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PPT课件
受众的相关理论
• 局限性
• “使用与满足”研究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 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色彩较浓。
• 使用与满足”研究只是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 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 会关系。 • “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些能动性, 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 触”的范围之内。
媒介的信息 媒介以外的信息
第九章 受众理论
聂亮
受众理论
• • • • • • 个人差异论 社会类别论 社会关系论 文化规范论 受众参与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个人差异论
• 这个理论最早由霍夫兰提出。 • 它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不仅有来自先天和后 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智力、 经历、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 形成的心理(认知、动机)结构和行动结构也 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同一信息,他们的反应 各异,乃至千差万别。
印刷媒介研究 贝雷尔森为代表人物,对报纸的研究 (1)获得外界消息的信息来源 (2)日常生活的工具 (3)休息的手段 (4)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 (5)社交的手段 (6)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英国学者麦奎尔等人于1969年开始的对电视 节目的调查 (1)心绪转换效用 (2)人际关系效用 (3)自我确认效用 (4)环境监测效用
• 卡兹在1947年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 的使用》一文中,提出了“使用与满足” 过程的基本模式。日本传播学家竹内郁 郎对这个模式做了若干补充。
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施拉姆把“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 “自助餐厅”(cafeteria) • “使用与满足”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 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具 有重要意义。 • 适度效果理论,既否定了媒介的强大 效果,也否定了媒介是无能为力的。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子弹理论 • 有限效果理论 • 沉默的螺旋理论 • 媒介即讯息理论 • 使用与满足理论
01
子弹理论
定义
• 子弹理论,也称为“皮下注射” 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 传播效果,信息能够直接“击中 ”受众,对其产生直接、快速的 影响。
理论观点
需求的多样性
受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媒介应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服务,以 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评价
理论贡献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媒介传播效果,为传播学研究提供 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理论局限
该理论过于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忽略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也 难以全面解释复杂的媒介传播现象。
理论观点
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观察周围人的态 度和意见,如果自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 一致,就会更积极地表达出来;如果自 己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相悖,则可能会保
持沉默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这种沉默的螺旋现象会导致某些观点在 大众中越来越被接受和强化,而与之相
反的观点则越来越被排斥或忽视。
这种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在形成和强化 公众意见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高度权威性,受众 对媒介信息没有任何选择不受其 他因素影响,可以独立发挥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能够直接改变受众的态度和行为。
评价
子弹理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直接效 果,忽略了受众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对 传播效果的影响。
理论观点
1 2 3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能 够推动社会变革,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 惯。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而对于软件开发领域来说,软件的使用和满足用户需求是最终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提升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1. 使用理论使用理论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使用理论:1.1 用户中心设计(UCD)用户中心设计是一种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软件界面和功能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放在设计过程的核心位置,注重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
UCD方法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参与设计、用户测试和反馈等步骤,旨在提供符合用户期望和需求的软件产品。
1.2 人机交互(HCI)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学科领域,涉及到用户接口设计、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HCI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因素,以提供有效、高效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合理应用HCI理论可以使软件界面更加友好、易用,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1.3 信息架构(IA)信息架构是关于组织、分类和标记信息的实践和理论。
在软件设计中,信息架构被用于确定软件界面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分类,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信息。
良好的信息架构可以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和逻辑结构,使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功能和信息。
1.4 用户体验(UX)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感受到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提供给用户愉悦、高效和有意义的软件使用过程的目标。
UX理论包括用户感知、交互设计、可用性测试等方面,通过优化界面、提升操作流程和增加互动性等手段,以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
2. 满足理论满足理论是从功能和性能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满足理论:2.1 软件工程(SE)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旨在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SE理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完整版)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主题:“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传者第一论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提到了拉斯韦尔关于5w模式,5w模式讲了些什么内容呢?他将传播的结构,归纳为Who , Say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在这个经典模式中,传播者who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是以who为中心来研究传媒对受众做了什么的问题。
