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通过改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合理规划城市水资源利用,推动雨
水资源的集中利用和分散排放,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各地在城市规划中加入了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雨水利用设施,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在建设工程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注重构建多功能的雨水设施,如雨水收
集池、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有效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率,降低了城市的雨水径流量,减缓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各地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这些雨水设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最后,在管理和监测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加强了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建
立了城市水资源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变化情况,有效预防了城市的水环境问题。

总的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改善城市水资源和
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背景城市概况。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

济南名泉“中国唯一,世界罕见”,是济南乃至国家的名片。

市域内河湖纵横、泉水众多,自古以来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美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独特的城市风光,“山、泉、湖、河、城”是济南独特的城市魅力。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城区南部岩溶地质,渗漏带分布广泛,雨水入渗条件优越;北部岩浆岩阻隔,将渗入地下的雨水续存,转化成为地下水。

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济南七十二名泉,也形成了具备良好“蓄水、渗水、净水、释水”条件的“天然海绵体”。

1.问题与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迅速扩张,城市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我市仍面临泉水枯竭、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

一是泉水枯竭。

随着城市硬化面积的增加,泉域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减少,泉水曾多次出现停喷危机。

二是洪涝多发。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降雨季节性强,极易出现马路行洪现象,历史上曾出现1987年“”、XX年“”等特大城市山洪。

三是水源不足。

济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属典型资源型缺水城市。

四是水质污染。

截至XX年底,建成区内仍有31处河段存在黑臭现象,亟待治理。

建设海绵城市,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促进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试点区选择。

为充分发挥试点建设的示范带动与引擎推进作用,我市将城区上游39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本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

主要考虑是:该区域南依群山,北靠泉群,为坡地与平原结合地形,其用地构成、新老城区具有典型性,堪称“微缩版的济南市”。

同时,该区域地处强渗漏带,是泉水重要补给区,区域内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问题十分突出,具备较好的代表性。

二、经验做法建立高效工作推进模式。

市政府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向推进以8个项目部为主、纵向突破以6个职能组为主的矩阵式管理架构。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汇报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汇报
遂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一、河东新区北片区一期工程
项目名称
遂宁市河东新区2015年海绵城市 改造北片区一期工程项目设计
工程名称
小康经济适用房 慈音寺安置房 罐子口小区B-07 罐子口小区B-08-01 小康农贸市场 伊顿国际学校
杨柳路 五彩缤纷路 市环岛商务中心 武警支队
德水路
年径流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mm)
①海绵改造项目完成后,市环岛商务中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超过80%,满足我市海绵城
市实施计划的要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 效益;
②年径流污染消减量大于60%(以SS计),减少了市环岛商务中心雨水径流污染排放量
,有利于保护涪江水环境;
③年收集利用雨水量达6400立方米,能够满足市环岛商务中心绿地1个半月的浇灌水 量,节水效果明显;
¾ 蓄:设置3个蓄水池,共880m3。 ¾ 净:植草沟、碎石沟、下凹式绿
地、除污雨水口、旋流沉沙井。 ¾ 用:按照绿地浇灌、道路广场冲
洗。
遂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一)、市环岛商务中心办公区域
3、方案简介
遂宁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一)、市环岛商务中心办公区域
4、效益分析
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80%,对应日降雨量32.1mm。海绵设施需控制径流量2298m3。设计方 案采用源头控制、迁移控制和末端控制措施相结合,可实现地块径流控制目标。
制总计
雨量
1 27280 334 0.38 0.33 42 46 80 24 0 150 150 341 -7
2 72285 1227 0.53 0.49 79 200 27 108 365 700 450 1229 -2
3 63150 1020 0.50 0.47 57 209 0 125 365 699 300 1057 -37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篇一:常德南宁海绵城市的考察报告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3月14日至19日,由市政府研究室李文新副主任率队,市水务局、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常德、南宁两个第一批国家试点海绵城市。

此次调研合计6天,目的是学习和借鉴这两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与做法。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一、行程安排二、调研主要内容(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文件有哪些亮点及成效如何;(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设时序、投融资模式、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1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规划、住建、水务、市政、园林等部门联动协调和配合情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城市道路项目规划、建设、协调、验收等经验做法。

