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
医院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我院特制定各级医师手术等级制度。
具体如下:一、手术分类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1、一类手术:指普通常见的1~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如小面积清创缝合、单纯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等)。
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2、二类手术:一般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
是住院治疗较多见的一种类型。
3、三类手术: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大手术(如: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心脏直视手术、各种颅内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4、四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属于此类型。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见习医师:医学院校毕业但未取得医师资格。
2、低年资住院医师3、高年资住院医师(包括住院总医师):4、主治医师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7、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毕业一年以内的见习医师:只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做简单的一类手术以及各类开腹手术的第二助手。
2、大学毕业三年以内的低年资住院医师:应能熟悉掌握一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的帮助下,担任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
3、高年住院医师:指大学毕业有五年实践经验的住院医师(包括住院总医师),经考核,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及三、四类手术的助手。
4、主治医师:一般应能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部分三类手术,担任四类手术的一助手。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师应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观念,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安全主题活动,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十八、手术伦理与道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医师应按照手术分级标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手术级别。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级手术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手术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4.医师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将手术操作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四、手术医师资格要求
1.一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可独立开展。
2.二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七、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1.术前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级别。
2.手术审批:各级手术需经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小组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术中医师权限: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级别权限操作,不得越级操作。
4.术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为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国际手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医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医疗机构形象。
二十四、手术宣传与普及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手术安全的认识。
3.三级手术: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2024年手术分级管理总览
2024年手术分级管理总览一、前言手术分级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提高手术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世界卫生组织(WHO)手术安全核查指南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总览。
二、手术分级管理组织架构(一)手术分级管理委员会1. 手术分级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麻醉科、手术室、临床科室、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2. 手术分级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和指南,监督手术分级管理的实施,定期评估手术分级管理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二)手术分级管理小组1. 手术分级管理小组由各临床科室负责人、护士长、麻醉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的实施。
2. 手术分级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手术分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手术安全核查,术前讨论,术后随访等工作。
三、手术分级标准手术分级标准分为四级,具体如下:(一)一级手术1. 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风险较低。
2. 手术部位无重要脏器,无大量出血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
3. 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
(二)二级手术1. 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风险适中。
2. 手术部位有重要脏器,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
3. 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
(三)三级手术1. 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风险较高。
2. 手术部位有重要脏器,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术后可能需要特殊监测。
3. 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术后需要特殊治疗。
(四)四级手术1. 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长,风险极高。
2. 手术部位有重要脏器,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及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术后需要特殊监测和治疗。
3. 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术后需要特殊治疗和护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流程(一)术前评估1.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部位、手术难度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分级。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份临沂罗庄中心医院目录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三、手术分级授权审批表四、手术资质授权申请表五、授权手术考评表六、术前讨论记录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各手术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一、临床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可主持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通用版
1.医疗机构内部应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2.建立跨科室协调机制,确保手术前、中、后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3.与其他医疗机构、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提升手术分级管理水平。
4.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协作,尊重患者意愿,共同参与手术决策过程。
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手术分级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2.设立专门监督岗位,对手术审批、资源配置、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监督。
3.定期召开内部监督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4.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反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十三、手术分级管理政策更新与适应
1.医疗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卫生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手术分级管理相关制度。
2.对新出台的政策和标准,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确保快速适应政策要求。
3.根据政策调整,优化手术分级管理流程,确保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修订的讨论,为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和专业建议。
1.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合法性。
2.尊重患者隐私和自主权,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遵循医疗伦理原则。
3.建立健全手术伦理审查机制,对涉及伦理问题的手术进行研究、讨论和审查。
