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6篇)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的责任。
针对家庭中出现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幼儿;自理能力;家园沟通现在,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们意识到如果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误区,使幼儿在幼儿园培养的自理能力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则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了亲子交往的快乐,既可使亲子之情得到升化,又可为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一)家长要激发孩子的自理兴趣,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以帮助他们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激发自理的兴趣是教育孩子树立自理观念的关键。
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象成人一样劳动,他们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而这种最初的劳动兴趣往往被家长的拒绝而扼杀了!其实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做得并不完美,家长,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大也应给予鼓励。
如家长的一句“你真能干”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二)家长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孩子自理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
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应该要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困难和可能性分别是什么呢?一、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1、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幼儿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不具备,还不是学习的好时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养成了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家长着急同时也怕麻烦,觉得孩子动作慢。
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
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1、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
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独立、自信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法。
一、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 培养自我饮食能力: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让他们自己拿餐具、倒水等。
逐渐引导他们学会用筷子、刀叉等工具,培养他们的饮食自理能力。
2. 培养自我穿衣能力:教导幼儿穿脱衣物,可以从简单的衣物开始,比如T恤、裤子等。
逐渐引导他们学会系鞋带、扣纽扣等,培养他们的穿衣自理能力。
3. 培养自我洗漱能力:教导幼儿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卫生习惯,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让他们逐渐掌握这些生活技能。
4. 培养自我整理能力:教导幼儿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让他们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培养他们的整理自理能力。
二、培养社交自理能力1. 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和情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3.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教导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过马路时要注意车辆、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培养认知自理能力1.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学习材料和玩具,让他们自主选择和探索。
2. 培养自我思考能力:鼓励幼儿思考问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可以通过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反馈,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度引导: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度引导,不要过分干预。
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和探索。
幼儿园中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
幼儿园中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培养孩子独立进餐、整理餐具的能力。
2.培养孩子自主穿脱衣物、整理床铺的能力。
3.培养孩子独立上厕所、清洁身体的能力。
4.培养孩子整理书包、摆放学习用品的能力。
5.培养孩子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具体措施1.进餐环节(1)让孩子学会使用餐具,如勺子、筷子等。
(2)引导孩子学会自主进餐,不挑食、不剩饭。
(3)饭后让孩子自己整理餐具,养成良好习惯。
2.穿脱衣物环节(1)教给孩子正确的穿脱衣物方法,如先脱鞋子再脱裤子。
(2)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物,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
(3)定期举办穿衣比赛,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3.上厕所环节(1)教给孩子正确的上厕所方法,如先脱裤子再坐便器。
(2)引导孩子学会清洁身体,如洗手、擦屁股等。
(3)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孩子自主上厕所。
4.整理书包环节(1)教给孩子正确的整理书包方法,如将书本文具分类放置。
(2)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
(3)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确保书包整洁有序。
5.合作分享环节(1)开展团队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2)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培养分享精神。
(3)设立奖励制度,表彰表现优秀的孩子。
三、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1-2周):让孩子熟悉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逐步培养自理能力。
2.第二阶段(3-4周):加强实践,让孩子在操作中巩固自理能力。
四、注意事项1.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耐心指导,不急于求成,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家园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情感关怀与鼓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成功自己穿上了衣服,即使动作不够熟练,我们也可以说:“哇,你今天真棒!自己穿衣服,真是个小大人了!”这样的情感关怀和正面反馈,能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尝试。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自我服务意识形成的基础。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给幼儿的生活带来便利,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爱护自己。
为他们今后能自立生活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内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生活的自我服务能力,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
小班幼儿应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手绢、会穿鞋、会叠衣服、会用勺子;中班幼儿应具备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刷牙、会洗脸、会洗脚、会用便纸、会穿衣服、会脱衣服、会系扣子、会穿袜子;大班幼儿应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会整理书包、会擦桌椅、会叠被子、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益影响。
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6岁的儿童动作发展逐渐完善,手指小肌肉动作快速发展,有能力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
有专家也曾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
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大小肌肉群的形成和动作的协调。
