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

合集下载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经皮电刺激疗法,即通过给予人体外部电刺激,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经皮电刺激疗法利用电刺激器在皮肤表面施加特定电流和电压,刺激人体的神经和肌肉组织。

通过适当的电流和频率的调节,该疗法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甚至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发展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和验证。

现在,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疼痛管理、神经科学、运动医学等领域。

在康复医学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被用于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在疼痛管理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感,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同时,经皮电刺激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为治疗心脏病、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提供有效手段。

然而,尽管经皮电刺激疗法在医学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不同人对电刺激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经过个体化的设置和调整。

其次,长时间的电刺激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机制和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经皮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医学手段,为康复医学、疼痛管理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

通过合理的设置和调节,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经皮电刺激疗法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经皮电刺激疗法进行一个概述,包括其定义、原理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会详细介绍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包括该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

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根据治疗目的,确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辅助电极100cm2,置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二个小圆电极,直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也可用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找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0.2~0.5ms)和频率(0.66~1Hz)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

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

(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2/3。

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11-18T15:44:57.0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7期作者:饶利斌[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近年来,但脑卒中的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1]。

脑卒中( apoplexy) 又称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 A) ,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2]。

据美国心血管疾病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资料统计每 40 s 就会出现一位新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初期,大约有 69%~ 80% 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发病3 个月后,约有37% 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动作控制不精确,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影响深远[3]。

功能性电刺激(FES)是一种广泛的用于康复的技术,利用电流激活神经支配四肢受脊髓损伤引起的麻痹影响,头部受伤,中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通过FES训练可以在日常功能性活动中得到运动、本体感觉及认知的综合输入,使患者的自主性活动和使用患手进行功能性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4]。

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的前辈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本文将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上肢主要承担复杂、精细、灵巧的动作,尤其是手的功能相当精细和复杂,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远较下肢的恢复缓慢和困难,通常还会伴有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这使上肢所需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更为复杂。

此外,卒中后痉挛经常引起上肢的灵活度减低、关节挛缩、异常姿势、功能活动减低等,也是影响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5]。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3个月后,仅有 20%的后遗症患者的上肢能保留正常功能[6] ,因而争取早期对患肢的手功能进行恢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恢复影响