4.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医疗行业良好秩序。
十七、手术分级管理内部监督
2.手术审批: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审批制度,对各级手术进行严格审批,确保手术安全。
3.手术安排:根据手术分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安排手术时间、地点和人员。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通用版)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总结我院多年来手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的现状,制定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依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2、主治医师:3、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4、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三级手术的助手。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级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四级手术的助手。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级手术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级手术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四)手术审批权限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越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审批,四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3)高风险手术;(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医院医务人员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医院医务部门负责对手术权限进行审批,并对手术资质进行定期审核。
3.未取得相应手术权限的医务人员,不得独立开展该级别手术。
五、手术操作规范
1.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2.建立手术室使用预约制度,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减少等待时间。
3.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故障率。
九、手术费用管理
1.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收费标准,并向患者公开透明。
2.医务人员不得违规收取手术费用,严禁利用手术创收。
3.医院应加强对手术费用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收费合规、合理。
2.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顾虑,提供心理支持。
3.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和疑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十九、手术器械与耗材管理
1.医院应对手术器械和耗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2.建立器械和耗材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3.定期对手术器械和耗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国家标准。
2.根据反馈结果,对手术流程、管理措施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手术质量。
3.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跨科室协作
1.对于涉及多学科的手术,相关科室应加强协作,共同制定手术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医院应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提高手术的综合治疗效果。
3.定期组织跨科室业务交流和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跨学科诊疗能力。
2.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记录在案。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数据统计表
附件一年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数据统计表附件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第七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临床手术科室分级手术管理记录本10
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临床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负责人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编制20 年月日启用规范临床手术科室分级手术管理记录本的规定一、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临床手术科室分级手术管理记录本适用于临床手术科室的重大手术。
二、科室管理记录本记录要求包括时间要求、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三部分。
(一)时间要求:科室每月至少记录一次,在当月25日前完成上一月记录,各科可根据本科实际发生的情况随时记录。
(二)格式要求:按照记录本中制作的格式完整记录清楚。
1、科室重大手术审批登记表(表一)住院号审批领导主刀医师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日期手术日期出院日期术前诊断术后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效果2、科室手术分类分级统计表(表二)月份一类一级手术二类二级手术三类三级手术合计手术备注例数比例例数比例例数比例例数比例3、科室重大手术术前讨论记录表(表三)讨论时间:20 年月日讨论地点:科医师值班室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讨论议题:患者×××,住院号×××,术前重大手术讨论,明确诊断、手术预案和防范措施等有关问题。
讨论内容:一、×××主管医师简要汇报病史:简明汇报病史、病情、诊断及诊疗经过,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二、×××医师(其他住院和主治医师)发表意见:应各抒己见,逐一记录;三、×××副主任医师发表意见:应有综合概括性、明确指示性和可操作性意见;四、×××护士长(护师、主管护师)发表意见:提出护理诊断和术后护理计划与措施;五、主持人总结意见:综合大家意见,统一认识,确定手术方案、术中发生意外的救治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内容要求: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记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科室重大手术审批登记:按照医院规定的属于重大手术需要审批的进行登记;2、科室手术分类分级统计:按照三类三级进行月度统计;3、重大手术术前讨论:按照医院规定的属于重大手术的术前讨论详细记录。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
三、手术分级标准1. 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等级及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手术:常规、简单、风险较低的手术。
- 二级手术:中等难度、风险适中的手术。
- 三级手术:较高难度、风险较高的手术。
- 四级手术:高难度、高风险、需要特殊技术或设备的手术。
2. 具体手术分级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手术操作规程和实际情况确定。
四、授权原则1. 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经验,方可申请相应等级手术的授权。
2. 授权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技能、手术经验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评估结果进行。
3. 授权不是永久性的,需定期复审,根据医生的手术表现和患者反馈进行调整。
五、授权程序1. 医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提交手术授权申请,并附上个人简历、执业证书、过往手术记录等相关资料。
2.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和手术能力评估。
3. 通过评估的医生将获得相应等级手术的授权,并由医院颁发授权证书。
4. 授权证书有效期为两年,到期后需重新申请复审。
六、监督管理1. 医院应建立手术授权档案,记录医生的授权信息和手术表现。
2. 对于手术中出现的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根据情况调整或撤销医生的手术授权。
3. 医院应定期对手术授权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确保授权制度的执行。
七、附则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未经授权擅自进行手术的医生,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适时修订。
八、生效日期本制度自XXXX年XX月XX日起生效。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核心制度记录本模板
医院核心制度记录本模板医院核心制度记录本是为了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而制定的。
本模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首诊负责制度1.1 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1.2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
1.3 诊断明确需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1.4 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1.5 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2.1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上级医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病房查房,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
2.2 上级医师在查房时,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治疗经过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
2.3 上级医师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提出治疗建议和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中。
