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类杂志大摸底

合集下载

盘点新中国的电影杂志

盘点新中国的电影杂志

盘点新中国的电影杂志瞿孝军近日看到博客有对《电影文学》等东北几家电影杂志创刊号的介绍,感觉是个不错题材。

博主费尽苦心,极力查找搜集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电影杂志创刊号资料,由于目力见识有限,仍然难以弄全。

资料除参考了怀刚博客文章,多半从网上搜集,特别是有些电影杂志办办停停、分分合合,刊名换来换去,组织起来难免有误。

这里搜集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办的17种电影杂志是(以创刊时间为序):《大众电影》、《世界电影》(《电影艺术译丛》)、《电影故事》、《电影艺术》(《中国电影》)、《东方电影》(《上影画报》)、《电影世界》(《长春电影画报》)、《电影文学》、《上海电影》、《人民电影》、《电影》(《电影通讯》)、《电影评介》、《中国银幕》、《电影选刊》、《当代电影》、《看电影》(《电影作品》)、《环球银幕》、《电影画刊》。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都在这里面了。

但也难免挂一漏万,尚需不断完善补全。

(文中绿色标明的是博主手头拥有的杂志。

其中拥有1979年复刊以来的所有《大众电影》,1992年以及1999年以来所有的《电影艺术》,2006年以来所有的《当代电影》。

其他标为绿色字体的是因杂志某期有好的专题或素材而零购的。

)新中国第一份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创刊号:《大众电影》1962年第10期开始采用郭沫若所题刊名,老舍为《大众电影》题诗“图画绕诗意,文章风格新。

根深群众里,苍丽四时春。

”《大众电影》1966年第6期停刊号1979年1月《大众电影》复刊号《大众电影》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创刊。

以清新生动活泼的内容与形式而受到欢迎。

当时负责该刊编辑工作的是上海市电影事业管理处研究室。

1952年 4月,该刊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编辑的《新电影》合并,由上海迁北京编辑出版,成为指导全国广大观众鉴赏电影的刊物。

1957年成立《大众电影》编辑部,由中国电影出版社领导;1960年随同中国电影出版社划归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领导。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

中国电影报刊知多少一、缘起某日我到深圳图书馆看报纸、杂志,看到《中国电影报》,便拿来翻翻。

我喜欢电影这么多年,看过不少电影杂志,但我丝毫不知道有一份报纸叫做《中国电影报》。

这跟这份报纸的发行渠道有关——我从未在报亭看到这份报纸,也跟我一向疏忽《看电影》之外的电影类报刊有关。

这份历史悠久而我才第一次接触的报纸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了解一下中国都有那些公开发行的电影报刊。

于是,另一个某日,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走马观花地翻阅了图书馆里的各种电影报刊、杂志,做了一些笔记,下面将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此外,我还翻阅了两本台湾的电影杂志。

国内的很多图书馆都缺乏港澳台的报刊、杂志,深圳图书馆却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收藏国外及港澳台的报刊、杂志,这部分资源算是比较稀缺的资源。

因此,关于台湾的电影杂志,我将另文撰述。

此文所介绍的电影报刊、杂志,仅限大陆部分。

二、我与电影报刊说起我与电影报刊的关系,其实主要是我和电影杂志的关系,因为电影报纸这一块我所知的就只有《中国电影报》一份。

据我所知,中国公开发行的电影报纸,也只有这一份。

我第一次看电影杂志是什么时候,看的什么杂志,都不可考了。

但我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买电影杂志的情景。

那时候应该是2003年,我读大一或者大二。

那时候我刚刚加入学校(东南大学)的“英文剧场”(不知道“英文剧场”现在是否仍在?),认识了JSP、CC、小强等人。

我记得第一个向我推荐《看电影》的是小强同学。

我从高中开始喜欢电影,但县城的电影资源有限,我能看到的电影并不多。

进了大学,“英文剧场”周末放映的影片(也包括“文化剧场”,放一些文艺片)让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看电影。

看电影多了以后,对电影知识的渴求就会变得非常的强烈,我急切需要一本杂志来不断更新我的电影知识。

在小强的推荐下,我开始买《看电影》来看。

这一发不可收拾,我不能容忍自己错过任何一本《看电影》,有时候为了买一本《看电影》,我通常提前很多天就到报亭问,然后一直问到拿到《看电影》为止。

中国影视基地(园区)发展的行业摸底与路径前瞻

中国影视基地(园区)发展的行业摸底与路径前瞻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影视基地(园区)进步的行业摸底与路径前瞻近年来,中国影视产业迅速进步,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星消费、理论批评与国族意识——民国时期《电影周刊》管窥

明星消费、理论批评与国族意识——民国时期《电影周刊》管窥

新闻与传播视听明星消费、理论批评与国族意识——民国时期《电影周刊》管窥□王云朋闫爱华摘要:作为“公共性电影刊物”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影刊物,《电影周刊》以图像与文本构建了女明星的“消费”、国族意识以及对电影界的理论批评的办刊特点,这既是少数北方电影刊物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方社会公众看待电影业的态度。

