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质教案
把意识付诸行动,做到入乡随俗。
从数据中认识到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懂得国家应该扶助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了解国家为实现共同繁荣所实施的举措。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3、知识拓展: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4、发现与分享:
(1)你的班级、社区或者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
(2)你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5、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6、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5、相关链接:课本第58页。
6、小提示: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7、活动园:下面是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了解关于我国民族的基本常识。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由民族分布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从民族杂居的民族分布情况中联系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4、小小分享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了解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懂得国家的建立和建设离不开每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鲜活的事例、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在民族问题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各民族,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民族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的各民族,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民族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56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接触过一些少数民族的同学或文化,但对其深入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民族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故事等教学资源。

2.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民族的信息,准备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风情。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民族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巩固(5分钟)通过故事、实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是关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会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会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此外,学生还将会了解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将会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此外,学生还将会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将会激发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此外,学生还将会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在研究者特征方面,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研究准备,发现学生对其他民族的生活惯、风土人情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因此,教师将会采用多种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便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

拥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但是彼此之间也有着联系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和氛围。

二、图片展示,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1.老师出示各民族分布地图。

2.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我国哪些地区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哪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为什么?3.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补充图片中没有涉及到的少数民族信息。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1.学生观察图片。

2.学生回答问题,查阅资料。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加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小组活动,了解各民族的生活惯和风土人情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进行研究。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该民族的生活惯、风土人情、节日俗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比较好奇,因此,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发展经济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1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1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56个民族是一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民族问题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我国有56个民族,但对其中的许多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56个民族是一家。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国多民族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一个民族团结的活动方案,如一次民族风情展示活动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如帮助少数民族同学解决问题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1)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1)
板书
设计
7、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全班交流,预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郑成功率领军队,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并一起建设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7、出示课本55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的规定。
8、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这条宪法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利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三、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2、出示课本56页“活动园”的《茶马古道》这篇文章,学生读一读,了解茶马古道的地理位置、历史以及在经济文化交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茶马古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上茶马古道的繁华以及茶马古道发挥的重要作用。
3、其实,除了茶马古道,历史上、当前生活中还有很多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大家知道吗?同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预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下令改姓,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文化礼仪。
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能力目标:思考如何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2.视听资料:《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2.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团结合作的场景,有哪些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行为。

2.视频呈现1.播放《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和意义。

2.观看过程中,老师适当停顿引导学生发表观后感和反思。

3.知识扩展1.老师通过演讲方式,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讲解。

2.学生针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具体表示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4.巩固练习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

2.举手发言:随机召唤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并讲述小组讨论的成果。

5.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与中华民族有关的故事或名人传记,并进行分享。

2.家庭作业:制作一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海报或标语。

四、课堂互动1.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讨论和发言。

2.小组合作活动,分工合作完成小组讨论任务。

3.学生们关注并且记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相关表现行为。

4.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思考,增强情感体验和认知。

五、板书设计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一.中华民族概念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1.团结合作2.互帮互助3.社会责任4.文化传承三.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口头讲解、小组讨论等实现教学目标。

特别是小组讨论和阅读分享环节,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特别注意,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概念和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感受到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帮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知识、民族团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各民族的同学,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了解,但系统性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在课后拓展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通过撰写读后感、观后感的方式,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身边的民族团结实例,如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的故事,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的经历等,并将这些实例进行整理和分享。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民族团结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民族博物馆、参加民族团结主题的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后拓展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教师可定期组织课后拓展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4.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服饰、节日、语言等。
5.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同学友好相处。
6.实践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体现民族团结,如何处理民族矛盾等。
7.课程知识点延伸: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探讨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及民族政策。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各民族的风俗习惯。4.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民族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各民族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讲解、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素材。

2.设计课堂活动和讨论话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一些典型的民族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

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围绕民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 理解和感受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法律意识、公民责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法律意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公民责任:学生能主动参与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国家民族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管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课堂纪律较为松散。这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情境模拟和互动交流等方式,但部分学生仍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我发现过于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大家能够理解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维护民族团结。同时,通过学习,大家还培养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当堂检测:
1.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例题4: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此题属于判断题,不计入总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土面积、人口分布等。

2. 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3. 认识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逐渐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交往交融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概念和地理常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可能还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对于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个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首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吗?学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生2:中国有56个民族。

教师:非常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那么,你们知道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制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开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放开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量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了解国家保证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热爱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感情。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打算〔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法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方说是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了解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制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了解谁团结谁强大的道理,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3.通过讨论谁是祖国的亲人的主题,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获得“团结就是力量”道理,学会团结合作。

3.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爱乡爱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课文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如何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自觉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材料:祖国篇)导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个小故事,听完后表现出来自己的情感反应。

讲故事:春天,大地万物都在复苏之时,一位科学家在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物体,它可以让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升华,他决定带着这个物体去寻找更多的适合它的基地。

最终,科学家来到了他的祖国,他为祖国献上了这个神奇物体,祖国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 课文讲解(材料:《中华民族一家亲》)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祖国的亲人,明确谁是我们共同的亲人。