2.4 下级医师应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反馈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三、会诊制度3.1 会诊制度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人,由首诊医师或其他医师邀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业医师进行会诊。
3.2 会诊请求应提前通知会诊医师,并提供病人的病历、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
3.3 会诊医师应根据病人的病情,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中。
3.4 会诊结果由首诊医师负责执行,并及时向会诊医师反馈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1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对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由科主任组织全科医师进行讨论。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通用版)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度页脚内容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在总结我院多年来手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的现状,制定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依照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2、主治医师:3、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4、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三级手术的助手。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级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四级页脚内容2手术的助手。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帮助下,担当四级手术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三、四级手术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四)手术审批权限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越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审批,四级手术须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手术记录登记本范文
手术记录登记本范文手术记录登记本是医疗机构用于记录、管理和存档所有手术相关信息的重要文书。
它是手术过程管理的核心文件,对确保手术安全、保证手术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记录登记本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手术医疗机构基本信息、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和术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手术结束时间、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等等。
1.促进医患沟通和医患信任: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手术操作的方法、器械的使用情况、出血情况、术中意外事件等。
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记录登记本,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整个流程,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手术记录登记本能够记录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基本信息,有助于确保手术操作人员具有合格的资质和经验。
同时,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名称、切口、时间、麻醉方式以及器械使用等信息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3.术后追踪和处理:术后记录在手术记录登记本中可以详细记录术后处理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重要信息,为术后追踪和处理提供依据。
例如,手术出血情况的详细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早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手术记录登记本中的手术操作、麻醉方式、器械使用和术后并发症等信息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重要的数据源,供医院管理者和临床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
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医务人员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空间,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手术记录登记本的完善与管理需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录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与手术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办理流程
一、制度目的为加强医院手术管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标准根据手术风险性、难易程度及资源消耗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1.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三、医师分级1. 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3. 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4. 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四、办理流程1. 患者术前评估:患者就诊后,医师根据病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分级。
2. 手术申请:医师根据手术分级,向医务科提出手术申请,并附上患者病历、检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3. 手术审批:医务科对手术申请进行审核,根据手术分级及医师资质,决定是否批准手术。
4. 手术通知:医务科将手术通知单送达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时间、地点等信息。
5. 手术准备: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根据手术通知,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6. 手术实施: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师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手术。
7. 手术记录:医师在手术过程中,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手术操作、手术结果等信息。
8. 手术总结:术后,医师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9. 手术档案归档:将手术病历、手术记录等相关资料归档保存。
五、监督管理1. 医院设立手术分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手术分级、手术设备管理、手术环境管理、手术人员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本制度进行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手术管理水平,确保手术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第五条在手术管理中,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第二章手术分级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技术要求,制定手术分级标准。
第八条手术分级通常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具体分级标准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一级手术包括常规手术和术中操作简单的手术,术前检查齐全,手术风险低。
第十条二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的手术,手术风险中等。
第十一条三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极大,术中操作复杂,风险较高的手术,需要高级专科医师参与的手术。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分级制定相应的手术流程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级手术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章手术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设备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手术设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清单和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和核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
第四章手术环境管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消毒。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通风良好,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一、绪论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管理,保障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1、手术:指由医务人员开刀,以术中通过切开、拆除或另见手术介入等方法,对病人器官进行一定目的处理,特别是使用明确的特殊操作技术,以达到疗效的类型。
2、术前、术中、术后:指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3、分级:指医疗机构实施手术时,根据手术的复杂性明确手术级别;分为I、II、III级手术。
三、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是指针对s病人的易发病、危害性较强的重大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一部分特定病情下的择期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以甲、乙类手术为例,亦有可能会附带或暂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或安全性。
2、二级手术:指一定病情下的择期手术,手术的难度也比较高,但技术要求较一级手术稍低,亦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或健康状态。
