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失踪儿童特征分析
失踪儿童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儿童失踪事件频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为全面了解失踪儿童的情况,提高社会各界对儿童失踪问题的关注度,我们特此开展了一次关于失踪儿童情况的调查。
以下是本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公益组织公布的数据,收集失踪儿童的基本信息。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失踪儿童案例,分析其特点、原因和后果。
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失踪儿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调查结果1. 失踪儿童数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国失踪儿童数量逐年上升。
2019年,全国共发生失踪儿童案件1.5万起,失踪儿童人数达到1.6万人。
2. 失踪儿童年龄分布:失踪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5-14岁,其中5-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
3. 失踪原因:失踪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拐卖:拐卖儿童案件占总数的60%以上,犯罪分子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将儿童拐卖至外地或国外。
(2)家庭原因:家庭矛盾、监护不当等因素导致儿童走失。
(3)意外事故:儿童在户外活动时发生意外,如溺水、交通事故等。
4. 失踪儿童找回情况:在失踪儿童中,约有一半的案件得以找回,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失踪儿童至今下落不明。
四、问题分析1. 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儿童失踪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案件侦破和受害者救助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 社会防范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对儿童安全意识淡薄,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儿童走失。
3. 拐卖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手段进行拐卖,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
4. 救助体系不健全:失踪儿童救助体系不完善,导致部分受害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五、建议与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儿童失踪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2. 提高社会防范意识: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
3. 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对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拐卖犯罪。
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
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作者:叶苗高春枝高丽雅欧阳佩丽林嘉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论文以“危机—反思—进步”机制为线索,详细阐述了我国走失儿童现象频发的原因与严重后果,有助于提高公民对儿童走失问题的警惕性以及预防与应对能力,对于有效预防和应对儿童走失问题中家庭与社会的做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减少儿童走失现象的发生,最后切实降低拐卖儿童犯罪现象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mechanism of "crisis - reflection - progress" as the clue,expounds the causes and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e frequent loss of children in China, which helps to improve citizens' vigilance, prevention and coping ability against the problem of children's lost. 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deal with the practice of family and society in the problem of children's loss,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oss of children, and final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ild trafficking and create a safe an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关键词】走失儿童;反拐;法治;失踪预警信息平台【Keywords】 missing children; counter abduction; governance by law; missing warning information platform【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87-031 引言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面对现阶段国内走失儿童现象愈加频繁,拐卖与收买儿童的犯罪行为持续增多,拐卖行为呈现出集团化与职业化的新型犯罪特点,买方市场仍然巨大,加之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仍以公安机关为单一的主要力量等问题,我国营救走失儿童的办案效率难免不高。
神秘人贩子“梅姨”究竟是谁
神秘人贩子“梅姨”究竟是谁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35期11月9日开始,“梅姨”的彩色画像在网上被大量转发,配文——“梅姨”涉嫌拐卖九名儿童,是一个人贩子。
几天之内,在全国多地都有网友称找到了“梅姨”,但最后均证实为传言。
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寻找“梅姨”的热情,转发一直持续到11月18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
“梅姨”是否存在,长像如何?人贩子落网供出“梅姨”2017年,广州增城警方第一次从人贩子张维平口中听到了“梅姨”的名字。
他涉嫌拐卖申军良一岁的儿子申聪,2016年在贵州落网。
起初,他说偷走孩子之后,他在广州市增城区一个菜市场附近的麻将馆,认识了一个过来买菜的阿姨,并把申聪卖给了她。
直到2017年6月,张维平才向增城警方供述,孩子是通过“梅姨”出手的。
而且除了申聪,他还拐卖了另外8个孩子。
根据张维平对警方的描述,“梅姨”当年50岁左右,2003-2005年间长期居住在增城客运站附近的城丰村鸡公山街,平时以做红娘为生。
每次张维平拐到孩子,就和“梅姨”在增城汽车站附近的斜坡见面。
“梅姨”还曾带他在附近的快餐店里吃过快餐。
2017年,张维平涉嫌拐卖案一审庭审时,他回忆了和“梅姨”的相识过程。
