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高考真题精选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e73e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没有关系答案:A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规律答案:A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认识论中,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通过实践获取知识,检验和发展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精神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社会发展。
6. 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D.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答案:B解析: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的进步。
阶级斗争反映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哲学试题(含答案)
![哲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c1cc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7.png)
哲学试题(含答案)哲学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C.对立与同一的关系问题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3.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4.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b ) 。
A.绝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认识事物的量D.相对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7.哲学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观点是(b )。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语要求人们要注意( c)。
A.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对事物既肯定又否定C.把握事物的度D.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9.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0.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57c9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多样性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B. 否定之否定C. 对立统一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体现了()。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5.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
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新纪元C. 哲学的开始D. 哲学的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2.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A5. A6. A7. A8. D9. B10. 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3f90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b.png)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而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运动变化的科学。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
A. 静止不变的B. 绝对运动的C. 绝对静止的D. 既运动又静止的答案: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既运动又静止的,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但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无序的。
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经过两次否定,即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2. 什么是实践?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2.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世界运动变化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现的。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单一的。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ad3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f.png)
高中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果律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桥梁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螺旋式上升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循环往复的5.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自由意志的体现C. 理性思维的体现D. 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7. 阐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8. 描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0. 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2. 答案:A.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答案: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4. 答案:C. 波浪式前进的5. 答案: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简答题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同时,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 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否定既不是简单的抛弃,也不是简单的保留,而是扬弃,即在否定中包含肯定,在肯定中包含否定。
8.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08b6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高中哲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存在性C. 客观规律性D. 客观必然性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A. 事物的内部矛盾B. 事物的外部矛盾C. 事物的主观矛盾D. 事物的客观矛盾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社会历史观的唯物主义B. 社会历史观的唯心主义C. 社会历史观的辩证法D. 社会历史观的形而上学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体现了()A. 自由的绝对性B. 自由的相对性C. 自由的客观性D. 自由的主观性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B. 客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C. 主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D. 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C. 人的全面发展D. 社会制度的完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革命性C. 科学性D. 历史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实现途径包括()A. 个人奋斗B. 社会贡献C. 个人利益的追求D. 社会利益的追求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特点包括()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哲学高考真题精选答案
![哲学高考真题精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7b65d0b4e767f5acfcea3.png)
第一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人的观念D.生产方式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着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5.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7. 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 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 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 事务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9、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仿佛刺猬的英国馆吗馆内藏有6万粒种子。
也有人说它像蒲公英,反正就是不像我们常见的建筑。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6b2360c22590103029d3e.png)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据此回答1~3题。
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
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
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
原来的8∶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
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C.社会意识总是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的D.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答案: A2.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②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④政治法律思想的变化对社会存在有重要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3.1953年颁布的选举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经过了一次重新修订、四次修改,及时地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和选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应当说在推进和保障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②社会意识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③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4.2010年教育部招生工作规定中,首次将“加强诚信教育”单独列出,加大了从严治考的力度,并将考生作弊的惩处范围规定为:凡是在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中,任何一场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作弊行为的,都将受到严惩。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d057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8.png)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以下关于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B. 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C. 哲学是世界观的升华D. 世界观是哲学的升华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以下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D. 物质和意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答案:A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