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恢复影响

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恢复影响张丽娜潘学娟周秀珍金晓琳王阿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脑卒中作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疾病,即使在得到及时救治后,仍易导致患者偏瘫㊂为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率,研究提出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㊂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㊁生活能力㊁神经功能障碍和心理弹性评分分别改善了约116%㊁150.3%㊁55.3%和40.1%,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㊂上述结果表明,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障碍㊁认知障碍和心理负面状态,尤其是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的改善效果卓越㊂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沙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T h e E f f e c t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S a l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h e r a p yo n t h e R e c o v e r y o f L o w e r L i m b F u n c t i o n i n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m i p l e g i aZ h a n g L i n a,P a n X u e j u a n,Z H o u X i u z h e n,J i n X i a o l i n,W a n g A j i a o(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X i n j i a n g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W u l u m u q i X i n j i a n g830000,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S t r o k e a s t h e s e c o n d d e a d l i e s t d i s e a s e g l o b a l l y,c a n s t i l l e a s i l y l e a d t o h e m i p l e g i a e v e n a f t e r t i m e l y t r e a t-m e n t.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r a t e o f s t r o k e h e m 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a 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s a l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o r w a s p r o p o s e d,a n d i t s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w a s v e r i f i e d.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a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s a l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a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c a l s t i m u l a t o r,t h e p a t i e n t's l i m b m o v e m e n t a b i l i t y,l i f e a b i l i t y,n e u r o l o g i c a l d y s f u n c t i o n,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s c o r e i m p r o v e d b y a b o u t116%㊁150.3%㊁55.3%a n d40.1%,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d e g r e e o f i m p r o v e m e n t w a s b e t-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T h e a b o v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s a l o n s a n d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o r s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l i m b d i s o r d e r s,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e g a t i v e s t a t e s o f s t r o k e h e m 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 s,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o r h a s e x c e l l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n l i m b d i s o r d e r s i n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ʌK e y w o r d sɔS t r o k e;H e m i p l e g i a;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S a l o n;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 D O I:10.11967/20242202161引言脑卒中的发病原因通常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从而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受损或脑组织损伤,通常为急性发病[1-2]㊂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故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运动障碍㊁言语障碍㊁吞咽障碍或语言反应迟缓等问题,且上述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问题[3]㊂同时,脑卒中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和易过度解读疾病带来的伤害,导致患者易产生极端想法,即过度医疗或自我放弃,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4]㊂为了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提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沙龙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希望通过该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增强其治疗信心㊂2康复沙龙及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2.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及康复沙龙脑卒中亦作者简介:张丽娜(1983-05)女,汉,辽宁沈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护理;毕业院校:国家开放大学;电子邮箱: 153031024@q q.c o m课题:康复沙龙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㊁心理弹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编号:X J D X1711-2208称中风,具有发病率㊁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尤其在脑出血术后,往往会遗留运动㊁平衡等躯体功能障碍,故需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以提高其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作为一种恢复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的仪器,可通过产生的电流促使瘫痪或麻痹的肌肉产生收缩,有效缓解神经细胞去极化或固定期间的肌肉萎缩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包括功能性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一般在功能性任务期间被用于激活肌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5-6]㊂但由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要求目标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必须完整,因此往往仅使用于脑卒中㊁脊髓损伤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患者[7]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㊂图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电路组成由图1可知,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电路由电源供给电路㊁调制脉冲电路㊁振荡电路㊁功放电路㊁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组成,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类型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肌肉的外周效应即提高肌肉的收缩力㊁抗疲劳能力㊁减少水肿,以增加肌肉质量;当肌肉收缩时,充血脉动反应就会增强,促使皮肤血管舒张,以达到防止肌肉萎缩的目的㊂术后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障碍和认知障碍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焦虑㊁抑郁等心理问题㊂因此,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实时干预,有助于调整其心态,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㊂康复沙龙作为一种集体培训指导干预手段,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督促患者完成功能锻炼项目[8]㊂在康复沙龙中,每一个成员不仅是被辅导者和受益者,也是沙龙中的辅导者㊂通过康复患者的现身说法,让未康复患者看到完成治疗后病友的生活状态,增强其意志,坚定其治疗信心㊂2.2实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㊂纳入标准:(1)确诊为脑卒中;(2)发病时间小于72h;(3)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㊂排除标准:(1)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有其他类型的活动性出血倾向;(3)并发颅内感染㊁颅内肿瘤及颅内出血;(4)有精神疾病㊁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5)听力障碍㊁语言障碍㊂按随机表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㊂实验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疗程为3个月㊂实验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仪㊂在康复训练结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康复沙龙干预:每月分别组织一次由医生指导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㊁心理知识讲座;每月进行两次茶话会或座谈会形式的会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出血康复训练㊁脑出血病因㊁预防㊁治疗和康复的知识的科普㊂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康复操,每次锻炼完毕后,对锻炼进度及效果进行评估㊂每周五下午14:00进行同伴支持教育,由5人或6人组成同伴支持互助小组㊂3实验结果为了研究康复沙龙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效果,设计了上述实验㊂在接受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能力㊁生活能力㊁认知功能和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应用范围及效果见表1㊂表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应用范围及效果疾病类型例数治疗次数电极位置脉冲强度治愈率(%)脑梗死3015四肢强89.7面瘫1510相关穴位中97.6神经衰弱6010相关穴位弱92.4呼吸困难3520膈神经中71.8哮喘3030膈神经中80.6软组织损伤4015压痛点弱90.2骨质增生6030压痛点弱86.6肩周炎6530压痛点弱88.5高血压1515相关穴位弱49.3由表1可知,神经电刺激仪对脑梗死㊁面瘫㊁神经衰弱㊁呼吸困难㊁哮喘等疾病均有治疗效果,其中面瘫的治愈率最高,约为97.6%;高血压的治愈效果一般,治愈率仅为49.3%㊂可见,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治疗范围广㊁效果好㊂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诱发屈肘动作的结果见表2㊂表2 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诱发屈肘动作的角度(x ʃs ,ʎ)实验人员n M PwM Pn C Pw C P150.8ʃ2.550.7ʃ1.550.8ʃ2.150.1ʃ3.1249.8ʃ0.949.9ʃ2.850.4ʃ2.449.5ʃ2.7350.2ʃ2.848.1ʃ2.749.9ʃ3.148.6ʃ2.7449.8ʃ1.449.1ʃ1.350.3ʃ2.550.2ʃ2.5551.2ʃ3.850.3ʃ2.751.2ʃ2.750.5ʃ2.3648.3ʃ4.249.2ʃ2.748.8ʃ2.949.6ʃ3.1751.4ʃ5.750.9ʃ2.151.2ʃ1.851.3ʃ3.7 由表2可知,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可有效刺激肌肉收缩㊂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评分,见图2㊂ 由图2(a)可知,实验组治疗前运动能力得分最高分为27.6分,最低分为21.7分;治疗后运动能力得分最高分为56.7分,最低分为49.9分㊂由图2(b )可知,对照组治疗前运动得分最高分为26.3分,最低分为21.6分;治疗后运动能力得分最高分为46.5分,最低分为41.8分;实验组肢体运动能力得分高于传统康复方法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可见,康复沙龙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较传统康复方法对中风患者肢体恢复的效果更优秀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评分见图3㊂图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图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由图3(a )可知,实验组治疗前的生活能力得分最高分为37.1分,最低分为30.7分;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得分最高分为90.4分,最低分为81.8分㊂由图3(b )可知,对照组治疗前的生活得分最高分为37.4分,最低分为32.6分;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得分最高分为79.7分,最低分为73.8分;实验组生活能力得分高于传统康复方法11.7%(P<0.05)㊂上述结果表明,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较传统康复方法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更好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图4㊂图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由图4可知,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最高分为27.5,最低分为23.8;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最高分为18.4,最低分为15.8㊂实验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最高分为27.3,最低分为24.4;治疗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最高分为13.1,最低分为10.3;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实验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下降了33.7%(P<0.05)㊂可见,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康复沙龙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治疗方法能更有效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㊂两组心理弹性情况见图5㊂图5 两组心理弹性情况由图5(a )㊁(b )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坚强与乐观㊁毅力与控制㊁镇定与执着㊁精神力量五个维度的评分分别提高了约21.3%㊁11.0%㊁35.8%㊁27.4%和26.7%,心理弹性的总分提高了约22.0%㊂由图5(c )㊁(d)可知,实验组治疗前后五个心理维度的评分分别提高了41.8%㊁39.2%㊁54.1%㊁32.6%和44.4%左右,心理弹性总分提高了约40.1%㊂可知,康复沙龙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中风患者的心理弹性的恢复效果明显,其心理弹性评分较传统方法提高了18.1%㊂4 结论脑卒中作为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患者发病后往往会产生肢体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㊂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提出了基于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治疗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相比较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康复沙龙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实验中,实验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提高了116%和150.3%,均优于对照组㊂在对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的评价中,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别改善了33.1%和13.8%,实验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别改善了55.3%和26.4%㊂综上所述,康复沙龙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优秀,尤其对伴有肢体障碍患者的治愈率较高㊂参考文献[1]钱贞,卢同波,何俊,等.精准化运动处方对脑卒中患者心肺适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468-2474.[2]陈春燕,袁华,惠楠,等.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及视觉电生理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0,31(17):2187-2190.[3]王一.早期强化步行训练用于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临床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7):49-50.[4]赵雅娴,唐芷晴,孙新亭,等.不同强度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3,29(5):497-503.[5]K a r a m a n E ,K a p l a n E ,K o l u s a r A.T h e e f f e c t o f n e u r o m u s -c u l a r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o n s t r e s s u r i n a r y in c o n t i -n e n c e r e c u r r e n c e :A r a n d o m i z e d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 ].E a s t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M e d i c i n e ,2020,25(4):506-512.[6]薛金伟,陈汉声,王华伟,等.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肘管综合征术后尺神经恢复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3):351-353.[7]王敏星,陈威,肖桂花.中药渗透热疗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痛症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84-187.[8]罗芳,纪勤,王磊,等.康复沙龙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清理术预后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2):211-214.。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应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治疗作用的不同,中低频电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 主要刺激神经肌肉、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用于治疗肌肉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瘫痪等疾病,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使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用于恢复和改善肢体功能,如治疗脑瘫、偏瘫、截瘫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 感应电疗法:用于治疗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症状。

