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高中物理中的思维错误及成因
高中物理中的思维错误及成因对学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一半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这其中有一大部分初中学得挺好,到了高中,要么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要么是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形象思维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物理上为了使所研究的问题简化、形象化,往往将研究对象理想化如:质点、刚体等;将研究过程理想化如:匀速运动、简谐振动等;还将研究条件理想化如:光滑平面、绝热容器等.然而,如质点,匀速运动等在实际中都是不存在的,有的同学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既然不存在,那又何必研究呢?其实这正是物理学研究问题时常用的简化方法.它的实质是,忽略次要方面,突出主要方面的一种科学的抽象.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事物的因果联系总受条件制约.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又如公式U=Ed中的d,说起来都知道应该是“沿场强方向的位移”,做起题来便又不自觉地随便代入两点间的距离了.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特别是初中物理,已知量不多,往往用一两个简单的公式便能解决问题,到了高中,物理量多了起来,有时一道题里面,字母就达到十个以上,学生一看就蒙.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判断有无弹力、判断有无摩擦力时,假设法都行之有效,可见逆向思维在学习物理中的重要性.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很注重向读者呈现知识类比的思想,如《静电场》中“点电荷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由于移动物体时重力做的功……具有确定的重力势能……同样地,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在地理课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与此类似,在电场中常用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电容器的电容……这类似于用不同的容器装水……”、“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跟重物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相似……”等等知识类比性陈述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陈述中既有物理学科内的知识类比,也有物理与其他学科或与生活实际的知识类比.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大多会采用类比教学的手段来应对较为抽象的或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如:“弹簧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变化”与“分子力做功和分子势能变化”的类比、“用试探电荷研究电场的强弱”与“用检验电流元研究磁场的强弱”的类比、“人造地球卫星模型”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类比、“机械波”与“电磁波(光波)”的类比、“加速度a=ΔvΔt”与“感应电动势E=ΔΦΔt”的类比、“安培力F=ILB”与“洛伦兹力f=qvB”的类比、“左手定则→电动机”与“右手定则→发电机”的类比……这些惯常的类比教学实例中既有相似类比也有相反类比,既有原理类比也有方法类比,既有宏观情境类比也有微观情境类比.比较思维是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高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例如:先入为主的标量概念对矢量概念的建立,就是一个干扰.如讲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时,由于一些同学把加速度理解为速度的量值变化的快慢,而不习惯考虑其方向的变化.所以,一提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他们头脑中,预先就有这样的图景:“既然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则v2跟v1就应该相等,从那儿来的速度的变化量Δv?加速度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其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或a=v2/R,充分说明了向心加速度确有实实在在的量值.这一事实,学生往往感到莫明其妙,思维也就阻塞在此.教学中不妨对“向心加速度”一节这样处理的:索性一开始就给出其结论a=ω2R或a=v2/R,以建立悬念;接下来复习矢量的概念,并突出其“方向”;然后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导出由于v2跟v1 “方向”不同而产生的Δv,这样加速度也就在其中了,接着导出向心加速度公式,最后用实验验证.可见,学了向心加速度后,既扩大了矢量和加速度的外延,又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离心力”对做圆周运动物体或单摆摆球和受力分析,就起干扰作用;生活中积累的错误观点,如:“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起干扰作用;“马拉车前进是由于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起干扰作用等.还有学生的直觉经验(想当然)的思维定势对理性认识的干扰作用等,在教学中都不容忽视.以上是学生学习物理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等等.此外还有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等等.。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一、原因分析1. 缺乏基础知识: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认知障碍。
对于光学、电学等知识点的理解需要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果初中物理没有打好基础,那么在高中学习时就会出现困难。
2. 学习态度问题:一些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产生障碍。
对于物理方程式、定律原理等概念学习马虎随意,难以深入思考,造成思维停滞。
3. 缺乏实践经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和观测实践。
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4. 教学方法不当:一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
二、解决对策1. 补充基础知识: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帮助高中生补充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例如可以组织专门的复习班或者课外补习班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理学科,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举办物理学术讲座、实验展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增加实践操作: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增加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安排,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 优化教学方法:物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误区与纠正方法
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误区与纠正方法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物质、能量和宇宙的基本规律。
然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思维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阻碍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并提供一些纠正方法。
一、死记硬背 vs. 真正理解在物理学习中,很多学生倾向于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公式和概念。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帮助我们在短期内记住一些知识点,而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因此,当我们遇到应用型问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纠正这种误区,我们应该注重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通过思考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
二、片面追求公式 vs. 培养物理思维物理学习中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片面追求公式。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所有的公式,就能解决任何物理问题。
然而,物理学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物理思维。
为了纠正这种误区,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思维包括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和思考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己的物理思维。
三、忽视基础知识 vs. 掌握基础知识物理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的学科,后续的知识往往建立在前面的基础之上。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忽视基础知识,直接跳到高级的概念和公式,导致后续的学习困难重重。
为了纠正这种误区,我们应该注重掌握基础知识。
在学习新的概念和公式之前,我们应该先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
可以通过做一些基础题目或者复习笔记来巩固基础知识。
