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学设计
摩擦学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车辆的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摩擦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车辆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摩擦学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并深入挖掘其对汽车制造产业的贡献。
摩擦学的基本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两个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摩擦性质的学科。
它涉及到表面形态、物质性质、工艺工具、材料、温度、润滑、载荷等多个方面,是一门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学科。
摩擦学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摩擦材料的选用摩擦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了汽车制造的成本和性能。
摩擦材料可以分为摩擦片和摩擦衬。
摩擦片大多用于刹车,而且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要求使用不同材料的摩擦片,如在公路上,使用的摩擦片材料是铜、钢和陶瓷等;在山区路况复杂的地区,使用的摩擦片材料是石墨、炭化硅和碳化硼等。
而摩擦衬是安装在曲轴箱内的一种物料,用于减少发动机出现摩擦、磨损等问题。
二、摩擦的控制在车辆行驶时,摩擦对车辆的性能、安全系数和行驶里程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摩擦一直都是车辆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
为此,设计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摩擦进行控制。
例如,在车辆制动系统中,利用材料的不同来减少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减速和停车的作用;在润滑系统中,使用各种润滑模式来减少汽车发动机的部分摩擦。
三、摩擦的预测和分析摩擦的预测和分析是车辆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设备的震动、噪音等数据,利用微观原理,确定每个轴承和连杆间的摩擦力,深入研究汽车的共振性,就能大幅减少汽车的电能损耗和方向盘转动的阻力。
结论摩擦学在车辆设计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材料的选用、摩擦的控制还是摩擦的预测和分析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汽车制造行业中,摩擦学必将继续为我们的汽车带来更好的性能和行驶体验。
第3章摩擦学设计
(3)摩擦状态转化
仅依据润滑膜的厚度还不能准确地判断润滑 状态,尚须与表面粗糙度进行对比,图3.2。 实际机械中的摩擦副,通常几种润滑状态会 同时存在--------混合润滑状态。
(4)摩擦状态的判断
① 通常用膜厚比来判断摩擦状态-测量困难,不便采用
hmin Ra1 Ra 2
2 2
hmin—两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最小公称油膜厚度;
介于1~3之间,因此该摩擦副处在混合润滑状态。
3.2.2 摩擦设计
内摩擦:发生在物质内部,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
流体分子间的摩擦
摩擦
静摩擦
外摩擦:发生在接触表面,阻碍相对滑动(趋势) 动摩擦 本课程讲述
F 定义:摩擦力与法向力的比值,即 f N
摩擦系数在静摩擦条件下是变化的。
1.摩擦系数
一般与摩擦副材质有关,通常从试验中得到。
3 s
dV W 或磨粒磨损的式 ka ds H
对稳定的一维磨损,高度h的磨损率为常数,即:
dh 常数 dt
再通过对时间的积分可以得到对应时间下的磨 损的高度h。
2.磨损设计准则
(1)要求轴承表面的平均压强不大于材料的 许用压强,以避免材料过载,即 p p (2)要求轴承的摩擦功耗不大于材料的许用 值,以防止表面温升过高产生胶合,即 pv pv (3)要求表面的相对速度不大于材料的许用 值,以防止轴承表面严重磨损,即
磨损
粘着磨损
根据磨损机理
磨粒磨损 疲劳磨损 腐蚀磨损 气蚀磨损 微动磨损
1.磨损计算 (1)粘着磨损—金属摩擦副之间最普遍的一种
定义:当摩擦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发 生“冷焊”后,在相对滑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迁 移 到另一个表面,便形成了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计算根据如图3.8所示的模型求得。 dV W
机械设计中的摩擦学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摩擦学研究摩擦学是机械设计中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摩擦、磨损以及润滑等方面的知识。
在机械工程中,摩擦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寿命以及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摩擦学对于机械设计以及制造工业来说至关重要。
摩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它会导致能量的损失和磨损的加剧,而这些都会对机械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减小摩擦力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首先,润滑是减小摩擦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在物体表面施加一层润滑剂,可以形成滑动界面,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润滑剂可以分为干润滑和油润滑两种类型。
干润滑就是在干燥环境中使用润滑剂,而油润滑则需要在有液态介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
适当选择和使用润滑剂,可以显著降低机械系统的摩擦力。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磨损。
摩擦力会导致物体表面的磨损,进一步影响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研究磨损特性以及磨损机制对于机械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磨损的性质,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合适的材料和润滑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延长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
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表面工程。
通过对物体表面进行微观处理,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从而实现减小摩擦的目的。
表面工程包括表面涂层、表面纹理和表面修饰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表面的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变摩擦系数等,进而减小摩擦力。
