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勃的资料介绍

合集下载

王勃人物简介

王勃人物简介

王勃人物简介王勃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27岁,但同时又是富于变化的、丰富的一生。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3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着《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着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

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

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生平简介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年仅二十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诗鉴赏《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

”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

王勃十四岁那年,到六合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

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

王勃初唐四杰

王勃初唐四杰

王勃初唐四杰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对中国的文学作出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欢迎阅读! 王勃(649~676年),汉族,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圣泉宴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寻道观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散关晨度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游梵宇三觉寺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诗题一作“秋日别薛升华”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王勃生平简介.doc

王勃生平简介.doc

王勃生平简介王勃是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王勃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王勃生平简介早年经历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

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未冠而仕龙朔三年(663年)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年),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祸起《斗鸡赋》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王勃人物简介

王勃人物简介

王勃人物简介王勃人物简介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万荣人。

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勃人物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王勃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活了27岁,但同时又是富于变化的、丰富的一生。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关于王勃简介

关于王勃简介

关于王勃简介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王勃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

按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生平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

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诗人王勃生平事迹简介

诗人王勃生平事迹简介

诗人王勃生平事迹简介王勃是初唐的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王勃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王勃的生平简介王勃,字子安,是唐代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作为四杰之首,是一个自由聪慧的人,据史书记载,王勃6岁能写文章,被人称为“神童”。

王勃最擅长的就是骈文,《滕王阁序》就是骈文中的上乘之作。

王勃儿童期时就能作诗人而且构思巧妙,有很高的文学才能,9岁读《汉书》,只出了文中的错误,可见他已经很博学了,到了十岁王勃就看遍了六经,之后12到14岁,王勃去了长安学医,直到663年,王勃回到家乡才积极入仕,不到20岁,王勃就成了朝廷中最年轻的命官。

当上朝散郎的王勃毕竟年轻,文章虽然写的很好,但是人情世故上面还是欠缺的,当时王勃经过别人的介绍进了沛王府,担任修撰,为了得到李贤的欢心,在李贤与李哲斗鸡时写了一篇《斗鸡赋》,此文被唐高宗所阅后,唐高宗命人将他逐出长安。

后来王勃再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经过虢州时,虢州司法凌季为他谋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

期间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而被判死刑,不过后来得到赦免,但从此王勃与官场无缘,他的父亲也因此被贬为南荒之地的县令。

王勃被称为什么由于王勃拥有很高的才能,并且王勃的诗十分的流利婉约,独具一格,所以被人们称为“诗杰”。

但是,王勃最早的称呼是与杨炯、骆宾王以及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并且,王勃在四人当中,排在首位。

王勃出名很早,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便已经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在《滕王阁序》这一文章当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称为了千古名句,受到了后人的万千敬仰,是许许多多文学家的标杆。

王勃被称为什么呢?王勃之所以被称为“诗杰”,除了《滕王阁序》这一名篇之外,还有就是王勃写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送别自己的朋友时必说的一句祝词。

王勃 名篇

王勃 名篇

王勃:名篇一、王勃的生平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的开国元勋王世充的后代。

王勃年轻时聪明好学,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文学天赋。

在他的短暂一生中,王勃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并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其豪放激昂、雄浑壮丽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开元绝艳之才”。

然而,王勃的一生并不如意。

他曾经历过家族衰败、流亡异乡等不幸遭遇。

最终,在年仅27岁时因病去世,未能见证自己成为唐代文学史上重要人物的地位。

二、王勃的名篇——《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勃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

1. 作品背景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时期创作的。

当时,他正身处于流亡异乡的困境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同时,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世界闻名,给了他无尽的灵感。

2. 诗歌内容《登鹳雀楼》描绘了王勃在登上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感。

整首诗以壮丽瑰丽的景象展开,既有对长安城壁、城楼、宫殿等建筑物的描绘,也有对美丽江山和繁荣景象的赞美。

3. 诗歌意义这首诗以其雄奇豪放、气势恢宏的风格,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表达了王勃对家国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壮丽景色和人间繁华的向往。

此外,《登鹳雀楼》还通过描述长安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了唐代盛世繁荣的一面。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历史意义的杰作之一。

三、王勃的影响王勃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的文学才华却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后人奉为楷模。

首先,王勃的豪放激昂、雄浑壮丽的风格开创了新的诗歌境界。

他以自由奔放、豪情万丈的笔触,表达了对家国、对时代荣光和人间美景的热爱。

其次,王勃通过《登鹳雀楼》等作品展示了对长安城市和唐代盛世繁荣的描绘,使得后来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最后,王勃以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

