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大风歌系列 根据视频整理版(供课堂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风歌
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的一个土台上,一位五十五岁的中年男子在群臣的欢呼声中,戴上了皇帝的冠冕。
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与其他君王不同的是,这位皇帝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只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
但是就是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三年鏖战,摧毁强秦,四载奋斗,战胜项羽……创建了延续四百多年的大汉皇朝。
然而更为传奇的是,这位不读书的皇帝,却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刘邦。
他以一介亭长斩蛇起事,仅用七年时间就转身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创造了从布衣到皇帝的神话。
那么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是什么成就了这位布衣天子的传奇人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布衣天子刘邦的传奇人生。
第一节《传奇皇帝》
刘邦的出生传奇:根据史书记载刘邦的妈妈有一天外出,来到一个大湖边,觉得困了就睡着了,梦见了一条很大的巨龙。
梦醒之后回家就怀孕生下了刘邦。
刘邦出生之后,面相非常像蛟龙,史书上记载他鼻子很高,脖子很长,脸很方正,美须髯,就是胡子很漂亮。
赊酒传奇:刘邦好酒,但是家里很穷,经常没钱买酒,于是他经常去酒店里赊酒喝,喝醉了就倒在别人的酒店里睡觉。
在他睡着的时候,酒店的老板居然在他身上能隐隐看见一条龙。
说来也很奇怪,凡是刘邦来赊酒喝的日子,酒店的生意就会变得特别特别好。
于是老板赊酒给刘邦不但没有赔本,反而还狠狠的赚了一笔。
酒店老板很高兴,于是年末的时候就把刘邦欠下的旧债全部一笔勾销了。
刘邦娶妻传奇:刘邦的结发妻子叫吕雉,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吕后,和中国历史上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号称三大女主。
可以算是中国古代最有权势最厉害的几个女人之一。
刘邦娶到这位妻子的过程也非常具有传奇的色彩。
刘邦当时是沛县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官吏(泗水亭长),当时沛县的县令有一个好朋友姓吕,称为吕公。
这个吕公为了躲避仇家来到沛县投奔县令,于是沛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知道县令家里来了客人就都来到他家喝酒。
筹办这个宴会的人就是后来跟随刘邦的萧何。
萧何定下一个规矩,来喝酒的人,凡是贺钱就是红包超过千钱的,就可以到堂屋里喝酒,其他人就只能在下桌或者别的房间喝酒。
刘邦知道消息之后也来蹭饭了,他走到门口说,贺钱万。
但事实上刘邦是很穷的,他当这个小官的工资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一万。
所以他说的这个包一万,是虚的,事实上他一分钱没拿出来。
但他说的这个贺一万惊动了这个宴会的主角吕公,吕公亲自走到堂下把刘邦迎进了屋里。
这个吕公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给人看相。
他见了刘邦之后觉得他的面相非常非常的好,于是宴会散场之后,他就拉住刘邦说:“我一生给无数的人看过相,但从未见过像你这么好的面相,你可一定要珍惜啊!我家里
有一个女儿,我想把她许配给你,你看怎么样?”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他本来就是想来蹭一顿饭的,没想到还顺带着蹭来了一个老婆。
面相传奇:于是吕雉就嫁给了刘邦过起了小日子。
几年以后的一天,已经是刘夫人的吕雉带着女儿和儿子在田里干活,就在这个时候走来一个老人,问吕雉要水喝。
吕雉看老人风尘仆仆,于是不但给了水,还给老人吃了一顿饭。
吃饱喝足之后老人看着吕雉然后对她说:“夫人天下贵人。
”吕雉一听很高兴,于是把自己的儿子女儿都拉过来让他看。
老人看了看指着她儿子说:“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又说她的女儿也是贵人。
吕雉听了非常高兴,老人刚走刘邦就回来了,吕雉迫不及待的把这一切告诉了刘邦。
刘邦忙问这老人走了多久?吕雉回答没多久。
于是刘邦就一路小跑往老人离开的方向追去。
追上老人就问他,您刚才说我的老婆孩子都是贵人,那您看看你我怎么样。
老人看了看说:“相者夫人因而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
意思就是说:你的这个面相,富贵得我不能说,那是非常富贵。
刘邦听了之后很高兴说:“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意思是:如果真的像您所说的那样,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经历传奇:他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接到一个命令,就是押送一群囚徒去骊山。
刚离开丰邑,没走多久,到一个叫丰西泽的地方发现囚犯们逃跑的速度非常快,没走多久就逃跑了很多。
他仔细算了算,没到骊山这些囚犯就应该跑光了。
于是他脑子一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对剩下的囚犯们说:“按照这样的状况,我们都不可能到达骊山,所以我决定今晚就把你们全部放了,但我也触及了秦王朝的法律,从此要藏起来了。
