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单元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描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与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力素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提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计算速度要求8~10题/分。


二、单元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数学素养:
借助画图、语言叙述等表征方式,能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情感态度: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口决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意图:
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同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
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编排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进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使后面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

2.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被除数不超过12 和被除数不超过36 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

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败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呈现了小猴分桃后的直观图,体现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也为进一步学习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2)被除数不超过36,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36。

这部分教材,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学生初学时往往感到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第19页例2呈现情境图作为形象支撑,先出现乘法算式4×6=24,再出现两个除法算式24+4=口、24+6=口,促使学生领会乘法、除法的关系,为学生用“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想商打开“通道”。

教材中设计的看算式写乘法口诀练习和有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部分: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面图,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话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突破建议: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亦是关键所在。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空间。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
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

例如:本节内容例1中的分糖果: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多数学生受平时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都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这样的话,平均分的概念中心:“每份分得同样多”就不能通过直观对比而得到,学生很难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方式来分糖果,并且提出“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多?”这一带比赛性质的活动要求,就会很容易得出三种不同的分配结果。

从而使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3.注重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例2时,让学生动手分橘子(用学具代替),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品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在实际操作时,学生可能受乘法口诀“三六十八”的影响,直接每盘放3个。

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分?让学生讲明分的道理。

然后教师再问全体学生:如果在我们不明确每份分几个的情况下,怎样分才能保证做到平均分呢?引导学生找到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先2个2个地分的平均分方法。

通过充分参与平均分的过程,学生会意识到被分物体总数较小的时候,为确保做到平均分,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如果被分物体总数较大的时候,为确保做到平均分,也可以多个多个地分。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4.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要有机地结合。

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动手去分、去操作,还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要成为“哑巴数学”,光会做不会说。

因此在每个操作环节,都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四、课时安排
1.平均分(2课时)
2.除法的初步认识(1课时)
3.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1课时)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