王勃简介文档

王勃简介文档

王勃简介王勃,字子安,是中国唐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卢照邻并称为当时文坛的巨星。

王勃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崇拜,被誉为开创了唐代诗歌的新风格。

生平王勃生于唐初贞观年间,具体出生日期不详。

他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大名县)。

王勃的父亲王宪是一位有声望的官员,因此王勃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王勃年轻时很有才华,他善于写作并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的才华很快被人们发现,并在贞观年间获得了进士科举的考试资格。

由于唐太宗赞赏他的才华,王勃被任命为太子洗马。

但是,由于司马光的反对,他最终被贬为丹阳郡守。

在丹阳,王勃执政有方,改革有成。

他注重教育,修补城墙,加强国防,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改善百姓生活。

他对民间政策的处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赞许。

然而,王勃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太久。

在他任职丹阳郡守仅两年之后,因为被人陷害,他被贬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令。

一时间,王勃的一生陷入了低谷。

他在贬官期间,沉浸于写作之中,不断创作大量的诗歌作品。

他以自己的经历为题材,示意蜕变的渴望和追求,表达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看法,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诗歌作品王勃的诗歌作品以其风格独特而著称。

他的诗歌情感丰富,笔力雄健,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他的作品主题涉及社会现实、个人命运、爱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作风格新颖,宛如清新的春风吹拂人心,带来欢愉、激情和希望。

王勃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滕王阁序》。

这首诗通过描绘滕王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辛酸命运的忧思。

诗中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对后来的文人影响巨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此外,王勃的《登鹳雀楼》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叙述者登上鹳雀楼为线索,表达了对辽阔的天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豪迈的气魄和对人生的向往。

王勃生平参考资料

王勃生平参考资料

王勃生平: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主要事迹: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

”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

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 是著名的诗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王勃的相关资料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王勃的相关资料 王勃简介 王勃,(649 或 650~675 或 676)唐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 人。

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 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 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 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 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 《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 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 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 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 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 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 起了很大效果。

王勃的诗今存 80 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 90 多篇。

王勃的文 集,较早的有 20 卷、30 卷、27 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 编的《王子安集》16 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 20 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 卷,并抄录其中逸 文 13 篇 (实为 12 篇, 其中 6 篇残缺) 。

罗振玉 《永丰乡人杂著续编》 又辑有 《王 子安集佚文》 1 册,共 24 篇,即增杨氏所无者 12 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 篇残 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 及卷三十”。

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 集有《王勃集残》2 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诗人王勃资料简介

诗人王勃资料简介

诗人王勃资料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今存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冠,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

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

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

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

王勃的资料

王勃的资料

王勃的资料简介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初期文学家,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他是中国文坛上最早的五言律诗创作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生平王勃出生于大唐盛世,家境优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聪颖好学,喜欢读书写作,对诗词格外钟情。

年少时期,他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

他师从于当时有名的文学家陆龟蒙,受到了陆龟蒙的指导和影响。

王勃早年在文坛上并不被人重视,但他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

后来,他的才华逐渐被人们所发现,逐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赏。

他的作品开始流传,并为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王勃的写作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大多富有感情,情景交融,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他善于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时事的评论和议论,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代表作品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滕王阁为背景,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王勃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王勃自己文学创作的坚持和追求。

滕王阁序的开头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这一段描绘了滕王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滕王阁的美丽和壮观。

接着诗人写道:“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这一节描绘了滕王阁的内部景观,其中腾蛟起凤和紫电青霜的描写给人以神奇的感觉。

滕王阁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被广泛传诵,并被后世的文人学士们视为楷模。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是王勃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北方边塞的风貌,展现了军士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精神。

这首诗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雄伟景色,展现了北方边塞的壮丽和恢弘。

接着诗人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表达了诗人意欲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登幽州台歌通过描写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祝愿。

王勃的生平事迹

王勃的生平事迹

王勃的生平事迹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是「初唐四杰」之首(「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

他在27岁时所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词赋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阁诗》则是唐诗中的精品,且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

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更是公认的唐诗极品,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唐诗中最能渗透古今、撼动人心的千古名句。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

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

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

勃既废,客剑南。

久之,补虢州参军。

坐事,复除名。

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

勃往交趾省父。

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

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位居「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明过人。

七八岁时,文章就写得又快又好;十几岁,就很有名气了。

但他自恃才高,不巴结权贵,因此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一年秋天,王勃单身一人,千里迢迢地去看望被贬为交趾县令的父亲。

