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重点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一)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
•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
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总体要求各教学点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重点性的相互结合,同时应充分注重和利用成都电大提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对学生进行面授和考前集中复习二、各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考核知识点、重难点提示: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理解并掌握管理、管理学的含义。
(2)了解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的起源。
(3)理解并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4)了解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5)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提示:管理实践活动及思想的起源、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外部环境的特征及构成、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法与试验研究法的比较。
2、教学内容:(1)管理的概念、起源(2)管理的性质、作用(3)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4)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中国及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2)理解并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理解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厄威克、古利克对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所做的贡献。
(4)了解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霍桑实验的全过程。
(5)掌握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6)了解行为科学的发展及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
(7)了解现代管理论。
(8)理解并掌握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教学重难点提示:古典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行为科学的概念、管理过程学派、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学习型组织3、教学内容:(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2)古典管理理论(3)行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管理理论新发展第三章计划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1)理解并掌握计划工作的含义、特征。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完整版(2024)
。
指令式领导风格
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决策力,对员 工进行明确的指导和监督,适用于
紧急或危机情况。
2024/1/28
亲和式领导风格
关注员工情感和需求,建立和谐的 工作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 度。
愿景式领导风格
通过塑造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激发 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奉献精神,推动 组织变革和发展。
保持冷静和理性,控制情绪的 表达和影响,避免情绪化的决
策和行为。
2024/1/28
33
提高领导力途径探讨
01
02
03
04
学习与自我提升
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 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为领
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参与项目、承担职责等方 式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寻求反馈与支持
27
决策方法比较和选择依据
2024/1/28
• 直觉决策法: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快速决策。适 用于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在紧急或复杂情况下的决 策。
28
决策方法比较和选择依据
2024/1/28
问题性质
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紧急性和重要 性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
信息充分性
评估可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选择能 够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的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完整 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组织文化与行为 • 计划与决策方法论述 • 领导艺术与沟通技巧 • 控制过程及绩效评价方法
2
目录
• 创新管理与变革应对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4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能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4.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5分钟)a.计划的概念和定义;b.计划的重要性;c.计划的基本原则。
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2.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30分钟)a.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b.战略计划与运营计划;c.功能性计划与项目计划。
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3.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35分钟)a.确定目标;b.制定计划;c.实施计划;d.监控与控制;e.评估与修订。
方法:案例分析+课堂讲解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关于公司计划失败的案例,激发学生对计划的兴趣和重视。
2.知识点讲解(40分钟)a.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b.不同类型的计划及其案例分析;c.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3.案例分析(40分钟)根据不同类型的计划,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评估1.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材料、PPT课件;2.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不同类型的计划,并掌握制定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评估环节,我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理论、决策理论、计划与控制理论等;2. 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和案例分析方法;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模块:1. 管理学基础理论:介绍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和原理;2. 组织结构与设计:介绍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设计原则和方法;3. 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4. 领导与沟通:介绍领导理论、沟通技巧、团队建设与管理等;5. 决策与计划:介绍决策过程、决策方法、计划编制与调整等;6. 控制与协调:介绍控制方法、协调技巧、危机管理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上述模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案例分析等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建设本课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
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管理基础知识是管理学的基础,涉及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管理基础知识的一些重点归纳,详细介绍:一、管理的概念和特性1.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性(1)目的性: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整体性:管理活动需要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层次性:管理活动具有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4)动态性:管理活动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二、管理原则1. 系统原则管理活动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分工与协作原则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协作实现组织目标。
