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盛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而现在,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缺失,无法真正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如何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字词解释和文意分析,过分强调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中理解和感受古诗词。

1.情境导入,感受诗歌意境: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如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营造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2.角色扮演,体验诗歌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以诗中人物的身份通过演绎,亲身体验诗歌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音乐伴奏,感受诗歌旋律:教师可以运用音乐伴奏,让诗歌的朗读更加韵味悠长,更好地展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4.诗歌创作,深刻体会诗歌意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让他们尝试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在创作过程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注重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的学习,加深理解古诗词的创作受到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影响,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要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观念等相关信息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1.结合历史事件,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可以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例如讲解《春望》时,可以介绍当时唐玄宗逃难、国家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2.讲述作者生平,体会诗歌情感:教师可以讲述诗人的生平经历,例如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详细介绍李白豪壮不羁的个性和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豪放情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一道题,虽然对于考生而言有看不懂诗的时候,但掌握训练技巧,总能做出来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训练十大技巧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①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

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

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

①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绘“大鹏”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沧海的大鹏形象。

B.李白充满幻想、非常自信,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番伟业。

C.后四句转入正题,表面上只是指责世人,措辞较为委婉,实则可以说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孔子。

D.“殊调”“大言”指李白的那些不凡言论和豪言壮语。

意思是说我的宏大抱负不被那些凡夫俗子所理解,还常常遭到耻笑。

2.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个性?【答案】1.C 2.这两句既是对李邕的揄揶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体现了李白高度自信、傲视权贵的个性。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有误,《上李邕》一诗是作者写给李邕的,表面是指斥“世人”,实则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世人指“世俗之人”,也暗指李邕;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诗作。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怎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和思想内涵。

但在当今时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普遍相对较低,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语感,夯实基础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理解和鉴赏的基础在于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因此,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关键。

1. 注重诵读古诗训练:大声朗读、读背是培养语感、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有效途径。

反复朗读,学生可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2. 讲解字词句段:古诗词语言精炼,每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字词才能解读诗歌。

教师应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重要句子,并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诗歌语境。

3. 拓展课外阅读:古诗词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作品,并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语感。

二、全面解读,开掘内涵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解读诗歌的内涵,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1. 了解时代背景:每首诗歌都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格局、作者的经历和思想,才能更深入地解读诗歌。

2. 品析诗歌意象:古诗词中使用的意象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体会作者情感:诗歌是抒情达意的艺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需要体会作者的经历和心理状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创作时的背景、经历、目的,明白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升鉴赏能力,深度感悟古诗词的鉴赏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诗歌的主题、情感、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7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7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

21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思想情怀。

(意思对即可)(答“怀才不遇”也可)2.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联想和想象的情境符合诗意即可)【解析】1.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2.考查对诗歌情境的品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独”字展现了诗人在绵远的历史长河中,在浩茫的天地间的孤独渺小,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3.对诗句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

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4.本诗颔联中“割”用字很妙,请加以赏析。

5.诗的尾联蕴含哲理,请加以揭示。

【答案】3.C4.一个“割”写出高大雄伟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下面是几首古诗,请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万顷波光明,一片明月照。

——张若虚问题:1.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谁?2. 第二首诗中,诗人想要做什么?3. 第三首诗中,诗人的身处的场景是什么?二、下面是几句古诗,请你猜猜这些诗的名字。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3.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三、下面是一首古诗的开头和结尾,请你填写中间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四、下面是一首七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下一句。

秋风起,枫叶红五、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请你根据题目写出这首古诗的前两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六、对于以下的古诗,请你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2. 诗人通过描写明月来表达了什么情感?七、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给这首诗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春江花月夜,穿越大草原。

八、以下是一首古诗,请你判断这首诗的作者是否是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九、请你自由发挥,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以上是古诗词鉴赏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古诗词鉴赏:实战刷题闯关训练

古诗词鉴赏:实战刷题闯关训练

古诗词鉴赏:实战刷题闯关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解析】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

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

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

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二)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08《唐诗五首》鉴赏-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8《唐诗五首》鉴赏-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一)(2022·广西百色·二模)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望”字,既写诗人眺望之意,也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B.诗中“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C.诗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人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尾联即景抒情,表达自己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禁不住要高歌一曲《采微》。

2.诗结尾的“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意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在此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答案】1.D2.意思是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当官),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尾联抒发的心情是:现实中知音难觅,只好追怀古代隐士来分担这份寂寥了。

故D项“表达自己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禁不住要高歌一曲《采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故选D。

2.考查对典故内容和作用的理解分析。

(1)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意思是采食野菜。

(2)“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因此“采薇”代指隐居生活(隐居不仕)。

(3)从诗文内容看,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作者借用这个典故,委婉地抒发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情,进而表达了自己有隐逸山林之志。

(二)(2022·福建·模拟预测)阅读《黄鹤楼》,按要求回来问题。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唐诗鉴赏练习题

唐诗鉴赏练习题

唐诗鉴赏练习题题目一:《登鹳雀楼》是一首庆祝功绩的咏史之作,请分析该诗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以其雄浑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感而广受赞誉。

这首诗以登上鹳雀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前代功绩和自我的赞美之情。

通过分析该诗与历史背景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技巧。

首先,该诗与唐代盛世的政治背景密切相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这个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诗中提及的“百战沙场”、“曾经万事成”等表达了当时唐朝的战争胜利和统一大业的功绩,凸显了国家的繁荣和国力的强大。