关键词:《电影周刊》;明星消费;国族意识;电彩批评自1905年第一部国产电影诞生,经历了1920年代的拓荒期倒1930年代国产电影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而伴随着电影业发展而出现的电影刊物,到1930年代也经历了由“同人期刊”“电影特刊”到“公共期刊”的转型。

电影期刊的理论、批评、娱乐内容显得更加专业和丰富。

但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优秀国产影片的出现、期刊的创刊,与其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倒不如说是上海影视文化的直接体现。

从1913年到1930年.国人共拍摄700余部影片,其中诞生于上海的影片占当时国产电影总数的90%以上。

①而作为电影事业一部分的电影刊物的出版情形也是一样,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至1930年,全国共出版电影刊物81种,而创刊于上海的有61种,仗众多的电影刊物不仅成为了我们窥探早期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轨迹的重要史料,同时也为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影视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比于上海或者说是南方电影事业的进步,同时期中国北方的电影文化略显落后,这一点在当时北方电影刊物的出版数量上就能看岀端倪。

根据《中国电影史》统计,到1930年北方地区创刊的电影刊物仅有《电影周刊》《新新特刊》《银弹》等12种。

®可以说.同时期华北地区的电影传媒界显得异常冷清,因此创刊于1932年的《电影周刊》就显得弥足珍贵。

《电影周刊》是天津《北洋画报》的独立附属刊物,1932年创刊,1933年停刊,共岀版24期。

《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创办人为冯武越、谭北林,主编为吴秋晨,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社会时事、人物传记、戏剧、电影、风景等。

《大众电影》复刊:当“老文艺”遇上“新土豪”

《大众电影》复刊:当“老文艺”遇上“新土豪”

《大众电影》复刊:当“老文艺”遇上“新土豪”作者:尹丛丛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11期地产大佬王健林再次玩起了文化秀,这一次,他看中了《大众电影》。

从1950年创刊开始,新中国的第一本全国畅销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就和国人一起经历了种种的政治起伏与风浪,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的时期,2011年又陷入停刊状态,老牌杂志《大众电影》在经历了众多波折后,近日在北京宣布改版,而促成其重整旗鼓的,正是被影迷们戏称为电影圈最“土豪”的万达企业。

平民电影杂志与豪门万达3月9日,《大众电影》正式嫁入豪门万达。

品牌发布会上,请来了史可和陈思成。

前者曾经在1989年和1996年两次登上《大众电影》封面,那时《大众电影》已经走向没落,但已经成名的史可仍认为自己“感觉自己得了新人奖一样”。

而电影人陈思成,则成了杂志复刊后的首期封面人物,“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很喜欢看《大众电影》,捧着这么漂亮的美女大头像,爱不释手。

单身的未婚青年,都把杂志放在枕头边上,就觉得这以后是我立志要追求的女神。

”两人的追忆,显露了《大众电影》辉煌的一面,也凸显了近些年《大众电影》的落寞。

在嫁入万达之前,《大众电影》正处于停刊状态,在杂志工作多年的摄影师周雁鸣曾发布微博称:“现在的《大众》发行量少得可怜。

杂志社没有社长(外部人兼任),没有主编,没有发行部(只有一个临时工),没有广告部(《大众》的广告都是免费刊登)。

”这个“少得可怜”的数量,被杂志社时任社长胡子光间接印证,“我是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兼任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虽然没有主编,但是有执行主编,也有发行部,否则每期3万册,都是怎么发出去的啊?”曾经创造了《大众电影》辉煌的老社长崔博泉,是位有着学者气质,在杂志工作33年的老人,于2011年初从北京回上海安度晚年,临行前,他在如今门庭冷落、影响甚微的杂志社门前放声大哭。

崔博泉说:“我一生的成败都与《大众电影》紧紧相连。

我现在只希望,这个品牌不能倒掉,想想办法,总归是能搞好工作的”。

抗战后上海电影刊物的形态特征——以《电影杂志》为例的考察

抗战后上海电影刊物的形态特征——以《电影杂志》为例的考察

抗 战 后 上 海 电 影 刊 物 的 形 态 特 征
以 《电 影 杂 志 》为 例 的 考 察
丁 珊 珊
摘 要 : 电影 杂志》 《 是抗 战之 后 一本 较 有代表 性 的 电影 刊物 , 它反 映 了 中国 电影 当时的 面貌 和 电 影刊 物 的发 展形 态。《 电影杂 志》 一本 制版精 良的刊 物 , 是 它亦 与好 莱 坞 电影 合作 无 间, 文章试 图通 过
而面对影迷们一而再再而三后也许不无共同利益的推动但无论如何上述与好莱坞地从影迷信箱转向读者信箱中继续索要明星照片和有关的各种描述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正面为公众呈现地址的行为电影杂志也无可无奈何只能将这类问题出久未为人所提及的好莱坞的一些近况进而补阙以往过向各影片公司一推了事
文 化 与 传 媒 ・当代 文 坛 ・ 201 5 2.
合、 复苏阶段的话 , 那么 14 97年的[ 国, } 无论是从电影这个
小 的视 角来看 , 是 以一个 文化 全局 的宏 观视 角 来看 , 还 都是 相对 稳定 的一 年 。在 这 一 年 中 , 本 生 机 勃勃 的杂 志 诞 生 一