1999年7月,张维平因拐卖儿童罪被东莞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他在1998年,帮一个性工作者卖掉了孩子。
女人告诉他,孩子是老乡生的,不想要了。
买家给了他们9000多元,张维平分到了500元。
2003年减刑出狱后,他去了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租住在石滩旧车站附近的一间临时房里,一晚上只要十块八块。
白天没事做,他就到岗贝村路口的小店里坐着,买东西吃。
店里有两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听说他曾因拐卖小孩坐过牢,就给他介绍了一个专门收购小孩的阿姨。
“相当于中介一样。
”张维平称,因为阿姨的名字中有个“梅”字,大家都称呼她“梅姨”。
后来,申军良从警方处获悉,警方曾按照张维平的供述去寻找两位老人,但因为已经过去十几年,其中一人去世了,另一人也因为年纪太大无法回忆起当年的事,并没能追踪到“梅姨”的信息。
中国失踪儿童的特征分析——兼论建立儿童失踪的风险标准
中国失踪儿童的特征分析——兼论建立儿童失踪的风险标准周俊山 陈小燕∗内容摘要:在人口失踪案中,儿童因为更易被拐而更受重视,但缺乏对失踪儿童风险的评估,儿童失踪信息发布标准不合理。
依据“宝贝回家”网失踪儿童登记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失踪儿童年龄0-7岁,集中于3-5岁,主要是男孩,随着年龄增长,女孩增多,失踪时间9-19时最高,独自外出途中居多,失踪地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场所,多是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中低阶层家庭的占大多数,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以及买孩子聚集地,失踪风险较高。
基于这些结论,建立了一个儿童失踪风险标准,以便更好地查找失踪儿童。
关键词:失踪儿童;风险;标准一、前言人口“失踪”,是一种令人十分担忧和恐惧的社会现象,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痛苦程度可能不小于命案,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
在尊重生命、保障人权、建设平安中国的背景下,研究人口失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口失踪案中,儿童失踪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失踪儿童很容易被拐卖;儿童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儿童,一旦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走失,如果不是公安机关动员找寻,仅依靠家人的力量很难找回;如果走失儿童被其他人带回家抚养,后果与被拐卖一样。
针对儿童失踪的特殊性,各国在查找失踪儿童方面都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的安珀警戒和亚当警报。
“亚当警报”是用来预防拐卖和绑架儿童的报警项目,因一名失踪的美国儿童亚当·沃尔什得名。
1984年,“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成立,打开了解决失踪儿童问题的关键之门,全美50个州的失踪儿童信息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联网查询。
“亚当警报”失踪儿童警报系统于1994年在沃尔玛超市启用。
至今已有大批百货公司、零售店铺、购物中心、超市、游乐园、医院、博物馆加入。
当有访客报告孩子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对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进行海报张贴或广播,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
如果10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17-6-30公安部失踪儿童过半数系离家出走导致 身心健康不容忽视
2017-06-01 12:51:53阅读(16)未来网今年3月18日深夜,北京朝阳区管庄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13岁男孩小彬离家出走未归,直到第二天下午,孩子才被发现找到,经调查发现,其离家原因系与父母赌气。
同样在北京,去年11月17日,小学生小聪因与老师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5天后才在离家30公里之外的某超市被找到。
在今年(6月1日)上午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主办的"关爱儿童反对拐卖"六一主题活动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称,离家出走儿童虽未被拐,但客观上增加了被拐的几率,应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来自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教育部、全国妇联、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教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也都在发言中表达了相同观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打拐:儿童离家出走增加被拐几率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打拐民警唐远向记者介绍称,在从警数年工作中所接到的儿童失踪报案,90%左右都是离家出走。
从贵州、四川、福建、河南等地打拐民警反馈的情况也表明,儿童因离家出走走失,正成为一种新趋势。
防拐:孩子身心健康不容忽视儿童心理学家宗春山表示,网络时代家庭关系容易变弱,而孩子是在整个亲情关系链条中最弱势的环节,一旦整个亲情关系变弱,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孩。
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表现是逆反想独立,父母不能过度控制,可以适度带领孩子一起外出旅游,辅助孩子去探索世界,满足他要独立的需求。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社会环境同样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产生影响。
目前没有相关的社会服务为儿童托底,除了学校,很少看到有其他机构服务于孩子。
顾骏呼吁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
行政和财力资源适当向关心儿童身心健康领域倾斜,发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各种儿童公共社会机构,营造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青少年失踪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青少年失踪案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成长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文将针对青少年失踪案件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青少年失踪案件的概念及特点青少年失踪案件,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突然离开居住地,去向不明,且在合理时间内未返回的情况。
这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 突发性:青少年失踪往往突然发生,没有明显的前兆。
