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播电视监测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测试与评估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测试与评估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是一种用于接收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酒店、办公室等场所。
为了确保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对其进行持久性与稳定性的测试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一、测试目的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测试旨在评估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使用寿命。
二、测试内容1. 设备性能测试:测试设备接收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
使用标准化信号源和测试仪器,对设备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包括信号接收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
2. 设备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连续运行测试来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设置设备在不同环境温度、湿度、电压波动等条件下运行,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记录。
3. 设备故障率测试:对设备进行长时间运行,记录故障发生的频率和类型,并进行故障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故障率进行评估,可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和质量水平。
4. 设备抗干扰能力测试: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引入外部干扰信号,观察设备对干扰信号的抵抗能力。
测试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评估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5. 设备耐受性测试: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引入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如电磁辐射、温度变化等,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
通过测定设备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性能,可以评估其耐受性和使用寿命。
三、测试方法1. 设备性能测试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信号源来进行,测试过程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和记录,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设备稳定性、故障率、抗干扰能力和耐受性测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测试条件,进行长时间运行和监测来完成。
测试过程需要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发生情况和原因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3. 在进行测试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的安全。
四、测试评估及报告根据测试结果和相关标准,对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数字水印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作用
容准确而完整的播 出。
节 目内容 的品质 。
图1 数字水印嵌入通用模型
1 . 3 几种主流的数字水印算法
1 . 3 . 1 空间域水印算法
水印直接隐藏入原始数据信号中,算 信号处理 中容易被破坏。
法 简单 ,速度 快容 量 大且容 易实 现 ,
1 . 3 _ 2 变换域水印算法
1 . 1 . 3 鲁棒 性 ,鲁棒 性又 被称 为健壮
性 ,是数 字水 印极 为关 键 的特 性。可
作 ,如滤波、剪切 、编码 ,也包括一些
当今 学术 界 的热 门研 究课 题之一 ,数 1 . 1 . 1 安全性 ,水 印一旦被 嵌入 到多 靠 的数字水印应 能承受某些数 字处理操
分支 。数字 水 印技术 是指 利 于数字 信 具 有很 强 的对抗性 ,可 防止 恶意 的删 未经授权的恶意破坏 ,其仍然 可以从多
是基 于密码 学为理 论基 础 ,但通过不 断加 长密码 长度来提 高系统等级 的方法变得越 来越不安全 。近年 来数 字水印技 术发展 迅速 ,并且被 认为是 内容版权保 护的最有 效的解决方案之 一。
关键词 :数 字水印 嵌入及提取算法 插播监测 错播 监测
数 字 水 印作为 数字 内容 版权 保护 1 数 字水 印技术原 理 的一 种解 决 手段 及关 键技 术 ,也 成为 1 . 1 数字水印的主要特征 团 字水 印技 术也 是信 息 隐藏技术 的重要 媒体数据 中,越难破译 、越坚 固越好 ,
将数 据量化 运用 到 D C T变 换域 中 ,通 2 . 2 音视频延 时监测
术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不断深 人,
过 融合水 印过 程 和量化 过程 ,有效 抵
浅论数字有线电视监测系统
射频信号作为数字有线电视监测系统视频采集的信 号源。通过服务平台提供的监测服务器及码流解扰 解密设备进行数字电视视频信号采集、 回传 、 信号指
标测量。可以实时在本地将支持至少 2 路音 、 9 视频 信号存储为音 、 视频文件 , 供总局随时调用。通过 回 传前端视频信号 , 观反应 当地节 目播 出内容与质 直 量, 可以实时进行监控。另外录像文件 可以作为异 态判定的重要依据 , 也可以为全 国数字 电视监管业 务提供重要视频资源。
电视信号系统播 出质 量和播 出内容进行实时监测 , 对 非法 播 出和 突发 事 件 自动 监 测 报 警 , 高有 线 广 提 播 电视传输 网络应对非 法播 出和突发事件 的能力 , 已经成为省局监测中心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监测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所管辖地域 内的监测前端采
构信息的采集 、 传输信号技术指标监测和数字有线 电视节 目内容监测功能。
政 监管 力度 的同时 , 采用 技 术 手段 , 对全 省 有线广 播
体系的运行状况 , 确保正常广播 电视信号在传输过 程 中的安全 , 数字 电视节 目在全省的有效覆盖和信
息 的准 确性 , 为相关 部 门提供 服务 。
1 数 字有线 电视监测系统应该具有 的 功 能
数 字 有线 电视监 测系统 应该 具有对 播 出前 端 机
1 8
甘 肃
科
技
第 2 卷 7
询授权相关的统计信息或明细 , 获取节 目的用户数 ; 从CS A 缓存设备中查询相关信息, S S 与 M 中的信息
可为其他服务平台提供运营经验。 2 4 音 视频数 据 的采 集 . 每一个播 出服务平台和节 目服务平 台都提供 了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卫星、有线、无线为一体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影响着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量新媒体蓬勃兴起,广播电视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是规范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满足百姓享受高质量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自治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是自治区“智慧广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技术先进、政令畅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这是一项涉及政策和技术的系统工程。
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应急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全媒体云架构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全网络的互联、互通、互动,有效应对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是广电系统肩负的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一、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现状(一)机构设立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监管中心成立于2013年,全区12个盟市和二连浩特、满洲里2个计划单列市中,除4个盟市没有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外,其余10个盟市都成立了监测机构,需设立旗县级监测分中心的82个旗县中,均没有专门的监测监管机构。
(二)业务开展情况自治区广播电视监管中心于2013年开展系统建设,目前建立了自治区监管总平台、呼和浩特监测前端、自治区内容监管系统、互联网视听监管系统。
完成了阿拉善、巴彦淖尔、乌兰察布、赤峰、通辽、兴安盟监测分平台建设,并与自治区总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自治区监测监管平台自治区广播电视监管中心监管平台及呼和浩特监测前端实现了对呼和浩特地区(含自治区级和呼和浩特市级)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内容、质量和安全监测。
可对呼和浩特地区从制作、传输到覆盖各种格式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监测,包括AES、SDI、ASI、QPSK、QAM、FM、AM、PAL、CMMB、HDTV。
基于IP的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构设计与实现
强的 扩展性, 满足更多节目 长时间 可以 或更
3 系统特点和优势
从上述设计可以看出
各个子系统通过I方式进 P
的存储需求。
系统采用 B 架构, / S 能够方 便地进行终
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端扩展, 在线升级和增加系统用户。
33 .高可靠性
由 于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其安全性和
24管理子系统 .