抗 战 后 上 海 电 影 刊 物 的 形 态 特 征
文华 、 昆仑 、 中华 , 大 香港 的永 华 等 都 是一 些 在 当时 较 有 实
力的民营 电影公司。 日本投降之后 , 伴随着海上交通运输
的 恢复 , 国影 片 又开 始 大 量 地 向 中 国输 送 。中 国 电影 界 美
照相方法来印的, 因此我们的图照有这 等清晰与柔和。 卢 ”
莳 自强调 : 因为全部 是照 相 , “ 我们每 一寸 地位 的 费用 , 照 就

特别是上海电影界似乎以最快 的速度恢复了往 日的繁荣。

中国电影类学术期刊比较研究

中国电影类学术期刊比较研究

中国电影类学术期刊比较研究在电影研究的领域里,期刊作为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电影学术研究及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类学术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办刊特色、研究领域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电影学术期刊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电影类学术期刊主要包括《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这些期刊以其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成为电影学术界的重要载体。

《电影艺术》创刊于1956年,由国家电影局主管,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是国内最早的电影学术期刊之一。

其办刊宗旨为电影实践,强调学术性与理论性并重,为电影研究提供平台。

《当代电影》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侧重于对当下电影实践的和研究,为推动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主要面向影视艺术界、影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成为展示中国电影教育成果和影视艺术研究的重要窗口。

注重学术性与原创性。

《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均强调学术性与原创性,注重发表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文章,推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发展。

当下影视热点。

《当代电影》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注重对当前影视热点问题的和研究,通过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为读者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

国际化办刊。

《电影艺术》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积极与国际接轨,选登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影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电影理论。

各期刊均重视对电影基础理论的研究,电影艺术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深化对电影本质的认识提供理论支持。

影视产业。

各期刊对影视产业的研究涵盖了政策、市场、产业链等多个层面,为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影视文化。

各期刊对影视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视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方面,探究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和未来走向。

《看电影》杂志研究的开题报告

《看电影》杂志研究的开题报告

《看电影》杂志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电影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文化大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多优秀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引领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同时也给影迷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和文化感受。

作为电影评论与研究的重要载体,《看电影》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电影评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观影需求。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影迷们也需要更加便捷、实时的电影资讯服务。

因此,对于电影杂志《看电影》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与评估《看电影》杂志在电影评论和资讯服务方面的表现,并尝试提出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方案和建议,力求为电影杂志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1. 分析《看电影》杂志的历史发展、目前的主要内容和服务形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基于《看电影》杂志现有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时下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更好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 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探索并实现《看电影》杂志的跨平台体验,让影迷们更加方便、快捷、实时地获取电影评论和资讯。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对《看电影》杂志的历史发展、现有内容和服务形式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分析。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影迷、读者的调查,了解其对于《看电影》杂志的评价和期望,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电影杂志的对比分析,探求《看电影》杂志的优势和不足。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看电影》杂志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提出更好的服务理念和经营策略,帮助电影杂志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和观众满意度。

同时,实现跨平台体验,为影迷们提供更实时、便捷、高品质的电影评论和资讯服务。

关于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报告摘要:中国国产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国产电影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当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影市场的调研、观众调查以及行业专家的访谈,本报告旨在为了解中国国产电影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国产电影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角色。

中国国产电影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在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了解中国国产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中国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这为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制作数量和质量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数量逐年增加,各类题材电影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幻、喜剧等多个领域。

同时,中国国产电影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不仅在故事情节、制作技术以及视效方面有所突破,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展现了中国电影制作和故事讲述的水平。

三、中国国产电影面临的挑战1.内容创新和多样性尽管中国国产电影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有观点认为其内容创新和多样性尚有待提高。

在商业考虑的影响下,一些电影更注重套路和票房,而忽视了创新和多样性。

因此,如何在商业化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容的创新和多样性,是中国国产电影面临的重要挑战。

2.市场竞争和优质内容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激烈,不仅面临来自好莱坞等国际制片厂商的挑战,还受到了国内其他文化产业的竞争。

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高质量的电影内容,成为中国国产电影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中国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与制作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在电影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观影体验。