2. 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用于治疗疼痛、炎症、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症状。

- 超刺激电疗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通过刺激周围神经,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 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HVPC):用于治疗疼痛、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 脊髓电刺激疗法(SCS):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通过刺激脊髓,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3. 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的低频电疗法:- 电极植入式微电流刺激疗法: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 TENS: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 HVPC: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中低频电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肌肉痉挛、骨折、伤口愈合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疗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低频电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皮肤过敏、心脏疾病、孕妇等,因此在使用中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

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

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康复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的学科。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电疗方法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康复医学中的电疗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电疗方法的种类电疗方法主要包括电刺激疗法、电磁疗法和电流疗法三类。

1. 电刺激疗法:电刺激疗法通过传递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肌肉和组织,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常见的电刺激疗法包括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电针灸、电穴位刺激等。

2. 电磁疗法:电磁疗法利用电磁场的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辐射疗法是将电磁辐射直接应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如电磁治疗器、微波疗法等;非辐射疗法则是通过电磁场的非接触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磁场治疗、高频透热疗法等。

3. 电流疗法:电流疗法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流刺激患者的身体以达到治疗目的。

常见的电流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交流电疗法和脉冲电疗法等。

二、电疗方法的原理电疗方法的治疗效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1. 神经传导作用:电刺激可以影响患者的神经传导,从而改变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

通过刺激神经纤维,电疗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2. 组织修复作用:电疗方法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电刺激可以增加细胞的新生和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及软组织的重建。

3. 炎症抑制作用:电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调节细胞因子等途径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三、电疗方法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骨科疾病康复:电疗方法在骨折、骨关节疾病及骨骼肌肉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电疗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肌肉萎缩、改善关节功能等。

2.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电疗方法对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恢复肌肉功能、改善运动协调等。

3. 风湿及疼痛症状管理:电疗方法用于风湿性疾病和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中,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炎症消退等。