三、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介绍海绵城市,又为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系统。

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也即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新建的建筑、道路、绿地等场所对雨水要有渗、滞、蓄、净、用、排几项功能,不能象传统开发模式那样,对雨水只靠集中排放单一方式,没有积、蓄、自然净化、利用等功能。

积、蓄雨水可以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起到部分防洪排涝作用,自然方式净化是为了防止雨水二次污染,降低河涌治污成本。

海绵城市一项重要指标是径流排放,这一指标是衡量该区域积、蓄等纳水的能力。

2015年3月,常德、南宁两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海绵城市后,以新型城市发展观和建设模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

在这轮新型城市建设过程2中,他们也拓宽了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内涵,将数字化市政、涉水国有企业改制等,凡是与城市治水工作有关的工作均纳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范畴,其中,将污水净化这类公益性项目推向了市场化,引入了社会资本,并为这类公益性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与投资的模式作了顶层设计,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市XX区20XX年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XX区是XX市最早开发的城区,也是中心城区之一。

改变粗放的开发模式,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意义尤为重大。

20XX年,区海绵办按照市海绵办《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一览表的通知》(X海绵办〔20XX〕7号)的要求,在各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项目中深度挖潜并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现将我区20XX年工作情况及20XX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一)积极推进落实新增海绵城市面积及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我区20XX年度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包括:1)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5平方公里;2)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0项。

我区积极响应任务分工,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进落实,并对XX区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全面梳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形成了切实可行的20XX年海绵城市项目库。

目前我区20XX年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8项,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既有设施海绵专项改造项目29项。

(二)开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海绵办《关于征求落实XX市2016年度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专家意见的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深海绵办〔20XX〕32号),要求各区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实现重点建设片区详细规划(实施方案)的全覆盖。

我区目前已完成《XX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送审稿),预计将在20XX年底正式发布。

该规划包含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总体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与空间格局分区、管控单元海绵城市建设策略与指标分解、海绵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时序规划、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从规划层面指导全区海绵城市建设。

(三)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两证一书”审批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20XX年我区根据《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的详细蓝图、单元更新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核心指标及相关的措施;并结合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作为城市规划许可的管控条件,纳入规划“两证一书”审批流程。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报告海绵城市建设报告一、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但也引发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开始得到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通过采用多种生态工程手段,构建城市内涝的自然循环系统,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力,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城市建设成为有机联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生态化、智能化、自然化的和谐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海绵城市要以生态为优先,采用生态恢复、改善城市环境。

2. 综合治理原则。

采用综合治理手段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 多元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城市内的每一滴水,达到多种用途。

4. 划分功能区原则。

海绵城市将城市内的不同地区划分功能区,采用不同的治理策略来进行治理。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现途径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采用植物覆盖、湿地恢复等方式,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2. 集雨、蓄水。

通过雨水收集和蓄水系统,实现雨水的最大限度利用。

3. 孔雀城市建设。

将城市内的河流、沟渠等水体打造成连通的生态系统。

4. 能源节约。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照明、空调、供水等能源的节约。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1.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城市污染。

2.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3. 保护城市水资源。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保护城市水资源,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提高城市品质。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是城市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标志。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存在问题1. 技术难度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技术难度较大。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城市建设转向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自2015年开始,中国已开展了一系列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在多个城市展开。

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40多个城市纳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计划,涵盖了东部沿海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和西部城市等不同区域。

这些试点城市旨在通过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生态系统等举措,增强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现象,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试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和手段。

例如,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道路、浇灌绿化等用途,同时减少了排水管网的负荷;利用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蒸发散能力;实施地表渗透工程,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补充,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等。

这些措施使得试点城市在抗洪排涝、水资源利用和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效果。

然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对新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标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试点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些地方的财力和技术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承担建设的巨大压力。

再次,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和土地有限等因素,一些城市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抢占、流转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益探索。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全国范围推广,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文将继续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

