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角度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下学期培优训练小专题06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初一数学下学期培优训练小专题06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初一数学下学期培优训练小专题06 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 【例题讲解】【原题再现】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试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小明提出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连接AA ',则么1∠、2∠分别为AEA '∆、ADA '∆的外角,…… 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上述问题.(2)【变式探究】如图2,若将原题中“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变为“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试猜想此时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结论运用】将四边形纸片(90ABCD C ∠=︒,AB 与CD 不平行)沿EF 折叠成图3的形状,若1110∠=︒,240∠=︒,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解:(1)图1中,结论:2∠BAC =∠1+∠2, 理由是:连接AA ′. ∵沿DE 折叠A 和A ′重合,∴∠DAE =∠DA ′E ,∠EA ′A =∠EAA ′,∠DA ′A =∠DAA ′, ∵∠1=∠EA ′A +∠EAA ′,∠2=∠DA ′A +∠DAA ′, ∴∠1+∠2=∠EA ′A +∠EAA ′+∠DA ′A +∠DAA ′=2∠BAC ; (2)如图2,结论:2∠A =∠1-∠2. 理由:设EA ′交AC 于J .∵∠1=∠EJA +∠A ,∠EJA =∠A ′+∠2, ∴∠1=∠A ′+∠A +∠2=2∠A +∠2, ∴2∠A =∠1-∠2; (2)如图,根据折叠知:∠AEF =∠A EF ',∠EFD =∠'EFD ,AEA'=∠AEF=180°-110°=70°,∵∠1=110°,∴∠2∴∠AEF=35°,∵∠2=40°,∴2∠EFD=180°+∠2=220°,∴∠EFD=110°,∴∠A+∠D=360°-(∠AEF+∠EFD)= 215°,∴∠B=360°-(∠A+∠D)-∠C = 55°.【综合演练】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若∠B=∠BAE=50°,则∠CDE的度数是()A.25°B.30°C.35°D.40°2.如图,△ABC中∠A=4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 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点C恰好落在BE上的点G处,此时∠BDC=82°,则原三角形的∠B 的度数为()A.57°B.60°C.63°D.70°3.将△ABC纸片沿DE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50°,∠1=85°,则∠2的度数等于()A.10°B.15°C.20°D.25°4.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测量得∠1=70°,∠2=152°,则∠A 为( )A .40°B .42°C .30°D .52°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0分)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70A ∠=︒,75B ∠=︒.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那么12∠+∠=_____________︒.6.在△ABC 中,点E 、F 分别为边AB 、AC 上的点,把△ABC 沿EF 翻折,翻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1+2110∠∠=︒,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1=55°,则∠2=________°.8.将△ABC 纸片沿DE 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 =50°,∠1=85°,则∠2等于______.三、解答题(共0分)9.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点'A的位置,∠+∠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探索A∠与12(2)如果点A落在四边形BCDE外点''A的位置,A∠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210.在我们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下第42页曾经研究过双内角平分线的夹角和内外角平分线夹角问题.聪聪在研究完上面的问题后,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过程如下:(1)【问题再现】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则∠P=_______;(2)【问题推广】如图2,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CBM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B作BH⊥AP 于点H,若∠ACB=80°,求∠PBH的度数.(3)如图3,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A与点P重合,若∠1+∠2=100°,则∠BPC=_______;(4)【拓展提升】在四边形BCDE中,EB∥CD,点F在直线ED上运动(点F不与E,D两点重合),连接BF,CF,∠EBF、∠D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 ,若∠EBF =α,∠DCF =β,直接写出∠Q 和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1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A '的位置且A '与点C 在直线AB 的异侧,折痕为DE ,已知90C ∠=︒,30A ∠=︒.(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 DE '的一边与BC 平行,求ADE ∠的度数.12.将ABC 纸片的一角CA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P 的位置,折痕为DE . (1)如图1,点A 落在ABC 内的点P 的位置.①若//PE AC ,那么PD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2,1∠、2∠与A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③连接CP 、BP ,已知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如图3),1∠、2∠与C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4,点A 落在ABC 外的点P 的位置.连接CP 、BP ,如果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MCB ∠,NBC ∠,那么1∠、2∠与CP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结果)13.问题1:现有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ABC 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 折叠. (1)探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 点落在CE 上,则∠1与∠A 的数量关系是 ; (2)探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是 ; (3)探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问题2: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B 落在四边形EFCD 的内部时,∠1+∠2与∠A 、∠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14.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射线BC 于点F .(友情提醒: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如图①,当AE ⊥BC 时,求证:DE ∥AC . (2)若10C B ∠-∠=︒,∠BAD =x° . ①如图②,当DE ⊥BC 时,求x 的值;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四边形ABDE 内点C ’的位置, (1)①若00120,250∠=∠=,则C ∠= ; ②若042C ∠=,则12∠+∠= ;③探索C ∠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直接按照所得结论,填空:①如图中,将△ABC 纸片再沿FG 、MN 折叠,使点A 、B 分别落在△ABC 内点A ’、B ’的位置,则123456∠+∠+∠+∠+∠+∠= ;②如图中,将四边形ABCD 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8∠+∠++∠= ; ③若将n 边形123n A A A A 也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2n ∠+∠++∠= ;(3)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C 边AC 上方点'C 的位置, 探索C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7.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连接AB, (1)如图,已知AC 、BC 分别是∠BAP 和∠ABM 角的平分线,①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CB 的大小.②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记作点C′,则∠ABO = °;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记作点C′′,则∠ABO = °.(2)如图,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求∠ABO的度数.答案与解析【例题讲解】【原题再现】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试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小明提出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连接AA ',则么1∠、2∠分别为AEA '∆、ADA '∆的外角,…… 请你按照小明的思路解决上述问题.(2)【变式探究】如图2,若将原题中“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变为“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试猜想此时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结论运用】将四边形纸片(90ABCD C ∠=︒,AB 与CD 不平行)沿EF 折叠成图3的形状,若1110∠=︒,240∠=︒,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解:(1)图1中,结论:2∠BAC =∠1+∠2, 理由是:连接AA ′. ∵沿DE 折叠A 和A ′重合,∴∠DAE =∠DA ′E ,∠EA ′A =∠EAA ′,∠DA ′A =∠DAA ′, ∵∠1=∠EA ′A +∠EAA ′,∠2=∠DA ′A +∠DAA ′, ∴∠1+∠2=∠EA ′A +∠EAA ′+∠DA ′A +∠DAA ′=2∠BAC ; (2)如图2,结论:2∠A =∠1-∠2. 理由:设EA ′交AC 于J .∵∠1=∠EJA +∠A ,∠EJA =∠A ′+∠2, ∴∠1=∠A ′+∠A +∠2=2∠A +∠2, ∴2∠A =∠1-∠2; (2)如图,根据折叠知:∠AEF =∠A EF ',∠EFD =∠'EFD ,AEA'=∠AEF=180°-110°=70°,∵∠1=110°,∴∠2∴∠AEF=35°,∵∠2=40°,∴2∠EFD=180°+∠2=220°,∴∠EFD=110°,∴∠A+∠D=360°-(∠AEF+∠EFD)= 215°,∴∠B=360°-(∠A+∠D)-∠C = 55°.【综合演练】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若∠B=∠BAE=50°,则∠CDE的度数是()A.25°B.30°C.35°D.40°【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BAD=∠EAD=25°,∠E=∠B=5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出∠ADE=∠ADB=105°,进一步计算即可解答.【解析】解:∵∠B=∠BAE=5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BAD=∠EAD=25°,∠E=∠B=50°,∴∠ADE=∠ADB=180°-50°-25°=105°,∴∠ADC=180°-∠ADB=75°,∴∠CDE=105°-75°=3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ABC中∠A=40°,E是AC边上的点,先将△ABE沿着BE翻折,翻折后△ABE的AB边交AC 于点D,又将△BCD沿着BD翻折,点C恰好落在BE上的点G处,此时∠BDC=82°,则原三角形的∠B 的度数为()A .57°B .60°C .63°D .70°【答案】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DBA =∠BDC ﹣∠A =82°﹣40°=42°,进一步可求出∠ABE =∠A 'BE =21°,∠ABC =3×21°=63°,即原三角形的∠B =63°.