管理子系统由we 服务器、 b 流媒体服
接收来 自解复用器 的I组播 务器、 P 数据库服务器组成, 负责整个系统对 MP G2 实时进行转码, E -流, 将 外信息发布和流媒体发布。 系统访问 用户
转 码后的 音视频数据以文件 可以远程登录到系统 , 形 根据系统赋予的权 式存储在存储系 统中 编码格 限访问特定的系统资源, 。 进行信息查询、 音
秩序十分必要。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广播
接收由 解复用设备发出的P 并按预设方 I 流, 式集中 显示在屏幕上, 供工作人员 对信号进
21 。 信号接收子系统
信号接收子系统将接收到的A I S 信号 行监测使用。同时, 监测显示服务器 ( 如图
电视播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新的 ( 加密或未加密) 经 , 过专 AI 用的 S 解扰设备 2 所示) 还可以对音视频信号进行监测, 并
r
)嘶 ;鱼 ,
辫 。 矗
基于 _ 的数 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 P 的设计与实现
文/ 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地球站 浮沉 / /
摘 要 : 文介 绍 了一 种 基 于 I 本 P的数 字 电视 信 号 监 测 系统 , 详 细 讲 述 了
该 系统架构 、基本 组成 以及各 个模 块的功 能 ,并对 系统 所具有 的特点 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数字 电视信号 监测 系统 设计 特 点
应用ITU-R P.1546建议书进行广播电视监测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
()19 2 4年 , 际 电 联 无 线 电部 门公 布 IU R P 3 0 6 9 国 T - 7-
过 去 ,广 播 电 视 监 测 工 作 主 要 使 用 IU .7 T -R P 3 0号 建 议 书 ( 0 z 10 MH 频 率 范 围 内 的 米 波 和 分 米 波 广 播 业 务 ( MH 至 O 0 z 3 传 播 曲线 》 对 测 量 信 号 结 果 进 行 预 测 分 析 。由 于 美 国 、 洲 , 欧 和 日本 地 面 综 合 业 务 数 字 广 播 ( D - )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广 I BT 等 S
号 建 议 书 , 加 了 以 下 T r i 增 T A, er n a
Cer c n l) 米 波 段 数 字 业 务 的地 点 概 率 校 正 , 线 有 效 l a eA ge . an 天
高 度 在 O 3 .m和 1 0 m 以上 的 外 推 方 法 , 收 天 线 不 等 于 ~ 75 0 2 接 1m时的 高度增 益校正 因子及 陆海 混合路 径的 内插 因子等 i O
播 标 准 的确 定 ,许 多 国 家 不 断 开 始 启 用 大 量 的 数 字 电 视 频
道 , 技 术 人 员 进 行 测 量 结 果 分 析 时 , 现 使 用 IU .7 在 发 T -R P 3 0 建 议 书 有 很 大 的 局 限 性 ,难 以 全 面 满 足 业 务 工 作 的 需 要 。 2 0 年 ,国 际 电联 公 布 了 新 的 lu .5 6 议 书 ( 0 z 01 T —R P 14 建 ( MH 3 至 3 0 MH 0 0 z频 率 范 围 内 地 面 业 务 点 到 面 的 预 测 方 法 》 取 代 lu R P 3 0号 建 议 书 ,之 后 ,在 2 0 T — .7 0 4年 和 2 0 0 6年 国 际 电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基点与重点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基点与重点摘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兴科技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媒体之间的融合与发展,而且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转型升级。
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的监管基点以及监管重点。
有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认知,从根本上意识到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且要把握当前时代发展的特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全面提高监管工作的实际水平。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基点与重点引言:在融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结合当前融媒体的发展特色,进行创新和优化,结合传统传播的优势,进行及时的创新,全面提高建设传播的实际水平和效果。
建立完善的监管管理体系,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真正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基点1.1智慧监管水平有待提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在开展监管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现有的智慧,监管能力不足,整体的管理水平不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
要想实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监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标准,同时要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规范流程。
但是现有的监管制度滞后就会影响智慧监管工作水平的提升,也会影响各项工作模式的转变和升级。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重视各项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并没有从国家层面上对现有广播电视监管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各项监管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
很多省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独立的发展布局,但是从具体的布局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各自为政和相互独立的问题。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摘要: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的要求与标准也不断提升,这也倒逼广播电视的播出内容、播出形式不断地发生变革。
在此背景下,实现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杜绝传输过程中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已成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的先决条件与基础支撑。
