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合集下载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篇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示范教案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恋那�别.三维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3)∈)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①A={1,2,3},B={1,2,3,4,5};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④E={2,4,6},F={6,4,2}.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6)已知A�罛,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B,但存在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6)分类讨论:当A?B时,AB或A=B.(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A≠?).(9)类比子集.讨论结果:(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2)例子①中A?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3)若A?B,且B?A,则A=B.(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2图1-1-2-3(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8)空集. 图1-1-2-4(9)若A?B,B?C,则A?C;若A应用示例 B,BC,则AC.思路1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重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重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已知集合A、B、C均不是空集.(1)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B,B?A,A?C,C?A.(2)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C间的关系.活动: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以及Venn图的表示形式.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则A?B成立,否则A?B不成立.用相同的方法判断其他包含关系是否成立.教师提示学生以下两点:(1)重量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重量合格;长度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产品,但合格的产品一定长度合格.(2)根据集合A、B、C间的关系来画出Venn图.解:(1)包含关系成立的有:B?A,C?A.(2)集合A、B、C间的关系用Venn图表示,如图1-1-2-5所示.图1-1-2-5变式训练课本P7练习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其关键是首先明确两集合中的元素具体是什么. 判断两个集合A、B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的步骤是: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再分析集合A、B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得: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当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的元素也都属于集合A时,有A=B;当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也不属于集合A时,有AB,且BA,即集合A、B互不包含.2.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和真子集的定义,教师提示学生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按集合{a,b}的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解: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变式训练2007山东济宁一模,1已知集合P={1,2},那么满足Q?P的集合Q的个数是( )A.4B.3C.2D.1分析:集合P={1,2}含有2个元素,其子集有22=4个,又集合Q?P,所以集合Q有4个.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通常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来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思考: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多少个子集?多少个真子集?解:当n=0时,即空集的子集为?,即子集的个数是1=20;当n=1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的子集为?,{a},即子集的个数是2=21;当n=2时,即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如{a,b}的子集为?,{a},{b},{a,b},即子集的个数是4=22. ……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那么集合A有2n个子集,由于一个集合不是其本身的真子集,所以集合A有(2n-1)个真子集.思路21.2006上海高考,理1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B?A的含义,根据B?A,知集合B中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列出方程求实数m的值.因为B?A,所以3∈A,m2∈A.对m2的值分类讨论. 解:∵B?A,∴3∈A,m2∈A.∴m2=-1(舍去)或m2=2m-1.解得m=1.∴m=1.答案: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和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本题容易出现m2=3,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是解得m的值后,再代入验证.讨论两集合之间关系时,通常依据相关的定义,观察这两个集合元素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变式训练已知集合M={x|2-x<0},集合N={x|ax=1},若NM,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集合N是关于x的方程ax=1的解集,集合M={x|x>2}≠?,由于NM,则N=?