这种认识不妨称之为“传者第一论”。
二、Bauer的启示传者第一论是把受众看成了待宰的羔羊,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任何主动权,传者说什么,受者就接受什么,正如我们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枪弹论的典型观点媒体是无往不胜的枪弹,受众是中的即倒的靶子。
然而,这种假说在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中遭到了质疑,其中一个典型的观点就认为,受众并非总是被动的接受。
196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尔(Bauer)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固执的受众》,鲍尔认为,以往的传播研究总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总是从传播者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这种思维定势上考虑问题,这在他看来是犯了方向错误。
他认为,传播研究应该站到受众的角度,应该着重探讨受众对信息的处理,以及对整个传播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他有两句话因为说得很巧妙而常被人们引用。
他说,以往的研究总是问(What can the message do the audience?)“讯息如何作用受众”,而现在的研究则应问(What can the audience do with the message)“受众如何处理信息”。
从这个启示中,我们可以将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一番改变。
就是将Who say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变成:Who got what From where in channel do for what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研究受传者是怎样使用媒介,主要考察人们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去接触和使用媒介的,使用之后又获得了什么样的满足。
《新媒体用户分析》PPT 第二章 新媒体用户需求分析 2.1用户需求分析
一、什么是用户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需求往往并不能被用户自己清楚明确地 表达,又或者用户表述的是浅显的伪需求。
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 亨利•福特:“如果 听用户的,我们根本造不出汽车来,用户 就是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用户的潜在需求: 更有力的、更高效的交通工具
一、什么是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源自现实问题,也就是 用户遇到了现有产品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产生。
三、新媒体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
“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来 说的,比方网络电视、网络报纸相对于传 统电视、报纸来说,就是新媒体。
当我们将新媒体面向市场来设计、 生产、运营,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够 满足人们某种需求,那它也就具有了产品 的属性,我们就可以叫它“新媒体产品〞。
三、新媒体产品要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往往融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 提出他认为的需求点和解决方案,但这 却不一定代表真正的用户需求。
一、什么是用户需求
衣服穿少了
冷
淘宝使用 体验差
生病了
饿了
产品设计差 假货多 快递慢
用户手机卡、 网速慢
增加衣物
休养治疗
吃饭 改善设计 加强监管 更换快递公司 用户自行解决
• 针对不同的需求根源,产品 设计者所要做的是不一样的。
如今新媒体颠覆了传统 的传播方式,用户有了更多 接触媒体并满足需求的时机。
二、用户需求的理论
2.使用与满足理论
传播信息
环境监测
心绪转换
人际关系效用
二、用户需求的理论
提出背景: 在新媒体快速开展的大背景下,知名传播
学者祝建华教授开展出了一个描述、解释和预 测受众为何使用新媒体的“新媒体权衡需求理 论〞,以填补扩散研究和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空 白。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范文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篇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听书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蒙古语听书平台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用户。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对蒙古语听书平台进行研究,探讨其用户使用行为、满足需求以及平台发展策略。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探讨用户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满足需求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户基于特定需求主动选择媒介,通过媒介使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媒介的选择、使用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用户具有主动性。
该理论对于研究蒙古语听书平台的用户行为和需求具有指导意义。
三、蒙古语听书平台的发展概况蒙古语听书平台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媒介,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用户。
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听书资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这些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推荐相应的听书内容。
四、用户使用行为分析(一)用户特征蒙古语听书平台的用户以蒙古族为主,同时也吸引了其他民族的用户。
这些用户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对听书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二)使用动机用户使用蒙古语听书平台的动机主要包括娱乐消遣、学习提升、文化传承等。
其中,娱乐消遣是用户使用听书平台的主要动机,学习提升和文化传承也是用户的重要需求。
(三)使用行为用户在选择听书平台时,主要考虑平台的资源丰富程度、更新速度、用户体验等因素。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听书活动。
同时,用户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推荐。
五、满足需求分析(一)娱乐消遣需求的满足蒙古语听书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听书资源,如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满足了用户的娱乐消遣需求。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舒适的听觉体验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听书体验。
传播学受众的满足与使用
随即这条新浪微博被回复、转发,20分钟后,竟然有人送去了卫生纸。
微博不仅仅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还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点滴的纪录和美 好心情的分享。
⑤摘自新浪微博,妖娆男,/yaoraonan
三,受众媒体公共活动参与度 媒体的公共活动室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从公关活动的数量、频率、覆盖 面、参加人数和效果评价中反映出受众的参与热情,可反映出媒体影响力的大小。大量自 媒体都组织了许多的公关活动,如腾讯微博“140新闻改写大赛”、新浪微博炒股大赛、 微博营销大赛、名人微博等等,用户参与并协助推广,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与使用满足。 也有一些政府和企业利用自媒体开展的危机公关活动,如会理县“PS门”事件,之前的三 鹿奶粉、肯德基等企业的公关事件等,实现了团体客户的使用和满足。
卡茨主张把注意力转移到信息接收 方,观察了解受众如何主动使用媒 介和信息,由此提出5项假设:
Ⅰ,受众是主动的,他们使用大众媒介以追求特定的目的 Ⅱ,在大众传播中,需靠受众将媒介的使用与欲求的满足联系起来 Ⅲ,媒介必须与满足受众需要的其它资源相竞争 Ⅳ,就方法而言,我们得从受众个别提供的资料中,推断出他们使 用媒介的目的 Ⅴ,对于传播的文化意义,拒绝任何价值判断,由受众自己去判断
③诺伯特.蒙多夫、肯尼思.R.莱尔德:《信息技术与互动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影响》, {美}简宁斯.布莱恩特,道尔夫.兹尔曼:《媒介效果理论与研究前沿》(第二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439441页 ④《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2011,7
