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专题

合集下载

练习初中地理计算专练(答案)

练习初中地理计算专练(答案)

初中地理计算专练一、专题内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七年级地理教材,特别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不少数学计算题。

从计算题型来讲,既有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也有较复杂的正、负数加减法、被除数为分数的除法及一元一次方程。

由于相关内容的教学,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即当地理科讲到相关计算题时,数学科尚未学习到这一内容或刚刚开始学习,学生对其尚未完全掌握,导致在解析地理计算题时产生很多困难和问题。

因而,在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将地理教材中的各类计算题归纳起来,进行专题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一)比例尺的计算:1.计算公式:公式推导:2.例题:(1)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现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1:500000B.1:200000C.1:5000000D.1:2000000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计算公式①中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即需要将150千米换算为15000000厘米。

列式即为:3厘米/15000000厘米=1/5000000,亦即1:5000000,答案:C(2)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为:A.1875千米B.18750米C.75米D.1875厘米解析:根据计算公式③可列式:实地距离=3.75cm÷1/500000=3.75cm×500000=1875000厘米=18750米,答案:B3.总结:(1)比例尺是指缩小程度,无单位。

(2)进行计算时,必须统一实地距离(千米)与图上距离(厘米)的单位,最后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单位一般为千米,不是千米的要换算为千米。

(3)在地图中量算图上距离时,要注意有时可能不能直接量算直线距离,如两地点沿公路的距离,则需要用一小段绳子沿图中公路线进行比量再拉直量算直线距离。

(4)公式③为被除数为一分数的除法,这一内容在当时的初一数学教学中尚未涉及,大多数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地理计算专题练习(附答案)(1)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经典例题〕读图1,一艘由大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 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2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时时时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小时小时小时小时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回答3—4题:3.图中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4.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日14时B.9日2时C.8日8时D.9日20时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 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如图所示,回答5-7题5.据此可以推测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6.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A.比斯开湾B.几内亚湾C.孟加拉湾D.墨西哥湾7.若R城位于太平洋东岸,与北京的纬度距离是85o,则R城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B.温带大陆性C.温带季风D.亚寒带针叶林〔实战演练〕1.某地距北极点4440km,地方时比北京〔116o E〕地方时早2小时16分,该地应在A.〔50o N、150o E〕B.〔50o N、86o E〕C.〔40o N、82o E〕D.〔40o N、150o E〕2.在一张地图上,同在60o N纬线上的两地图上距离为,,已知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

则此图的比例尺为:5000000 : 10000000 :1000000 :500000⒊位于21o34′N的某地计划建一批正南朝向的住宅楼,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土地,又要保证住户都能享受到冬季阳光,楼高与楼间距之比应为:2 : 2 :1 :14.在等高距为50m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220mB .320mC .180mD .300m5.每年6月22日前后的正午时刻,太阳直射到M城,同时M城正南Lkm的P地的正午阳光与当地垂直方向成o角下射,由此估算出地球的半径R为A .2L/15B .24L/π c .180 L/π D .12 L/π他利用旗杆上的拉绳测6.一个同学为测得当地的纬度α,出旗杆高为H,在春分日正午时刻量出旗杆影长为L,则tanα为/H /L C .2L/H /L地(0o、15o E)与B地(30o N、15o E)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之比为:1 :√ 3 C.√3:1 D.√2:18.我国古代某天文学家在某地测得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8o,冬至日为32o,则该地纬度为____,当时黄赤交角为_______。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专题On March 12, 2022, study standards and apply standards.时间计算专题一、地方时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计算T 求=T 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 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 地方时为多少二、区时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5、区时计算T 求=T 已知±时区差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三、国际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地方时;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2、平分白昼的那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那条经线为0时;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KA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5.日出时间为:日落时间=24-夜长;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高考计算题归纳一、由经度差计算地方时或地方时例12004年北京卷:读图1回答1—2题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B.20日5时C.19日21时D.20日21时2.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二、由日照图推算日期、地方时或区时例22004年上海: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此时,900E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时;三、由新旧一天的范围求某点时间例32000年吉、苏、浙卷: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左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2题:1甲地的时间为:A.15时B.9时C.3时D.12时2北京为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四、由日出日落时间求经度例42004年天津文综卷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五、由钟表显示时刻求经度或时区例5: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同见下图3;回答1—2题;1.据图推测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D.西半球、东时区六、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例62003年全国文综卷: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时时时时2.拍照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时时时时七、由日出日落时间推断季节例7:某青年在某一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06/N120018/E旅游,与北京时间7点正到达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图1信息;判断1-3题1.该青年出游的时间:A.劳动节B.国庆节C.春节D.圣诞节2.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外,正确的是:A.①B.②C.②③D.③④八、由日照图所示时间判断地理现象例82001年广东高考地理卷: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合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九、考察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与时间换算例9: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轮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十、由某地时间求全球新旧一天范围例10:当北京时间为8点时,地球上有为新的一天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全部例2007年高考海南新课程地理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N,°E、利雅得°N,°E、东京°N,°E、悉尼°S,°E、底特律°N,°W圣保罗°S,°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2007年3月1日19时B.2007年3月2日8时C.2007年2月28日21时D.2007年2月28日19时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B.14~15时C.15~16时D.20~21时。

