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传统工业化以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以人为万物的主宰,以征服和掠夺自然为生存发展理念,导致了全球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发展同物理极限、社会极限的冲突,《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度给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像期望的那样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因此,创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建立,实现了人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基础,开创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崭新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转换思维、寻找新的发展模式的一个新的尝试,它对保护和发展环境资源、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有利于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相协调。

第一,可持续发展模式保证了资源在特定状况下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作为支撑,资源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虽然在全球化时代,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市场从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获得自然资源

推动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对资源的消耗意味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维持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对人类的延续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和生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的承载体,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天然、地绿、水净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为了经济增长而破坏生态环境,摧毁了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就成为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可持续发展要求防止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恢复步伐,依法治理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了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资本与生态资本并重,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经济的发展不再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老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先破坏后恢复”,使原来主要依靠资源、物质的投入转向依靠知识、技术、信息、教育的投入,第一、二、三产业形成合理高效的比例关系,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兼顾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第四,可持续发展模式谋求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为公众提供一个可持续生存的社会条件。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在承认发展差

别的前提下,追求全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保障人的自由、平等,人人享有受教育和劳动的权利,打造一个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实现人口综合治理、全民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代际生态伦理

代际生态公正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公正,既不能为了当代人利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使子孙后代无自然资源可用,也不能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使当代人不能使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的状态应该是自然资源的使用既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对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资利用的生态资源和发展条件。

当代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并不完全属于当代人,可以说一方面是从前代人那里继承而来的,另一方面又是从后代人那里借用过来的,生态资源属于所有的人,包括子孙后代。从这个基本观念出发,就要求当代人所有的生态足迹其效益计算不仅要计算当代的生态效益的损益,还要计算子孙后代生态效益的损益。“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开发自然生态资源是当代人极端自私心理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一种断子孙后代生存之路的行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取而代之。

2.“部分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带来的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方面是可持续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强度有增无减。其

根源还在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建立在工业文明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没有脱离工业文明的框架。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模式。

从可持续发展进程看,可持续发展源于西方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发展同物理极限、社会极限的冲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建立在“部分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工业文明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代际生态公正理论,但忽视种际生态公正、代内生态公正和个体间生态公正。忽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种际生态公正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今天的环境和生态灾难的根源;在“部分人类中心主义”的大旗下,对同处一个时代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众、群体、性别之间的代内生态公正的践踏导致了今天环境污染的转移和不发达地区生态的破坏,对特定时空之下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个体间生态公正不重视才出现浪费资源能源、高碳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病态消费而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人类中心主义”以及“部分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工业文明价值观,使可持续发展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面临困境——“全球资源紧缺在国家赶超战略面前的困境”、“全球‘可持续发展’在落后国家‘可持续生存’面前的困境”、“全球意在国家意志、‘类生存’在‘国生存’面前的困境”、“人类终极文明在阶段愚昧的面前的困境”。要真正构建一个人类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必须转变发展模式。

三、中国的绿色发展

1.绿色发展的兴起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必选之路》提出了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中国应该抛弃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高速发展经济的“危险之路”,选择一条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绿化造林、草原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各类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成效,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绿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绿色发展规划,规划以“绿色发展”为主题,通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表明“绿色发展”已经进入执政党的视野,并以此模式实现国家治理的绿色化。2015年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