从电影院到电影刊物:早期影迷文化传播的空间转向

从电影院到电影刊物:早期影迷文化传播的空间转向

2014年中山品牌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培训班分享作者:朱东梅来源:《现代家电》 2014年第12期5月21日,现代家电商学院再次走进中山,为当地的家电企业举办了一场以品牌电商运营管理为主题的“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培训”,获得了参会学员的一致好评,并在当地家电制造企业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对于品牌来说,电子商务不但是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需要较高管理水平的大市场。

延续现代家电商学院注重实战的风格,本次培训内容上偏重于厂家参与更多的线上各平台的管理工作,同时涉及微营销、大数据和天猫店铺的精细化运营管理等。

本期培训班聘请了多位家电品牌的总监级电商高管作为讲师,主讲的老师既有现方太、华帝的电商管理人员,也有参与过奔腾电工、小熊的高管。

? 家电电子商务战略规划主讲人:方太集团电商总监李涛李涛是方太集团电子商务总监,既有线下传统市场的运营经验,又是方太成功实施线上营销的推动者。

李涛课程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先是通过网民数量和2001年~2016年中国网购交易规模两组数据得出互联网红利、中国网购向三四级市场下沉、B2C平台呈现“两超多强”格局的结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李涛认为,当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冲击转型中的传统零售商时,中国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市场呈现出不同的路径与格局。

美国线上销售的TOP10包括品牌制造商、传统连锁店、电视购物等多类型零售商,而中国线上销售的TOP10则以纯电商企业为主。

2013年以来快速发展的移动电商,将重新构筑电商格局。

接着,李涛又通过方太集团的案例详细讲述了“家电电子商务战略规划”。

李涛认为,企业做电商首先要面临“为什么做电商?怎么做电商?如何构建电商运营体系?如何解决与线下业务的协同问题?”四个关联性的电商连贯动作,这也是家电品牌做好电商的关键。

品牌企业做电商,进入期的主要工作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成长期的主要工作是建渠道,构体系,储人才;在成熟期的主要工作则是夯优势,提效率,拓新域。

《中国银幕》1984年封面封三封底刊载

《中国银幕》1984年封面封三封底刊载

《中国银幕》1984年封面封三封底刊载
《中国银幕》由中国电影输出输入公司编辑出版,创刊于1958年,1966年停刊,1980年复刊。

季刊,有中、英、法、西班牙4种文版,向世界发行。

期刊介绍中国电影的拍摄、生产情况,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状况,图文介绍著名导演、演员,刊登电影剧照等。

早期为季刊,后期为月刊,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本期流金和您一起分享编辑制作的1983年1-4期封面封三封底的精美图片。

演员殷婷如,主演《苏醒》、《锅碗瓢盆交响曲》、《乡思》、《大明星》等影片。

演员任冶湘,主演《青春万岁》、《乡情》、《喜鹊岭茶歌》、《家庭琐事录》等影片。

电影《你在想什么》剧照
演员陈烨,主演《难忘的战斗》、《这不是误会》、《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丹凤朝阳》、《半张订婚照》、《刀光虎影》等影片。

演员顾永菲,主演《瞬间》、《雷雨》、《但愿人长久》等影片。

电影《李冰》剧照
演员王馥荔,主演《金光大道》、《绿海天涯》、《咱们的牛百岁》、《天云山传奇》、《日出》等影片。

演员张伟欣,主演《飞来的仙鹤》、《乡音》、《良家妇女》、《下次开船港游记》、《我只流三次泪》、《女市长的私人生活》等影片。

电影《双雄会》剧照
演员宋晓英,主演《丫丫》、《萨里玛珂》、《刑场上的婚礼》、《夕照街》、《鸳鸯楼》、《十六号病房》、《谭嗣同》、《苦难的心》、《烛光里的微笑》等影片。

演员王雁,主演《山道弯弯》、《爬满青藤的小屋》、《花落花开》等影片
电影《人生》剧照
流金的老电影带您走进老电影的流金岁月。

中国的电影行业调查报告

中国的电影行业调查报告

中国的电影行业调查报告导语:中国的电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细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消费者和大众文化三个主要包括群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国的电影行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影视相关行业的监管体制正在由单一计划经济的监管体制逐步转向市场中国经济的监管体制。

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剧市场连续近十年保持持续增长,各类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影视制作行业,除原有的国有资本主导的影视剧制作市场外,民营资本、外资也相继进入影视制作踏进市场,一方面促进了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加剧了影剧影视行业的市场竞争。

本土市场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外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关注极大敏感性的缓解了中国电影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为充满巨大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行业简介1、定义:电影产业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和下才文化产业格局下,以电影产品为核心思想,以其形成到最终消费所指涉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各个基本功能主体的在此之后集合。

2、大电影产业链包含的主体与收入构成如下:主体构成:内容提供商(制片商、外包内容供应商)、发行商、组织渠道商(院线/影院);收入构成: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收入、网络版权收入等。