地理计算专题

地理计算专题

●时间计算
1、获得时间的方法 (1)、晨昏线法
读下图,完成: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 B )
A.12月22日12时
B.12月22日24时
C.3月21日6时
D.6月22日0时
(2)、直射点法 【例题】读下面的日历所提供的 信息(图中的时间指“北京时间 ")完成: 1、日历所示的夏至时刻,太阳 直射点的位置是 ( C ) A.23°26′N,177°E B.23°26′S,177°W C.23°26′N,57°E D.23°26′S,57°W
地理计算专题
二、地理计算类型:
1.地图上的计算问题
2.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计算问题 3.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其他计算问题 4.与人文地理相关的计算问题
■地图上的计算问题
1.计算距离、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常用数据:
☆纬度1°对应的经线弧长约为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纬线弧长约为111千米; ☆同一条纬线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大约为111×cos纬 度,60度纬线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约是赤道上的一半 2.估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3.估算土地面积
2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BC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盐城)读1995年某国人口文化构成示意图,完成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约为 A A.11% B.15% C.20%
D.25%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计算
(3)等值线的相关计算;
(2007南京市期末卷)读某地等温线图,完成19~20题。
19.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200m B.1500m C.1800m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
高中地理的计算题通常涉及地理坐标、时区、距离、面积、人口等方面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计算题示例:
1.经纬度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或相对方位。

例如:A地的经纬度为(30°N, 120°E),B地的经纬度为(40°N, 130°E),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时区计算:
给定一个地点的经度和标准时区,计算该地点所属的时区。

例如:某地的经度为110°E,求该地所属的时区。

3.面积计算:
给定一个地理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计算该区域的面积。

例如:某地区的经纬度范围为(30°N-40°N, 110°E-120°E),求该地区的面积。

4.人口密度计算:
给定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面积,计算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例如:某地区的人口为100万,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求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5.海拔计算:
给定两个地点的海拔和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其中一个地点的海拔。

例如:A地的海拔为1000米,B地在A地上方500米,求B地的海拔。

这些只是高中地理计算题的一些示例,实际考试中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计算题。

为了应对这些计算题,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方法,并多做练习题以提高解题能力。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初一地理计算题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巩
固地理知识和提高计算能力。

以下是一些例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1.如果一辆火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那么10小时内能行驶多远?
解答:火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10小时内能行驶的距离为60
公里/小时 × 10小时 = 600公里。

2.如果一辆卡车每分钟行驶80米,那么15分钟内能行驶多远?
解答:卡车每分钟行驶80米,15分钟内能行驶的距离为80米/分钟 × 15分钟 = 1200米。

3.如果一个容量为2500升的水桶被装满,那么装满的水桶的重量是多少?
解答:假设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则2500升的水桶的重量为2500升 × 1000毫升/升 × 1克/立方厘米 = xxxxxxx克 = 2500千克。

4.如果一片森林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那么这片森林一共有几平方千米?
解答:平方千米是指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等于xxxxxxx平方米。

所以这片森林一共有1000平方米 × 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0.001平方千米。

通过练习这些计算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初一学生有所帮助。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解析版)

专题03 常用地理计算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比例尺的计算 ..................................................................................................................................【题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题型三】气温、降水的相关计算 ..................................................................................................................【题型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题型一】比例尺的计算【典例分析】比例尺有多种表示形式,读下列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回答下面小题。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计算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地理坐标系统的转换。

