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观察能力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关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一、丰富的观察素材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首先需要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带领学生观察植物、昆虫、天空等自然现象,以及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
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图书馆资源,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观察,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和观察经验。
二、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科学观察能力的核心,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问引导思考: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例如,当教师展示一张植物叶片的图片时,可以问学生:“你观察到了哪些特点?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细节比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细节比较,让他们观察事物的微小差异。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可以请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3. 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敏锐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视觉训练游戏,例如观察图案中的变化、找出不同的元素等,激发学生对事物细节的敏感性。
三、实践探究的机会科学观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探究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校可以组织实验课程或科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
在实践探究中,教师可以发挥导师的作用,提供指导和引导。
例如,在进行生态观察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设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记录观察数据等。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科学观察能力,还能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评价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观察能力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实验或者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讲解昆虫的特征时,可以先展示一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让学生们对这些小生物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他们想要仔细观察的欲望。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观察机会也十分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花园、植物园进行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生长变化。
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观察实验,例如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每天记录种子的变化,从破土而出的幼芽到逐渐长出的叶子,通过这样的持续观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教会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以观察植物的叶子为例,先让学生观察叶子的整体形状、颜色,然后再观察叶片的脉络、边缘的锯齿等细节。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比如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叶子的特征和差异。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需要调动多种感官。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全方位地感受观察对象。
比如在观察水果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受其光滑程度或粗糙程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香气;用耳朵听一听切开水果时的声音。
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观察信息。
教师在学生观察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当学生在观察中遇到困惑或者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比如学生在观察动物的行为时,可能会忽略一些细微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专注,提醒他们注意动物的眼神、尾巴的摆动等细节。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科学观察是获取知识、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科学观察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呢?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如“会变色的水”,先准备一杯无色的水,然后加入某种试剂,水瞬间变成了红色,这种神奇的变化会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观察和探究的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通过仔细观察取得重大发现的故事,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树立他们观察的信心。
二、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观察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发芽、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哪些变化。
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更加专注,不会被无关的事物所干扰。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授观察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因此,教师需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进行观察。
例如,观察一朵花时,先观察花的整体形态,然后按照花瓣、花蕊、花萼的顺序逐一观察。
2、比较观察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差异。
3、长期观察法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事物,如植物的生长、月亮的阴晴圆缺等,要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有哪些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有哪些方法科学观察力是指通过观察事物、收集数据、提炼规律等方式培养儿童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机会将科学观察纳入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机会。
让他们亲身参与实验,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强调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在进行科学课程时,教师应当强调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观察对于科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作用。
让学生明白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
例如,让他们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细节,提高发现事物特点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鼓励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将不同的现象进行对比。
例如,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等,通过对比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
5.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
例如,带领学生前往公园、田野等地,观察水、土壤、植物、昆虫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观察的乐趣和意义。
6.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观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等,进行观察实验。
通过使用这些科技设备,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事物,并对微观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7. 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和归纳观察数据的能力。
鼓励学生收集自己的观察数据,并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进一步形成科学认识。
8. 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观察。
例如,观察与环境、地理、生物相关的现象,促使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发现科学规律。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机会。
通过提供实验、观察、比较等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观察实验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而观察意识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带来不同形状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质地等。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水果是红色的,而有些是绿色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始思考并观察水果的特征。
3. 组织观察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昆虫、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自己的观察结果。
以下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几个方法。
1. 提供实验主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主题,如“水的沸点是多少?”或“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主题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2.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在设计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例如,对于实验主题“水的沸点是多少?”,学生可以提出假设:“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3.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的记录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并验证自己的假设。
4. 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之前的假设进行比较。
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科学观察力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他们能够主动观察周围的现象和事物,提出问题并进行推理和验证,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活动设计、实践环境打造以及家庭参与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
一、教学活动设计科学观察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测量。
比如,在学习动植物生长过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并让学生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二、实践环境打造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需要在校内创造出良好的实践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科学观察实验室,配备各种观察工具和设备,如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供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此外,在校园内设置自然观察区或者小型的植物园,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和环境变化。