或N≠?,要对集合N是否为空集分类讨论.解:由题意得M={x|x>2}≠?,则N=?或N≠?.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无解,则有a=0;111,又∵NM,∴∈M.∴>2. aaa111∴0<a<.综上所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或0<a<,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 2222.(1)分别写出下列集合的子集及其个数:?,{a},{a,b},{a,b,c}. 当N≠?时,关于x的方程ax=1中有解,则a≠0,此时x=(2)由(1)你发现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多少个子集?活动:学生思考子集的含义,并试着写出子集.(1)按子集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写出子集;(2)由(1)总结当n=0,n=1,n=2,n=3时子集的个数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答案:(1)?的子集有:?,即�劣�1个子集;{a}的子集有:?、{a},即{a}有2个子集;{a,b}的子集有:?、{a}、{b}、{a,b},即{a,b}有4个子集;{a,b,c}的子集有:?、{a}、{b}、{c}、{a,b}、{a,c}、{b,c}、{a,b,c},即{a,b,c}有8个子集.(2)由(1)可得:当n=0时,有1=20个子集;当n=1时,集合M有2=21个子集;当n=2时,集合M有4=22个子集;当n=3时,集合M有8=23个子集;因此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M有2n个子集.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A 有……( )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对集合A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讨论.A=?或{2}或{3}或{7}或{2,3}或{2,7}共有6个.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以及分类讨论和归纳推理的能力.集合M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M有2n个子集,有2n-1个真子集,记住这个结论,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写一个集合的子集时,按子集中元素的个数来写不易发生重复和遗漏现象.知能训练课本P7练习1、2.【补充练习】1.判断正误:(1)空集没有子集.(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4)若B?A,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分析:关于判断题应确实把握好概念的实质.解:该题的5个命题,只有(4)是正确的,其余全错.对于(1)、(2)来讲,由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且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于(3)来讲,可举反例,空集这一个集合就只有自身一个子集.对于(4)来讲,当x∈B时必有x∈A,则x?A时也必有x?B.2.集合A={x|-1<x<3,x∈Z},写出A的真子集.分析: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空集是任一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则该题先找该集合元素,后找真子集.解:因-1<x<3,x∈Z,故x=0,1,2,即a={x|-1<x<3,x∈Z}={0,1,2}.真子集:?、{1}、{2}、{0}、{0,1}、{0,2}、{1,2},共7个.3.(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无限集的真子集是有限集B.任何一个集合必定有两个子集C.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真子集D.{1}是质数集的真子集(2)以下五个式子中,错误的个数为( ) ①{1}∈{0,1,2} ②{1,-3}={-3,1} ③{0,1,2}?{1,0,2}④?∈{0,1,2} ⑤?∈{0}A.5B.2C.3D.4(3)M={x|3<x<4},a=π,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MB.a?MC.{a}∈MD.{a}M分析:(1)该题要在四个选择肢中找到符合条件的选择肢,必须对概念把握准确,无限集的真子集有可能是无限集,如N是R的真子集,排除A;由于?只有一个子集,即它本身,排除B;由于1不是质数,排除D.(2)该题涉及到的是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①应是{1}?{0,1,2},④应是??{0,1,2},⑤应是??{0}.故错误的有①④⑤.(3)M={x|3<x<4},a=π.因3<a<4,故a是M的一个元素.{a}是{x|3<x<4}的子集,那么{a}答案:(1)C (2)C (3)D M.篇二:2014高中学科教学设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我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定义,培养其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2.利用图形、表格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集合运算的规律,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引导学生探索集合的其他性质,如幂集、无穷集合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介绍集合论在数学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日记: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解决集合问题时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关于集合的拓展知识,如幂集、无穷集合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避免过度的作业压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和讲评,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作业指导。
2.互动交流: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方法。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练习题设计: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集合概念,如空集、全集、子集、真子集等。