3、三级手术:一般指择期的、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但在临床上没有特别的危害性,术中危害概率小,技术要求低,风险低,术后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相应治疗。
四、实施要求2、手术护士有责任书面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状况,包括手术分级、手术用具及药品配置情况,手术过程以及麻醉方式,以及术后预防和观察措施等。
3、手术记录是体现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依据,应严格按照规范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
4、术前应进行会诊,会诊结论要形成书面文件,由术前考核委员、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共同签字。
5、术中有关人员应对手术过程进行管理,并要严格遵守手术守则,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违规处罚违反本办法,有以下行为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1、未按照级别进行手术的,给予处罚和纪律处分,并根据具体情况,责令其补充处理,情节严重者,将纳入临床医疗质量考核或取消资格;2、手术记录不真实、不准确的,给予相应处罚和纪律处分;3、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给予相应处罚和纪律处分。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手术技术的管理和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定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依据国务院相关法规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实际要求,旨在加强医师的管理和监督。
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
根据医疗技术的分类,手术也被分为三类。
其中,第三类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由卫生部负责制定目录和进行临床应用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伦理问题和风险,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由医疗机构管理。
手术分级制度依据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
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也相应分级。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手术技术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手术的安全和质量,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当严格遵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由急诊科主任或急诊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特殊手术特殊手术包括高风险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等,需经医院学术与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并报医务部备案。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医师的手术权限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医师的专业能力、手术技术水平及手术经验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师的手术技能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遵守规定的权限级别。
如果手术属于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直接进行手术。
但如果是高风险手术或者超出自己权限级别的手术,必须紧急报告上级医生审批,需要时再逐级上报。
原则上,手术应由具备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但在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任何级别的医生都有权主持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2)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手术不良事件,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九、患者权益保护
1.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手术信息。
(1)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方案。
(2)医疗机构应将手术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医务人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十一、跨科室协作
1.医疗机构应鼓励跨科室协作,以综合管理患者手术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1)对于涉及多个学科的手术,医疗机构应组织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2)医疗机构应建立跨科室沟通机制,确保手术相关信息在不同科室间高效流通。
七、持续改进与评估
1.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进行内部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1)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手术质量改进活动,分享经验,提升手术水平。
(2)医疗机构应对手术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2.医疗机构应主动参与外部评估和质量认证,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手术管理水平。
四、手术过程管理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每一级手术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2.手术前,医疗机构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手术风险的告知和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签字。
(1)对于风险较高的手术,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2)医疗机构应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具备充分的知情同意,包括手术方式、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
本办法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通过明确手术分级标准、手术权限管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风险管理、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跨科室协作、紧急情况处理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手术管理水平。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和健康发展。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手术服务。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
一、总则
为确保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
1.根据手术风险程度、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技术难度较小的手术;
二级手术:风险中等,技术难度一般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师在手术技术和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十六、法律法规与伦理审查
1.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手术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手术活动合法合规。
-定期对医师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建立伦理审查制度,确保手术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2.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伦理审查机制,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审查。
十四、术后随访与评价
1.医疗机构应建立术后随访制度,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长期跟踪。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随访结果作为手术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和改进手术技术。
2.医师应认真分析术后随访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进。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医师和科室的绩效考核。
七、手术记录与档案管理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手术步骤、用药、出血量、术中意外及处理措施等。
-手术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不得有任何遗漏;
-手术记录应由手术医师签名确认。
2.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可追溯性。
-手术档案包括手术申请表、手术安全评估、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记录等;
六、手术安全评估
1.医疗机构应对每一例手术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手术风险可控。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管理记录本
4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时,手术室可先接收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5对不服从手术室安排拒不让手术台,造成后果由该主刀医生承担全责。手术室立即报告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协调。
2、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3、急诊手术流程:
(1)治疗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2)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
(3)由急诊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
1、抢救患者的特急手术,必须争分夺秒。
2、对特急手术患者应立即开通绿色通道。
