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
《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8e8cb4d3c1ec5da50e270fb.png)
江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目录前言 (1)1.总则 (3)2.术语 (4)3.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 (9)3.1一般规定 (9)3.2 生态安全格局 (9)3.3 水生态 (10)3.4 水环境 (11)3.5 水安全 (12)3.6 水资源 (14)4.规划 (15)4.1一般规定 (15)4.2总体规划层面 (15)4.3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7)4.4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9)5.设计 (21)5.1区域系统方案设计 (21)5.1.1 一般规定 (21)5.1.2 水生态 (21)5.1.3 水环境 (22)5.1.4 水安全 (23)5.1.5 水资源 (24)5.1.6 系统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24)5.2 建筑与小区 (25)5.2.1 一般规定 (25)5.2.2 设计程序与要求 (26)5.2.3 设计方案的编制要求 (28)5.2.4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29)5.2.5 技术措施 (30)5.3 绿地 (32)5.3.1 一般规定 (32)5.3.2 设计 (33)5.3.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4)5.3.4 技术措施 (35)5.4 道路和广场 (38)5.4.1 一般规定 (38)5.4.2 设计 (40)5.4.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41)5.4.4 技术措施 (44)5.5 水系 (47)5.5.1 一般规定 (47)5.5.2 设计 (47)5.5.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49)5.5.4 技术措施 (50)5.6排水系统 (55)5.6.1 一般规定 (55)5.6.2 设计 (56)5.6.3 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57)5.6.4 技术措施 (58)6.工程建设 (59)6.1一般规定 (59)6.2 建筑与小区 (60)6.3 绿地 (63)6.4 道路与广场 (64)6.5 城市水系 (64)7.维护管理 (66)7.1一般规定 (66)7.2 建筑与小区 (66)7.3 绿地 (68)7.4 道路与广场 (68)7.5 城市水系 (69)8.实施效果评估 (71)8.1 一般规定 (71)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 (71)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 (72)8.4排水防涝标准评估 (73)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 (73)8.6 平台建设 (73)9.引用及参考的文件 (74)9.1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 (74)9.2相关文件 (75)10.附录 (76)10.1 各市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系 (76)10.2 各市县或地市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与蒸发量 (80)10.3 主要低影响开发设施示意图 (86)10.4 低影响开发系统相关计算方法 (92)10.5 土壤类型及渗透系数 (97)10.6 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参考名录 (99)10.7主要海绵城市设施造价估算表 (104)10.8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案例 (106)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4号)的要求,规范江西省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本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84425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7.png)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萍乡市规划局2015年12月前言为了推进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根据萍乡市委、市政府《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萍乡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5.海绵城市规划指引;6.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7.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萍乡市规划局(地址:萍乡市安源区韶山西路1号)。
主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局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黄涛段耀文钟宜根主要审查人:贾君辉刘民佟庆远李王锋卜亚峰颜雪萍易庆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生效时限 (1)1.3. 实现目标 (1)1.4. 适用范围 (2)1.5. 导则定位 (2)1.6. 编制依据 (2)1.7. 标准参考 (3)2. 术语与定义 (4)3. 基本规定 (12)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4)4.1. 总体要求 (14)4.2. 总体标准 (14)4.3. 地块标准 (17)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9)5.1. 规划技术总则 (19)5.2. 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33)5.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9)5.4.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要点 (73)6. 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80)6.1. 海绵城市设计的原则 (80)6.2. 建设项目分类设计指引 (82)6.3. 不同类型用地常见设施使用指引 (103)6.4. 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104)7. 海绵城市主要计算参数及相关计算方法 (145)7.1. 计算参数 (145)7.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7)7.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8)7.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0)7.5. 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1)7.6. 模拟技术的应用 (151)附一: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75)附二: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176)1. 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 (176)2. 浙江宁波市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建设项目 (179)附三: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187)1. 广西南宁市规划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 (187)2.浙江嘉兴市江南润园生态化雨水景观综合设计案例 (191)3. 广西南宁白沙大道(葫芦鼎大桥-壮锦立交)后排绿地提升改造工程 (197)4. 浙江宁波市滨江公园(一期)地面景观雨水利用工程 (200)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指导和规范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的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合理制定以小规模的分散式源头生态控制技术为规划引导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特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f06dc9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e.png)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3•【字号】•【施行日期】2016.