实例分析:微博
最新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ppt课件
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 绝和谴责它。
2、光辉泛化法 ——“新政”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
3、转移法
——名人广告(1)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 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4、证词法
——名人广告(2)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 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2)有限效果论 (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
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 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代表性研究
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效果论只考虑短期的效果,未考虑长期效果。
⑤有限效果论只从传播者立场上来考虑传播效果,没有从受众 的角度考虑。
(3)适度效果论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
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 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 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 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
宣传技巧的用途:
用于政治宣传和战争宣传; 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 对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了解宣传技巧可以做一个清醒的信息 接收者。
枪弹论的缺陷:
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 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课件 (胡正荣)第九讲-传播效果研究
第九讲 传播效果研究
一、什么是传播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课件
理论的核心思想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 用产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特 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使用
1
使用的概念定义
使用是指人们使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
使用的类型与特点
2
们的需求和期望。
使用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对不同人
有不同的影响。人们使用时也会受到社
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3
使用的心理机制
使用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三个方面。人们会根据这三个方面来选 择和使用产品和服务。
满足
满足的概念定义
满足是指在使用产品和服务后达 到了期望的效果和感受,使人感 到愉悦和满足。
满足的类型与特点
满足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可以 是个体的或群体的。不同的产生 方式会对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 不同的影响。
满足的心理机制
满足的心理机制涉及认知、情感 和行为三个方面,人们会根据这 些方面对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 评价。
结论
概括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思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理论, 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点明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使用与满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 景,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1使用与满足的相互作用
使用与满足是相互作用的。满足会影响使用的行为,而使用会影响满足的程度和 方式。
2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模型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表示。这个模型包括预期、实际和评估三个 因素。
3
应用
理解使用与满足的关系对于广告、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描述人类心理行为的一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 什么会使用某些产品,并获得满足。
对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再探索
3、使用满足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可能陷入商业化、迎合化的陷阱,从 而削弱了媒介内容的深度和价值。
2、运用使用满足理论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同时借鉴功能主义传播观对传播过 程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以制定更为全面和有效的传播策略。
内容摘要
在文学领域,使用与满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心理。有 学者指出,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象征等元素,能够满足其认知、 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广告领域也广泛采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评估 广告效果。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接受程度与其产品需求、品牌态度等 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功能主义传播观认为传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 这种传播观存在以下问题和局限: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1、功能主义传播观过于强调传播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传播过程中个体差异和 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
2、功能主义传播观假定传播行为是线性的、可控的,而现实中的传播活动往 往是复杂、动态和非线性的。
内容摘要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尽管使用与满足理论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仍不 容忽视。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摘要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细化与拓展:进一步明确受众需求的具体类型和特点, 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此外,拓展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健康传 播、政治传播和教育传播等。
内容摘要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使用与满足理 论的细化与拓展,以及结合其他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基本理论1、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2、发展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复旦大学传播学者殷晓蓉对此有专文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的。
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包括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对听众的统计);1940年的奥逊·威尔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称作“历史性的论文”《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时期”则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时的研究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使用与满足说”,或“使用与满足模式”,也更加明确地朝向探讨“一个活跃的受众”的作用的方向发展。