【解析】解:由折叠性质可得,∠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 ∵∠BDC 是△BDA 的外角,∴∠DBA =∠BDC ﹣∠A =82°﹣40°=42°, ∴∠ABE =∠A 'BE =21°,∴∠ABC =3×21°=63°,即原三角形的∠B =63°,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折叠及三角形外角性质,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发现∠BDG =∠BDC =82°,∠ABE =∠A 'BE =∠A 'BG=∠A 'BC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将△ABC 纸片沿DE 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 =50°,∠1=85°,则∠2的度数等于( )A .10°B .15°C .20°D .25°【答案】B【分析】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得. 【解析】∵180A B C ∠+∠+∠=︒,且∠C =50゜ ∴180130A B C ∠+∠=︒-∠=︒同理,在△CDE 中,180130CDE CED C ∠+∠=︒-∠=︒ 由折叠性质得:A A ∠'=∠,B B '∠=∠ ∴130A B ''∠+∠=︒在四边形A B ED ''中,360A B A DE DEB ''''∠+∠+∠+∠=︒ ∴12360A B CDE CED ''∠+∠+∠+∠+∠+∠=︒ ∴130851302360︒+︒+︒+∠=︒ ∴∠2=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及折叠的性质是关键.4.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时,测量得∠1=70°,∠2=152°,则∠A 为( )A .40°B .42°C .30°D .52°【答案】B【分析】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 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果. 【解析】解:∵1=70∠︒,2=152∠︒,∴3601236070152138B C ∠+∠=︒-∠-∠=︒-︒-︒=︒, ∴180()18013842A B C ∠=︒-∠+∠=︒-︒=︒,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5.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70A ∠=︒,75B ∠=︒.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那么12∠+∠=_____________︒.【答案】70【分析】延长AF、BE交于点D,根据∠A=70°,∠B=75°,可得∠D=35°,由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可得∠DFC+∠DEC=290°,即可得答案.【解析】解:延长AF、BE交于点D,∵∠A=70°,∠B=75°,∴∠D=180°﹣∠A﹣∠B=35°,∴∠DFE+∠DEF=180°﹣∠D=14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CFE=∠DFE,∠CEF=∠DEF,∴∠DFC+∠DEC=2(∠DFE+∠DEF)=290°,∴∠1+∠2=(180°﹣∠DFC)+(180°﹣∠DEC)=360°﹣(∠DFC+∠DEC)=360°﹣290°=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解题的根据是掌握折叠的性质,灵活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在△ABC中,点E、F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把△ABC沿EF翻折,翻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的度数为___________.1+2110∠∠=︒,则A【答案】55︒【分析】如图,延长B′E交C′F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AA′.证明∠1+∠2=2∠EAF,可得结论.【解析】解:如图,延长B′E交C′F的延长线于点A′,连接AA′.∵∠1=∠EAA′+∠EA′A,∠2=∠F AA′+∠F A′A,∴∠1+∠2=∠EAF+∠EA′F,∵∠EAF=∠EA′F,∴∠1+∠2=2∠EAF=110°,∴∠A=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1+∠2=2∠EAF.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1=55°,则∠2=________°.【答案】70【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对边平行知AD∥BC,得∠DEF=∠1=5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知∠GEF=∠DEF =55°,继而由∠AEG=180°−∠DEF−∠GEF可得答案.【解析】解:由题意知AD∥BC,∠1=55°,∴∠DEF=∠1=55°,根据折叠的性质知∠GEF=∠DEF=55°,则∠AEG=180°−∠DEF−∠GEF=180°-55°-55°=70°,∴∠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折叠的性质.8.将△ABC纸片沿DE按如图的方式折叠.若∠C=50°,∠1=85°,则∠2等于______.【答案】15︒【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求出130CDE CED ∠+∠=︒,''130A B ∠+∠=︒,利用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可求出∠2.【解析】解:在ABC ∆中,180130A B C ∠+∠=︒-∠=︒, 在CDE ∆中,180130CDE CED C ∠+∠=-∠=︒, 由折叠性质可知:''130A B A B ∠+∠=∠+∠=︒ , 四边形''DEB A 的内角和为360︒,''''360A B ADE B ED ∴∠+∠+∠+∠=︒,1A DE CDE ∠=∠+∠','2B ED CED ∠=∠+∠,''12()360CDE CED A B ∴∠+∠+∠+∠+∠+∠=︒,130CDE CED ∠+∠=︒,''130A B ∠+∠=︒,且∠1=85°, 2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两角之和,最后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得某角的度数,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9.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点'A 的位置,(1)探索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点''A 的位置,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1)2∠A =∠1+∠2,理由见解析 (2)∠A =12(∠2-∠1),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得出∠AED=∠A′ED,∠ADE=∠A′D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ED+∠ADE=180°-∠A,代入∠1+∠2=180°+180°-2(∠AED+∠ADE)求出即可;(2)先根据翻折的性质表示出∠1、∠2,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1)2∠A=∠1+∠2,理由是:∵沿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沿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又∵∠1=∠A'ED-∠BED=∠AED-(180°-∠AED)=2∠AED-180°,∠2=180°-2∠ADE,∠AED+∠ADE=180°-∠A,∴12∠1+90°+90°-12∠2=180°-∠A,即∠A=12(∠2-∠1).【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四边形内角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10.在我们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下第42页曾经研究过双内角平分线的夹角和内外角平分线夹角问题.聪聪在研究完上面的问题后,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过程如下:(1)【问题再现】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则∠P=_______;(2)【问题推广】如图2,在△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角∠CBM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B作BH⊥AP 于点H,若∠ACB=80°,求∠PBH的度数.(3)如图3,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将△ABC沿DE折叠使得点A与点P重合,若∠1+∠2=100°,则∠BPC=_______;(4)【拓展提升】在四边形BCDE中,EB∥CD,点F在直线ED上运动(点F不与E,D两点重合),连接BF,CF,∠EBF、∠DCF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若∠EBF=α,∠DCF=β,直接写出∠Q和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当F 在D 、E 之间时,如图4-2所示:同理可得112222FBQ EBF QCF DCF αβ∠=∠===,∠∠,180180FBC FCB DCF EBF αβ∠+∠=︒-∠-=︒--∠,∴1801802Q QBC QCB QBF FBC FCB QCF αβ+=︒--=︒----=∠∠∠∠∠∠∠;当点F 在D 点右侧时,如图4-3所示:同理可得1801802Q QBC QCB QBF FBC DCB QCD αβ-=︒--=︒----=∠∠∠∠∠∠∠; 综上所述,F 在E 左侧2Q βα-∠=;F 在ED 中间2Q αβ+∠=;F 在D 右侧2Q α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定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外部A '的位置且A '与点C 在直线AB 的异侧,折痕为DE ,已知90C ∠=︒,30A ∠=︒.(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 DE '的一边与BC 平行,求ADE ∠的度数. 【答案】(1)60°;(2)45°或30°【分析】(1)先求出∠B 的度数,在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求出∠1+∠BFD 的度数,由∠BFD =∠A ′FE 和∠A ′的度数可求出答案.(2)分EA '∥BC 和DA '∥BC 两种情况讨论.当DA '∥BC 时,先求出∠A ′DA =90°,再根据折叠可得出∠ADE =45°;当EA '∥BC 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ABC =60°,由(1)得出∠1=120°,再根据折叠可求出∠ADE 的度数.【解析】解:(1)由折叠可知,30A A '∠=∠=︒在A EF '△中,2180A A FE ''∠+∠+∠=︒2180150A AFE A FE ''∴∠=︒-∠-∠=︒-∠在ABC 中,18060B C A ∠=︒-∠-∠=︒在四边形BCDF 中,1360C B BFD ∠+∠+∠+∠=︒1360210C B BFD BFD ∴∠=︒-∠-∠-∠=︒-∠因为BFD A FE '∠=∠1221015060∴∠-∠=︒-︒=︒(2)①当//DA BC '时,90ADA ACB '∠=∠=︒ADE 沿DE 折叠A DE '1452ADE A DE ADA ''∴∠=∠=∠=︒②当//EA BC '时,260ABC ∠=∠=︒由(1)知,1260∠-∠=︒,1260120∴∠=∠+︒=︒,ADE 沿DE 折叠A DE '()11801302ADE A DE ADA ''∴∠=∠=∠=︒-∠=︒综上,∠ADE 的度数为:45°或30°.【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平行线的性质,属于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性质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2.将ABC 纸片的一角CAB ∠折叠,使点A 落在点P 的位置,折痕为DE .(1)如图1,点A 落在ABC 内的点P 的位置.①若//PE AC ,那么PD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如图2,1∠、2∠与A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③连接CP 、BP ,已知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如图3),1∠、2∠与CP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4,点A 落在ABC 外的点P 的位置.连接CP 、BP ,如果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MCB ∠,NBC ∠,那么1∠、2∠与CP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①//PD AB ,理由见解析;②122A ∠+∠=∠,理由见解析;③123604CPB ∠+∠+︒=∠,理由见解析;(2)124360CP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若//PE AC ,则可推出ADE DEP ∠=∠,然后根据翻折的性质可推出PDE DEA ∠=∠,从而得出结论即可;②根据翻折的性质推出()123602ADE AED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出180A ADE AED ︒-∠=∠+∠,从而代入替换得出结论即可;③根据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CB ∠、ABC ∠,可推出()12PCB PBC ACB ABC ∠+∠=∠+∠,然后结合②的结论进行变形整理即可; (2)根据题意可推出()12ACB ABC CPB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1)中②的结论,综合整理求解即可.