2. 理解并能应用集合的基本关系,如相等、包含、交集、并集、差集等。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集合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集合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思考:学生们是否听过集合的概念?他们对集合有什么了解?2. 提问:如果有一个集合A,它包含元素1、2、3,我们该怎么表示集合A?(二)概念讲解1. 定义集合:集合就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元素: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4. 集合的分类:空集、有限集、无限集。

5. 特殊集合:全集、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三)基本关系讲解1. 相等关系: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 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包含集合B,记作A⊆B。

3. 真包含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包含另一个集合B,且A≠B,则称集合A真包含集合B,记作A⊂B。

4.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指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5.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指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6. 差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称A中与B中的元素不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

7. 补集:假设全集为U,给定集合A,A在全集U中的补集是指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四)课堂练习1.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B、A∪B、A-B。

2. 练习2:已知全集U={1,2,3,4,5,6,7,8,9,10},集合A={1,2,3,4,5},求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三)教学方法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否具备类似的关系.师:对两个数a、b,应有a>b或a = b或a<b.而对于两个集合A、B它们也存在A包含B,或B包含A,或A与B相等的关系.类比生疑,引入课题概念形成分析示例:示例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系(1)A = {1,2,3}B = {1,2,3,4,5}(2)A = {新华中学高(一)6班的全体女生}B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体学生}(3)C = {x | 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 = {x | x是等腰三角形}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集合相等:若,且,则A=B.生:实例(1)、(2)的共同特点是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师:具备(1)、(2)的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称A是B的子集,那么A是B的'子集怎样定义呢?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共性.生:C是D的子集,同时D是C的子集.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为相等集合.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概念的数学定义.通过实例的共性探究、感知子集、相等概念,通过归纳共性,形成子集、相等的概念.初步了解子集、相等两个概念.概念深化示例1:考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两集合的关系:(1)A = Z,B = N;(2)A = {长方形},B = {平行四边形};(3)A={x| x2–3x+2=0},B ={1,2}.1.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如果,则Venn图表示为:2.真子集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x∈B,且x A,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或B A).示例3 考察下列集合. 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1)A = {(x,y) | x + y =2}.(2)B = {x | x2 + 1 = 0,x∈R}.3.空集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为空集,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示例1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2)(3)A = B师:进一步考察(1)、(2)不难发现:A的任意元素都在B中,而B中存在元素不在A 中,具有这种关系时,称A是B的真子集.示例3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1)直线x+y=2上的所有点(2)没有元素师:对于类似(2)的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空集.师生合作归纳空集的定义.再次感知子集相等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利用韦恩图从“形”的角度理解包含关系,层层递进形成真子集、空集的概念.能力提升一般结论:① .②若,,则 .③A = B ,且 .师:若a≤a,类比 .若a≤b,b≤c,则a≤c类比.若,,则 .师生合作完成:(1)对于集合A,显然A中的任何元素都在A中,故 .(2)已知集合,同时,即任意x∈A x∈B x∈C,故 .升华并体会类比数学思想的意义.应用举例例1(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2)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3)写出集合{a、b、c、d}的所有子集;一般地: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共有2n个.A的真子集共有2n – 1个.学习练习求解,老师点评总结.师:根据问题(1)、(2)、(3),子集个数的探究,提出问题:已知A = {a1,a2,a3…an},求A的子集共有多少个?通过练习加深对子集、真子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归纳总结子集:任意x∈A x∈B真子集:A B 任意x∈A x∈B,但存在x0∈B,且x0 A.集合相等:A = B 且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性质:①,若A非空,则 A.② .③,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完善.师:请同学合作交流整理本节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完善的过程.课后作业1.1 第二课时习案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备选训练题例1 能满足关系{a,b} {a,b,c,d,e}的集合的数目是( A )A.8个B.6个C.4个D.3个【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中必须含有元素a,b,且为{a,b,c,d,e}的子集,所以A中元素就是在a,b元素基础上,把{c,d,e}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b},A = {a,b,c},A = {a,b,d},A = {a,b,e},A = {a,b,c,d},A = {a,b,c,e},A = {a,b,d,e},A = {a,b,c,d,e},共8个,故应选A.例2 已知A = {0,1}且B = {x | },求B.【解析】集合A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由题意可知B = { ,{0},{1},{0,1}}.例3 设集合A = {x – y,x + y,xy},B = {x2 + y2,x2 – y2,0},且A = B,求实数x和y的值及集合A、B.【解析】∵A = B,0∈B,∴0∈A.若x + y = 0或x – y = 0,则x2 – y2 = 0,这样集合B = {x2 + y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0,x – y≠0.∴(I)或(II)由(I)得:或或由(II)得:或或∴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或,∴A = B = {0,1,–1}.例4 设A = {x | x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解析】A = {3,5},∵,所以(1)若B = ,则a = 0;(2)若B≠,则a≠0,这时有或,即a = 或a = .综上所述,由实数a组成的集合为 .其所有的非空真子集为:{0},共6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2一、预习目标:初步理解子集的含义,能说明集合的基本关系。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1)0N;(2)2Q;(3)-1.5R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二、新课教学(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A={1,2,3},B={1,2,3,4}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B AA⊆B(或B⊇A)(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A⊆B且B⊆A,则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即A=B⇔⎨练习结论: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三)真子集的概念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A⊆B⎩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四)空集的概念(实例引入空集概念)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五)结论:①A⊆A(六)例题(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化简集合A={x|x-3>2},B={x|x≥5},并表示A、B的关系;(七)课堂练习(八)归纳小结,强化思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九)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习题1.1第5题2、提高作业:①已知集合A={x|a<x<5},B={x|x≥2},且满足A⊆B,求数a的取值范围.②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正方形}②A⊆B,且B⊆C,则A⊆C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关系的概念,掌握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如何判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难点:理解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