(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幼儿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自主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任务,幼儿能够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 建立日常生活规律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或教师可以制定一套日常生活规律,如定时起床、吃饭、洗漱等。
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生活自理的机会。
2. 提供适当的自理任务家长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他们的自理任务。
比如,幼儿可以自己穿脱衣物、洗手、整理书包等。
重要的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并逐渐独立完成任务。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
通过参与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幼儿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比如,让幼儿尝试剪纸、折纸、描绘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4. 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比如,让幼儿自己选择衣物、鞋子等,帮助他们认识不同季节的衣物和鞋子的功能。
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整理玩具、书本等物品,让他们明白物品的归位和整理的重要性。
5.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任务,如清理教室、摆放餐具等。
通过团队合作,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并且培养出一种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6.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在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无论是完成一个小任务还是养成一个好习惯,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幼儿继续努力。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总结起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育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育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通过学习和实践,在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等日常生活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能力。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自理教育中的必备要素(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生活自理的主要场所。
要提供一个安全、和谐、温馨、舒适、有亲近感的环境,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安心感,学会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
(二)注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积极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能动性,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究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勇于尝试要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允许幼儿在生活自理领域中犯错误,从而体验成功和失败,并且总结反思,积极掌握经验,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四)鼓励自主性在生活自理中,要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探索中快速提高自理能力。
二、日常活动中的生活自理培养方法(一)饮食自理饮食自理是幼儿生活自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幼儿掌握用勺子、筷子、叉子和碗等餐具正确用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同时,还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与同伴共进餐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着装自理着装自理是幼儿生活自理的另一个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自己穿鞋、穿衣服和系扣子,这将让幼儿学会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卫生自理卫生自理是幼儿生活自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要让幼儿学会在使用厕所、洗澡和刷牙等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还要让幼儿在课后打扫教室和卫生间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参与感。
三、如何提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要营造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氛围,建立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乐趣,变被动为主动,充满生活的渴求。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一、方案背景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基本的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穿衣、饮食、卫生、整理玩具等方面。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社会环境的地方,也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每个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
二、目标1. 培养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2. 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3. 增强幼儿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三、实施方案1. 制定具体计划。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掌握和学习的技能及知识,在保证任务达成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计划。
2.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 搭建合适的环境。
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适宜的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是安全、舒适、整洁、有趣,并且具有教育功能。
4. 实施具体措施。
(1)情景模拟法。
通过情景模拟来让幼儿接触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他们对自我照顾和管理技能的掌握。
(2)游戏法。
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穿衣、洗手、刷牙等基本技能。
(3)操作指导法。
通过操作指导来让幼儿掌握各种日常生活技能,例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洗澡等等。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孩子们将会有以下变化:1. 学会了独立完成基本的自我照顾和管理行为;2. 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健康意识;3. 增强了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培养了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五、总结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
只有三方面都做到位,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理技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儿童成长中关键的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适应能力的黄金时期。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
一、培养日常生活习惯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和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需要为幼儿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并教导他们吃饭时的规矩和礼仪。
2. 学会自己穿脱衣物:从穿脱衣物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给他们如何穿脱衣服、如何系鞋带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借助图示或者示范,让孩子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3. 拥有整洁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教导幼儿如何刷牙、洗手、洗脸等,同时还要加强细节方面的注意,例如修剪指甲、梳头等。
二、推动幼儿自主完成日常任务1. 给予适当的任务: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给予他们一些合理的任务,让他们逐渐学会自主完成。
例如,可以要求他们整理玩具、清理桌面、帮忙打扫房间等。
要在任务合适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2. 培养自理能力:幼儿应该逐渐学会自己穿衣、穿鞋、整理书包等,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事物。
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叠衣服等,养成整洁的习惯。