【解析】(1)//PD AB ,理由如下:∵//PE AC ,∴ADE DEP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DE PDE ∠=∠,AED PED ∠=∠,∴PDE DEA ∠=∠,∴//PD AB ;②122A ∠+∠=∠,理由如下:由翻折的性质可得:ADE PDE ∠=∠,AED PED ∠=∠,∴11802ADE ∠=︒-∠,21802AED ∠=︒-∠,∴()123602ADE AED ∠+∠=︒-∠+∠,在ADE 中,180A ADE AED ︒-∠=∠+∠,∴()1236021802A A ∠+∠=︒-︒-∠=∠,在ABC 中,由②可知,∠ACB ∠+∠在PBC 中,180CPB ︒-∠12∠+∠+2)1∠+∠CP 、BP 恰好分别平分ABC 的两个外角)ACB ,PBC ∠∴在PBC 中,180PBC ∠=(11801802ABC ︒-∠︒-∠整理得:(12ACB ∠在ABC 中,∠由②可知,∠ACB ∠+∠1118022⎡︒-⎢⎣13.问题1:现有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ABC 边上两点,若沿直线DE 折叠.(1)探究1:如果折成图①的形状,使A 点落在CE 上,则∠1与∠A 的数量关系是 ;(2)探究2:如果折成图②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是 ;(3)探究3:如果折成图③的形状,猜想∠1、∠2和∠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问题2:将问题1推广,如图④,将四边形ABCD 纸片沿EF 折叠,使点A 、B 落在四边形EFCD 的内部时,∠1+∠2与∠A 、∠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答案】(1)12A ∠=∠;(2)122A ∠+∠=∠;(3)见解析;(4)1222360A B ∠+∠=∠+∠-︒【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在四边形A EAD '中,内角和为360°,∠BDA=∠CEA=180°,利用这两个条件,进行角度转化可得关系式;(3)如下图,根据(1)可得∠1=2∠DAA ',∠2=2∠EAA ',从而推导出关系式;(4)根据平角的定义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2)类似思路探讨,可得关系式.【解析】(1)∵△'EDA 是△EDA 折叠得到∴∠A=∠A '∵∠1是△'ADA 的外角∴∠1=∠A+∠A '∴12A ∠=∠;(2)∵在四边形A EAD '中,内角和为360°∴∠A+A '+∠A DA '+∠A EA '=360°同理,∠A=∠A '∴2∠A+∠A DA '+∠A EA '=360°∵∠BDA=∠CEA=180∴∠1+∠A DA '+∠A EA '+∠2=360°∴122A ∠+∠=∠ ;(3)数量关系:212A ∠-∠=∠理由:如下图,连接AA '由(1)可知:∠1=2∠DAA ',∠2=2∠EAA '∴212()2EAA DAA DAE ∠-∠=∠-=∠'∠';(4)由折叠性质知:∠2=180°-2∠AEF ,∠1=180°-2∠BFE相加得:123602(360)22360A B A B ∠+∠=︒-︒-∠-∠=∠+∠-︒.【点评】本题考查角度之间的关系,(4)问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主要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角度转换.14.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射线BC 于点F .(友情提醒: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如图①,当AE ⊥BC 时,求证:DE ∥AC .(2)若10C B ∠-∠=︒,∠BAD =x°. ①如图②,当DE ⊥BC 时,求x 的值;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5x =,②存在,15x =或30.【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E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别求出∠C=60°,∠B=30°,根据折叠的性质计算即可;②分∠EDF=∠DFE 、∠DFE=∠E 、∠EDF=∠E 三种情况,列方程解答即可.【解析】(1)∵AE ⊥BC∴∠EAC+∠C=90°∵∠BAC=90°∴∠B+∠C=90°∴∠B=∠EAC∵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B=∠E∴∠EAC=∠E∴DE ∥AC(2)①∵∠B+∠C=90°,10C B ∠-∠=︒∴∠B=40°,∠C=50°∵DE ⊥BC∴∠EDF=90°∵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B=∠E=40°,∠BAD=∠EAD=x °∴∠DFE=50°∵∠DFE=B BAF ∠+∠∴24050x +=∴5x =②由题意可得,∠ADC=40x +, ∠ABD=140x - ,∠EDF=140(40)1002x x x --+=-∠DFE=402x +(ⅰ)若∠EDF=∠DFE ,可得100-2402x x =+,解得15x =(ⅱ)若∠EDF=∠E ,可得100-240x =解得30x =(ⅲ)若∠DFE =∠E ,可得40240x +=解得0x =(舍去)综上可得15x =或3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折叠中的角度问题,熟知折叠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E 、∠CAF ;∠CDE 、∠BAF ; (2)①20°;②30【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与∠B 相等的角;由等角代换即可得与∠C 相等的角; (2)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90B C ∠+∠=︒,再由50C B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即可得∠C 的度数,进而得∠B 的度数.②根据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FDE 、∠DFE 的度数,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出符合题意的x 值即可.【解析】(1)由翻折的性质可得:∠E =∠B ,∵∠BAC =90°,AE ⊥BC ,∴∠DFE =90°,∴180°-∠BAC =180°-∠DFE =90°,即:∠B +∠C =∠E +∠FDE =90°,∴∠C =∠FDE ,∴AC ∥DE ,∴∠CAF =∠E ,∴∠CAF =∠E =∠B故与∠B 相等的角有∠CAF 和∠E ;∵∠BAC =90°,AE ⊥BC ,∴∠BAF +∠CAF =90°, ∠CFA =180°-(∠CAF +∠C )=90°∴∠BAF +∠CAF =∠CAF +∠C =90°∴∠BAF =∠C又AC ∥DE ,∴∠C =∠CDE ,∴故与∠C 相等的角有∠CDE 、∠BAF ;(2)①∵90BAC ∠=︒∴90B C ∠+∠=︒又∵50C B ∠∠︒-=,∴∠C =70°,∠B =20°;②∵∠BAD =x °, ∠B =20°则160ADB x ∠︒︒=-,20ADF x ∠︒︒=+,由翻折可知:∵160ADE ADB x ∠∠︒︒==-, 20E B ∠∠︒==,∴1402FDE x ∠︒︒=-, 202DFE x ∠︒︒=+,当∠FDE =∠DFE 时,1402202x x ︒︒︒︒-=+, 解得:30x ︒︒=;当∠FDE =∠E 时,140220x ︒︒︒-=,解得:60x ︒︒=(因为0<x ≤45,故舍去);当∠DFE =∠E 时,20220x ︒︒︒+=,解得:0x ︒=(因为0<x ≤45,故舍去);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且30x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角代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图形翻折的性质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16.如图1,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四边形ABDE 内点C ’的位置,(1)①若00120,250∠=∠=,则C ∠= ;②若042C ∠=,则12∠+∠= ;③探索C ∠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直接按照所得结论,填空:①如图中,将△ABC 纸片再沿FG 、MN 折叠,使点A 、B 分别落在△ABC 内点A ’、B ’的位置,则123456∠+∠+∠+∠+∠+∠= ;②如图中,将四边形ABCD 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8∠+∠++∠= ; ③若将n 边形123n A A A A 也按照上面方式折叠,则122n ∠+∠++∠= ;(3)如图,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C 边AC 上方点'C 的位置, 探索C ∠、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35︒;②84︒;③212C=+∠∠∠;(2)①360︒;②720︒;③3602(n )︒-;(3)221C=∠∠-∠【分析】(1)①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CEC′=160°,∠CDC′=1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求出∠CED=80°,∠CDE=65°,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出∠CED+∠CDE=138°,再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EC′+∠CDC′=276°,然后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出12∠+∠=84°;③由邻补角定义可知1+'=180CEC ∠∠︒,从而2+'=180CDC ∠∠︒,所以,∠1+ ∠CEC′+ ∠2+ ∠CDC′=360 °,结合+'+'+'=360C CEC C CDC ∠∠∠∠︒,可求出2=1+2C ∠∠∠;(2)① 由(1)得12∠∠+=2∠C ,34∠+∠=2∠B ,56∠+∠=2∠A ,从而123456∠+∠+∠+∠+∠+∠=2(∠A+∠B +∠C),结合三角形内角和求解即可;②由①可知,128∠+∠++∠= 2(∠A+∠B +∠C+∠D),结合四边形内角和求解即可;③由①可知,()()122218023602n n n ∠+∠++∠=⨯︒⨯-=︒⨯- ;(3)由外角的性质可知∠2=∠3+∠C ,∠3=∠1+∠C ,整理可得2=21C ∠∠-∠.【解析】解:(1)①∵00120,250∠=∠=,∴∠CEC′=160°,∠CDC′=130°,∵ ∠CED=80°,∠CDE=65°,∴∠C= 180°-80°-65°=35°;②∵042C ∠=,∴ ∠CED+∠CDE=180°-42°=138°,∴∠CEC′+∠CDC′=276°,∴12∠+∠=360°-276°=84°;③2=1+2C ∠∠∠,因为1+'=180CEC ∠∠︒,2+'=180CDC ∠∠︒,所以1+'+2+'=360CEC CDC ∠∠∠∠︒,因为在四边形'CEC D 中,+'+'+'=360C CEC C CDC ∠∠∠∠︒,所以1+2=+'C C ∠∠∠∠,因为='C C ∠∠,所以2=1+2C ∠∠∠.(2)① 由①得12∠∠+=2∠C ,34∠+∠=2∠B ,56∠+∠=2∠A ,∴123456∠+∠+∠+∠+∠+∠=2(∠A+∠B +∠C)=360°; ②∵12∠∠+=2∠C ,34∠+∠=2∠B ,56∠+∠=2∠A ,78∠+∠=2∠D ,∴128∠+∠++∠= 2(∠A+∠B +∠C+∠D)=2×360°=720°; ③∵n 边形内角和是()1802n ︒⨯-,∴()()122218023602n n n ∠+∠++∠=⨯︒⨯-=︒⨯- ;(3)2=21C ∠∠-∠.∵∠2=∠3+∠C ,∠3=∠1+∠'C =∠1+∠C ,∴∠2=∠1+∠C +∠C=∠1+2∠C ,∴2=21C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图形类的规律与探究.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1)的关键,利用(1)中规律是解(2)的关键,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3)的关键.17.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点A 在射线OP 上运动,点B 在射线OM 上运动,连接AB,(1)如图,已知AC 、BC 分别是∠BAP 和∠ABM 角的平分线,①点A 、B 在运动的过程中,∠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CB 的大小.②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记作点C′,则∠ABO = °;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记作点C′′,则∠ABO = °.(2)如图,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角平分线与∠BOQ 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交于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2倍,求∠ABO 的度数.【答案】(1)①∠ACB 的大小不变,∠ACB=45°;②30°,60°;(2)∠ABO 为60°或72°.【分析】(1)①由直线MN 与直线PQ 垂直相交于O ,得到∠AOB=9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PAB+∠ABM=27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C=12∠PAB ,∠ABC=12∠ABM ,于是得到结论; ②由于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PQ 上,得到∠CAB=∠BAQ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PAC=∠CA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根据将△ABC 沿直线AB 折叠,若点C 落在直线MN 上,得到∠ABC=∠ABN ,由于BC 平分∠ABM ,得到∠ABC=∠MBC ,于是得到结论;(2)由∠BAO 与∠BOQ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 可知∠EAO=12∠BAO ,∠EOQ=12∠BOQ ,进而得出∠E 的度数,由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角平分线可知∠EAF=90°,在△AEF 中,由一个角是另一。