”这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丰西泽纵徒”。
斩蛇起义:这些囚犯听到刘邦这么说就觉得非常感动,大家都觉得刘邦很仗义于是就纷纷决定不走了,从此跟随刘邦。
刘邦就与这些人一起痛饮了一顿。
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囚徒在前面探路。
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从正中间拦腰砍成两段。
在河南的永城至今还留着一个斩蛇碑是一个景点,非常有名。
斩蛇之后又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
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
看见一个老妈妈在哭,就上前问她为什么哭啊?老妈妈回答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化身为一条蛇,被赤帝子给杀了(赤帝子指汉高祖刘邦。
过去说汉朝崇尚火红色,以此神化刘邦斩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白帝子”指的则是秦统治者。
赤帝子斩杀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
大家都觉得听不懂就没有理会。
刘邦酒醒之后听说这件事心里非常高兴,等于说他是赤帝子啊。
这话一传出之后,跟随他的人都觉得他不是寻常人,就更加忠心耿耿的跟着他了。
后来刘邦就在一个叫芒砀山的地方隐居了起来。
因为他此时已经是逃犯了。
这个时候吕雉还是经常去找他,很奇怪的是,她每次都能找到。
刘邦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能找到我的呢?吕雉说:“因为你的头上总有一股云气,顺着这个云气我就能把你找出来。
”
上面的故事呢就是史记中司马迁对刘邦一些传奇经历的记载,这当中有不少与现代科学违背的地方,这些故事其实是刘邦称帝后为了自己称帝更为名正言顺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我们知道有这一说就可以了。
到现在那段历史完整的真相我们已经很难再探知了。
第二节时代玉成
刘邦隐居在芒砀山始终都不是长远之计。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刘邦一生的命运。
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件事就是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
在秦二世元年7月,大泽乡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这些人为什么会起义呢?是这样的,有一批人要被抓取服兵役,从现在的安徽到北京的密云,路途非常遥远。
一路上都在下着暴雨,行路艰难,耽搁了时间,眼看已经误期了。
秦朝的法律是服兵役如果误期到达是要被杀头的。
想想如果一样是死倒不如搏一搏。
于是陈胜、吴广就索性带领大家揭竿起义了。
这次起义揭开了反秦的热潮。
各地的老百姓纷纷起义,把当地的父母官给杀了。
沛县的县令担心被百姓杀掉,于是也打算起兵反秦。
他召集了萧何、曹参两人商议对策。
这两个人就和他建议说,因为他是县令是秦朝的官,百姓不容易相信他。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沛县逃亡在外地的逃犯都找回来,利用他们的人控制住当地的百姓。
于是县令就派了樊哙去找刘邦回来。
刘邦接到这样的消息非常高兴赶紧回到沛县。
没想到这时候县令已经变卦,他担心刘邦不能为己所用,所以他就下令关城门,不让刘邦进来,一边找人逮捕萧何、曹参二人。
这萧何和曹参也不是等闲的人物啊,他们在7年之后都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
他们也算到了县令会有此一举,于是双双翻墙而出,找刘邦去了。
见到刘邦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刘邦一看城门紧闭,听他俩的话之后。
命人把一封信用箭射出去,钉在沛县城里的建筑上,让百姓们看。
内容大致是:“现在外面的世界都已经大乱,各地反秦热潮迭起,老百姓们都纷纷起义杀了自己的父母官。
如果你们执意要护着你们的县令,总有一天他被杀了你们也要遭殃,希望你们能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做正确的打算。
”老百姓们看了之后果然也把县令杀了。
开城门把刘邦放了进来。
刘邦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因为这个地方是沛县,所以后来刘邦在后面的故事里经常被称为沛公。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长。
沛县在秦之前属于楚地,楚国的县长都叫公。
我们常说时代造英雄。
刘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被时代的潮流推到了风口浪尖。
刘邦起兵之后也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陈胜吴广的起义持续了6个月就被秦王朝成功的扑灭了陈胜吴广战败被杀。
此时刘邦的处境也急转之下,失去了他当时的大本营丰邑就是现在的江苏丰县。
在这样的局势下,各路起义军分别走了3条路,有的人自立为王,比如像陈胜吴广他们就是自立为王的,树大招风啊,他们撑了6个月就被杀了。
另一种是立别人为王的,比如说项家的阵营,就是立了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后人继续为王,也叫楚怀王。
那么刘邦走的是哪一种路线呢?刘邦走的这个线路有点类似“加盟连锁”,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