以下关于矛盾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障碍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终点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起点答案:A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答案:A5.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以下关于文化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 文化是人类物质活动及其产品B. 文化是人类政治活动及其产品C.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文化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产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决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AC7.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孤立的D. 事物的发展是联系的答案:BD8.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C9.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文化的基本特征:A. 相对独立性B. 历史继承性C. 多样性D. 阶级性答案:ABC10.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文化的作用:A.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动力B.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 文化是政治制度的反映D.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答案:ACD三、简答题11. 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b514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d.png)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D. 因果律、矛盾律、排中律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答案:C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可能性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D.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形式和内容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ACD4. 以下哪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73c9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7.png)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哲学家中,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的物理天才的是:A. 亚里士多德B. 笛卡尔C. 牛顿D. 康德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仁爱B. 和谐C. 宽容D. 合作答案:D3. 哲学的最初起源与哪个古代文明国家相联系?A. 希腊B. 埃及C. 中国D. 波斯答案:A4. 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学派的代表?A. 孔子B. 尼采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B5.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A. 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B. 精神是根本的存在形式C. 物质和精神都是根本的存在形式D. 物质和精神都不存在答案:A6.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西方哲学史上的“三位一体”?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康德答案:D7.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A. 仁爱B. 人性善良C. 孝悌D. 中庸之道答案:C8. 下列哪个是佛教的观点?A. 世界是有始有终的B. 世界是永恒存在的C. 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D. 世界是偶然产生的答案:A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A. 文化是客观存在的B. 文化是主观构造的C. 文化有普遍价值D. 文化没有差异性答案:B10. 以下哪部作品被称为西方哲学的“圣经”?A. 《论语》B. 《共产党宣言》C. 《存在与虚无》D. 《西方哲学史》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能够被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系。
答案:传承2. 名称为“论人性”的哲学思想流派是_____________。
答案:人性主义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是客观世界的法则。
答案:合理即是现实的4. 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仁、_______________、智、信。
大学生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哲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97ac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d.png)
大学生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基本观点是:A. 静止的、孤立的B. 运动的、联系的C. 绝对的、相对的D. 确定的、不确定的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A. 纯粹的物质活动B. 纯粹的精神活动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统一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对立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C. 个人能力的发挥D. 个人地位的提升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个人英雄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B. 社会制度的完善C. 人的全面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随意的B. 绝对不变的C. 客观存在的D. 相对存在的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因素C. 社会存在的创造者D. 社会存在的独立存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科学性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社会制度答案:AB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答案:ABCD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A. 物质生活的丰富B. 精神生活的充实C. 社会关系的和谐D. 个性的自由发展答案: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途径包括:A. 经济的独立B. 政治的平等C. 文化的自由D. 思想的解放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e8efe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4.png)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其他选项虽然也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存在即被感知”是()的观点。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解析:“存在即被感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它认为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没有被感知到的事物就不存在。
这与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反,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4.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力作用B. 内在矛盾C. 偶然性D. 必然性答案:B解析: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矛盾,即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推动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
5.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A. 相对主义B. 绝对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C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事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这与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反,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唯心性答案:AB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实践性强调哲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强调哲学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革命性强调哲学理论必须服务于社会变革。
2023年全国一卷高考文科哲学试题附答案
![2023年全国一卷高考文科哲学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5cda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3.png)
2023年全国一卷高考文科哲学试题附答案第一题问题:请定义以下概念: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
答案:-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实体本质、存在及其原因和原理的哲学学科。
它关注于超越经验现象的本质和本原,探索世界的根本结构和规律。
- 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哲学学科。
它关注于人类如何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认识过程获得对世界的知识,并探讨认识的来源、方法和限制。
- 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价值、人类行为规范及其理论基础的哲学学科。
它关注于探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人类应如何行为和决策,以达到道德上的正确性和义务。
第二题问题:列举并简要解释柏拉图的三个“世界”。
答案:柏拉图的三个"世界"包括:1. 感觉世界:感觉世界是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是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世界。
柏拉图认为感觉世界只是一个相对的、表象的世界,它只是真理的影子。
2. 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超越感觉世界的存在,它包含了纯粹的理念和观念。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其中包含了绝对真理和永恒的理念。
3. 媒介世界:媒介世界是连接感觉世界和理念世界的桥梁。
它是人类的心智和思维能力所在,通过思维与理念世界相联系。
第三题问题:请解释康德的“先天知识”。
答案:康德的“先天知识”是指人类在经验之前具有的先天智能结构,它使得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康德认为这些先天知识是与经验独立的,它们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康德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先天知识形式: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我们对事件顺序和持续性的先天概念,空间是我们对物体位置和关系的先天概念。
康德认为,这些先天知识形式使得我们能够对经验进行组织和理解,它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第四题问题:请解释杜尔凡的“权利自由”。
答案:杜尔凡的“权利自由”强调个体在社会中享有自由行使权利的能力和机会。
权利自由是指每个个体享有基本权利,并能够自由地运用这些权利而不受他人的干涉或限制。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fc7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d.png)
哲学与文化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的基本特征?A. 民族性B. 传承性C. 多样性D. 单一性答案:D二、填空题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__。
答案:物质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
答案:社会实践三、简答题5. 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具体科学的发展又推动哲学的深化和发展。
哲学关注最一般的问题,而具体科学则研究特定领域的现象和规律。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四、论述题6. 论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文化多样性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找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再次,文化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五、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答案:这段材料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态度。
孔子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谦逊,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他人的长处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这体现了儒家重视个人修养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也反映了哲学中关于认识论的观点,即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六、综合应用题8.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其次,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如利用网络、动漫等现代技术手段,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
![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dbc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9.png)
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精神D. 理念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D.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以上都是5. 以下不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A.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B. 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C.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 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质量互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8. 解释“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