初一数学 角 经典题型

初一数学 角  经典题型

第十三讲 角【思想方法、知识要点回顾与拓展】1. 角的定义(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2)角也可以看作是由____________射线绕着它的端点____________而成的图形,旋转开始的边叫角的________________,旋转终止的边叫做角的___________________. 2. 角的表示方法(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且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其他两个字母的位置可以调换; (2)当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来表示这个角;(3)当一个角的内部不再包含其他角时,可以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注上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来表示一个角. 3. 角度的换算:1=601=601=3600'''''',,1111=1=1=60603600'⎛⎫⎛⎫⎛⎫''''' ⎪ ⎪ ⎪⎝⎭⎝⎭⎝⎭,, 4. 角的大小比较(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两个角的度数,按照度数大小比较(2)叠合法:将角的始边叠合在一起,通过观察终边的位置来判断它们的大小. 5.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________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__的角,这条__________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6. 余角和补角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两个基本定理: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例题之 能力提升】一. 角的基本概念与度量计算【例1】 如图AOE 是直线,图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 A .7个 B .9个 C .8个 D .10个【变式】01.在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它们应如何表示.0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 .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 .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 .两条线段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03.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角是一条直线B .周角是一条射线C .反向延长射线OA ,就是成一个平角D .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 【例2】 如图,填空:AOD ∠= + + ;BOC ∠= COD AOC -∠=∠- ; AOB ∠= BOC -∠;AOC BOD BOC ∠+∠-∠= .【例3】38.33°可化为( )A .38°30′3〃B .38°33'C .38°30′30″〃D .38°19′48″〃【变式】01.把下列各角化成用度表示的角:⑴15°24′36″〃 ⑵36°59′96″〃 ⑶50°65′60″〃02.⑴3.76°= 度 分 秒⑵3.76°= 分 秒 03.计算:⑴23°45′36+66°14′24″; ⑵180°-98°24′30″;〃⑶15°50′42″×3; ⑷88°14′48″÷4二.角平分线、余角与补角【例4】 若∠α的余角与∠α的补角的和是平角,则∠α= .【变式】01.如图所示,那么∠2与12(∠1-∠2)之间的关系是( )A .互补B .互余C .和为45°D .和为22.5°02.如果∠α和∠β互补,且∠α>∠β,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①90°-∠β;②∠α-90°;③12(∠α+∠β)④12(∠α-∠β)(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例5】(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 分 COB ∠,若55EOB ∠=︒,则BOD ∠的度数是( )A .35︒B .55︒C .70︒D .110︒(2)如图,分别在长方形ABCD 的边DC 、BC 上取两点E 、F ,使得AE 平分∠DAF ,若∠BAF = 60°,则∠DAE =( )A .15°B .30°C .45°D .60°DC BOA DOECBAFED CBA【例6】 如图,已知2BOC AOC ∠=∠ OD 平分AOB ∠ 且20COD ∠=°,求AOB ∠= .【例7】如图,A '为书面上一点,将书面折过去,使直角顶点A 落在A '处,BC 为折痕,若BD 为A BE '∠ 的平分线,求CBD ∠的度数.三.角的综合计算【例8】以AOB ∠的顶点O 为端点引射线OC ,使得54AOC BOC ∠∠=∶∶,若30AOB ∠=︒,则AOC ∠的度数为【例9】已知40AOB ∠=︒,从O 点引射线OC ,若23AOC COB ∠∠=∶∶,求OC 与AOB ∠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