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管理暂行规程》经2016年10月28日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13日萍乡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程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实效,依照《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萍府办字〔2015〕143号)的规定,对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程规定如下:一、本规程适用范围1.市规划部门确定的中心城区增长边界24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适用本规程;2.市本级建设项目按本规程执行,属安源区、湘东区、经开区管委会审批的建设项目参照本规程执行;3.芦溪县、上栗县、莲花县应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规程。
二、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给定新建的工程项目。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国有土地划拨、国有土地出让、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申请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项目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内容纳入《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三、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审查1.建设单位应根据给定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条件在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阶段落实低影响开发内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机构在受理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后,应将项目低影响开发平面布局方案提请市海绵办审查。
市海绵办于5个工作日内书面反馈低影响开发设计审查意见,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机构不得出具审核报告,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需发改部门立项的工程项目。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2fc4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c.png)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
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的而制定的。
该技术规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环境、绿化系统、道路及公共场所、地下空间等领域,对于建设集约、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术语和定义1.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指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水资源、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消耗。
具体包括雨水控制、雨水收集与储存、地表水处理、绿化设施等。
4.径流控制(Runoff Control),是指采用措施控制城市地表径流的形成和流量的减少,以达到减少水体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具体包括降低流速、延缓流速、增加地下滞留时间以及提高土壤的水质。
5.绿色屋顶(Green Roof),是指将屋顶覆盖物改为具有一定层厚度的生长介质和多种植物,以达到保障居民舒适度、改善城市景观、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水滞留的目的。
7.蓄滞洪技术(Storage an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是指通过采用地下蓄滞洪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将雨水从源头截留并存储于地下,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技术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
尽可能选择自然材料、结构和措施,提高系统效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面规划原则。
在设计中要考虑雨水的回用、地下水利用、花园绿化、道路绿化、交通疏导等多个方面,打造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3.储备管理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使用储备管理手段,以达到蓄滞洪效果。
4.工艺简化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节约资源和流程,降低劳动强度和能源消耗。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79a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b.png)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模式。
下面是一个海绵城市施工方案,包括雨水利用、生态绿化、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一、雨水利用1.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湖泊和雨水收集池等建筑设施。
此外,还可以利用屋顶、路面和其他硬化地面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公共绿地的水景、汽车冲洗和消防用水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绿化1.在城市中建设大量的绿地,包括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吸收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采用多种植被形式,如草坪、乔木、灌木等,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3.在城市中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湿地公园和湿地过滤池等。
这些设施不仅可以去除污染物,净化雨水,还可以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三、低影响开发1.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尽量保留土地的自然状态。
通过增加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来改善道路和人行道的排水能力。
2.在新建建筑物和街区时,注重建筑设计的低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如屋顶绿化、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3.将雨水收集设施、生态绿化设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统一考虑设计和布置。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四、建设监测系统1.建立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城市的排洪情况和水质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安装雨水控制设备,监测和调控城市雨水的排放速度和水位。
在雨水过大或洪水来临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放速度和水位,减少洪灾的影响。