3. 权威与责任原则合理分配权力,明确责任,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 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
5. 人的原则重视人的因素,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管理职能1. 计划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战略规划、预算编制等。
2.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 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组织文化。
4. 控制监控组织的运行,评估绩效,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四、管理方法1. 行政方法依靠权威和制度进行管理,如命令、指令、规章制度等。
2. 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如奖励、罚款、薪酬等。
3. 法律方法依法进行管理,如合同、法规、诉讼等。
4. 教育方法通过培训、教育、启发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技术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
五、管理技巧1. 沟通技巧有效倾听、表达、反馈和协调,提高沟通效果。
2. 决策技巧分析问题、评估方案、制定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3. 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
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管理学基础优秀教案引言: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以研究和探讨组织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为主题的学科。
作为管理学的基石,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优秀教案范例,通过详细介绍教案的编写要点和内容安排,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管理学基础的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熟悉管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理解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的关系;3. 掌握管理决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基础概述a.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管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c.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2. 组织结构与管理过程a. 组织的定义和功能b.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c. 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环节3. 管理决策a. 管理决策的概念和意义b. 管理决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c. 管理决策的常用方法和技巧4. 团队管理与领导力a. 团队的定义和特点b. 团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c. 领导力的概念和培养5.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a. 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b. 知识管理的概念和策略c.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管理学基础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管理学基础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包括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的积极度;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针对选定的管理案例进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小组项目: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评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基础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等内容3. 互联网资源:管理学相关期刊、论文和案例分析网站六、教学安排本教学活动共分为8个学时,每个学时为45分钟。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或对管理学有兴趣的学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学员的企业管理素养,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明确管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控制。
3. 学习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解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 培养学员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讲:管理学的定义与功能(1)管理学的概念(2)管理学的功能(3)管理学的目的2. 第二讲: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员(5)控制3.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4. 第四讲:管理方法与技巧(1)管理方法概述(2)常用的管理方法(3)管理技巧的培养5. 第五讲:企业管理实例分析(1)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2)失败企业的管理教训(3)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管理情境,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原理》,作者:[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
2. 案例集:《管理学案例分析》,作者:[美]玛丽·费希尔等。
3.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管理学期刊文章、管理学大师经典著作等。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管理学基础教案word
管理学基础教案word 教案标题:管理学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2. 掌握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概述管理学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2.1 科学管理理论;2.2 行为管理理论;2.3 现代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1 组织的目标与职能;3.2 组织的结构与架构;3.3 组织的文化与价值观;3.4 组织的决策与控制;3.5 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四、管理职能与技能4.1 规划与组织管理;4.2 领导与激励管理;4.3 控制与评估管理;4.4 沟通与协调管理;4.5 创新与变革管理。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课堂活动1:概述管理学- 引导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分组讨论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小结。
课堂活动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小组合作,了解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概念;- 案例分析,运用不同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解决结果。
课堂活动3: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师讲解组织的目标、职能、结构、文化、决策和控制等基本概念;- 分组讨论,从实际案例中提取相关原则,并进行知识分享。
课堂活动4:管理职能与技能- 学生小组展示不同管理职能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不同管理职能和技能的场景。
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对学生在案例中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学习小结和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本节课学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的小结及总结。
教师活动:- 依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关学习资源和案例;- 指导学生的讨论和活动;-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管理学基础大纲