基于此,本文将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网络安全;信号监测1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设计需求分析1.1 系统概况分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系统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将监控安全广播系统和硬件等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此使得系统既具备对广播电视节目输出信号的监测功能,还能够有效保障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该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安全和自动化监控任务操作,从而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期间的音、视频等安全传输,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事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当中实现对节目播出问题的排查和及时处理。
1.2 需求分析首先,该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实现了对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监测、信号质量监测、电视节目内容监测以及中心画面显示和数据存储和分析等。
其次,该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地方有线广播电视数字信号实时监测、地方电视前端的设备进行监测管理、节目内容采集、存储、回传调度等达到全面监管的要求。
因此,设计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功能:第一,监控系统应当具备可以实现对广播中波、广播调频、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等进行动态监测以及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的调度控制能力。
该功能可以实现对广播节目的安全、质量、内容进行全面检测,发出警告信息以及调度指挥指令等。
第二,在监测系统设计时,需要解决无法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给对应播出单位这一问题,还要能够有效解决调度系统无法实时、动态地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告警信息自动向相关单位发送的问题,以此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高效管理。
第三,该系统设计时需要将监测功能与调度功能两者有机整合在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平台当中。
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试论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由监测中心、监测前端、传输网络3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对于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和设想,对于今后提高数字电视监测技术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数字电视;检测系统;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05-020 引言目前,数字电视平移已经渐入尾声,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是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数字时代与传统模拟时代的广播影视技术体系相比,在传播方式、服务方式、技术系统以及运行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依靠值班员对播出情况进行监测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对数字电视播出质量、传输质量和播出内容进行准确、快速的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成为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当务之急。
本文本着从当前广电技术飞速发展的实际出发主要探讨了如何组建数字电视监测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1 监测系统组成及功能监测系统由监测监管中心平台、存储系统、显示系统3部分组成。
监测监管中心平台是系统的核心管理平台,负责总体协调、管理各监测前端设备,下达监测任务,对监测前端回传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汇总分析,按要求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报表和分析报告。
存储系统主要用于各种监测数据、告警信息、故障时段的音视频内容的存储。
显示系统将有线前端任意一套有线电视节目(或组合多画面)和无线广播的音柱显示在电视墙上。
1.1 监测监管中心平台在监测监管中心平台设置6台高端服务器,其具体分工如下::1)web服务器。
在监测中心局域网内,任意主机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通过权限认证后提供相应显示界面,完成对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的录像文件的查询、访问,以及通过应用服务器对监管分前端下达指令的任务;2)流媒体服务器(2台)。
为满足监测中心对64个以上回传视音频的实施监听监看,使用2套惠普服务器作为流媒体服务器,完成对监测前端网传视音频的分发和点播。
应用ITU_RP_1546建议书进行广播电视监测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21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年第6期1 引言随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颁布,地面电视广播的监测工作将成为广播电视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在广播电视监测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对地面数字电视信号的监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其中毫无疑问地将会使用到各种电波传播预测工具。
过去,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主要使用ITU-R P.370号建议书《30MHz至1000MHz频率范围内的米波和分米波广播业务传播曲线》,对测量信号结果进行预测分析。
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T)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确定,许多国家不断开始启用大量的数字电视频道,在技术人员进行测量结果分析时,发现使用ITU-R P.370建议书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
2001年,国际电联公布了新的ITU-R P.1546建议书《30MHz至3000MHz频率范围内地面业务点到面的预测方法》取代ITU-R P.370号建议书,之后,在2004年和2006年国际电联区域性无线电通信大会(RRC04/06)上,ITU-R P.1546建议书成为规划地面数字电视业务的基础方法。
现就ITU-R P.370号建议书向ITU-R P.1546建议书的演进、ITU-R P.1546建议书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ITU-R P.1546建议书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应考虑的一些因素进行简要的说明。