2. 复杂性:青少年失踪案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案件原因复杂。
3. 危险性: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失踪后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4. 社会影响大:青少年失踪案件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二、青少年失踪案件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青少年失踪案件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如涉嫌绑架、拐卖、强奸等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在青少年失踪案件中,监护人、学校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例如,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失踪,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青少年失踪案件负有调查、救助等职责。
如未尽到职责,可能承担行政责任。
三、青少年失踪案件的法律程序1. 报案:失踪者家属或知情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失踪者个人信息、失踪时间、地点等。
2. 调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立即开展调查,包括走访、查询、比对等。
3. 发布协查:对重大青少年失踪案件,公安机关可发布协查通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寻找。
4. 救助: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失踪者,公安机关应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5. 结案: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结论,对涉嫌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对其他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四、预防青少年失踪案件的法律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被拐卖现象分析
当代思潮时,应提供相关证据或线索。
但是,实际上,很多被调查的人可能已被留置或羁押,证据和线索自己根本无法收集。
因此,被调查对象应该有权获得律师的帮助,协助他们更好地行使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
律师的适当介入,有助于在监察阶段弥补当事人的法律知识缺乏,无法主张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不足。
参考文献[1]马怀德.再论国家监察立法的主要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2018,(1).[2]韩旭.监察委员会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使用问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3]陈光中.证据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7:242.[4]龚举文.构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想思考———以查处职务犯罪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5]张军.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M]法律出版社,2010:290-291.[6]高咏.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12.[7] 裴显鼎主编.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适用指南[M]法律出版社, 2016:113.[8]张言民.阐释与构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M]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156[9]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69[10] 张言民.阐释与构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M]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159[11]高通.监察程序中非法证据的法解释学分析[J]证据科学,2018,26 ( 04) : 400 - 401[1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04-108.[13]何家弘.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2-53.[14] 闵春雷.以审判为中心: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J]法律科学,2015, (3)35-43.[15]褚福民.以审判为中心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J]比较法研究, 2019,(1)41-54.注释[1]张军.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M].法律出版社,2010:290-291.[2]高咏.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12.[3]裴显鼎主编.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适用指南[M].法律出版社,2016:113.[4]《监察法释义》第33条: 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式取得的证据,是当事人在迫于压力或被欺骗情况下提供的,虚假的可能性非常大,不能凭此就作为案件处置的根据。
儿童失踪调研报告
儿童失踪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儿童失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儿童失踪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旨在揭示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家长、老师、儿童福利机构等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成功回收了450份,回收率达到90%。
3. 数据分析3.1 儿童失踪现状根据我们对被调查家庭的信息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85%的被调查家庭中至少有一位成员经历过儿童失踪事件;- 儿童失踪的高发年龄段为6岁至12岁,占总数的60%;- 失踪儿童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 80%的调查对象表示,失踪时间在两天内找回的概率较大;- 失踪事件中,50%的儿童是在家附近迷路,25%的儿童离家出走,25%的儿童是被陌生人拐卖。
3.2 失踪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影响儿童失踪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失踪儿童中80%的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和矛盾,并且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不足。