它在范围上涉及报纸、电影、舞台剧、电视(特别是智力竞赛节目)、高雅音乐会和肥皂剧等大众传播内容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的关系,并且,经由施拉姆、伯格纳、卡茨、布卢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其中美国社会学家E ·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说”的“现代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受众 使用与满足理论_PPT幻灯片
其他活动); (6)由接触造成需要的满足; (7)与满足同时产生的其他后果,也许大多是无
意获得的结果。
其主要观点:
1974年E·卡兹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 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 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 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 基本模式。经后人的补充和发展,综合提出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 1973年,卡兹、格里维奇和赫斯从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 35种需求,并把它们分为5大类:认知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情感的需要 (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个人整合的需要(加强可信度,信心,稳固性 和身份地位);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舒解压力的需要 (逃避和转移注意力)
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受众的地位
1)受众是解读者; 2)受众是参与者; 受众 3)受众是主导者; 4)受众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 5)受众是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人。
受众的心理特征
1、认知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表现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代表学术家——卡兹
定义:
涉及受众使用媒介动机与获得满足的研究虽然开 始于20世纪40年代,然而直到1959年,卡兹在 《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中才首次提到 使用与满足研究。1974年,卡兹、布拉姆勒、格 里维奇的经典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总 结了当时使用与满足领域所做的研究。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理论,这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解释和理解世界的框架。
其中,有一些理论被视为基本理论,因为它们能够解释广泛的现象,并有助于我们建立对事物的基本认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进化论。
进化论是指生物进化的理论,它认为物种的演化是由于基因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机制引起的。
这一理论由达尔文提出,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推理得到了支持。
进化论不仅仅适用于生物领域,在许多其他领域也能起到指导作用。
比如,进化论揭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常态,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人类社会中,进化论还能够解释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化,帮助我们理解和改进社会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和能量的传统认知,并对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
量子力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许多领域,比如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等。
它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和应用,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量子力学,我们可以拓宽我们对于物质和能量行为的认识,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学上的基本理论,如结构功能主义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赋予符号和意义,人们的行为是在不断的互动和解释中产生的。
这些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还有一些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等。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整体特性和相互关系,并探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复杂性科学则关注于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质,研究如何从简单规则和组件生成复杂的行为和结构。
这些理论拓宽了我们对于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和混乱的问题,并在各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
Thanks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第13页/共16页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局限: a.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 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b.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 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 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c.对受众能动性的认识仅限于内容接触方 面,有局限,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 的主体、有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 具有的能动性。
第11页/共16页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评价: 一改传媒角度为受众角度,通过分析受众的 媒介接触动机及其满足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 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把能 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 准,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 曾在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第12页/共16页
第10页/共16页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含义: a.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 需求,这些需求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根源; b.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媒介接 触可能性和媒介印象; c.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 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d.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满足与否; e.两种结果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 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 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2.受众需要的满足和对媒介的选择间的联系中, 受众拥有主动权。
3.媒介相互竞争以满足受众需要。
第8页/共16页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
社会条件
媒体印象
媒介接触 满足类型
“使用与满足”研究课件PPT
用户测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邀请 真实用户测试产品,收集 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 和改进产品设计。
在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受众分析
分析媒体受众的需求和兴 趣,了解其媒体接触习惯 和偏好,为媒体内容制作 提供指导。
内容定制