表面工程的研究结果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比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
除了表面工程外,材料的选择也对机械系统的摩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特性。
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对于高速运动的机械系统,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的材料,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摩擦学研究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问题。
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对机械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力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机械传动的效率、降低能量损失,并且保证机械部件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从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角度,探讨它在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和创新发展。
一、摩擦学在轴承设计中的应用轴承是机械中重要的支撑部件,它通过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将机械的压力和力量传递给其他部件。
因此,在轴承设计中合理运用摩擦原理,可以提高轴承的寿命和运转效率。
例如,在润滑不良或无油润滑的条件下,摩擦力将大大增加,容易引起设备的加热损坏,因此需要在设计中采用适当的轴承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力,降低轴承的损耗。
二、摩擦学在制动器设计中的应用制动器是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它通过摩擦力使传动零件减速或停车。
在制动器的设计中,摩擦学理论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动器中,摩擦片与摩擦盘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大小、热量的产生和排除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制动器部件的接触面积、材料和润滑剂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制动器的制动力和耐久性,确保制动效果的稳定和安全。
三、摩擦学在密封件设计中的应用在许多机械设备中,密封件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液体或气体的泄漏,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密封件的设计中,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适当选择密封件材料的硬度和弹性,可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防止摩擦泄漏。
同时,在密封件的安装和润滑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清除。
四、摩擦学在齿轮传动设计中的应用齿轮传动是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它通过齿轮的相互啮合,实现力和动力的传递。
在齿轮传动设计中,延长齿轮传动寿命和提高传动效率是设计的重要目标。
摩擦原理在齿轮的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齿轮的设计中,根据摩擦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润滑方式,可以有效减小齿轮的磨损和噪音,提高齿轮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在机械设计中,摩擦学的应用可以减少设备的损耗,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机械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摩擦学设计PPT教案学习
第4页/共85页
2.边界摩擦
边界摩擦又称为边界润滑。当运动副的 摩擦表 面被吸 附在表 面的边 界膜隔 开,摩 擦性质 取决于 边界膜 和表面 的吸附 性能时 的摩擦 称为边 界摩擦 (图 8.1 b)。润滑油中的脂肪酸是一种极性化合 物,它 的极性 分子能 牢固地 吸附在 金属表 面上。 吸附在 金属表 面上的 分子膜 ,称为 边界膜 。
v
(b)边界润滑
第5页/共85页
按边界膜形成机理,边界膜分为吸附膜 (物理 吸附膜 及化学 吸附膜 )和反 应膜。 润滑剂 中脂肪 酸的极 性分子 牢固地 吸附在 金属表 面上, 就形成 物理吸 附膜; 润滑剂 中分子 受化学 键力作 用而贴 附在金 属表面 上所形 成的吸 附膜则 称为化 学吸附 膜。吸 附膜的 吸附强 度随温 度升高 而下降 ,达到 一定温 度后, 吸附膜 发生软 化、失 向和脱 吸现象 ,从而 使润滑 作用降 低,磨 损率和 摩擦系 数都将 迅速增 加。
第13页/共85页
摩擦系数
1 50
1 0. 5 0.1 0.05
0.0 0.0015
纯净金
氧化膜
属
干摩擦状态
边界润 边界润滑 流体润
滑
和流体润滑
滑
图8.3 摩擦系数的典型值
第14页/共85页
随着工况参数的改变可能导致润滑状态 的转化 。图 8.4 是典型的 S t r i b e c k 曲线,它表示润滑状态转化过程以及摩 擦系数 随润滑 油粘度 、滑 动速度 v 和轴承单位面积载荷 p 变化的规律。
合理选择摩擦副材料和润滑剂,降低表 面粗糙 度值, 在润滑 剂中加 入适量 的油性 添加剂 和极压 添加剂 ,都能 提高边 界膜强 度。
摩擦学的应用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的应用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是一个研究摩擦现象、摩擦性能、摩擦机理、摩擦控制等方面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摩擦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应用摩擦学,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摩擦学的应用以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一、摩擦学的应用领域摩擦学最初是一个纯学术领域的研究,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摩擦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摩擦学的具体应用领域:1.汽车工业领域:摩擦学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很多,例如发动机缸套、扭力减震器、离合器、刹车等,这些产品的性能都与摩擦学相关。
2.航空航天领域:在飞行器的制造和运行中,摩擦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旋翼轴承、发动机内部的部件、型号翼面等。
3.电子电器领域:摩擦学在微电子制造和电气设备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如电气接触材料、固体电解质等。
4.环保领域:摩擦学在颗粒材料输送、废水污泥处理、清洗除尘等方面都有应用。
5.生物医学领域:人造心脏瓣膜、关节模拟器、骨修复材料等都与摩擦学相关。