3.通过练习题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新课学习:讲解集合之间关系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评价与反馈:
1.通过练习题和讲解,让学生掌握集合之间关系的判断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7588_《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5(人教B版必修1)

37588_《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5(人教B版必修1)

课题:1.2-集合之间的关系(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能用符号与文氏图表示两个集合的关系;能判断两个简单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

2.能够通过实例归纳子集的概念。

3.感受集合具有的数学抽象美,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教学难点: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第1课时:提问: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子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引申: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有哪些呢?用集合语言表达: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用集合符号表示:“∀a∈A⇒a∈B”等价于“A⊆B(或B⊇A)”显然:A⊆A规定: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即空集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显然:Φ⊆A图示法: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

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2、相等的集合思考:集合A、B互为子集可能吗?显然只有一种可能: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一样,即A、B是相同的集合。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B且B⊆A,那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 =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

[例1]确定整数x、y,使{2x,x+y}={7,4}。

解答详见教材。

x=2,y=5强调解题依据:(1)集合相等概念;(2)元素的互异性。

[例2]确定下列每组集合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1)A={n|n为12的正约数}与B={1,3,2,4,6,12}(2)C={m|m=2k,k∈N*}与D={m|m为4的正整数倍数}解答详见教材。

(1)A=B;(2)D⊆C强调解题依据:(1)集合相等概念;(2)真子集概念。

3、 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A ⊆B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教案
教案标题: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表示
-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 能够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探索集合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 集合之间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概念和运算
- 实际问题中集合之间关系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集合之间关系的抽象概念理解
- 集合运算符号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 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 讲解集合之间的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练习与训练
- 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集合之间关系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拓展应用
-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概率等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拓展应用的训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案4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案4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案序号】 4 【授课课时】 1课时 【教案总数】4课题: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章节:§1-3授课教师:王聪【教学目标】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含义,让学生区别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表达等能力。

【知识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准确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符号表示;2.两个数可以比较大小,两个集合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任务一:探究新知以下三组集合中,集合A 的元素与集合B 的元素有怎样的关系?(1)A={x x 是本校一年级(1)班的学生},B={x x 是本校一年级(2)班的学生};(2)A={x x 是矩形},B={x x 是菱形};(3)A={x x 是1号池塘内的鲫鱼},B={x x 是1号池塘内的鱼};(4)A={210x x += },B={280x x += }让学生用维恩图表示这三组集合之间的关系,引入子集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

记作 A ⊆B 或 B ⊇ 。

读作 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注:(1)A A ⊆,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2)A ∅⊆,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任务二:巩固新知用子集的定义,独立思考,完成例题和练习例1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 R ;(2)d {a,b,c};(3)N Z ;(4){1,2} {1,2,3};(5)∅{0};(6){05<<}。

x xx x<<} {13分析:根据子集的定义来解题。

解:略。

任务三:问题解决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尺寸都合格时,才被认为合格,若A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表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尺寸合格的产品的集合,请指出这三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用维恩图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

2. 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子集、真子集、超集的概念及判断3.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4.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解2. 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判断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幂集的概念及判断2.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如集合卡片、实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集合的概念,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之间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二、子集、真子集、超集(10分钟)1. 介绍子集的概念,讲解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3. 引入真子集的概念,讲解真子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4.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5. 介绍超集的概念,讲解超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6.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超集。