3.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e079f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e.png)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7年12月20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市水生态,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6〕4号)等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必须按本规定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改、规划、财政、水务、国土资源、公共政务、房管、城管、交通运输、公路、环保、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统筹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和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各县(区)人民政府、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应当根据本辖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制定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计划落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https://img.taocdn.com/s3/m/547ed0c6195f312b3169a577.png)
建设 研 究 院 有 限公 司 、北 京市 园林 古 建 设计 研 究 院 有 限公 司 、上
海市 绿 化 管 理 指导 站 、北 京市 市 政 工 程 设计 研 究 总 院 有限 公 司 、
据 本 地 自 然地 理 条 件 、水 文 地 质 特 点 、水 资 源 禀 赋 状 况 降 雨 规 律 、水环 境 保 护 与 内 涝防 治 要 求等 ,合 理 确定 低 影 响 开 发控 制 目标 与 指 标 .科 学 规 划 布局 和 选 用 下沉 式 绿 地 植草 沟 、雨 水 湿 地 、透水 铺 装 、多功 能调 蓄 等低 影 响开 发设 施 及其 组 合 系统 。
指 南 》 提 出 了海 绵 城 市 建设 —— 低影 响开 发 雨 水 系统 构 建
先规 划 后 建设 体 现规 划 的科 学 性 和权 威 性 .发挥 规 划 的 控 制 和
引领 作 用 。生 态 优 先 。 城 市 规 划 中应 科 学 划 定 蓝 线 和 绿 线 。城 市 开 发 建设 应 保 护 河流 、湖 泊 湿地 坑 塘 ,沟渠 等 水 生 态敏 感 区 .优 先 利用 自然 排水 系统 与 低 影 响开 发 设 施 .实现 雨 水 的 自 然 积 存 、 自然渗 透 、 自然 净化 和 可 持 续水 循 环 .提 高 水 生 态 系统 的 自然修 复 能 力 ,维 护城 市 良好 的生 态功 能 。安 全 为 重 。 以保护 人 民生 命财 产 安 全 和 社会 经 济 安 全 为 出发 点 .综 合采 用 工 程 和非 工 程 措 施提 高低 影 响 开发 设 施 的 建设 质 量 和 管 理水 平 .消 除 安全 隐 患 ,增强 防 灾减 灾 能 力 ,保 障城 市 水安 全 。 因地 制 宜。 各 地应 根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fc1c2d27d3240c8447efd7.png)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萍乡市规划局2015年12月前言为了推进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根据萍乡市委、市政府《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要求,萍乡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七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5.海绵城市规划指引;6.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7.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萍乡市规划局(地址:萍乡市安源区韶山西路1号)。
主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局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黄涛段耀文钟宜根主要审查人:贾君辉刘民佟庆远李王锋卜亚峰颜雪萍易庆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生效时限 (1)1.3. 实现目标 (1)1.4. 适用范围 (2)1.5. 导则定位 (2)1.6. 编制依据 (2)1.7. 标准参考 (3)2. 术语与定义 (4)3. 基本规定 (12)4.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4)4.1. 总体要求 (14)4.2. 总体标准 (14)4.3. 地块标准 (17)5. 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19)5.1. 规划技术总则 (19)5.2. 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33)5.3.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59)5.4. 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要点 (73)6. 海绵城市的设计指引 (80)6.1. 海绵城市设计的原则 (80)6.2. 建设项目分类设计指引 (82)6.3. 不同类型用地常见设施使用指引 (103)6.4. 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104)7. 海绵城市主要计算参数及相关计算方法 (145)7.1. 计算参数 (145)7.2. 以渗透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7)7.3. 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48)7.4. 以调节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0)7.5. 以转输为主要功能的设施规模计算 (151)7.6. 模拟技术的应用 (151)附一: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175)附二: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176)1. 广深港光明站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 (176)2. 浙江宁波市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建设项目 (179)附三:海绵城市设计案例 (187)1. 广西南宁市规划展示馆提升改造工程 (187)2.浙江嘉兴市江南润园生态化雨水景观综合设计案例 (191)3. 广西南宁白沙大道(葫芦鼎大桥-壮锦立交)后排绿地提升改造工程 (197)4. 浙江宁波市滨江公园(一期)地面景观雨水利用工程 (200)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指导和规范萍乡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的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合理制定以小规模的分散式源头生态控制技术为规划引导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特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9cf11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a.png)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6.01•【字号】甬建发〔2018〕76号•【施行日期】2018.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甬建发〔2018〕76号各区县(市)住建局、开发园区各相关管委会(指挥部)建设行政主管理部门,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为更好地加强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海绵设施的质量验收的流程,确保海绵设施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文件精神,市住建委制定了《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6月1日宁波市海绵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海绵设施验收流程,确保海绵设施工程质量,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域范围内所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海绵设施竣工验收活动以及参与海绵设施竣工验收活动的各方主体。
