,将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家应用生态学研究 ___和高级人才培养 ___。
到xx年,成为国家森林生态学、区域农田生态学研究中心;到xx年争取成为中国科学院30个国际知名研究所之一。
”
研究所科技创新目标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以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领域研究,探明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模式,提供生态系统管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关健技术,为我国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发展应用生态学”。
同时在东北主要类型森林资源管理、东北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黑土培育与环境友好控释肥料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为保证创新目标的实现,研究所调整了科研结构,集中优势力量,将原有的10个研究室调整整合为“一室三中心一 ___”的科研体系,即:一室为“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三中心为“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生物与环境技术研究 ___中心”;一 ___为由不同地带、不同类型的四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中国科学院乌兰敖都荒漠化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和中国科学院东北生物标本馆、东亚苔藓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植物园组成。
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是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根本,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近年来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到xx年末,全所在编职工31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37人,副研究员80人,中级职称人员104人。
首批进入创新试点人员92人,其中具有硕士、 ___学历57人,占创新科技人员71,进入创新试点研究员岗位23人,具有
___学历占83,进入创新试点人中45岁以下81人,占创新试点人员总数68,青年科技人才成为研究所创新工作的主体力量。
在分配机制上实行“三元结构”工资制,对创新岗位人员和项目聘用人员设置岗位津贴,并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吸引了人才和稳定了科技创
新队伍;相应 ___了定量考核评估制度和10末位淘汰制度,对科技创新队伍实行科学和严格的考核,使科技队伍保持创新活力。
在流动队伍建设上,积极扩大以 ___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队伍,目前有在学研究生166人,其中 ___研究生100人,硕士研究生66人,在站 ___后17人。
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来所短期工作,并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共建,互聘 ___教授,使该所创新固定岗位人员与流动人员的比例达到1:1.7,优化配置了人才资源。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园区建设是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又一举措,近年来积极利用国家投资和自筹资金1100多万元,对两个实验大搂、东北生物标本馆和学术活动场所进行改造装修,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科研环境,又自筹资金170多万元,完成了宽带网建设,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畅通的工作条件,购置更新了气质联用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使全所仪器设备达到1300多台件,价值2000多万元,使科研支撑条件达到先进水平。
三、快速发展
___和创新,使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竞争力快速提升、科技产出丰硕、对社会贡献加大,并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竞争力快速提升。
1998-xx年,全所共承担国家攻关课题2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中科院重点、重大、创新及 ___项目35项、省市课题60项、国际合作项目22项、横向委托项目55项。
其中:国家863项目《新型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高效有机无机复合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科尔沁沙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点技术示范区》和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内蒙古库布其沙地植被快速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获得项目级主持地位,是该所近年来国家级重大项目争取上的重要突破。
四年来全所经费收入达到1.22亿元,比前四年增长70,创收能力大幅增强。
科技成果丰硕。
1998-xx年,登记科研成果43项,获奖成果14项;其中作为第一主持单位的“新型肥料-长效碳酸氢胺的研制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___;“土地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革新替代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农田防护林研究”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奖;是该所近几年来高等级科技奖的重大突破。
授权专利20项,是前四年的4倍;发表论文1038篇,是前四年的2.5倍;出版专著32部,是前四年的1.3倍。
对社会贡献增大。
1998-xx年,与地方 ___、企业签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合同80余项。
其中,与东北制药集团合作的Vc二步发酵技术项目,使东药集团年产值达到10亿元,利润6000万元,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做出贡献。
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近几年该所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国内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四年间,该所举办8次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和4次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
其中:xx年8月成功地承办了“第十二届世界肥料大会”,这是世界肥料中心第一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国家召开的世界肥料大会,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肥料科学界与企业界的800余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扩大了该所在肥料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xx年9月该所举办的“21世纪应用生态学科前沿报告会”,60多位国内一流的应用生态学家参加会议,稳定了该所在应用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
科技队伍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人才的培养与凝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宽松的学术环境和 ___的政策使该所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生态科学的优秀人才,9位国内外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加盟该所“ ___”,有力地推动了该所新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xx年该所还实现了院士科学家零的突破,使该所科技队伍实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明确的学科目标,灵活的运行机制,宽松的学术环境,优秀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团结奋进的精神氛围,为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所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21世纪应用生态科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
高校代码:99999
所在省市:辽宁
学校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___ ___:
学校传真: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