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定制媒体内容,提高内容 的吸引力和受众的满意度 。
媒介内容的竞争
反馈与调整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媒介之间的竞争会促 使媒介内容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满足 受众的需求。
该理论认为受众在媒介接触过程中会不断 反馈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并根据反馈 结果进行调整和改变。
02
CATALOGUE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应用
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研究
产品定位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了解 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从而制定更 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词:社群建设
详细描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社群建设对于品牌形象 和口碑传播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与品牌相关的社群, 可以聚集目标用户并提高用户黏性。社群内的交流和 互动也有助于收集用户反馈和创意建议,为品牌发展 提供有力支持。
案例三: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研究
总结词:隐私保护
详细描述:在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研究中,隐私保护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品牌需要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个 人信息,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同时,透 明、诚信地处理用户数据也能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 。
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需求,对 产品进行定位,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 求。
市场细分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将市 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为每个细 分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與滿足理論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使用與滿足”是一种受眾行為理論,同時也是一種有限效果理論,该理論 认为受众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来接觸媒介,从中得到滿足。
受眾的需求
Katz, Blumler 和Gurevitch分出五類需求: 認識的需要 情感的需要 個人整合的需要 社會整合的需要 紓解壓力的需要
批判性思考
積極與消極之間的界限 頑固受眾論 受眾是混沌的
對廣播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1944年,哥倫比亞大學廣播研究室的H.赫卓格。 他認為有三種基本心理需求使得人們喜愛知識競賽節 目。 1. 競爭心理需求 2.獲得新知的需求 3.自我評價的需求 1944年,赫卓格對廣播肥皂劇的聽眾進行了調查,發 現他們是收聽動機如下: 1.為了“逃避日常生活的煩惱” 2.為了“尋求代理參加的幻覺” 3.當作“日常生活的教科書”
從微博的使用的特點看一般受眾獲得 的滿足:
微博傳播速度的即時性。微博實現了電腦與手機的終端融合,使 內容的傳播速度比其他媒體更便捷、更迅速。能很好地滿足用戶 即時方便發送資訊的需求。受眾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受到了他 人的關注,這樣會進一步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 。
微博傳播內容的自主性。微博既是一個傳播平臺,又是一個內容 自創的平臺,讓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內容的製造者、見證者、傳播 者、評論者。用戶需要保持即有情感的動機,所以通過發洩和表 達來滿足用戶情感的需求。從而緩解情緒上的壓力。
對印刷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對印刷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較早的是BR貝雷爾森 1940年,在《讀書為我們帶來什麼》一文中,歸納了 一些普遍性的讀書動機: 實用動機——追求書籍內容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參 考和利用價值 休憩動機——消解疲勞、獲得休息 誇示動機——談論讀書內容,以獲得他人稱讚或尊敬 逃避動機——通過讀書來轉移日常生活的煩惱
心緒轉換(diversion)效用——電視節目 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 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 的解放感。
人際關係(personal relations)效用——這裡的 人際關係包括兩種,一種是“擬態”人際關係,即受 眾對節目出場人物、主持人等所產生的一種“熟人” 或“朋友”的感覺;另一種是現實人際關係,即通過 談論節目內容,可以融洽家庭關係、建立社交圈等。 麥奎爾認為,“擬態”人際關係,同樣可以在某種程 度上滿足人們對社會互動的心理需求
對電視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D.麥奎爾等人於1969年對電 視節目的調查 調查不僅歸納了各類節目提供“滿足”的不同特 點,而且總結了他們之間共通的四種基本類型。 即: 心緒轉換(diversion)效用 人際關係(personal relations)效用 自我確認(personal identity)效用 環境監測(surveillance)效用
使Use用s an與d G滿rat足ific理ati論ons
殷浩 余燕
道理:一物上所具之義,通於余物而言 有物混成,藏有兩極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如何學理論知所ຫໍສະໝຸດ 後Understand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
Doubt Surpass
大眾傳播 mass communication
積極受眾
個人主義 理性 有選擇性
VS 消極受眾
墨守陳規 易受蠱惑 無目的性
五個假設
(1)受眾使用大眾傳播媒介是有目的的,受眾基於心理或社會的需求, 想藉著使用媒介來滿足需求。 (2)傳播過程需要靠受眾把媒介的使用及需求的滿足聯繫起來,也就是 說受眾是媒介的主動使用者,受眾使用媒介來滿足需求。 (3)大眾傳播媒介所能滿足的需求,只是人類需求的一部分,媒介在滿 足這些需求上,必須與其他來源,比如人際傳播或其他傳統的需求滿足 方式相競爭。 (4)研究資料來源於於受眾的自我報告。也就是說,這個理論假設受眾 是理性的,能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動機,並且能夠清楚地表達出來。研究 者根據受眾的回答加以推斷受眾使用媒介的目的。 (5)不必要對大眾傳播媒介下任何價值判斷。
。
自我確認(personal identity)效用——即電視中 的人物、事件、狀況、矛盾衝突的解決方案等等。 可以為觀眾提供自我評價的參考框架,通過這種比 較,觀眾能過引起對自身的反省,並在此基礎上協 調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環境監測(surveillance)效用——通過觀看電視節目,可以 獲得與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各種信息,及時把握環境 的變化。麥奎爾等人發現,監測環境是人們觀看新聞節目的主 要動機,但其他類型節目也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這種信息 需求,例如收看家庭電視機同樣能夠使人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狀
況及其變化。
對“使用與滿足”研究的評價
重要意義: 1.認為受眾的媒介接觸是基於自己的需求對媒介內容 進行選擇的活動,這種選擇具有“能動性”,這有助 於糾正大眾社會論中的“受眾絕對被動”的觀點。 2.它揭示了受眾媒介使用形態的多樣性,強調了受眾 需求對傳播效果的製約作用,對否定早期“子彈論” 或“皮下注射”論的效果觀起到了重要作用。 3.“使用與滿足”研究指出了大眾傳播對受眾具有一 些基本效用,這對40年代至60年代過分強調大眾傳播 的“有限效果論”也是一種有益的矯正。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微博中的运用
微博的使用者也就是“使用與滿足”理論中的 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微博,就是他們選 擇使用的一種媒介形態,通過微博這個平臺來 滿足自己的需求。
先簡單描述一下一般受眾對微博使用的幾種情 況:一般只流覽不發言;偶爾會發幾條微博, 回復一下別人對我的評論和留言;經常更新微 博:包括發佈、轉發消息,參與話題討論、添 加關注物件;總是積極更新微博,而且微博被 轉發度很高,有時還能引起大家的新話題。
傳播者:組織性強,有精細分工,有明確傳播目的 受眾:龐雜,異質,匿名 信息:公開,易逝
消極受眾論--子彈理論 bullet theory
从“部落化”走向 “ 非部落化”
隔離 消極
被動
Katz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不是“媒介對人們做 了些什麽?”
而是“人們用媒介做 了什麽?”
懷念報紙意味著什麽 (貝雷爾森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