3. 地图距离和面积的计算。

4. 地理数据的插值和空间分析。

5.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计算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践操作法:利用GI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学PPT和相关教材。

2. GIS软件和计算机设备。

3. 实际案例数据和地图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地理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地理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地理计算的定义、目的和基本方法。

3. 地理坐标系统的转换:介绍经纬度和平面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

4. 地图距离和面积的计算:讲解地图上距离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举例进行实际计算。

5. 地理数据的插值和空间分析:介绍插值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实际案例。

6.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讲解GIS的概念和功能,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运用地理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8. 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9.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任务。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地理计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质量,检查其对地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和口头表达能力。

专题二十地理计算

专题二十地理计算
【答案】 (1)④ 32℃ ① 8.6℃ (2)③ ④ (3)秦岭 淮河
例尺。若按长度计算,比例尺约为 1/9 821 429,若按宽度计算,
比例尺为1/10 000 000。在选定同一幅图的比例尺时,应考虑绘 图的方便性,比例尺的整数性,且以较小比例尺为准。
【答案】D
二、有关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地面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数量,d表示等高距。 4.海拔与气温的计算: 垂直方向上气温的变化规律为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 降0.6 ℃。
例尺是( )
A.1:4 000 000 C.1:1 000 000
B.1:25 000 000 D.1:10 000 000
【名师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两点:1.我国东西宽5 000 千米,南北长5 500 千米。2.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先求留出页边
距后实际地图的长(56cm)和宽(50cm),再按其长宽分别计算比
【典例 2】读图20-1,回答(1)~(3)题。 图 20-1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50 米
B.200 米
C.300 米
D.400 米
(2)甲地的海拔高度最有可能是( )
A.1 200 米
B.1 100 米
C.1 000 米
D.900 米
(3)若测得B地的气温为12 ℃,则甲地的气温最有可能是
2.日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 (1)日平均气温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通常用一天中2 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 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2)年平均气温指一年 12个月的平均气温。通常用每个月 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 计算。 3.年降水量的计算: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统称为降水。降

专题一地理计算——地理力

专题一地理计算——地理力

强的课程”。地理计算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学生对地理计算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 计算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计算的熟练程度,通过计算 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一、比例尺的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地图上两地实地距离的量算:
首先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即可计算
四、人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数 自然增长率 -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 (单位:人/千米2)
五、纬度距离的计算 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约110千 米。
专题一
地理计算——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 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 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 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根据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地理实践力突出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实践性 特征。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 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 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
3.计算方法: (1)确定等高距d。 (2)数出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n(包括要计算的两 条等高线)。 (3)相对高度(H)=d×(n-1);两点之间或陡崖相对高
度:(n-1)×d≤H<(n+1)×d。
三、气温的计算 1.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 差。 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 计算方法:某地气温=已知气温±两地相对高度÷100× 0.6。

第一阶段 专题三 牢记三类地理计算的相关公式

第一阶段 专题三  牢记三类地理计算的相关公式

不同日期的 分界线及范 围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 度的计算
相关原理 VΦ=1 670 cos Φ km/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但 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要大 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 经线)为地球上的“ 今天”,以西至日界线(180°经线)为地球上的“ 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天”, 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 地方时/24 方法一:H=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 点的纬度之差) 方法二:利用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计算 cot H=影长/物体高度
时,若此时轮船位于东十二区,则其区时为6日10时,10分
钟后轮船越过国际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则西十二区的区
时应为5日10时10分;其二,当北京时间为6日6时时,若 此时轮船位于西十二区,则其区时应为5日10时,10分钟后 该轮船越过国际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则东十二区的区时 应为6日10时2]
(2012²全国大纲卷)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
日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C.北冰洋沿岸 B.地中海沿岸 D.澳大利亚 ( ) ( )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解析]
(1) B (2) B
本题考查陡崖高度计算和比例尺
运用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第(1)题,图中陡崖有3条
等高线重合,图中等高距为5m。则陡崖相对高度为(3-
1)³5 m≤H<(3+1)³5 m,即10 m≤H<20 m。故应选B。
第(2)题,据图可知,A地河谷最低处海拔在40~45 m之间, 要使坝高达到13 m,坝顶海拔需达到55 m左右。根据比例 尺估算该处两侧两条55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 约为80 m。