三、幂集(10分钟)1. 介绍幂集的概念,讲解幂集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举例说明如何求一个集合的幂集。

3. 讲解幂集的性质及运算规律。

四、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0分钟)1. 复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 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运用,如求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问题。

3.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子集、真子集、超集、幂集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并能运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集合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案:集合之间的关系
2、A={a,b,e,f},B={a,f,b,e},A、B间有包含关系吗?
根据子集的定义可知,任何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我们规定,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
定义2真子集: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并且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那么集合B叫做集合A真子集,记作:B A或A B, 读作B真包含于A或A真包含B。( )
学年学期课程名称:数学
班级
12大专
周节次
日期
课题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2.理解集合子集、真子集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子集、真子集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和真子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三角板
如 Φ {0}, 。不能写成Φ={0},Φ∈{0}
3、例题:
例1、写出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解: ,如图:
例2写出集合A={a,b,c}的所有子集,指出其中的真子集。
解:子集有 Φ {a} {b} {c} {a,b} {a,c} {b,c} {a,b,c};
真子集有Φ {a} {b} {c} {a,b} {a,c} {b,c}.
板书设计
一、复习注意
1、集合的定义,元素的定义2)真子集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定义
3、常用数集的表示符号性质
4、集合的表示方法例题
二、新课练习
1、集合的包含关系3、集合的相等关系
1)子集定义
定义例题
例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的概念,掌握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集合间的这些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出发,逐步抽象出集合间关系的数学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子集、真子集、相等三种集合间关系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难点:理解并准确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以及在复杂情境下判断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以班级中的男生集合、女生集合及全班学生集合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集合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引出子集、真子集、相等等概念。

●明确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简要介绍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子集定义:详细讲解子集的定义,强调“所有元素都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说明。

●真子集与相等:在子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真子集的概念(即子集且不等于原集合),以及两个集合相等的条件(即互相为子集)。

●比较区分:通过图表或对比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子集、真子集和相等三种关系。

3. 例题解析(15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别涉及子集、真子集和相等的判断。

教师边讲边练,逐步展示解题过程。

●思路引导: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判断集合间关系的依据。

●学生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类似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

4. 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将其转化为集合间关系的判断问题。

高中数学试讲集合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试讲集合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试讲集合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
3. 能够运用集合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集合关系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运用交集、并集、补集等概念
2. 能够应用集合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
1.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元素、空集、全集等。

2. 讲解集合的关系:交集、并集、子集、补集等。

3. 给出若干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集合的运算方法。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有一个装有黑白两种球的箱子,求抽到黑色球的概率。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关系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反思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集合关系的概念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运用集合关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集合、不相等集合等。

2. 学会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Venn图的绘制与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真子集与非子集的概念,以及集合之间相等与不相等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和Venn图的绘制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决。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

2. 教学素材:案例题、练习题。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2. 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讲解子集、真子集、非子集、相等集合、不相等集合的定义与判断方法。

3. 绘制Venn图讲解Venn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不同集合之间的关系图。

4. 案例分析给出案例题,让学生运用集合之间的关系和Venn图进行分析。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之间的各种关系,并尝试用Venn图表示出来。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集合关系的问题,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学家的角色,解释集合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对话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研究:让学生研究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集合关系问题,如图书馆藏书分类、水果店水果分类等。

七、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集合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非子集、幂集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集合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幂集2. 集合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的区别与联系3. 集合之间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4. 集合关系的应用:排列组合、图论等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2. 难点:集合关系的应用,理解集合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 利用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集合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非子集、幂集)2. 第3-4课时: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的区别与联系3. 第5-6课时:讲解集合之间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4. 第7-8课时:集合关系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7. 通过数学软件或教具展示集合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8.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集合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9.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0.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集合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1.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集合关系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八、课后作业12.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3. 布置相关课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集合关系在现实中的应用。