第三条海绵设施是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设施、雨水管渠、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设施。
其中,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设施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渗透设施(雨水渗透池/塘、渗井、渗管/渠),湿塘,雨水湿地,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雨水“渗、滞、蓄、净、用、排”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ce141ca71fe910ef12df8d7.png)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2016年1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及我省《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的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订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与部件;5.施工准备与测量;6.施工与安装;7.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导则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萍乡市建筑设计院萍乡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萍乡市水利设计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刘剑峰黄涛段耀文何玮钟宜根洪春林李瑞尖张海平易庆王启文王海红邓铭颜雪萍目录前言 (1)1总则 (1)2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材料与部件 (6)4.1 一般规定 (6)4.2 透水砖 (6)4.3 渗透管 (6)4.4 蓄水模块 (8)4.5 管材 (10)5施工准备与测量 (11)6 施工与安装 (12)6.1 透水砖铺装 (12)6.2 透水混凝土路面 (13)6.3 透水沥青路面 (14)6.4 绿色屋顶 (21)6.5 生物滞留设施 (22)6.6 植草沟 (24)6.7 渗排管 (26)6.8 蓄水模块 (26)6.9 雨水塘/湿地 (29)6.10 监测设备 (29)7 质量检验与验收 (32)7.1 一般规定 (32)7.2 主要设施的质量检验 (33)7.3工程验收 (49)1.0.1为加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统一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特制定本导则。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faf50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指的是以雨水控制和利用为主体,通过利用自然地形、地质、生态等环境优势,采取规划、工程治理、设施运行及管理等措施,形成系统一
体的市政工程,实现土壤和地下水充沛、水循环合理、水环境优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目标。
一、施工技术要求
1、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本地制度以及环境影响等。
2、必须考虑建筑物的防渗有效性、屋面的雨水及积水收集效率及自然落水面的建设,以降低雨水偏集产生的危害。
3、泵站要求按照设计规定,在施工中必须安装安全保护设施,完善操作管理规定,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4、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水质,减少空气污染的同时,降低雨水资源的浪费。
二、验收标准
1、工程建成要求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泵站安装完整、抗震性能良好;
2、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雨水及积水收集效率,建设自然落水面,确保雨水防
渗有效性;
3、确保配水系统、排污系统正常运行,严格控制水质;
4、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须符合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设施完善有效,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操作;
5、泵站运行故障率低,且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和验收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和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8878646fa1c7aa00b52acbad.png)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5)3.1施工 (5)3.2质量验收 (6)4 海绵城市设施 (8)4.1 透水铺装 (8)4.2 绿色屋顶 (11)4.3 生物滞留设施 (14)4.4 下沉式绿地 (17)4.5 植草沟 (19)4.6渗透塘 (21)4.7湿塘 (24)4.8雨水湿地 (26)4.9调节塘 (29)4.10渗管/渠 (31)4.11人工土壤渗滤 (33)4.12 雨水罐 (35)4.13 延时调节设施 (36)4.14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39)4.15分布式调蓄设施 (41)5 监测设备 (45)5.1 雨量监测设备 (45)5.2 地表水监测设备 (45)5.3 管网监测设备 (47)6 运营维护 (49)附录A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51)附录B 渗透系数测定方法 (55)本标准用词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用标准名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Terms...........................................................................................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Basic requirements......................................................................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排水海绵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给水排水海绵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54b311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c.png)
给⽔排⽔海绵城市: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案例:萍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范区建设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态⼯程体系:有效保护⽣态基底,建设⽣态绿⾊轴线,打通⽣态廊道,建设⽣态节点。
对地块和道路进⾏低影响开发改造,实现75%的径流控制率指标。
海绵城市⽔安全⼯程体系:减少峰值流量,调蓄积⽔,确保⽔安全。
注重“蓄”、“滞”类设施,源头削减降低管线压⼒。
提升⾬⽔管标准,新建排涝泵站,同时结合绿地⽔系,修建调蓄设施。
海绵城市⽔环境⼯程体系:强化“净”类设施,重视径流源头削减,利⽤滨河绿地和湿地系统进⾏末端处理。
城市⽔资源⼯程体系:加强“蓄”类设施,提⾼⾬⽔资源化率,结合湖泊湿地建设⾬⽔调蓄系统,将⾬⽔、再⽣⽔进⾏联合调蓄调度。
海绵城市⽔⽂化⼯程体系:构建具有江南丘陵特⾊的⽔⽂化体系,加强⽔⽂化载体建设⼆、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规划为了顺利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萍乡将⽰范区海绵城市近期(2015~ 2017年)建设项⽬进⾏打包实施,打包原则如下:系统完整:项⽬打包应按照排⽔分区划分,项⽬包不跨越排⽔分区,以保证系统、流域的完整性,使得项⽬包未来便于考核,为按效付费提供基础。
权责明确:项⽬打包应该尊重⾏政管理权责范围,尽量保证项⽬包属于⼀个⾏政管理主体,以保证未来⾏政管理的⾼效。
⽰范区案例⽟湖⽚区为新城区,⾯积5.32km2。