3、电影产业发展分为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制片:有投资意愿的制片商投入资本金、设备及人力等必要性资源,然后剧组根据剧本进行分镜头拍摄,再经过一系列后期制作合成标准拷贝与复制要发行的拷贝,影片成品完成。

此过程统称为“制片”。

都作为电影版权拥有者以票房分账和出售各种版权获得收益。

发行:发行商从制片商购买发行权后,在指定的辖区和期限内,将已完成影片拷贝的使用权向电影单位输出(出租),以实现对制片方生成的电影产品进行有偿的。

具体来说,发行商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以及及与华谊兄弟洽谈解码器拷贝投放。

发行都以票房分账形式获得收益。

很多时候,电影的制片和发行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影视调查报告

影视调查报告

影视调查报告影视调查报告1调查人:___调查地点/方式:网络/书籍调查时间:调查目的:通过对国内影视类杂志市场和受众人群的调查,结合数据,分析影视杂志产品的市场现状,产品传播,和发展前景等。

市场调查报告内容:1、影视类杂志产品概述。

影视类杂志是以介绍国内外电影,影星,娱乐资讯为主,配合电影海报,剧照,分析为辅的杂志。

紧随全球新片走向,聚焦全球成功运作的新片、大片动向,在推荐的同时,进行纵深评析。

2、著名影视类期刊杂志简介1、《看电影》内容上迎合、满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国外最新的碟片资讯、超级碟虫的影评、鲜艳清晰的海报和剧照,帮助碟友淘碟、读碟、品碟。

与广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

2.《电影世界》杂志创刊之初就占据中国电影杂志的领先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以敏锐、独特的视角关注国内外电影产业的发展,讨论时代背景下人与电影、电影与大众文化的新型关系,从而建立中国电影杂志的新标准。

《电影世界》始终以独立性和服务精神,反映电影与文化的时代面貌。

3、《环球荧幕》中国第一本以介绍国外电影、影星、娱乐资讯为主的杂志,引导和见证中外影视文化交融的全过程,20年的文化积淀,历久弥新,铸就今日品牌辉煌。

全国唯一一本以全球影视文化为视野的杂志,视角独特。

4、《世界电影之窗》电影的轻松话题+社会的关注焦点+流行的时尚信息,是《世界电影之窗screen》编辑宗旨,品位高雅,主题明确,图文并茂又让它区别于其它同类刊物。

5、《新电影》思路大胆创新,强调杂志的文化品位和视觉冲击,突出其国际化、权威化、咨询化、服务化的新特点。

电影界最新话题、事件、影片及电影人的大型纵深报道及评论。

市场的现状:中国影视类杂志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电影杂志记录了电影的百年历程,也经历了兴衰更替。

早在上世纪之初,一些影业公司就已开始运用电影杂志为自己的影片和公司鼓吹,间接推进了中国电影业的市场运转。

杂志评析

杂志评析

常见电影杂志评测喜欢看电影的人往往也喜欢看电影杂志。

我是被电影杂志花花绿绿的图片所吸引的——在小时候,那时有图片的电影杂志还不多,大部分都是歌曲类的。

《大众电影》等一些画报类杂志就成为我的首选。

喜欢看电影后,就开始留意电影类的杂志。

只是那时种类很少,常见的只有《大众电影》和《世界电影》、《看电影》等几种。

《世界电影》还是属于专业的电影杂志,很多内容看的似懂非懂,所以放弃。

《大众电影》介绍的多是国内的影片,实在是没啥看头,所以也放弃。

只剩《看电影》一直伴着我,从5块一本到现在的十多块一本。

现在的电影杂志一抓一大把,更有很多居然进化成半月刊,让我这样的学生一族又爱又恨——虽然可以半个月就盼到一本新杂志,但是你不给钱卖杂志的不让你拿走。

我将我常看的几种电影杂志做一个横向评价,供大家参考,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杂志。

《环球银幕画刊》简介: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的,月刊,创办于1985年。

每期80页,赠送海报及一本小册子。

定价12.8元。

主要栏目有活动、明星、名人堂、经典、专题、新片、专访、咨讯、俱乐部个人评论:这是我接触时间较长的电影杂志,以介绍国外的电影为主。

名曰画刊,所以图片的比例很大,版面编排不错,对新片的反应也教及时(相对月刊而言)。

现在的画刊页面浪费严重,广告页面占了6页半,目录占一页,它的刊物信息居然也占了一整页,真是有点莫名其妙。

对电影的分析较深入,一些专题栏目很不错。

如911事件后及推出了一个电影与恐怖主义的专题,把电影和现实结合起来分析,深合我意。

从戏里说到戏外,很有深度。

还有介绍电影拍摄过程的专题,都很值得一看。

在咨讯栏目中分别介绍DVD信息、网络上的电影类站点及电影图书、电影原声的资料,资料还是挺多的。

附赠的小册子是八卦内容的明星杂志,比较烂。

以前一直看电影世界。

后来觉得它有点盲目。

一说到哪个演员哪个导演就把该人的所有影片啊作品全讲一遍,也不分好坏,也没什么可读性。

相比之下环球银幕的评论算负责的,起码写的人是好好研究过而不是找一堆资料抄起来的。

从电影期刊演变中探讨四十年代电影

从电影期刊演变中探讨四十年代电影

从电影期刊演变中探讨四十年代电影
王素萍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96()2
【摘要】从电影期刊演变中探讨四十年代电影王素萍研究电影现象的发展过程,既是电影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影学科本体的任务。