初一上册数学角度题30道

初一上册数学角度题30道

初一上册数学角度题30道以下是30道初一上册数学角度题,涵盖了角度的基本概念、角度的计算、角度与直线的关系等内容。

请注意,这些题目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1. 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大10°,求这个角的度数。

2. 已知∠AOB = 70°,∠BOC = 30°,OM 平分∠AOC,求∠BOM 的度数。

3. 已知∠AOB = 90°,∠BOC = 30°,求∠AOC的度数。

4. 已知∠AOB = ∠COD = 90°,∠AOC = 30°,求∠BOD的度数。

5. 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4还小10°,求这个角的度数。

6. 已知∠AOB = 120°,∠BOC = 30°,求∠AOC的度数。

7. 已知∠AOB = ∠COD,∠AOC = ∠BOD,求证:∠A = ∠D。

8. 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9. 已知∠AOB = 60°,∠BOC = ∠AOD,求∠COD的度数。

10. 已知∠AOB = ∠COD,∠AOC = ∠BOD,求证:∠A = ∠D。

11. 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3大10°,求这个角的度数。

12. 已知∠AOB = 150°,∠BOC = 60°,求∠AOC的度数。

13. 已知∠AOB = ∠COD,∠AOC + ∠BOD = 90°,求证:∠AOC = ∠BOD。

14. 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小30°,求这个角的度数。

15. 已知∠AOB = 80°,∠BOC = ∠AOD,求∠COD的度数。

16. 已知∠AOB = ∠COD,且∠AOC = ∠BOD,求证:OC平分∠AOD。

17. 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1/2大20°,求这个角的度数。

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

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

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是初中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数轴、角度、正弦、余弦等概念。

通过学习数轴动角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轴上角度的表示与运算,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的例题吧。

1. 某条数轴上有一个点A,坐标为2,现在将这个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问旋转后点的坐标是多少?解析:旋转60度相当于将点A绕原点逆时针旋转300度,根据正弦余弦的定义,可以得出旋转后点的坐标为(-1,√3)。

2. 在数轴上有一条线段AB,AB的长度为3cm,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度,旋转的终点记为C,求线段AC的长度。

解析:根据余弦定理,AC=√(AB^2+BC^2-2*AB*BC*cosθ)。

代入各量得AC=3√3cm。

3. 已知∠AOC为72度,AB=4cm,AC=5cm,求∠BCA的度数。

解析:根据余弦定理和余角定理,可得∠BCA=180-∠A CB=180-∠AOC=108度。

通过以上例题的练习,相信大家对初一数学数轴动角题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轴动角时,能够多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祝大家学业进步,取得好成绩!第二篇示例:初一数学数轴动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数轴是一个直线上标有有序数的线性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和关系。

数轴动角是指在数轴上以一个固定点为起点,通过旋转角度来确定新的位置。

比如在数轴上画一个固定的点O,我们可以以O为起点向右旋转角度θ来确定新的位置,这就是数轴上的一个动角。

动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正负来表示,正表示顺时针旋转,负表示逆时针旋转。

在初一数学中,数轴动角主要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与初一数学数轴动角相关的题目供大家练习。

七年级数学角度旋转题

七年级数学角度旋转题

七年级数学角度旋转题已知角度,求解角度之间的关系和值。

1.当OB和OC重合时,∠EOF的度数为80°,因为OE和OF分别平分∠AOC和∠BOD,所以∠XXX∠BOF=50°,又因为OB和OC重合,所以∠EOC+∠EOF+∠BOF=180°,解得∠EOF=80°。

2.当∠COD从图1所示的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时,AOE BOF的值为定值,因为∠AOC和∠BOD是定值,∠AOE=1/2∠AOC,∠BOF=1/2∠BOD,所以∠AOE-∠BOF=1/2(∠AOC-∠BOD)=1/2∠COD,是一个定值。

3.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180)时,满足∠AOD+∠BOF=6∠COD,解得n=30°。

4.当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MON=60°,因为OM和ON分别平分∠AOB和∠BOD,所以∠MOB=∠DON=30°,又因为∠MON=∠MOB+∠MON=∠DON+∠MON=∠AOD/2=80°/2= 40°。

5.当∠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时,当∠BOC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MON的大小为50°,因为∠AOC和∠BOD是定值,∠MON=∠MOB+∠DON=1/2∠AOC+1/2∠BOD-∠BOC=1/2(∠AOC+∠BOD-2∠BOC)=1/2(160°-2∠BOC),∠BOC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BOC的大小是定值,所以∠XXX的大小也是定值。

6.当∠AOB=10°,当∠BOC在∠AOD内绕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

根据∠AOM:∠DON=2:3可得∠AOM=2/5∠AOD,∠DON=3/5∠AOD,又因为OM和ON分别平分∠AOB和∠BOD,所以∠MOB=∠DON=3/5∠AOD,∠MON=∠MOB+∠DON=6/5∠AOD,∠BOC在∠AOD内绕点O旋转的角度为2t°,根据∠BOC=∠AOD-∠AOB-∠BOA可得∠AOD-10°-2t°=∠BOA,又因为∠AOM+∠MOB+∠BOA=180°,代入可得2/5∠AOD+3/5∠AOD+∠AOD-10°-2t°=180°,解得t=35秒。

初一数学角与角的度量试题

初一数学角与角的度量试题

初一数学角与角的度量试题1.用三角尺画出120°和15°的角.【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三角尺上的角进行组合后画角的能力(1)用三角尺上30°的角,画一个角,再在这个画的30°角的外部,用三角尺上90°的角同30°角的在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画出90°的角.这个图形中的两个角的和就是120°,据此作图解答.(2)用三角尺上45°的角,画一个角,再在这个画的45°角的内部,用三角尺上30°的角同45°角的在、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画出30°的角.这个图形中的另一个角就是15°,据此作图解答.根据题意,作图如下:思路拓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一副直角三角板上的特殊角的度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一条射线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的定义根据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依次分析各项即可。

A、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本选项正确;B、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本选项错误;C、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本选项错误;D、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思路拓展: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注意不要忽略“公共端点”.3.用度、分、秒表示32.260;【答案】32º15¹3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度、分、秒的转化运算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注意以60为进制.先将度的小数部分乘以60化为分,再将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化为秒.据角的换算可得32.26°=32°+0.26×60′=32°+15.6′=32°+15′+0.6×60″=32°15′36″.思路拓展: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由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60,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4.用度表示35025'48"【答案】35.43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度、分、秒的转化运算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注意以60为进制.先将秒的部分除以60化为分,再将分的部分除以60化为度.根据1°=60′,1′=60″得,48″÷60=0.8′,25.8′÷60=0.43°,所以35025'48"用度来表示为35.43º.思路拓展: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60,注意度、分、秒都是60进制的,由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60,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5.下列关于角的描述正确的是:()A.角的边是两条线段;B.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C.角可以看成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图形;D.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的定义根据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依次分析各项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1.计算:13°58′+28°37′×2.解答】13°58′+28°37′×2=13°58′+57°14′=71°12′.2.计算(结果用度、分、秒表示):22°18′20″×5﹣28°52′46″.解答】22°18'20''×5﹣28°52'46''=110°90'100''﹣28°52'46''=82°38'54''.3.计算:1)90°﹣36°12'15″2)32°17'53“+42°42'7″3)25°12'35“×5;4)53°÷6.解答】(1)90°﹣36°12'15″=53°′45″;2)32°17'53“+42°42'7″=74°59′60″=75°;3)25°12'35“×5=125°60′175″=126°2′55″;4)53°÷6=8°50′.5.计算:1)27°26′+53°48′2)90°﹣79°18′6″.解答】(1)27°26′+53°48′=81°14′;2)90°﹣79°18′6″=10°41′54″.6.计算1)25°34′48″﹣15°26′37″2)105°18′48″+35.285°.解答】(1)25°34′48″﹣15°26′37″=10°8′11″;2)105°18′48″+35.285°=140°28′48″.7.计算:1)40°26′+30°30′30″÷6;2)13°53′×3﹣32°5′31″.解答】(1)40°26′+30°30′30″÷6=45°31′;2)13°53′×3﹣32°5′31″=41°32′59″.8.计算:180°﹣48°39′40″.解答】180°﹣48°39′40″=131°20′20″.9.计算:26°21′30″+42°38′30″.解答】26°21′30″+42°38′30″=69°60′=70°.10.(1)180°﹣(34°55′+21°33′);2)(180°﹣91°31′24″)÷2.解答】(1)180°﹣(34°55′+21°33′)=123°12′;2)(180°﹣91°31′24″)÷2=44°14′18″.11.计算:72°35′÷2+18°33′×4.解答】72°35′÷2+18°33′×4=36°17′30″+74°12′=110°29′30″.12.计算:48°39′+67°41′.解答】48°39′+67°41′=116°20′.13.计算:18°20′32″+30°15′22″.解答】18°20′32″+30°15′22″=48°35′54″.14.计算:180°﹣22°18′×5.解答】180°﹣22°18′×5=67°30′.15.计算:56°31′+29°43′×6.解答】56°31′+29°43′×6=245°19′.16.计算:49°28′52″÷4.解答】49°28′52″÷4=12°22′13″.4.计算:(1) 27°26′+53°48′。