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海绵城市规划总结汇报一、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能够吸收、蓄存、净化和利用降水,并通过合理的再利用方式减少对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干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断加剧,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海绵城市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发展策略。

二、海绵城市规划的背景1.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面临更多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风险。

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利用的不合理规划,导致城市面临水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海绵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2)多元共享:建立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3)适应性强: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灵活应用技术手段,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4)兼顾经济效益: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2. 目标:(1)改善城市水环境:通过排除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收集降水、净化水源,提供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3)增加城市绿地和生态系统:通过增加绿地覆盖、建设湿地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4)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减少洪涝风险。

四、海绵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措施1. 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1)绿地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地覆盖,减少地表径流。

(2)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通过收集和利用降水,减少城市对外部供水的依赖。

(3)湿地建设和恢复:建设湿地系统,提供自然的水质净化功能。

(4)生物滞留系统:通过建立生物滞留系统,实现水的净化和蓄存。

2. 新兴技术手段:(1)蓄洪区域规划:将蓄洪区域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2)生态河道修复:通过河道修复和湿地建设,提高城市水资源的自净能力。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部署和督查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是xx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予以印发。

提出了将我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海绵城市的工作目标,梳理出了近期共计57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至各部门,落实责任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节点,在全市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工作机制。

目前,2017年第二批共计50项工作任务也已经制定印发。

二是成立了xx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虎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事宜。

各区(新区)及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完成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等。

三是搭建市、区海绵协调平台,并建立市、区海绵办联动工作机制。

市海绵办通过海绵城市联络员微信群、现场办公等形式,与各区形成合力。

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市、区海绵办还尝试合署办公模式,定期联合召开工作例会,共同协调解决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规划、政策和标准制订,形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一是《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的《xx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要点和审查细则》也已经印发实施;各区海绵详细规划相继印发。

二是海绵城市政策制定工作有序开展。

已经发布了《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项;即将发布《xx市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正在编制《xx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xx 市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与推广方案》、《xx市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方案》以及《xx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办法》4项。

三是全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制订,并将海绵要求纳入现行建设项目管控流程。

海绵城市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日
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道路,通过改变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式,实现雨水的自然收集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所在的城市也积极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通过改造城市道路和广场,增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实现了雨水
的自然渗透和储存。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浸现象,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雨水管网改造和维护工作,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放,避免因雨水管网堵塞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了雨水资源的利用工作,建设了一批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如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为城市的绿化和景观提供水源,还能够为城市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补充水源,减轻城市的自来水供应压力,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了城市水体的清淤和
修复力度,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了城市水生态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修复了一批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所在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统筹性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地表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各地相继推出了海绵城市建设计划。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它的目标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自然保水、自然保墒、自然保湿等方式,将雨水、污水等排水系统与自然水环境相结合,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和自然环境质量。

目前,全国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如下:1.北京: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自然资源有限,但也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北京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推动绿色屋顶、生态景观带、湿地公园等建设,并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2.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最早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上海通过规划调整,推动了城市绿地建设和立体绿化,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上海也致力于改造老旧小区和工业区,提高其抗洪排涝能力。

3.广州: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较低,容易出现城市内涝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河湖生态修复等方式,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

广州还探索建设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减少水体污染。

4.成都:成都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闻名,也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成都大力发展城市水体梯级利用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色屋顶,提高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水体的净化能力。

5.武汉: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城市。

为应对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问题,武汉推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了城市湿地公园和雨水花园,通过雨水渗透和植物净化,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除了以上几个城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比如南京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和绿色雨水园,实现了城市的自然保水和自然保墒;杭州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水景湿地,提高了城市的洪水抗御能力。