6.材料科学领域: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如光学透明薄膜、涂层材料、晶体稀土材料等,也与摩擦学有关。
以上仅是摩擦学应用领域的一小部分,其实摩擦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许多机器的稳定性、耐久性、人机交互性等方面的性能,与摩擦学的应用相关。
1.摩擦材料的选择在机械设计中,摩擦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制动系统中,制动器摩擦衬垫的材料对于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材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摩擦性能、耐磨性、抗腐蚀性等,这就需要涉及到摩擦学知识。
2.摩擦力的控制在机械设计中,摩擦力的控制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机械的设计中,需要借助降低机械变形和能量损失的方式来减少摩擦。
摩擦力的控制还可以通过材料处理、设计调整等方式来实现。
3.润滑剂的选择在机械设计中,润滑剂在工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润滑剂不仅能减少摩擦力,还能延长机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摩擦学设计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摩擦学设计是以摩擦、磨损及润滑理论为基础,从系统工程观点 出发,通过一系列计算与经验类比分析,来预测并排除可能发生的故 障,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尽可能小的摩擦、损耗和经济的稳 定磨损率。
2. 摩擦的分类
摩擦可以按以下不同的方式来分类。
1)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摩擦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 (1)静摩擦:两个物体作宏观位移前的微观位移时其接触表面之间 的外摩擦。其摩擦力称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当外力大到克服了 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产生宏 观位移前的摩擦力极限。 (2)动摩擦: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表面之间的外摩擦。其阻 碍物体运动的切向力叫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通常小于静摩擦力。
11.1 摩擦学设计概述
摩擦学(Tribology)是近4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它是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科学的总称,是研究相互接触的摩擦表 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的有关科学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摩擦是现象,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重 要措施。因此,摩擦、磨损与润滑三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1.2 金属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11.2.1 金属表面特性
机械设备的工作表面大多都是采用金属制作的。而摩擦学研究 的对象是作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表面,所以了解金属表面的特性 是解决摩擦学问题的基础知识之一。
金属表面的特性,主要包括金属表面的形貌、表面的结构组成 以及表面的接触。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机械设计摩擦学基础
3、流体摩擦 指摩擦表面被流体膜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流体摩擦时的摩擦系数最小,且不会有磨损产生,是理想的摩擦状态。
4、混合摩擦 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两摩擦表面之间同时存在边界膜和较厚的油膜,也可能有个别的微凸体直接接触。
*
粘着磨损 也称胶合,当摩擦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由于瞬时的温升和压力发生“冷焊”后,在相对运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便形成粘附磨损。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是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变的摩擦力作用下,反复变形所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磨损。
腐蚀磨损 当摩擦表面材料在环境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引起腐蚀,在摩擦副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
*
摩擦 是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磨损 是由于摩擦而造成的物体表面材料的损失或转移;
润滑 是减轻摩擦和磨损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于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学科构成了摩擦学(Tribology)。
摩擦学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机械说” 产生摩擦的原因是表面微凸体的相互阻碍作用;
“分子说” 产生摩擦的原因是表面材料分子间的吸力作用;
一、摩擦机理
“机械-分子说” 两种作用均有。
2.2 摩擦学基本理论
*
三、 4种摩擦状态
1、干摩擦
2、边界摩擦
指相对运动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摩擦。
两摩擦表面间存在一层极薄的起润滑作用的膜,有的只有一两层分子厚 ,其摩擦性质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时的摩擦。
磨损是运动副之间的摩擦而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
摩擦学原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摩擦学原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摩擦学原理是研究物体相互之间接触运动所产生的摩擦现象,以及探究摩擦力大小和摩擦因数等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
在机械设计中,摩擦学原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摩擦学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别从零件摩擦与磨损、摩擦传动、摩擦制动、密封技术和润滑技术等方面阐述摩擦学在机械设计中的运用。
一、零件摩擦与磨损摩擦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摩擦力大小和摩擦因数,而零件摩擦与磨损是摩擦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作用力,摩擦因数则是表征物体间摩擦程度的物理量。