九、教学拓展14. 介绍集合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

15. 探讨集合关系在数学推理和证明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集合间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间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间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之间的运算及关系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间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及关系
3. 实际问题中的集合间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利用集合的运算及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对集合含义和性质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及关系(子集、相等)
3.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间关系问题
三、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集合的运算及关系解决问题。

四、拓展(1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拓展思维,探讨集合间更复杂的关系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高中数学中集合间的关系,包括集合的概念、运算和关系,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学生对集合的理解,提高其运用集合的能力。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
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设计】
(1)从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实际问题导入知识;
(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真子集,突破难点;
(3)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集合的相等关系;
(4)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6
x<.
是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
”是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
的元素,因此
}6
x<的元素,
}6
x<.
∈”或“∉
(2){∅;
2,3
(4){}
}2
的子集,并且集合
叫做集合
B(或B A),读作“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对于集合A、B、C,如果A
{2}
{1}
{1,2,3,4,5,6}
=9}={3,-3}
x x=={x x= |2}
;⑸a{0}∅;
2
{|x x |10}
x x+=}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习要求】1.理解子集、真子集、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2.掌握有关子集、真子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3.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4.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准确地表示出来.【学法指导】通过使用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培养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1.子集: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2.子集的性质:①A⊆A(任意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②∅⊆A(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3.真子集: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4.维恩图:我们常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这种图形通常叫做维恩(Venn)图 .5.集合相等: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反过来,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 ,记作A=B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如果 A⊆B ,且 B⊆A ,那么A=B .6.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A⊆B,则x∈A⇒x∈B,即 p(x)⇒q(x) .反之,如果p(x)⇒q(x),则 A⊆B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问题情境] 已知任意两个实数a,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b或a=b或a>b,那么对任意的两个集合A,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点一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导引前面我们学习了集合、集合元素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三组集合:(1)A={1,3},B={1,3,5,6};(2)C={x|x是长方形},D={x|x是平行四边形};(3)P={x|x是菱形},Q={x|x是正方形}.问题1 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答:集合A,B的表示是用列举法;集合C,D,P,Q的表示是用描述法.问题2 这三组集合每组彼此之间有何关系?答: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C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集合Q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P的元素.小结: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问题3 类比表示两集合间子集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答:在实数中如果a大于或等于b,则a,b的关系可表示为a≥b或b≤a;在集合中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A,B的关系可表示为A⊆B(或B⊇A).所以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问题4在导引中集合P与集合Q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答:集合P不包含于Q,或Q不包含P,分别记作P Q或Q P.问题5 空集与任意一个集合A有什么关系,集合A与它本身有什么关系?答:(1)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2)任何一个集合A是它本身的子集.问题6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关系?答:A与C的关系为A⊆C.