专题:地理常见计算题

专题:地理常见计算题

8点
例: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 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 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 为( B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月8时 D.8月4时
解题思路:
6点
减一天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北极极昼
7月初
晨线
180º
120º E
A、B是北纬30º 地区 与晨、昏线相交的 两点。 请判断: 1、A、B地的昼长?
十一、坡度的计算
tanα=h/L
(h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值 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 图上距离算出。) 如坡度大于25º,不能修建梯田。
十二、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的计算
河流长度=图上距离÷比例尺
(注意河流长度单位一般为米) 流域面积 先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山脊线),分 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尺的平方
八、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赤道上1º的经度差对应的弧长≈111千米 2、经线上1º的纬度差对应的弧长≈111千米
3、纬度为φ
的纬线上,1º的经度差对应的 弧长≈111×cosφ 千米 4、60º纬线上1º的经度差对应的弧长 ≈½×111千米
2004江苏高考题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所示 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 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和 。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 地距离约为 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 其主要原因 是 。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 在 ,其主要原因 是 。
不超过:300-50(米)即交汇等高线数加1乘等高距
十、打井深度的计算
h=a-b
(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 b为等潜水位线)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 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① 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① 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地理计算专题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地理计算专题地方时区时日界线

7、一艘轮船过了日界线后,连续过了两个劳 动节,该轮船是( )
①自东向西航行,②自西向东航行,③自东 12区进入西12区,④自西12区进入东12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 (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 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4、重要时区
北京时间——东八区——120°E地方时(全 中国都使用北京时间);
伦敦时间——零时区——0°经线的地方时; 纽约、华盛顿时间——西五区——75°W地方
时 东京时间——东九区——120°E地方时
练习
(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 东七区—— 西十一区—— 东三区—— 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 东京(140°E)位于—— 悉尼(151°E)位于—— 洛杉矶(119°W)位于—— 华盛顿(78°W)位于——
解:
时间差为3小时
经度差为3×15=45°(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 个小时,所以相差3小时,就相差45°)
所求经线为
180°
60°W和30°E
0° 15°W 30°E
180°
60°W
时区与区时
1、全球以15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24个时 区。即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1小时。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 区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B、25日13:00
C、26日19:00
D、26日15:00
6、国家足球队于2001年4月22日18点55分在 我国西安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 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 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 约时间( )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主要地理计算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主要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评价
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通过计 算土地潜力指数、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指标,为土地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矿产资源勘探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计算矿体的形态 、规模和储量等参数,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 支持。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XX
PART 07
地理计算综合应用
REPORTING
地理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确定不同地点的当地时间或时区时间,帮助安排跨国或跨时区的 活动。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预测特定地点的日出日落时间,有助于规划户外活动或农业生产。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了解某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物钟调整有 指导意义。

距离计算
通过两地的经纬度来计算实地 距离,例如计算两个城市之间 的直线距离。
航海、航空导航
在航海、航空等领域,需要利 用经纬度来确定航行方向和位 置,是导航的重要参数。
地震、气象监测
在地震、气象等监测领域,需 要利用经纬度来定位震源或气 象现象的位置,以便进行及时
预警和救援。
XX
PART 04
时间计算
XX
PART 03
经纬度计算
REPORTING
经纬度的基本概念
经度
指过某点与地球本初子午线的两 条相交线间的狭角,以东称东经 ,以西称西经,每个经度间隔为 15度,每度分为60分,每分分为
60秒。
纬度
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 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以北称为 北纬,以南称为南纬,每个纬度
间隔与经度相同。
离。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练题1:海拔计算
1. 一个城市的海拔从海平面上升到1200米高的山脚,整个过程需要爬升多少米?
答案:1200米
2. 一座山的海拔是1800米,距离海平面有多远?
答案:1800米
3. 一个湖泊的海拔为200米,一座山的海拔为1400米,湖泊与山脚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米?
答案:1200米
练题2:时间计算
1. 从中国的东经115°到西经145°,经过多少个时区?
答案:3个时区
2. 如果北京的标准时间是上午8点,那么纽约的标准时间是几点?
答案:纽约的标准时间是晚上8点
3. 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快8个小时,如果伦敦时间是下午4点,那么北京时间是几点?
答案:北京时间是晚上12点
以上是初一地理计算题专题训练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计算题的
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并加深对地理计算题的
理解。

