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生活智慧与现代社会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生活智慧与现代社会生活
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对我国的哲学、文学、心理学、军事学等方面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其很多哲学观点,对中国的文化更是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一.修身养性
老子多次以水来说明自己的哲学观,“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修养高的人就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但是与世无争,身居众人所厌恶的卑微之地,所以它更接近大道。
它总是处在亲和的地方,思想上总是保持深藏不漏,总是倾向于仁爱,言语总是守信,政治上保持安定,做事情很干练,举动也切合时宜。
正是由于它与世无争,所以才不遭到怨恨。
老子和孔子都以水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在老子眼中,修养到达最高境界的人就像水一样,水的特性就是谦和柔顺,但是它与世无争。
做人如果能做到这样,也就达到了境界。
老子的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做人也应该像水一样,能处于卑下,能包容一切,能服务他人,能做到不争名夺利,这样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水的特性还表现为“柔”,老子贵“柔”的思想在很多章节
都有所表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老子.四十三章》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游走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缝隙。
柔能克刚,滴水穿石,所以水是最接近老子所说的道的东西。
其次,老子认为水也体现了一种宽容大度的特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正由于水善下之,所以江海才能成为小溪流的归宿。
如果人也能做到这样博大胸怀,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无情,很多人自私自利,对他人刻薄无情,心理上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个社会,与他人交往,就要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这样宽容是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能够平缓愤怒,减轻痛苦。
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缺点,没有一个人是很完美的,如果要融入这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处处挑人毛病,是不能和他人处好关系的。
老子一直认为有德性的人应该是自知的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三十三章》,了解别人的人是智人,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明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才算是强者。
懂得知足的人是富有的人,努力去实践的人才有志气。
老子认为明是一种比智更高的境界,所以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要努力达到自知的境界。
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所以造成了很多悲剧。
老子在很多章节都论述
的这种观点,“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第二十四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我欣赏的人得不到彰显,自以为是的人没有闪光点,自吹自擂的人没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领导。
如此明白的道理,在当今社会却有很多人不明白,所以更显出这一哲学观点的宝贵之处。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只看人的物质生活方面,还要看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尤其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一个新的高度。
人的全面发展就包括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老子这种谦逊的处事方式,正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第二十二章老子也表述了同样的观点,“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二十二章》这也是说不自我欣赏,不自高自大,不自吹自擂的人才能长久。
与此相似的观点在第八十一章也有论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八十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并不善良;真正明白大道的人不一定博学,而博学的人不一定明白真正的大道。
老子这些话浅显易懂,简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巨大的哲理。
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有些人善于花言巧语,博取上级的信任,而真正有才学的人却
不善此道,所以很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这也是当今社会的诟病,要认清这样的人的真面目。
博学的人不一定明白大道,就像许多高校的学术腐败现象,肇事者大部分都是博学的教授学者,他们是饱读诗书学者,竟然也不明白偷窃是一种很无耻的行为,所以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此外,老子还劝人不要醉心于名利,名与利只是身外之物,人的身体才是最宝贵的。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德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四十四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名利与身体哪个更值得爱惜,身体与财物哪个更值得珍惜,获得与丧失哪个更值得担心。
所以过多的爱惜必定造成更大的浪费,过多的保藏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收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有很大危险,可以长寿。
名利和财物都是身外之物,身体才是人最宝贵的,在名利和财物上应该懂得满足,越是贪婪的人就会损失更大。
懂得满足的人,不贪婪的人才可以活得更长久。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追逐名利,不惜违法犯纪,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自己也最终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就如老子所说,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有什么东西是比生命还宝贵的呢?
二.辩证的观点
老子很早就提出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
“祸兮,福之所
倚;褔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是在生活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道理,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成功和失败是相辅相成的。
不可能有人一直成功,也不可能有人一直失败,关键在于看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
每一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不同,这也是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有些人对失败的结果无法接受,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如果对成功过分的在意,或者是骄傲自大,也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理出现。
对于这样的现象,老子提出了“宠辱不惊”的对策,“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十三章》这段话意思是说,受宠与被辱都是外物加于身,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还有什么荣辱呢?所以在成功的时候能够不骄傲,在失败的时候也能冷静对待,这样就能保持心态的平和。
现在很多人太看重荣辱,所以无法接受失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无为”是老子论述最多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为观点是不合时宜的。
其实不然,如果认真品味老子的话,就会发现,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一直提倡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那样肯定是不能做成事情的。
很多人强求不可能之事,
在没有达成之后,又怨天尤人。
老子告诉人们,要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顺其自然,不要抱怨或强求命运的改变。
很多人能认识规律,认识自己的能力,最终做出了巨大成就。
不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味空想不能之事,只会一事无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最能体现老子智慧的哲学观点,在当代更是具有积极意义。
从细微的事情做起,从小事情做起。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很多不好的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容易做,参天大树也是由小树苗长成的,高楼大厦也是从地基开始建起来的。
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注重细节才能成就大事。
很多历史人物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道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老子.六十三章》这句话是说,把无为看做有为,把小事情看做大事,做事情的时候能够从容易的地方入手。
世界上困难事情刚开始是容易的,很大的事情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
所以正是因为圣人不好大喜功,所以才能成就大事。
容易许诺的人也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的人做起事情会觉得很难。
圣人是把事情想得困难一点,所以没有事情能够难倒他。
人不能看不起不起眼的小事情,很多大事情都是以小事情开
始的,例如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也估计不足,刚毕业就想找薪酬高,轻松的工作,又不原意去干一些报酬少、细小,但能锻炼人的基层工作,最后高不成,低到一种恬淡宁静,他的智慧之言,尽管过了几千年,仍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
123 杨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