2. 监护不力:受访者中有40%表示他们曾经让孩子独自外出或自己留在家里。
这种监护不力导致儿童更容易走失或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3. 安全意识薄弱:许多儿童对于自己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受到陌生人的欺骗,进而导致不法分子利用。
4. 社会环境不安全:我们的调查显示,有30%的失踪儿童是在社会环境不安全的地区失踪的。
不安全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和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建议和对策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以减少儿童失踪事件的发生:1. 家庭教育的加强:鼓励家长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培养儿童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监护意识:提醒家长定期检查家中门窗是否牢固,不让孩子独自外出或者自己留在家中。
失踪孩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近年来,我国儿童失踪案件频发,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失踪孩子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本报告通过对近年来失踪孩子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以下内容。
二、失踪孩子案件特点1. 地域分布不均失踪孩子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治安环境相对较差,儿童安全意识薄弱,家庭监护缺失等原因造成的。
2. 年龄层次广泛失踪孩子案件涉及的年龄层次广泛,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均有涉及。
其中,7-14岁儿童失踪案件较多,这一年龄段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容易成为失踪对象。
3. 失踪原因多样失踪孩子案件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家庭监护缺失: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监护,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被拐卖。
(2)社会因素:部分儿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网络诱惑、暴力团伙等,导致离家出走或被拐卖。
(3)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儿童失踪。
4. 案件类型复杂失踪孩子案件类型复杂,主要包括:(1)离家出走:儿童因家庭矛盾、心理问题等原因离家出走。
(2)被拐卖:儿童被不法分子拐卖,用于贩卖、乞讨等非法活动。
(3)绑架:不法分子绑架儿童,以勒索钱财为目的。
三、失踪孩子案件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家庭监护不力: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监护,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被拐卖。
2. 社会因素(1)社会治安环境较差:部分地区治安环境较差,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
(2)社会不良因素:网络诱惑、暴力团伙等社会不良因素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3)信息传播不畅通:部分家长对儿童失踪案件关注度不够,导致信息传播不畅通。
3. 儿童自身因素(1)心理问题:部分儿童由于心理问题,容易离家出走或被拐卖。
(2)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儿童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受到不法分子侵害。
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
1引言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面对现阶段国内走失儿童现象愈加频繁,拐卖与收买儿童的犯罪行为持续增多,拐卖行为呈现出集团化与职业化的新型犯罪特点,买方市场仍然巨大,加之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仍以公安机关为单一的主要力量等问题,我国营救走失儿童的办案效率难免不高。
因此,借鉴美国失踪儿童干预系统以建立我国“危机—反思—进步”机制来应对我国儿童走失问题至关重要。
2选题背景据我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参与开发的“团圆全民打拐”系统公示的近一年找回的1274名走失儿童数据反映:共解救被拐儿童40名,离家出走儿童750名,迷路走失儿童192名,因家庭、债务纠纷等原因不实举报的114名,外出到朋友家玩耍的67名,不幸溺亡儿童75名,不幸遇害儿童29名,其他意外身亡7名。
其中,被拐卖解救人数占比为3.04%,而离家出走的失踪儿童占比是56.95%,成为最主要的儿童失踪原因。
另一方面,与美国失踪儿童干预系统“安珀警戒”近年发布的走失儿童97.7%的高找回率相比,我国记录走失儿童找回率最高的儿童失踪预警信息平台“团圆”显示的90.91%的找回率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加之美国“安珀警戒”办案率更高,而我国“团圆”仍覆盖有限,因此推断还有相当一部分走失儿童案件数据未计入。
所以,我国走失儿童事件形势仍严峻。
由此,确定了我们防止儿童走失的两个方面的方向。
第一是做好儿童的安全教育与心理教育工作,二是加大社会寻找失踪儿童的效率和反拐力量。
3我国人口贩卖现状与法律根据《中国法律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拐卖人口犯罪在2000年达到一个峰值,后在2001年至2009年间逐渐缓慢减少,可见自1997年我国《刑法》将“拐卖人口罪”改为“拐卖妇女儿童罪”颁布后,我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从2009年至今,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立案数又重新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
我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数量依然巨大,形势十分严峻。
据相关研究,我国拐卖儿童案件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及其体系研究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ystem Research of"Children's Loss"in China叶苗,高春枝,高丽雅,欧阳佩丽,林嘉莉(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YE Miao,GAO Chun-zhi,GAO Li-ya,OUYANG Pei-li,LIN Jia-li(Huali College,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1325,China)【摘要】论文以“危机—反思—进步”机制为线索,详细阐述了我国走失儿童现象频发的原因与严重后果,有助于提高公民对儿童走失问题的警惕性以及预防与应对能力,对于有效预防和应对儿童走失问题中家庭与社会的做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减少儿童走失现象的发生,最后切实降低拐卖儿童犯罪现象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失踪儿童的特征分析