在机械设计中,零件的磨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其中摩擦因数的大小是决定零件磨损情况的重要因素。
对于机械设备的零件来说,特别是传动零件,摩擦对于机械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要减小零件的磨损,就需要尽量减小摩擦因数,但在保证摩擦传递的情况下不至于过低。
因此,在摩擦学原理的指导下,可以在零件设计中适当地调整零件的形状和材料选择,以达到优化摩擦性能的目的。
二、摩擦传动在机械设备中,特别是在传动系统中,摩擦传动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摩擦传动是指通过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或转矩的方式,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转。
一种常见的摩擦传动装置是离合器。
摩擦离合器是一种安装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装置,其作用是在两个转动的轴之间传递动力。
在离合器发动机启动时,通过摩擦对轴的悬挂力将离合器拖离,从而使发动机与变速器分离。
而当离合器抬起时,摩擦将两个轴锁在一起。
摩擦离合器凭借着摩擦传动的优点,其传动效率高、启动顺畅,运转灵活性好等特点,很好地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三、摩擦制动摩擦制动是通过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机械设备的运动减速或停止的一种装置。
摩擦制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制动、机器设备停转等方面。
其优点是能快速制动,保证安全性。
同时,摩擦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和制动性能也很容易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四、密封技术在机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高压介质或热膨胀等因素,机器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空间间隔。
摩擦学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摩擦学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中,摩擦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许多工程学科的基础。
摩擦学的重要性在于其涉及到了多种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直接影响到机器设备的性能和长期的使用寿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摩擦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重点分析摩擦学的优化设计,并探讨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一、摩擦学的基本原理摩擦力是指两个不同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物体移动时,摩擦力会阻碍这一移动过程。
摩擦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硬度、表面形状、接触面积、摩擦液的性质等等。
在摩擦学中,通常会将摩擦分为干摩擦和润滑摩擦。
干摩擦实际上是指两个材料之间没有润滑剂存在的摩擦,这时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摩擦力的增加。
润滑摩擦则是指在两个材料之间加入了润滑剂,这时候润滑剂可以减小两个材料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摩擦带来的磨损。
摩擦学在机器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发动机设计中,油膜润滑技术可以减少机件表面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此外,在汽车制造中,摩擦学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钣金零件的精密加工和润滑等。
二、摩擦学的特性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摩擦学的性质往往会对机器的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摩擦学特性。
1.摩擦力矩摩擦力矩是指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机器设备需要产生额外的力矩才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摩擦力矩过大,将会降低设备的运行效率。
2.摩擦磨损摩擦磨损是指两个物体表面之间擦拭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会导致表面微观变形、磨损和脱落。
这通常会导致机器的寿命缩短,或者出现故障。
3.摩擦阻力摩擦阻力是指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机器需要产生额外的能量才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摩擦阻力过大,将会增加机器的运动难度,或者降低机器的工作效率。
以上几个特性表明,摩擦学的性质对于机器设备的运行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摩擦学特性的分析和优化非常有必要。
三、优化设计摩擦学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改进材料、减少摩擦、润滑和测量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机械设计的摩擦学与润滑技术
机械设计的摩擦学与润滑技术摩擦学和润滑技术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机械系统的性能、寿命和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摩擦学主要研究机械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现象,润滑技术则是为了减少摩擦和磨损而采取的措施。
本文将从摩擦学和润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摩擦学的基本原理摩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黏附和阻碍而产生的相互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以及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等因素。
摩擦学通过研究摩擦系数、摩擦力和摩擦磨损等参数,来理解和优化摩擦现象。
2. 摩擦学的应用摩擦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械传动系统中,通过合理选择润滑方式和材料来减少能量损失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和寿命;在轴承和密封件中,采用润滑剂和润滑膜形成的摩擦系统可以降低摩擦和磨损,减少能量损失;在工具刀具中,通过表面涂层和处理等方式,可以降低切削力和磨损,提高切削效率和使用寿命。
3. 润滑技术的基本原理润滑是通过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减少直接接触而减小摩擦和磨损的过程。
润滑技术主要包括干润滑和液体润滑两种形式。
干润滑通常是利用一些固体润滑剂,如固体脂肪酸、陶粒等,形成润滑膜来减小摩擦;液体润滑则是利用润滑油、润滑脂等液体材料来形成润滑膜。