脑卒中后足内翻机制及其康复

脑卒中后足内翻机制及其康复
脑卒中后足内翻: 是由于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肢体内外侧肌张力失衡而引 起,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 外侧为劣势侧。
临床表现
脑卒中病人的足下垂、足内翻畸形使患者足部与地面接触不良,重心向前移动有困难, 跨 步和步频、步速降低,当患者前移时产生典型的足趾拖拽影响步行。
解剖学基础
胫骨后肌: 解剖:起自小腿骨间膜上2/3及邻近的胫腓骨 后面,向下移行于长的肌腱,该肌腱在内踝 后方,经过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深面至 足内侧缘,止于舟骨粗隆及三块楔骨的基底 面。 功能: 为小腿后群肌中最强大的足内翻肌。

康复治疗:手法治疗
可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 双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肢 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
康复治疗:徒手牵张训练
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康复治疗师以一手 固定小腿远端,另一手握足跟关并以前臂抵 足底,拇指与其它手指向下牵张跟骨,前臂促 足背屈,两者同时用力,以被动运动为主。
康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NMES)
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骨长短肌 进行功能性中频电刺激,发现对早 期脑卒中患者腓骨长短肌进行中频 电刺激,可有效防止足内翻的发生。
康复治疗:针刺疗法
太白透束骨,刺法:仰卧位,由太白穴水平直刺透向束骨穴,进针约 2.5~ 3寸,以足瞬间背屈为度; 丘墟透照海:刺法:仰卧位,由丘墟穴以 45°角向外踝间隙照海穴透刺,进 针 2.5~3寸.以在照海穴能触到针尖为度; 交信透跗阳,刺法:仰卧位.由交信穴向上以 45°角斜刺透跗阳穴,刺入 2.5~3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感向足部放散为度; 阳陵泉透阴凌泉,刺法:仰卧位,由阳陵泉直刺进针透向阴陵泉方向,进 针 3~4 寸,以局部的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足部放散为度。留针 30min,留 针期间行针 1 次。行针以轻度小幅度提插为主。每次行针2~3min,每天 针刺1次,共治疗30次。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A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电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在脑卒中(stroke)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经皮穴位电刺激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电流刺激穴位,激活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脑区,增强神经肌肉的活跃度和功能。

这种刺激可以改善受损手部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

刺激穴位还可以激活大脑的运动皮层,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和功能的重新建立,从而加快手部功能的恢复进程。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疗过程。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手部的动作能力、手指的功能状态和大脑的神经功能等。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常用的穴位包括手太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等。

刺激方法包括间歇性刺激、连续刺激和脉冲刺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治疗过程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一个疗程为2-4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治疗期间需要有专业的康复人员进行指导和监控,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研究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包括手指的灵活性、握力和手指的伸展能力等。

经皮穴位电刺激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手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手部的疼痛和肌肉痉挛。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可以加速手部功能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具 有 可 比性 。
12 治 疗 方 法 .
对 照组 采 取 一般 吞 咽 功 能 训 练 , 括 口 包
唇部运动训练 ; 、 舌 软腭 的 力量 及 运 动 训 练 ; 带 闭合 训 声 练 ; 上 抬 训 练 ; 吸及 咳 嗽 训 练 ; 觉 刺 激 综 合 训 练 和 喉 呼 感 冷 刺 激 训 练 ; 嚼 训练 及 进 食 训 练 。训 练 时 间 3 i/ , 咀 0 rn次 a 1 /, 5 d 1 疗 程 , 治 疗 2 疗 程 。观察 组 在 对 照组 次 d 1 为 个 共 个
1 对 象 和 方 法 11 研 究对 象 选 取 2 0 — 2 2 1— 2 济 南 军 青 岛第 . 0 9 1— 0 1 1 在 二 疗 养 院康 复 中心 就诊 的 5 例 病人 。入选 标 准 : 符 合第 0 ①
Mat 治 疗 仪 治疗 时 间 2 n 次 , 次 /, 5d 1 sr e 7mi / 1 d 1 为 个疗 程 。 刺 激 时嘱 咐患 者 做吞 咽 动作 把刺 激 产生 的 口水 吞 下 , 治 共
国疗 养 医学 2 1年第 2 卷笙 7 C i JCna set e ,u 02 1 期 h— ovlcn M d Jl n e— =
! . 一 【7 J _

631 ・
家 属 加 强 与 患 者 的 交 流 , 给 予 家 庭 的 温 暖 。 开 展 病 友 交 流 , 成功 案 例 来 争取 患 者 主 观 上 的康 复 意 愿 , 强 患 者 以 增
疗2 疗程。 个 13 评 定 方 法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均 进 行 评 定 ,根 据 德 . 国 P SO E lk o d i A 软 件 评 定 标 准 来 评 定 患 HY I M D Eet mein G r z 者 治疗 前后 吞 咽 障碍 等级 。重 度 : 级 , 咽 困难 或 不能 吞 1 吞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摘要: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介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应用领域四、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优缺点五、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简称NMES)是一种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目的的物理疗法。