只有打牢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后续的知识。
四、缺乏实践 vs. 多做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实践环节。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引言: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是指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时出现的思维困惑和障碍。
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分析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原因一: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讲解清楚,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和物理学时,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的理解模糊,缺乏逻辑思考等问题。
对策一: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原因二:学习压力过大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时常需要应付繁重的课程和大量的作业。
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只能进行机械记忆。
对策二:减轻学习负担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课程的负担。
教师要注意控制作业量,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各类科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热情。
原因三:知识之间缺乏联系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与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发现和创新的动力。
学生将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看作独立的学科,缺乏整体性的认识。
对策三:拓宽知识视野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开展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思维能力。
原因四: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对于学习生物学和物理学的方法不当,只是单纯地进行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策四:培养学习策略教师应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归纳总结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问,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高中生物理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学科,它涉及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和生物知识,并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
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物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业成绩的下降。
本文将从生物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1. 缺乏基础知识生物物理是一个需要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的学科,而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物理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基础知识,导致学习时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没有掌握牛顿力学和生物细胞结构等基础知识的学生,很难理解生物物理中涉及到的运动力学和细胞功能等知识。
2. 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生物物理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而一些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物理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光学的知识时,需要运用斯涅尔定律进行问题求解,但是一些学生却很难理解斯涅尔定律的推导和应用方法。
3. 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物理时,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无法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物理时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实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导致在应试时容易出现思维障碍。
4. 缺乏实验操作技能生物物理是一个需要实验操作的学科,而一些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从而影响了对生物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对策1.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建立,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生物物理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避免死记硬背,而应该注重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4. 注重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物理的知识。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科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发现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物理思维障碍。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帮助高中生克服物理思维障碍的有效对策。
1.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很多高中校园中,物理课程往往被设为下学期,这意味着学生在上学期只能获得一些基础知识,很难把握物理课程的重点。
同时,在一些高校中,物理课程被安排到了很晚的时间,导致学生精力不足,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输出和理解上产生较大的困难。
2. 课程知识难度大物理知识是非常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而很多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导致在学习物理时遇到很多困难。
同时,一些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但实验条件往往不好保证,导致学生缺少实践经验,难以理解物理知识。
3. 教学方法陈旧在很多高校中,物理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老师往往采用授课和习题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实际操作经验,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1. 调整课程安排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物理课程的重要性,将物理课程设置在学年初乃至上学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早让学生接触到物理知识。
同时,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避免将物理课程安排在深夜或者疲惫状态下,确保学生充分休息,保证学生能充分集中精力学习。
2. 增强实践操作经验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践和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和领悟物理现象和规律,熟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整体把握。
只有有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掌握物理思维。
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校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随着高中生物理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生物理思维障碍的困扰。
生物理思维障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选择造成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高中生物理思维障碍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
一、产生原因1、基础知识不牢固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互关联的知识。
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够细致,导致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对生物理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对生物物理学科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他们往往将物理学习当做应付考试的手段,而非真正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对生物理思维的建立存在障碍。
3、缺乏实践机会生物理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但是一些学校存在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条件不充足的问题,导致学生们缺乏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难以深入理解生物理的知识。