管理学基础大纲【管理学基础大纲】一、导论管理学基础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管理学基础。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理解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3. 掌握管理学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1.1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2. 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与功能2.2 组织的结构与设计2.3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2.4 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3. 领导与决策3.1 领导的基本理论与行为特征3.2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发展3.3 决策理论与决策过程3.4 决策与风险管理4. 经营与战略管理4.1 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2 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4.3 经营绩效评估与提升4.4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传授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管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加强团队协作能力;5.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实习等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测试:通过单项选择、问答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管理学基础的论文,展示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参考教材1. 《管理学导论》(第三版),李明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 《现代管理学》(第五版),赵红兵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3. 《管理学原理》(第七版),裴富国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
《管理学基础教案》课件
《管理学基础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课程目标: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在组织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课程结构: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涵盖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二、第一章:管理概述1. 内容简介:介绍管理的定义、目的、功能和环境,解释管理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和特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3. 教学难点: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管理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三、第二章:管理计划1. 内容简介:介绍管理计划的过程、方法和工具,解释战略规划和运营计划的作用。
2. 教学重点:计划的意义和目的,计划的类型和过程,计划的工具和方法。
3. 教学难点: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方法。
四、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1. 内容简介:介绍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解释组织变革和管理层次。
2. 教学重点: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和类型,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步骤,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3. 教学难点:组织变革的策略和实施,组织设计的新趋势和挑战。
五、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1. 内容简介: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政策和实践,解释员工招聘、培训和评价的方法。
2. 教学重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实践,员工招聘和培训的策略和方法。
3. 教学难点:员工评价和激励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和趋势。
六、第五章:管理决策1. 内容简介:介绍决策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原则,解释决策模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决策的原则和过程,决策模型和工具,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 教学难点:决策的逻辑和心理因素,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决策的评估和反馈。
七、第六章:领导与影响力1. 内容简介:介绍领导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风格,解释领导与员工激励和团队建设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领导的特质和风格,领导理论的发展,领导与员工激励的策略。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概念和发展历程;2. 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3.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模型;4.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定义、概念和发展历程(1)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和管理者行为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效能并实现组织目标。
(2)概念:管理是指协调和指导他人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发展历程:管理学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活动,经历了经验阶段、理论阶段、科学阶段和应用阶段的发展。
2.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研究对象: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组织、管理者、组织环境和管理过程等。
(2)特点:管理学研究的特点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
3.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模型(1)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如目标原理、效能原理、控制原理、协调原理和适应原理等。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决策理论等。
(3)管理学的基本模型:如组织结构模型、决策模型、领导模型和人际关系模型等。
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冲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定义、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个人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模拟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管理学理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出勤率:通过统计学生的出勤率,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111《管理学基础》教案
11-1《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
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管理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以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案例分析:讨论管理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的应用领域。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管理案例的理解和看法。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管理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管理职能2.1 教学目标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性。
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学会运用管理职能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管理职能的定义和重要性计划:目标设定、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组织: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领导风格、激励理论、团队建设控制:控制过程、绩效评估、改进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职能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职能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向全班报告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管理职能的理解。
第三章:管理原则3.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本原则、目标原则、效率原则等。
学会运用管理原则指导实际管理工作。
3.2 教学内容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人本原则:关注人的需求、激励和成长目标原则:明确组织目标、目标导向管理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其他管理原则:如灵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人本原则、目标原则、效率原则等具体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管理工作,运用管理原则解决问题。
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报告: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管理工作过程和结果。
《管理学基础》教案(全)
《管理学基础》教案备注:1.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每上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一次课一般2个学时。
2.近三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写详案。
3.手写教案格式参照表格内容。
第一周第2次课第二周第1次课2、我希望与我同等地位的人在游戏中和体育中比赛。