该疗法运用电流刺激肌肉,激活神经元,促使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减轻疼痛等作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电流通过导线传输到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电极将电流传递到肌肉纤维,刺激神经末梢;其次,电流刺激导致肌肉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促使关节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最后,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对于损伤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疼痛治疗等。

在康复医学领域,该疗法常用于治疗瘫痪、脑卒中、骨折等导致的肌肉无力;在运动医学中,可通过刺激肌肉增强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运动表现;在疼痛治疗中,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减轻慢性疼痛,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虽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优点包括:无创、安全、有效,可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缺点主要是患者可能对电流刺激产生不适感,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和过敏等。

在我国,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现状逐渐显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疗法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此外,国家政策也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扶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总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现代物理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状况,结合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向勇;张生玉【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8)4【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总页数】3页(P1-3)【作者】向勇;张生玉【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2.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阴阳平衡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影响4.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5.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吞咽障碍是由于食道功能及咽喉,舌,双唇等部位受损所造成的进食障碍,其中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发生吞咽障碍几率高达51%。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主要有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及吞咽功能锻练等方法[1]。

虽然上述几种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均有不同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这几种治疗方法疗效对比很少有文献系统地进行研究。

本文试就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经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脑卒中急性期约60%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

彭慧渊[1]等在研究中选用低频脉冲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中发现,脉冲电刺激患者喉。

对咽部两侧电刺激不仅可有效改变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还能促进吞咽运动皮质重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另有文献报道,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疗效性较电针疗效更为确切。

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评定标准:(1)均为首次发病且能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2)无严重精神疾病,无严重视听及认知功能障碍疾病(3)无严重肾、肺及心等并发症。

意识清晰,各项生命体征平稳(4)均有吞咽费力,噎塞及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行为。

将69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发现电刺激组显著高于电针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

2 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经皮功能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国内外也已经见诸一些文献报道,不过其结果多为提示性的。

姚利民等选用voeastim—Master吞咽治疗机结合康复指导训练,治疗61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并与传统针刺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经皮电刺激组和传统针刺组对吞咽困难程度均有所改善,但是经皮电刺激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针刺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

这提示经皮电刺激方法对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其对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为:(1)咽喉期。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调制型或非调制型)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tJlation,简称NMES)。

一、正常肌肉电刺激疗法所谓正常肌肉是指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神经失用的肌肉及废用性萎缩的肌肉,应用NMES 可以锻炼和加强肌肉的力量,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可以训练肌肉做功能性动作。

(一)方法原理电刺激可以使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且兴奋可传至所支配的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有关这部分的电生理机制已在前面介绍,此处不再复述,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所兴奋的是神经而非肌肉,当肌肉失神经支配时,电刺激才会直接兴奋肌肉,为更好地理解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必要先了解强度/时间曲线(itensity/time curve)。

能引起神经纤维或肌肉组织兴奋的最小电刺激称为阈刺激,它包括一定的电流强度及与之对应的最短刺激时间,在阈刺激的产生中,不同的电流强度需要不同的最短刺激时间,强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图6-27)。

图6-27神经与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虽然神经及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形态相似,但位置不同,这说明引起神经兴奋的阈刺激强度低,时间短,而引起肌肉兴奋的阈刺激强度高,时间长。

换言之,神经比肌肉更容易兴奋,所以,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首先兴奋神经,神经再将兴奋传至所支配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对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兴奋肌肉引起收缩。

(二)物理特性1.波形虽然有多种波形可用于NMES,但常用的波形有两种:非对称性双向方波及对称性双向方波,它们的优点是:①可避免电极下电化学作用对皮肤的刺激;②电流强度快速升至峰值,可避免神经纤维的适应现象(见第l节)。

2.波宽许多NMES刺激仪波宽定为0.2~0.4ms,研究表明0.3ms的波宽是最舒服的,波宽小于0.1ms,需要较强的电流强度方能引起肌肉收缩,而高强度的电流会兴奋细纤维神经,引起痛觉的传入,波宽大于1.0ms,电流在引起肌肉收缩的同时,也兴奋痛觉神经,当波宽为0.2~0.4ms时,电流强度稍有增加便可产生明显的肌肉收缩(参看图6-27)。

中风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下肢康复训练方法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其中,下肢瘫痪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下肢康复训练是中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风下肢康复训练的方法。

一、早期康复训练中风发生后,患者应尽快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尽早恢复患者下肢的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

主动训练要求患者主动地进行肌肉训练,如主动屈曲和伸展下肢,踝关节的屈踝和伸踝等。

被动训练是指治疗师通过手动或机器辅助进行下肢的肌肉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患者下肢的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二、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促进下肢肌肉收缩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患者在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时,治疗师会将电极贴在患者的下肢肌肉上,通过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