答案:这一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 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33ca19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9.png)
哲学类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C.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D.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规律性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矛盾的基本属性?A. 同一性B. 斗争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D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________的唯一标准。
答案:真理2.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和唯心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________的,也是可知的。
答案:物质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强调事物的联系、发展和全面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强调事物的孤立、静止和片面性,忽视或否认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实践性强调哲学必须服务于实践,革命性强调哲学必须推动社会变革,科学性强调哲学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世界。
四、论述题1. 论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答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哲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人的观念D.生产方式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着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5.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6.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7. 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 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C. 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 事务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9、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仿佛刺猬的英国馆吗?馆内藏有6万粒种子。
也有人说它像蒲公英,反正就是不像我们常见的建筑。
那座种子神殿,出自英国青年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之手。
他说他不是在建房子,而是在种房子,建筑可以像植物一样是活的,在花园中绽放笑容。
“种”这个动词诠释了。
()A.意识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B.意识是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的主观形式C.意识能够准确认识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D.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10.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中,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总数的%,比上一届提高了个百分点。
一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受该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制约。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简要解释“全国人大增加基层代表比例”这一现象。
(4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客观实际,全国人大适当增加基层代表的比例,是符合这一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第二课1 2012年本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焦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
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C.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D.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A.“科学的抽象”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3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A.稳定的B.实践的C.发展的D.辩证的4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一写作修改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D)A.参加实践的过程 B.抽象思维的过程C.获得经验的过程D.寻求真知的过程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①坚持解放思想②从直接经验入手分析客观规律③按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办事④不断研究新的情况和解决新的问题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上海近郊区松江的低山丘陵地貌十分适合野生鸟类栖息。
松江区林业站采用近似自然的人工造林模式养护涵养林,让乔木层、灌木层等植被自然交叉生长,优生劣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动植物生态链,成为野生鸟类的安全栖息地。
松江区林业站的做法体现的哲理是()A.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的需求,构建矛盾的统一体B.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让主观依赖客观C.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通过改变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条件,达到预期的目的7国外某大学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一种全新模式:学生在大学十年间都要参加创业实践。
他们被要求组建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会,自主经营管理,从中盈利,教授则从旁观察、指导。
四年中要从事15个左右的创业活动项目。
每学年还要读完教授布置点的20本书,并递交结合创业实践的读书心得。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培养方式,对于我国培养学生的创建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借鉴价值。
结合材料,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角度概括该模式中的可借鉴价值,并简要分析说明。
(7分)34.答案示例:借鉴价值:不仅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
获得知识的途径既可以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通过书本或从他人那里学来的间接经验。
该校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并要求教授从旁观察指导创业,说明这个模式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积累。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大量从事真实的创业活动,说明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最终都来源于实践,大量的直接经验可以使学生结合个人的创业实践体验,深刻理解书本知识,不断积累和拓展创业经验。
第三课1、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这表明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2、网络电商品选择方面提供的丰富性和方便性,远剩于沃尔玛等巨型实体商城。
但以单独一家电商的规模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对大象;若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
这一推论体现的哲理是()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变化 D.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3、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
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4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
下图是用传统农耕方式和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的不同过程。
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番茄的生长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从而使消费者放心食用。
“全程监控”与“放心食用”之间是()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5、13 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
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34.答案示例:评析第一种看法: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电脑书写虽然有缺陷,但它可以提高书写效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
我们应该积极促进它向前发展。
评析第二种看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对电脑书写产生依赖是长期使用电脑书写的结果,这种依赖必然会引起质变,造成提笔忘字。
因此,对待电脑书写我们应该坚持速度原则。
6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内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
有学者建议,基于京津冀地区三省市毗连,经济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征,应致力于建设“统一协调、互惠共进”的京津冀大生态区。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1)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气候带,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一般在1天内就会影响三地。
主要空气污染资源分布,与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
应统一防控大气污染,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加速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补偿机制。
(2)该地区中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北省,应发挥河北内陆腹地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建设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评价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并加以分析说明。
35.答案示例: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统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决定地位。
措施1提出统一防控大气污染,这是实现优化整体功能目标的最佳方案,因为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个气候带,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该立足整体,以统筹方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当各部分以一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在防控大气污染过程中,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等,能够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合作,统一协同治理的作用。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统一防控大气污染中,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补偿机制,兼顾了局部利益,可以调动局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局部的主动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体更好发展。
同样,措施2提出要让河北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将有利于大生态区发展,因为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互补性强,各省市发挥自身优势,可以促进地区整体发展。
但是措施2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地区经济互补性强的特征,若能充分利用整体的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两市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那么不仅河北省发展会更好,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也会更强,更能体现“统一协调、互惠共进”京津冀大生态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