初一数学上册:角度的运算要点+练习

初一数学上册:角度的运算要点+练习
【例4】计算:49°28′52″4.
分析:角度与一个数相除,要从度、分、秒依次相除,每次相除所得余数必须化为更小的度量单位,并注意题中要求的精确度,进行四舍五入.
解:49°28′52″4
= 12°+88′52″÷4(49°÷4 = 12°余1°加到28′52″上为88′52″,以下依次计算.)
= 12°22′+52″÷4
=86°22′72″-67°36′50″
=85°82′72″-67°36′50″
=(85-67)°(82-36)′(72-50)″
=18°46′22″.
三、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运算
把一个角度扩大几倍(一个角度乘以一个正整数),可借助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把这个数分别与角度的度、分、秒单位上的数相乘,再把分、秒单位下满60的数向上一位进一.
用竖式计算多位数的加法时,首先要把数位对齐,满十向上一位进一.与多位数的加法类似,在角度的加法运算中,我们可以把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先把满60秒的进为一分,再把满60分的进为一度.
【例1】计算:48°39′40″+67°41′35″.
解:先算秒和秒相加;
40″+35″= 75″= 1′15″;
再算分和分相加;
39′+41′= 80′=1°20′,加上进位的一分为1°21′;
最后算度和度相加;
48°+67°= 115°,再加上进位的度为116°.
所以,48°39′40″+67°41′35″= 116°21′15″.
二、仿照多位数的减法进行减法运算
进行角度的减法运算也与多位数的减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即把同单位的数相减,不够减时,应仿照计算多位数减法的方法先向上一级单位“借一”,把被减数的角度化为分、秒单位上的数都大于作为减数的角度的相应单位上的数,然后再减.

【初一数学】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与两线、内外角、折叠结合

【初一数学】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与两线、内外角、折叠结合

【初一数学】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与两线、内外角、折叠结合初一下学期,还是以代数为主,但是几何知识也不要忽略。

在几何题中,除了常考查的证明题外,也有计算题,常见的计算题有角度的计算、线段长度的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在初一下学期,学习的几何知识点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因此几何计算中以角度的计算为主,也会与角平分线、高线、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几何图形变换之折叠变换等知识点相结合,有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可能会作为压轴题出现在考试中。

类型一:与两线(角平分线、高线)相结合例题1:如图,在△ABC 中,AD是BC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DF∥BE交AC于点F,若∠C=70°,∠BAC=58°.(1)求∠ABE的度数;(2)求∠ADF的度数.分析:(1)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B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BE的度数;(2)依据高线的定义,即可得出∠BED的度数,由BE∥D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解:(1)∵∠C=70°,∠BAC=58°,∴∠ABC=52°,又∵BE平分∠ABC,∴∠ABE=∠DBE=1/2∠ABC=26°.(2)∵AD是BC边上的高,∴∠BED=90°-26°=64°,又∵DF∥BE,∴∠ADF=∠BED=6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解题时注意有运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类型二:与内角和相结合例题2:如图,已知∠1=20°,∠2=25°,∠A=55°,求∠BDC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DBC+∠D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1=20°,∠2=25°,∠A=55°,∴∠DBC+∠DCB=180°-20°-25°-55°=80°,在△BCD中,∠BDC=180°-(∠DBC+∠DCB)=180°-80°=100°.解本题时要注意整体思想的使用,不是每个角的度数都能直接求出,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数学专题五: 角度的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初一数学专题五:  角度的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CPD
t

CPD BPN
t t

∴是定值 .
复习巩固
模块一 钟表问题
演练 1 (1)6 点 20 分,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钝角是________度. (2)在上午 10 时 30 分到 11 点 30 分之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的时刻是_________.
(1)70;
(2)设 10 点 30 分以后,过 x 分钟,时针与分钟的夹角为 ,
专题五 角度的动态问题
模块一:钟表问题
基础数据 整个钟面为 360 度,上面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为 30 度;60 个小格,每个小格为 6 度;
做法
整个分针速度:每分钟走一小格,每分钟走 6 度,1 小时转 360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 小格,每分钟走 0.5 度,1 小时转 30
法一:画图法 法二:方程法
图 5-1
图 5-2
图 5-3
备用图
(1) 90 ;
(2)∵ NOC NOA
AOM NOA
∴ AOM NOC
(3)①当 ON 在 AOC 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t s / s
②当
ON

AOC
的角平分线上时:
t
/ s
s

图 5-1
图 5-2
图 5-3
(1)28, BOE COF (2)仍然成立,设 AOF 为 x,则 EOF AOF x ,
∴ COF x , BOE x ,∴ BOE COF (3)设 DOE x ,则由题 DOF DOE x ,
∴ EOF x , AOF x , AOD x , COF x 由题意得, x ,解得 x ,∴ COF .