4、课外辅导不足由于学校的教学进度十分紧张,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十分大,导致了课外辅导的匮乏。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难以及时获得生物理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从而影响了生物理思维的形成。
5、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各种学习类型和学习倾向,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学生对生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障碍。
二、对策1、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注意,要督促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要认真学习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确保学生在生物理学习中基础牢固。
2、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生物物理学科的兴趣,可以在生活中多给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懂得物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理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时段的课外辅导班,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生物理知识的辅导和巩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一、思维障碍形成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缺乏实验操作经验许多初中生在参与物理实验时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缺乏实验操作经验会导致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产生障碍。
2. 知识理解不深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材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非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一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无法深入思考。
这种表面的理解有时很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3. 实验现象的抽象性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对初中生来说会显得很抽象,例如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等,导致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困惑,进而形成思维障碍。
4. 惯性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无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固有的思维习惯会导致他们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产生障碍。
二、矫正策略1. 实践活动设计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实验思维。
在教学光学实验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从而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2. 教师指导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预习,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过程,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在实验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实验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障碍却时常出现,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和矫正策略。
一、思维障碍形成原因1. 实践经验不足很多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的把握并不熟练,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种实践经验不足使得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障碍。
2. 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刻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无法正确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这种思维上的障碍也会对实验的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3. 实验设计能力不足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实验设计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有时候在进行实验时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种实验设计上的不足也会导致思维上的障碍。
二、思维障碍矫正策略1. 注重基础训练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不仅仅要在理论课上加强对物理概念的讲解,还要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了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加实践经验。
3. 打通物理概念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物理概念的深入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而打通物理概念和实验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强化实验设计针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例分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思维障碍的问题。
一位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详细解释,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同时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其矫正策略。
一、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1.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物理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如质量、重力、能量、功率、速度等。
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充分,就会影响他们在实验中的理解和操作。
2.实验指导材料缺失或难以理解实验指导材料需要清晰、具体、易于理解,如果指导材料存在歧义、难以理解,学生就很难准确完成实验操作和理解相关知识点。
3.思维惯性学生的思维惯性往往源于他们的经验和人生观念,特别是在涉及新领域或复杂问题时,他们通常会受到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
二、思维障碍的类型1.概念性困难学生在实验中常常遇到概念性困难,主要表现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或理解错误。
例如,学生可能不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或密度的定义,导致实验中无法正确测量物理量。
2.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难以准确测量数据、难以调整实验设备或难以正确识别对实验结果的贡献方面。
3.理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理论预测与实验数据不吻合,从而感到困惑,导致他们难以理解物理学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三、矫正策略通过前置知识的教学,结合课堂讲解和例题演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完成物理实验操作。
2.提供明确、实用的指导材料指导材料应提供明确的实验目的、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建议学生多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
同时,老师可以发放示范视频或实物模型等模拟实验操作的教具,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实验操作。
3.多角度探究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点,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例如综合图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实验内容。
物理学习中常见错误总结
物理学习中常见错误总结物理学习是一个挑战性较高的科目,常常让学生陷入迷惑和错误的认知之中。
下面将总结一些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避免这些错误,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对数学知识的不重视物理学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很多学生常常忽视了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物理问题往往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和解答,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需要先将数学知识牢固掌握,尤其是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内容。
2. 忽略概念的理解物理学是一门概念性较强的学科。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过于注重公式和计算,而忽略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物理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公式和计算,更要理解背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3. 缺乏实践和实验物理学是实验科学之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物理学习的关键。