应用ITU-R P 1546建议书进行广播电视监测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摘要: 随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颁布,对地面电视广播的监测将成为广播电视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提出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应用国际电联的ITU-R P.1546建议书《30MHz 至3000MHz 频率范围内地面业务点到面的预测方法》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以助于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地面数字电视 预测方法 监测 结果分析2 背景情况(1) 199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公布了ITU-R P.370-5号建议书;(2) 1994年,国际电联无线电部门公布ITU-R P.370-6号建议书,增加了以下内容:地形遮蔽角校正(TCA,TerrainClearance Angle),米波段数字业务的地点概率校正,天线有效高度在0~37.5m和1200m以上的外推方法,接收天线不等于10m时的高度增益校正因子及陆海混合路径的内插因子等;(3) 1995年,ITU-R P.370-6建议书的分米波数字业务中,使用了不依赖地形崎岖度的地点概率校正项。
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技术
link appraisement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康言(1980-)女,河南省南阳市,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广电工程。
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2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l.2021◎10万~30万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带来储存工作的高质高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宽带数据传输,对检测内容进行检查与管理,同时快速整理数据变化,同步调整优化,对各项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核实对比,奠定数据采集的基础。
(二)借助网络技术节省人力成本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也要考虑成本问题、技术创新等问题,而正确的思路是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技术优势,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合理控制。
这要求必须仔细思考每一项环节,做好新技术的引入与运用,如针对数据难以监测等问题,推进广播调频发射机房建设。
利用5G网络进行自动化的远程监测,在广播调频发射机房的支持下进行数据的整理与检测,减少人工成本,提升检测时效。
而5G网络实施的远程监测也加快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我们要勇于改造或摒弃老旧模式,充分发挥5G网络技术的优势。
传统监管下,新媒体需要录制、采集等多方位的快速对接融合,而5G时代,广播电视监管监察业务更为复杂,业务项目数量增多,监管压力增大,通过建设广播调频发射机房,走远程监测自动化监测之路是必然导向。
在5G时代背景下,要做好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的制定中引入最新的科技与资讯,把握机遇,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智能家居与广电的结合,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也带来了整体数据传播与推广时效的提升,宽带和其他传输手段的使用局限得到了有效弥补。
新技术的监管运用也降低监管效成本,提升监管质量,方便的存储功能,综合效益更明显。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引入AR技术,其与5G技术相辅相成,实现了广播电视日常监视监管实效的理想发挥。
(三)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信息监测监管力度5G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实效的取得,更要突出信息安全性。
广播电视监测中心IPTV监测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广播电视监测中心IPTV监测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前言:IPTV监管平台主要面向各级监管中心,在一般的市县级监测中心,安播与质量监管是基本监管需求,可以使用配置管理系统结合安播与质量监管系统满足其需求。
安播与质量监管系统完成最基本的信号接入和监管。
展示方式为门户访问和大屏发布相结合。
信号以是ip信号等。
值班人员通过客户端完成信号的实时监看、报警值班处理等基本工作;同时大屏端配合展示多画面、监管覆盖全景、监管统计等输出,配合领导视察等。
摘要:系统概述trinityares IPTV服务器IPTV监控系统采用B/S架构,基于模块化建设、EPG管理验证、内容违规检测与处理、虚拟用户机顶盒体验、业务质量与可用性监控、业务全景显示等子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定制和裁剪。
通过对广电综合播出控制平台、电信传输节点和用户终端的多链路、多层次非法取证管理验证手段,可以满足各级广电监管部门对IPTV全链路、全方位、全业务的监控监管要求。
关键词:IPTV业务;监管系统;BS架构;电信传输;用户终端;监管部门1、系统技术背景IPTV监管平台系统可以随时核查每个IPTV播控平台的节目,防止违规和非法节目流入到IPTV;通过对IPTV用户终端节目内容的跟踪核查及自动预警,定位和防止非法节目插播,实现对IPTV全网的有效监管;对EPG、频道设置、点播节目合法性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取证各类违规节目,达到对IPTV播出内容的可控可管。
总体目标是:从用户终端监控电视节目传播内容防止违规和非法节目流入到电视终端实现EPG信息管理与核查,自动识别隐藏和私增的节目,对非授权节目实时自动上报核查插播节点,违规环节,保障安全播出,提高管理效率2、系统建设介绍2.1、系统简介IPTV监管系统针对集成播控分平台、传输分发平台、用户终端进行二级、三级和六级监管,采集相应的电子节目指南(EPG)、节目内容码流、运行数据等信息,并回传至IPTV中心监管平台,进行IPTV节目监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EPG信息核查、直播频道监管、点播节目的信息归档入库、多画面监看、直播异态报警,播出信息综合统计分析,违规频道节目鉴别发现,历史违规信息登记和核查验证、音视频取证监录、监管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初探
通 信 技术
蛰
◇
广播电视 网络监测技术初探
弓艳青
f 山西广播 电视无线管理 中心 山西太原 0 3 0 0 0 1 )
摘要: 随着我展越 来越 重视 。 广播 电视 网络 的监 测工作是 我 国广播 , E g g 事业 中的组成 重要
了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采集点、 国内外的广播 电 视监测网还有相关 路可直接对已发射的频波进行测量 , 不需要借助接收机进行监测。 的监测 台。 远程遥控设备的工作原理 通常为 : 通过通信路 自己已制 以接收机的中频信号作为测量仪的输入信号 的监测形式 , 此种形式 定的时间 . 将语音压缩文件和相关的测试指标和测试文件等进行 回 需借助接收机来进行 , 我国的监测台通常使用的是测量仪与接收机
6结语