存在问题:⽔⽣态:⽟湖⽚区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9.9%;⽔安全:共有6个内涝积⽔点,积⽔⾯积18951m2,积⽔量9007m3;⽔环境:⽟湖⽚区污染物COD、SS、TP和NH3-N每年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19t、221t、2.2t和10.9t,每年实际排放量分别为289t、223t、1.4t和11.9t。
其中TP不超标,⽽COD、SS和NH3-N分别超标70t、2t和1t。
建设⽬标:以保障⽚区⽔安全为主,治理⽔环境和提⾼区域径流控制率为辅。
翠湖⽚区为新城区,⾯积4.81km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21f15046edb6f1aff001f46.png)
2 适用范围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 并吸纳了我国相关政策 法规的要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内容的落实;二是指导新 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是指 导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 作。
3 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 生态优 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规划引领 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 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 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生态优先 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 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 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 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推进建设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 号) 、 《国务院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 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 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 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规划控 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 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 实践案例。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规划、 设计、 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 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 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 导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 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 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共22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划指标共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501fa0780eb6294dd886ced.png)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规
划指标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实践与探索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62a0a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f.png)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实践与探索
潘雪梅;郑勇;邓坤
【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参与主体组织“碎片化”问题,更大限度地发挥好水利作用,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梳理分析国家及江西省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具体实践,构建水利指标体系,总结水利工作与经验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理论指导与地方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明晰水利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潘雪梅;郑勇;邓坤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生态水利技术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国外雨洪管理技术实践对北方海绵城市建设启示——以沈阳雨水利用综合规划为例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化工园区的创新与实践——徐圩新区张圩港防护林海绵
城市建设探索3.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的实践与探索4.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洪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2016年1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及我省《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2017)》的要求,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次制订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与部件;5.施工准备与测量;6.施工与安装;7.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导则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导则由萍乡市规划局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萍乡市建筑设计院萍乡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萍乡市水利设计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周丹赵晨辰吕梅康彩霞王江磊刘剑峰黄涛段耀文何玮钟宜根洪春林李瑞尖张海平易庆王启文王海红邓铭颜雪萍目录前言 (1)1总则 (1)2术语 (2)3 基本规定 (5)4 材料与部件 (6)4.1 一般规定 (6)4.2 透水砖 (6)4.3 渗透管 (6)4.4 蓄水模块 (8)4.5 管材 (10)5施工准备与测量 (11)6 施工与安装 (12)6.1 透水砖铺装 (12)6.2 透水混凝土路面 (13)6.3 透水沥青路面 (14)6.4 绿色屋顶 (21)6.5 生物滞留设施 (22)6.6 植草沟 (24)6.7 渗排管 (26)6.8 蓄水模块 (26)6.9 雨水塘/湿地 (29)6.10 监测设备 (29)7 质量检验与验收 (32)7.1 一般规定 (32)7.2 主要设施的质量检验 (33)7.3工程验收 (49)1.0.1为加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统一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与验收,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萍乡市所有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项目的施工及验收。
1.0.3萍乡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5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0.1绿色屋顶green roof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由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绿化体系。