中国失踪儿童的特征分析周俊山陈小燕内容摘要:在人口失踪案中,儿童因为更易被拐而更受重视,但缺乏对失踪儿童风险的评估,儿童失踪信息发布标准不合理。
依据“宝贝回家”网失踪儿童登记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失踪儿童年龄0-7岁,集中于3-5岁,主要是男孩,随着年龄增长,女孩增多,失踪时间9-19时最高,独自外出途中居多,失踪地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场所,多是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中低阶层家庭的占大多数,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以及买孩子聚集地,失踪风险较高。
基于这些结论,建立了一个儿童失踪风险标准,以便更好地查找失踪儿童。
关键词:失踪儿童;风险;标准一、前言人口“失踪”,是一种令人十分担忧和恐惧的社会现象,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痛苦程度可能不小于命案,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
在尊重生命、保障人权、建设平安中国的背景下,研究人口失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口失踪案中,儿童失踪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失踪儿童很容易被拐卖;儿童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儿童,一旦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走失,如果不是公安机关动员找寻,仅依靠家人的力量很难找回;如果走失儿童被其他人带回家抚养,后果与被拐卖一样。
针对儿童失踪的特殊性,各国在查找失踪儿童方面都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的安珀警戒和亚当警报。
“亚当警报”是用来预防拐卖和绑架儿童的报警项目,因一名失踪的美国儿童亚当·沃尔什得名。
1984年,“全国失踪和受剥削儿童保护中心”成立,打开了解决失踪儿童问题的关键之门,全美50个州的失踪儿童信息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联网查询。
“亚当警报”失踪儿童警报系统于1994年在沃尔玛超市启用。
至今已有大批百货公司、零售店铺、购物中心、超市、游乐园、医院、博物馆加入。
当有访客报.告孩子失踪后,店方必须立即获取对孩子的详细描述信息,进行海报张贴或广播,同时将建筑物所有出口封闭并实施监控。
如果10分钟内不能找到孩子,必须立即通知执法部门。
所以“亚当警报”的作用其实更在于扩大和提升了美国关于失踪儿童案件的处理机制的范围与速度。
年度失踪儿童总结
2023年,在我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失踪儿童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应对。
在这一年里,通过警方、公益组织、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失踪儿童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妥善解决。
以下是2023年失踪儿童工作的总结:一、失踪儿童案件概况2023年,全国共发生失踪儿童案件1000余起,其中找回儿童800余人,找回率为80%。
与往年相比,失踪儿童案件数量有所下降,找回率有所提高。
二、失踪儿童案件特点1. 城乡差异:城市失踪儿童案件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流动性强,家庭结构复杂,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2. 季节性:失踪儿童案件在夏季和春节期间较为集中,可能与这两个时期的气候、节假日等因素有关。
3. 年龄结构:失踪儿童以6-14岁为主,其中12-14岁年龄段儿童失踪比例较高。
4. 失踪原因:家庭矛盾、意外事故、拐卖等是导致儿童失踪的主要原因。
三、失踪儿童案件处理措施1. 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全国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拐卖儿童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打击力度,严惩犯罪分子。
2. 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公益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儿童失踪预防、救助、关爱等工作,为失踪儿童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3. 志愿者队伍壮大:志愿者队伍在失踪儿童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协助警方开展搜寻、走访等工作。
4. 科技手段助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失踪儿童案件侦破效率。
5. 社会宣传引导: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对失踪儿童问题的关注度。
四、典型案例1. 湖北学子利用AI技术修复旧照片助力失踪儿童回家:湖北一群年轻学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修复了千余张模糊的旧照片,助力11名失踪儿童回家。
他们还创新性地构建了多方参与的社会寻亲模式,为失踪儿童家庭带来希望。
2. 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助力找回失踪儿童:公益组织“宝贝回家”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帮助找回数百名失踪儿童,为失踪儿童家庭带来福音。
五、未来展望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和防范意识: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渠道,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考生走失警情分析
考生走失警情分析操作规程1.科学接警。
接警时,要向报警人详细了解走失人口年龄、衣着、体貌特征,怀疑的去向,可能的走失原因等。
报警人有微信、微博的,要第一时间请其发送走失人口的最新照片,通过工作微信群或指挥中心传发给各辖区民警,使其了解、掌握情况。
报警人情绪较为激动的,应先安抚其情绪,待报警人冷静后再行询问。
2.接到报警后,边了解警情边迅速到达现场。
询问时,民警应第一时间向报警人了解以下情况:(1)求助人姓名、住址、单位、与走失或失踪人员的关系及联系方式。
(2)走失或失踪人员姓名、曾用名、别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血型、身高、体貌特征(特别是显著体表和牙齿特征)、口音、交往关系、有无精神病史、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车辆号牌、驾驶证号码、电话号码、微博和微信账号等。
(3)走失或失踪人员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工作单位或者就读学校。
(4)走失或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时间、地点。
(5)走失或失踪前的言行、穿着、随身物品。
如有需要,可索要近期彩色照片。
(6)走失或失踪人员的爱好、习惯,走失或失踪前的人际交往、情绪是否有异常,从而判断其可能的去向。
(7)求助人认为可能的失踪原因和走失或失踪人员可能的去向。
(8)走失或失踪人员亲友、所在单位等通过其他途径和方法自行查找的情况,并告知求助人继续自行查找的必要性。
(9)与走失或失踪人员相关的其他情况。
