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2. 黑板或白板
2. 课堂参与度评价
3. 教师提问与反馈
3. 教学课件、PPT
3. 创新能力评价
合作学习式
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 分组与明确任务
1. 配备计算机的合作学习室
1. 团队协作成果评价
2. 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 小组讨论与分享
2. 网络连接
2. 团队协作过程评价
3. 教师指导与总结
3. 教学资源平台
3. 个人贡献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教学评价
自主探索式
1. 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 情景教学法
1. 多媒体教学机房
1. 学生作品展示
2. 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自主探索法
2. 能够上网
2. 课堂参与度
3. 教学课件、PPT
3. 解决问题能力测试
任务驱动式
1. 完成特定的信息技术任务
2.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与讨论
2. 网络教学资源
2. 课堂学习表现评价
3.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3. 实物展示或虚拟实验
3.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
引导讲解式
1. 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1. 教师讲解与演示
1. 配备投影设备的教室
1.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模仿与练习
1. 任务.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2. 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2. 学生实践操作
2. 网络连接
2. 实际操作技能测试
3. 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学资源平台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更是备受关注和探讨。

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得以重塑和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 教育现状的分析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2. 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改革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者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效果。

2. 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1. 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整合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2. 个性化学习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种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开放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

学生可以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这种模式将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我个人认为,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信息技术 第四章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第四章 教学设计

11
第五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 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 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 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 1、班级授课 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3、分组协作学习 4、个别指导 5、现场教学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四 章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 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 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 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 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 径。
1
第 四 章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需要分析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者分析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内容分析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阐述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在教学结束时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 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教学目标分类:就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可分为认知目 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2、单元教学目标的编写: 认知领域:知道、理解、掌握、运用 动作技能领域:学会和能够熟练操作 情感领域:顺从、认同、内化,
13
2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 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也就是在 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 式、方法、媒体等,它包括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序列安 排;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系统问题和期望的学生反应的安 排;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媒体呈现信息方式的安排。 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 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根据信息控制者不同,我们可以把教学策略按其性质分为 替代型教学策略(教师控制)和生成型教学策略(学习者控制)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并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和高效。

具体来说,这种新型教与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探究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

•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如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

•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视频课程、微课、游戏化学习等。

•加强师生交流,如使用在线讨论区、即时通讯工具等。

总的来说,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并为教师提供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差异较大、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在实施基于教学改革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时,应该考虑如何平衡使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网络安全。

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论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基本教学模式

论述信息技术环境下基本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本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教师中心模式: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

教师通过讲解、讲授等方式
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和做题等方式学习知识。

2.学生中心模式: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是指导者。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等方式获
得知识,教师通过指导、点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3.多媒体互动模式: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技术,提供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生可
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交流。

4.网络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
网络进行指导和点评。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案例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 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 验,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结构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 模式。(朱小蔓,1999)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 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 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 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 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 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 英语教学
– 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多样化的情境,交互式情境) – 提供数字资源(听的资源和读的资源)
• 其他文科
– 政治 – 历史等
基于资源的探究
二、基于虚拟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 数学
– 利用几何画板(适合于几何,部分物理)、Z+Z智 能平台等工具软件进行数学实验
– 在线测试 – 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适合于与日常生活有关计算
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北京,2016
•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习者特征 – 教师自身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案例
• 信息技术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支持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一、双主教学模式
为了识字而识字 一类类的字、词
韵语识字类
为了识字而识字 韵语、歌谣等
文中识字类
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短文、篇章等
计算机辅助识字类
识字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 课文课型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阅读材料
网络写作
情境创设 复习引入
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
适时拓展 思维培养
拓展阅读 读后交流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新型教与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问题1.1 被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3 教学资源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广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也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特点2.1 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上线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2 个性化教学新型教与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3 丰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为新型教与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料和知识资源。

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优化。

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实践与展望3.1 实践成果在一些先进的教育实践中,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学校采用了上线教学评台,通过视瓶教学和上线测评,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从而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育理论、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呈现,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

信息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听课、搜集资料、请教问题等,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限制,使教育形式更加开发化。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学习的内容及顺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个人的习惯和技能,选择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等。