通过提供实践环境,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家庭参与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与科学观察有关的活动。
例如,在家里給孩子提供各种观察和实验的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化学试剂等,让他们自主进行科学观察。
同时,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与孩子一同观察和探索世界。
这样的家庭参与不仅能够增强亲子关系,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需要教学活动设计、实践环境打造以及家庭参与的有机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境,让学生亲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家长在家庭中的参与也不可忽视,通过与孩子一起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观察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力是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讲述生动的科学故事或者展示新奇的科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图片或视频,如种子发芽、幼苗成长、开花结果等,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生长的奇妙变化,从而激发他们亲自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二、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己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盲目无序,提高观察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观察昆虫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本次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更加专注地进行观察,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记录和思考观察到的现象。
三、提供适当的观察指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观察。
因此,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有条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比如,在观察水果时,让学生看一看水果的颜色、形状,摸一摸水果的表皮,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尝一尝水果的味道,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水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共五篇]
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共五篇]第一篇: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青海省平安县教育督导室刘生梅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
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
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一、有效运用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的内容中,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占总课数的40%。
这说明在低年级实验教材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内容比例是占首位的。
如:观察植物(叶、花、根、茎)的外部形态;观察动物(鱼、蚂蚁、鸽子、兔、蚕宝宝)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等)和四季特征;观察光和影的变化并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等等,都是以培养观察能力为重点的教材内容。
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备足典型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
为儿童准备充足、典型、新颖的观察材料,是保证儿童有意观察、主动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蚂蚁及一些辅助材料,放手让学生分组去自由地观察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们面对昆虫盒里放的蚂蚁和放大镜,忍不住地用手去拨弄拨弄,用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观察,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了。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实验时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在实验中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呢?一、培养观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观察,才能调动起他们的观察能力。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多彩的图片、精彩纷呈的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愿意去观察、喜欢去观察。
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观察实验中来。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去观察,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植物生长的观察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培育幼苗,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二、培养准确观察的习惯科学观察要求准确、细致,要培养学生准确观察的习惯,需要从小学抓起。
教师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要用心,不能马虎,不能随意,要认真观察,仔细观察。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对观察的内容、时间、地点、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激发他们细心观察的意识,养成准确观察的习惯。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观察对象的外形、颜色、大小、形状、结构、特征等,能够全面地观察一个事物,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这是培养准确观察习惯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分析观察的能力科学的观察不仅要求准确观察,更需要学生能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什么规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后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在观察物体的组成结构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物体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这些颜色有什么规律?这么一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分析观察的好习惯。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观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和帮助。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课堂上,可以先讲解科学书上的知识,在课下,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真实的自然事物,让学生把学到的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学习印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而科学课程中的知识大都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且难以理解的现象,他们渴望去解开知识的奥秘。
对于这样的科学知识有着独特的情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这样的科学知识都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都发生在学生的身边。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良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科学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要积极观察周围的事物,形成自己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观察是认识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察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那么观察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
持久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品质,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一)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究的基石科学探究始于观察。
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现象、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注意到不同阶段叶子的形态和颜色变化,可能会引发他们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从而开启进一步的探究之旅。
(二)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需要大脑的思考和分析。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推理,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观察不同动物的外形和行为特点,学生可以总结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对动物的分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观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生动有趣的观察对象和现象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和魅力时,会更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科学课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观察指导不足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一些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导致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正确、注意力不集中。
例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可能只是看热闹,而没有抓住关键的观察点。
(三)观察内容缺乏趣味性和生活性科学教材中的一些观察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积极参与。
三、培养小学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一)激发观察兴趣1、选择有趣的观察对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观察对象,如会变色的花朵、能在水面上行走的昆虫等。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观察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关键。
小学生通常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实验或者自然景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观察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在教室里种植一些容易生长的植物,如豆芽、大蒜等,让学生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
或者在讲解动物的习性时,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物纪录片,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兴趣。
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也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所,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实物和真实场景。
在课堂上,教师要准备充足的观察样本,如各种矿石、昆虫标本、植物切片等,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高清的图片、视频等,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在开始观察前,教师要清晰地告诉学生需要观察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观察。
比如,在观察叶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叶子的正面和背面有什么不同?”“叶脉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这样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不会盲目地看。
