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
元好问《台山杂咏十六首》注释
元好问《台山杂咏十六首》注释
姚乃文
【期刊名称】《五台山研究》
【年(卷),期】1986(000)002
【摘要】<正> 一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
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
台山,即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
《清凉山志》云:其山“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故乡,元好问系忻州人,忻州古与代州接壤,五台属代州故亦以五台山为故乡。
清凉,《清凉山志》云:“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
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姚乃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杂咏六首(外一首) [J], 卢佳音
2.元遗山《台山杂咏》之四详解——苏东坡和五台山的关系 [J], 靳极苍
3.元好问《台山杂咏》三首赏析 [J], 齐存田
4.引得春风度玉关——读叶帅《西游杂咏六首》(选三) [J], 林家英
5.西照庐杂咏(六首) [J], 木之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台山杂咏》金朝:元好问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注释】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灵鳌:神龟。
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
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
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山峦。
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诗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地位的。
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等。
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
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飞花令山的诗句100首
飞花令山的诗句100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寇准《咏华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咏华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李白《登太白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台山杂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台山杂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1。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诗词鉴赏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诗词鉴赏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篇一《倪庄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翻译】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
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每每到了晚上(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翻译】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水流花谢,不复存在。
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
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
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
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翻译】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
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1、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原文及翻译元好问原文: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许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人有言,乐府本不能作,自东坡放笔后便难作。
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
坡以来,山谷、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流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
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东坡发之。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译文:苏东坡赤壁词大约是戏言以周瑜自况,词和一百多字,但江山人物展现无遗漏,说它是词中的绝唱是应该的。
唐代歌曲的词大多是宫体,又都极力来写。
自从苏东坡一出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的气象。
虽然有时会写宫体乐府,难道就可以用宫体来概括它吗?有人说乐府本来不难写,(但)自从苏东坡纵笔而写之后就很难创作了,这大概是根据优劣来评论,不算是了解苏东坡的人。
从当今来看,苏东坡过人之处在于,不是故意追求文字的精巧,而是不得不这样就成为精巧了。
苏东坡以来,黄山谷、辛幼安等人,都凭着擅写歌词而获得声望,他们歌咏性情,沉醉于美景,风格清新豪健,声调顿挫抑扬,能引发人的精妙构思。
也有语意拙朴率直,不加修饰,却因为缺点变成美好的一面,都从苏东坡这里产生的。
元好问《移山自题乐府引》2、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好问《市隐斋记》原文及翻译元好问市隐斋记●元好问原文: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
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
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
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
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
古代诗歌侯宾《四犯令》《秋霁》元好问《台山杂咏》阅读练习与答案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
四犯令侯宾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
莫听《阳关》牵离绪。