目前 , 我 国广播 电视网络还在不断的发展 , 相应的监测技术也 会随着广播 电视 网络的发展而得到提高, 这对于我们生活质量水平 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广播 电视 网络的监测随着如今广播 电视覆 盖范围的扩展而变得更广泛 , 对于广播 电视多途径的传输模式 , 相 应的监测系统也是不 同的。 为 了保证我 国广播 电视网络的安全有效 的进行 , 监测技术需要 与时俱进 , 促进广播 电视 的共 同发展 。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的开题报告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数字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字电视TS码流的监测则是数字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的关键技术之一。
TS码流监测可以帮助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及时发现、定位和解决数字电视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广播和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障观众的视听体验。
因此,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数字电视监测技术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如信号质量检测、错误码检测、故障定位等,针对数字电视TS码流异常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和技术。
三、研究内容1.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概述2.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3.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在广电领域中的应用4.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法,搜集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电视TS码流异常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其三,通过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际数字电视广播数据进行测试和实验,验证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成果:1. 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关键技术和方法;2. 提出一系列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为数字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提供技术保障;3. 在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领域中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启示;4. 通过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高数字电视广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中的应用姚志强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中的应用姚志强发布时间:2021-09-14T07:35:01.23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姚志强[导读]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广电事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监测监管难度加大,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中,需要的知识和科目越来越多,并且监测计量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广电监管的效率,我们可以从各种监测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管理水平,保障其安全稳定的工作运行,积极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本文审视了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现状,并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功能和作用。
湖南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湖南长沙 410003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广电事业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监测监管难度加大,在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中,需要的知识和科目越来越多,并且监测计量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广电监管的效率,我们可以从各种监测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管理水平,保障其安全稳定的工作运行,积极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本文审视了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现状,并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引言我国对广播电视和视听新媒体的监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监管管理范围和内容在逐渐扩大和丰富,信息处理复杂化,各方面的要求正在不断增加。
为提高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效率,满足日益急迫的内容监测需求,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内容监控,实现对音频节目内容的智能分析处理,科学、准确地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收看的监督管理,保障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早期广播电视内容监控完全靠人力,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无法满足海量内容监测监管需求。
一种简单易行的数字电视节目监测报警系统
该 方案 是基 于模 拟 电视 监 测原 理 , 采用 在数 字 电
2 1年 第 l期 ( 1 0 总第 2 3期 ) 5
设备器件
有 线 电视 技 术
3
一
频 道 , 环切 换 ) 如 果在 巡检 到某 套节 目时该 节 目 循 ,
2 目前 国 内主 流 的数 字 电视 节 目监 测
系统 方 案
目前 国 内有 关 厂 家推 出 的数 字 电视 节 目监 测 系 统 主要 包 括 如下 两 种 实现 方 式 ,一 种是 基 于 数字 T S
视频 信号 再送 到模 拟 信号 监测 系统 , 达到 实现 对数 字
电视 信号 监测 的 目的 。系统 原理 如 图 2所示 。
( )0 9年 1 12 0 O月 份 ,电视 新 闻综 合 频 道连 续 出
现跳 播情 况 , 备厂 家通 过查 询监 录 系统记 录画 面和 设 声音 , 照播 出 系统播 出 记录 , 究故 障 出现规 律 , 对 研 及 时判 断 出故 障原 因 , 在较 短 时间 内解决 了 问题 。 ( )0 9年底 县 内某 单 位 接 受 省 市 宣 传 方 面 的 220
停 留在最 后 一 帧 ,并且 画 面 E G会 显示 该 频道 及节 P
目名 称 。当故 障修 复后 , 系统会 自动重新 运行 。 声音 报警 电路 原理 图如 图 3所 示 。
同时 ,采 用该 方 案建设 的 自动 巡检 报警 系统 , 仅 需利 用机 顶 盒 自身 软 硬什 平 台即 可完 成 监测 报警 功 能, 方案 简单易行 , 不需投资 。 另外 , 配合数字 码流分析