希望这份专题训练对初一学生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高中地理计算专题

(三)人文地理有关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营养级固定能量的计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典型例题1.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

二是通过经度或纬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 度的经线长约为 111 千米,经度差1 度的纬线长约等于 111 千米×cosφ(φ为所求地的纬度)。

【例 1 】(广东地理卷)下图为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 200千米B 700千米C 400千米D 1400千米(2)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 50千米B 100千米C 300千米D 500千米【解析】①山脉自南向北约延伸了6个多纬度,根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0的两地相距约111KM可知,该山约长700千米。

图中L段的距离约为4个经度差,但需注意,500N并非是一个大圆,即在该纬线上经度差10的两地并非差111KM,而是111KM×Cos500,很显然Cos500的值介于1/2到1之间,故L段的距离约为300KM。

【答案】(1)B (2)C2.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 H为: d(n-1)≤ H < d(n+1)(其中d为等高距, n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例2】(广东地理卷)读右图,判断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可能为()A.59 米B.99 米C.199 米D.259 米【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断崖顶部的海拔高度。

初中地理计算专题

初中地理计算专题

答案:〔1〕200 200 1 000~1 200 〔2〕4~5.2 〔3〕山脊 〔4〕从C处出发。理由:从C到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便 于攀爬。
【解题指南】〔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得出等高距为200 米。 〔2〕明确两个计算:相对高度=A点海拔-B点海拔,D点气温 =C点气温-〔C、D相对高度÷100×0.6〕 〔3〕区分山脊和山谷的不同:山脊是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 低处凸出,山谷是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 〔4〕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 缓。
气温的计算 1.考察方式:与等高线地形图等阅读类题目放在一起考察的频 率较多,也有可能在地图上考察比例尺的计算。 2.解题技巧: 〔1〕比例尺:牢记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灵 活转换,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 000厘米〕。 〔2〕海拔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单位 一般是“米〞。
【易错警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符号 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线算起的,高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正值, 低于海平面的地方海拔为负值。计算相对高度时,特别要注意 不要漏了负号。 〔3〕海拔与气温:熟悉关系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下降0.6℃〕,灵活应用,准确判断两地海拔之差从而能确定 气温之差,进而可以根据气温差异判断两地的植被、自然景观 等差异。
2.〔2021·滨州学业考〕以下图为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度假村甲位于A山的________〔方向〕坡。某时刻度假村 甲气温为21℃,假设气温仅与海拔有关,此时A山顶的气温约 为______℃。 〔3〕图中乙村方案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路线中 ______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计算专题教案

初中地理计算专题教案

初中地理计算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距离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 提高学生对地理计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计算2. 方向的计算3. 距离的计算4. 面积的计算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距离和面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计算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比例尺的计算(10分钟)1. 老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地图上的比例尺,并练习一些相关题目。

三、方向的计算(10分钟)1. 老师讲解方向计算的方法,如正北方向、偏北方向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地图上的方向,并练习一些相关题目。

四、距离的计算(10分钟)1. 老师讲解距离计算的方法,如直线距离、曲线距离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并练习一些相关题目。

五、面积的计算(10分钟)1. 老师讲解面积计算的方法,如三角形面积、矩形面积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地图上的面积,并练习一些相关题目。

六、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个实际地理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地理计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计算准确性。

3.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地图和计算工具软件。

2.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老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计算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二、各种地理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真正周期;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o的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中心对称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1. 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

二是通过经度或纬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 度的经线长约为 111 千米,经度差1 度的纬线长约等于 111 千米×cosφ(φ为所求地的纬度)。

2. 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 H为: d (n-1)≤ H < d(n+1)(其中d为等高距, n 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某地区的最大海拔、最小海拔、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

①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②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③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2d。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④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3. 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①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

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15 度,时间上相差1 小时,4 分钟相差1 度。

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②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

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

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

③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

④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

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核心解读]:Ⅰ.地方时计算步骤:①经度差计算:以0°经线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②时间差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注意: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若时间结果大于24,则钟点减24,日期加一天;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

区分大月和小月、闰年和平年的2月天数。

(公元年份能被4整除,如2004年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如2003年是平年)Ⅱ.区时计算步骤:①根据经度计算所在时区: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中时区除外)经度÷15,若余数>7.5,则商+1为时区数;若余数<7.5,则商为时区数。