初一数学角度题30道

初一数学角度题30道

初一数学角度题30道1. 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大30°,求这个角的度数。

- 咱设这个角是x度哦。

那它的补角就是180 - x度。

题目说补角比这个角大30°,那就可以列方程啦,180 - x=x + 30。

移项可得180 - 30 = x+x,也就是150 = 2x,解得x = 75度。

2. 已知∠A = 50°,它的余角是多少度呢?- 余角的定义就是两个角加起来等于90°嘛。

那∠A的余角就是90 - 50 = 40°,简单吧。

3. 一个角是它的余角的2倍,这个角是多少度?- 设这个角的余角是x度,那这个角就是2x度。

因为它们是余角关系,所以x+2x = 90。

3x = 90,解得x = 30度,那这个角就是2x = 60度。

4. 若∠α和∠β互为补角,且∠α - ∠β = 40°,求∠α和∠β的度数。

- 因为∠α和∠β互为补角,所以∠α+∠β = 180°。

又知道∠α - ∠β = 40°。

把这两个方程相加,就是2∠α=180 + 40 = 220°,所以∠α = 110°,那∠β = 180 - 110 = 70°。

5. 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是120°,求这个角。

- 设这个角是x度,它的补角是180 - x度,余角是90 - x度。

根据题意,(180 - x)+(90 - x)=120。

化简一下就是270 - 2x = 120,移项得到2x = 270 - 120 = 150,解得x = 75度。

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求这两个锐角的度数。

- 直角三角形里,两个锐角和是90°。

设小的锐角是x度,那大的锐角就是3x度。

x + 3x = 90,4x = 90,解得x = 22.5度,3x = 67.5度。

7. 已知∠AOB = 80°,OC是∠AOB内的一条射线,∠AOC = 30°,求∠BOC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学校:班级:姓名:得分:1.计算:13°58ʹ+28°37ʹ×2.2.计算(结果用度、分、秒表示):22°18ʹ20ʺ×5﹣28°52ʹ46ʺ.3.计算:(1)90°﹣36°12'15ʺ(2)32°17'53“+42°42'7ʺ(3)25°12'35“×5;(4)53°÷6.5.计算:(1)27°26ʹ+53°48ʹ(2)90°﹣79°18ʹ6ʺ.6.计算(1)25°34ʹ48ʺ﹣15°26ʹ37ʺ(2)105°18ʹ48ʺ+35.285°.7.计算:(1)40°26ʹ+30°30ʹ30ʺ÷6;(2)13°53ʹ×3﹣32°5ʹ31ʺ.8.计算:180°﹣48°39ʹ40ʺ.9.计算:26°21ʹ30ʺ+42°38ʹ30ʺ.10.(1)180°﹣(34°55ʹ+21°33ʹ);(2)(180°﹣91°31ʹ24ʺ)÷2.11.计算:72°35ʹ÷2+18°33ʹ×4.48°39ʹ39ʹ+67°41ʹ.12.计算:48°13.计算:18°20ʹ32ʺ+30°15ʹ22ʺ.14.计算:180°﹣22°18ʹ×5.15.计算:56°31ʹ+29°43ʹ×6.16.计算:49°28ʹ52ʺ÷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度换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计算:13°58ʹ+28°37ʹ×2.【解答】解:13°58ʹ+28°37ʹ×2,=13°58ʹ+57°14ʹ,=71°12ʹ.2.计算(结果用度、分、秒表示)22°18ʹ20ʺ×5﹣28°52ʹ46ʺ.【解答】解:22°22°18'20''18'20''×5﹣28°28°52'46''52'46'' =110°=110°90'100''90'100''﹣28°28°52'46''=82°52'46''=82°52'46''=82°38'54''38'54''.3.计算:(1)90°﹣36°12'15ʺ(2)32°17'53“+42°42'7ʺ(3)25°12'35“×5; (4)53°÷6.【解答】解:(1)90°﹣36°12'15ʺ=53°ʹ45ʺ;(2)32°17'53“+42°42'7ʺ=74°59ʹ60ʺ=75°(3)25°12'35“×5=125°60ʹ175ʺ=126°2ʹ55ʺ; (4)53°÷6=8°50ʹ.4.计算:(1)27°26ʹ+53°48ʹ(2)90°﹣79°18ʹ6ʺ.【解答】解:(1)原式=80°74ʹ=81°14ʹ;(2)原式=89°59ʹ60ʺ﹣79°18ʹ6ʺ=10°41ʹ54ʺ.5.计算(1)25°34ʹ48ʺ﹣15°26ʹ37ʺ(2)105°18ʹ48ʺ+35.285°.【解答】解:(1)25°34ʹ48ʺ﹣15°26ʹ37ʺ=10°8ʹ11ʺ; (2)105°18ʹ48ʺ+35.285°=105°18ʹ48ʺ+35°17ʹ6ʺ=140°35ʹ54ʺ.6.计算:(1)4040°26ʹ°26ʹ+30°30ʹ30ʺ÷6; (2)13°53ʹ×3﹣32°5ʹ31ʺ.【解答】解:解:(1)40°26ʹ+30°30ʹ30ʺ÷6=40°26ʹ+5°5ʹ5ʺ=45°31ʹ5ʺ;(2)13°53ʹ×3﹣32°5ʹ31ʺ=41°39ʹ﹣32°5ʹ31ʺ=9°33ʹ29ʺ.7.计算:180°﹣48°39ʹ40ʺ.【解答】解:180°﹣48°39ʹ40ʺ=179°59ʹ60ʺ﹣48°39ʹ40ʺ=131°20ʹ20ʺ8.计算:26°21ʹ30ʺ+42°38ʹ30ʺ.【解答】解:26°21ʹ30ʺ+42°38ʹ30ʺ=68°59ʹ60ʺ=69°.9.(1)180°﹣(34°55ʹ+21°33ʹ);(2)(180°﹣91°31ʹ24ʺ)÷2.【解答】解:(1)原式=180°﹣55°88ʹ=179°60ʹ﹣56°28ʹ=123°32ʹ;(2)原式=(179°59ʹ60ʺ﹣91°31ʹ24ʺ)÷2=88°28ʹ36ʺ÷2=44°14ʹ18ʺ.10.计算:72°35ʹ÷2+18°33ʹ×4.【解答】解:原式=36° 17ʹ30ʺ+74° 12ʹ=110° 29ʹ30ʺ.°39ʹ+67°41ʹ.11.计算:4848°39ʹ【解答】解:48°39ʹ+67°41ʹ=115°80ʹ=116°20ʹ.12.计算:18°20ʹ32ʺ+30°15ʹ22ʺ.【解答】解:原式=48°35'54ʺ.(4分)13.计算:180°﹣22°18ʹ×5.【解答】解:原式=180°﹣110°90ʹ=179°60ʹ﹣111°30ʹ=68°30ʹ.14.计算:56°31ʹ+29°43ʹ×6.【解答】解;原式=56°31ʹ+174°258ʹ=230°289ʹ=234°49ʹ.15.计算:49°28ʹ52ʺ÷4.【解答】解:49°28ʹ52ʺ÷4=12°22ʹ13ʺ.。

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9.(2011·扬州)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________.答案 105°解析 如图,∵(60°+∠CAB )+(45°+∠ABC )=180°,∴∠CAB +∠ABC =75°,在△ABC 中,得∠C =105°.12.如图所示,在△ABC 中,∠A =80°,∠B =30°,CD 平分∠ACB ,DE ∥AC .(1)求∠DEB 的度数; (2)求∠EDC 的度数.解 (1)在△ABC 中,∠A =80°,∠B =30°,∴∠ACB =180°-∠A -∠B =70°. ∵DE ∥AC ,∴∠DEB =∠ACB =70°. (2)∵CD 平分∠ACB , ∴∠DCE =12∠ACB =35°.∵∠DEB =∠DCE +∠EDC , ∴∠EDC =70°-35°=35°.13.已知,如图,∠1=∠2,CF ⊥AB 于F ,DE ⊥AB 于E ,求证:FG ∥BC .(请将证明补充完整)证明 ∵CF ⊥AB ,DE ⊥AB (已知),∴ED ∥FC ( ). ∴∠1=∠BCF ( ). 又∵∠1=∠2(已知), ∴∠2=∠BCF (等量代换),∴FG∥BC( ).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求证:∠A+∠B+∠C=180°.分析:通过画平行线,将∠A、∠B、∠C作等角代换,使各角之和恰为一平角,依辅助线不同而得多种证法,如下:证法1:如图甲,延长BC到D,过C画CE∥BA.∵BA∥CE(作图所知),∴∠B=∠1,∠A=∠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又∵∠BCD=∠BCA+∠2+∠1=180°(平角的定义),∴∠A+∠B+∠ACB=180°(等量代换).如图乙,过BC上任一点F,画FH∥AC,FG∥AB,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能证明∠A+∠B+∠C=180°吗?请你试一试.解∵FH∥AC,∴∠BHF=∠A,∠1=∠C.∵FG∥AB,∴∠BHF=∠2,∠3=∠B,∴∠2=∠A.∵∠BFC=180°,∴∠1+∠2+∠3=180°,即∠A+∠B+∠C=180°.15.(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 中,将直线AB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 于点Q ,如图c ,则∠BPD 、∠B 、∠D 、∠BQD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3)根据(2)的结论求图d 中∠A +∠B +∠C +∠D +∠E +∠F 的度数.解 (1)不成立,结论是∠BPD =∠B +∠D .延长BP 交CD 于点E , ∵AB ∥CD ,∴∠B =∠BED . 又∠BPD =∠BED +∠D , ∴∠BPD =∠B +∠D .(2)结论:∠BPD =∠BQD +∠B +∠D . (3)设AC 与BF 交于点G .由(2)的结论得:∠AGB =∠A +∠B +∠E .又∵∠AGB =∠CGF ,∠CGF +∠C +∠D +∠F =360°,∴∠A +∠B +∠C +∠D +∠E +∠F =360°.14.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2.如图,在△ABC 和△ABD 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①AD =BC ;②∠C =∠D ;③∠1=∠2。