而除了影片所能提供的基本依据之外,记录电影理论发展足迹、电影评论成长过程、电影人物兴衰风貌的电影期刊,则成为电影学本体研究和电影史学研究...
【总页数】6页(P35-40)
【关键词】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电影工作者;四十年代;期刊;电影理论;电影艺术;纪录片;电影界;纪录电影
【作者】王素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1933~1935年:从左翼电影到新市民电影——用5部影片单线论证中国国产电影演变轨迹(上) [J], 袁庆丰
2.1933~1935年:从左翼电影到新市民电影——用5部影片单线论证中国国产电影演变轨迹(下) [J], 袁庆丰
3.样板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兼论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演变 [J], 王璐
4.电影语篇中的评价意义研究——20世纪早、中期欧美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演变[J], 武术
5.中国电影类学术期刊比较研究以2008年《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例 [J], 余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沪召开电影艺术资料工作会议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沪召开电影艺术资料工作会议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沪召开电影艺术资料工作会议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1984()2
【摘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于六月二十至二十五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电影艺术档案、资料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有关艺术档案工作文件;并为进一步开展中国电影艺术理论研究,促进电能事业的繁荣发展,搞好电影资料的收集、管理、使用而召开的。

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电影制片厂有关电影资料工作的负责业务人员以及北京和上海有关单位的同志。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伊明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

这是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

【总页数】1页(P109-109)
【关键词】艺术资料;中国电影艺术;参加会议;文化部;副秘书长;艺术档案;研究中心;工作会议;电影资料馆;电影制片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电影研究的“中国梦”——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 [J], 郭晓;
2.中国电影:新起点·新思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J],
3.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召开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与市
场推广研讨会 [J],
4.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院在首都联合召开“夏衍电影创作与理论讨论会” [J], 白石
5.电影《唐山大地震》座谈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满映”中的电影类型分析

“满映”中的电影类型分析

“满映”中的电影类型分析【摘要】本文将通过分析《满映》杂志中不同类型电影的表现、受欢迎类型电影的占比、观众对不同类型电影的偏好、影响电影类型选择的因素以及未来电影类型发展趋势等内容,探讨电影类型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电影类型对《满映》杂志的影响和在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电影类型分析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揭示电影类型在《满映》杂志中的作用,以及对观众和行业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关键词】《满映》杂志,电影类型,影视作品,电影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电影,受欢迎类型电影,观众偏好,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影响,价值,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满映》杂志《满映》杂志是一本致力于探讨电影艺术及电影产业动态的专业性刊物。

自创刊以来,《满映》一直秉承着客观、独立、深度的编辑理念,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电影相关资讯和评论。

在《满映》杂志的每一期中,读者可以看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电影作品的独到分析和解读,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电影市场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满映》还有专栏文章专门介绍不同类型电影的风格特点和制作特色,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2 电影类型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电影类型在影视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电影类型代表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观众需求,通过不同类型的电影可以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不同欣赏需求。

电影类型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认知和收视率,因此在影视作品中,电影类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影类型不仅仅是影片的一种分类方式,更代表了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内核。

不同类型的电影会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也会在情感、审美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制作影视作品时,对电影类型的认识和选择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影视制作团队更好地定位目标受众,提高影片的观赏性和市场竞争力。

电影类型的选择不仅影响着作品的市场表现,也直接反映了导演和编剧对于电影创作的理解和追求。

电影类型在影视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影片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类杂志大摸底一、缘起某日我到深圳图书馆看报纸、杂志,看到《中国电影报》,便拿来翻翻。

我喜欢电影这么多年,看过不少电影杂志,但我丝毫不知道有一份报纸叫做《中国电影报》。

这跟这份报纸的发行渠道有关——我从未在报亭看到这份报纸,也跟我一向疏忽《看电影》之外的电影类报刊有关。

这份历史悠久而我才第一次接触的报纸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了解一下中国都有那些公开发行的电影报刊。

于是,另一个某日,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走马观花地翻阅了图书馆里的各种电影报刊、杂志,做了一些笔记,下面将会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此外,我还翻阅了两本台湾的电影杂志。

国内的很多图书馆都缺乏港澳台的报刊、杂志,深圳图书馆却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收藏国外及港澳台的报刊、杂志,这部分资源算是比较稀缺的资源。