4. 润滑技术的应用润滑技术在机械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动机等高温高速摩擦系统中,润滑油可以起到降低摩擦、冷却和清洁的作用;在轴承和齿轮传动系统中,润滑油和润滑脂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在光学器件、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可以利用特殊的润滑技术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5. 摩擦学与润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不断发展,摩擦学和润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更高效的润滑剂和润滑脂,以适应更高速、更高温和更重载的工况要求;研发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润滑材料和润滑技术,以实现更小摩擦和更长使用寿命;研究润滑液的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质,深入理解润滑膜的形成和破坏机制。
摩擦学理论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摩擦学理论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摩擦学是一门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运动状态的影响的学科。
在机械行业中,摩擦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它影响着机械件的设计和制造,以及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从摩擦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摩擦学的概念摩擦力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在实际应用中,摩擦力通常会使得物体的运动减缓或者停止,因此摩擦力被认为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
理论上,只要存在接触,就一定会有摩擦力的存在。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的材料、表面粗糙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摩擦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摩擦力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2. 摩擦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推广。
3. 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4. 机械系统的维护和寿命评估,以及各种条件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5. 摩擦学在传热、传质、流变力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和发展等。
二、摩擦学的基本理论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因此它的数学表达式与两个物体的性质以及相互作用方式有关。
摩擦学的理论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背景下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1. 阿基米德原理和摩擦力阿基米德原理是研究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原理。
它的基本表述是:浸入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介质中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中。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它会感受到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是由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表面粗糙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2.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描述摩擦力大小和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定义为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当两个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称为静摩擦系数;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称为动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有关。
表面粗糙度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通过精细的表面处理和润滑技术可以降低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第5章摩擦学设计
图3.2 润滑膜厚度与粗糙度高度
用膜厚比来判断摩擦状态处于哪种润滑状 态的公式是: hmin 2 2 (3.1) Ra1 Ra 2 式中,hmin为两滑动粗糙表面间的最小公称油 膜厚度;Ra1、Ra2为两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 差。 (1)当膜厚比 1时,为边界摩擦(润滑) 状态; (2)当膜厚比=1~3,摩擦表面间处于混合润 滑状态; (3)当>3时,为流体摩擦(润滑)状态。
Q sin / 2
又如图3.7中的非矩形螺纹,在轴向载荷Q作 用下的当量摩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f fv (3.6) cos 式中,为牙型角。
F f fv Q sin / 2
Q
f fv cos
N/2
N/2
图3.6 带传动当量 摩擦系数
图3.7 非矩形螺纹 当量摩擦系数
(3.3) 当物体发生运动后,摩擦系数会从最大静 摩擦系数降低到动摩擦系数。虽然动摩擦系数 一般也与工况条件有关,但为了简单起见通常 假设它是一个常数。 2.当量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是摩擦力与法向力的比值。有 时,作用在运动副上的力不一定是法向力。而 因为结构和分析需要等原因,会用摩擦力与这 些作用力的比值作为摩擦系数。
ds 2a 3 s
考虑到并非所有粘结点都形成半球形的磨 屑,引入粘着磨损常数ks,则粘着磨损公式为: (3.10) dV W ks ds 3 s (2)磨粒磨损 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游离硬颗粒(如空气 中的尘土或磨损造成的金属微粒)或硬的轮廓 峰尖在较软材料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时被移 去的材料,一部分流动到沟纹的两旁,一部分 则形成一连串的碎片脱落下来成为新的游离颗 粒,这样的微切削过程就叫磨粒磨损。
4)微动磨损 这是一种由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 损和疲劳磨损共同形成的复合磨损形式。 它发生在宏观上相对静止,微观上存在微幅相 对滑动的两个紧密接触的表面上,如轴与孔的 过盈配合面、滚动轴承套圈的配合面、旋合螺 纹的工作面、铆钉的工作面等。微动磨损不仅 要损坏配合表面的品质,而且要导致疲劳裂纹 的萌生,从而急剧地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