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9.(2011·扬州)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________.答案105°解析如图,∵(60°+∠CAB)+(45°+∠ABC)=180°,∴∠CAB+∠ABC =75°,在△ABC中,得∠C=105°.12.如图所示,在△ABC中,∠A=80°,∠B=30°,CD平分∠ACB,DE∥AC.(1)求∠DEB的度数;(2)求∠EDC的度数.解 (1)在△ABC中,∠A=80°,∠B=30°,∴∠ACB=180°-∠A-∠B=70°.∵DE∥AC,∴∠DEB=∠ACB=70°.(2)∵CD平分∠ACB,∴∠DCE=错误!∠ACB=35°.∵∠DEB=∠DCE+∠EDC,∴∠EDC=70°-35°=35°.13.已知,如图,∠1=∠2,CF⊥AB于F,DE⊥AB于E,求证:FG∥BC.(请将证明补充完整)证明∵CF⊥AB,DE⊥AB(已知),∴ED∥FC( ).∴∠1=∠BCF( ).又∵∠1=∠2(已知),∴∠2=∠BCF(等量代换),∴FG∥BC( ).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求证:∠A+∠B+∠C=180°.分析:通过画平行线,将∠A、∠B、∠C作等角代换,使各角之和恰为一平角,依辅助线不同而得多种证法,如下:证法1:如图甲,延长BC到D,过C画CE∥BA.∵BA∥CE(作图所知),∴∠B=∠1,∠A=∠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又∵∠BCD=∠BCA+∠2+∠1=180°(平角的定义),∴∠A+∠B+∠ACB=180°(等量代换).如图乙,过BC上任一点F,画FH∥AC,FG∥AB,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能证明∠A+∠B+∠C=180°吗?请你试一试.解∵FH∥AC,∴∠BHF=∠A,∠1=∠C.∵FG∥AB,∴∠BHF=∠2,∠3=∠B,∴∠2=∠A.∵∠BFC=180°,∴∠1+∠2+∠3=180°,即∠A+∠B+∠C=180°.15.(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 中,将直线AB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 于点Q ,如图c ,则∠BP D、∠B、∠D 、∠BQD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3)根据(2)的结论求图d 中∠A +∠B +∠C +∠D+∠E +∠F的度数.解 (1)不成立,结论是∠BPD =∠B+∠D .延长BP 交CD 于点E ,∵AB ∥CD,∴∠B =∠B ED . 又∠B PD =∠BED +∠D , ∴∠B PD=∠B +∠D .(2)结论:∠BP D=∠BQD +∠B+∠D . (3)设A C与B F交于点G .由(2)的结论得:∠AGB =∠A +∠B +∠E .又∵∠A GB =∠CGF,∠CG F+∠C +∠D +∠F=360°,∴∠A +∠B+∠C +∠D+∠E+∠F =360°.14.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2.如图,在△A BC 和△AB D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①A D=BC ;②∠C=∠D ;③∠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角度练习
【角的相关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B.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C.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D.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是钝角
【角度单位换算】
1.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35.5°=35°5′B.35.5°=35°50′C.35.5°<35°5′D.35.5°>35°5′
2.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A.83.5°=83°50′B.37°12′36″=37.48°C.24°24′24″=24.44°D.41.25°=41°15′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0.25°=900″B.1.5°=90′C.1000″=(
5
18
)°D.125.45°=1254.5′
4.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A.91°20′24″B.91°34′C.91°20′4″D.91°3′4″5.把15°48′36″化成以度为单位是()
A.15.8°B.15.4836°C.15.81°D.15.36°6.35°2′24″=°35.12°=°′″.
7.计算:
1)33°52′+21°54′2)15°23′×43)90°-79°18′6″
4)85°16′-18°47′-(35°22′-26°52′)5)9°÷16
8.如图,AB是一条直线,如果∠1=65°15′,∠2=78°30′,求∠3的度数.
1.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判断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互相垂直的时刻,每个人说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A.甲说3点和3点半B.乙说6点1刻和6点3刻
C.丙说9点和12点1刻D.丁说3点和9点
2.钟表在8:25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3.如图,钟表上显示的时间是12:20,此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4.在上午9时到10时之间,时钟的分针与时针会重合一次,这次的重合时间是()解:九点钟,时针和分针呈270°,时针1分钟走0.5°,分针一分钟走6°
设九点x分重合,则有0.5x+270=6xx=
1 49
11
【方位角】
1.如果从甲船看乙船,乙船在甲船的北偏东30°方向,那么从乙船看甲船,甲船在乙船的()
A.南偏西30°方向B.南偏西60°方向C.南偏东30°方向D.南偏东60°方向
2.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则∠ABC等于()A.40°B.75°C.35°D.85°
3.如图,学校(记作A)在蕾蕾家(记作B)南偏西25°的方向上,且与蕾蕾家的距离是4km,若∠ABC=90°,且AB=BC,则超市(记作C)在蕾蕾家的()
A.南偏东65°的方向上,相距4kmB.南偏东55°的方向上,相距4km
C.北偏东55°的方向上,相距4kmD.北偏东65°的方向上,相距4km
4.甲、乙两人都从A地出发,分别沿北偏东30°、60°的方向到达C地,且BC⊥AB,则B 地在C地的()
A.北偏东30°的方向上B.北偏西30°的方向上
C.南偏东30°的方向上 D. 南偏西30°的方向上
5.如图,小明从A处出发沿北偏西3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南偏西5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再沿与出发时一致的方向行走至D处,则∠BCD的度数为()
A.100°B.80°C.50°D.20°
一、有图
1.已知,如图,点A、O、C在同一直线上,OE平分∠AOB,OF平分∠BOC.则∠EOF=°.
2.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OE平分∠BOC,若∠COE等于64°,则∠AOD 等于度.
3.如图,已知∠COB=2∠AOC,OD平分∠AOB,且∠COD=20°,则∠AOB的度数为.
4.如图,OB平分∠AOC,∠AOD=78°,∠BOC=20°,则∠COD的度数为°.
5.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
(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DOB,当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
(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DOB,当∠COB绕点O在∠AOD内旋转时,求∠MON的大小.
6.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度.
7.如图,已知同一平面内∠AOB=90°,∠AOC=60°,
(1)填空∠BOC=;
(2)如OD平分∠BOC,OE平分∠AOC,直接写出∠DOE的度数为°;
(3)试问在(2)的条件下,如果将题目中∠AOC=60°改成∠AOC=2α(α<45°),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DOE的度数吗?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8.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BOD,射线OE平分∠BOC,∠EOD=42°,求∠EOC 的大小.
9.如图所示,∠AOB=30°,∠BOC=40°,∠COD=26°,OE平分∠AOD,求∠BOE的度数.
10.如图,已知∠AOB=90°,∠EOF=6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COB和∠AOC 的度数.
11.如图,∠AOC与∠BOC的度数比为5:2,OD平分∠AOB,若∠COD=15°,求∠AOB的度数.
12.如图,点O是直线FA上一点,OB,OD,OC,OE是射线,OE平分∠AOC,OD平分∠BOC.(1)若∠AOE=15°,求∠FOC的度数;
(2)若∠AOB=86°,求∠DOE的度数.
13.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直线OC,已知∠AOC≠90°,射线OD平分∠AOC,射线OE平分∠BOC,射线OF平分∠DOE.求:
(1)当0°<∠AOC<90°时,求∠FOB+∠DOC的度数;
(2)若∠DOC=3∠COF,求∠AOC的度数.
二、无图
1.已知在平面内,∠AOB=70°,∠BOC=40°,求∠AOC的度数.
2.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求∠BOC的度数.
3.已知∠AOB=50°,∠BOC=30°,OD平分∠AOC,则∠AOD的度数为()
【拓展】
1.如图,在A、B 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公路走向是北偏东48°,A,B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若公路AB长8千米,另一条公路BC长是6千米,且BC的走向是北偏西42°,则A地到公路BC的距离是()
A.6千米B.8千米C.10千米D.14千米
2.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斜折过去,使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如果BD 为∠A′BE的平分线,则∠CBD=()
A.80°B.90°C.100°D.70°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