3.对于走失或失踪时间较短、走失或失踪地点较为明确且走失或失踪人员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应当立即指令派出所或交巡警处警民警进行先期处置,同时通知刑侦部门派员到场。
4.民警到现场初步确定为走失或失踪以后,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指挥中心询问近期及附近区域是否有交通事故、意外事件、走失或失踪人口报案等对比信息。
(2)向所属公安机关其他执法单位和当地其他公安机关查询,确定走失或失踪人员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或者作其他处理。
(3)在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交通肇事、流动人口及失踪人员、未知名尸体等公安信息数据库中比对。
失踪事件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失踪事件分析报告范文模板背景描述本报告旨在对失踪事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调查结果和结论。
事件概述时间和地点失踪事件发生于年月日,地点位于具体地点。
失踪人员失踪人员是姓名、年龄、性别。
失踪经过根据证人证言和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失踪人员于事件发生时间在具体地点失踪。
据目击者描述,失踪人员最后一次被目击是在时间,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调查结果相关证人经过调查,找到了具体人数个与事件相关的证人。
他们提供了以下信息:1. 证人A:- 时间段:时间。
- 目击情况:证人A作证称在时间目击到失踪人员在具体地点。
- 其他信息:证人A称失踪人员行为正常,没有表现出异常情绪或行动。
2. 证人B:- 时间段:时间。
- 目击情况:证人B表示在时间看到了失踪人员在具体地点。
- 其他信息:证人B称失踪人员当时有些焦躁和疲惫。
调查结果汇总经过综合分析上述证人提供的信息,结合其他相关证据和调查报告,得出以下结论:1. 失踪人员最后一次被目击是在时间。
2. 失踪人员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或证据。
3. 目击证人的证言并不一致,但都认可失踪人员在具体地点出现过。
分析和解释失踪原因推断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失踪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可能的原因:1. 自愿离开:失踪人员可能有自愿离开的意愿,并没有受到外界的胁迫。
2. 意外发生:失踪人员可能在具体地点遭遇了某种意外而导致失踪。
相关调查线索根据现有的证人证言和调查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对以下方面进行调查:1. 失踪人员的家庭、朋友和工作情况,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或问题。
2. 目击证人的证言是否存在矛盾或不完整,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和核实。
后续调查计划为了进一步调查失踪事件,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深入调查失踪人员的社会关系和行为习惯。
2. 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更多相关证人或线索。
3. 与当地警方和相关部门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
结论通过对失踪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1. 失踪人员在时间在具体地点失踪。
12到14岁走失人员信息采集
12到14岁走失人员信息采集摘要:一、走失人员信息采集的重要性二、12 到14 岁走失人员的特点三、如何进行12 到14 岁走失人员信息采集四、采集后的信息如何运用五、注意事项正文:一、走失人员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走失,其中12 到14 岁的青少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更容易因为各种原因走失。
对这一群体进行信息采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保护他们的权益。
二、12 到14 岁走失人员的特点12 到14 岁的青少年走失,往往有其独特的特点。
他们可能因为与家人争吵,或者因为学习压力,或者因为交友问题等走失。
他们可能对家庭、学校、社会有反叛情绪,也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
因此,对他们的信息采集,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因素。
三、如何进行12 到14 岁走失人员信息采集对12 到14 岁的走失人员进行信息采集,首先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
采集的信息应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走失时间、走失地点、走失原因、身体状况、衣着特征等。
同时,采集的信息应尽量确保准确、完整。
四、采集后的信息如何运用采集到的信息,应及时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走失人员的情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为预防青少年走失提供数据支持。
五、注意事项在采集12 到14 岁走失人员的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护走失人员的隐私,避免信息泄露。
其次,采集的信息应尽量确保准确、完整。
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1]
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流失生也可称为失学人口,是指学龄期(7—15 岁)因种种原因未在校学习,流失在各级学校之外的人口。
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龄期从未入校学习过,二是曾入校学习但又中途退出的,即所谓的失学或辍学。
我国流失生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
应当说,有学校教育就有失学人口,但那时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80年代开始,流失生现象便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
在整个2.2亿学生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3只能读到初中,再读到高中的已不到30%。
198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4%,而在贫穷落后的贵州,6—11周岁儿童入学率只有65%。
日本早在1907 年就普及了6年制小学教育,而在我国西南、西北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到2010 年只能可望普及小学三四年教育。
为解决这一问题,由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动,在全国发动了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运动。
从1989年10月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至1992年底,共救助了648个贫困县的32 万名失学儿童。
到1995年工程已进行了6个年头,然而许多人对于这一工程资助对象的状况并不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流失生,其性别、地区差异有多大,希望工程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并全面探讨流失生形成的原因。