3、我希望与我同等地位的人在工作有关的活动中竞争。
4、我希望以主动和果断的方式行事。
5、我希望吩咐别人做什么和用法令对别人施加影响。
6、我希望在群体中以独特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出人头地。
7、我希望完成通常与工作有关的例行职责。
弱 1 2 3 4 5 6 7 强强自我评估参考答案你的得分将落在7—49分的区间内。
评分标准为:7—22:较低的管理动机22—34:中等35—49:较高的管理动机第三周第1次课第三周第2次课第四周第2次课第五周第1次课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对实际企业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研讨并确定本公司的管理理念与组织文化。
1.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论证应以何种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依据;2.本公司应树立那些先进的管理理念;3.对本公司的文化建设提出各种设想,并制定建设方案。
【成果与检测】1.每个人写出一份论证应以何种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依据的简要材料;2.每个公司提交“公司管理理念”与文化建设方案;3.班级组织一次交流,每个公司推荐两名成员谈管理的理论依据,并由总经理谈公司的文化建设方案;4.由教师与学生对各公司所交材料与交流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打分。
以下项目可任选项目一:网络冲浪——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实训内容与要求】上网查询,或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搜集一个所学管理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或反映最新管理动态的资料。
参考网址如下:/darticle3/first.asp【成果与检测】1、每个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书面材料。
2、由教师批改并评估。
项目二:中、日、美文化比较沙龙(100分钟)【实训内容与要求】根据教材及有关资料,以“中、日、美三国文化比较”为题,课下认真准备2-5分钟的简短发言,着重探讨三种文化对管理者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管理风格、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行为等环境下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管理修养。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48学时4. 学分:3学分5.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1.1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1.2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3 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2. 第二章:管理理论2.1 古典管理理论2.2 行为科学理论2.3 现代管理理论3. 第三章:管理职能3.1 计划职能3.2 组织职能3.3 领导职能3.4 控制职能4. 第四章:管理者4.1 管理者的地位与作用4.2 管理者的技能与素质4.3 管理者的工作类型与方法5.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5.1 管理道德与企业伦理5.2 社会责任与管理可持续发展5.3 企业文化建设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管理学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管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六、第六章:决策理论与方法6.1 决策概述6.2 决策过程6.3 决策理论6.4 决策方法七、第七章:战略管理7.1 战略概述7.2 战略制定7.3 战略实施7.4 战略评价与控制八、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8.2 员工招聘与配置8.3 员工培训与发展8.4 绩效管理8.5 薪酬管理九、第九章:企业运营管理9.1 运营管理概述9.2 生产过程组织9.3 质量管理9.4 供应链管理十、第十章:市场营销管理10.1 市场营销概述10.2 市场调查与分析10.3 营销策略10.4 营销渠道与物流10.5 营销策划与执行十一、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管理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总论●“行为科学”的理论把管理理解为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求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德鲁克●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茨●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管理的五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计划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致力于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着眼于激发和鼓励人的积极性,控制的重心在于纠正偏差,创新着眼于保持产品和服务的持续领先●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尽管管理工作形式多样,但其基本内容与本质是相同的,即协调。
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每个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职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就管理者工作的本质而言,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管理者不管处在哪一级管理层次上,都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职能,只不过他们从事五项职能的内容与所花的时间有所不同而已●管理者的三种技能: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定制●管理学的四大特点:一般性,不精确性,综合性,实践性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科学管理的四大实验:工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试验,铁锹试验,金属切削试验●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通过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操作及经验管理,并且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提出了例外管理原则,将管理与劳动分开,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法约尔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一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营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措、使用资金)、安全活动(维护设备,保护工作的安全)、会计活动(编制财产目录和资产负债表、计算成本、进行统计)、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命令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报酬原则、集中化原则、等级链原则、秩序原则、平等原则、人员保持稳定原则、主动性原则、集体精神原则●权力论(组织建立在三种权威之上):一是传统的权威,二是神授的权威,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参加了霍桑试验)●霍桑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的访谈,十四名配电器装线工人试验●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满足员工需要的重要性第四章决策●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最佳决策为什么不可能?只考虑有关的、主要的、本质的因素,省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简化关系,使决策达到令人满意的足够好的水平。
即满意原则。
●决策的类型:按决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决策的类型: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划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决策的类型: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及结果的可靠性划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决策的类型:按决策的主题划分为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决策的步骤:诊断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实施追踪评价●头脑风暴法(属于主观决策法):步骤: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特点)。
●德尔菲法(属于主观决策法):步骤:选择邀请专家,给专家提供有关信息,请之独立发表意见,收集反馈专家意见,请之再次发表意见,形成代表专家组的方案。
特点: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盈亏临界分析法(属于计量决策法):盈亏临界分析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重要内容。
这种方法是依据与决策方案相关的产品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判断方案对企业盈亏发生的影响,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
●决策树分析法(属于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