这些教学形式和手段能根据教学内容,从文字、图表、动画、声音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同时,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各个国家都把发展信息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比如美国启动了“国家教育技术工程”,欧盟发布了“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新行动规划”,新加坡推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马来西亚启动了多媒体走廊计划,我们国家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了信息技术了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实践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实践

络 技术将位 于不 同计算机上 的各个 学科 资源 ( 分析模 型 )进行集 成 ,这 是多学科 设计优 化 问题 的关键 技术 之 一 。不难 看 出,现 代信 息技术 为解决 多学科 设计优
化 问题 奠 定 技 术 基 础 。
众所周 知 ,飞行器 结构系 统十分 复杂 ,零部件 数 以万计 ,此类课程在传统课堂教 学中主要依靠语言、手 势、挂 图等方式进行讲授 。这种情况下要把飞行器结构 设计 问题讲解得非常清楚和透彻 ,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很 大 的挑战。信息时代教师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关系是 一个 值得深入研 究的问题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进 J
A t o ’ S d r s S h o o A r n u i a S i n e n E g n e i g B i a g n v r i y B i i g u h r a d e s c o l f e o a t c l c e c a d n i e r n , e h n U i e s t , e j n ,
教学 模式 ,结 合结 构优 化设 计专 业课程 教 学实践 ,给 出 实施教 学模 式多 元化 的思 路和方 法 。 关键 词 信 息技 术 ;结构 优化 设计 ; 多元化 ;教 学模 式
中图分类号:G 3 44
T c n gBiblioteka / L h e h o y / i S u f o
16 4
李 : 于 息术 专课 教 模 多化 践 书 基 信 技 的 业 程 学 式 元 实
麓 信息化教学
基于信 息技术 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多元化实践术
李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 0 9 011
摘 要 阐述将信息技术融入结构优化设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3 种基于信息技术的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
虚拟教室,包括实时授递、异步学 习、作业传送、小组讨论等 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 解题计算工具 集成学习环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集成教育系统
概念信与息类化型教学模组式成分元类素:教学组设织计形理式论角度 基本流程
特点
计算机作为教师,内容特定,高度结构 化 计算机与网络作为虚拟社会,一定程度 的情境、信息、学习工具的集成 计算机产生模拟的情境,可操纵,可建 构 计算机提供信息资源与检索工具,低度 结构性资源的利用 计算机作为教具及助教,信息播送、收 集与处理 网络作为传播工具,一定程度的信息与 学习工具集成
>> 概念与类型 组成元素
设计理论
基本流程 微教学视频
信息化教学模式
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 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 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之上,
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
>> 概念与类型 组成元素
设计理论
基本流程 微教学视频
二 . 信息信化息教化教学学模模式式的的概特念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类型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趋势
>> 概念与类型 组成元素
设计理论
基本流程 微教学视频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表层特征
深层特征
信息技术的应用
>> 概念与类型 组成元素
设计理论
涉及人才观、教 育观、学习观、 教学观、技术应 用观、评价观等 方面的系列变化, 是自觉适应信息/ 知识时代需求的
基本流程 微教学视频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 变革学习的方式 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

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

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

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 e教学"、"数字教学"。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

它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却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组成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 ,如讲文件的复制粘贴。

二、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 ,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 ,如 : 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 ; 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 :讲 windows 操作基础时 ,讲文件夹的创建 ,其操作步骤为 :1.进入到指定位置 ;2.文件—新建—文件夹 ;3.转换输入法 ;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 ,点右键 ,选重命名 ;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确定。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 ,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 , 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

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为 , 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 (边操作边讲解 ),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 ,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

它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组成等。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文件的复制粘贴。

二、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同步教学法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

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05—12—06作者简介:罗燕,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孙友松,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510006)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因特网的普及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能动性。

先进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成为可能,学习的选择性和公平性大大提高。

同时,信息交互手段的使用,使个体化的学习、因需学习以及因材施教得以实现;信息化更能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远程教育、终生教育、学习社会化也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近10年网络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给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BlendedLearning(结合式学习)赋予新的含义,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的学习方式或是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实质上,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

由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是一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指引的作用,所以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教改试验等等在内都将受到当时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模式。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只讲计算机教育,还没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教与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灵活和多样化。

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对于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研究这一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