摩擦学实验的设计与测试
摩擦学实验的设计与测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摩擦力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我们的行走、运动,还是机器设备的使用,都需要摩擦力的存在。
而摩擦力的大小和性质则会对物体的运动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摩擦学作为一个学科,一直受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关注。
而摩擦学实验则是对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研究提供了直观的结果和验证手段。
一、实验目的摩擦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摩擦力和摩擦系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摩擦力与物体受力及其接触面积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测试不同材料和表面的物体间摩擦系数的大小和性质,为工程设计的摩擦问题提供可靠性数据。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1)实验器材常用的摩擦学实验器材主要包括斜面、物体、电子秤、尺子、计时器等。
(2)实验方法在进行摩擦学实验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
一般来说,首先需要设置一条斜面,对于不同的实验需要,该斜面的角度和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因此需要使用电子秤来测量质量,使用力传感器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使用计时器等精密仪器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接着,我们需要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斜面上并确定其质量和与斜面的接触面积。
在开始实验时,我们需要先进行一次无摩擦的实验,以计算得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产生的支持力的大小。
接下来,通过逐步增加物体受力的大小,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和所需的时间,进而计算得到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和表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系数的大小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摩擦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需要对实验器材和环境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严谨的记录和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实验中需要注意物体的质量、受力情况、斜面角度和长度等实验参数的设置和控制。
新型摩擦学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新型摩擦学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摩擦学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相对运动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力和摩擦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机器设备的噪声、能耗、损耗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材料的表面摩擦特性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优良摩擦特性的材料,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型摩擦学材料的设计和应用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篇文章将从材料特性、设计方法以及应用方面介绍新型摩擦学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材料特性新型摩擦学材料需要具备以下特性:1. 优良的摩擦特性优良的摩擦特性是新型摩擦学材料的核心特性。
它表现为具有低摩擦系数、大承载能力、高耐磨性等特性,这些特性都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 超疏水性或超亲水性材料表面的疏水性或亲水性也是摩擦特性的重要指标。
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可以减少液体的黏附和粘滞,从而降低因摩擦产生的能耗和噪声;而超亲水性的表面则可以增强材料与液体的接触性,从而提高气体或液体的传输效率。
3. 高温、高压、强腐蚀环境下的稳定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的环境下运作。
因此,新型摩擦学材料必须能够在这些苛刻的环境中保持稳定性。
二、设计方法目前,设计新型摩擦学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表面改性法表面改性法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新型摩擦学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或物理变性,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形貌和结构,从而使材料表面具有优良的摩擦特性。
例如,可以通过在材料表面引入纳米结构、化学修饰、有机硅改性等方法,使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增强。
2. 颗粒填充法颗粒填充法是一种将颗粒填充到材料中来改善摩擦特性的方法。
这些颗粒可以是传统的摩擦材料,也可以是新型纳米材料。
颗粒填充可以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抗磨损性能以及抗冲击性能。
但是,颗粒填充也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复合材料法复合材料法是一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混合制备成一种新材料的方法。
摩擦学在机械设计工程中的应用
摩擦学在机械设计工程中的应用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摩擦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摩擦力不仅影响机械设计的耐用性和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到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
为了确保机械设计工程的成功,摩擦学的应用必须得到非常严密的考虑。
什么是摩擦学?摩擦学是研究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是摩擦、磨损和润滑。
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摩擦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机械设计师选择正确的材料和润滑剂,以便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