3. 鼓励幼儿自行解决问题:在面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给予答案。
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合适的环境1. 设立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提供一些能够激发幼儿自主性的活动。
例如,搭建积木、玩偶扮家家等,这些活动既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建立合理的规则和制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建立合理且清晰的规则和制度,让幼儿明白自己应该如何行动和如何做出选择。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三篇
【导语】在⽇常⽣活中,⼩班幼⼉⽣活⾃理能⼒差,常常要依赖家长、⽼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引导幼⼉掌握正确的穿鞋⽅法。
2.提⾼⾃我服务能⼒。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的⼼得。
4.培养幼⼉的观察⼒和动⼿操作能⼒。
5.探索、发现⽣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个圆圈,圆圈⾥粘有即时贴⼩星星、⼩脚印。
2.物质准备:幼⼉鞋架三个,拖鞋若⼲双,哭、笑⼩鞋脸各⼀个,家长的⼤鞋若⼲双。
活动过程 师⽣互动过程实录 1.⼊场:在欢快⾳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说⼉歌⾛圈。
(⼉歌:⾛⾛⾛,⾛⾛⾛,围着圆圈⾛⾛⾛,⾛⾛⾛,⾛⾛⾛,围着圆圈⾛、⾛、⾛。
) 师:宝宝们看看圆圈⾥有什么? 幼:⼩脚印、⼩星星 2.和⼩脚印、⼩星星玩游戏。
教师和幼⼉边说⼉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脚印快蹲下。
123、321,我和⼩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星星快站好。
3.玩⼩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脚印。
师:请宝宝看⼀看⼩脚印有什么不⼀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模仿⼀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脚印变成正的⼩脚印。
(幼⼉将⼩脚印换位置) 4.玩⼩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星星上休息。
(出⽰⼀双幼⼉的鞋⼦)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是反的)请幼⼉将⼩鞋⼦摆好。
(2)学习⼉歌《⼩鞋⼦》:两只⼩鞋头碰头,好像⼀对好朋友,⼩鞋帕向外扣,穿好⼩鞋到处⾛。
(3)师:把⾃⼰的⼩鞋⼦在⼩脚印上摆⼀摆,让⼩鞋⼦变成好朋友。
5.送鞋宝宝回家。
(出⽰哭了的⼩鞋脸)师:⼩鞋怎么了?咱们⼀起送鞋宝宝回家。
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鞋游戏。
(1)鞋⼦配对,请幼⼉将爸爸妈妈的鞋⼦变成好朋友。
(2)穿上⼤鞋⼦,拿着⾃⼰的⼩鞋⼦,在⾳乐的伴奏下⾛起来,⽼师说⼉歌:⼤⼤的鞋⼦,⾛⾛⾛,⼩⼩的鞋⼦,拍拍拍。
如何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而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通过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照顾自己,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下面是一些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1.提供合适的环境:为了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学校应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在幼儿园内设置专门的生活区域,配备一些合适的家具和材料,比如水槽、厕所、洗手间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这些设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2.制定规则和习惯:在幼儿园中,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午饭时间要求幼儿用餐前要洗手,用餐后要跟老师一起整理餐具等。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习惯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
比如,在自己的手上抹上肥皂并擦洗,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等。
通过多次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技能,逐渐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
4.倡导自主承担责任:幼儿园小朋友在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
比如,帮助安排桌椅,整理玩具,协助老师打扫教室等。
通过让幼儿承担责任,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5.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在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在幼儿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同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6.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
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给予适合的任务。
任务一般要求具体、明确且适度,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大的负担,让幼儿能够完成并取得成就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任务,如穿衣、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等。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综合素养和独立性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1.提供合适的环境:提供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合适的环境。
将幼儿的衣物、玩具等物品放在适合他们高度和能够自己拿取的地方。
给幼儿提供一套适合他们大小的衣物,这样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穿脱。
2.为幼儿创造机会:创造不同的机会让幼儿去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事务,如让幼儿自己找换洗的衣物、餐具,让他们尝试自己刷牙、梳头等。
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家务活动,如帮忙整理房间、清理玩具等。
3.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幼儿是模仿学习的阶段,大人应该正确的示范和指导。
例如,为幼儿展示正确的穿脱衣物的方法,并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自己尝试。
让幼儿观察和模仿你的刷牙动作,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
在幼儿完成任务时,可以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4.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建立日常生活的规律,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例如,制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和睡觉时间等。
在幼儿自理的过程中,告诉他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如在早上洗脸刷牙要迅速,碗碟要主动洗干净等。
5.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和尝试:鼓励幼儿主动地尝试一些新的任务和活动,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尝试。
当幼儿独立完成一个任务后,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美他们的努力。
6.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在幼儿自理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程度和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和遇到的问题,但是要避免替代他们完成任务。
7.制定适度的挑战: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适度地增加难度,给予他们合适的挑战。
让幼儿逐渐尝试更复杂和独立的任务,如逐渐学会系鞋带、整理自己的书包等。
除了以上方法,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也非常重要。
家长、老师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互相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良好环境。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25教育版■文/素郎旺姆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自我服务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懂或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幼儿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1)教师过于关爱。
在大多数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更多是处在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位置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儿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教师自身对于幼儿过度的关爱。