因为他自身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没办法自己夺回丰邑,所以他选择了投奔有实力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项羽的伯伯项梁他是当时这个阵营的首领。
项梁给了他10员大将和五千精兵。
刘邦带着这些人,成功的收复了丰邑。
刘邦也就成为了项家集团的成员。
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战斗。
项梁战死沙场。
他所领导的这个阵营也悄悄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当时他立的楚怀王羽翼逐渐丰满在军中也有了一
定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摆脱傀儡的位置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与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就是谁先打下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楚汉相争)逐渐拉开了序幕……
第三节西入秦关
之前我们讲到,项梁立了楚王后裔熊心为楚怀王。
项梁死后,熊心渴望能够摆脱项家傀儡的角色真正掌握这个军师集团的大权,因此他对这个军师集团的兵权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将项羽的兵权抓到了自己手里。
此时这个军事集团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北上救赵,解救被秦兵围困的赵国;另一个是进入函谷关灭秦。
这时候天下的形式还是秦朝的军队比起义军的军队要强大。
而赵国这边更是聚集了大量的秦国的主力部队。
相比之下,北上救赵比进函谷关要更坚难一些。
于是熊心为了遏制项家的势力,做出了这样的安排,让项羽去北上救赵,刘邦则是入关灭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这一安排削弱了项羽队伍的实力,给了刘邦队伍成长的机会。
在这里,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你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楚汉相争的另一个主角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项羽给人的感觉非常有英雄气概。
但项羽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他很自大也很残暴、不尊重人才、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比如在攻打襄城的时候,因为打得很艰难很辛苦,也损失了不少兵将,在城破的时候,项羽就把城里所有的人全都活埋了。
还有一次,刘邦西汉政府的相国叫王陵。
这个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楚汉战争的时候王陵开始跟随刘邦,项羽得知以后就把王陵的母亲抓来,劝他帮助自己背叛刘邦,王陵就派了一个使者去见自己的母亲,他母亲对使者说:“汉王(指刘邦)是个长者,千万不能因为我,对不起汉王。
”说完就自杀了。
项羽非常生气,就把王陵的母亲给煮了。
这个缺点也是他日后失去民心,在楚汉相争中逐渐走入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刘邦就与他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会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命运。
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缺点而一败涂地。
刘邦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别人的建议,觉得有道理的就会采纳。
对待他的谋士还是很谦虚的。
可以说是这个优点成就了他后来的霸业。
让我们继续回到故事中来,那个时候有一个谋士叫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人。
史书上称他为“高阳酒徒”意思就是落魄的酒鬼。
这个郦食其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低层小吏。
郦食其
性格狂放,县里的人们都称他“狂生”。
陈胜发动反秦起义之后,各路义军蜂拥而起,先后有多路义军将领路过高阳,郦食其多方打探他们为人,觉得这些人都不会有所作为,不值得自己报效,于是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
刘邦率领一支起义军来路过陈留郊外。
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士恰好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刘邦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
一天,这个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骑士,对他说道:“我听说刘邦性情傲慢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你见到刘邦,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骑士回答说:“刘邦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