摩擦的影响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由相互接触的表面和相互之间的背景力决定的。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摩擦力的影响非常显著。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质量、表面形态、表面的润滑和材料的硬度等因素。
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正确选择材料和润滑剂是最重要的。
机械设备需要承受很大的摩擦力,因此,如果选择正确的材料和润滑剂,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损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指材料之间的抗摩擦能力。
摩擦系数是指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使它沿斜面滑动时需要的最小力量。
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也就越大。
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摩擦系数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机械设计师选择正确的材料和设计结构以减少摩擦力。
机械设备需要承受很大的摩擦力,因此,摩擦系数的大小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
因此,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摩擦系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机械设计师必须选择正确的材料和设计结构,以确保摩擦系数的正确性。
润滑润滑是减少摩擦力的一种方法。
润滑的作用是将润滑剂涂在摩擦表面上,使摩擦表面处于光滑状态,减少摩擦力。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润滑是很重要的,因为润滑可以减少摩擦,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
在润滑剂选择上,机械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
润滑剂的选择可以根据摩擦表面的材料和润滑剂的特性进行选择。
总结本文主要阐述了摩擦学在机械设计工程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工程中,摩擦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摩擦和内摩擦的共同特征是:一物体或一部分物质将自身的 运动传递给与它相接触的另一物体或另一部分物质,并试图使两者 的运动速度趋于一致,因而在摩擦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
外摩擦与内摩擦的不同特征在于内部运动状况。 内摩擦时流体相邻质点的运动速度是连续变化的,具有一定的 速度梯度;而外摩擦是在滑动面上发生速度突变。 此外,内摩擦力与相对滑动速度成正比,当滑动速度为零时内 摩擦力也就消失;而外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关系随工况条件变化, 当滑动速度消失后仍有静摩擦力存在。
1. 摩擦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之间 的切向阻抗现象,叫做摩擦。其阻力叫做摩擦力。
这种摩擦与两个物体接触部分的表面相互作用有关,而与物体内 部状态无关,所以又称为外摩擦。液体或者气体中各部分之间相对移 动而发生的摩擦,称为内摩擦。而边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是吸附膜或 其它表面膜之间的摩擦,也属于外摩擦。
(1)金属材料的性质(材料互溶性,材料的金相分子结构等); (2)法向载荷; (3)表面的滑动速度; (4)环境及表面间的温度; (5)表面的粗糙度; (6)表面膜等。 因此,在研究分析具体摩擦现象及问题时,应给于全面考虑。
11.2.3 磨损
1. 磨损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相互接触物体的表面相对运动过程中,表层物质发生不断损失的 现象称为磨损,表现为物体尺寸和(或)形状的变化。
11.2 金属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11.2.1 金属表面特性
机械设备的工作表面大多都是采用金属制作的。而摩擦学研究 的对象是作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表面,所以了解金属表面的特性 是解决摩擦学问题的基础知识之一。
金属表面的特性,主要包括金属表面的形貌、表面的结构组成 以及表面的接触。
1. 金属表面形貌
图11-1 表面形貌及其特性
流体摩擦时,摩擦是发生在流体内部。 (3)边界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有一层极薄的吸附润滑膜存在时的 摩擦,这层膜叫边界润滑膜,其厚度大约为0.01μm或更薄。这时摩擦 取决于润滑膜的特性如表面特性。
(4)混合摩擦:是指介于上述三种摩擦之间的摩擦。这种类型的摩 擦是属于过渡状态的摩擦,如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
按上述粘着理论得出的摩擦力 F 为
F T Pe Ar b Spe
(11-3)
式中,T
剪切力,T=Ar ;Pe
犁沟力,Pe = S pe;其中,Ar
为粘着面积即实际接触面积;τb 粘着点的剪切强度;S
犁沟面积;;pe
单位面积的犁沟力。
对于金属摩擦副,通常Pe 的数值远小于 T 值。粘着理论认为粘着 效应是产生摩擦力的主要原因。如果忽略犁沟效应,式(11-3)变为
定理来说明这种理论,即
摩擦力:
F Ar W
摩擦系数: f Ar /W
(11-1) (11-2)
式中,α 由摩擦表面分子特性决定的系数; β 由摩擦表面机
械特性决定的系数;Ar
实际接触面积;W
外载荷。
分子机械理论较上述两种摩擦理论更为完善一些,主要是因为它 既考虑了微凸峰间分子的吸引力,并又明确指出,界面间微凸峰的机 械啮合力是产生摩擦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更为符合实际情况。
2. 金属的表层结构
图11-2 金属零件表层的一般结构
3. 金属表面的接触
如图11-3所示。接触 面积可分为如下 3 种:
(1)名义接触面积An An=a×b , 即 接 触 表 面的宏观面积,由接触物 体的外部尺寸决定。
(2)轮廓接触面积AP 即金属表面弹性变形
部分所形成的接触面积总
和,AP的大小与表面所承 受的载荷有关,通常,
根据分子作用理论似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表面越粗糙实际接触 面积越小,因而摩擦系数应越小。因而,摩擦分子理论能解释一些 摩擦机械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但是对实际粗糙表面,又与实际不 符。
(3)分子―机械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摩擦过程中有表面微凸峰间的机械啮合力和摩
擦表面分子相互吸引力这两个方面的阻力。因此,可用二项式摩擦
任何机器的运转都依赖其零件副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而零件的相对 运动必然会产生摩擦和磨损。
为了减少摩擦或降低磨损,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用润滑。因此,解 决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就成为机械及大多数技术部门最普遍和最重 要的问题之一。