拚①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
不似茶蘼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
②茶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
C.“拚酩酊花深处”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下阙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令人回味。
16. C(意境不同,本词的震撼效果也优于柳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题。
秋霁张祜垂老归休意,栖栖陋巷中。
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滴幂侵檐露,虛疏入槛风。
何妨一蝉嘒,自抱木兰丛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感叹自身年事已高,身居僻巷陋居中。
使用“陋巷”典故有自我安慰意味。
B.颈联把镜头转向室外,先写檐上露珠间隔滴下来;再写晚风轻拂,吹入槛中的情形。
C.尾联以蝉抱木兰终其一生来自喻,从而抒发了自身高洁超脱的志向D.本诗为田园隐逸诗,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呈现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永的风格。
17.D(“呈现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水的风格”分析错误,应是沉郁含蓄、意味隽永的风格)阅读面两首金诗,完成16题。
台山①杂咏元好问其一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②。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其二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③?【注】①台山,指五台山:其东、西、南、北、中五峰耸立,峰顶平缓如台状,是以得名。
②传说渤海之中有五出瞳波漂动,有巨鳌受天帝之命昂首载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古词《游天坛杂诗十三首(选一)》(作者元好问)原文全文
游天坛杂诗十三首(选一)
元好问[金朝]
湍声汹汹落悬崖,见说蛟龙擘石开;
安得天瓢一翻倒,蹑云平下看风雷。
关于作者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身高的诗句
身高的诗句关于身高的诗句(精选七字)1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2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3远看方知出身高——唐代李忱《瀑布联句》4岂知身在妙高峰——金朝元好问《台山杂咏》5闲云高鸟共身轻——清代郑文焯《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6踊身失势不得高——唐代柳宗元《跂乌词》寓言7此身谁与取高科——唐代李频《长安即事》8今年身健还高宴——宋代苏轼《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9退身高卧楚城幽——唐代刘长卿《汉阳献李相公》10高阳酒徒连此身——唐代韩翃《送别郑明府》11片云高木共身闲——唐代陈羽《戏题山居二首》12身闲无事称高情——唐代张籍《崔驸马养鹤》13官职欲高身已老——唐代白居易《日渐长,赠周、殷二判官》14高低恰称使君身——唐代白居易《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悼亡15高卧闲行自在身——唐代白居易《池上闲吟二首》16大池高馆不关身——唐代白居易《重戏答》17词赋名高身不闲——唐代许浑《送段觉之西蜀结婚(一作送段觉之西川过婚礼后归觐)》18鹦鹉才高却累身——唐代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19天上高名世上身——唐代罗邺《吴门再逢方干处士》20一身如燕恋高檐——唐代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21彩索高飞掌上身——唐代裴说《句》22彩索高飞掌上身——唐代裴说《句》23霸越独高身退后——宋代陈三聘《满江红》24身是高人欲寝冰——宋代刘辰翁《浣溪沙(寿陈敬之推官)》宋词三百首豪放壮志送别勉励25高车驷马趁朝身——宋代赵构《渔父词(其九)》26道则高矣身颠挤——宋代翁合《贺参政生日古风》27功高身危古则然——明代俞大猷《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28花在着身高处香——宋代楼楚材《句》29洛中高卧是前身——宋代钱选《题雪霁望弁山图》30功名高后转轻身——宋代钱易《擬张籍上裴晋公》关于身高的诗句(精选五字)1高行伤微身——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抒情2不知身忽高——唐代许棠《登山》3身虽慕高翔——唐代陆龟蒙《孤雁》4立身本高洁——唐代李白《感遇四首》5身闲架亦高——唐代贯休《笔》6身尊道何高——唐代杜甫《述古三首》7高堂拊我身——唐代张籍《离妇》8名高身不知——唐代严维《赠送朱放》9立身有高节——唐代顾况《哭从兄苌》友情愤懑怀古10身比夕阳高——唐代耿湋《登沃州山》写山望远抒怀豪迈11凭高愿致身——唐代高弁《省试春台晴望》12高静身所便——唐代孟郊《赠文应上人(一作赠高僧)》高低仅过身——唐代白居易《红藤杖(杖出南蛮)》14才高贵重身——唐代姚合《寄李群玉》15名高身未到——唐代刘得仁《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妇女闺怨抒情16高眠自致身——唐代李频《友人话别》17高萤映鹤身——唐代李洞《同僧宿道者院》18高歌散诞身——唐代李中《渔父》19身齐高鸟翔——唐代王元《登祝融峰》身高俗外踪——唐代皎然《建元寺集皇甫侍御书阁》21身高避事后——唐代皎然《兵马曹季良宅夜集》22名高身倍闲——唐代齐己《酬尚颜》23牒高身上职——唐代卢延让《哭亡将诗》24牒高身上职——唐代卢延让《哭亡将诗》25身高殊不绝——清代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26身止高山巅——宋代邹浩《别零陵》27身高眇万山——宋代万俟绍之《杰阁》28置身患不高——宋代利登《杂兴》29步高身尽轻——元代原妙《威仪辞四首》30步高身尽轻——元代原妙《威仪辞四首》31梦断身高低——宋代韩松《游大涤假宿鸣玉馆成》32身高众山低——宋代胡融《登石台山与刘次皋李揆王度周仲卿联句》33托身奚必高——宋代黄大受《偶成》34身閒倚枕高——宋代李处权《再和》35身为才高累——宋代秦纲《读柳子厚集》36才高身不容——宋代滕岑《和陶渊明饮酒诗》37身与白云高——宋代王逵《鳌顶峰》38举步身弥高——宋代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云璈锁》39行行身渐高——宋代朱谷《和张敏叔祠部压云轩韵》40身高在昆仑——明代罗玘《河源吟送熊节之知河源县予昔与之处太学知其》41立身本高洁——唐代李白《感遇其四》42放身千仞高——宋代王安石《登景德塔》。
元好问诗歌的美学特征
第 30 卷 总第 146 期Vol.30 Sum No.1462021 年第 2 期No.2,2021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摘要】元好问现存的近1400首诗歌,代表了金元之际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元好问的诗篇中其诗歌具有自然美、意境美、崇高美三种鲜明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与其对前人的追摹、所处地域文化风气的浸染及动荡的时代因素都有密切联系,体现着他的诗学主张与审美意趣,值得学界关注。
【关键词】元好问;诗歌;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 (2021)02-0045-07【收稿日期】2021-03-11【作者简介】贾君琪(1994-),女,山西临汾人,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