因此,关于台湾的电影杂志,我将另文撰述。

此文所介绍的电影报刊、杂志,仅限大陆部分。

二、我与电影报刊说起我与电影报刊的关系,其实主要是我和电影杂志的关系,因为电影报纸这一块我所知的就只有《中国电影报》一份。

据我所知,中国公开发行的电影报纸,也只有这一份。

我第一次看电影杂志是什么时候,看的什么杂志,都不可考了。

但我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买电影杂志的情景。

那时候应该是2003年,我读大一或者大二。

那时候我刚刚加入学校(东南大学)的“英文剧场”(不知道“英文剧场”现在是否仍在?),认识了JSP、CC、小强等人。

我记得第一个向我推荐《看电影》的是小强同学。

我从高中开始喜欢电影,但县城的电影资源有限,我能看到的电影并不多。

进了大学,“英文剧场”周末放映的影片(也包括“文化剧场”,放一些文艺片)让我大开眼界,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看电影。

看电影多了以后,对电影知识的渴求就会变得非常的强烈,我急切需要一本杂志来不断更新我的电影知识。

在小强的推荐下,我开始买《看电影》来看。

这一发不可收拾,我不能容忍自己错过任何一本《看电影》,有时候为了买一本《看电影》,我通常提前很多天就到报亭问,然后一直问到拿到《看电影》为止。

那时候我看《看电影》看得非常仔细,不放过任何一段文字,有时候还不敢读得太快,怕等待下一本的时间太漫长,难熬。

看《看电影》多了以后,我甚至生出要到《看电影》当记者或者编辑的念头来。

记得临近毕业的那段日子,我每次拿到一本新的《看电影》,第一件事就是就是翻倒118页看一直高悬的“招聘”广告还在不在。

可是,一直都最后,我都没有把自己的寒酸的文字寄到《看电影》去应聘,而是选择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建筑公司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大学毕业后,我仍然坚持看《看电影》,但已经不会像大学那样饥渴,也不会读得那么仔细了。

除了《看电影》,大学时代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杂志还有《新电影》和《世界电影》。

我记得我赶上了《新电影》的创刊,但我当时有没有买过创刊号,我记不得了。

《新电影》的背景很强大,好像是中影集团办的,陈凯歌好像还是这本杂志的顾问还是什么的。

跟《看电影》比起来,《新电影》算得上是本精英杂志,据说当年《看电影》就有一班精英过档到《新电影》任职的,而这本杂志更得到许多精英电影人的支持。

我个人感觉,《看电影》对自己的定位是“影迷杂志”,杂志中的文章基本围绕影迷感兴趣的影片和话题展开,它不像《新电影》一开始就那么有精英意识,不会刻意讨好影迷,同时非常注重文章的专业水准。

《新电影》的这种定位最终导致了它的停刊——一本办给精英看的电影杂志是很难长命的,因为精英毕竟是少数,影迷才是广大群众。

《新电影》是什么时候停刊的,我不大清楚,我只记得应该是毕业前后(2006年)的事情。

我在疯狂爱上《看电影》的日子里,偶尔也会把自己拔高一下,买本《新电影》瞧瞧。

我记得《新电影》总是有很棒的专题,纵论古今,鞭辟入里。

《新电影》的一些专题仿佛是把学术论文通俗化,知识性很强,我曾受益匪浅。

我跟《世界电影》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建立的。

我记得学校里外的报亭都没有零售《世界电影》,这也难怪,《世界电影》毕竟是一本学术型的电影杂志,受众有限。

《世界电影》作为一本电影杂志,是比较没有娱乐精神的,上面发表的文章,一般是以学术论文的姿态写就。

但《世界电影》每期都刊发一、两个剧本,这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看电影多了以后,跟很多电影青年一样,我也有样学样地写起剧本来。

电影剧本跟小说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格式,编剧不能乱来,否则就不是剧本了,不具有操作性。

为了学习电影剧本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我便不时到图书馆看《世界电影》上刊载的剧本,然后装模作样地写起剧本来。

记得学校图书馆每过几年就会清理一次旧杂志,以一本一元甚至更低的价钱把过期的杂志卖给学生,我便在一大堆过期杂志中淘了几本《世界电影》,其中一本上面刊有昆汀.塔伦提诺的《天生杀人狂》。

可惜大四搬家的时候,我舍弃了一些东西,其中就有那几本《世界电影》,现在想来还非常后悔。

前年、去年我各去了一次北京电影学院,每次都带一本《世界电影》回来,其中一本上面有《老无所依》的剧本(2008.04),我买的时候如获至宝。

《看电影》、《新电影》、《世界电影》之外,我读大学的时候也买过《电影世界》(我还记得我买的一期上面有卫西谛的文章)、《环球银幕》等,但买得非常少,偶尔为之而已。

如今我在深圳的报亭,能够看到的电影杂志不外《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三种。

其中,《看电影》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个报亭都在卖,而《电影世界》和《环球银幕》均不多见。