幼儿教师的关爱虽然不会像宠溺幼儿的家长那般面面俱到,但是在幼儿面对生活问题时,如幼儿没有进餐、午睡结束后幼儿无法正确穿衣、幼儿在面对困难时因手足无措而哭泣等,多数幼儿教师会因为幼儿的年幼而产生不忍、怜惜的情感进而帮助幼儿。
这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性,最终会影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家长过于溺爱。
如今,以独生子女为主导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
孩子成为了大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幼儿的生活、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一直是家长们所关注的重点。
对家长来说,幼儿的事情无小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家长的警觉,这无疑让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幼儿的自理能力也会随之退化。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1)采取各种形式教孩子学会自理。
学会各项技能的正确操作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自理技能时, 首先要直观地向孩子演示动作要领,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
如教幼儿学习扣纽扣,教师先示范从最下面一颗扣子扣起,再依顺序扣上面的扣子,老师示范后,然后请小朋友自己练习,这样幼儿就很容易的掌握扣扣子的方法了。
另外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教幼儿各种衣服的穿脱方法,教孩子怎么样穿脱鞋袜;认识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掌握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研活动幼儿的自理能力(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理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自理能力是指个体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自理、情绪自理等方面。
幼儿期是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融入集体,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幼儿的自理能力存在不足,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为此,幼儿园教师应关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1. 生活自理能力不足部分幼儿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意识,依赖性强,如穿衣、吃饭、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需要成人帮助。
2. 学习自理能力不足部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如作业拖延、学习态度不端正等。
3. 情绪自理能力不足部分幼儿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无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1. 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技能。
如:让幼儿自己穿衣、吃饭、洗漱等。
(2)开展生活技能比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家园共育,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教育合力。
2. 提高学习自理能力(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培养。
3. 培养情绪自理能力(1)开展情绪管理教育,让幼儿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相互关爱、包容。
(3)家园共育,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情绪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研活动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针对幼儿自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研活动。
幼儿自理能力的自我培养方法
幼儿自理能力的自我培养方法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
1.1 从趣味故事入手。
幼儿都爱听故事呀。
咱们可以给他们讲些小动物自己独立做事的故事,像小松鼠自己收集松果准备过冬,小兔子自己搭窝之类的。
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心里种下自理的种子。
这就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1.2 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里,咱们得抓住机会。
比如说看到衣服掉地上了,别着急捡起来,就跟孩子说“宝宝呀,衣服掉地上啦,它想回家(衣柜)呢,你能不能送它回去呀?”用这种充满趣味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能做事情,而不是啥都等着大人帮忙。
二、具体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2.1 穿衣方面。
先从简单的开始教,像套头衫。
咱们可以把穿衣的步骤编成小口诀,“先伸小脑袋,再伸小胳膊”。
刚开始孩子可能做不好,别着急,也别训斥。
就像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哪怕穿得歪歪扭扭的,也得夸一夸,“宝宝真棒,都会自己穿衣服啦,比上次进步多啦。
”2.2 吃饭问题。
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这可不能怕脏怕乱。
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小手抓握的小勺子,饭菜呢也分成小份。
吃饭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可别皱眉头。
咱就笑着说“宝宝这是在给桌子也喂饭呢。
”慢慢引导孩子正确拿勺子,把饭送到嘴里。
2.3 整理玩具。
玩完玩具后,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小游戏,比如“玩具回家”。
给每个玩具都规定一个“家”(收纳盒),然后跟孩子说“玩具宝宝们玩累啦,咱们送它们回家睡觉吧。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学会整理,又觉得像是在做游戏,可开心了。
三、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1 具体的夸奖。
3.2 适当的奖励。
偶尔给孩子一些小奖励也是不错的。
比如说孩子连续一周自己穿衣叠被,咱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小贴纸或者带孩子去公园玩一会儿。
但这个奖励可不能太频繁或者太贵重,不然孩子就会把做事的目的变成得到奖励,那就本末倒置啦。
咱们就是要让孩子在自我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些事情。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小班儿童刘明(化名),3岁,进入幼儿园已经半年,由于平时在家习惯被家长照顾,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主动性,尤其在吃饭、上厕所以及穿脱衣物等方面依赖性较强。
目标设定:培养刘明的自理能力,使他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问题,如吃饭、如厕和穿脱衣物等。
案例分析:1.吃饭方面:刘明在吃饭时常常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不能独立完成吃饭过程,容易乱七八糟,导致浪费。
解决措施:(1)培养幼儿的自助能力。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配备专属的餐具,老师和保育员要引导幼儿自己端菜、夹菜、盛汤等,逐步减少帮助的程度。
(2)形成规则和规矩。
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饭堂秩序,如说话文明、坐姿端正等,让孩子们有规可循。
(3)以身作则。
老师在饭堂中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们展示正确的吃饭姿势和礼仪,激发他们模仿的动力。
2.上厕所方面:刘明需要老师陪伴才能上厕所,尤其在擦洗后没有彻底清洁干净,也不会洗手。
解决措施:(1)进行示范。
老师可以多次示范正确的上厕所步骤,教孩子如何脱衣、拉拉链、坐厕、擦洗、抽水冲洗等。
(2)鼓励他尝试。
老师可以给予刘明信心和赞扬,鼓励他尝试独立完成上厕所的过程,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3)建立示范队列。
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排队上厕所,通过互相观摩和模仿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3.穿脱衣物方面:刘明在穿脱衣物时需要老师的帮助,不能很好地掌握穿脱衣物的技巧。
解决措施:(1)创设情境。
通过幼儿园生活教育情境化的活动,如扮成家庭角色扮演穿衣过程,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2)培养操作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故事情节讲解的方式,教给刘明一些穿脱衣物的技巧和诀窍,如脱脱衣服先脱袖子,穿衣服先穿大腿。
案例总结:通过以上的措施,刘明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饭堂中,他可以自己动手端菜夹菜,坐姿也更加端正。
上厕所时,他不再依赖老师的帮助,能够独立完成厕所的使用和擦洗。
在穿脱衣物方面,刘明也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并且对穿衣服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已成为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一系列基本生活行为,并具有相应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
这不仅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目标:通过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帮助幼儿全面提升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