基于CPCI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
编码模块是该系统 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 , 能够实现对数字电视信 随着我 国广播电视有线 网络的不断发展 ,有线数字 电视信号已 号质量的监测 , 可准确甄别无音视频 、 图像静止 、 黑场、 彩条等信号质 基本覆盖大多数地区 ,为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就需要构建一 量异常情况 。该模块可将音视频信号输 出至 F P G A芯片实现无音视 频、 图像静止 、 黑场 、 彩条等信号异常判别后输入编码芯片 , 再将视频 套能够及时 、 高效 、 运行稳定的监测系统。 2 C P CI 架 构 信号转换为 M P E G 1 、 H . 2 6 3等视频编码格式 , 音频能够接收 I 2 S格式 目前 国内主要采用基于 P C I 架构的工控机与 Wi n d o w s 系统及测 数据 , 滤波后将 其转换为 M P E G 1 、 A A C等音频编码格式 , 编码过程中 量板卡组成 的专用监测系统对信号进行监测 ,在实际应用 中 P C I 架 判别图像是 否静止 ,然后 以传输流或为储存应用 的节 目流编码方式 编码后音视频数据 由 C P U经网络进行存储或实时播放 。 构存在通用硬件稳定性 与可靠性不能 实现全天候长期运行 ;软硬件 输 出, 冗余 降低 系统可靠性 、 能耗及效率 ; 功能板卡不支持热插拔 , 需 关机 5 . 质量异 常情况的判别 才 能维护等一些不足 , 目前逐渐 向 C P C I 架构方 向发展 。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 中难免会 出现无视频 、无音 C P C I 架构具有采用开放总线技术 , 便于系统集成 ; 结构设计有 频 、 黑场 、 彩条、 图像静止等异常情况 , 具体判别过程分别描述如下。 利于散热 , 使抗振动 冲击能力有效提高 , 兼容性强 ; 支持热插拔技术 , 5 . 1 无视频判别。 输人至 F P G A的视频信号构成 7 0 4 ×5 7 6 Y U V点 在不断 电情况下插拔功能板 , 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等优点。 阵由其对信号进行扫描 ,扫描值与无视频 Y U V差值在设定范围内 , 嵌入式计算机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愈加广 该点就为无视频点 , 对点阵中各点全部判别后 , 可统计出总的无视频 泛, 基于 C P C I 架构的嵌 入式 系统结构紧凑 、 体 积小 、 可靠性高 。采用 数 , 若 比设定阀值大 , 就能够确定 为无视频 。 模块化设计思想,结合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功能及其特定要 5 . 2无音频判别。由 F P G A对输入 的音频信号进行采样 , 可得每 求, 将特定功能板卡与主板经 C P C I 总线连接 , 实现系统功能 。 秒 的最大值 , 该值经上位机应用程序与设定 阀值进行比较 , 若该值连 续 n秒都比设定阀值小 , 可以确定当前是无音频状态。 3有线数字 电视传输信号特点 国内数字有线电视 目前采用 的是 D V B — C标准 , 设备输 出音视频 5 - 3黑场判别。黑场判别与无视频类似 , 输入至 F P G A的视频信 信号在前端编码 器采 用 M P E G 2编码标 准 ,将 A / D输出信号压缩编 号构成 7 0 4× 5 7 6 Y U V点阵由其对信号进行扫描。黑点 Y值小 , u V 码, 进入复用器实现多套节 目复用 , 经Q A M调制成 T s流或 P s流。 在 值都为 1 2 7 , 在Y U V各扫描值中 , 若该点与黑点 Y U V差值在设定范 8 MH z电视频 道内传输多套数字 电视节 目, T s流 中相关业务信 息与 围内 , 该点就为黑 点 , 对点阵中各点全部 扫描 后 , 能够得到黑点所 占 嵌 入式 监测系统的频 道调谐 、 节 目选择 和定位 、 电子节 目指南 、 解码 百分 比, 若比设定阀值大 , 就能确定为黑场 。 5 . 4彩条判别 。由 F P G A对输入视频信号构成 7 0 4×5 7 6 Y U V点 有重要关系。 4基于 C P CI 的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系统 阵划分不 同区域进行判 断 , 根据 彩条不同特性可划分为 白 、 黄、 靛、 紫、 红、 蓝、 黑八个 区域 , 每获一点后 , 先判别其 属哪个 色彩 区域 , 本系统 由有线数字信号接 口、 码流分析 、 解码 、 编码四个模块组 绿 、 成。 再将其 Y U V值与该 区域对应色的 Y U V比较 , 若该点 Y U V值 与此 区 域Y U V差值在设 定范围 ,就能够认 为该 点与该 区域颜 色相符 , 对 4 . 1有线数字信号接 口模块 此模块 由调谐器 、 C A M卡及各种 内部 总线组成 。射频信号由调 7 0 4× 5 7 6点阵全部判别后 , 能够得 到各区域对应点数 , 若该区域 的条 谐器接收后下行经变频转为中频信号, 射频信号接收频率与码流分 件相符点数都 比设定 阀值大, 能够确定处为彩条状态。 5 . 5图形静止判别。在 电视节 目播出过程中若 出现图像静止不动 析控制接收频率相 同。 4 . 2码流分析模块 的情况称为图像静止 。 画面像素在解码时进行特征统计 , D C T矩形变 此模 块包 含 C P U、 F L A S H、 F P G A、 S D R A M及 内部 总线 等组 件 , 换块形成变换编码单元 , 对D C T块 内图像亮色度取样及像素提取 , 运 以帧内 D C T 编码为基础对其像素特 C P U经外部 总线连接 F L A S H、 S D R A M, 读取 F L A S H中指令 , 再 读取 用帧间编码与运动估算等技术 , S D R A M 中需要数据 , 经I 2 C总线控制调谐器输 出中频信 号 , 被Q A M 征差值编码进行预测 。解码芯 片被上位机应用程序调用统计块 比较 解调成 T s流传至 C A M专用芯片 , 形成解 C A的 r 1 、 s流 , 再 由并 行数 运算结果 , 根据设定阀值对图像是否静止进行判别 。 据总线输入至解码 芯片 , 使一个频点的多套节 目 P E S流实现分离 。 结束 语 4 . 3懈 码模块 综 上所 述 , 该系统采用 C P C I 架构 , 比P C I 架 构更 加可靠 、 稳定 , 此模块具有 8 块解码芯片 , 可对 H - 2 6 4 、 MP E G 一 2 、 A V S等多种视 热插拔便于维护与调试 , 功能扩展性强。 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不同功 频格式实现解码。尽管某些解码芯片可以同时对 多套节 目进行解码 , 能模块 , 实现有线电视 、 开路电视 、 广播等多设备监测 , 建设标准化 的 但 为使 系统运行稳定 , 尽量采用 1 块芯片对应 1 套节 目的解码方式 。 监测 系统 ,对于有线数字广播 电视信号的质量监测具有一定的应用 由于有线数字 电视信号传输时 , 1 个频点最多可同时传送 8 套节 目, 价值 。 参考文献 要使这些节 目能够同时解码 , 在此模块 中设计 8 块 芯片 , 实现对 8套 节 目的分别解码 。其解码原理主要是根据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模块输 [ 1 1 5 r  ̄ ] 修 文. 数 字电视有线传榆原理 与维修 . 北 京: 机械 工业 出版社 , 00 7 . 出解 C A的 T s流 , 经并行数据总线传 至解码芯片 。码流分析模块 中 2 该 对应频点 T S流 已分析完成各套节 目音视频 、 P C R的 P I D,经程序 【 2 ] 苏志武 , 林定祥 , 文章辉等. 数 字电视 系统测量与监 测[ M ] . 北京 : 电子 2 0 0 9 . 自动对解码芯片单独配置节 目音视频 、 P C R的 P I D, 这样就将节 目音 工 业 出 版 杜 。 视频数 字信号分 别解 出,同时设为 I 2 S 格式音频信号与 I T u — R B T . [ 3 愉 建新, 王健, 宋健建等. 嵌入式系 统基础教程[ M 】 . 北京: 机械工业出 6 5 6视频信号输出格式 , 便 于编码模块 的继续处理 。 版社 . 2 0 0 8 . 4 . 4 编码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迅速发展,近几年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的提高,各地市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到现在,内容已经十分丰富。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传输方式也日渐多样化,目前已经呈现出网络联通、卫星覆盖、无线广播、有线入户并存的局面,数字和模拟并存、开放和加密互补、全国连接贯通的传输网络,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任务也随之迅速增加,这就对监测工作提出了飞跃式的要求。