问题7“导引”中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中的元素不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如何定义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答:如果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问题8 集合A,B的关系能不能用图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答:能.我们常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这种图形通常叫做维恩(Venn)图.问题9 如何用维恩(Venn)图表示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答:如图所示:例1 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分析:为了一个不漏地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可以分类写,即空集,含一个元素的子集,含两个元素的子集,含三个元素的子集.解:集合A的所有子集是:∅,{1},{2},{3},{1,2},{1,3},{2,3},{1,2,3}.在上述子集中,除去集合A本身,即{1,2,3},剩下的都是A的真子集.小结:集合A={1,2,3}中有三个元素,其子集的个数为8个,即23个,事实上,如果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个.跟踪训练1 写出满足{3,4}P⊆{0,1,2,3,4}的所有集合P.解:由题意知,集合P中一定含有元素3,4并且是至少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此所有满足题意的集合P为{0,3,4},{1,3,4},{2,3,4},{0,1,3,4},{0,2,3,4},{1,2,3,4},{0,1,2,3,4}.探究点二集合的相等问题1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集合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2)集合C={2,4,6},D={6,4,2};(3)集合A={x|(x+1)(x+2)=0},B={-1,-2}.答:可以看出每组的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问题2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若A⊆B,且B⊆A,则A=B.小结: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即:如果A⊆B,且B⊆A,那么A=B.例2 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1)A={1,2,3,4,5},B={1,3,5};(2)P={x|x2=1},Q={x||x|=1};(3)C={x|x是奇数},D={x|x是整数}.解(1)B A;(2)P=Q;(3)C D.小结:在两个集合A,B的关系中,有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或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真子集”;或两个集合“相等”;另外还可能有“集合A不包含于B”或“集合B不包含于A”.跟踪训练2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__{0};0______∅;∅______{0};(2)∅______{x|x2+1=0,x∈R}; {0}______{x|x2+1=0,x∈R};(3)设A={x|x=2n-1,n∈Z},B={x|x=2m+1,m∈Z},C={x|x=4k±1,k∈Z},则A______B______C.解析(1)0∈{0},0∉∅,∅{0};(2)∅={x|x2+1=0,x∈R},{0}{x|x2+1=0,x∈R};(3)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探究点三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1 已知集合A的特征性质为p(x),集合B的特征性质为q(x).“如果p(x),那么q(x)”是正确命题,试问集合A和B的关系如何?并举例说明.答: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如Q={x|x是有理数},P={x|x是实数},易知Q⊆P,也容易判断命题“如果x是有理数,则x是实数”是正确命题.这个命题还可以表述为:x是有理数⇒x是实数,符号“⇒”表示推出.小结: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A⊆B,则x∈A⇒x∈B,即p(x)⇒q(x).反之,如果p(x)⇒q(x),则A⊆B.问题2 如果命题“p(x)⇒q(x)”和命题“q(x)⇒p(x)”都是正确的命题,那么怎样表示p(x),q(x)的关系?答:p(x)⇔q(x),符号“⇔”表示相互推出.例3 判定下列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1)A={x|x是12的约数},B={x|x是36的约数};(2)A={x|x>3},B={x|x>5};(3)A={x|x是矩形},B={x|x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解:(1)因为x是12的约数⇒x是36的约数,所以A⊆B;(2)因为x>5⇒x>3,所以B ⊆A ;(3)因为x 是矩形⇔x 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所以A =B.小结:当判定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的两个集合关系时,一是可用赋值法,二是从两集合元素的特征性质p(x)入手,通过整理化简,看是否是一类元素.跟踪训练3 确定下列每组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1)A ={n|n =2k +1,k∈Z}和B ={m|m =2l -1,l∈Z};(2)C ={n|n =2k +1,k∈N *}和D ={m|m =2l -1,l∈N *}.解 (1)当k∈Z ,l∈Z 时,n =2k +1⇔m =2l -1,所以A =B ;(2)当k∈N *,l∈N *时,n =2k +1⇒m =2l -1,所以C ⊆D.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1.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A ,则A≠∅.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解析:由于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故①错;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②错;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故③错;2.满足条件{1,2}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3B .6C .7D .8解析:M 中含三个元素的个数为3,M 中含四个元素的个数也是3,M 中含5个元素的个数只有1个,因此符合题意的共7个.3.若集合{2x ,x +y}={7,4},则整数x ,y 分别等于__________.解:由集合相等的定义得⎩⎪⎨⎪⎧ 2x =7x +y =4或⎩⎪⎨⎪⎧2x =4x +y =7, ∴⎩⎪⎨⎪⎧ x =72舍y =12或⎩⎪⎨⎪⎧ x =2y =5.∴x,y 的值分别是2,5.4.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1)A ={1,2,3},B ={1,2,3,4,5}.(2)A ={x|x>3},B ={x|3x -6>0}.(3)A ={正方形},B ={四边形}.(4)A ={育才中学高一(11)班的女生},B ={育才中学高一(11)班的学生}.解: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四组集合中,集合A 都是集合B 的一部分,从而有A ⊆B.课堂小结: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为真子集;注意:子集并不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注意区别“包含于”,“包含”,“真包含”.4.注意区分“∈”与“⊆”的不同涵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