3.让学生领悟到共同的人类命运体系在国家团结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 课文默写让学生现场默写课文,引导他们通过默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天下大同,为何还要讲团结协作的思想?如何践行团结合作的思想?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和班上的同学有哪些事情可以团结合作,让大家都欢笑着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5. 总结点拨1.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课堂学习的收获,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努力进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进对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特色的图片、视频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堂用的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和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民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各民族的特点,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3.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难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各民族风俗习惯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相关内容。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分组扮演各民族角色,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更加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出示人口调查图,从这个图中你看出来什么?(板书:交错杂居)
8.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保障,各民族之间流动更加频繁,看,我们同学中也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的学生请起立。你们能说说生活在这里有什么感受吗?
1.学生回忆,说出民族的名称来。老师适时表扬。
1.学生跟唱《爱我中华》。
2.学生齐说歌名。
3.学生交流。
课伊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烘托氛围,回望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我国是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国家,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了解特点,政策优待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五十六朵花装点着这个大花园,这56朵民族花,你能叫出多少名字来?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听课不认真,不思考问题,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想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
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耐心倾听、尊重其他组员的观点。
能参与小组活动,基本能做到倾听别人观点,简单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加小组活动时不能耐心听取其他组员的观点,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知道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5.正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少,有着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
1)出示小知识: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这些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除了自治区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第1课时
提供者:高嵘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8.学生交流,让少数民族的孩子感受来自大家的温暖,让汉族的孩子明白更要关心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
通过对图形、法律法规等小常识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方式充分调查学生的经验,感受民族构成的特点。
3.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扬州就有个自治乡,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4.学生交流民族情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搜集身边不同民族学生之间故事、不同时代各族帮助的故事,多角度去搜集。)
以身边的事例拓展开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不同人物感人的故事,感受民族和谐相处的情感,实现教材语境与生活情境的有效链接。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本课中的法治教育,我力求让学生自己读中说,读中悟,帮助学生从法律法规的习得状态从对老师权威的依从变成对法律法规意义本身的认同,从刚性的外在约束转化为柔性的内在自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归纳提升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2.学生交流,汉族人数占全国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五,其他民族人数占百分之八点五。
3.共有55个。
4.学生交流民族分布的特点。
5.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五大自治区,认读自治区。学生交流感受国家政策法规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6.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针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
7.学生交流,感受民族交往交流频繁,趋势明显。
2)目前,你们知道全国已经建立了多少个自治区,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来吗?引导学生认读这五个自治区。
3)除了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出示第四条内容。学生认读,说说看了这两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6.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了少数民族,保障了的权利和利益,除了这些,国家在教育、经济上也对少数民族有了些政策照顾,有谁知道有哪些政策照顾?(随着学生的交流,着重讲讲精准扶贫、兴边富民行动等方面的政策)
2.扬州高邮菱塘,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视频《爱驻菱塘》。从这个片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将进行知识问答。
1)江苏省有几个少数民族自治乡?
2)菱塘在我们扬州的什么地方?
3)在菱塘,主要生活着哪族的人?
4)在菱塘,回族人和几族同胞共同生活着?
5)在菱塘,回族人生活得如何?
6)回族人和其他民族相处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后作业
积极认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汉族人口众多
和谐相处少数民族人口少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歌曲导入,经验回望
1.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的生日,在那天大街小巷都会响起了一首经典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2.播放《爱我中华》。
3.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爱我中华》),听了这首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一家亲”,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板书:中华民族一家亲)
7)回族人的服饰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8)回族有个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9)回乡民族体育项目邀请赛中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节目。
10)回族伯伯资助了汉族孩子上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像菱塘这样各族人和谐相处,紧紧依靠着,互相帮助的事例还真不少呢,观看录像:庄仕华《爱洒边疆肝胆相照民族情》。
评价指标
优秀(8-10)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评
互评
师评
加分
资料搜集
能根据要求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
能进行资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马虎,不能全面将资料搜集齐全
课堂听讲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上无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能思考下问题,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的现象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教学,我着重抓住教材中的范例和空白,先引导学生“入伙”教材,同时在课堂上拓展的事例,如:接地气的家乡高邮菱塘的回族人,也“入伙”学生,在充分“接童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经验。在儿童当下的课堂生活中,过去的经验被唤醒,被梳理,被反思,伴随着儿童丰富情感体验的发生。儿童的社会情感得以培养,实践智慧得以提高,引领未来生活的课程价值得以实现。
4.像这样画面你还知道哪些,课前大家也进行了搜集,来我们一起交流下。
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要携起手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共同创建这美丽的祖国,把祖国这个大花园打扮得更加漂亮。
1.学生猜猜扬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
2.学生看视频,交流获得的信息。
3.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回汉和谐相处的民族关系。
2.和老师一样属于汉族的学生起立。你们看,班级大多数学生站起来了,汉族学生真不少呀,究竟有多少人呢?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出示饼形图,你想说什么?
3.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少,所以我们统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族种?
4.这些民族花分布在大花园的什么地方呢?出示民族分布图。看到这个分布图,你想说什么呢?随着学生的交流,引导板书(大散居小聚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