2.0.2透水铺装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功能和承载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2.0.3植草沟grass swale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
2.0.4 下沉式绿地depressed greenbelt下沉式绿地也称下凹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绿地,通常将雨水口(或其他溢流设施)设置于绿地内,且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低于周边路面。
2.0.5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practice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
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
2.0.6雨水湿地rainwater wetland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
2.0.7渗井infiltration well渗井指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的设施,为增强渗透效果,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透管,并在渗透管周围铺设砾(碎)石。
2.0.8 渗透管/渠infiltration trench渗透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
2.0.9 蓄水模块water storage module以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为主要材料,孔隙率90%以上,采用注塑加工成型的能承受一定外力并具有蓄水能力的矩形镂空箱体。
2.0.10 蓄水池rainwater tank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
2.0.11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2 海绵城市Sponge City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基本规定3.0.1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进行项目管理。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3.0.2施工现场必须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3.0.3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规模、竖向、平面布局、材料规格与类型等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0.4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手续。
3.0.5 工程施工中,在质量检查、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单位的检定,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3.0.6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工程的验收宜在整个工程经过一个雨季运行检验后进行。
3.0.7为做好萍乡市海绵城市示范工程的数据积累,便于推广,具有创新性设计的及试验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设置监测井。
3.0.8 管道、检查井、透水铺装等的施工安装与验收管理应满足本导则的要求,本导则未做出规定的,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
3.0.9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施工过程对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及周边环境功能的扰动和破坏。
3.0.10冬、雨季施工时应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4材料与部件4.1 一般规定4.1.1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
4.1.2 塑料排水检查井以及材料相同的渗井、弃流井、沉泥井等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326-2010)和《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233-2006)的规定。
4.2 透水砖4.2.1透水砖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的规定。
透水砖的透水系数大小分为A级和B级,其中,A级应大于等于0.2mm/s,B级应大于等于0.1mm/s;防滑性能应满足检测BPN 值不小于60(无量纲);耐磨性应满足磨坑长度不大于35mm。
4.2.2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的技术要求。
4.3渗透管4.3.1多孔渗透管是以不同塑料管材在管壁上打孔而成。
多孔渗透管技术参数见表4.3.1-1、4.3.1-2。
表4.3.1-1不同塑料管材的渗透管技术参数表4.3.1-2 热塑性塑料管材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MPa)4.3.2 软式渗透管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材质为高抗冲聚乙烯;第二种主要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等为原料;第三种以覆有聚氯乙烯树脂防腐层的螺旋式钢丝弹簧管为骨架,外包裹渗透性土工布及聚合纤维编织物为管壁。
软式渗透管技术参数应满足表4.3.2的规定。
表4.3.2 软式渗透管技术参数4.4蓄水模块4.4.1 塑料蓄水模块采用分体式设计,它可在施工现场按一定的顺序组装成蓄水箱体。
聚丙烯、聚乙烯材料的性能指标应与《建筑排水用聚丙烯(PP)管材和管件》(CJ/T278-2008)相一致。
4.4.2塑料蓄水模块单体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表4.4.1的要求。
表4.4.1 塑料蓄水模块的性能指标4.4.3塑料蓄水模块的功能指标应满足表4.4.2的要求。
表4.4.2 塑料蓄水模块的功能指标4.5管材4.5.1 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管材应满足设计要求,宜采用聚乙烯(PE)缠绕结构壁管材、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材、聚乙烯(PE)实壁管材、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管材、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硬聚氯乙烯(PVC-U)加肋管材等,且应满足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
4.5.2 管道埋设于车行道下时,管材的环刚度应按计算确定;若无计算时,环刚度应不小于8 kN/m2。
其他情况下,管材的环刚度不得小于4 kN/m2。
4.5.3 多孔渗透管宜采用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B型),聚乙烯、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聚乙烯、硬聚氯乙烯实壁管等为基材,管壁开孔率宜为1%~3%。
4.5.4聚乙烯缠绕结构管壁管材(B型)应采用承插式电热熔连接或承插式弹性橡胶密封圈连接。
4.5.5聚乙烯、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和硬聚氯乙烯实壁管应采用承插式弹性橡胶密封圈连接。
承插式弹性橡胶密封圈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其性能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GB/T21873-2008)的规定。
5施工准备与测量5.0.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实行自审、会审(交底)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5.0.2施工前,施工、安装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及相关外部环境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沿线调查,掌握现场基础资料。
5.0.3施工前应做好量具、器具的检定工作与相关原材料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