元好问诗歌的美学特征贾君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作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为后人瞩目。
他以“诗人”自称,后世文人甚至用“巨擘”一词评价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张晶先生《辽金诗史》中亦言“金源诗歌,因为有了元好问而成就了它的辉煌。
”[1]349当前学界对元好问诗歌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多集中在其《论诗三十首》及丧乱诗的探讨上,少有学者对其诗歌的美学特征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
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元好问的诗篇,发现其具有多样的美学特征,限于篇幅,本文拟探讨自然美、意境美与崇高美三题。
一、自然美中国古人在先秦时期便已关注到“自然”这一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逐渐被赋予新的含义,且成为文人创作追求的审美理想,上升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在后世文人的创作中绽放出奕奕光彩。
《老子》二十五章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95庄子秉承老子有关“自然”的思想观念,于《庄子·应帝王》篇中言:“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3]268老庄皆将“自然”视为万事万物应恪守的规律与准则,尊“自然”为至高境界。
元好问的北魏身世
安徽 胡传志元好问的北魏身世元好问研究摘 要: 元好问是北魏皇室后裔,尊元结为远祖,受到元结、元德秀、元稹等北魏后裔的影响,却未必有意继承北魏文化。
元好问对北魏文化没有特别关注,有关鲜卑民歌《敕勒歌》的评价客观中允,似乎无意继承和弘扬鲜卑文化。
关键词:元好问 北魏 元结 鲜卑Topic专题研究元好问的北魏身世,史有明文记载。
郝经在《遗山先生墓铭》中说他“系出柘拔魏”,《金史·元德明传》中也指出:“系出柘拔魏。
”柘拔,一作拓拔,后世通常写作拓跋。
可见,拓跋魏是元好问重要的身份标签。
“系出拓拔魏”,字面上可以做多重理解:源自北魏;源于北魏皇家;源于鲜卑族。
三者相互关联,各有侧重。
元好问和当时人最看重的是哪一层面上的意义?这一身世以及其他北魏后裔对元好问的创作有何影响?元好问是否有意继承甚至弘扬北魏文化、鲜卑文化?下文约略言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八年(494)将首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大力推进汉化,放弃原先的姓氏,将拓跋姓改为元姓。
从那以后,到元好问出生,已经过了近700年了,元好问仍然带着拓跋魏的身份标签。
他在乎的是什么?且看他的自我陈述。
他的家乡忻州一带,原是北魏故地,五台山上便有北魏离宫遗址。
面对先朝遗址,元好问说:“山上离宫魏故基,黄金佛阁到今疑。
异时人读《清凉传》,应记诸孙赋《黍离》。
”(《台山杂咏十六首》)黍离之悲,人多有之,他强调的是自己作为北魏“诸孙”的身份。
他游览北魏离宫遗址会善寺,也是如此:“长松想是前朝物,及见诸孙赋《黍离》。
”(《会善寺》)他念兹在兹的是北魏“诸孙”,突出的是引以为傲的皇家血统。
古人喜欢以先世相高,攀龙附凤,在所难免,以至于凡是姓刘的都自认为是刘邦的后代,所谓“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
连傲视天下的李白都不能免俗,何况元好问原本出于拓跋魏,他自然不愿放弃这一尊显的皇族血统。
MASTERPIECES REVIEW 《名作欣赏》2019年第8期元好问的北魏身世,得到了当时人的承认。
描写爬山的古诗词
描写爬山的古诗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爬山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爬山的古诗词篇1一、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二、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李白《山人劝酒》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四、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九、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十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十二、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苏轼《念奴娇·中秋》十三、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雷震《村晚》十四、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十五、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杜牧《金谷园》十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十七、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十八、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十九、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十、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二十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二十二、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二十三、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二十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二十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十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元好问《木兰花慢游三台》宋词原文及鉴赏
元好问《木兰花慢游三台》宋词原文及鉴赏木兰花慢·游三台元好问拥岜岜双阙,龙虎气,郁峥嵘。
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
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
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
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
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元好问词作鉴赏一般的怀古词,往往是词人先将目睹之景物摄入笔底,然后再追昔念旧,抒发感慨。
元好问毕竟是个不愿“俯仰随人”的词家,他避开前人之蹊径,先逆笔蓄势,浓墨饱蘸,涂抹出邺城往日之壮景。
笔力劲健,横空而出,首句就突兀不凡,极力渲染了邺城的五都气象(曹操为魏王时都于邺,然而,北周大象二年,即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自居大丞相总知中外兵马事的杨坚,兵败,坚焚毁邺城。
千年名都,化为废墟)。
继而,又以“想”字领起以下几句,既补叙了上文画面的现实根据,即来自主观的推想,又以细小景物的工笔描绘,弥缝了壮观画面的疏旷,使画面更为秀丽壮美。