下午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工作进展汇报

下午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工作进展汇报
区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保护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组合方案 规划实施
规划协调 海绵监测 近期建设 制度建设
21
常德市海绵型院落建设设计方案 ——市政协机关院落改造
相关链接
22
常德市海绵型院落建设设计方案 ——市政协机关院落改造
相关链接
23
常德市海绵型院落建设设计方案 ——市政协机关院落改造
27
相关链接
设计主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实现穿紫河的水系连通 及河岸景观设计,第二部分是对现有泵站、调蓄池等进行改造并新建 蓄水型生态滤池,第三部分为完成船码头泵站集水区管网分析及水力 计算。第一及第二部分通过公共绿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将市政工程设 施与亲水生态景观结合起来,提升市政设施、土地使用效率以及周边 环境品质,第三部分则为整个项目的设计基础,提供技术依据。
17
Part 2 工作亮点
突出亮点: 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取得了以下6个方面亮点: 一: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引领。立足常德实际,确定南方丰水地区城
市内涝防御的有效措施---大中小海绵构建并重。 二:初期雨水和合流制排水系统排放的污水在终端得到有效处理。 三:用CCTV检测管网,构建排水模型,实施非开挖修复。 四:重视黑臭水体治理。 五:利用水生植物改善湖水水质。 六:雨水排放纳入城市排水许可规范。
相关链接
24
相关链接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可推广、可复制、可考核的范例工程
合流制污水终端有效处理——常德市 船码头泵站改造及河道治理项目 水生动植物净化城市水系黑臭水体治 理——滨湖公园改造项目 海绵型院落——润景园小区改造项目 海绵型道路——柳叶大道西段新建项 目
25
相关链接
常德市船码头泵站改造及河道治理工程简介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许多城市纷纷设立了海绵城市示范区,以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海绵城市示范区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的情况。

首先,我们在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通过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城市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功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然而,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理念相对较新,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和知识空白,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其次,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我们在协调和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

最后,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在资金和人才储备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组织和管理,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

市海绵城市汇报材料篇一:常德南宁海绵城市的考察报告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3月14日至19日,由市政府研究室李文新副主任率队,市水务局、市国土规划委、市住建委有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调研组,考察了常德、南宁两个第一批国家试点海绵城市。

此次调研合计6天,目的是学习和借鉴这两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经验与做法。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一、行程安排二、调研主要内容(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出台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文件有哪些亮点及成效如何;(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建设时序、投融资模式、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1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规划、住建、水务、市政、园林等部门联动协调和配合情况,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四)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五)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城市道路项目规划、建设、协调、验收等经验做法。

三、常德、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介绍海绵城市,又为低影响雨水开发构建系统。

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也即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新建的建筑、道路、绿地等场所对雨水要有渗、滞、蓄、净、用、排几项功能,不能象传统开发模式那样,对雨水只靠集中排放单一方式,没有积、蓄、自然净化、利用等功能。

积、蓄雨水可以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起到部分防洪排涝作用,自然方式净化是为了防止雨水二次污染,降低河涌治污成本。

海绵城市一项重要指标是径流排放,这一指标是衡量该区域积、蓄等纳水的能力。

2015年3月,常德、南宁两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一批试点海绵城市后,以新型城市发展观和建设模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

在这轮新型城市建设过程2中,他们也拓宽了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内涵,将数字化市政、涉水国有企业改制等,凡是与城市治水工作有关的工作均纳入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范畴,其中,将污水净化这类公益性项目推向了市场化,引入了社会资本,并为这类公益性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与投资的模式作了顶层设计,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海绵城市报告

海绵城市报告

海绵城市报告一、背景介绍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崇的一种城市防洪水安全措施,它将城市排水系统转变为具有水保、渗透、蓄水等多重功能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通过仿效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雨水一个自然有序的处理过程。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涝、排水管网过载等问题,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强城市韧性,达到生态环保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1. 自然排水原则。

建立和健全基础设施,采用适当的自然溢流,实现不管天晴阴雨,雨水都有自然排放的功能。

2. 堵截优先原则。

即优先在源头堵截雨水,并通过开展散段虹吸雨水收集技术等手段,从根本上降低洪涝病害和污染物危害的发生。

3. 综合利用原则。

通过吸纳理念,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起来。

将雨水、洁净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海水等各种水资源适宜的多渠道安排,充分利用水资源。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四项基础1. 生态绿地系统。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优化构建绿地系统。