任务:1. 培养幼儿独立穿脱衣物、洗手等基本生活技能;2. 提高幼儿自我饮食管理水平,使其具备独立进食能力;3. 培养幼儿日常整理收拾环境的习惯,提高其环境卫生意识;4. 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其安全意识。
三、方案实施1. 穿脱衣物的培养幼儿在穿脱衣物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耐心,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协助。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引导幼儿先穿内衣、外裤、上衣,然后是袜子和鞋子;(2)教育幼儿掌握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技巧,如把头伸进衣领里、将手伸进袖子等;(3)引导幼儿自主脱掉自己的衣服,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2. 饮食管理的培养(1)提供易于操作的餐具和纸巾等用品,让幼儿有信心独立完成进食过程;(2)教育幼儿学习正确使用餐具,并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3)帮助幼儿了解吃不健康食品对身体的影响,并引导他们选择健康食品。
3. 环境整理与收拾(1)建立环保意识,教育幼儿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整理收拾环境,如将玩具放回指定的位置、折叠衣服等;(3)定期进行卫生打扫,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其环境卫生意识。
4. 安全意识的培养(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事情,如火灾、地震等;(2)建立安全意识,在游戏和活动中注意安全,如不乱跑、不乱爬等;(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安全事项。
四、方案效果评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估。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 幼儿园生活自理
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简单的个人生活和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营造适宜的环境、制定科学的计划和提供有效的指导三个方面,为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案。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1. 知识化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园的环境首先应当是知识化的。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一些生活区,如仿真厨房、洗衣区等,让幼儿在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2. 清洁整洁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要保持整洁,让幼儿在清洁整洁的环境中学习自理技能,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
3. 安全保障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要保证安全。
摆放家具要符合人体工程学,防止幼儿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发生意外。
二、制定科学的计划1. 落实“教师引导、幼儿主体”原则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贯彻“教师引导、幼儿主体”的原则,即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进行引导和激发,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能主动参与生活自理的活动,逐步养成自理的良好习惯。
2. 制定生活自理的时间表在幼儿园内,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自理的时间表,如早晨晨检、中午午睡前洗手洗脸、午睡后整理床铺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定期进行自理能力培训幼儿园可以定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生活技能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学习、竞争、提高。
三、提供有效的指导1. 提供示范和引导对于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告诉幼儿应该如何穿衣、洗手、整理床铺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2. 注重实践性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生活自理技能,幼儿园的教师要重视实践性,让幼儿在学习自理技能的过程中,尽量多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3. 鼓励和表扬在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那些能够独立完成生活自理的幼儿,让他们在获得成就感的树立自信心,更好地继续学习和进步。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1、养成习惯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
你要给孩子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并经常检查督促。
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了。
2、“管”、“放”结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做到“管”、“放”结合。
所谓“管”,就是在孩子办某件事时,要过问一下,估计一下有困难,预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3、端正认识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
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苦着累着,从叠被子、洗衣服,到打洗脸水、倒痰盂都是一一代劳,甚至到了高年级和中学后,还是一切包办代替。
这就抑制了他们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
表现在和日常中产生怕苦畏难,消极懒惰、缺乏恒心等现象。
所以,凡有眼力的父母,都很注意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4、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一般来说,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感兴趣的,对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也总是持积极态度的。
因此,要注意引导,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的卫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5、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要从生活的小事中开始培养,要持之以恒。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
例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
6、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 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长大了”,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动手参与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
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
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
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
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
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
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一日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
入厕、盥洗、加点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的习惯,餐前便后自觉正确洗手的习惯,点后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
活动区集娱乐、操作于一体,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要结合教育目标,的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
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各种豆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3)另外,早操、午睡、户外活动等都可以渗透生活自理的内容。
2、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
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
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等。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
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给幼儿摆餐具、发餐巾等,让幼儿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在培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幼儿优良的品质。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
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
2、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