该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

三、平衡训练中风患者下肢瘫痪后,往往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情况。

平衡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来促进下肢康复的训练方法。

平衡训练包括静态平衡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是指患者站立不动,通过双脚支撑来练习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训练是指患者进行一些复杂的运动,如单脚站立、走路、跳跃等来练习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下肢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四、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中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态训练包括步态模拟器训练和传统步态训练。

步态模拟器训练是一种通过模拟步态来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的方法。

传统步态训练则是指通过治疗师的手动帮助和机器辅助等来恢复患者的步态功能。

步态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五、康复机器人训练康复机器人训练是一种通过机器人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的方法。

该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即通过人工或天然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目的的方法,包括光、电、声、磁、冷、热、水、力八类,理疗具有消炎镇痛、镇静与催眠、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软化瘢痕及松解粘连、促进骨痂形成等作用。

理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决定了每一种理疗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如TENS主要用于镇痛等,而且,理疗的治疗剂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大剂量有时会起抑制作用,尤其是神经变性的初期。

(一)低频电疗法低频电疗法(low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是指应用脉冲频率在0~1000Hz之间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1.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适用于失神经支配后1个月之内,预防肌肉萎缩,如患者失神经支配数月,可用于预防肌纤维化。

(1)治疗作用:①预防肌肉萎缩:规律性收缩和舒张会产生“唧筒效应”,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代谢和营养;②镇痛:通过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致痛物质的代谢,达到止痛的作用;③抑制肌肉的纤维化:电刺激可以防止肌肉结缔组织的变厚和变硬。

(2)操作方法:分双极法和单极法,一般主张用双极法,能使电流集中于病肌而不影响邻近肌肉,但当肌肉过小或刺激整个肌群时,应采用单极法。

治疗初期,每次治疗肌肉收缩10~15次,休息3~5分钟进行第二次治疗,反复4次,要求每次治疗肌肉收缩达到40~60次,随着病情的好转,每次肌肉收缩的频率达到20~30次,每次治疗量是80~120次。

治疗的肌肉要求收缩足够强,患者没有疼痛感或疼痛很轻,肌肉收缩幅度每次接近,邻近肌肉反应小;如果出现肌肉收缩先强后弱,伴有明显的颤抖,每次治疗数小时后仍有僵硬感,说明电刺激过度,应减小电流或立即停止治疗。

(3)适应证:偏瘫、周围神经损伤、失用性肌萎缩、尿潴留等。

电外科的分类

电外科的分类

电外科的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外科,全称电力外科,是一门旨在运用电力技朧处理外科医学问题的学科。

它将电力技巧应用于外科手术中,通过电能切割、焊接、蒸腾等方式来实现病灶的治疗和修复。

电外科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电外科按照其应用范围和治疗方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外科分类:一、高频电凝术高频电凝术是一种常见的电外科技术,它通过利用高频电流来实现组织的切割和凝固。

在手术中,医生通过电凝器将高频电流传递到病灶处,深入组织内部,瞬间产生高温,使组织发生凝固和焊接,从而达到止血和切割的目的。

高频电凝术具有操作简便、凝固效果好、出血量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如胃肠道手术、皮肤病变手术等。

二、微电刀技术微电刀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型电刀实现组织切割的电外科技术。

微电刀具有微小的尖头和高频电流传输系统,可以在手术中精确切割病变组织,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微电刀技术常应用于皮肤整形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领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三、电烧伤治疗电烧伤治疗是一种利用电能来治疗烧伤伤害的电外科技术。

在烧伤伤情较轻的患者中,医生可以通过电疗法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

电烧伤治疗通常结合药物治疗和外科处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烧伤后遗症的发生。

四、电减肥技术电减肥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定电疗仪器来实现脂肪溶解、代谢促进等效果的电外科技术。

在整形美容领域,电减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减肥瘦身、塑形等方面。

通过针对性的电疗方案,可以达到减肥塑形的效果,帮助患者实现理想的身材曲线。

五、电脑辅助手术技术电脑辅助手术技术是一种结合电力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电外科技术。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实时监测电力输出、组织反应等参数,帮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电脑辅助手术技术常应用于高难度手术、微创手术等领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操作指导。

nmes疗法原理

nmes疗法原理

nmes疗法原理Nmes疗法原理引言:Nmes疗法,即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通过电刺激神经肌肉系统来促进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

它在康复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神经肌肉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Nmes疗法的原理和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Nmes疗法的原理Nmes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使肌肉产生收缩,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电生理作用Nmes疗法利用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细胞,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状态,产生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

电刺激可以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内外的电位改变,从而激活肌肉收缩机制。

1.2 神经传导作用Nmes疗法通过刺激神经纤维,使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导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刺激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调节,以达到刺激特定肌群的目的。