新型教与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对于教育改革和创新有重大意义。

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教育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刍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刍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刍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摘要:国内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偏于传统、封闭,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本文分析并对引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将改造课程的“程度”,分为三种教学模式,即整合模式、组合模式、融合模式,其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组合模式;融合模式;教学模式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设立了18个“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18门课程来自不同高校,其中基础类学科6门,经济管理类学科6门,艺术类学科6门,我们对这18门课程改造的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归纳,期望能对今后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意义“信息技术工具”提供强大的计算、图形处理,可视化、开放式和可扩展的环境,其所附带的面向不同领域的工具箱支持的应用软件,是解决各领域的基本工具,并且已广泛应用于数值分析、信号与图像处理、通信仿真、艺术等领域。

将“信息技术工具”引入课程教学,是对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改革,这不仅仅是“软件”与课程内容上的交叉、组合、渗透及综合融入,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精神,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工具”的引入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讲授中要使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工具”有机结合,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信息技术和教育结合的那些事儿。

想象一下,咱们在教室里,老师正在黑板上画着公式,学生们一个个的目不转睛,像小猫盯着飞虫。

突然,老师说:“今天我们用手机来学习!”哇,这可真是惊喜,感觉就像平时吃白饭,今天来了个大鱼大肉。

在这年头,手机、平板、电脑满天飞,谁还用得着老古董的教材?信息技术真的是把教育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生们再也不必在课本上枯燥地抄写知识点,打开手机,哗啦一声,知识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各种在线课程、视频教学,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恨不得一口气全都吸收进去。

说实话,这种方式简直像是在玩游戏,知识点一刷,分数就蹭蹭上涨。

你们想过没有,咱们的老师们也变得更加年轻化。

他们不再是那种严肃的形象,像个坐在山顶的老法师。

现在的老师就像是咱们的朋友,一起在网上“刷”知识。

课堂上,有时还会遇到些搞笑的瞬间,像老师在视频中不小心打开了滤镜,结果变成了大耳朵图图,哈哈,整个班级笑成一团。

这样轻松的氛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大家都更加投入,变得积极主动。

信息技术的加入,让教育变得不再有国界。

你想想,现在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想跟美国的小朋友一起讨论科学,或者跟印度的小伙伴聊文化,完全没问题。

网络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连远在天边的友谊都能通过屏幕变得如此亲近。

课堂的互动性一下子提升,大家都像是搅拌在一起的果汁,色彩斑斓又丰富多彩。

光有技术可不够,咱们得好好利用这些工具。

老师们可得花点心思,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组织一个线上辩论赛,大家分成两组,争论哪个超级英雄最厉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提高口才,还能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真是一举多得。

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做一些项目,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简直就是一场知识的狂欢。

信息技术的结合也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都不一样,有的同学喜欢数学,有的偏爱历史。

通过这些在线平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真的是“量身定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12—06作者简介:罗燕,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孙友松,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510006)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因特网的普及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人类拓展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能动性。

先进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成为可能,学习的选择性和公平性大大提高。

同时,信息交互手段的使用,使个体化的学习、因需学习以及因材施教得以实现;信息化更能为教育理念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远程教育、终生教育、学习社会化也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近10年网络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给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BlendedLearning(结合式学习)赋予新的含义,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的学习方式或是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实质上,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

由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是一切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有指引的作用,所以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教改试验等等在内都将受到当时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模式。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是让计算机扮演导师的角色,只讲计算机教育,还没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

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成功研制第一个CAI系统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CAI技术的发展,CAI课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

从程序式教学发展为后来的智能导师系统。

CAI课件制作越来越精美,功能越来越强大。

其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接近原则(反应必须在刺激之后立即出现)、重复原则(重复练习能加强学习和促进记忆)、反馈与强化原则(与反应正确性有关的信息可以促进学习)、提示及其衰减原则(在减少提示的情况下,朝着期望的反应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学习)等,是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和CAI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

它所提供的课件设计原则指导了CAI软件的设计开发,形成了CAI软件开发的主要模式(即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模式)。

基于这种模式的课件,其功能主要有知识介绍、操作练习、单元测验、资料查询、演示说明等,但内容上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替代,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课件教学模式单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三种教学模式罗燕孙友松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种教育模式。

当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受到所处的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三种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优缺点。

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模式在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因材施教、交互能力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多元化;教育模式2006年第2期高教探索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78・・化,教师完全控制教学过程,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教学过程。