朱国宏曾经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了流失生形成的原因。
他认为是否让子女上学和上到几年级是家庭根据上学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所作出的决策。
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让子女上学,一直上到二者相抵时为止,反之,则不让子女上学或辍学。
同时他还分析了为什么流失生多为农村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问题。
朱认为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要大于城市,基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农村家长便倾向于不对子女上学投资。
考虑到贫富分化的因素,这种倾向性就更加明显了。
应该说,流失生的出现有着更多、更复杂和主观的原因,仅此一点还不能反映和说明问题。
防止中学生儿童失踪案例
预防措施与建议
根据失踪案例的分析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包括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监管等方面的改进 和完善。
02
中学生儿童失踪现状分析
失踪人数和比例
失踪人数
根据统计,每年有数千名中学生 和儿童失踪,具体数字因年份和 地区而异。
失踪比例
失踪中学生和儿童占总人口的比 例非常低,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的 社会问题。
失踪原因分类
家庭因素
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父母离异 等原因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
被迫离开家庭。
社会因素
不良社会环境、犯罪分子的诱拐、 非法劳工的招募等社会因素也是导 致中学生和儿童失踪的原因之一。
个人因素
个人心理问题、寻求刺激、误入歧 途等个人因素也可能导致中学生和 儿童失踪。
失踪时间和地点分布
失踪时间
防止中学生儿童失踪案例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2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学生儿童失踪现状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寻找失踪儿童的方法和技巧 •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未来展望与呼吁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应对日益严重的儿童失踪问题
近年来,中学生儿童失踪案例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防止类似事 件的再次发生,有必要对中学生儿童失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 防措施。
强化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 教育,让孩子了解防范陌 生人、避免独自外出等安 全常识。
建立家庭安全计划
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家 庭安全计划,包括遇到紧 急情况时如何联系家长、 如何寻求帮助等。
学校安全教育加强
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教 育体系,包括定期开展安 全教育课程、组织安全演 练等。
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
我国儿童走失问题现状【摘要】现今,儿童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储备力量,关注儿童成长、保护儿童安全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同样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在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防止儿童走失、走失儿童及时被找回可谓基础环节。
中国每年有大量的走失儿童,大部分儿童走失之后,被找回来的几率极低。
【关键词】走失儿童;搜寻;儿童成长当发生儿童走失事件后,人们第一反应是报警,但是报案后虽然及时立案,但并不意味着警方立即出警,这就错过了最佳寻找时间,致使儿童被找到的概率下降,极大可能导致儿童长期走失。
一、选题背景据我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参与开发的“团圆全民打拐”系统提供的数据,2016年5月15日―2017年5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1317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率远低于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
由于“团圆”系统覆盖有限,因此推断还有相当一部分走失儿童案件数据未计入,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儿童走失事件发生。
根据“团圆”系统数据显示,儿童失踪原因主要有被拐卖、离家出走、迷路走失、意外身亡等原因。
走失事件往往容易转变为拐卖等恶劣的刑事案件,有很多孩子,或者遇到了拐卖儿童的人贩子,或者受到了意外伤害,最终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
现在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骗入手段、骗子不断更新的骗人技巧,不得不让每一位孩子的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
社会中的舆论焦点一直聚焦于儿童安全问题,每年两会都有关于儿童走失问题的提案,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强调儿童安全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该严肃对待。
二胎政策放开以后,社会能为这一批新诞生的生命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h境的担优不仅仅存在于每一位父母的心中,而是遍布在每一位社会公民之中。
二、我国人口贩卖现状及法律根据《中国法律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拐卖人口犯罪在2000年达到一个峰值,后在2001年至2009年间逐渐缓慢减少,可见自1997年我国《刑法》将“拐卖人口罪”改为“拐女妇女儿童罪”颁布后,我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己取得一定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两年间中国失踪儿
童特征分析
研究报告
海淀区民族小学五八班苗家润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目录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结果 (3)
2.1 失踪儿童数据库建立 (3)
2.2 中国大陆失踪儿童的基本特征 (3)
2.3 被拐卖儿童特征分析 (7)
2.4 失踪后死亡儿童特征分析 (7)
2.5 北京地区失踪儿童特征分析 (8)
2.6 派出所实地调查分析结果 (8)
2.7 儿童失踪特征及安全宣传 (9)
三、结论与建议 (9)
一、研究背景
2019年4月份,我从电视新闻上得知,浙江淳安9岁女孩章子欣被她家附近宾馆的租客拐骗出走,失踪了好几天后被杀害的消息,感到非常吃惊和可惜。
我今年11岁了,我每天都在家人的爱护下成长,而章子欣小小年经却被诱骗拐走失踪并被杀害,这件事引起了我对失踪儿童的关注。