然而,很多学生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和实验的机会。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物理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学生应主动争取实验机会,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4. 过于依赖记忆物理学习需要一定的记忆,但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学生在做物理题时,会死记公式和解题步骤,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遇到稍微变式的问题就无法应对。
因此,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公式背后的物理原理,形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缺乏思考和探究物理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过于依赖教科书和老师的讲解,没有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应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实际应用,挖掘物理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和实践不断探索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错误包括对数学知识的不重视、忽略概念的理解、缺乏实践和实验、过于依赖记忆以及缺乏思考和探究。
在学习物理时,学生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积极参与实践和实验,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初中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
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
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
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
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头脑 中因为没 有物质原子结 构的初级模 型的正确形象 和 电 越来越 远 ; D . 像 的大小 不变 , 像与人 的距离也不 变 。错选 A 的比例竟 占 4 0 %。 进一步 的分析发现 , 这么多 的学生之所 以 子运 动的动态过 程的正确 图景 ,则对于摩擦起 电的理解 、 对 是 因为在解该题 时凭借视 觉的通常经验 , 而没 有根据 于电的中和的理解 、 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 困 错选 , 问题 的需要进行必要 的思维活动。 由此可见 , 思维定势在人 难 ;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 建立起光线 的鲜 明正确 形象 , 没 新知识 时 , 在对 问题进 行分析和判 断时 的影 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 的物 理图景 , 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 们接受 新思想 、 响是消极 的, 也是学生学 习物理 的思维过程 中的一个不利 因 形成 、 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 问题 。
一
学生都能 流畅地表达 出来 , 但 解答具体 问题 时 , 很 多学生又 析 问题 , 只见 局部不顾整体 ; 六 是凭 自己的主观想象 , 缺乏从 往往不 自觉地把“ 在力 的方 向上” 这一限制条件抛 在脑后 , 从 论 证推理得 出结论 的习惯 ; 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 和某些结 而 出现错误 。 论, 对具体问题不会 具体分析 ; 八是不能全面 、 准确地分析题
素。 二、 因果 思 维 条 件 的 制 约 事物的因果 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 的。 对条件 的认识是 上述的初 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 主要思维错误 , 究其
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 , 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 原 因主要有 : 一是 没有 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这类思维 ; 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 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 所 反映的物理事物 、 现象 的本质 ; 二是不能准确 区分 相近 的 件进行分析和选用 , 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 物 理量 ; 三是忽视或误解 物理规律 的适用条 件 ; 四是 没有搞 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 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绝大多数 清 物理公式 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 ; 五是片面分
阐述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误区及其原因
阐述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误区及其原因通过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很多学生的物理成绩都呈现出不理想的状况,主要体现在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不准确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等。
另外和其他的学科相比,物理学也是多数初中生比较薄弱的学科。
但对这些学生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他们无论是学习的态度还是学习表现都是在班级里比较突出的,算是比较好的学生。
最终结果和学习动机出现很大的反差,一方面由于受到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就要从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上寻找原因,探究在初中生物理学习中所存在的思维误区。
1 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误区(1)缺乏形象思维的建立。
形象思维的建立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给出某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学生不能够充分利用物理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建立起准确的物理形象,就很难很好的将书本中的文字表述、公式和实际的物理现象联系到一起,也就不能对物理现象做正确的分析、推理和判断。
比如说如果学生对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和电子运动的过程想象不出的话,那么对摩擦起电、电的中和、带正电与带负电都很难理解。
又由于学生头脑中对光线的直线传播没有建立起直观、鲜明的形象,所以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不容易理解。
(2)因果关系受到制约。
物理现象的呈现需要一定的背景,要真正明白这个背景,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清楚物理现象的由来,需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任何一件事物的分析都需要了解其因果关系,对制约条件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无法理解某一物理现象的发生条件与因果关系,也无法对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因而一旦某个习题具备一定的条件关系,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电热时,学生能联系到现实生活,容易理解,但对电功和电热在什么情况下能划等号,就不易区分,难理解了。
又如关于功的公式表述和运用,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在实际应用时,许多学生则忽视了定义中的限定条件,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高中物理学习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比较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高中物理学习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比较法在物理中的运用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带来了《高中物理学习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比较法在物理中的运用》供考生们参考。
学习方法: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
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
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学的实际来讨论。
一、比较法“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
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
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
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
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找出差异性极大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点,又要求学生找出表面上极为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差异,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用“比较”引入新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讲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能把规律提示出来。