摩擦学问世于1966年,它是世界上近几十年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 一,这主要是由于摩擦学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1-3 表面接触面积
AP≈An(5~15)%。
(3)实际接触面积Ar
即轮廓接触面积AP内各真实接触部分的微小面积的总和。
11.2.2 摩擦
两上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或相对运动时,就会发生摩擦。因此,摩 擦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类对摩擦最早的应用就是“摩擦起火”。近代工业的摩擦轮传 动、各种车辆和飞机的制动器、摩擦切削等都是利用摩擦为人类服务 的例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摩擦是有害的,它造成能量的损耗和机 件材料的磨损。据统计,世界上能源有1/2~1/3以各种形式消耗于摩擦。
以上对摩擦的定义,确切地指出了摩擦的实质。显然,两接触 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必然就有摩擦现象,其量值可 以用摩擦力或摩擦系数反映,而摩擦力始终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 摩擦的分类
摩擦可以按以下不同的方式来分类。
1)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摩擦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 (1)静摩擦:两个物体作宏观位移前的微观位移时其接触表面之间 的外摩擦。其摩擦力称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当外力大到克服了 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产生宏 观位移前的摩擦力极限。 (2)动摩擦:两个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表面之间的外摩擦。其阻 碍物体运动的切向力叫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通常小于静摩擦力。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下方面内容: ➢ 摩擦学的概念及摩擦学设计内容 ➢ 金属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 摩擦学设计中的减摩和耐磨材料的选择 ➢ 润滑和润滑系统设计 ➢ 摩擦学系统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11.1 摩擦学设计概述
摩擦学(Tribology)是近4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它是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科学的总称,是研究相互接触的摩擦表 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的有关科学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摩擦是现象,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重 要措施。因此,摩擦、磨损与润滑三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了说明材料磨损程度和耐磨性能,需要用定量方法表征磨损 现象。通常采用下述几种指标。
(1)磨损量:指以尺寸、体积或重量的减少量来表示的磨损过程 结果的量。通常可用线磨损量、体积磨损量、重量磨损量来表示。 磨损量是评定材料耐磨性能,控制产品质量和研究摩擦磨损机理的 重要指标之一。
(2)磨损率:是指磨损量对产生磨损的行程或时间之比值。它可 用三种方式表示,即单位滑动距离的材料磨损量;单位时间的材料 磨损量;每转或每一往复行程的材料磨损量。
● 粘着磨损 ● 磨料磨损 ● 表面疲劳磨损 ● 腐蚀磨损 ● 微动磨损 这五类磨损的机理及特点见表11-2。
表11-2 五种基本磨损类型
类型 粘着 磨损 磨料 磨损
半干摩擦是指同时有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 半流体摩擦是指同时有流体摩擦和边界摩擦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摩擦理论
摩擦是两个接触表面相互作用引起的滑动阻力和能量损耗。摩擦 现象涉及的因素很多,因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摩擦理论,现简述如下。
(1) 摩擦的机械理论 十八世纪以前的摩擦理论认为,摩擦起源于表面粗糙度,滑动摩 擦中能量损耗于微凸峰的相互啮合、嵌入及弹塑变形,特别是硬微凸 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中形成的犁沟效应。
(3)磨损度:指磨损量与发生磨损所经过的规定距离或所作的功 之比值。
(4)耐磨性:用以表示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它以规定的摩擦条 件下的磨损率的倒数来表示。
2. 磨损的类型
磨损的分类方法很多,为了对磨损现象能够深入地理解和研究, 现代机械工程常按摩擦表面破坏的机理和特性对磨损进行分类。为此, 一般可将磨损分为如下五类:
这一理论认为,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越大,反之随着表面粗糙度 的降低,摩擦系数降低。实践表明,摩擦机械理论只适用于普通粗糙 表面,而当表面粗糙度降到表面分子吸引力有效作用时,如超精加工 表面时,这时摩擦系数反而剧增,这说明机械理论就不适用了。
(2)分子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摩擦是起因于两摩擦表面上分子间的作用力, 是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力作用可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阻抗 现象。
(4) 粘着理论 粘着理论和分子机械理论相比较,二者都考虑了表面微凸峰间的 啮合力,但粘着摩擦理认为这种啮合力是由微凸峰受载后的塑性变形 所产生,同时,还考虑了微凸峰在接触以后产生粘结,如果被外力所 剪切而分离时,还必须克服微凸峰间相互位移所需的切向力。由于粘 着结点具有很强的粘着力,当两表面作相对滑动时,粘着点被切断, 当一表面比另一表面硬时,则硬的微凸体顶峰还将较软的表面上拉划 出犁沟,这时,摩擦力是粘着效应和犁沟效应产生阻力的总和,即剪 切这些粘着点的力和拉划出犁沟的力之和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 摩擦系数:
F
A b
W
b S
f F b W s
(11-4) (11-5)
式中,τb
为较软材料的剪切强度极限;σs
压屈服极限;W
为外载荷。
为较软材料的抗
4. 影响摩擦的因素
研究摩擦的根本目的在于弄清摩擦的机理,以便控制摩擦过程和 降低摩擦损耗。影响摩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较普遍的认识认为有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由于全世界约有 1/2 ~ 1/3 的能源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而摩 擦导致磨损是机械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大约有80%的损坏零件是由 于各种形式的磨损引起的。
由于摩擦学对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因而自这门 学科与1966年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近40 多年来迅速发展的技术学科,并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