同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等多种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些感官,全面地获取信息。
比如,在观察水果时,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水果的颜色、形状,再摸一摸表面的光滑程度,闻一闻气味,最后尝一尝味道。
此外,还要教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这样可以使观察更有条理,避免遗漏重要的细节。
培养学生的观察耐心也不容忽视。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失去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可以设置一些长期的观察项目,如记录天气的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等,让学生在长期的观察中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一让学生留心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他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更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观察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做事的良好开端,比如学生平时在玩时或在校园里、回家的途中,让他们处处留心看看,如周围的植物变化,家养的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等等,然后再与同学相互交流,慢慢形成观察的习惯。
这段时间学了《植物种子》,学生天天观察自己亲手种下的向日葵、绿豆、黄瓜、柿子、辣椒等种子,观察它的变化,并且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记下了许多观察到的现象,写好观察日记。
同时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多加指导,让他们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
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展开细致的观察。
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时,不但要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
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较好的得到培养和发展。
如,在教学《水是什么样的》这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感觉”的方法来找出水的特征,感知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并且区分了白色与透明的不同,然后再用白酒、白糖水、盐水、牛奶、醋,可乐,再让学生用看、闻、尝的方法来进行区别、比较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让他们动用了各种器官,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也很高。
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判断,找出了各种液体的不同性质,进一步的归纳出了水的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小学时期是培养科学实验观念和能力的关键阶段。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一、实践中学习科学实验是发现和巩固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带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例如,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电池,了解电流的产生和导电性质。
或者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通过实践中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原理,增强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根系、茎干、叶片的生长状态和变化。
通过不同阶段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供探索机会科学实验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设计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研究水的沸点时,学生可以思考如何改变水的沸点,通过添加盐、砂糖等材料观察效果。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想象力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些有趣的实验,让他们提前预测实验结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任意形状的泡泡存在的原因,引导他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并进行验证。
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推理能力。
五、团队合作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
结论通过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提供探索机会、激发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能力。
培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科学观察能力
培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科学观察能力科学观察力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观察,孩子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科学观察力,以帮助他们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性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科学实验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孩子们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培养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观察材料,如昆虫、植物、实验器材等。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材料,并要求他们描述各种细节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孩子们观察到某个现象时,可以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或者提醒他们关注其他可能的变化。
通过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进行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们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来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们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记录习惯培养孩子记录观察结果的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很重要。
可以鼓励孩子们使用笔记本或者科学日记来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用图表、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来记录。
通过记录的过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5. 给予合适的奖励和鼓励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奖励和鼓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设置一些小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
通过及时的奖励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培养小学六年级孩子的科学观察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科学学科如何在小学五年级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科学学科如何在小学五年级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小学五年级阶段,科学学科起着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作用。
观察力,就像一位指导老师,默默地引导着学生进入科学探索的奇妙世界。
首先,观察力像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户。
它教会他们如何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从微小的昆虫到宏伟的自然景观。
例如,在探索昆虫的生命周期时,学生不仅仅看到了蝴蝶的美丽变化,还学会了如何留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细微变化。
这种注意力的培养不仅帮助他们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其次,观察力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的基础。
当他们在化学实验中观察到不同物质的反应时,会学会如何注意每一个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变化。
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科学原理,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此外,观察力还教会学生如何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在学习地理时,他们不仅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还通过观察气候、地形和植被的变化,理解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这种综合观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更全面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最后,观察力在五年级阶段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发展,还涵盖了生活技能的培养。
当学生学习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培养出更强的社会情商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学科在小学五年级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启发他们发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观察力如同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力培养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力培养方法观察力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非常关键的。
观察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细心等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能力。
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而观察细致是观察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能力。
比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放置一些看似相同但实际上有细微差别的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细致入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看,更重要的是看到问题所在。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比如,在观察一片叶子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叶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观察并不仅仅是从一个角度看事物,而是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观察,或者改变观察的距离、角度等。
比如,在观察一个球体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上方、下方、左侧、右侧等不同角度来观察,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细心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而这些品质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实验来培养。
比如,在实验中,教师可以故意将一些微小的细节隐藏起来,要求学生发现并观察到这些细节。
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观察不仅仅是看到事物的表面,更重要的是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帮助他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观察。
比如,在观察一只蝴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蝴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蝴蝶的翅膀是如何变幻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在观察、分析和理解事物过程中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方面来
