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居住关系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方式与居住关系探析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颇为宽泛的社会学名词,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人们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其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整个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典型特征。生活方式的形式有多种,有个人生活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有闲暇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有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有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在这里,有关生活方式的界定,可能更需要面向城市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生活方式。

一、城市生活方式与居住的关系

1.传统的城市生活方式与居住的关系

城市生活方式是指城市居民所特有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是全体城市居民共有的,而不论其阶级、阶层归属。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是由城市经济条件决定的。居住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同时生活方式也影响居住形式,北京的四合院与上海的弄堂就颇有代表性。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古都,生活方式中的等级与正统意识渗透到居住形式上,形成了北京四合院的居住特色。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在上海则表现出弄堂的居住特色。鸦片战争结束后上海被选中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而对外开放,居住方式也就重重地带上一种“住以商而存、商以住而兴”的特征。“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成为一种典型的居住方式。后来,它演变为一种让千千万万上海人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并由此而形成了近代上海市民特有文化与素质的、使上海人至今难以忘怀的居住形式——石库门里弄,上海人称之为“弄堂”。

2.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对居住形式的影响

2001年,北京市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为3084美元,突破3000美元,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2%,食品、衣着类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居住、医疗、教育、交通等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

北京城市生活方式集中表现出住房需求快速增加,私家车拥有率迅速提高,资源环境问题的增多带来人们对环境的愈加注意,注重教育投资和健身投资。在这种生活方式下,居住需求的一个重要趋势则表现为居住的郊区化。

目前北京城区内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分别是近郊区的2.2倍和1.4倍,其中个别地区人口密度高达5万人/平方公里。此次非典型肺炎的广泛传播,让人们更加警惕与重视居住的环境问题。SARS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会加快有着工业导向型与居住导向型相结合为自身特点的住宅郊区化。而从居住者来说,现阶段北京居住郊区化的特点有两个,即主动郊区化与被动郊区化,前者看中的是郊区的优美环境和舒适生活,后者则是被郊区住宅的低廉价格所吸引。

郊区住宅的购买人群可以大致分为中低价位和高价位两个层次的购买人群。中低价位郊区住宅的购买人群主要由以下三类人组成:其一是位于郊区想改善居住条件的本地居民:其二是在北京工作或经商的外地人;最后是居住地位于城里的拆迁户。这几类人群的共同点是经济实力有限,往往是首次购房,特别重视房子的总价和经济实用性。同时,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拥有私家车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与城区便捷的交通联系特别是轨道交通联系被他们非常看重。而高价位郊区住宅的购买人群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往往在城区有一处不错的住房,收入较高,工作、家庭比较稳定,交通主要依赖私家车,为了提高生活居住品质,希望在郊区拥有一套舒适的第二居所。这类人并非

顶级消费人群,既追求情调又看重实惠,因此环境优美、社区单纯、产品精致且附加值高的房子为他们所青睐,当然靠近快速交通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样,在居住模式上就体现为以下两种:一是轨道交通居住模式。用相对密集的轨道站点来解决北京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这类郊区住宅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二居或三居是绝对主力,户型设计紧凑,经济适用,面积适中或相对偏小,粗装修或满足基本需要的精装修。二是高速公路居住模式。对于这类郊区住宅,Townhouse和多层板式公寓等低密度住宅是市场主流。

3.城市生活方式与适度的居住区规模的关系

城市生活方式要求居住区的规模应该适度,房地产开发并不能等于城市运营,房地产开发商不可能代替政府,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经管。“大盘”开发对城市经管制度已经形成冲击。目前,很多“大盘”基本上是在城市规划未能涉及的地方开工的,这些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到位,几百公顷的大块土地由一家开发商独自开发、营建一个住宅区,可住人口达十几万人、二十几万甚至三十几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人口50万以上为大城市)。住区建成后,二三十万人口的大住区中必然有大量的行政、司法、公安、文化、教育、医疗等大事,如没有政府实施经管,单靠物业经管公司很难承担得起如此重大、繁杂的经管责任,因此,在这样的“大盘”内生活居住,势必会对生活方式产生不利的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有适度的居住规模相适宜,而且适度的居住规模离不开政府市政建设的支持。

二、家庭生活方式与居住的关系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

体,为满足其整体和每个成员个体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夫妻的婚姻生活,家庭的物质与精神消费生活,家庭的闲暇生活,家庭的宗教生活,家庭的交往生活,家庭的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以及进入每个家庭习惯的家风。

1.家庭生活方式与居住空间的关系

家庭结构不同对套型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家庭结构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家庭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职业,年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套型要求也有差异。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

一是工作学习型:这种家庭多为知识阶层和年龄为中、青年的核心家庭。他们对住房的要求并不计较起居厅的大小,也不需要单独的会客厅,但必须有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空间,一定要有面积足够的书房、工作室,甚至卧室面积也可以做得小一些。

二是生活休养型:指一般生活或娱乐休养为主要的家庭,年龄多为中、老年人或处于过渡期的青年夫妇。他们对住房要求要有供家人团聚的公共活动空间及较大的室外活动空间,起居厅可兼用餐,卧室较大可兼做起居,卫生间必须使用方便。

三是社交活动型:主要生活行为是会客交友,主要活动是与客人交谈与娱乐。他们希望有大的活动空间和会客空间,以中年干部、文艺工作者、企业家为多数。对住房的要求除起居厅外还应有一定面积的独立会客厅及餐厅,厨房较大以满足家庭宴会的需要,客用卫生间一定要单独设置并有一定的面积及完善的功能。套内空间设置要特别注意功能分区,公私分区及对家庭成员私密性的保护。

2.老龄化社会下家庭生活方式的居住长寿性要求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有载“老吾老,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