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所以你最好不要用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
”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那样说。
”骑士回去之后,就把郦食其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不久,刘邦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见面。
郦食其来到旅舍,递进自己的名片。
刘邦此时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妇女洗脚,就叫郦食其进来见面。
郦食其进去后,没有倾身下拜,只是作了个长揖,对刘邦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消灭秦国?”刘邦骂郦食其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残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刘邦听了,立刻停止洗脚,穿戴整齐,把郦食其请到上宾座位,并且向他道歉。
郦食其向刘邦畅谈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刘邦听了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与郦食其一同进餐,然后问郦食其道:“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制定呢?”郦食其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民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之口啊。
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
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
他若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可以作为内应。
”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计策,派遣郦食其前往陈留游说陈留县令,自己带兵紧随其后。
不久,刘邦占领了陈留县城。
刘邦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插入小故事张良与黄石公)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
他的祖父与父亲当了韩国五代的相国,秦灭韩时,张良还是个少年,为了报仇,他“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秦始王东游时,张良与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结果一百二十斤的铁椎“误中副车”。
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通缉刺客,张良改名换姓,藏匿在下邳。
有一次,张良闲着无事在下邳的桥上散步,这时有一个老者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甩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张良吃了一惊,本想揍他一顿,但看见他一把年纪,便强压住怒火,下去把鞋捡上来。
老人把脚一伸说:“履我!”张良心想既然已把鞋捡上来,那就给
他穿上吧,于是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
老人等张良给他穿好鞋后,哈哈一笑就走了,张良目送着老人的背影,觉得这个老头怪怪的。
没过多久,老人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张良越发觉得这个老头深不可测,跪下说:“诺。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来到桥上,结果那老人已经在那里了。
老人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说完转身就走,并说:“后五日早会。
”又过了五天,早上鸡刚叫,张良就来到了桥头,没想到老人又先在那里等着了。
老人又一次生气地责问他为什么迟到,临走前要他五天后记住早点来。
五天后张良再不敢迟到了,他半夜就来到桥头,过了一阵子,老人来了,他高兴地说:“当如是。
”拿出一编竹简,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说完后老人转身就走了,从此以后张良再没见过这个老人。
张良回去后,打开竹简一看,发现是久已失传的《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把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
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随后也起义,他带着数千人来到下邳,张良本来想投奔在留县起义的景驹,路上遇到刘邦,便做了刘邦的助手,他经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对他言听计从。
十三年后,张良跟着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一块黄石,张良就把它带走。
张良死后,他的子孙把他和黄石葬在一起。
由于传授张良兵法的老人没有留下姓名,后人把他称为黄石公。
继续回到故事的主线。