例如:“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都是与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物理量。
这些是它们的共同点。
然而,在本质上它们又有着质的差异,动量是以机械运动形式来量度机械运动的,动能是以机械运动转换为一定量的其它能量的能力来量度机械运动的。
下面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比较它们的差异。
【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创造性和敏捷性的特点。
要分析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首先要了解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中学生思维水平虽然已基本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还很少进行系统的物理思维训练,其物理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比较差。
以下是本人总结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思维障碍的一些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一、片面性思维障碍物理学中的有些知识,涉及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而是只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错误。
二、定势思维障碍学生天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想当然就容易犯错误,形成思维定势。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就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常问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只有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随着生活常识的丰富,学生才能逐渐地少犯这类错误。
三、逻辑思维障碍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思路混乱,甚至颠三倒四,繁杂无章的现象,而造成逻辑性思维障碍。
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理概念之间最具体、最生动、最本质的联系乃是因果关系。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由于因果关系的颠倒而导致错误。
掌握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概念、规律的发现和发展过程,教会他们辨析、整理、总结概念和规律的方法,认真理解概念、规律的内涵,并注意它们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多联系实际问题,从中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问题,克服对事物一知半解,只凭对事物局部了解就草率得出结论的心理倾向,不被事物的表象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所迷惑。
自觉地去把握整体、深入本质,充分挖掘事物的隐蔽条件,加强比较、鉴别,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
研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错因
研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错误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关注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所畏惧的科目之一。
除了存在于教师授课中的许多模糊点和难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许多思维误区。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几个思维误区,以及如何避免或纠正它们。
第一种思维误区:墨守成规许多学生, 甚至是一些资深的学者会认为,物理学理论与规律是定死的,不可能有变动或调整,因此误认为“到题型,只要套公式就行了”。
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问题并非一成不变,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解决思维误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开放思想、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创新。
例如,让学生多认识一些物理实验和现象,而不是只看书里面的内容,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物理规律。
第二种思维误区:对能量概念的误解能量在物理学中属于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与很多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
学生们经常会犯能量守恒与能量等分的错误。
能量守恒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不甚了解。
当学生解决问题时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其中隐藏的能量变化过程,导致答案出错。
能量等分的错误表现在学生认为总能量平分给每个物体,具体的能量变化过程不必理会,导致物理题答案偏差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思维误区,学生应该注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通过对各种物理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对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大有益处。
第三种思维误区:法条套路化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公式的摆弄,而忽略了实际应用。
例如,在解决光学问题时,许多学生会死记硬背“反射公式”、“折射公式”,而不关心其具体含义和本质。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让他们自己尝试提炼规律,从中获得物理启示。
其实物理学习重要的不是怎么记公式,而是怎么去理解规律,而公式不过是表现其规律的手段而已。
为了纠正这些思维错误,学生们应该通过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来提高自己。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探索和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得到物理学知识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①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②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
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
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1.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2.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
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
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3.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
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
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
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
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
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5.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
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
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乎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
错选A的比例竟占40%。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
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②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③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④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⑤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⑥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⑦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⑧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⑨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究其根源,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作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分析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
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来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
因此,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确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峋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