通过查阅网络,我发现网上流传着中国每年有20多万儿童失踪的消息,大约相当于200个我们全校孩子的数量,令我非常惊讶。
每年如此多的儿童失踪,我有点怀疑这个传言的真实性。
我更想知道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儿童失踪?这些失踪的儿童有多少是被人贩子拐卖的?有多少失踪儿童是被杀害的?有多少儿童能被找回?这些失踪儿童的主要失踪原因是什么?这些失踪儿童的年龄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这项研究。
二、研究结果
2.1 失踪儿童数据库建立
我在“公安部儿童失踪紧急发布平台”上按年月日逐条收集儿童失踪信息,花费了60多天,利用excel表建立了失踪儿童数据表。
在这个过程中,我搜集到了两千多条失踪儿童的信息,每一个信息我都一一细致地录入表中,真是不容易啊,在我不断地就坚持下,一本厚厚的失踪儿童信息册终于完成了,我还是体会到了很大的自豪感。
老师对我说,这就是数据库。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2 中国大陆失踪儿童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我发现儿童失踪的月份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全年12个月当中,以及每个月份的上旬,中旬和下旬,结果见图1和图2。
这与我预计的儿童失踪主要发生在寒暑假不一致。
儿童失踪的时间段主要在上午8:00-11:00和下午
13:00-17:00,占比分别为18.49%和28.92%,结果见图3。
2494名失踪儿童中,男女比例相当,见图4。
图1 儿童失踪的月份分布图2 儿童失踪的日期分布
图3 儿童失踪的时间段分布图4 失踪儿童的性别占比
图5 失踪儿童的年龄占比
失踪儿童主要集中在11-14岁年龄段,占比71.45%;其次是7-10岁年龄段,占比17.64%。
11-14岁年龄段占比最大,我认为与此年龄段是儿童的逆反期阶段
有关。
结果见图5。
图6 失踪儿童的患病情况图7 失踪患病儿童的病种2494名失踪儿童中,99.56%是未患病的正常儿童,只有0.44%的儿童患病,患病儿童共11名。
患病儿童所患疾病54.55%为智障,36.36%为自闭症。
结果见图6和图7。
图8 失踪儿童的地域分布图9 失踪儿童的城乡分布
失踪儿童较多的省份为四川、安徽、云南、湖北和福建,其它省份较少。
93.66%的儿童失踪发生在乡村,只有6.34%的儿童失踪发生在城市。
结果见图8和图9。
负气或厌学导致的儿童出走是儿童失踪的主要原因,占35.18%。
外出玩耍未通知家人或不明原因的出走占比分别为24.16%和21.94%。
其中被拐走的只占0.61%,总共15例。
结果见图10和表1。
表1 儿童失踪原因统计表
原因数量
被绑架 1
被拐走15
被害18
负气或厌学出走872
假报警10
迷路238
溺亡或坠亡95
熟人带走26
外出玩耍599
未明原因出走544
自杀 1
做错事不敢回家60
合计2494
图10 儿童失踪的原因图11 儿童失踪的寻找结果
令我惊讶的是,2494名失踪儿童中,94.71%的儿童被找到且存活,找回的比例相当高。
郁闷的是,依然有4.73%的儿童找到时已死亡,截止本报告发出未找到的儿童占0.56%。
结果见图11。
图12 失踪儿童找到的地点情况图13 失踪地点距找到地点的距离失踪儿童被找到的地点大多数没有说明,占比75.94%。
自行回家的占比
8.20%,在同学或亲戚家找到的占比5.57%。
失踪地点距发现地点的距离在0-10公里内的占比97.28%。
500公里以上的占比1.49%。
结果见图12和图13。
2.3 被拐卖儿童特征分析
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两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失踪2494名儿童中,被拐儿童15例,占总失踪人数的0.61%。
其中100%被找回,且存活。
平均找回所用天数为2.4天。
查阅网络发现,近年来咱们中国制定了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法律,拐卖儿童的最高可以判死刑。
还有政府和民间寻求打拐软件的发布,以及手机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的快速发展,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的发生。
被拐的15名儿童中,男孩占33.33%,女孩占66.67%,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被拐的儿童主要分布在2.5-6岁,占比53.33%。
拐卖儿童主要发生在云南和浙江省,分别占比20.00%和13.33%。
拐卖主要发生在乡村,占比93.33%。
2.4 失踪后死亡儿童特征分析
图14 失踪后死亡儿童性别占比图15 失踪后死亡儿童死亡原因
通过分析我发现在2494名失踪儿童中有118名儿童找到后已经死亡。
死亡儿童主要是11-14年龄段的儿童,而且死亡男孩的数量明显多于女孩,我觉得可能与此年龄段的男孩好强,逞能,喜欢危险活动有关。
见图14。
死亡原因中,因掉落到池塘、河湖等导致的溺亡,以及掉落到悬涯等造成的坠亡占比83.90%。
自杀和迷路导致的死亡各有1例。
结果见图15。
这提示家长们应加强我们孩子的安全教育,教育儿童尽量少到水边或悬崖、沟壑边玩耍,减少意外死亡发生。
此外,我发现被杀害的占比14.41%,比拐卖儿童还要多,我呼吁家长应加强孩子的看护,避免我们孩子单独与陌生人或有攻击行为的同学相处。
118例死亡儿童中,99.15%分布在乡村地区,我建议政府或教育部门应加强乡村地区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2.5 北京地区失踪儿童特征分析
我高兴的发现,在2494名失踪儿童中,北京地区仅有47例,100%被找回并存活,无死亡事件发生,无拐卖事件发生,平均找回天数为2.9天。
这些失踪儿童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1-14岁,边远郊区失踪发生明显多于城区。
图16 北京地区儿童失踪原因
北京地区失踪儿童失踪的原因除未说明原因外,负气或厌学占比最大,其次是外出玩耍未告知家人。
结果见图16。
2.6 派出所实地调查分析结果
派出所民警对我的调查提纲进行了一一回复。
他说北京地区没有真正失踪的儿童,都是出去玩未告诉家人,暂时找不到的,或者是厌学或者是生气出走暂时找不到的。
他所管辖的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派出所没有出现过拐卖儿童事件。
实地调查结果与我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针对儿童失踪后的报案程序,我归纳流程如下:
2.7 儿童失踪特征及安全宣传
为了更好的让别人了解中国失踪儿童的特征,避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不真实的传言,减少大家对儿童失踪信息的过度恐慌,以及加强我们孩子的安全教育,防范意外死亡、被拐卖、被杀害等事件发生,我制作了一个易拉宝海报,在学校和公园进行宣传,并进行有奖知识问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3.1 中国大陆2年间失踪2494名儿童,9
4.71%的儿童被找到而且存活。
这证明网络上流传的中国每年有二十万儿童失踪的传言是错误,是严重违背事实的谣言。
3.2 在2494名失踪儿童中,被拐卖的总共15例,100%被找回,且存活。
被拐卖儿童的数量与研究前我的估算相差巨大。
3.3 在2494名失踪儿童中有118名儿童找到后已经死亡,死亡儿童主要集中在11-14年龄段,且死亡男孩数量明显多于女孩。
死亡主要原因为溺亡和坠亡,占比83.90%。
叔叔阿姨们应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男孩子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死亡事件发生。
3.4 两年间,北京地区有47例儿童失踪,女孩失踪数量明显大于男孩,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1-14岁,边远郊区失踪发生明显多于城区。
失踪儿童100%找回并存活,没有拐卖事件发生,没有失踪后死亡事件发生。
说明北京地区是十分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