因为楚怀王的约定,刘邦急于想要进入关中,因此他绕过了一个叫做宛城的地方,想要从武关直接进入关中,这时候张良就出场了,他对刘邦说,如果你带着部队绕过宛城不打,直接想进武关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你将面临前有强秦,后有追兵的两面夹击的窘境。
刘邦一想,也对。
于是放弃了这条路线,而改走南阳函谷关。
(智取南阳)刘邦智取南阳依靠了两个谋士,一个是张良,另一个叫陈恢。
沛公率兵西进,通过张良的关系,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
这时候,赵国的别将司马昂正想渡过黄河,进入函谷关。
沛公就向北进攻平阴,截断黄河渡口。
又向南进军,与秦军在洛阳东面交战,战事不利,退回到阳城,聚集军中的骑兵,在南阳县东面和南阳太守吕齮交战,打败了秦军,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吕齮逃跑了,退守宛城。
沛公率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进谏说:“您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目前秦兵数量仍旧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
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那么宛城的敌人从背后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这是一条危险的道啊。
”于是沛公连夜率兵从另一条道返回,更换旗帜,黎明时分,把宛城紧紧围住,围了好几圈。
南阳郡守想要自刎。
他的门客陈恢说:“现在自刎还太早。
”于是越过城墙去见沛公,说:“我听说您和诸侯约定,先攻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
现在您停下来攻打宛城。
宛城是个大郡的都城,相连的城池有几十座,人民众多,积蓄充足,官民都认为投降肯定要被杀死,所以都决心据城坚守。
现在您整天停在这里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率军离去,宛城军队一定在后面追出;这样,您向西前进就会错过先进咸阳在那里称王的约定,后面又有宛城强大军队袭击的后患。
替您着想,倒不
如约定条件投降,封赏南阳太守,让他留下来守住南阳,您率领宛城的士兵一起西进。
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城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定会争着打开城门等候您。
您就可以通行无阻地西进,不必担心什么了。
”沛公说:“好!”于是封宛城郡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
于是沛公率兵继续西进,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降服的。
到了丹水,高武侯戚鳃、襄阳侯王陵也在西陵归降了。
沛公又回转来攻打胡阳,遇到了鄱君的别将梅鋗,就跟他一起,降服了析县和郦县。
沛公派遣魏国人宁昌出使秦地,宁昌还没有回来。
这时,秦将章邯已经在赵地率军投降项羽了。
第四节率先入关
刘邦西进一路都比较顺利,过了南阳郡之后就进入了陕西境内,到了武关.这个武关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刘邦很幸运,秦军竟然没有在这里重点设防,刘邦还是比较顺利的通过了武关,进入了陕西.过了武关之后,刘邦就派了一个人去秦国的都城找一个权势很重的人,赵高.刘邦派去的人还没有回来,赵高就杀了秦二世.然后主动派人来与刘邦商议约分关中之地,就在此时,子婴被扶上了皇位,杀了赵高.子婴即位之后,调动了所有的军队,到峣关设伏.阻击刘邦,于是这一仗刘邦不得不打.他派了他手下的两万军队准备与峣关的军队来一场大战.这里的两万军队几乎是刘邦全部的家底了.但就在此时有人阻止了他.这个人还是张良.他说:秦军尚强,拿你全部的军队去决战,太冒险了,我打听过了峣关的守将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贪财,可以贿赂他.于是刘邦派郦食其带着钱财礼物去找这个守军,这个人手下礼物后决定于刘邦联手,一起打下咸阳(秦国的都城).刘邦非常高兴正要出击,此时又被张良拦住了.他说这只是秦军的一个将领而已,他的兵hia未必是听他的,他准备要与我们合作,这时候一定是他戒备最松的时候,这时候用你的两万军队去打他正合适.第二步是你要派人散出风声,在峣关准备五万人的军粮,要让他们觉得你有五万人,第三步是在附近显眼的地方山上,树林里都要插上我们的旗帜,到处插上.
刘邦突袭了南阳的守军.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乘胜追击一路打到蓝田,打赢了蓝田之战.秦王子婴看看已经无力回天就穿上白衣服,白马捧着皇帝的玉玺就在路旁跪着向刘邦投降了.
这时刘邦就遇到了一个问题,要不要杀子婴.子婴是秦朝的皇帝,刘邦的将领为了复仇都想杀了他.那么到底该不该杀?但是刘邦想,当时楚怀王熊心让我入关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是长者,是仁厚的人,于是他决定放弃复仇,不杀子婴.留待诸侯决定.
等他进入了咸阳,看见金碧辉煌的宫殿,堆积如山的珍宝,绝色的美女他和他的部下都看傻了.他很想晚上就住在秦王宫.但是这个樊哙,站出来反对,说:”你不能住在这里.”樊哙是个粗人,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于是刘邦不予理睬.但是此时张良也站出来反对他.他说出了道理:你们是怎么进入秦王宫的?如果不是当时秦王荒淫无道引起百姓反抗,起义,你能有机会进来吗?如果你住在这里,那和暴秦有什么两样?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于是刘邦听了马上离开了秦王宫,还军霸上,在霸上安营扎寨.他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