原有的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网,多是采用工控机加采集卡做为监测前端,不同监测任务自成系统,资源无法共享,如河南省。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系统工控机老化、故障率、误报率明显提高,且无法进行系统升级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为确保安全监测、准确监测,组建成为一个数据准确、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反应快捷以及功能齐全的能可靠运行的数字广播电视监测体系,已成为我国省监测任务的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电视节目及广播的播出安全性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组建省级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完善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质量水平自我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反馈电视播出效果和质量的相关信息,检查覆盖状况,实时监测不同的播放系统根据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而播放的具体状况;与此同时,借助相关工具对空中的网络频道以及电波的秩序进行监测,就可以为信号的有效覆盖面积的扩大提供条件,对有效地改善播出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1.2选题意义在数字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内,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
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监测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以监测节目信息、统计异态情况、及时反馈播出信息、保证播出质量、确保收听收看效果等工作要求为前提,扩充数字电视信号监测功能,建立健全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体系,为能够真实确切地反馈电视播出质量和效果的信息和频谱状况,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任务。
1.2我国广播电视监测事业发展历程1952年元月,我国第一座大型广播监测台在上海兴建,并于1955年正式投入使用。
该广播监测台是通过中国、波兰、匈牙利、芬兰、蒙古、原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越南等二十个成员国家组建的国际广播组织的共同决议的为建设第三区收测站而选址建设的。
建设的同时,国际广播组织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资助,特别是原苏联在建设过程中提供了精准的测量设计仪器,并派专家进行技术维护和援助。
1955年10月9日,即该年的第三季度,收测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广播事业局因此将该收测站命名533台。
553台是中国首座完全独立自主运行的广播监测台,全面监测中央发射的各种频率的数字电视播出效果和质量。
到了1956年,我国的第二座独立大型广播监测台在北京开始设计建造,一年之后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和533台类似,因为是在1957年的第三个季度开始使用,所以称其为573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再六个国家先后建设了检测站,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质量和效果,后来又改成了定期流动检测。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又在海口、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广播电视监测站。
到1994年年末,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自此之后,监测已经从播出单位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局级的事业单位,并且直接归广电总局的管理和领导,这更加突出了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使得广播电视监测在政府监管以及保证播出的安全和质量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1989年,首次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会议部署和制定了我国信号覆盖区域的广播电视监测具体计划和发展方向。
此后,地方性的监测体系也大大加强,截至1995年,我国已经有二十四个省,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建立了数字广播电视监测台,全国监测台数量总计超过80个。
在1995年,2001年,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二、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讨论并制定了未来5年监测工作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推进了监测工作的进行。
尤其是2001年的全国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会议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和地方性的新闻出版广电局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发展到现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在其监测中心设立了一大批全自动无人值班全天不间断的远程监控站点以及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系统,构成了规模大、全面性的监测网络,全方位地监控卫星广播、有线和无线广播电视播放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各个省市都在建立或已经建成了监测网络,监测工作在全国得到的全面加强和发展是空前的、史无前例的。
回顾我国对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的发展史,1987年之前,我国主要对短波广播进行监测;1987年起,我国的主要监测对象为调频广播和地面电视;1995年起,监测对象转为卫星广播电视;2002年,开始了对有限电视的监测工作以及对质量投诉的处理工作;2003年,正式开始了有线数字电视检测和入网测评的相关认证工作。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监测工作的业务对象已经由单一的声音广播转变为卫星、有线和无线广播电视,由以往的中短波频段转变为盖米、分米以及厘米波段,同时兼顾了数字广播电视和模拟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1.3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发展情况2011年,我国广电总局设立了监管中心,将原有的收听收看中心、广播电视监测中心、中视卫星公司、信息网络视听监管中心以及安全播出调度中心这五个中心进行了整合,预示着全媒体监测监管时代已经到来。