他在九月重阳这天,来到江西南昌(当时称为洪都)。

恰好这一天正是洪都大都督阎伯屿女婿吴子章的生日。

值此秋高气爽,佳节良辰,阎伯屿在临江傍水的滕王阁里大摆筵席,款待全城的达官显贵、文豪才子。

他在一个多月前,就叫吴子章认真写好了一篇《滕王阁序》,以便在宴会上当众炫耀。

王勃碰巧经过这里,只见车马盈门,宾客云集,热闹非凡。

他想进去看看,又觉得自己有些寒酸;无奈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壮着胆子进去吃喝一顿再说。

于是稍整衣裳,尾随源源而来的宾客走进去,在一个空位上坐下,却不料正坐在首席。

大家看王勃少年老成,凛然正气,倒也有几分敬服。

王勃的简介

王勃的简介

王勃的简介 王勃 (约 650|——676 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 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 四杰”之首。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 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 勃的诗作。

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 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 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 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 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

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 的。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 第,授朝散郎。

《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 相类, 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 此王氏三株树也。

”杨炯 《王勃集序》 上也说: “九 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麟德元年(664 年),王 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刘祥道赞其为神 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元年(666 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 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 三年(672 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 令。

上元二年(675 年)或三年(676 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亡,时 年 27 岁,一说,26 岁。

有关于王勃的资料

有关于王勃的资料

有关于王勃的资料 王勃 (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 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王勃的资料,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勃的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 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 表明了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 文学才能。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 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

十岁时,王勃便饱览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 帝内经 》、《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未冠而仕 龙朔三年(663 年) 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 找机会,积极入仕。

麟德元年秋(664 年), 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 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 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 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666 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 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 《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 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祸起《斗鸡赋》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 的欢心。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 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 而叹道: “歪才, 歪才! 二王斗鸡, 王勃身为博士, 不进行劝诫, 反倒作檄文 (古 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 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王勃生平介绍

王勃生平介绍

王勃生平介绍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年仅二十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王勃的资料短一点

王勃的资料短一点

王勃的资料短一点 想知道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 的生平事迹吗?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勃的资料短一点,欢迎阅读借鉴。

王勃 — 生平经历 王勃出身望族, 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 (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 号文中子) 。

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

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 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 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旧唐书》本传谓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 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 《指瑕》 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 成乎期月, 悬然天得, 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 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

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 刘右相。

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

他认为:“辟 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 粟,竭淮海之费。

”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 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王勃 乃应麟德三年(666 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虽然 才 14 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 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 (666 年) 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两年后因戏为 《檄英王鸡》 文, 被高宗怒逐出府。

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

他在《夏日 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 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可 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

总章二年(669 年 5 月),王勃悻悻离 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

王勃生平事迹

王勃生平事迹

王勃生平事迹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勃生平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生平简介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

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

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

”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

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平。

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王勃的资料介绍 诗人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诗人王勃为隋 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诗人王勃之父, 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诗人王 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关于诗人王勃的资料介绍, 希望对你有 帮助。

关于诗人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

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诗人王勃 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 年)卒,年 28 岁。

据此,诗人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 二十三年(649 年)。

而诗人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 年),余春 秋二十有二。

”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 年)。

此为诗人王勃自 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诗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 年),卒于 上元三年(676 年),生年 27 岁。

诗人王勃是初唐诗 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 27 岁,确实令人痛惜。

诗人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旧唐书》本传谓诗人王勃:“六 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 三珠树也。

”又有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 十卷。

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 之, 昔人千载之机, 立谈可见。

”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 (664 年),诗人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 语,求刘祥道表荐。

刘即表荐于朝,诗人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 年)制科,对 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此时的诗人王勃,才 14 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诗人王勃之名,召诗人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诗人王勃。

当 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诗人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 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诗人王勃赶出沛王府。

其实诗人王勃此次受 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诗人 王勃集序》说诗人王勃“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诗人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 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诗人王 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
1/5


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

作为一个集团, 诗人王勃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 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 和边塞, 题材扩大了, 风格也较清新刚健, 对于革除齐梁余风、 开创唐诗新气象, 起了重要的作用。

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诗人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 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 犯罪。

咸亨二年(671 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诗人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 选。

诗人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诗人王勃知医 识药草, 便为诗人王勃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

就在诗人王勃任虢州参 军期间, 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 诗人王勃将罪犯藏匿起来, 后来又怕走漏风声, 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此事甚 为蹊跷,诗人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

据新旧 《唐书》所载,诗人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官奴曹达事, 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诗人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

总之诗人王勃两 次遭受打击,都与诗人王勃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诗人王勃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诗 人王勃的父亲。

王福峙因儿子诗人王勃犯罪, 被贬为交趾县令, 远谪到南荒之外。

诗人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 途中溺水而死, 从而结束了诗人王勃年轻的生 命。

诗人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 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