②时区差计算:以中时区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③时间差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注意点同上)注意:采用过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不但要注意日期的变更,而且计算两地相隔时区也较复杂。

需分别以 12减两地的区时编号数,然后相加。

例如在东八区与西八区之间,按包括东、西十二区在内来计算其相隔的时区数,则为: (12区—8区)+(12区—8区)=8区,即相隔8个时区。

一般采用不过日界线而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较为简便。

其运算结果是相同的。

Ⅲ.时间换算中增加飞行、航行等经过时间:出发地出发时间换算成目的地时间+飞行时间=目的地到达时间出发地出发时间+飞行时间=出发地时间换算成目的地到达时间Ⅳ.日期分界计算:两条日期分界线两侧日期差异特性日界线(理论上为180经线)东侧(西十二区)少一天,西侧(东十二区)多一天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地方时零时经线东侧多一天,西侧少一天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计算:全球多一天的范围是从地方时零时经线向东到日期变更线;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为零时。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曲折地通过海峡和大洋,使它避免穿过陆地。

所以过180°日期不一定发生改变,但在一般题目中,不需要过于复杂。

Ⅴ.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如图)计算方法:①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②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度线,北纬(如40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0S)的夜长;Ⅵ.关键时刻的确定:(在时间换算中很有用)①昼半球最中间经线NC,其地方时是12时(正午);N D 夜半球最中间经线ND,其地方时是0时或24时。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B,为赤道日落点地方时是18时;晨线与赤道交点A,为赤道日出点地方时是6时;③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24时;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时;④物影为一天中最短(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或太阳位于上中天),当地地方时为12时;⑤北京时间为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不是北京116°E 的地方时;Ⅶ.日期的确定①根据直射点纬度:直射23°26’N ,为6月22日;直射23°26’S ,为12月22日;直射0°,为3月21日或9月23日;直射任一纬度,根据直射点移动规律(23°26’/90天)推理日期;②直射点纬度判断方法:根据太阳光线:过地心的太阳光线与赤道的夹角;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根据极昼最大范围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如30°N 和30°S)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直射赤道;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根据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推算太阳直射点纬度。

③根据昼夜长短:北极圈内为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南极圈内为极昼,日期为12月22日; 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通过极点),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除赤道外的纬度6点日出或18点日落,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④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经线纬线东经线纬线东晨线昏线昼夜夜昼晨线示意图昏线示意图如图,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半年;⑤根据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为1月初;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为7月初;Ⅷ.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日期的变换有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

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 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换的原则是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东、西十二区这两个半时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

②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 180 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

180度时间如果为 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 T/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

也可以把T 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如果使用的为区时,那么新的一天的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 度经线的区时T+0.5 个时区。

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 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 点。

5.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φ-δ︳(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其中β=︱φ-δ︳的求法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正午太阳高度: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 的计算:L=楼高×cotH°( 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度数。

[核心解读]:Ⅰ.理解变化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或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

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Ⅱ.准确作图示意:Ⅲ.掌握计算方法:⑴太阳高度计算:太阳光地平线侧视图立体图理论示意图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②某时太阳高度由正午太阳高度向两边递减,递减率为(正午太阳高度/日出点所在经度与12点经线的经度之差);③极昼范围内的零点太阳高度:如6月22日,70°N 的零点太阳高度为:h=90°-零点所在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此纬度差应为(90°-23°26’)+(90°-70°),则h=3°26’⑵求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两点纬度差│(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纬度降1°,高度也降1°) 若两点同为北纬或南纬,两点纬度相减即为纬度差;若一点为北纬,一点为南纬,两点纬度相加即为纬度差;⑶根据某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求当地纬度:先算出高度差,即为两点纬度差;再根据直射点纬度计算该地纬度;(可能在直射点两侧有两地点,也可能只有一地点)如6月22日,求正午太阳高度为60°的某地纬度:①高度差=90°-60°=30°;②纬度差为30°;③位直射点(23°26’N )北侧的该地纬度为23°26’N+30°=53°26’N ;位直射点(23°26’N )南侧的该地纬度为30°-23°26’N=6°34’SⅣ.理解变化规律:⑴某日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如图1) 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直至晨昏圈上为0°,呈同心圆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