其次,该诗与士人的风采和自我价值观念有关。

唐代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王之涣作为一位文学家,他通过《登鹳雀楼》一诗,表达了对天下英雄和自身才华的自傲之情。

诗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感慨系之烈士魂”等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豪情和壮志,体现了士人对于成名立业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最后,该诗还与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延续有关。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崇尚古风,对古代的辉煌事迹充满向往和敬仰。

《登鹳雀楼》在表达对历史功绩的赞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壮丽场景和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的“烟销日出不见人”、“云山雾绕楼阁峰”等描绘手法,充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风貌。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雄浑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感,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运用和艺术手法的表现,成功地刻画了当时盛世的社会风貌和士人的自我追求。

这首诗既是对历史功绩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古诗词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古诗词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古诗词鉴赏能力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晦涩和文化差异,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方面常常遇到困难。

因此,为了拓展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本教案将提供一些教学活动和方法。

二、活动1: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1.1 活动目标通过诗歌的欣赏和体验,启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1.2 活动步骤步骤一:教师朗读一首感人的现代诗歌,例如《静夜思》。

步骤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三:教师出示古代的《静夜思》和现代的《静夜思》对比,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1.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在情感层面上与古诗词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从而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三、活动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1 活动目标通过模仿古诗词的艺术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2.2 活动步骤步骤一:教师选择一首构思精巧、表达技巧独特的古诗词,例如《登鹳雀楼》。

步骤二:给学生展示这首诗的全文和注解,引导他们理解并欣赏。

步骤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情感和意境,可以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创作。

2.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四、活动3:开展文化体验活动3.1 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和文化展览,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2 活动步骤步骤一: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例如故宫、西湖等地。

步骤二:参观当地的古代文化展览,如古代书法展、古代绘画展等。

步骤三:让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感受和回顾,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浓厚兴趣。

3.3 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和体验古代文化,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拓展训练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拓展训练

古诗词鉴赏拓展训练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①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捉②银胡辕,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檐(chān):短衣。

②娖(chuò):整理。

③金仆姑:箭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场面,气势宏大,豪情壮志溢于笔端。

B.“燕兵夜娖银胡”,写金兵晚上整理箭筒的情形,正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C.上片“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出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富有感染力。

D.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一方面感叹青春不再,另一方面也感慨壮志未酬。

16.清代陈廷焯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2)答案:15.B(“正面说明”错误,应为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16.①“万字平戎策”指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与上片中词人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相照应,豪迈壮阔之情溢于言表。

②“换得东家种树书”指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写出了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叹息,流露出浓浓的哀伤。

(6分。

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唐)杜牧《赠别二首》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唐代诗人杜牧在其诗篇《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里的“豆蔻”是指()A.十三四岁B.十五岁C.十六七岁D.十八岁2.第二首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1.A2.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1. 题目:《静夜思》作者:李白
诗词: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白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情景,诗人独自一人,凝视着明亮的月光。

他对月亮感到吸引,并且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2. 题目:《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描述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山川河流的连续无尽,传达了人类对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渴望。

3. 题目:《鹿柴》作者:王之涣
诗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
这首诗也是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描绘了一幅无人居住的空山景象,只能听到遥远的人声。

当夕阳的余晖照射进深林,景色反射到青苔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4. 题目:《登高》作者:杜甫
诗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

诗人描绘了登高途中的景色,用生动的描述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苦难。

风声急促,天空高远,猿猴悲鸣,鸟儿归巢。

诗中还提到了滚滚而来的长江以及纷纷落下的枯叶,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你可以进一步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请继续努力学习,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024年春季中考课外古诗文能力训练

2024年春季中考课外古诗文能力训练

2024年春季中考课外古诗文能力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春题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

【乙】钱塘湖石记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

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

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

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

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

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

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

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①岁逢早,湖之利害,尽究其由。

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

②笕:笕决湖。

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

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

⑤押帖:书面说明。

⑥官河:文中指运河。

⑦仍:连续。

1.朗诵甲诗颔联,你认为要重读的字(或词)是:上句_________,下句_________(限各写一个)。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甲诗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人评论甲诗“言外正有余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____,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空格应填什么?
答:鹤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所作的诗句。

答:王之涣
3. 下面哪一组诗句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天净沙·秋思万里长征人未还。

C. 汉家飞燕传异域,万马千骑出边关。

D. 暮色平铺秋溪远,天山一带斜阳。

答: D
4. 现存唐诗三百首中长达____首是杜甫的作品。

答:59
5.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首词是唐代诗人__王之涣__的《登鹳雀楼》。

答:王之涣
二、简答题
1.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答:这句话本意指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和纯真感。

在现代,这句话主要用来形容两个人见面时那份感动和美好的感觉。

2.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正好的温度是少有的感觉”的意思是什么?
答:这句话主要是表现出那种春天的肆意和自由,表现海子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

3. 编写一首五绝古诗,关键词:秋天、月亮。

答:秋夜皓月照江滨,悠悠思绪随云烟。

风萧叶下闻松息,长夜漫漫无眠人。

04诗五首阅读鉴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04诗五首阅读鉴赏-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诗五首阅读鉴赏(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本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 2.抒发了怀才不遇(或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选项“‘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分析。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