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于2002年,目前主要监听监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与效果,重点监测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以及中央台部分主要节目。
近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现在日益呈现多样化,有中波广播、开路和有线电视,卫星传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卫星直播、互连网上传输音视频节目、地面数字电视、小屏幕电视、IP电视以及楼寓电视的运用也正逐步展开,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方法不同,监测手段和监测系统的组成也就不一样,并且在其对应的技术水平、功能性质以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上都加大了要求。
河南省现在的监测系统迫切需要扩展数字电视监测功能、升级系统和设备,建立全媒体监管平台。
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安排1.4.1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广播电视监测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结合了河南省的监测体系现状,分析了河南省现有的监测体系的功能,并得出了该体系的缺点和疏漏,针对省级的监测体系建设要求分析、相关技术、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详细发展战略和方案设计进行解释说明。
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系统开发理论的基础与技术标准,例如:数字电视系统、DVB-C技术标准等。
(2)对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功能需求以及可行性阐述。
(3)对河南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现状的介绍,结合单位实际工作业务的要求,升级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亟需扩充数字电视监测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监测平台的技术方案、应用效果。
1.4.2课题的组织结构本文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详细分析了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再按照河南省广播电视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
讲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内在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监测系统现状。
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
本章阐述了数字电视体系,DVB-C技术标准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可行性和需求的分析。
本章结合了河南省的监测系统现状,针对监测体系的功能和应用需求,以及可行性分析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总体设计。
本章主要叙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系统的架构、系统的组成,详细说明了数字电视比对模块的工作原理,明确了本课题的技术创新点。
第五章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
本章阐述了升级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方案,详述了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设计方案。
第六章系统的实现。
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搭建框架、系统的硬件准备、设备的安装、系统的测试方案,总结测试结论。
第2章项目相关理论介绍2.1数字电视系统在黑白电视之后,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成为了电视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发展,近些年来得到了飞跃发展。
用新的数字技术取代了旧的模拟技术,为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数字技术与电视技术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为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们的视听需求。
数字电视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立体电视等。
2.1.1数字电视广播按照扫描标准、视频带宽、不像质量以及图像格式等进行分类,可以把数字广播电视分为高清晰度电视以及标准清晰度电视两类。
根据数字电视信号传输途径的不同,又可以把数字电视广播分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以及卫星数字电视三大类。
根据数字电视的信号加密或者加扰与否,又可以分成面向公众以及条件接受两大类型。
所谓的标准清晰度电视,是指对于图像的主观质量感受和现行模拟电视类似,并且可以传送声音的电视。
所谓的高清晰度电视,是指图像的主观质量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都是像有模拟电视两倍左右,并且可以传送声音的电视。
卫星数字电视就是指借助地球同步卫星以来进行数字电视信号的传播。
有线数字电视是指借助光缆、射频电缆,以及多路微波线路和这三种的组合来进行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是单向广播方式,也可以是双向互动方式。
地面数字电视是用地面广播传输方式来进行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条件接收数字电视是指经过合法授权用户才允许获取服务的数字电视。
2.1.2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不仅要满足电视广播基本功能和服务的要求,还必须具有可扩展性,有发展的空间。
该系统还要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以及组网环境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参数和模式,支持混合模式,时间传输模式和业务特性的匹配,达到业务运转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图2-1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发送端功能框图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的数据桢如上图,该层次结构具有明显的自主技术的特点,该系统能够实现帧结构和自然时间之间的可寻址、可同步,实现充分的灵活性。
《为不知,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把你放在了心头上的人。
难得的是面对片深山广林、教你为人,怎样处事,面对人生;淡泊世事,践行伯乐,明镜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