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发展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本课时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中的中国,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传统美食的差异、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这些美食与农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农业的概念。
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文资料,找出农业的主要类型。
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活动:教师提供材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学生总结:农业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分布特点活动: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农业西部和东部,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因此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种植业,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主要是林业,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较为繁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3.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联系实际法: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丰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农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农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拓展(10分钟)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
《农业》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农业》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现代化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四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时为第3课时,重点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强农。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案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因地制宜的道理。
继而通过选择职业的活动题,来学习农业布局具体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现状来理解科技兴农的必要性。
四、教学流程1.农业大棚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限制因素是()A.土地B.水源C.温度D.光照2.珠江三角洲把粮田改种蔬菜的原因是()A.自然条件B.气候条件C.国家政策D.市场需求量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4.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主导产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市场D.技术5.下图是宜昌丘陵地区示意图,图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水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
根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这些地区与合适的生产方案对应连接。
(提示:每个地区分别对应一项方案)【参考答案】CDC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农业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定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2.考虑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3.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政策、交通等四、走科技强农之路必要性:①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提高②耕地紧张③产量不稳定④国际市场变化大途径:培育高产品种、温室大棚、农业机械化、现代灌溉技术等未来: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八、课后作业1.家住乡村的同学调查了解家乡的农业科技带来的变化,并填写表格。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秀教案(4页)
“农业”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比如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点,河流概况,水资源分布,土地分布等,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的能力。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讲,对农业的了解太少,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也刚好是本节课将要突破的一个教学难点。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在今后分析问题时思考范围更为全面、更为系统。
并且,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真正落实课标中“因地制宜”这一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相关资料并结合日常经验,知道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指导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不断提高互相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模拟典型情景分析,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习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农业概念及其重要性
2、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
1、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农业的发展、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其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农业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会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提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的定义、类型、生产活动、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农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农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农业发展问题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农业这一领域,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其认识相对较少,理解也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准备农业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你们知道农业吗?农业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如:“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农业》教案
教学设想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第二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次的原理和现状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衔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案例材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农业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等。
同时,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等。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为“中国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与农村地区的变化、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其中,“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该单元的重点,本教案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2.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4.激发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农业建设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农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
例如:周围的蔬菜是如何生产的,茶叶、水果是如何种植的等。
2. 学习(30分钟)利用教材、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状,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3.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包括农业科技的应用、绿色农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推广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 总结(20分钟)学生通过展示讨论结果,总结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5. 教学延伸(10分钟)以课堂外场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农业的发展,鼓励学生走进农田,了解农业生产的细节,加深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方式本次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探究,并通过集体讨论、展示等方式收集信息,形成个人对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五、评估方法1.通过分组展示的方式,评估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课后答案、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互动,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深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业现状和未来方向,加深对农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农业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农业这一生产活动。
教材通过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农业图片,增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知识的PPT,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
2.准备农业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讲解农业的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农业案例,讨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
初中地理人教版农业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美食的差异,并用表格比较的方法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尝试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自信、乐观等积极品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体验成功的积极体验。
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理思想。
教学重点: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农业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3. 通过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2. 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教材阅读、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教学难点:1.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情系…三农‟谋发展”[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设计意图: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农业概念。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四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①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茶叶等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②经济作物的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
①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②农业现代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将不断提高,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①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不同的影响。
②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提高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③气候: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介绍我国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和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茶叶等)的种植技术和特点。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介绍我国农业政策的变化,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6.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7.农业与市场经济: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挑战,分析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农业发展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时加深全班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2.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条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的重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主要农作物及其生长条件。
难点: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5.题型五: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参考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农业分布和农作物生长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观看现代农业技术视频,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思考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利用农业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收集和分析农业发展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或农场,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深对农业实践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农村调研,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讨论区: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准备桌椅、白板或黑板,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
-实验操作台:在教室一角或实验室设置实验操作台,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演示区:确保投影仪、计算机和其他演示设备功能正常,以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 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3.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4.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及发展方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三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2
[出示板书] 2.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
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
胆设计我国的 主要农业部门的发展地区。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出示课件、提问] “情系‘三农’谋发展” 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 意识。) [资料展示] 2004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 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 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开放提问] 你能从我国的国情分析,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 途径吗? (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 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记忆方法形成。) [教师提问] 你能分析一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而华北平原没有 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交流]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华北平原:人口稠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申师生讨论]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三江平原、鄱阳湖 平原、洞庭湖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巨大,为什么三江平原地区禁止开垦, 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湖,你如何解释呢? (关注地理热点,坚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 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 图片:无图栽培、现代化养牛场
[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理解农业地区
差异的原因奠定了基础。)[Leabharlann 师承转板书]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
[出示课件] 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你设计合
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
1
自备部分
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 农业与我们
[教师承转]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 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 (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的。) [师生小结]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 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 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 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补充解释]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 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 牧业、副业、渔业五个大部门。 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 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 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 P99 活动 1.2.。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工业 生产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 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 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 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 费市场。 [教师承转] 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 开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出示课件] 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引导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 [教师小结] 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 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 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自备部分
5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农业将 怎样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
四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请同学 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收 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 补充资料展示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 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 滥垦滥伐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出示板书]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展示从图中获
取的信息。
(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教学后记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我国农业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结合 P106 活动 1,说说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培养学生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迅速 发展状况的认识。) [学生回答] 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长期短 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学生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
产活动的原因吗?
A .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差异原因分
析
北方 东北 [来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3
自备部分
源:]
华北
分界线
南方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
已学知识上,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
动 3。
[出示课件] P104 活动 3。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4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离城市较近; C——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离城市较远。 [出示板书] 2. 社会经济条件
(1)与城市的距离 [教师承转引申] 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 响因素之一。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 济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 小结提问] 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的影响。你能说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深刻理解影响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因素。) [教师承转]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你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收集一 些关于因地制宜和 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例吗?你能 分析其成功之处 和失误的地方吗?如果是反例,你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 集的资料。 (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 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 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 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 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教师承转] 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哪些更 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 [出示板书] 3.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