●不确定型决策:主要方法有等可能性法(平均按需求取),悲观原则(小中取大),乐观原则(大中取大),乐观系数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五章计划●计划的内容: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规划和安排●计划与决策的关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计划与决策是相互参透的,有时还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计划的作用: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依据(前提);计划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重要工具);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计划是管理者制订控制标准的依据●计划的分类:通过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通过职能空间分为组织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通过综合性程度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通过明确性分为指向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通过程序化程度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计划的层次划分:(抽象到具体):使命或宗旨、目标或目的、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目标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许多关键的活动链接到一起,使组织个个人目标得以高效率的完成。
(核心)他是一种将组织的产生目标和组织的任务化为总目标下的大大小小的分目标,通过若干小的分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目标实现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具体原则(specific)、可衡量原则(measurable)、可达原则(attainable)、相关原则(relevent)、限时原则(time-bound)●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为了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环境分析法(天地彼己人):外部一般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行业环境,(行业结构、潜在的竞争者、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代替品生产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顾客即目标市场(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行业结构五力图↓↓潜在的参加竞争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行业内竞争对手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还价的能力↑↑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价值链分析法: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辅助活动技术开发采购利输入物流润生产作业基本活动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SWOT分析法: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WO战略(劣势-机会战略)、ST战略(优势-威胁战略)、WT战略(劣势-威胁战略)●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差异化战略(是指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优势),集中战略(又称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把其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群、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市场上的战略)价值链分析法第六章组织●组织工作:是指在组织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将现实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组合,并根据管理宽度原理,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层次和部门,将监督各类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层次、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以及规定这些层次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关系●组织设计是指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各种使各部分相互有机地协调配合的系统的过程●组织设计的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责对等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精干高效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最高假定管理幅度为4 假定管理幅度为81 1 1组 2 4 8织 3 16 64层 4 64 512次 5 256 40966 10247 4096最低在管理幅度为4时在管理幅度为8时作业人员=4096 作业人员=4096管理人员(1~6层)=1365 管理人员(1~6层)=585管理幅度对比●职权划分为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直线职权:是某个职位、某个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发布命令、执行决策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指挥权●参谋职权:是某个职位、某个部门所拥有的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辅助性的权力即指导权●职能职权:是某个职位、某个部门所拥有的原属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权力是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授权:是指上级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授权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委派任务、授予职权、明确责任和确立监控权等环节。
●对于组织来说,授权者对于被授权者的行为负有最终的责任●分权:是一个组织向其下属各级组织进行系统授权的过程,是形成组织内部各组织单元之间权力关系的基本手段●集权:是指决策权都由某一最高层管理者或某一上级部门掌握与控制,下级部门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执行,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第八章领导●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在一个组织内部,领导权力可以按其来源不同而分为五种: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感召和参考权力●领导职能与管理职能、领导者与管理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领导着与管理者的区别●管理方格理论高↑↑↑对人的关心↓↓↓↓低低←←←←←←对工作的关心→→→→→→高● 1.1型(贫乏型管理):只做一些维持自己职务的最低限度的工作,庸庸碌碌,只要不出差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9.1型(任务第一型管理):强调有效地控制下属,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的总裁● 1.9型(俱乐部型管理):内部一团和气,太平无事,但忙忙碌碌,却效益很差——中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管理者● 5.5型(中间型管理):既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又强调通过引导和激励使下属完成任务——领导往往缺乏进取心,乐意维持现状——中国的传统管理者●9.9型(团队型管理):日本企业家吸收西方管理技巧和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创造日本奇迹●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嗯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因素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LPC(最不喜欢的同事,最难相处的同事,least preferred coworker questionnaire)第九章激励●激励:就是指影响组织成员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或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按照研究层面的不同,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教授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保健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过程型激励理论1.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史坦斯·亚当斯提出的,也称社会比较理论当事人报酬/当事人投入←→参照对象报酬/参照对象投入2.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提出的(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3.强化理论也称修正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第十章沟通●管理中的沟通是指特定组织中的人们,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的传递或者交换的过程●沟通的过程:沟通技巧,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沟通网络:是指由若干条信息沟通渠道按一定方式集结而成的链状或网状结构●有效沟通是指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他表明了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抗干扰能力强第十一章控制●所谓控制,从其最传统的意义方面说,就是按照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确立目标,测量实绩与界定偏差,分析原因与采取措施●控制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