1.3 肌肉收缩作用Nmes疗法通过电刺激使肌肉产生收缩,刺激肌肉纤维的运动单位,促进肌肉的力量和代谢功能的恢复。

刺激的参数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肌肉的特点和治疗目标。

1.4 神经可塑性作用Nmes疗法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促进神经可塑性的发生。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和调整能力,通过Nmes疗法可以改变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连接和调节,促进肌肉的恢复和适应。

二、Nmes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Nmes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肌肉功能恢复Nmes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在康复治疗中,常用于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病症的康复,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

2.2 神经功能重建Nmes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纤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常用于中风、脊髓损伤等病症的康复,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

2.3 疼痛管理Nmes疗法通过电刺激神经纤维,可以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作者:陆敏, 孟玲, 彭军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430030刊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年,卷(期):2010,25(2)被引用次数:17次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06)2.大西幸子;孙启良;赵峻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 20003.Smithard DG;O'Neill PA;Parks C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after Stroke,Does Dysphagia Matter1996(07)4.Martino R;Foley N;Bhogal S 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外文期刊] 2005(12)5.Roy N;Stemple J;Merrill RM Dysphagia in the eldedy;preliminary evidence of 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socioemotional effects 2007(11)6.Foley N;Teasell R;Salter K Dysphagia treatment post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08(03)7.Han TR;Paik NJ;Park JW Quantifying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A functional dysphagia scale based on videofluoroseopie studies 20018.Rugiu MG Role of videofluoroscopy in evaluation of neurologic dysphagia 2007(06)9.Neill PA Swallowing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200010.Hamdy S;Bothwell JC;Aziz Q Organ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human swallowing motorcortex:implications for recovery after stroke[外文期刊] 2000(2)11.Seki T;Iwnsaki K;Arai H Acupuncture for dysphagia in post stroke patients:a videofluoroscupic study 2005(06)12.方丽波;王拥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05)13.魏智均;李华;欧阳颀综合康复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08)14.Huckabee ML;Doeltqen S Emerging modalities in dysphsgia rehabilitation: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2007(1263)15.Marques CH;de Rosso AL;André C Bedside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in stroke:water tests are not enough 2008(04)1.张红.李园.郭磊.易晓净VitalStim电刺激结合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08,40(11)2.晋丹丹.张华.JIN Dan-dan.ZHANG Hua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4)3.王相明.李光宗.詹成.张月辉.林文.王琰.杨玲.李勇.李文.WANG Xiang-ming.LI Guang-zong.ZHAN Cheng. ZHANG Yue-hui.LIU Wen.WANG Dan.YANG Ling.LI Yong.LI Wen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4.伍少玲.燕铁斌.马超.马晓青.黄粉燕.WU Shao-ling.YAN Tie-bin.MA Chao.MA Xiao-qing.HUANG Fen-yan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8)5.陆敏.孟玲.彭军.Lu Min.Meng Ling.Peng Jun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1)6.刘立明.瓮长水.贾建军.王娜.聂永慧吞咽训练与实时电刺激结合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7.杨永红.杨霖.Yang Yong-hong.Yang Lin国内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状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5)8.董继超.马跃文.耿咏梅.杜宝琮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9)9.徐基民.李惠兰.陈之罡.卢虎英.刘兰群.景珊.XU Ji-min.LI Hui-lan.CHEN Zhi-gang.LU Hu-ying.LIU Lan-qun .JING Shan吞咽训练配合针刺对慢性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8) 10.徐文玉.王惠凤.吕茜.杨艳玲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山东医药2009,49(24)1.朱翔毅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结合针刺及心理护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科学2012(9)2.代欣.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杨乐琪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7)3.李洁霞.黄格朗吞咽训练联合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9)4.范文可.吴毅.路微波.田威.吴军发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5)5.张国华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8)6.李彦红.贺会仙.康海利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19)7.伍琦.张丽霞.陆甘.王彤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预后及治疗策略[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8.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李青娉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13(11)9.朱海暴.张冠文.李晏.杜海松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观察[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 2012(4)10.陈爱连.盛克清.陈镜清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11)11.赵妍妍.寇娟.黄娣.白艳杰.冯晓东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8)12.杨永红.杨霖国内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状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35)13.孟宪忠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探讨[期刊论文]-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1(2)14.李创国.金荣梅.张丽荣.陈鸿.朱海夫.刘晶.董艳霞低频电刺激颈部相关吞咽肌群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5)15.杜鹃.董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西南军医 2012(3)16.朱必伟.董超.张如飞.杨慎峭.黄艺.葛杜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5)17.张新良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进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fyxzz201002009.asp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陆敏孟玲彭军【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

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 ) 。

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

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

【关键词】电刺激;电针;吞咽障碍;脑卒中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采用吞咽功功能训练、针灸,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治疗,虽然这几种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均已得到了肯定,但对这几种治疗方法很少系统地进行疗效对比研究。

本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比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分别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初步的策略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一200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45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l],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

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 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