“台城”一词的叠出,既加强了表述语气,又使词意腾挪顿宕,由推想中的主观意象,自然地过渡到眼下的耳目所及。
“为谁西望”的问句再次蓄势,如大坝截江,激流回旋。
词人对这一问句不作正面回答,以“哀弦凄断”委婉地透露出个中消息。
追念古昔,恰恰是为了寄慨当前。
魏武帝曹操酷爱音乐,当年,这里必定是管弦齐鸣,不绝于耳。
而今,尽管弦音犹在,但它分别弹奏的是哀怨凄惋的亡国之音。
蓄势于前,力见于后。
因有前面的铺垫渲染,故而逼出上片的末尾二问句。
“只道”一词使词意再次转折,进而否定了壮丽景观的'客观存在,也为下片的荡开笔势、抒发吊古之幽思又设伏笔。
“争教天地无情”,则吐露出词人的一腔心事,他既为随着岁月的迁延江山易色而叹惋,又为金王朝的一朝覆亡而怅恨。
魏武帝曹操曾被誉作“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为统一大业戎马倥,尽艰辛。
他自建安九年击败袁尚等军阀,夺得邺城,至建安十八年受封魏出,建魏社稷宗庙,整整经历了十年。
高三高考针对性训练试题三模语文试题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台山杂诗
(金)元好问
其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其五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四诗人运用比拟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不仅描写了大风过后青天白日下的台山,而且在最后一句与苏轼关联。
B.其四前两句是作者置身峰顶,将台山四周尽收眼底的观感;其五前两句是远望所见,从色彩角度赞美台山景象。
C.“吞吐”二字写出山间云雾在青翠山峦间飘荡出没,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相近。
D.其五化用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以天上美景相夸,抒发了诗人对台山的赞叹及热爱之情。
2.谈谈《台山杂诗》(其五)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苏轼《题西林壁》所揭示的哲理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C
2.①苏轼《题西林壁》所提示的主要在于“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2分)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分)的哲理;②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旨在告诉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得清。
(2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
元好问的诗词
元好问的诗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元好问的诗词元好问的诗词(精选18首)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词吧,诗词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金好问诗词 金朝元好问的诗
金好问诗词金朝元好问的诗今天给各位分享金好问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朝元好问的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白居易的关于初心的诗句白居易的关于初心的诗句1、表达坚守初心的诗句:清代郑燮《竹石》、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唐代李白《行路难》、先秦屈原《离骚》。
清代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唐代诗人白居易。
“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的出处是唐代白居易的《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3、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白居易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慈氏在上,实闻斯言。
4、关于“坚守”的诗句有哪些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释义: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先圣法度,所宜坚守。
5、关于初心不改的诗句诗歌关于勿忘初心的诗歌不忘初心陈建伟有一种草叫勿忘我,正因为它历经风雨而不改初衷。
才激情演绎出千古佳句世代传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一份情叫未了情。
优美意境古诗词优美意境古诗词1、意境很美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小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雪》、《春日》等。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人间有味是清欢。
3、意境美到极致的古诗词有:《蝶恋花》、《题破山寺后禅院》、《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寓意》。
《蝶恋花》宋·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台山杂咏原文及翻译,台山杂咏赏析
台山杂咏原文及翻译,台山杂咏赏析
台山杂咏原文
作者:元好问〔金朝〕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台山杂咏注释
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灵鳌:神龟。
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
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
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山峦。
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读元好问诗文札记
读元好问诗文札记胡传志【摘要】元好问诗,旧有施国祁注,错谬较多;元好问文向无注本.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为当前遗山诗文最佳整理本.二书存在误注、漏注等瑕疵,指出其错漏之处,以期修订时更加完善.【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5)002【总页数】7页(P45-51)【关键词】元好问;诗歌;文章;校注;补正【作者】胡传志【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元好问诗歌,旧有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刊于道光二年(1822年)。
施氏长于金史文献,在遗山诗有关本事及背景方面,征引繁富,功不可没,校勘上参照现已失传的曹益谦本,资料上有不可替代之优长。
但该书“偶为友人怂恿,复聚书册,匆匆解注,七月而成”,加上“俭腹”所限,不免真得“贻笑于大方之家”(《元遗山诗集笺注·序例》)。
失注、误注之处不可一二数,钱钟书《谈艺录》举出大量误注之例,称施氏“大病尤在乎注诗而无诗学”。
元好问文向无注本。
忻州学人狄宝心苦心孤诣,沉潜于遗山,先后推出《元好问诗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下简称《诗校注》)、《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简称《文校注》),嘉惠学林,厥功甚伟,二书为当下元好问诗文最佳读本。