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实验题目,既要符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过程,制定实验步骤,并且进行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细节,培养他们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
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科学常识和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
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科学实验观察力在小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问题思考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小学生培养科学实验观察力为主题,探讨相关方法和策略。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实验观察力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
同时,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现象,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
比如,可以利用日常材料制作简单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例如,可以利用瓶子、纸板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箭模型,通过点燃燃料来观察火箭的飞行情况。
这样的实验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又能够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注重观察细节和记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需要注重观察细节和记录。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当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细节,比如颜色的变化、物体的形状等等。
同时,学生应当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以使用绘画、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观察细节和记录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现象,并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科学实验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思维,以及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鼓励合作与分享为了提高科学实验观察力,鼓励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是必要的。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向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促进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高。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注重观察细节和记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以及鼓励合作与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力。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方式。
通过观察,可以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转换为知识。
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实验才能获得。
如何让学生们的实验顺利地进行,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实验前准备充分在实验课之前,教师要熟练掌握本课的内容,准备好实验的用具。
将自己本校的教学用具充分利用起来,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浪费时间的现象,而且也能让课堂教学在教师原定的计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上课之前的用具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实验课中。
比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的时候,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岩石,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岩石,教师做好关于岩石的ppt、准备放大镜、尺子和记录纸。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自己搜集的岩石,互相讨论,几个人一组,说出它们的特点,并且记录在本子上。
这样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观察,对岩石的认识会有很深的了解。
如果这堂课只是教师单纯的讲授,不让孩子们去动手准备,课堂上的互动也会明显减少,学生们对岩石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并且课堂教学也太过枯燥。
由此可见,在实验课中,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
二、实验中观察有序小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他们的观察通常是笼统的、无规律可循的。
这样的观察方式势必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有序地去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放大镜下的昆虫》的时候,我们要先让孩子们明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放大倍数。
当学生们对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的时候,我们再将昆虫拿到实验中来。
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昆虫前,对几种昆虫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认识到每种昆虫有自身的特点,然后按照昆虫的头、胸、腹、足来观察,每观察昆虫的一个部位就要对其进行描述。
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他们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昆虫的样子,然后将昆虫的特点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741209 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九年制学校丁玉强李霞花
[摘要 ]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 , 是科学方法之一。
良好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 并且通过观察进行理性的思维的培养。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为主的学科 , 小学科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更有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力培养观察方法
《科学教学指导纲要》指出:科学课的教学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 观察是第一步, 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 , “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
可以说, 科学史上每一重大发现无不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 而不是简单地去看。
小学科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观察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目标是导向
在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之前, 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
察目标和要求, 防止学生在观察中只看热闹或视而不见的现象出现。
有了明确的目标, 观察就有了方向, 又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足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新鲜感, 使他们迫不急待地去观察。
如教学《鱼》一课时,在对鱼的观察中,不时地提出“鱼的身体形状像什么?” “表面覆盖着什么?” “分几部分?” “各部分长着什么?”等问题。
这样学生有了观察的目标, 会加深对鱼的印象, 在观察时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又如教学《昆虫》一课,在观察时,要明确昆虫的形态可分几部分?
是怎样分的?足有多少只?其他昆虫的足是多了还是少了等问题, 使之观察有门,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观察之路。
二、感知是基础
调动学生用多种感知器官去观察事物的特征, 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知器官的协调功能,是观察事物本质属性不可缺少的一环。
如教学《怎样认识岩石》一课时,让学生对多种岩石标本作如下的观察:
(1看: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和构造(粒状、片状或层状。
(2摸:用手摸岩石表面,比较它们的粗糙程度。
(3刻:用小刀在岩石表面刻划,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再如教学《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作如下观察或感知:
(1水和酒精的气味的不同。
(2酱油和牛奶的颜色的不同。
(3热水和冷水的感觉的不同。
以上观察或感知动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等感知器官, 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
三、实验是关键
在观察结果不明显或不能完全确定时,则可用实验来验证。
如教学《自然界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时,清澈透明的自来水、河水、井水,肉眼虽然看不出其中的杂质,但通过实验手段,如水的沉淀、过滤、蒸馏等,就能观察水中的杂质,这能帮助学生认识自然水域的水是不纯净的。
又如教学《沙和泥土》一课时, 玩沙和粘土学生当然很喜欢, 要知道他们的不同性质就得通过捻一捻、捏一捏、比一比。
用实验的
方法去验证观观察的结果,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又让他们主动地感知自然事物,使他们建立一种比较牢固、清晰的概念。
四、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如教学《影子》一课时,一上课就用投影表演各种各样的手影, 把学生引入到手影游戏中。
当学生兴趣正浓时, 便将手影换成物影——用硬纸剪成小白兔进行投影, 当学生看到银幕上形象逼真的兔影, 兴致会更高。
这时突然将投影关掉。
问:“银幕上的小白兔跑掉了,谁能把他找回来?”同学们纷纷
说:“没有光,把灯打开,小白兔就会回来的。
”我照着学生说的把灯打开,小白兔果然回来了。
这时我又把小白兔拿在手中,问学生:“银幕上的小白兔又不见了, 现在谁又能把它找回来呢?” 这时,同学们便马上说:“要把小白兔放在有光的地方。
”我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 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参与度高,收效也大,正如皮亚杰所说:“认识活动发动了游戏, 游戏又回过来加深认识活动。
”
五、思维是核心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思、善思、深思,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和关键。
观察也是一样, 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要经过思维,要多方面去认识事物及规律,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
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焦点所在。
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 当学生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 提出气体、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 (如自行车胎打足了易爆、水泥路上留有缝隙等 ,自己去观察讨论,作出解释,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解、示范。
没有给学生探索机会的思维过程,就是不科学的。
又如教学《怎样使物体放得稳》一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认识了上面小、下面大,上面轻、下面重的物体放得稳。
但在教学《不倒翁》一课时, 就不能急于把不倒翁的秘密告诉学生,
要鼓励他们向科学家们那样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思考,去认识其中的奥秘,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 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
只要我们在探究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不但重视利用各种课内探究活动, 也重视利用课外探究活动, 使学生增加科学观察的训练机会,就能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九年制学校丁玉强李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