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

所有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l0例;年龄43—75岁,平均(60.2 0±9.55 )岁;病程10-35d ,平均(18.04±6.35)d;脑出血患者5例,脑梗死患者40例;假性延髓性麻痹41例,真性延髓性麻痹4例。

3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别例数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男女初中以下高中以上脑出血脑梗死大脑半球脑干电刺激组1559.87±7.9412318.79±5.88510213141电针组1560.56±9.3312317.85±7.0969114132对照组1560.96±8.2511417.53±5.625102131411.2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主要采取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 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 。

1.2.1 洼田饮水试验[2]:嘱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

具体标准为:①1级:5s内将水1次顺利饮完,无呛咳;②2级:5s 内将水1次饮完,有呛咳,或5s以上将水分2次饮完,无呛咳;③3级:5s以上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④4级:5s以上将水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⑤5级:屡屡呛咳,10s 内全量咽下困难。

1.2.2 VFSS评定:应用岛津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透视采集。

受试者取正立位和侧位相检查时让患者吞咽一定量的含有荧光素(泛影葡胺)的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在X线透视下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包括食物的残留、渗透和误吸等异常表现,以了解患者吞咽不同形状食物的情况。

本研究采取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3]:①口腔期:0分: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人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重力作用送入咽喉;1分: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形成灵灵群群状流入咽喉;2分:不能一次就把食物完全送人咽喉.一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3分: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人咽喉。

②咽喉期:0分: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腭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1分: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2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下;3分: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人食管。

③误咽程度:0分:大部分误咽。

但无呛咳;1分: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2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3分:少量误咽,有呛咳;4分:无误咽。

1.3治疗方法1.3.1 共同治疗。

1.3.1.1常规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或止血药物、营养脑细胞的药物等。

1.3.1.2 吞咽功能训练:①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主要采取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屏气一发声运动以及喉抬高训练,以上训练每日1次,每次20min ;②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首先采用最易吞咽的糊状食物,再逐渐过渡到稀流质、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进食时一般以一口量为原则,摄食训练具体安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3.2 分组治疗1.3.2.1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吞咽功能训练。

1.3.2.2 电针组:在常规药物和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廉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照海等穴,连接G6805型电针刺治疗仪,选取疏密波,刺激量为患者可耐受量,每次20min,每日1次。

1.3.2.3 电刺激组:常规药物和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双向方波,波宽700ms,1000Ω电荷,波幅0~25mA(±10%) ,小电极,连续性收缩。

电极放置方法为在颈部中线双侧垂直排列通道,最下方电极恰位于或放置于甲状切迹上方。

由治疗师操作,电流以患者耐受的强度为大小,每次治疗30min,每1次。

当患者开始摄食训练后,其摄食训练可以与电刺激治疗同时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2.1 3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3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电针组和电刺激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 0.01),但电针组和电刺激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例)组别列数1级2级3级4级5级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50104656332电针组150407437140电刺激组1505075261402.2 3组治疗前后VFSS检查评分3组治疗前VFSS评分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相比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 < 0.05或P < 0.01)。

治疗后VFSS评分间比较,电针组和电刺激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而且电刺激组评分更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较(x¯±s)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2.71±0.63 4.53±0.78①电针组 2.67±0.59 7.07±0.82②③电刺激组 2.75±0.51 8.28 ±0.97②③④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与针刺组比较:④P<0.05 3 讨论临床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吞咽障碍常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以及出现社会隔绝、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而且误咽与肺炎有明显相关性已得到证实[4 –6],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应积极治疗。

本研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

1982年洼田提出的饮水试验是经典的临床评估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分级明确,在临床应用广泛,特别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筛查。

VFSS是通过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检查者可直观了解口腔、咽部、食管阶段的进食情况,能直接观察到食物吞咽过程中有无残留、渗漏、误吸等情况,帮助检查者判断误吸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同步的录像或摄影技术来记录吞咽过程的细节,可以逐帧慢速回放,发现更为细节的问题,目前VFSS仍被公认为是检测吞咽困难的较好方法[7-8]。

但VFSS需要专业的影像科人员以及配套昂贵的特殊仪器,而且进食物中含有显影剂这种非生理性介质,显影剂的特殊口感不同于日常食物,因此,检查时所反映的不一定是患者的真实吞咽情况[9]。

在本研究中为避免显影剂的不良口感影响患者的真实吞咽情况,检查时尽量降低了显影剂的浓度,并混合了高浓度的果汁或香甜的食物增稠剂,尽可能接近食物的正常口感。

针刺疗法包括电针在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较多,疗效也得到普遍肯定[11],而电刺激疗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对这二者的临床疗效比较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对比,旨在为临床治疗的策略选择提供初步依据。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过相应干预治疗后,患者的吞咽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3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3周治疗后,3 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但电针组和电刺激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 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的改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和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的有效性,电针治疗可直接刺激咽喉部局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使吞咽功能恢复。

电刺激疗法是利用预设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