CAI课件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个性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此类CAI课件制作的缺点在于:(1)缺乏网络支持。

CAI课件是被刻录在光盘上,运行在单机环境下的。

他们无法利用网络在知识更新上的方便与快捷的优势,教学只限制在课堂上。

(2)缺乏智能化。

这种CAI课件系统无法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型为其准备最适合的学习内容,难以达到教育学所要求的个别化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3)缺乏互动性。

毕竟课堂的时间也是有限的,CAI课件缺乏一种可以供学生课后解答疑问的互动系统以及使用课件的帮助系统。

二、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computer-assistedlearning,即CAL)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二种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

其主要特征是逐步从辅助教转向辅助学,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同时,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使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

信息技术的拟人作用得到重视,已经出现了计算机充当学伴的虚拟学伴系统,可以与学习者进行互帮互学,作为伙伴与你平等讨论、谈心等;还可充当教师和学生的助手,例如帮助查找、整理资料、安排学习计划、辅导答疑、代理通讯联络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程序设计充当教师来教计算机做事。

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的创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原则的。

1981年加涅、维格和罗杰斯等人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定向与回忆(学习包括对先前信息的综合,这些先前信息必须经过回想而在记忆中被激活)、智力技能(使用已有的过程或策略可以促进学习)、个别化(当教学适应学习者的个别需要和特征时,学习的效率可能更高)等理论,这些理论使这一阶段设计的CAI是基于Web的形式的。

若能将CAI提供的学习活动(人-机交互过程)与学习的内部过程相一致,会明显地增加CAI的有效性,可以克服第一种模式的CAI课件的缺点。

这一时期的CAI教学模式有:分层次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实验模拟模式、分析评价模式等,并且这几种模式既可分别使用,又能交叉采用。

这些模式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学习内容和练习的空间,甚至提供了多种教学策略给学生选择,比如说可以选用个别化教学策略或协商讨论的策略。

总的来说,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此类CAI课件的基本特征,它使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更自由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网页形式的CAI课件既可单机使用,也可上网使用。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上网进行学习、复习,不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2)提高了教学效果。

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支持更多的媒体类型,它不仅支持常用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格式,还支持网络上的众多媒体,如流媒体、虚拟现实场景等,丰富了教学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保证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4)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页形式的CAI课件的面对性更加强,教师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工作成果以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复杂的大型课件,网页形式的CAI课件的架构会比传统的CAI课件更加简洁,更加容易使人接受,制作方面也相对比较简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5)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交互功能。

在平台上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课件的章节、知识点来发布相应的作业或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教师则可以对作业加以批改,还可附以点评。

此阶段的CAI课件与第一种模式的课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应用于网上教学,具有先进性。

但是,这类CAI课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交互能力显得过于简单。

学生使用CAI课件的学习是被动的,仅能输入选择答案或是填空内容,而不能对一些具有个性思维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件无法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

师生间没有通过体态语言,特别是眼神、表情等情景交流。

而目前的人机交互性还达不到这一程度。

在学生较多而系统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导致答疑力量不足、对答疑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大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回答。

很多学校的答疑活动相对封闭,比如用E-mail的方式组织答疑,学生看不到别人提的问题,同类的问题可能被反复多次提问,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学校的答疑活动过分开放,它们直接使用开放的论坛来解答问题,论坛上内容非常杂乱,难以区分问题和讨论,不利于组织教师解答问题。

(2)缺乏适应能力。

课件制作所使用的软件如Word、Frontpage、PowerPoint、Acrobat、Photoshop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结果造成课件的易学性、交互性、生动性、协调性不能科学地统一起来,而且课件各页面之间的流动是固定的,一旦设计好,就无法改变。

虽然有的课件可分成几个层次通过菜单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但课件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的变化去指导学生,生成适合于他们的题目,通常只能按照既定步骤顺序执行,因而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缺乏纠错能力。

课件本身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判定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只能通过课件编制者预先设定的标准来进行,对于出错的原因以及出错后所采取79・・的步骤也无法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知识产权问题。

在课件共享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课件原创人员的版权,在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课件的质量问题。

多媒体CAI课件质量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是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熟悉课件开发的人员太少;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没有很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件适用性不强。

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IntegratingITintotheCurriculum,即IITC)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的。

它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三种模式。

其融会了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多种教学理念。

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且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的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它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讨论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