3、急诊手术应提前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特殊情况下(如需立即手术),手术室可先接受患者,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4、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唤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三.在病人的医疗费用暂时无法落实的情况下,要发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抢救后收费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四、手术室急诊手术安排:
1保留一间手术室为急诊手术专用择期手术不得占用。
2同时有二台以上急诊手术,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手术室应立即以最短的时间安排接台,由手术室护士长全权负责调配安排。是否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的判定,由当日最高值班医生负责确定,经治医生在联系手术时应予以说明。
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三、特急手术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分级管理记录本科室年份临沂罗庄中心医院目录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三、手术分级授权审批表四、手术资质授权申请表五、授权手术考评表六、术前讨论记录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各手术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一、临床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
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者。
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者。
可主持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三、手术医师准入根据手术医师从事专业、手术资格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应明确手术医师可主持开展的手术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资格准入:各级医师在规定的具有申报资格的相应手术分类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获得相应手术资格准入:做为一助完成例数>15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者;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经科室评议通过者。
(二)资格取消:对于同一项手术操作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及以上严重并发症或医疗纠纷者,取消其该项手术资格。
(三)对取消资格者,当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例数>5例;该类手术操作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时,再次经评定获得资格准入。
四、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正常手术1、一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二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三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教部(医疗科)备案。
4、四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
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5、重大、疑难、致残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审定,报医务科请示分管院长审批。
由经治医师填写手术报批单,科主任和院长签定后方能手术。
6、开展重大探索性、科研性的手术项目,应按规定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7、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资格准入手术是指按照市级以上(含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专项手术资格认证或授权的手术)。
8、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审批,特殊情况经科主任批准,可将手术分级标准的档次提高或降低。
9、进修、实习医师无手术审批权。
10、未经批准而越级或未按上述规定履行手术审批程序而自行手术者,由手术者个人承担一切责任。
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遇到未预测的特殊情况,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
(二)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5、非计划再次手术的;6、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经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
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8、大器官移植;9、属于科室本年度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项目手术;10、患者年龄大于75岁的三级及以上的手术。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名报医务科审核,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三)急诊手术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师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四)外出会诊手术执业医师被邀请外出会诊手术,必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行,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医务科备案。
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本规定相应手术级别,不得应邀主持不具备开展手术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超范围的手术。
五、权限管理(一)手术人员资格权限按照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动态管理。
(二)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越级手术。
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
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三)除正在进行的手术需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情况之外,上级医师不得未经给患者查房或会诊、未参加术前讨论,而直接参加手术。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超权限手术的科室和责任人,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医疗组长和责任人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实施手术权限化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依据我院《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
一、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一)手术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两年度复评一次。
(二)评价标准:1.对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价合格,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
2.预申请高一级别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术者必须是以获得相应专项手术准入资格者;(2)在参与高一级别手术中,根据手术级别需要依次从三助、二助、一助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手术5例;(3)承担本级别手术时间满两年度;(4)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无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预期手术操作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须条件的;(2)对操作者实际完成质量评估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的;(4)在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达不到50%。
三、工作程序:(一)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及手术范围》(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部行政部门对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进行梳理、讨论,制定新年度《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及手术范围》,提交医务科;(二)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三)符合申请高一级手术权限的医师,书写述职报告,填写“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手术资质授权申请表”(见附件),交本科室主任;(四)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提交医务科;(五)医务科组织专家组(包括本学科专家、麻醉科、手术室、药剂科、院感办等相关专业),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的综合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提交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六)对取消或降低其手术操作权限的医师,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后,报医务科。
医务科组织专家(包括本学科专家、麻醉科、手术室、药剂科、院感办等相关专业),对其技术能力进行理论及技能的综合考核评估后,重新确定其手术操作级别,由医务科提交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七)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结果院内公示;(八)医务科备案。
三、监督管理(一)医务科履行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二)对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调查处理,并按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手术分级授权审批表科室:科申请日期: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手术资质授权申请表科室:科申请日期:申请等级:□Ⅰ级手术□Ⅱ级手术□Ⅲ级手术□Ⅳ级手术临沂罗庄中心医院授权手术考评表科室:科申请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