然而,这类校注很难一蹴而就,所谓千家注杜、百家注韩,其原因就在于此。
千虑一失、百密一疏之处,无法避免。
笔者尚未仔细研读二书,仅就翻检所及,罗列一些错漏之处,并无吹毛求疵之意,更非自我标榜。
余嘉锡作《四库提要辩证》,将纪晓岚作《提要》喻为“控弦引满,下云中之飞鸟”,将自己作《辩证》喻为“树之鹄而后放矢”(余嘉锡《四库全书提要》),二者难易立见。
但愿我所作的补苴罅漏,能襄赞遗山诗文校注之业早日趋于完善。
____船上八节滩《寄英禅师,师时住龙门宝应寺》:“济甫诗最苦,寸晷不识闲。
倾身营一饱,船上八节滩。
赞美五台山的唯美句子
赞美五台山的唯美句子1. 赞美五台山的句子1、《游五台》·陆深五云常覆五台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涧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黄河紫塞依依见,碧殿朱楼面面看。
万壑千岩清未了,更从高处望长安。
2、《五台山》·顾炎武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3、《菩萨顶》·康熙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送牧堂上人游五台·孔尚任层崖翠接蔚蓝天,百丈清风待皎然。
古雪难消山北面,春莺懒到寺东边。
经包渡水何妨湿,衲袖穿花更觉鲜。
不比人间行路苦,离情也废一霄眠。
4、《清凉纪游:入山》·雍正清凉境界梵王宫,碧染芙蓉耸昊穹。
万古云封五顶寺,千株松纳四时风。
盘迥鸟道珠幡里,缭绕炉烟画障中。
石立俨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5、《清凉山》·乾隆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6、《黛螺顶》·乾隆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象,(门者)黎疑未识真宗。
7、《笑题明月池》·乾隆盘转山腰至山寺,苍松怪石清绝伦。
寺额明月池三字,寻胜笑昔题非真。
一泓(木宛)大隐石罅,日间那乃瞻水轮。
设云无乃孤名也,却是刻舟求剑人。
8、《僧伽歌》·李白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通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9、《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杜甫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
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
高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元好问《台山杂咏》原文注释
《台山杂咏》
金朝: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注释】
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
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灵鳌:神龟。
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
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
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
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
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
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山峦。
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
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扩展阅读:主要成就之诗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并以“丧乱诗”奠
定了他在文学地位的。
这些诗是在金朝灭亡前后写出的,主要有
《歧阳》三首、《壬辰十二月车驾车狩后即事》五首、《俳体雪香
亭杂咏》十五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续小娘歌》十首
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
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
但他不像杜甫那样对国家的复兴还抱有希望,他是既绝望而又不甘心,郁结的感情爆发为悲歌,感染力是很强烈的,并且这些“丧乱诗”
又掀起了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又一高潮。
比如《歧阳》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再比如《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道傍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
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
正如清代大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正是山河的破碎,诗人的忧患,才造就了这些旷世之作。
当然,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的总体风格是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
比如《游黄华山》“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诗人以大气磅礴、力度千钧的笔势,写出了黄华山瀑布
的奇观,给人以雄壮豪放的感受。
此外,元好问在晚期还写有一些题画诗,这类诗短小精炼、意境深远,往往是借题发挥,耐人品味,充分地衬托了画作的内涵。
比如《秋江晓发图》“百转羊肠挽不前,旃车辘辘共流年。
画图羡杀扁舟好,万里清江万里天。
” 由诗中可以看出,画的内容是秋江无际、扁舟晓发,但诗人只把这种画面作为引子,而把道路艰难、世路艰难作为咏叹的真正对象,使得画图的意境和内涵都扩展了许多。
元好问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
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
他在临终之时嘱咐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只题七个字
“诗人元好问之墓” ,足见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视与肯定。
他对自己的诗才极为自信,有着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傲气,有过“诗狂他日笑遗山,饭颗不妨嘲杜甫”诗句。
此外,他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几乎概括了汉朝以来的各种诗歌风格与重要诗人,所有的点评都浓缩在七言诗句之中,不仅点评准确而且文采斐然,“以诗论诗”再继杜甫风范。
他提倡“自然” ,主张情性之“真” ;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性灵、神韵、格调的兼容;主张李、杜并列;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 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
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