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看电影》的市场份额并没有明显超过《新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等,在广州甚至不太容易买到《看电影》,倒是另外三本比较常见。

几年下来,《看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杂志的寡头,这是影迷杂志的成功,但其他电影杂志的式微,也让我颇感唏嘘。

三、《中国电影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此,《中国电影报》当仁不让地占据了这一节的标题。

电影报纸不如电影杂志好办,因为电影是以画面为先的,报纸很难提供出色的电影画面,而杂志可以把电影画面印刷得非常漂亮。

我想,如果把《中国电影报》放到报亭,大概是卖不动的,谁要看粗糙的纸张上寒碜的图片啊?《中国电影报》的主办方大概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他们很老实地把这份报纸办成一份行业报纸,主要发布电影的行业信息。

独一无二的《中国电影报》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0149该报为周报,每期32版。

作为一份由广电总局主管的报纸,《中国电影报》有着明显的政治导向。

因此,体制内制作的许多宣传教育片(指剧情片)的信息,你在别的电影杂志上是看不到的,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这份报纸经常报道某影片的研讨会在那里成功举行,这一点,它的口吻有点像《新闻联播》。

不过,这份报纸的主要内容还是观众比较熟悉的最新公映的电影的情况。

作为行业报纸,《中国电影报》不太重视报道的娱乐性,而是重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票房情况。

作为影迷,我认为《中国电影报》没有什么看头。

但是,这份报纸经常发布一些比较权威的官方信息(特别是市场数据),对从业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能够为电影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

四、电影杂志1、《看电影》我不敢说《看电影》是中国最好的电影杂志,但我可以肯定,《看电影》是中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

在中国,一个月出三期的电影杂志只有《看电影》(两本“正场”,一本“午夜场”)。

这说明这本杂志卖得好,如果卖得不好的话,三期早就被压缩为两期甚至一期了。

我记得我最初买《看电影》的时候,《看电影》每个月只出版两期,后来可能是因为像我当年那样害怕等待时间太长的读者太多,加了一期“午夜场”,缩短了读者的等待时间。

执中国电影杂志之牛耳的《看电影》的主要相关信息如下:主管/主办: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策划指导:老轲副总编辑:赵红执行主编:麦小白国内统一刊号:CN51-1618/I“正场”136页,“午夜场”144页,每月共三期。

中国的电影产业曾经是各家电影厂群雄争霸的局面,但近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影集团为寡头、若干民营公司为配角的局面,当年的许多制片厂纷纷收缩,除了制作一些体制内影片,这些制片厂几乎不再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

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便是这样的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的制片厂,近年公映的电影中,几乎看不到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的字样。

但就是这家几乎只剩一个空壳的制片厂,却主管、主办了中国电影杂志的寡头——《看电影》。

据我所知,峨眉山电影制片厂跟《看电影》的关系不大,《看电影》不过挂靠在峨眉山电影制片厂名下而已。

若干年后,也许大家已经忘记了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但却不会忘记由其主管、主办的《看电影》!《看电影》是一本影迷杂志,自始至终把影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影迷服务。

在专业人士看来,《看电影》也许不是一本好杂志,因为杂志内的文章,多是有感而发,对电影缺乏专业、深度的剖析。

我看过很多专业的电影书籍或者文章,坦白说,这些书籍或者文章可读性大多不强,娱乐性更是欠奉。

影迷看电影、了解电影更多是在找乐子,而不是为了学习然后成长为专业人士,他们没有兴趣去分析一部电影,更多是直接求证于自己的好恶。

《看电影》这本杂志是为影迷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专业的解读,它要做的是告诉你每一部电影的闪光之处和有趣之处,让你在看电影之前或之后通过图片和文字去享受电影。

电影杂志最重要的是好看,如好电影般那样好看。

《看电影》非常好看,单是漂亮的明星照片和精美的电影剧照已经让你大饱眼福,而感性的体验文字往往让你很有亲切感,如遇知音。

我们称《电影手册》那样的杂志为专业杂志,因为它的读者有很多都是电影制作的从业人士或者电影研究者;我们称《看电影》这样的杂志为影迷杂志,因为它的读者是热爱电影的影迷,他们热爱“看电影”,而不是制作或者研究电影。

2、《电影世界》随着网络和多媒体阅读的进一步普及,纸媒的报纸和杂志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

我想,现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份杂志停刊——悄无声息地停刊。

在一次与民营书店老板的交流会上,北京万圣书园的老板刘苏里预言纸质书在未来将走进精英时代——纸质书不仅仅是阅读的载体,也是收藏品。

我认为纸质的杂志也不会消亡,但如刘苏里所言,未来的电影杂志也不可避免地走进精英时代——制作更为精美,为电影饕餮客所欣赏、收藏,而普通的影迷主要通过网络获得电影资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