这样可以达到增加城市的蒸发能力和降低城市地表温度等效果。

2. 雨水排水系统。

建设雨水处理站、设置过渡性系统,减少雨水的污染。

3. 天然湖泊和水系系统。

结合自然水系与城市排水,做到统筹规划。

4. 再利用水资源系统。

包括广泛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水处理、水储存、水循环利用等工程。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实践深圳湾货物站区的改造,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节约了空间,展现出海绵城市的艺术魅力和技术性。

五、结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自然系统、生态系统、水循环系统、城市景观系统、治理系统等均需要海绵化处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保水平。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不但重要性显著,而且必须引起广泛关注。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部署和督查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一是xx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予以印发。

提出了将我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海绵城市的工作目标,梳理出了近期共计57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至各部门,落实责任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节点,在全市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工作机制。

目前,2017年第二批共计50项工作任务也已经制定印发。

二是成立了xx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虎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事宜。

各区(新区)及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完成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等。

三是搭建市、区海绵协调平台,并建立市、区海绵办联动工作机制。

市海绵办通过海绵城市联络员微信群、现场办公等形式,与各区形成合力。

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市、区海绵办还尝试合署办公模式,定期联合召开工作例会,共同协调解决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规划、政策和标准制订,形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一是《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的《xx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要点和审查细则》也已经印发实施;各区海绵详细规划相继印发。

二是海绵城市政策制定工作有序开展。

已经发布了《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项;即将发布《xx市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正在编制《xx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xx 市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与推广方案》、《xx市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方案》以及《xx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办法》4项。

三是全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制订,并将海绵要求纳入现行建设项目管控流程。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

区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情况总结一、导语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和城市水logging,水资源短缺,水灾风险增加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旨在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更好地调蓄、透水、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城市。

二、海绵城市的概念与特点1.1 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海绵概念广泛应用,通过改变城市的地表、地下和地下水水系的构筑和管理,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增加蓄洪容量,提高城市地下水位,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城市。

1.2 海绵城市的特点海绵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透水性:通过改变城市地表的材料和结构,增加地表透水面积,使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土壤中,减少地表径流,避免水logging。

(2)调蓄性: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等设施,有效地调蓄降雨水,并在干旱时期进行利用。

(3)净化性:通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加强雨水的处理和净化,使雨水经过处理后具备一定的水质要求,以满足城市的非饮用水需求。

(4)水资源利用性:通过改变城市的供水方式,提高城市地下水位,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5)生态性:通过恢复和保护自然湿地、水生态系统等生态工程,达到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

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历程2.1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和城市水logging,水资源短缺,水灾风险增加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启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试点建设旨在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更好地调蓄、透水、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城市。

2.2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历程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2014年,首批15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并启动试点工作。

海绵城市工作汇报海绵城市原理

海绵城市工作汇报海绵城市原理

海绵城市工作汇报海绵城市原理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水logging和城市内涝等问题逐渐凸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海绵城市项目。

1.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通过建设各种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集中、储存和利用。

例如,我们建设了雨水花园,通过绿色屋顶、河流镇、雨水湖泊等方式将雨水进行收集,用于农田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给。

这样不仅减少了城市的雨水排放压力,还提供了城市景观的美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雨水渗透和滞留海绵城市通过改善城市地表的透水性,使雨水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地下水。

我们采用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铺设道路,增加了地面的透水性。

同时,在低洼地区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湖泊,形成水滞留区域,缓冲雨水的过量入渗,减缓雨水流入排水系统的压力。

3.自然滞留调蓄为了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我们在城市中建设了一系列的滞洪池、生态湿地和城市绿地。

这些水体和湿地能够在降雨过程中起到缓冲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保持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

4.植物生态过滤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构建了一系列的植物滤池和湿地,利用植物的根系和生态系统对水质进行过滤和净化。

这不仅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还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三、项目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城市内涝问题明显减轻。

通过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我们有效地减少了城市的水logging和内涝问题。

降雨期间,雨水被很好地收集、渗透和调蓄,有序进入排水系统,减少了雨水对城市水系统的冲击。

2.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卉,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果,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通过植物的生态过滤,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我们成功地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给,减少了城市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